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智明
(长沙教育学院, 湖南 长沙 410006)
2018年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指出,“兴国必先强师,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根本性民生工程切实抓紧抓好”[1]。长沙教育学院是市教育局直属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和专业发展机构。近年来,在市教育局的直接领导下,组织实施了大量党训、干训、师训项目,仅2021年就完成各类线下培训项目99个班21 325人次、网络研修4500人次、信息技术能力提升8830人次,形成了英才工程、骨干教师、乡村教师、全员培训、专项培训等五大培训系列,受到上级领导和学校、老师的普遍赞誉。但是,培训实践中仍然存在个别项目培训目标不够清晰、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培训方式单一、培训评价流于形式等现象,有些还是带有一定的程序性、普遍性的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从制度上加以解决。这就需要我们遵循成人教育、继续教育的规律,从“心”出发,进一步优化项目策划、准备、组织、服务和评价全过程和各环节,进一步提高培训的准确化、个性化和满意度。
项目策划就是项目的顶层设计。培训项目的策划主要包括需求调研、主题确定、课程设计、专家聘请、组织实施、效果评价等方面。在项目启动之前做好策划设计,对于提高培训效果十分重要。中小学教师培训项目的策划,需要坚持“三个导向”。
(一)坚持需求导向
教师培训是为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推进课程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开展的继续教育,应该坚持“用什么,学什么;
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让培训内容真正符合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符合教育教学实际需要、符合教师个人成长需要。《教育部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教师〔2013〕6号)指出,“中小学教师培训要以实施好基础教育新课程为主要内容,以满足教师专业发展个性化需求为工作目标,引领教师专业成长”[2]。《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教师〔2022〕6号)专列一条对“深化精准培训改革”进行阐述。根据上述要求,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培训需求。一是教育改革对教师的要求是什么。这就要根据国家教育改革有关政策文件以及教育研究前沿理论,确定培训课程。比如近段时期关于五育并举、实践育人、“双减”以及新课标、新教材等,都要作为培训的主要课程。二是学校教育教学特色是什么。调查参培人员所在学校的办学特色,正在实施的改革项目、已经立项的研究课题等,在课程设置或分组研讨中尽可能设计与之相关的内容,便于集中研讨,共享先进理念。三是学员自己的发展需求是什么。通过线上线下的问卷调查、与部分学员座谈沟通等方式,了解每个学员的专业优势、个人兴趣、发展方向,统计分析学员的共同需求,作为课程设置的重要参考。同时针对不同培训对象的不同需求,在学员分组、作业布置、互动交流、成果展示等过程中进行分类指导与个性化指导。
(二)坚持能力导向
教师培训不同于学历教育,追求的是学有所用、即学即用,给学员好用、实用、回去以后马上就可以用的本领。这就要求我们在项目设计时坚持能力导向。在培训内容设计上,适当压缩倾向于转变观念、更新理念、开拓视野、提供信息等类型的课程,增加关于单元整体教学、情境化教学、教学组织、学法指导、教学评价等实操方面的内容。在培训方式上,适当压缩以半天为单位的专家讲座课程,增加跟岗实践、课例观摩、案例研讨、主题研修、互动交流、学员互评等参与体验式课程,让每个学员有机会参与到培训课程之中,在与专家、同学的共同研修中成长。在专家邀请上,要避免“清一色”的理论或实践型专家,构建由教研电教师训专家、学校一线优秀教师、高校科研部门专家共同组成的“三位一体”的专家搭配框架。
