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舍宁秘书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聚烯烃中添加剂试样前处理与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聚烯烃中添加剂试样前处理与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时间:2023-12-31 14:00:04 来源:网友投稿

张攀攀,刘 静,姜健准

(中国石化 北京化工研究院,北京 100013)

聚烯烃塑料作为通用型热塑性树脂具有许多优良的物化特性,如较好的机械性能、无毒、耐热、耐化学腐蚀、相对密度低、易于加工成型、成本低廉等,广泛应用在运输、包装、纺织和日用消费品等领域[1]。为了提高聚烯烃各方面的物化性能,加工过程中通常按需求加入不同的添加剂对其改性,常用的添加剂有抗氧剂、光稳定剂、抗静电剂、成核剂、增塑剂、爽滑剂、着色剂等[2]。

聚烯烃添加剂的添加量低,一般在0.01%~0.5%(w)之间,较低的添加量即可赋予聚烯烃材料某些特殊性能。因此,建立准确科学的检测方法以确定添加剂的种类和用量对控制或研究聚烯烃的生产加工工艺、满足材料的性能和差异化市场需求极有必要。

测定聚烯烃中添加剂的关键是前处理技术和检测方法,本文从这两方面总结了聚烯烃添加剂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并探讨了聚烯烃添加剂的分析研究思路。

1.1 传统提取法

传统提取法包括加热回流萃取法、索氏萃取法、溶解沉淀萃取法等。加热回流萃取法采用加热的有机溶剂提取目标化合物;
索氏萃取法利用溶剂回流和虹吸原理,使试样被冷凝回流的纯溶剂多次萃取,萃取效率高;
溶解沉淀萃取法先将基质溶解,再用另一溶剂沉淀杂质,取溶液进行后续分析。

张鑫等[3]改进了现有的索氏萃取器,在冷凝管下端加装多孔玻璃板防止试样漂浮,提高了10%的萃取效率,分析实际试样的相对误差小于5.46%。Arias等[4]比较了加热回流萃取法和索氏萃取法提取聚乙烯中抗氧剂的效果,加热回流萃取法将5 g聚合物溶解在含三辛基膦的甲苯中恒温搅拌15~120 min,索氏萃取法采用约100 mL氯仿作为溶剂,在62 ℃下540 min内完成萃取,实验结果表明,索氏萃取法相对标准偏差(RSD)为5.7%,回收率在91.1%~96.5%,优于加热回流萃取法。

传统提取法操作简便,提取效率较高,但提取时间长、溶剂用量大、选择性较低,且目标化合物可能因受热不均而降解,现常作为其他仪器萃取方法的对照

1.2 超声提取法

超声提取法通过超声波机械效应和热效应使分子运动加速,增加了溶剂对待测试样的穿透能力,从而加速了溶剂对目标化合物的提取。超声提取法一般需要重复萃取,处理速度较传统提取法快数倍,是聚烯烃添加剂萃取常用的方法之一。

Li等[5]通过超声提取法萃取聚丙烯中抗氧化剂和光稳定剂时发现萃取剂二氯甲烷的效率高于乙腈,这是由于二氯甲烷与聚丙烯有更高的亲和力,可使聚丙烯溶胀利于添加剂析出;
还对比了甲苯溶解和甲醇沉淀萃取方法,发现甲苯对萃取效率贡献更大。张旭龙等[6]采用二氯甲烷超声萃取30 min分析食品包装中的添加剂,萃取效果良好。刘静等[7]采用超声波辅助萃取聚烯烃中抗氧化剂,以氯仿为溶剂萃取30 min便可提取完全。

Pöhlein 等[8]开发了一种快速提取聚合物中RoSH相关有机阻燃剂的方法,试样在室温下采用异丙醇超声波萃取10 min便可提取完全,各种阻燃剂的检测限在 790 μg/g以上。Wang等[9]开发了一种使用超声波萃取结合四极杆飞行时间MS法鉴定塑料食品包装中未知抗氧剂的新方法,研究发现使用二氯甲烷在25 ℃下对材料超声提取效果最佳,目标添加剂的检测限为0.5~1.5 ng/g,试样回收率大于94.3%。

1.3 微波辅助萃取法

微波能加速被萃取分析物由试样基质内部向固液界面扩散的速率,同时能加热溶剂促进分析物与试样基质的分离,微波辅助萃取(MAE)法具有加热均匀、提取效率高、时间短、节约溶剂、选择性强等特点。萃取过程中塑料发生溶胀,利于添加剂析出。MAE法要求微波萃取用的溶剂必须能吸收微波能,故一般选用对微波能吸收较强的溶剂。

