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舍宁秘书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丙种球蛋白联合干扰素治疗重症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的疗效及对血清NSE、S100β的影响

丙种球蛋白联合干扰素治疗重症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的疗效及对血清NSE、S100β的影响

时间:2024-01-05 15:45:01 来源:网友投稿

华先堂

(阳新县人民医院,湖北 阳新 435200)

手足口病是一种病毒感染所导致的疾病,具有传染性,患者多为儿童,临床表现主要为口腔黏膜疱疹、手足皮肤皮疹等[1]。大部分手足口病患儿的病情较轻,经综合对症治疗可以很快痊愈,但部分重症患儿可因病毒侵入神经系统而发生病毒性脑炎等神经系统损害[2]。及时使用药物对重症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患儿进行治疗可减轻脑组织损伤,挽救其生命。在治疗时,除了根据患儿的临床症状给予对症治疗外,还应重点进行抗病毒、抗感染治疗,并调节患儿的免疫功能[3]。干扰素具有抗病毒、抑制细胞增殖、免疫调节及抗肿瘤等作用[4]。丙种球蛋白可增强人体的抵抗力,并预防感染[5]。本文就丙种球蛋白联合干扰素治疗重症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的疗效及对患儿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的影响进行分析。

1.1 一般资料

从2021 年1 月至2022 年7 月我院收入的重症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患儿中选取60 例参与研究。纳入标准:(1)临床确诊为手足口病,且合并病毒性脑炎。(2)研究开始前1 个月内未接受激素或抗体治疗。(3)治疗依从性良好。(4)临床资料齐全。(5)患儿家长知晓研究内容,并自愿参与。排除标准:(1)合并心脑血管疾病。(2)存在肝肾功能异常。(3)存在精神障碍。(4)合并先天性遗传疾病。(5)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6)合并血液系统疾病。(7)合并神经系统疾病。(8)有药物使用禁忌。随机对其进行分组,一组为常模组,30 例,另一组为研讨组,30例。常模组中男性16 例,组内占比53.33%,女性14 例,组内占比46.67%;
年龄最小的1 岁,最大的10 岁,平均年龄(5.35±1.23)岁;
病程最短的1 d,最长的7 d,平均病程(3.67±1.02)d;
平均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为(12.03±3.56)×109/L;
平均体温为(38.46±0.78)℃。研讨组中男性15 例,组内占比50.00%,女性15 例,组内占比50.00%;
年龄最小的1 岁,最大的10 岁,平均年龄(5.33±1.21)岁;
病程最短的1 d,最长的7 d,平均病程(3.65±1.00)d;
平均外周血WBC 为(12.05±3.53)×109/L;
平均体温为(38.47±0.76)℃。两组以上资料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常模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干扰素治疗,研讨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丙种球蛋白联合干扰素治疗。常规治疗:隔离、抗病毒、抗感染、吸氧、降低颅内压、退热、营养支持等治疗。干扰素治疗:肌内注射重组人干扰素α-1b,每天用药1 次,1 岁以下患儿每次用药6 μg,1 ~2 岁患儿每次用药60 μg,2 岁以上患儿每次用药106 μg,共治疗3 d。丙种球蛋白用法:静脉滴注,每天用药1 次,每次用药400 mg/kg,共治疗5 d。

1.3 观察指标

(1)统计并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皮疹消退时间、精神状态好转时间及恶心呕吐缓解时间。(2)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显效:治疗2d内体温恢复正常,恶心呕吐症状消失,脑电图检查结果无异常,治疗3d 内所有临床症状均得到改善,皮疹基本消退,饮食和运动基本正常。有效:治疗3 d内体温恢复正常,恶心呕吐症状消失,脑电图检查结果无异常,治疗5d 内所有临床症状均得到改善,皮疹基本消退,饮食和运动基本正常。无效:治疗3d时体温未恢复正常,恶心呕吐症状未消失,脑电图检查结果存在异常,治疗5d 时临床症状仍未得到改善,皮疹未明显消退,饮食和运动受到严重影响。总有效率= 显效率+ 有效率。(3)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神经功能因子水平。采集患儿的清晨空腹肘静脉血4mL,经离心处理获得血清,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的NSE、S100β、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及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水平。(4)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采集患儿的清晨空腹肘静脉血4 mL,经离心处理获得血清,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的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 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25.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行χ²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的对比

研讨组治疗后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皮疹消退时间、精神状态好转时间和恶心呕吐缓解时间均短于常模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的对比(d,± s)

表1 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的对比(d,± s)

组别 体温恢复正常时间 皮疹消退时间 精神状态好转时间 恶心呕吐缓解时间常模组(n=30)3.29±0.57 6.32±1.29 4.54±0.73 5.02±1.38研讨组(n=30)2.13±0.52 4.38±0.89 2.67±0.65 1.51±0.77t值 8.235 6.780 10.479 12.166P值 <0.001 <0.001 <0.001 <0.001

2.2 两组治疗效果的对比

研讨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6.67%,显著高于常模组的80.00%,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效果的对比[例(%)]

2.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神经功能因子水平的对比

两组治疗前的血清NSE、S100β、NGF、MBP水平对比,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清NSE、S100β、NGF、MBP 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研讨组治疗后的血清NSE、S100β、NGF、MBP 水平均低于常模组,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神经功能因子水平的对比(± 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神经功能因子水平的对比(± s)

