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子涵,李雪梅
上海健康医学院医学技术学院病理生物教研室, 上海 201318
师资建设,青年为基。2012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以及国家六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充分肯定青年教师在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明确表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关系着人才培养的未来,关系着教育事业的未来。”[1]作为大学发展中最具活力的群体,青年教师是推动高校创新教育的重要力量,对创新型青年教师的培养也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2]。然而,青年教师通常教学创新理念不强,参与实际项目的经验较少,且由于平台缺乏、实践不足、知识积累不足等原因,难以获得相关的政策支持和相应的社会资源,这些又进一步限制了青年教师的创新成长,限制了高校创新教育水平的提升[3]。基于此背景,重点关注青年教师的创新成长,并探究其创新培养路径显得尤为重要。
近来年,许多高校都依据自身情况建立了助力青年教师成长的“传帮带”机制,即在青年教师进入高校后,单位通过单选或双选的方式,为青年教师安排指导教师,用这种“老带新”“先带后”的方式帮助青年教师提升师德师风、理论素养、教案编写、教学技能与科研实践等能力[4-5]。“传帮带”模式主要以一个带教教师指导一个或多个青年教师的形式开展,指导教师和青年教师通常在同一个教学团队,主要形式是教学观摩[6-7]。然而,青年教师因发展的阶段不同、需求不同,单一模式的“传帮带”更侧重于快速站稳课堂,而忽略其创新发展。例如,以“教学观摩”为例,这种方式的确能让青年教师快速学到一部分教学方法,但是,听太多同样类型的课后,教学方法可能会固化,因此创新就被限制在了框架中[8]。
笔者是一名青年教师,自入校后被安排与指导教师一起对“病理检验技术”这门课进行共同授课。“病理检验技术”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基础理论与核心课程,理论和实践并行,可以为临床和相关检验机构输送大量具备病理检验技术能力的人才。病理学技术和病理学就像自行车的两个车轮相辅相成,病理学技术的进步也同时促进了组织细胞病理学、器官病理学、超微结构病理学、免疫生物病理学以及数字病理学的发展。因此,培养能够胜任“病理检验技术”教学,且有一定创新能力的青年骨干教师,对于病理检验技术的人才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作为初次上课的青年教师,不仅对于课程还是课堂都是陌生的,如何能尽快突围?在学校开展的青年教师带教计划扶持下,指导教师与笔者在“病理检验技术”的授课中开展了长达一年时间的“传帮带”实践,重点探索了如何基于“传帮带”模式更好地培养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从而促进青年教师的创新成长,助力青年教师的教学创新。文章汇聚了笔者的实践经验,以飨读者。
1.1 加强认识,提升创新教学理念
对意识层面上的理解是强化行动的第一要务。指导教师肩负着培养优秀青年教师的任务,青年教师也有不断提升自己教育教学能力的责任,两者是一个成长共同体。在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方面,指导教师带给青年教师充分的引领。然而,在实际的学习与成长过程中,不管是教案撰写、教学设计还是实际授课等,青年教师都会遭遇各种挫折,每一个教育困境同时也迫使指导教师与青年教师共同面对。这些教育教学问题也是启发青年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研究的最佳机会,比如进一步研究难点课程、撰写教学论文、申请教研项目和参加教学比赛等。因此,应加强指导教师与青年教师对“传帮带”共同体意识的理解,使二者在相互教学的促进中,在相互支撑的相处中,螺旋式提升创新教育理念与实践水平,并进而帮助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创新激情得到进一步提升。
1.2 整合资源,保证创新培养质量
对课程内容的不够熟悉是阻碍青年教师创新的困难之一。因此,指导教师的“传帮带”可以从多角度全面整合课程资源,从而保证青年教师在日后的教学创新中突出重点,确保授课质量。“病理检验技术”这门课的教学培养实践可以分为授课前和授课后的资源整合。授课前,指导教师会就相关章节对笔者进行重点辅导。比如通过结合教学大纲、教学设计、PPT和课本,帮助青年教师一一捋清教学重点。此外,课后习题中的原理也需要完全掌握。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后,指导教师让笔者将当前与所授课程有关的内容进行梳理和归纳,包括所有与课程相关的教学大纲和人才培养方案、课程PPT与视频、教学实验指导,以及曾经撰写过的教研项目和参加过的教学比赛相关内容。在对课程梳理和归纳的过程中,温故而知新。通过全面地了解课程资源,进一步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
1.3 因材施教,助力找准创新方向
