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羿,张国柱,程健,吴忌,甘成叙,林衍峰
(1.黄山市水产站,安徽黄山 245000;
2.肇源县畜牧水产技术服务中心,黑龙江大庆 166500;
3.歙县农业农村局,安徽黄山 245200;
4.休宁县水产站,安徽黄山 245400)
黄山市位于安徽省最南端,总面积 9807 km2,地形地貌以中、低山地和丘陵为主,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丰富,雨水充沛,多年平均降水量1774.5 mm,境内分布新安江、阊江、太平湖等,水系众多,资源丰富。2020年1月1日起,包括歙县新安江歙县段尖头鱥光唇鱼宽鳍鱲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在内的5个水生生物保护区全面禁止生产性捕捞,结合融杭接沪、长三角一体化等新趋势,整个水产养殖行业的生产和供给出现巨大变化。文章以黄山市第一次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为契机,梳理全市水产养殖业现状,分析存在问题和对策,探讨水产发展前景。
为响应“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工作理念,黄山市开展第一次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工作,通过前期摸底、入户调查、系统填报、完善审核等流程扎实开展普查工作,全面摸清水产养殖种质资源家底。全市共普查水产养殖主体3175个,分别为池塘养殖1858个,水库养殖144个,山泉流水养殖1105个,以稳产增收为前提的稻渔综合种养44个。
从规模上看,全市养殖主体面积总体偏小,散户较多,规模化不高,其中,十万亩基地仅1个,即太平湖渔业公司,养殖面积10.8万亩,其余包括万亩基地1个,千亩基地6个,百亩基地57个,十亩基地361个,剩余2749个养殖基地面积均小于10亩。
全市养殖品种分布集中,共养殖水产品30余种,大宗淡水经济鱼类占压倒性地位,第一养殖品种为草鱼,养殖主体数为2987个,占比94.08%。其他养殖主体数较多的品种分别为鲢1206个、鳙944个、鲫569个、鳊376个、光唇鱼89个、鳜62个和青鱼46个,特色品种如光倒刺鲃、棘胸蛙、马口鱼、沙塘鳢、宽鳍鱲、黄缘闭壳龟、大鲵等,养殖主体较少。
2.1 建立宏观规划
为合理规划养殖区域,摆脱传统低附加值养殖模式,黄山市先后出台《黄山市山泉流水养鱼产业发展规划(2017-2030年)》《黄山市山泉流水养鱼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黄山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21-2030年)》《黄山市水产绿色健康养殖“五大行动”实施方案》等规划方案,为全市养殖规划、山泉流水养殖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充分发挥市县水产技术推广机构职能,做细做实政策解读和技术服务,对养殖区域进行科学合理布局,对养殖基地做好高质量建设,最大限度发挥土地、水源等环境优势。
2.2 推动品牌建设
因地制宜开展大水面生态健康养殖,太平湖作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渔业公司充分利用10.8万亩可养水面,实行“人放天养”模式,坚持“以鱼养水、以渔兴业”发展理念,追求自然、社会和经济三者协调发展,不投放人工饲料和水产药品,严格遵循有机生产体系和标准化管理要求,成功申报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太平湖”牌有机鱼通过国家绿色食品和有机产品认证,致力打造中国生态水产品知名品牌。
充分发挥“黄山泉水鱼”品牌效应,打造“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国山泉流水养鱼第一县(休宁县)”招牌,继续申报“全球重要文化遗产”。先后培育石屋坑泉水鱼(汪村镇)、泉鱼小镇(龙田乡)、板桥泉水鱼(板桥乡)、茶子岭泉水鱼(龙田乡)、龙坑源(龙田乡)等5个泉水鱼品牌,注册石屋坑泉水鱼、新安山泉等山泉流水养鱼商标7个,建成泉水鱼体验馆和鱼博馆各1家。
2.3 优化养殖品种
推动土著溪流性鱼类养殖扩产,提高原种供应水平,支持区域性鱼种养殖基地建设,鼓励养殖主体拓展思路,优化养殖品种,降低养殖风险,切实提高农民收入。光唇鱼病害少、销路畅、价格高[1],逐渐成为山泉流水养殖主要品种,养殖主体89个,其中具备繁殖能力主体11个;
马口鱼养殖周期短,亩产效益高[2],年繁殖生产鱼苗超4000万尾,初具养殖规模;
光倒刺鲃鳍色亮眼、肉质鲜美[3-4],祁门县光倒刺鲃人工繁育项目组2022年繁殖苗种20余万尾,实现繁殖技术突破;
除常规品种外,大鲵、黄缘闭壳龟、棘胸蛙等特色养殖百花齐放,成为区域养殖新亮点。
2.4 打造旅游特色
针对山泉流水生态养殖、休闲垂钓等产业特征,把“鱼+旅游”摆上突出位置。黄山区创办太平湖文化旅游节暨第一届太平渔村“新徽菜、名徽厨”斗菜拼厨大会,选址于太平湖镇南安村的太平渔村,该村有“安徽省特色美食村”称号,旨在进一步打造安徽特色美食村太平渔村招牌,推动旅游全面复苏。休宁县连续七年举办“泉水鱼节”“泉水鱼烹饪大赛”等活动,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生态美食和以文化体验、山水度假、乡村休闲等新型业态[5]。祁门县与祁门红茶联动,开展“品祁红、尝军鱼”“古法亲水捕鱼农事”“泉水鱼烹饪争霸赛”等系列渔家乐推介活动[6],打造“品祁门红茶、赏祁门军鱼”旅游模式。
3.1 资金投入不足,科研能力偏低
