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舍宁秘书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浅析中国传统皮影戏的叙事信息传达

浅析中国传统皮影戏的叙事信息传达

时间:2024-01-05 16:30:02 来源:网友投稿

徐雁冰

(苏州大学 艺术学院,江苏 苏州 215127)

1.1 皮影戏的历史

皮影戏是我国民间传统的戏剧演出形式之一。“皮影戏,又称‘影子戏’‘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是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傀儡戏之一。”[1]“在汉文帝时期,都城长安出现了用人物造型配合说书讲事情的艺术形式,这便是皮影戏的雏形。……到汉武帝时,传说这位多情皇帝宠爱的李妃去世,他悲痛欲绝,昼不思食,夜难安枕,以致神疲力乏,身体每况愈下,一大臣便征调民间艺人进宫为他消愁解闷。被征调进宫的艺人,用硬质的自然材料雕成李妃之形,能坐能立,可行可走,栩栩如生,再配之以舒缓的词唱,借助灯光投影在纱绡之上表演,武帝观之大喜,听之神怡,竟流连忘返。”[2]而这被载入《汉书·外戚传》的浪漫爱情故事被部分学者认为是皮影戏的起源,也是有关皮影戏起源的最早、最有影响力的一种说法。

皮影戏无论从戏剧内容的情节编排还是皮影人物的角色塑造都与普罗大众的生活息息相关,从农耕时代作为乡野民村的田间休闲到王公贵族的消遣娱乐,从平常日里的宣扬教化到喜庆佳节的庆祝,皮影戏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成熟于唐宋时代的秦晋豫,极盛于清代的河北。”[3]2011年,中国皮影戏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皮影戏艺人操纵着影偶的动作与音乐配合,向幕布前的观众讲述着传诵不绝的故事,可谓是“灯前弄皮影,灯后唱古今”。

1.2 叙事学的信息传达

叙事是人与人情感交流的重要途径,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得以传承的重要方式之一。1964年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艺术中,将媒介诠释为“媒介即信息”“媒介是人的延伸”。从口语叙事——文字叙事——电子叙事——多媒体叙事,在叙事学的发展过程中,媒介负有积极推动叙事发展的重大责任。我国著名符号学学者赵毅衡将媒介大致分为三类:记录性媒介、呈现性媒介与心灵性媒介。

传统的皮影戏可划分为呈现性媒介的代表之一,在传唱叙事内容时,并没有正式的叙事文本,而是靠着口传心授的方式流传。皮影戏中按照戏剧的叙事发展,将动作与影偶、场景融合构成一段情节,再由若干个段落组合成为完整的叙事,在情节中注重对观众的情绪调动,利用起承转合的戏剧性效果把握叙事节奏。

瓦格纳认为歌剧是一种“集合艺术”——最理想的艺术门类。演员们优美的舞姿加上符合情节的音乐和营造氛围的灯光,通过视觉渠道与听觉渠道的双重加持,使得感染力呈指数型的上涨。瓦格纳所提到的歌剧转眼于中国,也许就类似于我国传统艺术皮影戏。艺人通过对影偶的动作操控,再加上灯光与戏腔的配合,让坐在幕布前的观众通过视听觉渠道接收信息。皮影戏通过皮影人物角色、皮影场景道具、器乐与唱腔的配合等合作,共同完成皮影戏的叙信息传达,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叙事情节。

2.1 皮影戏的叙述媒介

2.1.1 色彩媒介——人物寓意

汪颖在《林田叙录》提及“傀儡牵木做戏,影戏色彩斑斓,敷陈故事,祈福辟攘。”[4]皮影上色,则更是其中的精髓,上色过程中的颜色浓淡、晕染过渡和色彩搭配都需要艺人的深思熟虑,才能使得手中的影偶活灵活现。传统皮影的色彩主要选取红、白、黑、黄和绿,值得注意的是这与戏剧中的脸谱色彩相似,艺人并不会对色彩进行仔细调制混合,仅通过颜色的深浅来描绘,这种以高饱和度的状态直接进行涂色的方式,使得影偶色彩十分鲜艳。当灯光照过影偶时,纯色的光彩照射在白色幕布上的影子也格外惊艳。

在塑造人物方面,皮影戏与传统戏剧的手法相似,都会采取“生、旦、净、丑”的刻画来揭示角色的性格特征,与此同时为剧情走向与结局进行铺垫。例如红脸寓意忠义耿直,黑脸寓意正直无私,蓝脸寓意象征刚直或桀骜不驯,白脸寓意阴险奸诈等等,脸谱色彩的表现十分丰富,以高饱和度的色彩暗示人物不同的性格语言,为皮影戏人物增添强烈的视觉效果。

2.1.2 符号媒介——装饰纹样

服饰纹样方面,中国是一个喜欢从自然界中提取元素来传达情谊的民族,从原始人甲骨文造字描摹到象形字的传承记录,无不是从简单的图形演变而来。皮影戏的装饰纹样图案也汲取了其中轮廓化、图案化的特征,在刻画过程中通过服饰的纹样符号区分男女。女性一般选取花、草、云、凤等较为柔和的代表性符号,而男性则以龙、虎等展现雄伟气概的纹样修饰。在细节上,巧妙将寓意吉祥的传统纹样融合,使雕刻精细的服饰在古朴自然的同时不失韵味。

