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汉燕 王日新 李海涛 孙洪助 修明霞 任 洁 何秀丽 孙 军
(1.乳山市农业农村事务服务中心 山东乳山 264500;
2.威海市农业农村事务服务中心 山东威海 264200)
羊肚菌(Morchella spp.)隶属于子囊菌亚门(Ascomycota)、盘菌纲(Discomycetes)、盘菌目(Pezizales)、羊肚菌科(Morchellaceae)、羊肚菌属(Morchella)[1],是珍贵稀有的食用菌和药用菌,富含蛋白质、多糖、粗纤维、叶酸、维生素、氨基酸等多种营养物质,风味独特,市场需求量大[2-3]。由于野生羊肚菌对土壤环境及温湿度要求较高,在自然条件下产量很低,人工栽培成为目前的主要发展方向[4]。
我国羊肚菌栽培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95%的栽培菌种为梯棱羊肚菌[5];
栽培模式以大田栽培为主,但大田露天栽培易受气候变化和土壤环境的影响,栽种风险较大,越来越多的从业者开始摸索适宜当地气候条件的设施化大棚栽培模式[5]。设施大棚栽培要求土壤为中性(pH 6.5~7.5)[6],pH过高或过低都会抑制菌丝和子实体生长;
羊肚菌的生长对土壤肥力要求较高,有机质含量过低影响其产量[7]。
目前,我国羊肚菌栽培产业仍存在着栽培技术体系不完善、产量不稳定等问题,制约着整体产业的发展[8]。本文在近几年设施羊肚菌大棚土壤改良试验研究的基础上,重点围绕土壤酸碱性和有机质含量2个关键指标,于2021年8月至2022年3月进行了对比试验,总结出一套适应羊肚菌高产栽培的土壤管理模式,以推动羊肚菌设施大棚种植模式高质量发展。
1.1 试验地概况
本次试验地块设在乳山市乳山寨镇新自然家庭农场的2个设施大棚,其土壤肥力相当。大棚为原草莓种植大棚,3年前改种羊肚菌,大棚空闲期播种春玉米进行轮作。2021年8月底春玉米收获后取大棚内的土壤样品检测其pH和有机质含量,结果见表1。
表1 试验地土壤理化性质
1.2 土壤改良材料及来源
1.2.1 土壤调理剂产品形态为粉剂;
CaO含量≥40.0%,pH 8.5~10.5;
主要原料为牡蛎壳;
生产厂家为威海温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2.2 有机肥产品形态为颗粒;
有机质含量≥46.6%,N+P2O5+K2O≥5%;
生产厂家为烟台伟盛肥业有限公司。经测试,该有机肥pH为7.5,属弱碱性有机肥。
1.3 土壤改良方法
本次试验在以往试验研究的基础上确定石灰氮(生石灰)的用量,均为40 kg/亩。在播种前60 d将石灰氮(生石灰)撒于地面,旋耕(耕深20~30 cm)后,大水漫灌淹透,进行土壤消毒,比较两者在土壤消毒和酸化改良方面的优劣。
羊肚菌栽培适宜pH范围为6.5~7.5。本次试验地基础pH 5.8,在以往试验基础上,根据土壤酸性程度确定土壤调理剂施用量为500 kg/亩,将土壤调理剂均匀撒施耕翻入地,以使羊肚菌生育期内土壤酸碱性保持在适宜范围。
有机肥施用量为1 000 kg/亩,均匀撒施后耕翻30 cm以上,以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满足羊肚菌生育期对养分的需求。
1.4 土壤改良处理
试验地块选择在2个大棚内,2个大棚的基础土壤条件非常接近。每个大棚实际种植面积800 m2,2个大棚实际种植面积1 600 m2。本试验共设8个处理,每个处理200 m2,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66 m2。处理1~处理4在1号大棚完成,处理5~处理8在2号大棚完成。处理1仅施用生石灰,作为对照。2021年9月18日施用生石灰和石灰氮对土壤进行消毒,土壤调理剂和有机肥在11月16日基施,整地后11月18日播种。各处理试验设置详见表2。
表2 试验处理设置
1.5 土壤检测与数据分析
羊肚菌栽培土壤处理的各个环节前后分别对土壤pH和有机质含量进行检测,取样日期为生石灰(石灰氮)施用后(9月18日)、土壤调理剂和有机肥施用后(11月16日)、播种后(12月20日、1月20日)和出菇期(2月20日)及采收后(3月25日),共6次。检测工作由潍坊信博理化检测有限公司完成。土壤取样使用S点位法取样,棚内每个处理多点混合均匀留出1.0 kg土样送检,采样深度为5~10 cm。
保持棚内土壤含水量为75%左右,地温8~12℃,棚内温度控制在16~18℃。羊肚菌测产采用实收方式,比较生石灰(石灰氮)、土壤调理剂、有机肥对羊肚菌产量的影响。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6进行数据处理,利用DPS v7.0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Duncan"s新复极差测验法进行组间差异显著性检验。
2.1 改良土壤pH、有机质含量变化情况
2.1.1 生石灰(石灰氮)处理的土壤pH变化情况由图1可知,用生石灰(处理1~处理4)调节土壤酸碱性比石灰氮(处理5~处理8)短期效果明显,但维持稳定的效果较差,2021年9月18日用生石灰的处理1与用石灰氮的处理5相比,处理1的pH比处理5多提升0.1,在羊肚菌的生长前期,处理1比处理5的土壤酸碱性高,但在羊肚菌的生育后期,处理5比处理1的土壤酸碱性高,虽然两者的pH都在缓慢降低,但石灰氮比生石灰在调节土壤酸碱性时效果更稳定。