张云等[10]采用乙酸乙酯/氯仿作萃取剂,在100 ℃下微波辅助萃取20 min准确检测了塑料中添加剂的含量。Sternbauer等[11]利用MAE法和微波辅助衍生化两步法提取聚丙烯中的山梨醇类成核剂,使用GC-MS联用定量分析,发现四氢呋喃是最合适的萃取溶剂,实验结果表明,定量关系良好,回收率大于95.8%。

Marcato等[12]提出了一种聚合物添加剂快速试样制备的MAE法,通过HPLC结合紫外检测器和蒸发光散射检测对提取物进行了分析,讨论了两种微波辅助工艺:一步法MAE适用于具有中低偶极性的添加剂(如稳定剂、阻燃剂、抗静电剂、滑爽剂);
两步法MAE适用于具有高偶极性(如有机盐、染料、成核剂)或高分子量(如聚合受阻胺光稳定剂)的添加剂。

Dopico等[13]开发了一种量化聚乙烯中抗氧剂的MAE处理方法,研究了萃取过程中的六个变量:试样量、萃取溶剂的体积和种类、温度、加热时间以及萃取时间对萃取效率的影响,最终优化的条件为:对于2 g试样,萃取溶剂为30 mL二氯甲烷,55 ℃下加热 2 min,萃取1 min,方法的RSD小于6.1%。

1.4 加速溶剂萃取法

加速溶剂萃取(ASE)法是在较高的温度(50~200 ℃)和压力(7×103~21×103kPa)下利用有机溶剂对固体或半固体试样进行萃取的前处理技术,高温和高压增强了溶剂对待测物的溶解能力,从而提高了萃取效率。ASE法的特点为快速、有机溶剂用量低、适用范围广、萃取效率高,是一种常用的前处理技术。

Dorival等[14]通过ASE法结合LC-MS联用技术鉴定聚合物中的添加剂,萃取溶剂选择环己烷和乙酸乙酯,压力10 342 kPa下淋洗120 s,最终确定了塑料制造中常用的100多种不同类型的添加剂。

Li等[15]采用ASE法结合HPLC技术测定塑料食品包装中的多种聚合物添加剂,重点研究了影响萃取效率的参数,实验检测限和定量限分别介于0.03 ~ 0.30 μg/mL 和 0.10 ~ 1.00 μg/mL,RSD 为0.4%~15.4%。

1.5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

超临界流体同时具有液体的高密度和气体的低黏度特点,具有较液体更大的扩散系数,对许多物质的溶解度很大,常用的超临界流体有CO2、丙烷、己烷等,超临界流体萃取(SFE)法可以在不溶解基体的情况下快速准确地从聚合物中提取添加剂,萃取时通过改变压力和温度即可改变超临界流体的萃取能力[16]。SFE法通过简单地改变压力和温度调节溶剂效率,实现了高度自动化,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和选择性。

Smith等[17]等探究了SFE法萃取聚苯乙烯中抗氧化剂和光稳定剂的最佳条件,并与传统的溶解沉淀萃取效果对比,认为SFE法在萃取时间和溶剂用量上具有明显优势,实验RSD为1.7%~13.8%。Paepe等[18]发现SFE法萃取聚丙烯中抗氧剂168,1010,1076的最佳萃取条件为CO2压力68×103kPa,温度100 ℃,10%(w)甲醇改性,静态和动态萃取时间分别为30 min和40 min,抗氧剂168,1076达到95%回收率,1010回收率只有62%,这是由于1010的分子量更大,在CO2中的溶解度和扩散能力差,该方法的缺点是温度过高,可能会熔化试样,造成系统堵塞。

Arias等[4]对比了SFE法与传统回流萃取和索氏萃取的区别,发现SFE法对聚乙烯中抗氧剂萃取回收率为94.9%~97.9%,但RSD较大。Ashraf等[19]开发了一种在线测定聚合物中添加剂的方法,SFE法和HPLC结合的在线系统将添加剂先萃取再转移到吸附剂捕集器,然后由捕集器解吸出添加剂进行色谱分析,该方法可在30 min内实现一个试样的全部分析,与离线分析相比RSD更低,回收率提高。

Bermúdez等[20]利用 SFE 法从聚苯乙烯中萃取高分子液晶添加剂4,4"-二丁基偶氮苯,研究发现在不同的温度和压力下最佳的萃取时间均为15 min,并研究了温度和压力对萃取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温度为60~65 ℃、压力为22.4~24.5 MPa时萃取效果最好,提取率相对于索氏萃取提高了41%。