(三)坚持实践导向
教师培训的对象都是来自教育教学一线的校长、教师,他们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又缺乏总结经验形成成果的能力;
他们反感“大”而“空”的理论,但又需要先进理念与实用理论来指导实践。这就要求教师培训项目的课程设计要充分结合教师的实践情境和工作场景,与教师平时的工作实际紧密相连。不同教师的工作实践是不同的。从教师从教年限来看,新入职的教师、入职3~6年的教师、骨干教师、专家型教师等不同群体在教学实践中担当的角色不同、承担的任务不同、面临的问题也有很大的差别。从地域分布来看,城市学校、乡镇学校、农村学校教师的需求也不一样。设计培训内容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学员的身份特点有针对性地安排课程内容,确保他们能够在培训课程中找到和掌握适合自己的教学理念、方法和策略,并运用这些理念、方法和策略解决实践中遇到的具体问题。选择培训方式的时候,要注意给学员充分的参与、体验、实践、展示的机会。“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培训课程讲授再怎么生动形象、演示再怎么精彩绝伦,总不如实践操作学得扎实。只有让学员在化解矛盾、解决问题、总结经验、展示成果的过程中学习,才能真正体会到教育政策、教育理论、教学方法的精髓。
培训管理者要在全面、客观掌握和分析培训相关情况的基础上,对培训的主题、时间、地点、对象以及培训内容和方式进行认真准备,对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预判。为做到万无一失,在项目筹备阶段要坚持落实好项目论证、方案审批、组织协调三个环节,明确相关要求,确保不出差错。
(一)项目论证厘清细节
教师培训的管理方式一般都是项目负责制。项目负责人一个人制订的培训方案,往往会有不科学、不完善的地方,这就需要在制度上设计一个项目论证的环节,确保培训方案科学规范。比如,长沙教育学院从2016年开始实行“项目论证会”制度,每个项目在立项前首先要由项目负责人进行需求调研,然后根据需求调研情况撰写培训方案,再由学院组织相关专家对培训方案进行论证,通过论证的项目才能正式实施。项目论证会要求项目负责人从需求调研情况、培训方案内容、需要哪些支持等进行详细汇报,特别是对培训主题及确立背景、培训时间地点的确定及理由、培训目标定位及依据、核心课程及课程内容之间的关系、授课专家及情况介绍、培训方式及实施过程、培训创新点及预期成效、培训资源建设及预期成果等八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相关培训专家对方案进行点评、把关。论证会后,项目负责人汲取专家建议,修改完善培训方案,同时组建项目实施团队,做好项目细节落实和上报审批等相关工作。
(二)方案审批明确要求
通过论证的培训方案,经修改完善后,在项目实施前按程序办理正式报批手续,需要审批的内容主要包括:实施方案、经费预算、相关合同、知名专家邀请等四个方面。每个方面审批都有严格的流程和规范的要求,通过审批流程,把整个培训项目各个细节的要求明确下来,特别是规范各项经费开支的标准和流程,有助于确保资金使用安全,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完成审批后,项目负责人要提前与授课专家充分沟通培训对象相关情况和培训内容,加强课程的针对性和指导性。提前联系每一位学员,指导其完成前置作业等。
(三)组织协调落实责任
一个培训项目往往涉及行政、业务、财务、后勤、宣传等多个方面,需要其他相关部门的支持和配合。在项目实施前,一般需要召开专门的协调会,充分研判培训实施中的每一个环节可能出现的每一个问题,如从八个方面落实责任:防疫要求、开班仪式、学习资料、场地服务、技术支持、生活服务、过程管理、结业要求。每一件事情、每一个环节都要明确专人负责,落实完成任务的时间要求和质量标准。
培训项目的组织实施阶段要坚持标准化管理与生成性管理相结合。标准化管理包括培训全流程各个环节工作质量标准、每项工作规范要求、每个岗位职责要求等;
生成性管理包括培训过程中各种偶然事件、突发事件的现场处置、信息上报等。只有做好标准化管理才能确保项目质量,也只有做好生成性管理才能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一)完善的管理制度
