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舍宁秘书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袁雪芬:越剧男女合演的开拓者和践行者

袁雪芬:越剧男女合演的开拓者和践行者

时间:2023-12-27 17:15:02 来源:网友投稿

戴 平

越剧界有识之士说:“越剧男女合演这朵花,如果不大力提倡培植,任其自生自灭,肯定凋谢。”希望上海越剧院男女合演事业稳步发展,生命力更加勃发,出人出戏,这是纪念袁老师的最好礼物。

越剧表演艺术家袁雪芬对越剧事业发展的杰出贡献之一,开拓和践行了越剧的男女合演,在上海越剧院培养出一批优秀的越剧男演员创排了一批优秀的现代戏剧目,为越剧的改革开创了一片崭新的天地。

越剧最初全是男班演员出演。116年前,越剧从浙东嵊县的小山村东王村的一个草台班上诞生。越剧的前身是曲艺形态的叙述体的落地唱书。1906年农历三月初三,落地唱书搬上了由几个稻桶搁着门板所搭成的简陋舞台,一人扮演一角粉墨登场,“唱书”成了“做戏”。此后,越剧男班艺人摇着乌篷船,一路高歌行至曹娥江,经过钱塘江,来到黄浦江。1917年,在上海登台演唱。在1925年9月17日上海《申报》演出广告中,首次称此剧种为越剧。后来,男子越剧演化为女子越剧。至1941年,沪上女班多达36个,而男班则几乎销声匿迹了。

1942年,以袁雪芬为首的越剧女艺人们举起了“新越剧”的旗帜,在戏曲领域率先建立了编导制,对原有剧目演唱内容动了去芜存菁的手术,并以开放的态度借鉴话剧(电影)、昆曲的表演艺术手段,对越剧进行了演唱、身段、化妆(包括发型头饰)、服装、音乐、布景等全方位的改革。越剧很快以新而美的面貌在上海脱颖而出,并从浙江和上海走向全国,到20世纪60年代初,已遍布长三角和全国20多个省市,并为东南亚、中国港澳地区广大观众的欢迎。在以袁雪芬为首的“勇于改革,善于创新”的艺术家带领下,越剧的艺术品位迅速提升,从一个不登大雅之堂的地方小剧种崛起为蜚声海内外的大剧种,被称为“流传最广的地方剧种”,并为国际文化界所瞩目。

广大观众为什么喜欢越剧?用普通老百姓的一句通俗的话来说:好看好听。好看好听,寓意不难明白,但用美学语言来说,其审美特征主要是优美、柔美,是最易为一般人接受和欢迎的审美形态。

越剧成熟期的“女子越剧”,逐渐成为中国300多个地方剧种中唯一的声腔、表演完全女性化的剧种。

早在1949年,周恩来总理在接见袁雪芬时,就提及男女合演的话题。1949年9月,袁雪芬作为戏曲界特邀代表,参加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时,周恩来总理又与袁雪芬探讨过越剧男女合演的问题。1952年10月,在北京举行的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期间,周总理在接见袁雪芬、范瑞娟、傅全香时,第三次指出,过去是封建社会,男女不能同台演出。现在是新社会,戏曲必须表现现实生活,男女合演是历史的必然。

袁雪芬完全接受周总理的指示。她说:“男女合演与女演男两种艺术形式都是剧种本身的需要,是相辅相成、相互补充的。男女合演的出现,是扩大而不是缩小越剧的题材,是发展而不是损害了越剧的风格,是增强而不是削弱了越剧的表现力。”袁雪芬认为,越剧不能停止在原来基础上,应该继承原来的优秀传统,还要注入许多新的艺术元素,增强它的文化底蕴,这就是我们要的新世纪的越剧。