聚烯烃添加剂的检测技术主要是LC、GC、原位MS、红外光谱法等。某些添加剂可通过不同的方法检测,仪器间误差较小,另一些添加剂由于结构性质特殊,只能通过特定的仪器分析得到准确的结果。目前文献中研究较多的是食品和药品包装材料中溶出物的含量检测、未知添加剂成分分析、添加剂降解产物分析等。

2.1 HPLC

HPLC法具有系统压力高、分析速度快、分离效率高、灵敏度高等优势,适用于塑料中大多数添加剂的分离,在添加剂分离检测领域占主导地位。由于添加剂多是极性弱的有机化合物,多数情况下反相HPLC优于正相HPLC。为适应不同的检测需求,HPLC分离后配备的检测器有紫外检测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和MS检测器。常见添加剂的HPLC分析检测方法见表1。

文献涉及的添加剂多是市场上最常用的产品,如抗氧剂中的168,1010,1076等,定量分析研究中流动相一般采用乙腈、甲醇、水、异丙醇,UVVis常规检测器即能满足微量检测的需要[5,12,21,29]。

受阻胺类光稳定剂研究典型代表是低分子量的Tinuvin 770和高分子量的Chimassorb 944,HPLC几乎是检测受阻胺类光稳定剂唯一可行的方法[23-24]。由于受阻胺类光稳定剂中的氨基会促进硅胶填料的吸附,利用HPLC分离时较其他添加剂困难,Coulier等[29]提出在流动相中添加失活剂来阻断C18柱中残留的活性硅醇基团以获得理想峰形;
Rosalia等[24]通过简化色谱方法,调节溶剂pH>10使流动相与色谱柱兼容。

抗静电剂作为表面活性剂添加到聚烯烃中,亲水头部迁移到表面与大气中水分相互作用形成导电路径耗散静电,由于抗静电剂的化学结构比较复杂,对它们的结构与性能的研究困难,利用HPLC分析该类添加剂的文献也非常少,一些基于反相HPLC结合脂肪酸衍生的方法已有报道[25],UV,ELSD,MS检测器成功地用于确定抗静电剂的结构。

染料给聚烯烃外观带来差异化,使产品符合人们的视觉审美,在对外观有要求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HPLC检测聚烯烃中苏丹类染料的部分方法总结于表1[27-28],使用的流动相为甲醇、乙腈和水,UV-Vis检测器可用于不同基质中染料的常规分析,研究者发现对于欧盟法规中规定的检测限,UV灵敏度较差且受其他物质干扰严重,低添加量分析时采用MS检测器更合适。

表1 聚烯烃中不同添加剂的HPLC测定方法Table 1 HPLC 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 different additives in polyolefins

2.2 超高效合相色谱法

超高效合相色谱(UPC2)是基于超临界流体色谱发展而来的新型分析技术,以超临界CO2和少量助剂为流动相,减少了有机溶剂的使用,经济安全,符合绿色化学的理念[30]。UPC2与HPLC和GC优势互补,能够同时分离挥发性或非挥发性物质,也对某些HPLC分离度较差的组分有更好的分离能力,在添加剂分析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张云等[10]选用UPC2分析了7种塑料中的受阻酚类抗氧剂和苯并三唑类光稳定剂,采用正己烷/异丙醇为稀释剂、柱温50 ℃、系统背压12.41~13.79 MPa下,所有添加剂可在5 min内完全分离,RSD小于10%,能满足实际分析需求。Zhou等[31]考察了UPC2串联MS系统分离纺织品中17种染料的效果,前处理选择MAE,所有染料均在5 min内实现基线分离,在2~50 μg/m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大于0.99,回收率大于70.55%。

邱月等[32]发现UPC2在4 min内即可对食品接触塑料中13种紫外吸收剂实现完全分离,色谱柱选择ACQUTY UPC2HSS C18柱(150 mm×3 mm,1.8 μm),异丙醇作为改性剂,实验结果表明,线性关系良好,检出限为0.05~0.15 mg/kg,RSD为0.73%~5.61%。李武林等[33]利用UPC2检测塑料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系统性探究了色谱柱类型、柱温、改性剂、流速、系统压力对分离效果的影响,15种增塑剂均在8 min内实现了基线分离。邱月等[34]基于UPC2测定了塑料制品中11种双酚类化合物,优化色谱条件后5 min内实现了所有化合物的分离,R2>0.998,RSD为0.6%~7.3%。

