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舍宁秘书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试论新闻向戏剧之转化

试论新闻向戏剧之转化

时间:2024-01-07 17:45:01 来源:网友投稿

■ 姜 靓

新闻与戏剧,无论是本体特征还是属性,都有本质区别。但实践证明,新闻是戏剧创作的重要素材,可以经过改编转化为戏剧。其转化主要体现在剧本创作准备和创作过程两个连续步骤。这两个步骤的实践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经验,具有某些基本规律。剧作家要写好以新闻为素材的优秀剧目,有必要切实把握并创造性运用这些基本规律。

新闻是新闻人对现实生活及时的真实的客观反映。是各类媒体对现实生活某些重要事件及时记录与传播的一种文体。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广义的新闻包括新闻报道、新闻评论、新闻副刊。新闻报道包括消息、通讯、特写、速写、专访、调查报告等。本文所用的“新闻”概念,专指“新闻报道”。新闻报道有专题报道、连续报道、系列报道、现场报道;
有文字新闻、图片新闻、口播新闻、图像新闻、字幕新闻、现场直播新闻等等。新闻报道以记叙为主,具备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六个要素。新闻的诞生与传播,是近现代社会极其重要的文化标志,新闻全方位、全天候影响全世界。我国新闻报道的基本特性是真实性、时效性、人民性和党性。新闻是一种遵循社会学规律的非艺术文体。

戏剧是社会生活在戏剧艺术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戏剧是“通过演员表演故事来反映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冲突的艺术”[1]。主要包括话剧、戏曲、歌剧、音乐剧、舞剧、广播剧等。戏剧是高度集中的综合艺术,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于一体。“戏剧,就其本质来说,是动作的艺术。”[2](这里的“动作”也指“行动”)戏剧艺术着重通过情境与冲突中的人物行动和动作塑造人物,表现主题。戏剧艺术富有“戏剧性”。狭义的“戏剧性”主要指戏剧的动作(或行动)性。戏剧是艺术王国之皇冠。戏剧是一种遵循美学规律的艺术门类。

新闻原原本本忠于生活,戏剧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前者是非艺术的写实文体,后者是审美的艺术门类。新闻与戏剧的本体特征迥然有别,在属性上有本质区别。但任何事物之间都具有普遍联系,都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发生转化;
任何文化艺术都可以通过重构产生新质。新闻与戏剧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新闻素材可以在艺术规律、戏剧规律的作用下转化为戏剧。

戏剧创作以原创为主,而改编也是戏剧创作的重要途径之一。戏剧改编多取材于小说或故事、传说、史实等,但以新闻报道为素材改编的戏剧也不少。这类改编较之前一种改编的显著特点是反映现实生活的真人真事。这些真人真事往往在第一时间由新闻报道披露出来,在社会上广为人知,唤起戏剧家的创作欲望,进而被改编为戏剧搬上舞台。如著名话剧《霓虹灯下的哨兵》主要取材于1959年《解放日报》的长篇通讯《南京路上好八连》;
话剧《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主要取材于1960年《中国青年报》长篇通讯《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
话剧《龙梅和玉荣》主要取材于1964年《人民日报》长篇通讯《暴风雪中一昼夜》和《内蒙古日报》长篇通讯《草原英雄小姐妹》。以某些新闻报道为素材改编戏剧,在新中国屡见不鲜。仅以黑龙江省为例,就有1956年齐齐哈尔市京剧团编演的京剧《罗盛教》、1963年黑龙江省评剧团编演的评剧《烈火丹心》、1964年黑龙江省戏曲学校实验京剧团编演的京剧《三少年》。新时期以来,黑龙江省又涌现出一批主要取材于新闻报道的纪实性剧目。如话剧《张海迪》《孔繁森》《金桂兰》《魂系鹤乡》《师爱芬芳》,京剧《赖宁》《黑土地的女儿》,龙江剧《农民的儿子》《巾帼天兵》等等。此类剧目在全国包括黑龙江省远不止这些,限于篇幅不一一列举。

新时期以前,戏剧家主要从报纸和广播获取新闻素材。新时期以来电视和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崛起,极大地拓宽了戏剧家获取新闻素材的渠道。被称为“千里眼”“顺风耳”的各类媒体,尤其是新兴媒体极大地开阔了戏剧家接触社会的触角,媒体传播的某些记叙真人真事的新闻报道,成为戏剧创作特殊的重要素材。