赵志刚说:“女子越剧很美,但有局限性。”有人说,局限性正是一个地方剧种的特点。这种意见有一定的道理,但有片面性。艺术实践证明:越剧男女合演是越剧艺术创造性继承、创新性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越剧改革的一条重要途径。一个剧种,如果其题材和表现形态的局限性过大,只能表现阴柔之美,在当今这个审美多元化的时代,不利于剧种的发展。女演员很难演好《赵氏孤儿》中的程婴和屠岸贾,更难演好《忠魂曲》中的毛泽东、《三月春潮》中的周恩来、《鲁迅在广州》中的鲁迅。贴近生活的现代戏和《哈姆雷特》《麦克白》等外国戏,女子越剧也较难胜任。有了男女合演,越剧的题材可以进一步拓展,可以创作上演更多反映现实的新戏好戏。

回顾越剧一百多年的历史,从越剧创始阶段的清一色男演员,到后来的女子越剧,又到20世纪中叶的男女合演兴起,越剧舞台上的男演员呈现了否定之否定的螺旋式上升。其间既有繁盛与辉煌,也有坎坷与曲折。振兴和发展男女合演,现在已成为越剧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坚持两条腿走路,强壮男女合演这条腿,对于推进越剧的发展,扩大越剧的表现题材、塑造新的人物形象,适应当代人们的审美需求,都是有益的。

70多年来越剧改革的艺术实践,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袁雪芬最早践行了越剧男女合演的改革。为了从组织上保证男女合演的落实,袁雪芬1959年起在上海越剧院建立了一个男女合演团,创演了多部新剧目。1960年,上海越剧院第一批男演员从戏校毕业。刘觉、张国华、史济华和后来的赵志刚、许杰等一批优秀的男演员,上演了《碧血扬州》《汉文皇后》《十一郎》《鲁迅在广州》《忠魂曲》《凄凉辽宫月》《祥林嫂》《舞台姐妹》《早春二月》《赵氏孤儿》《家》等一批男女合演的好戏。

艺术实践证明,越剧通过男女合演可以在题材、剧目上得到扩展,可以塑造出女子越剧在舞台上难以树立的某些男性角色,可以让戏中男角的特定的阳刚、恢宏、冷峻、滑稽等气质表现得更真实贴切充分。

1977年,为纪念鲁迅逝世四十一周年,上海越剧院第四次修改加工《祥林嫂》,袁雪芬又一次尝试男女合演《祥林嫂》。袁雪芬饰演祥林嫂,贺老六则由史济华演,卫癞子由秦光耀演,鲁四老爷由徐瑞发演。男女合演,使《祥林嫂》上了一个新台阶。史济华的贺老六形象,颇受好评。一句“我会待你好的”,在观众中口口相传。这一次袁雪芬和男演员合演《祥林嫂》,距她首次扮演祥林嫂已有31年之久。这个戏为越剧男女合演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成为越剧几大经典剧目之一。全国兄弟剧种剧团到上海越剧院学习移植该剧的,多达70多家。1978年,上海电影制片厂和香港凤凰影业公司合作,将《祥林嫂》拍摄成了我国第一部彩色宽银幕戏曲艺术片。

《鲁迅在广州》 刘觉饰鲁迅

刘觉是上海越剧院的著名表演艺术家,也是新中国越剧“男女合演”的第一代男小生之翘楚。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他在越剧舞台上塑造了性格迥异、多姿多彩的越剧男性艺术形象。如《西厢记》的张生、《彩楼记》的吕蒙正、《三月春潮》的周恩来、《鲁迅在广州》的鲁迅、《舞台姐妹》的唐经理等人物,都用心用情用功,各具风采,开风气之先,受到专家和观众的赞扬。尤其是在越剧舞台上树立鲁迅形象的成功,超出人们的预期。上海戏剧学院专家王昆和张马力在专访中指出:“这出戏,在鲁迅一角的性格刻画上,超过了近期某些话剧所创造的水平”。鲁迅的学生、时任浙江省作协主席、文联副主席的黄源看戏后也感到很满意,说剧本基础好,鲁迅演得像。浙江省艺术研究所等文艺团体来信祝贺,认为这出戏一定会对越剧积极上演现代剧目及男女合演艺术改革起巨大的影响和指导作用。刘觉因此获得“上海首届戏剧节表演奖”。张国华在《蝶恋花》中扮演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史济华在《祥林嫂》中扮演的贺老六和在《第十二夜》中扮演的丑角马伏里奥,都达到了女演员难以企及的高度。70年代末80年代初,越剧男女合演在上海越剧院达到了高峰。