2.3 GC法

GC法适合分析沸点较低、易挥发的物质,如2,6-二叔丁基对苯酚、叔丁基对苯二酚等抗氧剂、邻苯二甲酸酯 (PAEs) 类增塑剂、二苯甲酮等光稳定剂。GC具有较高的分离效率和稳定性,定量结果准确性高,可与LC中溶解性低或分离不良的物质形成良好的互补关系。常用的检测器有MS、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和电子捕获检测器(ECD)等。部分市场上常用添加剂的GC分析检测方法见表2。

表2 聚烯烃中不同添加剂的GC测定方法Table 2 GC methods for determination of different additives in polyolefins

有报道表明PAEs增塑剂对人体健康有较大危害,我国允许使用的增塑剂为24种并限制最大添加量,GB 31604.28—2016和GB 31604.30—2016也规定了18种增塑剂的GC-MS检测方法。目前较多文献中都采用GC-MS法检测增塑剂[35-36],部分文献则选用HPLC达到了相同的检测目的。

早期研究中发现抗氧剂在GC中分离后检出限较在HPLC中高,灵敏度较低,随着技术进步,GC中配备的MS、ECD等检测器均有较高的灵敏度,多种聚烯烃材料中抗氧剂含量均可在GC上检测[37-38]。油酸酰胺、芥酸酰胺、硬脂酰胺等为常用的爽滑剂,它们在聚合物中的含量和迁移规律受到人们关注,该类添加剂紫外吸收弱,不适用UV检测器,采用GC-MS无需衍生即可测定且灵敏度高[40-41]。

2.4 热裂解气相GC-MS

热裂解GC允许分子量较大的物质在热解器中加热至高温,热解成小分子碎片,直接进GC进行分析,克服了GC不能分析高聚物、高沸点物质的缺点。裂解的碎片分子结构组成和含量与原物质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因此,可将裂解MS谱图中某些特征峰作为原物质定性定量的依据[42]。热解谱图受热解实验条件的影响较大,通过控制相同的热解温度、时间以及同一热解器可提高实验结果的重复性。热裂解GC用于添加剂分析可以避免复杂的试样前处理过程,实现对聚烯烃中添加剂的快速筛查。

一些沸点较低的添加剂(如PAEs类增塑剂)在较低温度下可先于塑料基质发生裂解,分析添加剂成分时无塑料结构的影响。当添加剂沸点高于塑料基质时选择较高的温度使添加剂和基质同时裂解,庞大的MS碎片数据会给试样快速分析带来困难,需要结合目标分子的裂解机理进行分析。塑料中添加剂含量一般均低于1%(w),有时基质的裂解MS峰会掩盖添加剂的峰,为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Py-GC-MS)定量分析带来较大困难,随着仪器精度不断提高,近年来也有一些学者成功地利用Py-GC-MS定量分析了塑料中部分添加剂。

张伟[43]利用Py-GC-MS测定了聚氯乙烯中PAEs类增塑剂的组成和含量,发现当聚氯乙烯300 ℃裂解前增塑剂已先于110 ℃开始裂解,至280 ℃裂解完全,离子峰m/z=149是PAEs类增塑剂均有的特征离子,离子峰m/z=36是聚氯乙烯裂解产物HCl的特征离子。以质荷比A149/A36的比值(X)作外标曲线,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的含量(Y)与X的线性关系为Y=0.071 9X,R2=0.987 5,检测限大于0.1%。

王强[44]研究了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辛酯在Py-GC-MS上的裂解产物,发现在不同裂解温度下产生的裂解分子不完全相同。低于600 ℃时为与苯环相连的脂肪链选择性断裂,而700 ℃以上时是随机断裂,且温度越高,裂解形成的小分子质量越小,还会发生更多的分子重排反应生成菲、蒽等稳定化合物。

Nasa等[45]分析环境中的微塑料及含有的增塑剂时,提出了通过MAE法萃取沙土中的微塑料,再进行Py-GC-MS定性定量分析的方法。实验中所有标准品的Py-GC-MS曲线如图1所示。所有增塑剂的气化峰均在90~310 ℃,塑料热降解峰为400 ℃以上,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定性分析微塑料中的增塑剂;
实际分析海边沙土发现,该方法对PAEs类增塑剂和塑料的检出限分别小于1 ng和1 μg,回收率大于96%,可准确测定环境试样中增塑剂的总含量。

图1 增塑剂和塑料的Py-GC-MS标准曲线[45]Fig.1 Py-GC-MS standard curves for plasticizers and plastics[45].