与中国大多数传统纹样相似,皮影中的装饰纹样图案也蕴含着美好的寓意。例如回纹寓意吉祥长寿、如意纹寓意吉祥如意、团花纹寓意荣华富贵等等。在符号媒介的叙述中,与色彩媒介的叙事一样都暗含着人物角色的隐喻。在塑造人物形象的过程中,无论是人物服饰的纹样还是道具背景中的纹样隐藏,都是对人物的一种叙事手法。

2.1.3 造型媒介——雕刻图案

传统的皮影戏选择向民间的剪纸艺术学习,利用雕刻的手法,将点线面的组合搭配发挥到极致,艺人将皮作为绘画的纸张,要求极为准确地刻画出人物形态。雕刻技艺是皮影造型形式美的重要展现部分,皮影戏的表演效果好坏也与手工艺人的雕刻技术有着最直接的关系。同时,每位艺人的雕刻技法的不同,呈现出的人物造型也就各具特色。雕刻皮影作为一种民间艺术,要求艺人同时掌握绘画手法与刻画技艺。雕刻是每位皮影大师必备的手艺,上千上万刀的磨炼之后,才会呈现出细腻的影偶。技艺高超的艺人甚至通过寥寥几刀就可将人物的特点和性格简单概括出来。

除却高饱和度的色彩传达信息外,雕刻时精心设计的镂空部分也不能忘却。当光穿过影偶的镂空部分,影在幕布上留下的空白,恰似文学中的“留白”手法,巧妙地与饱和度极高的纯色形成强烈对比。在不知不觉中,平衡色彩的视觉效果,增加色彩的韵律性。仅仅通过皮影色彩中同色的叠加,也能刻画影偶的黑白灰强烈的对比,完美地展现出人物的立体感以及细腻感。

内繁外简也是皮影装饰纹样特征之一。在外轮廓的造型上,大多数皮影并不追求细致刻画,简约概括、比例协调;
而在内部的五官、服饰纹样刻制上则会花费大量的时间精益求精,追求极致展现人物的神韵以及服饰的精致装饰纹样。影偶栩栩如生,内部装饰纹样如发丝般精致的雕刻,在外轮廓的整体概括与内部的繁复镂空对比之下,形成鲜明的对比。在一繁一简的对比中体现出艺人精湛的技艺,在点、线、面间的虚实构成、重复排列、穿插组合,让影偶在拥有层次感的同时富含空间节奏感,犹如“密不透风,疏可跑马”的虚实对比艺术魅力。人物造型的轮廓概括、精巧别致的线条刻画、繁简适当的纹饰设计,都在默默无闻中为皮影戏的叙事信息传达助力。

2.2 皮影戏的视听叙述渠道

2.2.1 视觉——光与影的叙述

视觉是人类获取信息的最主要的渠道,“我们体内70%的感受体都集中在眼睛里,我们主要是通过看世界才对世界进行评估和理解。”[5]

皮影戏是中国古人发现“光”和“影”的物质科学理论产物,将传统绘画工艺、雕刻技法融入其中,通过视觉渠道的信息传达进行叙述。皮影戏中除了影偶的视觉展现,戏剧中的背景与道具对于环境氛围渲染、人物角色塑造、情节推动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丰富细腻的阴影色调,使得皮影戏原有的生态视觉感官效果达到巅峰。虽然皮影戏的舞台空间是有限,但艺人在根据情节表达需要的情况下,可灵活运用多变丰富的光线投射,使得艺术表演渲染效果最大化,与此同时迎合故事情节的发展。通过艺人的精湛技艺,上天入海、灵魂出窍、火光四溅、电闪雷鸣都能干净利落地表演出来,其表演情景超越了普通舞台戏剧的实物限制。

皮影戏有着丰富的视觉体验和叙事特征,以著名皮影戏《三打白骨精》举例来说,艺人在设计皮影人物时就惟妙惟肖地模仿出其精髓,色彩搭配、造型设计、纹样勾勒,在努力保留传统皮影戏精华的同时,以独特柔和的歌声、优美的皮影造型和娴熟的操作技巧来叙事。在故事的前半段,《三打白骨精》主要使用移动人物的方式使观众视线随之移动,推动叙事的进行。依据白骨精三次变换身形的情节,艺人操控改变影偶的动作姿态,从村姑到妇人再至老翁,娴熟的技艺让影偶惟妙惟肖。入木三分的人物刻画,既引发情节的转换,又体现了白骨精阴险狡诈的特点,提高了皮影戏的艺术感染力。

2.2.2 听觉——声腔与器乐的配合

“声音是由物体产生机械振动,进而诱发气压微改变形成声波,经由空气传播至人耳的声音感知器官”[6]在皮影戏的表演中,听觉是观众接受信息传达的第二大渠道。前人点评的“一口叙述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是对皮影戏声腔与器乐默契配合的最好称赞。