众所周知,对待学生要因材施教。其实在“传帮带”的过程中,指导教师也需要结合青年教师的特点和学科发展的特征因材施教,灵活培养。上海健康医学院新进青年教师一般都已获得博士学历,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应充分调动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促使其教学与科研更好地融合。在“病理检验技术”课程中,指导教师根据青年教师已有的分子实验的背景,让青年教师首次上课先从免疫组化、原位杂交这两章与科研结合较紧密的部分开始。由于笔者对这两个实验内容较为熟悉,所以在首次上课时心中没有那么慌乱,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也能胸有成竹地回答。
以免疫组化这一章为例,在授课中笔者引入了“如何为多轮治疗后仍出现进展的三阴性乳腺癌开出精准治疗方案”的科学问题。三阴性乳腺癌因三种治疗靶点均是阴性,因此是“最难治疗、最易复发”的乳腺癌类别,尤其是那些经历过多轮治疗后病情仍然进展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他们的生命已然进入倒计时,该如何挽救这类患者的生命?科学家们通过大规模样本的基因组测序,找到了四个可以用来鉴别三阴性乳腺癌分子亚型的免疫组化生物标志物(雄激素受体、DCLK1、CD8和FOXC1)。临床上只要对这四个生物标记物进行免疫组化检测,就可以识别三阴性乳腺癌的不同分子亚型,从而开始干预和治疗。因免疫组化检测仅需几百元,与动辄上千元的基因检测费用相比,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和推广性。
通过引入以上科学问题,可以让学生了解免疫组化检验在病理诊断中的重要价值,并激发学生探索科研的积极性,同时笔者也收获了学生对此次授课内容的认可。正是这种有的放矢的教学,可以让笔者在熟悉的领域中先取得一些成就感,并促使自己进一步做出创新。
1.4 逆向思考,锤炼创新教学设计
青年教师对教学设计的理解往往是先从教学观摩中开始的,这也是“传帮带”模式中的一个重要着力点。在教学观摩中青年教师可以通过学习教学设计,从“教”的角度学习指导教师如何教学。但这种以听课为主的学习方式,尤其是只听同样类型的课,可能会导致教学设计的固化,从而限制创新成长。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不仅对指导教师的理论课和实验课进行观摩学习,在疫情防控的大背景下,还听了许多网课。此外,指导教师与笔者还共同观摩了许多其他教师的课程。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学创新能力,增进教学思想的碰撞,笔者建议青年教师多进行逆向思考,比如“如果我来上这堂课,哪里可以增加创新点?”,通过这种方式使创新教学设计得以不断锤炼。
以“病理检验技术”中特殊染色中的糖原PAS染色这一内容为例。正常情况下,糖原会分解成葡萄糖为机体提供能量,如果糖原的分解出现了问题会怎样呢?原来的教学设计是通过图片来引入此问题。通过逆向思考,笔者将原教学设计进行了改良,以“庞贝病学霸男孩——王唯佳”作为案例,引出上述问题。庞贝病是一种罕见的基因病,发病率为4万分之一至5万分之一,因机体编码阿尔法糖苷酶的基因突变或缺失,使肌糖原在肌细胞溶酶体累积,溶酶体破裂释放溶酶体酶分解肌细胞,导致肌无力和肌萎缩的征象。王唯佳虽然身患庞贝病,忍受着无尽的折磨,却在苦痛的人生中开出了绚烂之花,他与命运顽强抗争,最终被南开大学录取。通过王唯佳的案例,引出判断庞贝病的特殊染色方法,即通过对肌肉组织活检,对糖原进行PAS染色。随之,开启正式的授课内容。这段以“庞贝病学霸男孩——王唯佳”引入的创新教学设计,不仅能够让学生快速产生代入感,也是一种润物无声的思政教育,能让学生体会“没有打倒我的一定会使我更加强大”的坚定信念,以及“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拼搏精神。
1.5 导师轮转,丰富创新教学方法
通常,“传帮带”中指导教师确定后就不再变动。这是有优势的,比如增加师徒间的默契和信任,增进交流与研讨。然而,绑定导师后,青年教师学到的教学模式往往也会逐渐固化,这也可能限制青年教师的发展与创新能力的提升。因此在实践中,实施导师轮转的“传帮带”是有益的。青年教师入校后,即使确定导师后,以轮转的形式再与多位资深教师进行学习。这种培养方式的创新,可以让青年教师不断丰富教学方法,并结合个性特点与需要,结合学科专业的特征需求,助力青年教师的创新成长。
1.6 问题导向,鼓励创新教学模式
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青年教师一定会收获不少教学心得,也会出现很多教学问题。比如“如何提升学生课堂的参与度”“如何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如何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等。指导教师让笔者以这些问题作为导向,并提出一些创新的教学方案,也会鼓励笔者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