2.5 原位MS法

原位MS分析自2004年由Takats等[46]提出以来,应用领域迅速扩展,与传统MS技术比较,实现了将高真空、高压进样环境转换到开放的大气环境中对试样直接进样而无需复杂的预处理。新型常压离子化技术以实时直接分析(DART)和解吸电喷雾离子化(DESI)为典型代表,简化了MS条件,增强了MS易用性。DART离子源构造见图2[47]。由图2可见,在大气压条件下载气在电压的作用下激发产生亚稳态离子体,加热的等离子体吹扫在试样上使试样表面的待测物质被解析出来并瞬间离子化,从而实现试样的MS实时直接分析。DART-MS在大气压下无需复杂的试样前处理过程,通过MS实时监测可实现高通量分析,在聚烯烃添加剂快速筛查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图2 DART源结构示意图[47]Fig.2 Schematic of the DART source[47].

魏新宇等[48]采用DART-MS技术分析了塑料中常见的12种抗氧剂和14种光稳定剂,解析了添加剂的二级MS图,确定了各离子峰归属。所有试样在1 min内即可鉴定出所属类别,实现了添加剂的原位定性分析。对市售的5种塑料制品进行了快速筛查,并将5种塑料制品的二级MS图与建立的添加剂MS库对照,确定了所测2#试样中含抗氧化剂Irgafox 168,3#试样中含抗氧化剂Irgafox 1076。实验结果表明,定量分析误差大,26种添加剂的RSD均大于20%,目前该技术仍难以满足定量的需要。

Puype等[49]探究了 DART-MS 在筛选废弃塑料电子设备中溴系阻燃剂的作用,DART-MS具有出色地鉴别废弃电子塑料中相同浓度下溴系阻燃剂的能力,灵敏度可达10-6级别,高于Py-GC,对大多数试样中Br元素都有响应,可同时识别多个溴系阻燃剂,并提出提高DART-MS的灵敏度和准确性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Akos等[50]等通过DART-MS表征了聚氨酯中多种添加剂,DART系统在选定的18个样本中检出了催化剂、抗氧剂、光稳定剂、阻燃剂、增塑剂等50多种物质,直接识别到16种化合物。检测化合物的数量和多样性证明了DART-MS在不需要任何试样制备情况下快速鉴定聚氨酯中添加剂的有效性,研究人员认为该方法难以获得定量数据,可先通过DART-MS筛查后再利用传统技术如GC-MS对所发现的化合物定量。

Ackerman等[51]对聚乙烯中的增塑剂、抗氧剂、着色剂、光稳定剂等13种添加剂进行了DARTMS分析研究,发现不同的添加剂均具有特异性质谱峰,且与电喷雾离子源下出峰位置非常吻合。

Reiter等[52]建立了解吸电喷雾电离飞行时间MS(DESI-TOF-MS),对聚丙烯中4种光稳定剂进行了快速、简便的直接定性和半定量测定(见图3a),对浓度0.02%~0.2%(w)添加剂定量准确,R2>0.994。为了验证仪器方法的准确性,研究人员选取了一个游泳池衬垫(见图3b)进行DESI-TOF-MS分析和需要前处理的HPLC-MS分析,两种方法测定试样中Chimassorb 81均为0.080%(w)。另又选取一种聚丙烯颗粒(见图3c)进行了DESI-TOF-MS分析和GC-MS分析,测定聚丙烯中Tinuvin 770分别为0.150%(w)和0.148%(w),仪器间误差小于3%,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图3 4种添加剂(a)、游泳池衬垫(b)、聚丙烯颗粒(c)的DESI-TOF-MS谱图[52]Fig.3 DESI-TOF-MS spectra of 4 additives(a),swimming pool liner(b) and PP granule(c)[52].

2.6 红外光谱法

红外光谱可根据分子中不同官能团的红外吸收波长鉴别物质结构,且吸收强度与浓度符合朗伯-比尔定律,无需复杂的前处理和破坏试样对聚烯烃中添加剂定性定量分析。利用红外光谱定量时,要选择无干扰的特征吸收峰计算含量。

Gillet等[53]基于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了一种红外光谱测量聚烯烃中多种混合添加剂的模型,对21种典型添加剂进行了标定,选取各种添加剂的特征吸收波长作为定性基准,经对比发现具有相似基团的添加剂会使鉴别更复杂,可区分的吸收峰来自中红外指纹区,选择该区域分析一些相似性较高的添加剂可得到较大的区分度。图4列举了具有结构相似性的Irganox 1076和Irganox PS800红外吸收的细微差别。

图4 Irganox 1076和Irganox PS800 的红外光谱图[55]Fig.4 IR spectra of Irganox 1076 and Irganox PS800[55].