某些记叙真人真事的新闻报道之所以会成为戏剧创作的重要素材,有以下几个重要原因。首先是某些新闻报道具有改编为戏剧的潜质。剧作家选取的新闻素材,主要是翔实记叙真人真事,特别是再现先进人物先进事迹的通讯、特写、速写、访谈、新闻纪录片等等。这类新闻报道有人物,有事件,有环境,有的还有较强的矛盾冲突,有戏剧性场面或故事情节,甚至具有传奇性。其次是新闻和戏剧都是深入生活反映时代的产物。最好的新闻是“用脚写出来的”;
优秀的戏剧往往散发着泥土的芳香。新闻和戏剧均扎根生活,扎根人民。再次,新闻和戏剧秉持共同的价值观,两者都是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先进文化。最后,戏剧创作突出强调反映现实生活。积极反映火热的现实生活,表现社会主义时代精神,尤其是讴歌时代楷模或民族精英,是戏剧艺术的神圣使命,而某些新闻报道恰好呼应了这一使命。

剧作家将新闻改编为戏剧,选材是创作准备阶段的首要任务。确定素材并将其提炼为题材后,才能进入创作过程。因此,剧作家首选新闻素材的基本规律性主要如下。

一是选取为之深切感动欲罢不能的素材。以情感人是戏剧的本质特征之一。而作品要感动他人,作家必须自己先感动。对素材无动于衷,不可能写出好戏。被素材深深感动,才会进而产生欲罢不能的创作欲望,而这样的欲望是创作好作品的强大驱动力。

二是选取较为适合写戏的素材。这样的素材,业内俗称“戏料”。戏剧创作对素材和题材的选取最为“挑剔”,很多素材适合写小说、散文、电影等,但却不适合写戏。选材不当是有些剧本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剧作家要根据戏剧本体特征的特殊要求,选取适合写戏的新闻素材。俗话说“人生如戏,戏如人生”。现实生活原本就饱含着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原本就曲曲折折波澜起伏,特别是一些重大事件,本身就是人间活剧。社会生活自身含有广义的“戏剧性”;
现实生活中常常发生“戏剧性”事件。此种“戏剧性”的含义是:“事物所具有的像戏剧情节那样曲折、突如其来或激动人心的性质。”[3]某些颇有“戏剧性”的新闻报道,尤其适合写戏。当然这不是绝对的。某些看似平淡的新闻素材,经由剧作家的慧眼和艺术魔棍,也可以写出好戏来。

三是具有重要社会人生意义的素材。鲁迅强调“选材要严,开掘要深”。以新闻为素材的创作,不仅要严选适合写戏的素材,同时要选择具有社会人生价值的素材。并且对素材内含的价值意义深刻提炼,深入开掘,重新发现,赋予新意。

四是选取与熟悉的生活密切相关的素材。这一点至关重要。创作源于生活,这只是一般美学原理;
而具体到实际艺术创作,艺术家所表现的,往往是自己熟悉的生活;
而唯有表现自己熟悉的生活,创作才可能得心应手,作品才可能鲜活灵动。故曹禺先生总结自己一生创作,提出“三不写”,头一条就是“不熟悉的不写”,然后是“没有感受的不写”,最后是“违心之论不写”。剧作家要尽量选取与自己熟悉的生活密切相关的素材。否则,再重大的新闻素材,写起来也可能雾里看花,隔靴搔痒,最终搞成一般化的平庸作品。

剧作家按以上基本规律选取新闻素材后,一般还要顺藤摸瓜,深入生活,进一步了解当事人的生活和性格,考察自然环境和风俗民情等等。比如《霓虹灯下的哨兵》编剧沈西蒙、漠雁、吕臣,就在从媒体了解到南京路上好八连先进事迹后,扎到连队深入生活四十多天。有道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新闻素材毕竟是第二手材料,它只有与鲜活的生活源泉结合,并且与个人的人生经验融合,才可能转化为有效的戏剧题材。

