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舍宁秘书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由曼生壶浅论紫砂壶的文化蕴涵

由曼生壶浅论紫砂壶的文化蕴涵

时间:2024-01-05 11:00:05 来源:网友投稿

沈 佳

广东潮州 潮州 521000

“壶以字贵,字随壶传”,曼生十八式的壶铭大家是再熟悉不过了,假如没有壶铭的文字和书法,曼生十八式在紫砂史上的影响力肯定会逊色很多。在曼生壶之前,清早期陈鸣远的很多紫砂作品上都有镌刻铭文佳句,文化底蕴深厚。时大彬的极少数壶上也会有诗文佳句的镌刻,如故宫博物院藏大彬早期“大执壶”,壶身就刻有“江上清风,山中明月”,此句出自苏东坡《赤壁赋》。这些优秀的作品凝结了我们先人的智慧和高度,陈鸣远“南瓜式壶”刻“骨清肉腻和且正,摘苏句,鸣远”,这是苏东坡《和钱安道寄惠建茶》中的诗句,是写茶的,壶上刻写茶的内容无疑是最为协调统一的。从明代开始,就有文人来参与紫砂壶的制作,但是从陈曼生开始,也就使得紫砂和文人学者有了更加亲密的渊源,同时有了令世人所敬仰的一种文化高度。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陶瓷艺术傲然屹立于世界文化艺术之林,紫砂技艺经历了几百年的积累和沉淀。不同的艺术形式只是载体材质不同,表现方式和语言不同,而内在蕴含的东西和作者长期的储备、修养以及技艺的锤炼是分不开的。紫砂壶非常符合中国人的实用美学,当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接触紫砂,接触茶的时候,会产生一种精神上的寄托,我们就把它称之为意境。这种意境一定是文化意境衬托出来的,我们感知到的,它是中国文人的一种风骨在紫砂泥上的再现,也是中华文化融汇到匠心妙手的紫砂壶上达到了完美的统一。陈曼生的紫砂从器型的设计到壶铭的刻制是形成了一个体系的,这种壶型设计可以说是像中国画的“师造化”,从自然中来,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有了壶铭更显气韵温雅、浑朴玲珑,具天然之趣,艺林视为珍品:“为惠施,为张苍,取满腹,无湖江”(“葫芦壶”铭);
“汲井匪深,挈瓶匪小,式饮庶几,永以为好”等等(“井栏壶”铭);
“煮白石,泛绿云,一瓢细酌邀桐君”(“提梁壶”铭);
“不肥而坚,是以永年”(“石瓢壶”铭);
“笠荫暍,茶去渴,是二是一,我佛无说”(“笠荫壶”铭);
“饮之吉,匏瓜无匹”(“匏瓜壶”铭);
“水味甘,茶味苦,养生方,胜钟乳”(“乳鼎壶”铭)。在当今喧闹浮华的时代,我们能够静下心来品读这一则则的优美壶铭,它是有生活的,有高度的,有感悟的,合于道、合于自然的,这些东西能够给我们的心灵、给我们的精神世界增加很多有益的滋养。真正的幸福其实就是修养自己的心,这种美器、美文、优美的诗句,是非常养人、养心的,这也可能就是很多人喜欢曼生壶的很重要的原因。

在商品浪潮席卷全球化的科技时代,回观陈曼生的紫砂艺术创作,其实能够给我们一种重新的审视和冲击。只有经典的、有高度的作品才能够恒久流传。文化不死,精神不死,这种文化和精神是远远超脱于手艺和工艺技法之上的。紫砂壶是一个非常好的载体,它融合了多种文化艺术,集书画、陶刻、雕塑、手工成型等多种艺术于一体,形成了纷繁复杂、美艳绝伦的造型体系,同时也给人更加丰富多样的审美感受。紫砂壶不仅承载了艺人的精神和思想,它还蕴含了中华文化当中非常丰富的人文情怀。在紫砂壶的艺术性当中,更重要的应该是一种文化的力量。

中华文化的魅力就在于它的源远流长,在于它的含蓄,在于它的内涵深邃,这种文人风骨、文人气质和紫砂的气质是别无二致的,它们中间有相通的风骨和气度。作为紫砂艺术的高峰,无疑是陈曼生的文人壶,他把造型设计融入生活,同时以优美的壶铭文字和书法,让文化的那种呈现达到了一种极致,在实用美学的基础上增加了更多的艺术化。

正是因为它丰富的内涵和艺术高度,才让它成为了后世膜拜的一座高峰,更是至今无法逾越的高峰。文化是艺术的灵魂,文化是艺术的内核,是非常重要的一种组成部分。文化是内化的、艺术的、感官的造型设计,人们所能看到的是外化的,通过外化再到我们心灵所感知的内化,它达到了一种内外协调一致的情感共鸣。其实陈曼生不但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艺术的高峰和高度,他还在紫砂壶的制作装饰创作当中,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范例,我们也许可以循着它的这种轨迹、方向不断去强化我们自己的艺术语言,融汇时代的精神风貌,创作出无愧于当下的一件件作品,这也许就是中华文明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一种力量。

猜你喜欢风骨中华文化紫砂壶研以一文章,读出千风骨井冈教育(2022年2期)2022-10-14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华人时刊(2022年9期)2022-09-06风骨傲然 英雄当时华人时刊(2022年5期)2022-06-05汉字对中华文化的影响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20年6期)2020-02-12此时无声胜有声——论紫砂壶“谦德提梁”的创作陶瓷科学与艺术(2019年10期)2019-12-18大巧若拙,大拙至美——浅谈紫砂壶“供春”的传承与创新陶瓷科学与艺术(2019年6期)2019-06-02论紫砂壶“洞天福地”的创作陶瓷科学与艺术(2019年6期)2019-06-02紫砂壶的自然意趣——紫砂壶“怡情”创作漫谈陶瓷科学与艺术(2019年6期)2019-06-02直言才见真风骨文史春秋(2016年2期)2016-12-01中华文化传承创新的路径建构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年3期)2013-03-01

推荐访问:紫砂壶 蕴涵 文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