培训项目管理贯穿到项目准备、项目实施、项目评价全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一定要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建立系统的管理体系。一般来说,针对一个项目的管理,需要有需求调研、方案撰写、方案论证、专家接待、学员管理、经费预算、项目负责人基本职责与工作规范、班主任基本职责与工作规范、相关场馆设施使用管理办法、项目考核与评价办法等规章制度和操作指南,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确保培训项目正常运行。每一项制度要明确规定工程流程和质量标准。如项目论证会制度,一般流程应该包括:项目负责人汇报、专家点评、方案修改三个环节;
对方案点评时遵循的基本评价标准可以是“六有”,即理论有高度、主题有准度、课程设计有深度、实践有厚度、专家选择有向度、特色创新有亮度。这“六有”评价标准应该通过制度的强化,成为项目负责人的设计思路和执行标准。
(二)规范的组织流程
项目实施的过程管理需要抓好五个关键环节:一是项目立项。坚持上级安排与自主申报相结合的原则,每年初汇总教育行政部门下达的项目、已经立项的国培省培项目和培训机构自主设立的项目,组织专家对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论证,以教育行政部门文件的形式印发,建立年度的项目库,将培训任务上升到教育行政行为。二是方案论证。组建项目评审专家组,召开项目论证会,对每个项目的实施方案进行评审论证,修改完善培训方案。三是项目审定。按程序审批经过论证后的培训方案、经费预算、合作方案等,与合作机构签订协议书,明确目标任务与职责要求。四是项目实施。按照培训方案的要求,完成培训任务,上传培训产生的相关材料和资源。五是项目评价。项目结束后,组织专家对每个项目进行评价,对优秀项目进行表彰。
(三)严格的学习要求
针对学员管理制定政治纪律、学习纪律、生活纪律和安全纪律,确保学习的效果。政治纪律包括学习期间的新闻宣传、上网行为、研讨发言等方面的意识形态要求,党的教育方针等应知应会知识的学习和抽测等;
学习纪律主要包括出勤考核、听课要求、跟岗实践、网络研修、学习心得与反思、学习作业、成果展示等方面;
生活纪律主要包括餐饮、住宿、垃圾分类、饮水自助、节水节电、课间休闲、午休和晚上就寝等方面;
安全纪律主要包括疫情防控、疾病预防、交通安全、饮食安全、运动安全等。主要通过组建强有力的班委会,坚持学院监督管理、班委会全面管理、学员自我管理相结合,确保学习效果。
(四)绿色的管理模式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发智能化的管理平台,将所有传统的表单式纸质化管理转化为数字化智能化管理,培训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项目负责人和学员都可以通过手机端或PC端填写相关信息,管理平台自动统计项目全过程数据,生成各环节的管理报告。每个培训班都会配备两位班主任,一位负责学科教学的辅助工作,一位负责生活管理的后勤工作,两位班主任在手机端填写培训实施过程中所有的情况,培训结束时自动生成该项目全部的过程性资料,体现绿色管理新理念。
中小学教师平时工作任务繁重,学习期间往往还牵挂一些学校任务和家庭事务,这就要求我们给予更多的人性关怀,用心、用情、用爱为学员提供“暖心服务”,做到服务与管理并举、人文与纪律并重。
(一)实行最严格的服务标准
强化标准化服务,严格首问责任制,学员反映的任何困难和建议,首次受理的人员10分钟以内必须给学员明确的答复,能够解决的要现场解决,需要创造条件解决的要限时解决,不能解决的要作出合理解释。严格餐饮管理,项目管理相关负责人要保持与食堂的紧密联系,确保学员下课10分钟内吃上59度可口的热饭菜。严格住宿管理,学员住宿要实行封闭式管理,晚上10点必须查寝,确保全体学员按时归宿和就寝。
(二)提供可选择的学习任务
制度不只是为了“约束”和“强制”,更是为了让人“心理认同”和“主动配合”。每个学员的兴趣爱好不同、发展方向不同,对培训内容的期待也不一样。提供可选择的学习任务既能够确保达成培训目标,又能够兼顾学员的个体差异。学员分组研讨时,可以考虑分层分类设计讨论主题、讨论方式、作业内容、作业形式等,允许学员提供一些自主选题、自主作业,既能达成培训目标,又更加符合学员的实际情况。在培训方式上应该考虑一线教师时间紧、任务重,既要忙于培训学习,又要兼顾工作家庭的实际情况,设置一些网络研修课程,方便教师在学校或家里在线完成学习任务,获得相应学分。
(三)增加人性化的生活关怀