组别 NSE(μg/L)t值 P值 S100β(ng/L)t值 P值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常模组(n=30)20.28±2.73 14.39±1.22 10.789 <0.001 22.95±2.23 15.26±1.92 14.313 <0.001研讨组(n=30)20.25±2.67 11.26±1.13 16.984 <0.001 23.08±2.50 11.23±1.89 20.710 <0.001t值 0.043 10.309 0.213 8.193P值 0.966 <0.001 0.832 <0.001续表组别 NGF(ng/L)t值 P值 MBP(μg/L)t值 P值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常模组(n=30)1.28±0.15 0.72±0.05 19.399 <0.001 1.65±0.38 0.97±0.27 7.990 <0.001研讨组(n=30)1.27±0.17 0.47±0.04 25.090 <0.001 1.66±0.37 0.66±0.19 13.169 <0.001t值 0.242 21.385 0.103 5.143P值 0.810 <0.001 0.918 <0.001

2.4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对比

两组治疗前的血清IL-1、TNF-α 水平对比,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清IL-1、TNF-α 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研讨组治疗后的血清IL-1、TNF-α 水平均低于常模组,P<0.05。详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对比(μg/L,± s)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对比(μg/L,± s)

组别 IL-1 t值 P值 TNF-α t值 P值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常模组(n=30)70.25±5.16 49.12±3.57 18.445 <0.001 40.15±3.31 23.72±2.38 22.074 <0.001研讨组(n=30)70.33±5.20 40.20±2.28 29.065 <0.001 40.33±3.34 16.34±2.28 32.492 <0.001t值 0.060 11.534 0.210 12.264P值 0.953 <0.001 0.835 <0.001

手足口病是小儿较为常见的急性传染病,在全世界范围内均有发生,在我国的发病时间多集中在夏秋两个季节,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及密切接触传播,主要致病病毒为肠道病毒。大部分手足口病患儿经积极治疗预后良好,但部分患儿可并发病毒性脑炎,对神经功能造成损害,出现头痛、呕吐、烦躁、肢体抖动等症状。此类患儿的病情严重,若未得到良好的控制,甚至可能死亡[6]。目前临床上对合并病毒性脑炎的手足口病患儿主要是进行药物治疗。干扰素具有广谱抗病毒的作用,可加快机体生成抗病毒蛋白,激活T 淋巴细胞,并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以获得更好的抗病毒能力,一般在病毒性脑炎发病1 ~2 d 内使用能获得最佳疗效[7]。丙种球蛋白在与病毒抗原结合后能杀灭病毒,同时还能抑制脂质过氧化,恢复神经系统的功能[8]。将丙种球蛋白与干扰素联合使用,可通过多种不同机制对重症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起到治疗作用,强化临床治疗效果。

S100β 是一种酸性蛋白,主要分布在垂体前叶细胞、神经胶质细胞中[9]。NSE 是一种烯醇化酶,在神经细胞、神经分泌细胞中较为常见[10]。脑部发生损伤后,相关的神经细胞也会受到损伤,其中的NSE、S100β 会被释放到脑脊液当中,并透过血脑屏障进入外周血液中[11]。因此,血清NSE、S100β 可作为脑损伤的标志物。在神经元的整个生长过程中,NGF会起到促进作用。一旦神经损伤发生,NGF 就会反馈性增加,从而加快神经系统的修复,保护脑组织[6]。MBP 存在于髓鞘浆膜面,对中枢神经系统髓鞘结构和功能的维持具有重要意义。手足口病患儿发病后会增加血脑屏障的通透性,进而导致MBP 大量进入血液中,使血液中的MBP 水平明显升高[12]。本研究中,研讨组治疗后的血清NSE、S100β、NGF、MBP 水平均低于常模组,P<0.05。说明丙种球蛋白联合干扰素治疗重症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可有效减轻患儿的神经系统损害。

IL-1 是临床常用的炎性因子指标,可与抗原起到协同作用,促进T 淋巴细胞活化及黏附因子、趋化因子的表达,引起炎症反应。TNF-α 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可参与免疫炎症反应,通过促进其他化学因子和炎症因子的释放来调控细胞的增殖和凋亡。临床上常将IL-1 和TNF-α 作为评价炎症反应的指标[13]。对于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患儿来说,IL-1和TNF-α 与神经系统炎症及脑水肿具有密切的关系。IL-1 和TNF-α 可直接作用于血脑屏障,造成血脑屏障破坏,还可作用于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引起脑细胞肿胀[14]。本研究中,研讨组治疗后的血清IL-1、TNF-α 水平均低于常模组,P<0.05。说明重症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患儿经丙种球蛋白联合干扰素治疗可减轻炎症,从而减轻IL-1 和TNF-α 引起的神经系统损伤。

综上所述,重症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患儿采用丙种球蛋白联合干扰素治疗的效果显著,能有效减轻炎症反应,缓解临床症状,降低血清NSE、S100β等神经功能因子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丙种球蛋白模组脑炎丙种球蛋白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疗效中国典型病例大全(2022年7期)2022-04-22光学薄膜技术及在背光模组中的应用研究电子制作(2019年12期)2019-07-16浅谈石墨烯材料在LED路灯模组中的应用及该模组的设计电子制作(2018年8期)2018-06-26打丙种球蛋白能预防感冒吗?益寿宝典(2018年5期)2018-01-28关于超薄LED背光模组设计探讨电子测试(2017年11期)2017-12-15脑炎早期诊断的脑电图与磁共振成像比较现代电生理学杂志(2016年1期)2016-07-10丙种球蛋白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疗效观察中国医药科学(2015年15期)2015-02-27一起猪乙型脑炎病的诊断与防治云南畜牧兽医(2014年5期)2014-02-28一种大面积OLED模组均匀调光技术研究液晶与显示(2014年3期)2014-02-28糖皮质激素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妊娠合并ITP的临床观察河南医学研究(2014年1期)2014-02-27

推荐访问:干扰素 脑炎 球蛋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