剧作家确定了新闻素材后,还要以自己的心灵深入观照新闻素材。王阳明之“岩中花树”个案对此颇有启示。一次王阳明游南镇,指着石头中的花树对一位朋友说:“你见到这花之前,花与你的心各自寂静;
你来看此花时,花进入我们的内心,此花便在心头显现出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岩中花树对于心来说,其存在本身及其意义的被确认,在于花在人心中的显现。”[4]一切艺术创作,均“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戏剧作品是生活的反映,也是剧作家心灵的投影。只有经过“心眼”即心灵之光的烛照,新闻素材才会在剧作家心中鲜活起来,灵动起来。改编新闻报道之前,要反复阅读和品味原作,吃透原作的神韵所在,解读出原作语汇背后的东西。

将新闻报道改编为戏剧,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成功的经验是在保持新闻报道真实性的基础上,予以恰如其分的艺术想象和艺术虚构,并且创造性地进行以“戏剧性”为重点的精湛的艺术表现。而失败的教训是,陷入新闻报道真人真事的樊篱而平铺直叙,缺乏丰富的想象力和艺术表现力,从而导致人物苍白,缺乏“戏剧性”。要创作将新闻改编为戏剧的成功之作,就要在创作过程中(包括艺术构思)对新闻素材做好以下艺术处理。

首先要对素材进行艺术提炼。要依据全剧确立的主题、主要人物性格和主要情节,乃至全剧的艺术风格,对新闻素材进行恰当的取舍和剪裁,形成剧本的题材。

要进行适当的艺术虚构。这一点至关重要。黑格尔认为“艺术家最杰出的本领是想象”;
虚构是艺术创作之必须。将新闻报道改编为戏剧,要在忠于原作主要人物性格、主要事件、主要背景的基础上,放飞想象的翅膀,进行适当的虚构。虚构的艺术空间主要在于如鲁迅所说的“不曾有的实事,却是会有的实情”,要通过艺术虚构和相关艺术手段,深入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创造优美的舞台意境。

要刻画好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好戏的根源在于人物。塑造人物是戏剧创作的中心任务。要准确把握人物的精神风貌,着力表现好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独特情感。尤其要多侧面地写好人物性格的丰富性;
务必写出人物性格的发展过程。为此,要在提炼素材时选取原作那些最能体现人物个性和独特情感,并能推动情节发展的事件和细节,必要时要依据人物性格丰富原作没有但可能有的典型性细节和场面等。

要在加强“戏剧性”上下功夫。“戏剧性”是戏剧与其他艺术的根本区别;
也是戏剧艺术的独特魅力之所在。取材于新闻报道的戏剧作品成败与否,在艺术上关键在于“戏剧性”的强弱。为此要在确立好全剧主题和主要人物性格基调的基础上,精心营造以人物关系、事件、环境为要素的戏剧情境;
持续推进以情境为基础的戏剧冲突;
次第展开基于戏剧冲突的动作链条(或人物性格发展史),即具有内在因果关系的波澜起伏的戏剧情节。

加强“戏剧性”主要是强化戏剧冲突。“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这是公认的戏剧法则。戏剧冲突主要指性格冲突。性格冲突写好了,人物形象才能鲜明,戏才会富有动作性。但不能把戏剧冲突绝对化。某些并没有你死我活的激烈冲突场面的戏剧依然是好戏。这是因为:“在剧本中,‘戏’,不仅产生于冲突本身,也产生于受冲突影响着的特定的人物关系。在关汉卿和朱帘秀之间,在屈原和婵娟之间,都不存在任何冲突,他们有着共同的理想、共同的愿望;
当他们处于特定的矛盾冲突中,相互支持,相互鼓励,两颗心灵的交往产生丰富的动作,戏剧性就潜藏在这些丰富的内心动作之中。当然,他们特定的关系,是和剧中的冲突有关的;
冲突考验着他们的理想。”[5]基于全剧主要冲突、特定人物关系的内心冲突和情感交流,也是好戏之所在。认识到这一点,对剧作家处理新闻素材极为重要。因为某些新闻报道,特别是记叙先进人物先进事迹的,无法像完全虚构的戏剧那样设置激烈冲突和曲折的情节。因此剧作家要在不那么显著强烈的外在性格冲突中,注重在人物的内心冲突和情感交流方面挖“戏”。但剧作在总体上必须有戏剧冲突。