有人文关怀的培训者关注的绝对不会只是学员知识层面的收获,他会深入学员的内心深处,用同理心、同情心去关照自己的学员。每一个学员的身体状况、生活习惯不同,对于一些特殊学员,要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提供一些人性化的关怀。如对少数民族提供特殊的餐饮服务,对孕妇、带小孩的学员提供母婴服务,对有睡眠障碍、身体残疾的学员提供单独住宿,突出重点针对性服务等。
项目评价是对项目准备、立项决策、项目实施和项目效益等各方面进行的全面而系统的分析和评估,包括对项目管理者、项目实施团队、授课专家和学员的评价。项目评价要坚持客观、公正、诚信、高效的原则。
(一)注重多元化评价
项目评价主要分为对项目实施团队的评价、对授课专家的评价、对学员的评价。评价主体主要包括:一是项目负责人对项目实施情况的自我评价;
二是专家对项目实施方案的评价;
三是学员对项目负责人的协调能力、班主任的管理能力、课程满意度、专家满意度、后勤服务满意度的评价;
四是培训管理者对学员参训率、学员结业率、资料及时归总、培训资源上传、培训创新评价;
五是后勤部门对培训管理、学员管理、资金使用评价;
六是项目实施团队对学员的出勤率、学习态度、学习成果进行评价。通过多元主体,从多个维度评价项目实施的绩效。
(二)注重过程性评价
坚持以过程性评价为主,全面评价项目组织实施全过程的情况,避免不同项目之间因学员差异、学科差异、主题差异等形成评价误差。具体操作过程,以学员评价为例:首先,设计评价方案。方案中确定评价主体为班主任,评价对象为全体学员,评价目的是为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促进学员的专业成长,评价指标包括出勤情况、课堂发言次数、新闻宣传篇数、作业情况等,评价权重根据评价指标进行合理分配,评价工具包括观察法、记录法等。其次,进行评价实施。班主任根据项目目标和学员学习实践过程的表现,来收集数据信息,然后分析数据,特别对学员参加培训前后的数据进行比对,做出相关判断,从而得出评价结论,向评价参与者提供反馈。最后,进行终结性测评。根据学员反馈的问题进行调整,反思和改进评价方案,同时也把学员自身的情况纳入个人的“学分银行”,为其下一次培训评价提供依据。
(三)注重差异性评价
关注项目及培训学员整体情况的同时,注重项目之间差异性和多样性,关注每一位参培教师,促进培训项目特色发展和教师个性发展,同样也是实施评价的重点。因此,项目评价要注重综合评价与特色评价相结合。如对与第三方合作项目的评价,就应该结合第三方在培训实施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对评价内容、评价标准都进行相应的调整,加大承办单位、主管部门及参培学员对项目进行评价的权重,并就“创新点”的评价上突出特色。
(四)注重多样性评价
完善评价体系,建立项目常态化评价网络信息平台及数据库,每一次项目结束后应该开展线上的“问卷调查”,并结合实地调查、观察、访谈等线下评价方式,了解掌握项目的实际情况,就培训效果进行反馈,确保评价真实全面、科学有效。要坚持全面调查、科学评价、及时反馈、兑现奖惩、总结反思的原则,真正发挥好评价的指挥棒作用,引导培训负责人把所有的精力聚焦到培训项目上来。▲
猜你喜欢五心培训评价亚洲“天坑”里的“五心”党支部党员生活·下(2022年2期)2022-04-23独“数”一帜,五心并至速读·下旬(2022年1期)2022-04-09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1年10期)2021-03-02培训通知办公室业务(2020年18期)2020-09-29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家庭影院技术(2020年6期)2020-07-27基层党建如何引领社区治理——鄠邑区推行“五心工作法”当代陕西(2019年24期)2020-01-18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劳动保护(2019年7期)2019-08-27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年19期)2015-03-01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俄罗斯问题研究(2012年1期)2012-03-25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体育师友(2012年4期)2012-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