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舍宁秘书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灰尘中披拣金粒

灰尘中披拣金粒

时间:2023-12-29 08:45:01 来源:网友投稿

刘江滨

身边朋友中,我估摸,读过《太上感应篇》的人当寥若晨星。也是啊,这么一件老古董应被尘封于蛛网密布的旧屋,自然鲜有人光顾。即使它曾晶莹如玉,也灰头土脸,湮没不彰了。

我初闻《太上感应篇》,是读了茅盾小说《子夜》。作品里有个老地主吴老太爷,来到上海,十里洋场的一切令他眼花缭乱、心慌气短,一本《太上感應篇》天天抱在怀里,作为精神支柱来抵御外面的世界。老头最终受不了种种刺激,一命呜呼。《子夜》中,吴老太爷和《太上感应篇》具有浓郁的象征意味,腐朽、僵化、没落,一起被时代激流涤荡。

再次与《太上感应篇》相遇,是读《红楼梦》。被谑称“二木头”的贾府小姐迎春懦弱怕事,与世无争,手边的书就是这部。依迎春的年龄,应该和黛玉一样看《牡丹亭》《西厢记》一类的青春之书才对,却与吴老太爷这个老朽有相同的读兴,这无疑加深了我对此书的坏印象。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又与之劈头相撞,没想到所谓的“书”,全文才一千二百多字,不禁好奇,很快就读了一遍。看完之后,大为惊奇,竟然与以前所想象的大相径庭!虽不敢说其字字珠玑、句句闪光;
且开篇所云“祸福无门,唯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明显存在因果报应观念;
通篇也不乏糟粕混杂其间;
然而其劝善向好的核心意旨毋庸置疑,且有不少金粒熠熠生辉。看来,预设立场、人云亦云实为读书之大忌。

“太上”,是指太上老君,道教至尊。“感应”,即天人感应。关于《太上感应篇》的作者,众说纷纭,成书年代也莫衷一是,但大约成于北宋末,兴于南宋初。宋理宗题字“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刊于卷首,并赐禁钱百万刊印,使得此书广为传播,至明清已臻巅峰,在民间广有影响,被誉为“古今第一善书”。作为道旨来讲,行善积德的最高境界是得道成仙。“欲求天仙者,当立一千三百善,欲求地仙者,当立三百善。”这个求仙途径,与那些符箓、服丹、练气、诵经等玄虚的手段迥异,而是善行善举,现实而接地气。文中列举了二十六条善行和一百七十条恶行,包括社会道德、家庭伦理以及草木鸟兽等诸方面,作为人们趋善避恶的行为指南。

文中有些劝善的言辞,如“忠孝友悌,正己化人,矜孤恤寡,敬老怀幼”“济人之急,救人之危”“受辱不怨,受宠若惊”“施恩不求报,与人不追悔”“不履邪径,不欺暗室”等等,虽然观点无误,却也并不新鲜。但有些话说得很具体,触及人性细微之处,稍加思之,令人悚然汗下。比如“不彰人短,不炫己长”,日常生活中反过来把“不”字去掉的人是否比比皆是?再如“形人之丑,讦人之私”,私底下、饭桌上嘁嘁喳喳议论别人的丑闻、隐私,且津津乐道者,是否所在多有?“纵暴杀伤”“决水放火”这样的极端恶行固然稀有,但如下阴暗的心理行为还是并不鲜见:“见他荣贵,愿他流贬。见他富有,愿他破散。见他色美,起心私之。负他货财,愿他身死。”所谓“愿”,是说这种恶可能只在心里,但心生了念往往会化为行动,恶念便会变为恶行。此文涉及人生的方方面面,像一盏探照灯,将角角落落的人性之恶照得无处遁形,不由得让人反躬自省。

另外,《太上感应篇》还有一点特别可贵,且具现实意义,即尊重万物生命,崇尚与自然和谐共生。如“昆虫草木,犹不可伤”,再如“射飞逐走,发蛰惊栖,填穴覆巢,伤胎破卵”“无故杀龟打蛇”“用药杀树”等,射杀飞禽,追捉走兽,掘挖蛰虫,惊走栖鸟,填埋动物的洞穴,弄翻鸟儿的鸟窝,毁伤怀孕的兽,打破鸟儿的蛋……这些对动植物的破坏伤害行为,不管是出自成人还是儿童,都是不可宽恕的恶行,必将受到惩罚。

俞平伯曾祖、清末学者俞樾评曰:“此篇虽道家之书,实不悖乎儒家之旨。”作为道家的一部经典,作者不详的《太上感应篇》虽远逊于李耳的《道德经》,却不可忽视它曾经在历史在民间产生的巨大影响,认真读一读,“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刮垢磨光,可令之重新焕发光彩,裨补世道人心。

(源自《今晚报》,潘光贤荐稿,有删节)

责编:马京京

猜你喜欢老太爷欲求糟粕给现代人参考的古代礼仪格言·校园版(2021年10期)2021-09-10《子夜·第一章》:吴老太爷之我见锦绣·中旬刊(2021年9期)2021-08-31清华与古厚故事家·花开不败(2019年7期)2019-09-10课堂教学中如何把握传统文化的教学方法和原则考试周刊(2019年22期)2019-03-18清华与古厚公务员文萃(2018年12期)2018-01-18三老太爷民间故事选刊·下(2017年5期)2017-05-17变化的时代与表达的欲求——从阿来《空山》中的文体试验论起阿来研究(2016年1期)2016-12-01左耳小小说月刊(2016年8期)2016-08-11三老太爷前卫文学(2016年3期)2016-07-01“饮食男女”是什么意思?养生保健指南(2016年8期)2016-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