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墙头马上》作为元代戏剧作家白朴的代表性作品,它成功地突破了原始题材“止淫奔”的劝诫题旨,塑造了李千金这一冲破封建礼教枷锁的典型人物,体现了进步的婚姻观和爱情观,被评为元代四大爱情喜剧。作品除了典型的人物塑造与深刻的主旨表达,不容忽视的还有其在喜剧情节上的巧妙构思及艺术手法的灵活运用所表现出来独特的喜剧艺术效果。本文将从剧情设置、语言描写和人物形象等三个方面出发,分析和解构《墙头马上》的喜剧因素。
关键词:艺术手法;剧情设置;语言描写;人物形象;喜剧因素
喜剧一般通过夸张的手法、巧妙的结构、诙谐的语言以及对喜剧人物性格的刻画,引起人们发出不同含意的笑,在笑中唤起人们对假、恶、丑的否定和对真、善、美的追求。我国古典戏曲中的喜剧作品繁多,大都在讽刺反面形象的同时歌颂正面主人公,具有鲜明的民主性和强烈的乐观主义精神,为群众喜闻乐见。传统的喜剧作品雖然常有着相似的叙事结构,如“才子佳人大团圆”的模式,但又因戏剧情节设置和在艺术表现手法的差异,往往会产生情状各异的喜剧效果。
一、《墙头马上》剧情设置的喜剧性
白朴《墙头马上》虽然篇幅不长,却在剧情设置上别出心裁,不仅巧妙地运用了戏剧冲突的突发性,制造紧张的情境气氛,而且在情节安排时还注意内容前后的对比性,营造反差感;此外作者还故意处处留下“闲笔”,为情节的发展推波助澜,创作出一种“旁观者清,当局者迷”的独特审美心理特征。
剧中有两段惊险的情节,一是裴李厢房幽会时被撞见,二是孩童花园嬉戏时被撞见,这两处“撞见”皆紧随剧中人物恩爱享乐之时、观众心理放下戒备之后,于平缓处突然制造出急促感、紧张感,极易调动观众的情绪。且看房中幽会,上一句还在演唱房中的香艳情境:“我忙忙扯的鸳鸯被儿盖,翠冠儿懒摘,画屏儿紧挨。”下一句宾白就轮到嬷嬷上场了。嬷嬷准备捉奸见官,张千金等人求饶无果,心生巧计要将此事诬陷到嬷嬷身上:“你则是拾的孩儿落的摔,你待致命图财”,事态一转,嬷嬷决定私下解决。这短短的半折戏,节奏之快、情绪之多、论辩之巧,无不展现出作者高超的情节处理才能,制造出浓厚的喜剧气氛。
《墙头马上》剧情设置的另一个特点是注意内容前后的对比性,营造反差感。如裴尚书严令威逼李千金离家的情节,以“玉簪磨细针”“井底引银瓶”相刁难;而后来裴尚书亲自登门赔罪,这时局势扭转,他只能低声下气地面对李千金的斥责,这一倒插法的运用,鲜明地刻画出裴尚书崇拜氏族门第和刻板守旧的封建家长形象。此外,作者在这里埋下伏笔,裴李二人本有婚约,因家长们“宦路相左”政见不合而导致两人无法结合,到结局才发现原来是场闹剧。戏剧中营造出“旁观者清,当局者迷”的氛围,在某种意义上迎合了观众的心理,使观众能产生审美的心理距离,从而更能看清喜剧“笑中有泪”的讽刺意味。
二、《墙头马上》人物语言的夸张色彩
言过其实,是我国传统经典的文学作品中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法之一,恰当运用夸张手法,可以深刻表现出作者对事物的鲜明态度,从而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墙头马上》中夸张色彩较为浓厚的地方体现在人物语言的描写上,一是人物的言辞内容往往与其本身的行为方式相悖,二是在人物的言辞中常见一本正经、引经据典的刻意,起到了夸饰的作用。
在第一折戏中,裴少俊上场自白“惟亲诗书,不通女色”,因受父命外出买花栽子,在父亲眼中“差他出去公干,万无一失”,可他刚到洛阳便与李千金暗通情愫,还主动写一情诗相赠:“只疑身在武陵游,流水桃花隔岸羞。咫尺刘郎肠已断,为谁含笑倚墙头。”可见他未必不通女色,反倒很懂得撩拨人心。而裴尚书言:“且喜少俊颇有大志,每日在后花园中看书,直等功名成就,方才娶妻”,殊不知,儿子已经携妇归家,养儿育女七年矣,令人啼笑皆非。老院公在夸饰自己办事谨慎时引经据典。他受裴少俊嘱托隐瞒妻儿,一本正经地说:“若有一些差失,如同那赵盾便有灾难,老汉就是灵辄扶轮……我这是蒯文通、李左车。”还大言不惭地说自己“万丈水不教泄漏了一点儿”,结果后来喝醉了酒在门口睡觉,败露了大事。