图1 各处理土壤pH变化情况
2.1.2 土壤调理剂处理的土壤pH变化情况土壤调理剂(以牡蛎壳为原料)在土壤酸化改良方面有较好效果。牡蛎壳主要由矿物质、蛋白质和多糖等有机物组成,矿物质以钙元素为主,还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其结构有角质层、棱柱层、珍珠层组成,主要部分为棱柱层,呈叶片状,含大量的微孔(孔径2~10 um),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交换能力和催化分解作用。以牡蛎壳加工成的粉剂,其pH在8.5~10.5。
土壤调理剂可有效提高土壤酸碱度(处理2、处理4、处理6、处理8),用量适宜可将土壤酸碱度调节到适宜羊肚菌生长的6.6以上,并且在羊肚菌整个生育期使土壤的pH下降缓慢。
2.1.3 弱碱性有机肥处理的土壤pH变化情况从处理3、处理4、处理7和处理8可以看出在石灰氮(生石灰)消毒调酸基础上添加弱碱性有机肥,羊肚菌在整个生育期内土壤酸碱性维持稳定,这说明弱碱性有机肥对土壤pH有辅助调节作用。
2.1.4 增施有机肥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情况由图2可知,应用有机肥可有效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处理3、处理4、处理7、处理8),将土壤有机质含量调节到适宜羊肚菌生长的15.0 g/kg以上,以满足羊肚菌在整个生育期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要求,达到羊肚菌高产的栽培目的。本次试验选用的是弱碱性有机肥,通过有机肥的碱性状态,在土壤改良提升有机质的基础上辅助提升pH,使羊肚菌在适宜的酸碱性环境下更好地利用土壤有机质。在羊肚菌的生长前期,处理4和处理8比其他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含量高;
在出菇期,处理4和处理8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迅速,表明随着菌丝体的生长迅速,有机质消耗量较大,羊肚菌的产量也较高。
图2 各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情况
2.2 各处理羊肚菌产量及经济效益比较
各重复经4次实收后累加折算的亩产量见表3、表4。
表3 各处理羊肚菌产量及增产幅度
表4 各处理投入与产出(单位:元/亩)
2.2.1 各处理对羊肚菌产量的影响未同时施用土壤调理剂和有机肥的处理(处理1~处理3、处理5~处理7)羊肚菌产量偏低,除去大棚占地及建设费用,这6个处理无法产生收益。同时,施用土壤调理剂和有机肥的处理产量提高明显,处理4较处理1产量提高了215.9%,处理8较处理1产量提高了249%,效果明显。
2.2.2 消毒调酸后土壤酸碱性对羊肚菌产量的影响处理4(生石灰消毒调酸)和处理8(石灰氮消毒调酸)相比,用石灰氮作土壤前期处理(处理8)比用生石灰处理(处理4)土壤酸碱性更稳定,效益明显,每亩增收3 640元。
3.1 讨论
3.1.1 石灰氮比生石灰在消毒调酸方面具有的优势对比处理1与处理5发现,生石灰和石灰氮在土壤消毒方面未见优劣,后期种植羊肚菌未发现病害,消毒效果相当,这需要在今后的试验中针对重茬和病虫害严重的羊肚菌种植地块进一步试验;
生石灰调酸迅速,但保持稳定的能力较差,虽然石灰氮调酸能力较弱,但后期保持稳定的效果较好,整体分析石灰氮比生石灰消毒调酸温和,是今后羊肚菌种植的首选消毒调酸材料。
3.1.2 土壤调理剂可有效改良土壤酸碱性土壤pH处于适宜范围有利于菌丝的萌发和生长。本次选用的土壤调理剂(以牡蛎壳为原料)比以往农户常用的土壤调理剂(以钾长石为主要原料)调节土壤酸碱性的能力强,在整个羊肚菌生长期间能够将土壤pH维持在适宜的范围内,可维持4个月直到羊肚菌采收,保证了产品的产量和品质。本次试验研究了施用500 kg/亩土壤调理剂对土壤酸碱度的调节情况,效果明显。
3.1.3 弱碱性有机肥可有效提高羊肚菌的产量和品质本研究表明,合理施用有机肥对羊肚菌的产量有重要作用。大量研究表明,施用有机肥可有效改善土壤环境,增加土壤养分含量,并显著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9-10],与本研究中添加有机肥的处理能显著提高羊肚菌产量与收益的结果一致。在以后的生产实践中要重视有机肥的应用,提高羊肚菌的产量和品质。
3.2 结论
羊肚菌种植在用石灰氮消毒调酸的土壤中,施用土壤调理剂进一步调节酸碱性,能够使土壤酸碱性保持稳定,同时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
配施弱碱性有机肥可以调节土壤pH并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11-14],达到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实现羊肚菌优质高产栽培的目的。该模式是一套适应羊肚菌高产栽培的土壤管理模式,可推动羊肚菌设施大棚种植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的应用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