要强化作品的形式感和形式美。话剧要讲究对白、独白等台词形式和形体动作形式;
戏曲要讲究唱做念打等表演形式;
歌剧要讲究宣叙调、咏叹调、独唱、对唱、合唱、重唱、伴唱等音乐形式;
舞剧要突出风格化舞蹈动作;
广播剧要充分调动音响和音乐手段。各类戏剧都要安排好开放式结构或闭锁式结构。至于戏剧的语言形式,更要精心推敲。较之其他文学语言,戏剧语言在形式上强调口语化、通俗化、韵律感,要高度简约,尤其要有动作性。总体追求简洁凝练,雅俗共赏。要根据不同体裁,创造性调动各种艺术手段。写实的话剧可以与写意相结合;
戏曲要凸显写意精神,注重创造诗情画意的优美意境;
歌剧要民族化,注重借鉴戏曲。

要达到全剧抒情化或诗化。戏剧,尤其是戏曲、歌剧等音乐类戏剧,是抒情艺术。抒情性是戏剧的本质特征之一。优秀的戏剧必须以情感人。某些记叙人物的新闻报道,主要记叙事件,较少内心描写。后者为戏剧家留下了极其重要的艺术想象空间和艺术表现空间。深入揭示人物内心的丰富情感,是戏剧艺术以情感人的主要手段。剧作家要在新闻报道留下的“空白”里展开合情入理的想象,深入挖掘和展开人物丰富细腻的情感世界。

比如,由黑龙江著名戏曲作家王靖创作、由齐齐哈尔市京剧团演出的现代儿童京剧《赖宁》第三场,赖宁唱道:“走惯了学校门前青石道,画惯了教室窗外铁索桥。听惯了老师亲切把名叫,看惯了操场杆头队旗飘。眨眼间,学期满就要离母校,满腹情难言表心中百感交!傅老师啊……启蒙情哺育恩无以为报,唯求考场去挥毫。心思一缕题一道,答卷一张心一条。待到金秋张榜表,笑对母校把手招!”[6]

赖宁此刻真挚感人的内心情感,是剧作家依据赖宁性格而想象和虚构出来的。恰恰是这种虚构的抒情感人至深,使新闻素材得以审美升华。

应该强调的是,现实生活充满矛盾冲突,也不乏诗情画意。热爱生活的剧作家,要善于发现这种诗情画意,将其升华为戏剧舞台上的优美意境。这是新闻改编戏剧的着力点,也是纪实性戏剧的主要美感之所在。当然,这种诗情画意要以矛盾冲突为背景,要有动作性。

以新闻为素材的戏剧创作,因为基于新闻报道的真人真事,容易导致戏剧性缺失,甚至概念化、公式化。因此,从素材选取到创作过程,都务必遵循艺术创作的普遍规律,尤其是戏剧创作的特殊规律,拿捏好新闻的生活真实与戏剧的艺术真实恰当结合的分寸。

综上所述,新闻可以作为素材,按普遍艺术规律和戏剧特殊规律转化为戏剧。以新闻为素材的戏剧创作,具有特殊的审美价值和时代意义。这种创作大力推进了戏剧反映现实生活、讴歌时代精神的艺术脚步,催生了一枝独秀的现代戏的健康发展。要在实践中深入探索新闻改编为戏剧的基本规律,并始终以创新精神为引领,创造性地运用这些规律,努力创作思想精深、艺术精湛的新闻改编剧目。

注释:

[1]《现代汉语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第1462 页

[2]谭霈生:《论戏剧性》,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年,第11 页

[3]《现代汉语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第1462 页

[4]李玉,张聪卿:《走进中国哲学》,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年,第100~101 页

[5]谭霈生:《论戏剧性》,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年,第111 页

[6]王靖:《大森林》,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1年,第117 页

猜你喜欢剧作家戏剧性新闻报道剧作家王辉火花(2021年10期)2021-11-04戏剧性十足的巴洛克艺术艺术启蒙(2020年12期)2020-12-24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活力(2019年15期)2019-09-25美国自白诗的“戏剧性”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19年2期)2019-08-24《闹科场传奇》发现记——兼及清代中期剧作家张懋畿的生平再探中华戏曲(2019年1期)2019-02-06抖音:“滤镜”下的戏剧性与自我缺失华人时刊(2018年15期)2018-11-10清代旗籍剧作家杂剧、传奇作品叙录中华戏曲(2018年2期)2018-08-27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新闻传播(2015年21期)2015-07-18如何让新闻报道鲜活起来新闻传播(2015年9期)2015-07-18新闻报道要求真实的细节描写新闻传播(2015年13期)2015-07-18

推荐访问:试论 戏剧 转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