将模型分别应用于4个标准物质和4个实际混合物测定(见表3),当添加剂实际浓度低时更容易出现假阳性,即无法区分结构相近的分子或错误地认为是其他分子。该方法克服了部分基质干扰,较好地识别出聚烯烃中多种添加剂,并具有一定的定量能力。当新引入的添加剂与记录的添加剂光谱有差别时,可以继续丰富模型,扩大识别范围。

表3 聚乙烯试样的组成Table 3 Composition of polyethylene(PE) samples

卞丽琴等[54]在某种抗氧剂A的特征波数1 682 cm-1下采用外标法定量测定了聚丙烯中该物质的含量,R2大于0.997,相对误差小于4.5%,表明红外光谱可用于添加剂的定量分析。黄秀娴等[55]通过双螺杆挤出机自制添加特定浓度成核剂的聚丙烯标准试样,再将试样加工成0.05 mm的薄片直接用于红外检测,选择2 722,1 102 cm-1处的吸收峰进行定量计算,实验结果表明,这是一种快速、准确测定添加剂的方法。

根据吸光度与添加剂浓度的正比关系,卞丽琴等[56]建立了一种快速测定聚乙烯中抗氧剂的方法,根据抗氧剂的吸光度与它在聚乙烯中的浓度存在线性关系,将不同浓度的抗氧剂均匀添加到聚乙烯中压成1 mm的薄片,选择抗氧剂在1 739.5 cm-1处较大无重叠的吸收峰定量,吸收峰面积(A1)与质量分数(w1)的线性回归方程为A1=0.79w1+0.56,R2=0.996。将该外标法用于测定不同浓度的试样,相对误差小于6%,具有较好的分析精度,无需复杂的前处理即可测定聚乙烯中微量抗氧剂含量。

定性定量分析聚烯烃中的添加剂对优化聚烯烃加工工艺、提升产品性能具有重要意义。有效的试样前处理和合适的检测技术结合是聚烯烃添加剂分析的重要手段,现有的前处理技术和检测技术各有优势但也存在不足。试样前处理中MAE,ASE法比传统的萃取方法效率更高;
随着环保和安全方面的需求,开发新的环保溶剂和绿色的萃取工艺也极有必要,SFE因采用超临界CO2等为萃取溶剂,更符合绿色环保的要求;
试样检测技术中HPLC与GC成本较低、普及广,能解决大多数添加剂的定量问题,是添加剂靶向分析的主要仪器方法,但对低添加量物质或非靶向分析较为困难;
GC-MS联用技术是研究聚合物中痕量添加剂的首选,通过高分辨MS的实验结果结合鉴定数据库可精确鉴定添加剂的化学信息,在聚合物非靶向分析中具有重大优势;
其他方法如原位MS、红外光谱等技术可对塑料试样直接分析,更为快速有效,定量的准确性有待继续深入研究,以适应新兴的各种塑料产品分析需求。如何快速准确地识别材料中的微量添加剂,是本领域长期关注的重点问题。

猜你喜欢抗氧剂聚烯烃增塑剂受阻酚类抗氧剂概述浙江化工(2021年7期)2021-08-06两种辐照交联聚烯烃材料的性能及其在舰船电缆上的应用电线电缆(2018年1期)2018-03-16全球聚烯烃领域的转变流程工业(2017年4期)2017-06-21均相催化六氢苯酐与C10直链醇制备环保增塑剂及其性能中国塑料(2016年2期)2016-06-15紫外光交联膨胀型无卤阻燃聚烯烃材料的研究电线电缆(2016年5期)2016-02-27抗氧剂壬基二苯胺的合成及其热稳定性合成化学(2015年9期)2016-01-17橡胶籽油基复合型环保增塑剂用于PVC的研究中国塑料(2015年9期)2015-10-14基于微纳层叠技术的PVC分子取向对增塑剂迁移的影响中国塑料(2015年5期)2015-10-14增塑剂对PA6性能影响的研究中国塑料(2015年5期)2015-10-14维生素E作为聚合物抗氧剂的研究与应用现状中国塑料(2015年5期)2015-10-14

推荐访问:试样 研究进展 添加剂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