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舍宁秘书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基于,“三全育人”,模式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与研究

基于,“三全育人”,模式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与研究

时间:2024-01-06 16:15:01 来源:网友投稿

黎秋名

(广州华商职业学院,广州 增城 511300)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改革创新和发展为我国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提供了根本保障,课程思政建设不仅有助于落实 “三全育人” 的总体要求,还有助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但目前课程思政建设落实工作普遍缺乏全面性、综合性、系统性等,高职学生对 “三全育人” 教育理念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认识严重不足,大部分研究者关注课程思政内涵、实施路径和思政元素的挖掘。而对于一线教学工作者来说,如何有效而具体地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工作是首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以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中的专业必修课程《学前教育学》为例,提出在 “三全育人” 背景下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具体实施思路、有效措施、改革成效以及不足,进而对如何通过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现 “三全育人” 战略目标提出新的思考。

(一)高职专业课教师对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和运用能力不足

由于课程思政的实施还处在不断探索和创新的阶段,许多专业课教师容易出现 “照搬” “拿来” 的现象,不能很好地将专业特色和专业发展要求与课程思政有机融合[1]。大部分专业课教师只是将课程思政的实施固化理解为只能在课堂上进行,甚至是为了完成学校任务而特意设置。而《学前教育学》课程本身自带许多课程思政元素,因此许多教师只是简单地将这些元素表面呈现,没有结合时事热点,深度挖掘思政内涵。总的来说是教师对课程思政建设认识的不足和运用思政元素能力薄弱造成的。

(二)高职学生对 “三全育人” 教育理念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认识不足

学者崔澜骞采用随机取样法,随机选取西安市400多名已开设过《学前教育学》课程的高职学生为调查对象,针对他们对 “三全育人” 教育理念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相关认识进行调查。绝大部分学生只了解一点或者混淆不清,只有19.63%的高职学生比较了解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仅仅8.18%的学生比较了解 “三全育人” 教育理念。中共党员高职学生对《学前教育学》课程思政建设的整体认知明显高于非党员高职学生[2]。可见高职学生对 “三全育人” 教育理念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认识严重不足,将不利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

(三)实施课程思政教学时囿于课堂教学,实施路径有限

课堂教学在育人过程中具有主渠道的作用,发挥课程育人功能是实施课程思政的必然要求,但高职育人的路径不仅仅是课堂教学。学生的见习活动、实习活动、技能竞赛等也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更离不开思政教育[1]。部分教师只是上好45 分钟的课程,学生技能竞赛、创新创业训练活动、1+X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的一概不参加,显然无法全过程实施课程思政建设。专业教师育人时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引导、鼓励和支持,全过程、全方位实现 “育人” 功能。

(一)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

专业课教师只有做到对每个知识点都熟记于心,才能更好地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教师进行课程思政改革前要认真梳理课程《学前教育学》的教学内容,建立思政育人目标并融入思政元素,将课程思政元素具体到教学章、节或知识模块、知识点等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坚持在课程标准中、教案中、课前展示、课堂教学、课后作业、课程评价和试题以及第二课堂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

(二)以学生为中心,构建 “三全育人” 模式

第一,全过程育人。全过程育人,强调育人要贯穿学生学习、成长成才的全过程,要认真关注大学生从入学到毕业每个阶段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具体到每门课程思政建设时,要坚持以能力为核心,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具体课程教学中,构建 “预、学、练、考、创” 五位一体的全过程育人模式。在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练习、过程考核、课外创新等各个方面融入课程思政元素,深刻培养学生学为人师的职业理想和信念,引导学生初步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逐步确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和教师观,把对家国的爱、对教育的爱、对学生的爱融为一体,坚定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第二,全方位育人。全方位育人,强调育人工作要体现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各个方面和环节,育人工作要根据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结合,通过有形或者无形的手段把思想政治教育渗入他们学习和生活的各个环节,渗透到教学、管理和服务的各个方面,使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格和人格修养,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课程团队教师不拘泥于课堂的45 分钟,在进行学业辅导、社会调查、专升本指导、1+X 职业技能证书培训、大学生素质拓展、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学生技能竞赛等活动时也要进行全方位指导,拓展第二课堂,让学生展示更多风采,构建立体化目标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第三,全员育人。全员育人,强调每位与学生相关的教育工作者都要有育人意识,树立起育人责任感,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上发挥育人功能,并且相互配合,形成合力。课程思政仅仅依靠任课教师无法全面落实,在思政融入的过程中,应集结教育管理者、辅导员、班主任等,真正做到全员育人,才能将课程思政拓展到课后的校园文化,宿舍生活等各个方面。而在全员育人中,学生既是对象也是主体,自我教育是落实的重要环节之一,自主学习也是落实课程思政的重要手段。