以“如何提升学生课堂的参与度”这个问题为例,笔者在原位杂交这一章用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式对其进行探索。“对分课堂”是复旦大学张学新于2014年提出的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其核心理念是将课堂时间进行对半分。即在一堂课的时间中任课教师讲授一半,学生讨论一半,并在讲授与讨论之间让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内化吸收[9]。基于对分课堂的理念,笔者将两学时的课程当堂对分为1学时“授课”,1学时“自主学习+讨论+答题与反思”。为了能在1学时中将原位杂交的内容重点覆盖,笔者课前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主要包括对这一章内容进行模块化处理,分为背景介绍、实验原理、技术方法及应用场景四个模块。授课中,重点讲述背景介绍、实验原理与技术方法这三个模块,并将应用场景的模块留给学生自主学习。在留白的时间中,还设置一些问题,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还可以对之前的授课重点进行回顾。最后再进行答题与反思。采用对分课堂的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重要作用。笔者通过调研分析发现,学生普遍反映这种方式可以激发更多的学习主动性,且对这种当堂对分的教学模式认可度高。
在思政育人的大背景下,“如何在病理检验技术的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也一直是值得思考的问题[10]。作为医学检验专业的学生,大四会在临床进行为期一年的实习,其中在病理科的轮转也是必需的。为了能够让学生提前进入实习角色,了解临床工作的内容,指导教师鼓励笔者在课堂上引入“病理小品”作为创新教学模式,并在“传帮带”中进行实践。即,鼓励学生拍摄、制作病理小品视频,并在课堂上表演,演绎将来在病理科实习中可能发生的一些故事。这种创新的教学模式大大提升了学生的积极性,令人感到非常意外的是,学生做的往往比教师预想的还要好。他们不仅写出了涉及的医患关系、职业操守、工作态度以及与带教教师和同事们相处等方面的非常有意义的脚本,还通过小组的演绎,指出在病理科常常出错的地方,哪些实验疏漏会造成什么样的重大影响。在害羞的演绎、轻松的氛围中,加深对病理检验技术常规工作的认识,同时也让润物无声的思政元素像一股清泉逐渐流进学生的心中。
1.7 正向激励,践行使命勇于担当
青年教师的创新成长关系着教师团队与高校发展的明天和未来。但是,现阶段青年教师在较低的薪资、严格的考评体制和高强度的工作投入下往往导致压力陡增,进而影响了“传帮带”的质量。随着高等教育领域“放管服”政策的出台,赋予了高校更大的办学自主权[11]。因此,高校应出台相关鼓励青年教师成长的精准有效的正向激励措施[12]。比如,在物质奖励方面,可设立“传帮带基金”,授权给指导教师使用,并由导师决定经费的支出;
在精神奖励方面,鼓励对入选的导师和被帮扶的青年教师颁发选聘证书。在导师帮扶下青年教师所获得的荣誉将成为优秀导师评选的一项指标。开展优秀导师评选,给予导师相应荣誉;
在职务晋升和职称评定方面,对有导师经历、绩效突出的,在晋升职务时同等条件下优先予以考虑。通过正向激励并提升其激励的精准度,使导师和青年教师能践行使命勇于担当,让他们有更宽广的发展平台,从而切实提高教师的创新成长质量。
青年教师普遍具有学历高、能力强、思想活、视域广的特点,是承担高校教学和科研工作的中坚力量。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关系着人才培养的未来,关系着教育事业的未来”[13]。然而,初入课堂的青年教师通常创新理念不强、经验较少且缺乏平台,其创新成长受限。在此背景下,该文重点探讨了如何基于“传帮带”模式更好地培养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从而促进青年教师的创新成长,助力青年教师的教学创新。在实践中我们以“病理检验技术”授课为例,提出了多样化“传帮带”模式下对青年教师进行创新培养的重要举措,以期对青年教师的创新培养提供借鉴和参考。
猜你喜欢传帮带青年教师病理传帮带中谋振兴今日农业(2022年2期)2022-06-01高校体育教师传帮带的实施措施研究当代体育(2021年27期)2021-09-10病理诊断是精准诊断和治疗的“定海神针”保健医苑(2021年7期)2021-08-13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河北画报(2021年2期)2021-05-25开展临床病理“一对一”教学培养独立行医的病理医生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2020年5期)2020-12-06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消费导刊(2017年20期)2018-01-03不一致性淋巴瘤1例及病理分析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16年9期)2016-04-28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中学历史教学(2016年9期)2016-03-01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年11期)2014-08-08“五老”传帮带 青工受益多中国火炬(2013年11期)2013-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