三、《墙头马上》人物形象的多样性
《墙头马上》从正面上着重刻画了李千金刚强不屈的性格做派和自觉独立的人格意识,而从反面上讽刺了裴尚书为代表的封建家长的刻板迂腐的礼教思想;同时塑造了裴少俊这种面对爱情和仕途摇摆不定的“中间人物”形象,还描写了机灵的梅香、忖度的嬷嬷、心善的老院公等真实可爱的小人物群像。
除了种类上的多样性,《墙头马上》中的各类人物性格本身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人物性格随着情节的发展而有所变化。李千金经历了婚姻生活的打击,从一个身处深闺的思春少女,摇身变成了性格泼辣且言辞尖锐的妇女,一方面体现了她对自身人格尊严的果敢捍卫,另一方面也可见得生活对其心性的残忍扭转。裴少俊在剧情的发展中,则表现为一个常常发生自我辩驳的矛盾体,他承认自己的情欲,也颇有胆色及行动,但却仍摆脱不了封建礼教的束缚,“私奔”和“藏娇”的东窗事发后,他又显得软弱与唯唯诺诺。在宗族、仕途与人欲、爱情之中,裴少俊常常是摇摆不定的,这也可窥见作者在创作该人物时内心的矛盾。
四、结语
总而言之,《墙头马上》作为白朴最具代表性的喜剧作品,在中国戏曲史中有着独特的文学史地位。简洁且精妙的的剧情设置、华丽又夸张的语言特点、人物形象的饱满及多样性等等喜剧因素,使得整部剧诙谐幽默的同时也发挥了抨击封建势力和启迪民众的作用,既提升了作品的审美趣味,同时也拉进了与读者、观众的心理距离。
参考文献:
[1] 张梦杨,侯一菲.论《墙头马上》的喜剧特征[J].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6,(3).
[2] 白朴.墙头马上[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9.
[3]叶桂刚,王贵元.中国古代十大喜剧赏析[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3.
作者简介:
陈秀逸,华南师范大学在读本科生,研究方向:外国文学。
猜你喜欢艺术手法人物形象聚焦语文要素,整合单元教学小学教学研究(2022年8期)2022-07-24中外小说中女性人物形象对比分析青年文学家(2022年9期)2022-04-23以艺术手法提高学科课堂教学有效性:音乐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体育教学(2016年11期)2016-12-23戏剧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体育教学(2016年11期)2016-12-23以艺术手法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运用与思考体育教学(2016年11期)2016-12-23强化形象思维进行歌曲表演创作人间(2016年27期)2016-11-11谈历史传记题材的古装影视剧化装造型设计戏剧之家(2016年20期)2016-11-09音乐:语文教学的艺术手法考试周刊(2016年73期)2016-09-21从改编影片看电影与文学的关系电影文学(2016年9期)2016-05-17让人物形象定格在经典细节上读写算·高年级(2015年4期)2015-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