(三)以教学改革为契机,创新教学方式方法

第一,以立德树人为根本,贯彻 “三全育人” 模式。把思政元素和职业素养融入专业课堂,挖掘专业课教学内容中的思政元素,从而达到 “全面思政教育、立体思政教育、创新思政教育” 的教育新理念。打破思政学科和专业学科的藩篱,以培养大学生价值选择能力为目标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学生未来成为人民教师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育其工匠精神,注重德技并修。

第二,线上混合式教学,实现翻转课堂。课前职教云线上开展预习、就热点问题讨论,课堂精讲与体验相结合。上课理线索,讲思维方式;
利用视频资料谈观后感,提高认识层次;
课堂讨论与观点评析,线上线下结合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实现翻转课堂。

第三,以能力为核心,建立多维度评价模式。以能力为核心,建立课程考核评价、学生座谈评价、幼儿园园长(教师)评价等多维度评价模式,对整体设计进行检验修改。

《学前教育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它主要阐明有关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基本问题,如学前教育的含义、功能、发展历史,学前教育理论的演进,儿童观与教师观等。该课程遵循学前教育学科发展和学前教育实践变革的双重逻辑,课程内容既反映学前教育学科各研究领域的基本研究成果,也满足学前教育专业工作者以及专科毕业生在后续学习中掌握对学前教育的基本原理、原则、方法的需求。

(一)全过程育人

课前: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对学前教育热点、经典案例进行讨论、分享。以思想政治教育导入,来源于生活,理论引导,指导实践,主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集体荣誉感与科学思考问题的方式。(学前教育热点问题:提出问题→找出原因→尝试解决)(读书分享会:分享内容→心得体会→思考提高)

课中:以 “课程内容+环节” 的模式进行问题导向式教学,即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合作解决问题。提问+回答,启发学生思维。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将正确的 “教育观” “教师观” “儿童观” “理想信念” “职业道德” 和 “服务社会” 等思政元素纳入课程体系,形成 “价值引领+能力培养” 的人才培养模式。

课后:过程性考核。学生撰写心得体会、感想,与专业或教育相关,选题具体。自拟题目,写出不少于1 000 字的与教育相关的心得体会。关注本专业热点,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注入学生思维。

(二)全方位育人

发挥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的有效机制,课程团队全员育人。课程团队在学业辅导、社会调查、专升本指导、1+X 职业技能证书培训、大学生素质拓展、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学生技能竞赛、 “三下乡” 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指导。拓展第二课堂,让学生展示更多风采,构建立体化目标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全员育人

任课教师、辅导员和教学管理人员均纳入课程育人系统。辅导员、班主任和教学管理人员为课程活动开展提供最大支持,课程育人需要育人主体全面协同,包括辅导员、班主任和教学管理人员等,强强联合,形成培养合力,建立多元培养机制。