因受到不同地区风土人情的影响,带有丰富民间艺术色彩的皮影戏在唱腔、伴奏、表演风格上也存在差异。以地理位置划分来看,皮影戏流派可大致划分为三大块:北方的河北皮影,西部的陕西皮影,中南部的江苏皮影。皮影戏无论流传至何处,都能凭借其独特魅力灵活地与当地的方言、俚曲、民俗文化结合,从而获得当地民众的青睐,在时间的打磨中形成具有地域性特色的皮影戏流派。皮影戏的戏腔能达到“哀怨异常,老妪听之,多能下泪”的感人肺腑境界。在情感抒发的信息传达过程中,皮影语言叙事中唱词是功不可没的一部分。

而唱词中的上场诗——“皮影语言中有一种有趣的套式,往往作为人物出场概述性介绍,基本等同于口头程式理论中的程式(Formula)。”[7]简而言之就是在每个皮影人物上场前的一段人物背景介绍,在戏剧情节信息传达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信息传递的重要节点,也是最重要的信息传达方式。上场词穿插在唱腔与唱词之中,缓解观众的紧张感与疲劳感,通过唱白的调节增强皮影戏叙事语言的层次性与灵活性。

艺人唱腔旁白清晰,一唱三叹,以弦乐器与打击乐器为节奏核心,时而激荡高亢烘托紧张情节,时而舒缓轻快抒发愉快感受。幕布之上的影偶活灵活现,使观众在艺人唱腔与器乐演奏的配合下体会到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让观众与故事情节之间产生情感共鸣。

3.1 叙事媒介丰富皮影文化语境

起初皮影戏是田间休息的娱乐消遣,后广为流传,渐渐也被纳入宣讲工具中。虽全国皮影戏都拥有不同的唱腔、戏本,但都离不开唱念与对影偶的刻画操纵,利用奏、唱、演的方式将故事传递给观众。

皮影戏鲜明的民族特色是通过吉祥寓意、色彩暗示的静态图案媒介叙事准确地向观众传达角色信息。皮影叙事媒介无声的叙事向观众传递角色的性别、性格信息,塑造角色,为情节发展做出铺垫,营造剧情情境,提高观众的心理期待值。

作为土生土长的中国民间文化,皮影戏拥有浓郁的历史文化底蕴。戏中的人和物是人们现实生活的反映,呈现出独特的叙事符号特征,展现了艺人的匠心和皮影艺术风华绝代的工艺美,具有极高的文化艺术价值和美学成就。

3.2 叙事渠道使皮影叙事更流畅

在皮影戏刚诞生时,站在幕布背后的艺人需要自行判断故事情节的演进唱腔调整,而这就要求艺人充分了解所操控的影偶角色。此外,即兴的唱词编撰与戏腔奏乐的默契配合,巧妙运用音调、音高、音色以及唱词速度的调整,利用语言艺术加强渲染立体环绕氛围,能给观众带来一场沉浸式听觉盛宴。

在皮影戏的表演过程中,皮影戏图片的纸张颗粒度、中央光源和周围的黑暗角落构成最基本的视觉效果。艺人在对影偶的人物背景解读完成后,操作过程中细致把握人物的动作姿态,使得角色更加立体化、细腻化。皮影戏通过直观的视觉与听觉渠道向观众叙述故事,帮助人物形象的塑造、故事情节意境的铺垫,使叙事更为流畅。

皮影戏本身拥有浓郁的文化历史气息,将民间美术、语言文学、器乐演奏、唱腔艺术等融于一体,其纹样造型精美、元素种类丰富、图案寓意吉祥,有着独特的文化艺术魅力,具有独特的文化地域性特征。在当今数字媒体占据主导地位的时代中,信息传播呈现出媒介多样性、渠道融合性、传播广泛性等特征。皮影戏是中国民间传统工艺美术与戏曲表演艺术完美融合的结晶,通过传统皮影戏中的媒介与渠道叙事信息传达方式,梳理皮影戏对于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有助于引发人们深层次的文化认同感。

猜你喜欢皮影戏皮影寓意我们来演皮影戏大灰狼画报(2022年6期)2022-08-06美好寓意品芝麻保健医苑(2022年5期)2022-06-10盛放的寓意诗选刊(2021年1期)2021-01-04皮影戏小学生优秀作文(低年级)(2020年11期)2020-12-14月光皮影读友·少年文学(清雅版)(2020年4期)2020-08-24《绿野仙踪》中隐含的颠覆性寓意英语文摘(2020年1期)2020-08-13我爱皮影少儿美术(2019年1期)2019-12-14不老的皮影读友·少年文学(清雅版)(2019年5期)2019-09-18我发现了皮影戏的秘密小学生优秀作文(低年级)(2018年9期)2018-09-10模仿老鹰的乌鸦学生天地·小学低年级版(2018年12期)2018-01-15

推荐访问:皮影戏 叙事 浅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