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舍宁秘书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每个人都是悉达多

每个人都是悉达多

时间:2023-12-29 08:45:01 来源:网友投稿

小荣

在清晨的林间,有个青年拦住了佛陀。他对佛陀说,昨晚我听了你的传教,看到很多人皈依在了你的教义里,你的教义很好,但它并没有吸引我,我选择离开。

佛陀诧异地问,但离开教义,回到世间那欲望纷扰的生活,会更好吗?

年轻人说,你找到了解脱苦难的方法,但这解脱是从你自己的寻求中,是在你自己的道路上,通过亲历和领悟得到的,并不是你通过教义而抵达的。没人会由教义而得到解脱。所以我要独自去抵达目的地。

这个青年叫悉达多。这是德国小说《悉达多》里一个精彩桥段。

《悉达多》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赫尔曼·黑塞的代表作,是一个德国人所写的东方故事。在这个奇妙而又充满智慧的文字世界里,读者会找到启迪、灵感和精神归属。

悉达多,这个英俊的婆罗门之子,天赋异禀,求知若渴。他带给所有人欢愉,又受所有人钟爱。在他身上,他的父亲甚至看到了一个伟大的智者,一个将要统领婆罗门的君王。

这一切在常人眼里是多么美好!可是年少的悉达多却并不快乐。他像所有叛逆的孩子一样,不顾父亲的震怒和反对,执意要离开家乡。

悉达多去森林里做了一个沙门,从此过上了苦行僧的禁欲生活。他鄙视世俗的一切,静立在焦灼的阳光里,痛苦似火燎,口渴似火烧。他学会了许多脱离自我的途径,他自愿受苦,他要超脱痛苦、饥饿和疲倦。

可是在上千次修行之后,他落在了虚无中漂流。在阳光下,在阴雨中,在夜幕里,他又回到了自身,还是原来的那个我。所有的“出逃”,都不过是短暂的自我麻木。而这些,小客栈里的马车夫喝几碗酒就能做到。

于是三年后,他去找了佛陀,听了佛陀的教义,便发生了文章开头的一幕。

当他知道,他所寻找的一切,就是不再害怕面对自己,他勇敢地放下了那些教义,准备重新回到尘俗的生活,直面自己的欲望。他明白,知识可以传达,智慧却不可以,它要靠现实的体验才能得到。任何人,都不可能去过别人的生活,哪怕那生活令人神往。任何人,都要靠亲历去走完自己的一生。

他结识了名妓卡玛拉,与她求欢;
同商人卡玛斯瓦米合伙经商,靠着聪明和算计,成了富甲一方的人。起初,他还能保持一份洒脱、游离和待人的善良,可是慢慢地,尘世网罗了他,他陷于享乐、淫欲和贪婪,变得苛刻、小气和无情。他被世俗所侵蚀,没法再爱任何人、任何物,他失去了善心和耐心,成了自己早先鄙视的人。

有一天,他发觉了这一切。他感到了害怕。一整天,他都坐在芒果树下,想念他的父亲,想念他的朋友,想念童年的快乐,想念过往的美好。他开始厌倦眼前的一切,他与芒果树和花园告别,与他城中的豪宅告别。

他饥肠辘辘地来到当初他渡过的那条河,他想通过消灭肉体来得到安宁。他爬上了一棵高高的椰子树。可是,就在从树上落下的那一刻,冥冥中,他没有投入河里,而是落到了树脚下。一觉醒来,看看奔流的河水,闻着青草的芳香,呼吸着河边潮湿纯净的空气,他变得满心喜悦,又充满好奇。他从一个思考者,变成了一个心如孩童的人。

他经历了生死,重获了自由。人必须知晓的一切,他都尝了个遍。他终于领悟了,他对自己的恨和鄙视结束了。他成了船夫法苏德瓦的助手,成了一位摆渡者。他学会了接受这世界,以它本来的样子,并且爱这世界,乐意归于其中。

故事似乎应该结束了,可是没有。就在河边,他遇到了卡玛拉給他生的儿子,那是他们最后一次纵欲的结晶。他执着地想把儿子留在身边,过平静的生活。他怕儿子受苦受难。

但儿子义无反顾地逃离了他,就像他年少时义无反顾地离开了自己的父亲一样。儿子要去走自己的路,哪怕不能免于罪孽、免于贪欲、免于愚蠢。年轻的悉达多不正是这样走过来的吗?

悉达多为此沦入痛苦。老船夫说,亲爱的朋友,有谁可以免走他自己的路吗?就因为你爱他,不想让他受苦,他就可以不走这条路?就算你为他死十次,你还是不能从他注定要承受的命运里减去丝毫啊!

读到这里,我不觉想到了我自己。年轻的时候,抱着对远方的向往,顶着巨大的压力,我坚定地逃离了农场的家和舒适的工作,跟夫君一道来到了省城。虽说吃了很多苦,但既然选择了,就无怨无悔。

后来就有了儿子。儿子小时,网络才刚刚兴起,因为担心他打网游,我们家特意不装网线。然而有一天深夜,儿子背着我们偷偷跑去了网吧。那是凌晨一点,我把他抓了个现行。看着他沉迷的样子,我几乎要崩溃了。而且儿子承认,这早已不是他的第一次了。

事隔多年,儿子调侃地说:“妈妈,谁让你那时候不给家里安网线,要是让我在家玩玩游戏,我也不会去网吧了,还耽误了学习。”

我一直按照自己的方式去要求儿子,没想到适得其反。如今儿子长大了,他想去经商,而我总想着,他能和我们一样,找个文化单位上班,稳定而平安地过一生,少受点苦。为此,我们没少发生摩擦。

书中的悉达多最终放下了对儿子的干预和找寻。他终于明白,每个生命都有他自己生长的节奏,每个生命的成长永远只能属于他自己。

掩卷长思,我也总算释然了。就放手让儿子去吧,他不是个孩子了,他知道怎么自救,他会照顾他自己,他会走他自己的路。人生该经历的,必须让他自己去经历,就算你阻挡他,他也会想方设法去体验,宁愿在磨难和饥饿中成长,在挫折和过错中反思,在摸索和责任中前行,就像年轻的悉达多。

人生就是一次次上路,一次次求索,一次次体验世界与内心的过程。这个独立探索自我的过程弥足珍贵。

我们能做的,就是学会接受这世界,以它本来的样子,并且爱这世界,乐意归于其中。

每个人都是悉达多。

(作者系本刊特约撰稿人)

责编:王晓静

猜你喜欢卡玛芒果树教义Magnetization relaxation of uniaxial anisotropic ferromagnetic particles with linear reaction dynamics driven by DC/AC magnetic field∗Chinese Physics B(2021年9期)2021-09-28刑事追缴的教义学构造法律方法(2021年4期)2021-03-16阿富汗少女拿起AK-47为父母报仇环球时报(2020-07-23)2020-07-23网络空间教唆自杀行为的法教义学分析法律方法(2019年2期)2019-09-23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教义学展开刑法论丛(2018年2期)2018-10-10野水牛妈妈的梦意林·少年版(2018年8期)2018-05-29芒果树下的夏天创新作文(小学版)(2016年20期)2016-08-22刑法适用与刑法教义学的向度刑法论丛(2016年3期)2016-06-01芒果树中学生英语(2015年3期)2015-01-31卡玛兹出售其乌克兰业务专用汽车(2014年6期)2014-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