(一)暑期 “三下乡” 社会实践活动——社会责任感

通过参加暑期 “三下乡” 社会实践活动,运用所学知识,回馈家乡。例如2021 级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进行暑期 “三下乡” 社会实践活动时,主要围绕 “返家乡” 助力乡村发展活动开展。他们回到家乡肇庆四会的村落,挖掘乡土历史文化,发掘乡村文化原有生命力,结合红色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广泛实施教育关爱、开展 “多彩乡村” 主题教育实践等活动,发挥专业特长,将一手采集的图片、视频资料等制作成特色乡村文化教案。通过乡村文化建设活动,将让更多乡村孩子感受当地文化,促进乡村公共教育服务,讲好乡村文化故事。同时也通过社区教育服务、幼儿园视频教学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将乡村特色文化传播到肇庆多个社区,在宣传乡村文化的同时文化反哺乡村振兴,带动更多市区、附近城镇的亲子家庭参观传统红色经典、传统文化景区,真正帮助乡村实现自我振兴。通过此类活动,学生实现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的有效衔接,不仅丰富课余生活,更实现了 “文化反哺” 。

(二)志愿服务活动——关爱幼儿

通过参加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将课本知识转化为实践的动力,亲近幼儿,关心幼儿。比如4 月2 日世界自闭症日,广州华商职业学院(以下简称本院)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积极报名参与由增城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工作项目、广州市增城区青年志愿者服务协会、增城区星星儿自闭症公益协会联合举办的 “星火相传,点亮全城” 的志愿服务行动。此外还参与广州市增城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工作项目志愿服务,于2022 年2 月被评为 “儿童保护爱心组织” 。

(三)省职业技能竞赛——工匠精神

省高等职业院校学生专业技能大赛由省教育厅主办, “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技能” 赛项采用团队竞赛方式进行,通过幼儿教师职业素养、幼儿园保教活动分析、幼儿园保教活动课件制作、命题画、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说课、片段教学展示等项目,全面考察选手的综合能力。自收到比赛通知起,本院领导认真研读赛事文件及要求,总结参赛经验,组建业务精湛的培训团队,在全院学生中进行竞赛性层层选拔。从大赛指南解读、训练方案设计、备赛心理指导到具体赛项培训、赛前模拟考核等方面对参赛队员进行了全方位的指导。在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学校教务处、实训中心等部门的倾力协助下,本院师生按照比赛要求布置竞赛场地,做好线上竞赛准备工作,保证选手顺利参赛。竞赛中,每位参赛选手都能仔细审题、沉着冷静、认真思考,充分发挥幼儿教师职业素养,体现职业教育工匠精神。最终稳定发挥,取得优秀成绩。此类比赛是对学前教育专业师资建设、课程改革的一次全面检阅,为今后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取得较好社会影响

一是树立示范课堂。以《学前教育学》课程思政为试点,在学院推广课程思政改革经验,为本专业其他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思路与方法。目前代表学院在全校范围内开展课程思政示范公开课,取得一定成效。二是构建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努力构建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强化课程思政理念引领,构建新型学前教育课程体系,发挥学科优势,将 “思想价值引领” 贯穿课程方案、课程标准、教学计划、备课授课、教学评价等教育教学全过程[3],发挥团队建设聚合力,构建课程思政教学科研学习共同体。三是培养 “四有” 好教师,服务社会。立足粤港澳大湾区幼儿教育事业,融入广州增城地方特色,辐射周边幼儿园和学前教育培训机构,以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 “四有” 好教师为标准,积极培养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坚定的专业信念、社会责任感、工匠精神的学前教育教师,服务社会。

课程思政建设任重道远。国家越来越注重高级技术人才的培养,工匠精神不仅体现为专业知识和技术过硬,更是一种职业素养和精神,是我国几千年历史文化的沉淀。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长期渗透的改革工作,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各专业教学中的集中体现。这就需要专业教师不断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结合当前时事热点等,不断完善教学计划、改革教学方法、制订合理的教学方案。希望本文对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具体实施思路、有效措施、改革成效等方面的探索,有助于构建 “大思政” 教育工作格局,实现 “三全育人” 战略目标。

猜你喜欢三全育人育人思政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中国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新班主任(2022年4期)2022-04-27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思政课“需求侧”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考试周刊(2016年51期)2016-07-11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求知导刊(2016年6期)2016-04-06“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科技视界(2016年7期)2016-04-01

推荐访问:教学改革 育人 实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