现有产业扶持资金较少,并且相关资金除支持产业发展外,还包含渔政执法装备提升、保护区管护等,叠加项目需求旺盛,单个项目支持力度低,无法有效提升科技研发能力,难以支持整个养殖产业发展。
3.2 技术水平落后,日常管理缺失
水产养殖从选址、鱼池建造、确定品种、日常管理、鱼病防治等,都需要大量专业知识进行支撑,而本地养殖户多为农民转产,主体分布散、养殖面积小、连片管理难,缺乏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显著增加养殖风险。
3.3 养殖品种单一,缺乏苗种供应
全市养殖品种方式较单一,草鱼作为主要养殖品种却缺乏本地苗种供应,异地进苗增加时间、物流成本,对鱼体健康程度甄别难度高,存活率低。光唇鱼、马口鱼、光倒刺鲃等土著溪流性鱼类养殖主体偏少。
3.4 依托外地市场,规模程度不高
黄山市人口少,2021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33.2万,市区(屯溪区)仅29.7万人,消费能力一般,本地水产品主要销往合肥及江浙沪等发达地区市场,自主定价权低。外销市场需求旺盛,不能稳定供应固定规格成品鱼,丧失大量优质客户,制约产业发展。
4.1 强化资金支持,做大养殖规模
深化与上海海洋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省农科院水产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合作,搭建科技服务平台,以“政产学研”结合的方式,围绕养殖品种开发、养殖体系构建、人工繁殖技术等突出问题开展科研攻关,提升渔业新模式、新技术、新品种科技成果转化水平。
持续争取项目支持,以项目服务产业,结合成品油价格补贴、泉水鱼发展项目等资金,投入养殖主体,重点扶持苗种繁殖企业,帮助企业继续做深做实,孵化成熟养殖模式,以标准化模式作为推广要素,建立并动态更新养殖规程,便于从业者第一时间理解实践。以点带面,形成产业集群,使行业规范化、规模化,增加水产品供应能力。
4.2 提升科技水平,做细技术服务
建立市级病害实验室,提高水产专业技术人员病害诊断准确性和用药有效性。结合全市主要养殖品种,分析常见病害发生的时间、症状和预防措施,定期发布相关预警信息,提醒养殖户注意防范。持续开展病害防控理论知识培训,帮助养殖户树立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理念[7],选取不同类型养殖基地进行实地教学,让养殖户贴近一线实际,熟悉掌握病害早期诊断、用药剂量计算、日常投喂管理和紧急情况处置等。
梳理全市养殖水域类型,细化主体信息,根据不同水域条件、地理环境选择适宜养殖品种。引入先进养殖理念,推广示范养殖技术,建设高标准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通过曝气、沉淀、过滤、生物滤池、紫外灯消毒等手段,对养殖尾水进行净化处理,从而达到循环使用,可有效减少地理条件限制,实现标准化管理,在旱情爆发等特殊情况下通过循环水自救,增加抗风险能力。
4.3 拓展养殖模式,做优苗种供应
深入实施种业基地提升行动,在全市范围内选取适宜区域,建设草、鲢、鳙等主养品种现代化苗种供应基地,提高光唇鱼、马口鱼、光倒刺鲃等土著鱼类原种供应水平。健全良种繁育和应急保障,切实解决苗种来源问题,达到种源自主可控,降低外来疫病风险,减少长途运输损耗,提高成活率[8]。
推广陆基圈养桶、标准跑道等设施渔业,搭配推水增氧、粪便残饵收集利用、养殖尾水净化处理等工程设备;
优化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以稻-鱼和稻-虾模式为基础,增加藕-渔、稻-鳖、稻-蛙等组合,搭配沙塘鳢、鳜鱼养殖,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
探索宽鳍鱲、台湾白甲鱼等溪流性鱼类养殖繁育;
挖掘龟类、大鲵等特色水生动物养殖潜力[9]。
4.4 深化渔旅结合,做实产业联动
针对养鱼系统和产业发展,切实把“养殖+旅游”摆上突出位置,充分利用黄山独有文化旅游资源,以特色生态环境(黄山、新安江、太平湖)和文化体验(徽文化)为引导,大力发展休闲渔业、餐饮、民宿等山水度假、乡村休闲新业态。
聚焦“有机鱼”“泉水鱼”IP建设,结合融媒体平台,激发创意创新发展潜能,打造网红打卡点,设立实践体验区,有效增加参与感,吸引本地及周边游客周末游、休闲游,抓住融杭接沪、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会,提升现代养殖业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创新能力,打造渔旅结合新标杆,助力黄山水产养殖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
猜你喜欢山泉黄山市泉水那么多,那么好小学生学习指导(低年级)(2022年9期)2022-10-08『即使不来也要做』小学生学习指导(低年级)(2022年5期)2022-05-31青年是“从0到1”创新的主力军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歇一下,笑不停小学生学习指导(低年级)(2022年4期)2022-04-26如果你不看,我就白写了小学生学习指导(低年级)(2022年3期)2022-03-28黄山市屯溪区城市道路系统的空间布局工程与建设(2019年1期)2019-09-03黄山市养老旅游发展对策研究市场周刊(2017年1期)2017-02-28“智能制造和产业互联网”研讨会在安徽黄山市召开生活用纸(2016年7期)2017-01-19泉水与盐水小猕猴智力画刊(2016年8期)2016-05-14老年人住区交往实证分析——以黄山市“阳光绿水”小区为例河南城建学院学报(2014年6期)2014-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