赵 妍
(海城市农业农村发展中心,辽宁海城 114200)
发展农业机械化,能够加快农、林、牧、渔等传统农业转变生产方式,最大限度解放农村劳动力和提升农业生产综合力,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因此中央在2021年发布正式启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任务的文件时,明确提出有条件地区应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通过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推动农业产值稳步增长。
辽宁省作为粮食大省,近年来围绕粮食增产、农业增效等目标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从总量增加、资源配置优化等角度对专业农场、农机合作组织等进行重点扶持,将农机信息网当成是载体发布农机具供求信息,提供资源和信息和共享服务,并通过落实农机购置补贴以加快农机推广、应用。2021年,辽宁省粮食产量达253.85亿kg,同比增长8.5%,创历史新高,增幅位居全国第四,粮食平均单产首次达到 477.5 kg/667m2。随着农业产业一体化水平提升,完成了辽中区肖寨门镇、朝阳县胜利镇等多个农业强镇建设,并建设有恒仁野山参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在粮食、生鲜等农产品网络销售上业绩良好。在农业机械化发展方面,主要农作物耕种机械化率达到70%以上,其中水稻、玉米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分别达到97%和91%,位于全国前列。但从总体上来看,辽宁省农业机械化发展仍然滞后,使用的耕种机器多为拖拉机等农业辅助机械。2019年,全省农业机械总动力达 2 353.8万kW,持有1.7万台大中型拖拉机和4万台小型拖拉机,配套农具达12.3万部,收获类机械数量严重不足。近年来,全省农业机械总量尽管有所增加,但提升幅度不大,2021年农机购置补贴金额较2020年有所下降,从95.1%降至71.59%,发展速度相对缓慢。分析原因可知,辽宁省农业劳动力丰富,但多数从业人群受教育程度较低,对农业机械等数字化产品接受意愿和能力弱,倾向于从事低端农业生产,阻碍了现代农业发展进程。
2.1 增加扶持资金
结合地区现代农业发展问题,在农业机械化上需要出台政策增加资金投入力度,通过落实农技购买、使用的补贴政策鼓励农民购置机械,缓解农民资金紧张问题。根据各地农业机械化发展需求,应做到因地制宜地出台政策,鼓励农民购置需要的农机具产品,为推动农业农村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为此,要求地方农机相关部门联合农机大户、农机合作联社等各种机构组织建立专业合作组织,在全省通过点面结合方式进行实地考察和调查统计,对各地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展开分析,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根据调研结果,筛选具有发展潜力的农机大户和专业合作组织,通过加强补贴政策的利用提供足够资金支持,助力片区的农业机械化发展。面向种植大户,应加大补贴力度,在购买农机设备上提供更多优惠,并简化补贴申领流程,尝试推出专门手机APP方便农民申报农机补贴和缩短办理流程,确保补贴尽快落地,助力地区农业生产力的迅速提升。为解决资金不足问题,需加强对商业性、开发型等各种金融机构的引导,出台政策鼓励涉农金融机构加快金融产品创新,为农民提供免抵押、免担保的小额信贷,并为农业企业提供信贷、融资等支持。为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应出台政策对金融机构按照基础利率贴息,启动财政贴息资金推动农业信贷产业发展,不断加强助农力度。此外,应出台政策加强种植大户和农业企业合作,通过共同建设现代农场对资金、装备、人力等各种资源进行整合,有效拓展生产规模的同时,高效开展生产活动,在创造更多效益的同时,促进资金良性流动。
2.2 引进适用机械
想要使农业机械获得农民群体认可,首先应提高机械设备利用率,确保切实为农民带来更多收益。结合这一目标,需要根据地方农业发展情况和耕地类型等合理选择农业机械。辽宁省丘陵山区较多,在农业机械引进方面还应选择灵巧小型机械,开展深翻等作业可以引进配套的大中型农业机械,在提高作业水平的同时,确保机械化发展与区域农业生产需求相协调。如在平原地区,需要加快精准播种机、收获机等高自动化机械设备引进,推动大豆、水稻等农作物的全程机械化作业,通过精准播种、施肥等作业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通过推行高效生产技术为农民创收。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应加强适用的农业机械设备研发,提高装备机械自动化水平,确保可以从田间整平开始直至收获都能实现自动化作业,解决产业机械化难题。加强地方农业高效和农机企业的合作,从服务地方农业生产模式角度设立研发项目,可以推动机械技术创新发展,结合实践生产需求加强农机设备设计和制造。如在引进国外先进机械的同时,可以针对小型农用拖拉机进行改造,通过配备计算机和无人驾驶手推车,根据农作物种类设定与农作物间距,实现机械无人驾驶,帮助人员高效开展采收等作业。通过有效提高地区机械化水平,可以加速农业科技项目成果转化,顺利引进各种科学技术实现农业生产改造,加快体系转型步伐,完成精准农业、绿色农业等农业新业态培育。因此,在现代农业建设方面,需要将农业生产需求当成是导向引进机械设备,确保技术成果和实践生产相互匹配,有效落实农业改造要求。
2.3 完善推广体系
为尽快转变农民的认识和提高农民机械操作技能,需要建立完善的农机推广体系。首先,应设立省农机推广总站,同时建立县级推广单位负责联合农机服务合作社、农机企业等开展推广活动,形成稳定、高效组织结构的基础上,围绕省发展需求制定推广的农机产品目录,在官网公开相关信息,鼓励农民、农业企业等引进适宜机械。其次,需要健全农业机械推广制度,利用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介进行农机产品宣传的同时,借助微信、抖音等新媒介扩大宣传范围。在宣传活动中,应对农机购置补贴等进行政策讲解,并公布农机购置和补贴获取的流程图,打消农民群体顾虑,在农村掀起购机热潮。在推广水肥一体化、秸秆还田等技术的过程中,也应当同时推广绿色环保农机设备,通过建设示范基地体现机械应用功效,有效转变农民观念。再者,为加强农民农机操作技能培育,地方部门应尽快成立农机培训机构,在乡镇设立农机推广组织,有针对性地进行农机操作知识和技能讲解,确保农民逐渐掌握农机操作技巧,熟练运用设备开展生产活动,获得良好使用体验的同时,为加速农机推广奠定扎实基础。通过频繁开展“下乡送科技”“农民农机操作培训”等活动,可以逐步提高农民综合素养,确保农民群体普遍支持现代农业建设,持续提升农业生产技术含量。最后,为保证农机可以长久维持高效运行,需要充分发挥基层农技站作用,为农民提供维修机械、机械安全检查等服务,指导农民合理、安全使用农机,确保农机作业质量符合要求。结合这一目标,需要加强高素质、高技能农机人才培养,通过加强与职业院校合作组建农机工作队伍,定期和不定期开展专业技能培训活动,为队伍开展农机推广、创新应用等活动提供支持。
在现代农业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将农业机械化发展当成是重要举措,通过提升地区农业机械化水平获得更高生产效率,助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结合辽宁省农业发展情况,需在农业机械化建设上投入更多资金,并因地制宜引进农业机械提高机械设备利用率;
完善农机推广体系,提高农民职业技能和素养,能够为加速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