越剧男女合演,男演员最大的困难是唱腔如何和女声衔接。在袁雪芬院长领导下,越剧演员、作曲、导演们努力实践,用“同腔异调”“同调异腔”“同腔同调”等办法,基本解决了唱腔的转调融合的问题。刘觉和金彩风、吕瑞英、张桂凤合作演出《西厢记》,刘觉演张生,唱腔很和谐动听。俞振飞对刘觉说:“京剧全部假嗓,昆曲真假结合,你的唱法很好,高音很亮,像昆曲官生的唱法。你的发音,不像老生,也不是假声,我认为很好。”刘觉演张生,主要吸取了徐派的唱腔,结合自己的嗓音条件,唱出了“四工调”的神韵,唱出了徐派唱腔高低抑扬,独具一格,和金彩风、吕瑞英的唱腔能和谐一体。同时,袁雪芬老师还亲自带他向昆曲巾生泰斗俞振飞老师学习,在表演上赋予角色更多的书卷气。俞老师在1979年12月23日给刘觉写信道:“雪芬告诉我你们在杭州演出《西厢记》的成功。闻之兴奋异常。男小生这条路给你打开了,这是你多年来的坚持而获得的成功,可喜,可贺。”刘觉至今珍藏着俞老师和他书信往来的一批墨宝。

《玉卿嫂》是继《祥林嫂》之后,越剧优秀剧目的“又一嫂”,也是越剧男女合演取得成功的“又一嫂”。小说原作者白先勇对于此剧的成功,感到意外的惊喜。袁老师的爱徒方亚芬的倾情塑造,出色演唱,使她登上当年梅花奖榜首,这部戏成为她的最重要的原创代表作。男演员齐春雷饰演庆生,以尹派演唱,唱出了自己压抑而矛盾的内心世界。他的演唱字重腔轻,柔中有刚。落调、拖腔和起腔,恰到好处。和方亚芬的袁派搭档,也是绝配。越剧男演员难得,优秀的男演员更来之不易。齐春雷当年在这台戏中的表演稍显拘谨青涩,但正符合庆生这个人物的气质,恰到好处。这台男女合演越剧的成功,也让袁老师由衷地高兴和欣慰。

《玉卿嫂》 齐春雷饰庆生,方亚芬饰玉卿嫂

进入21新世纪,上海越剧院首次提出了男女合演要与女子越剧“错位发展”的理念。“错位发展”就是男女合演应该与女子越剧做出一些“区隔”,具有自家面貌;
就是应该充分认识自己的长处所在,充分发挥出自己的优势。2003年12月,为庆贺巴金诞辰100周年,上海越剧院上演吴兆芬改编的《家》;
2006年,又上演了薛允璜根据柔石的名著《二月》改编的《早春二月》,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功。现在又传承给新一代的演员,有了青年版。我看过这两台男女合演的戏,基本上符合原著精神,编、导、演、音乐、舞美都好,不断打磨,10多年来常演不衰,已成为上越的新保留剧目。

赵志刚也是上海观众心中的一位出色的男小生。他主演的《家》《早春二月》《赵氏孤儿》,都叫好又叫座。《家》对男女合演的对唱及现代戏的表演做了探索,曾荣获第十届中国艺术节文华奖多个奖项。

其他男演员在上海越剧舞台上也并不寂寞。在纪念上海越剧男女合演60周年时。上海越剧院推出了古装越剧《铜雀台》。这是一出新编的男女合演的历史剧戏,集结了该院一团的最强阵容,这台男女合演的新戏的上演,得到了新老观众的广泛认可。《铜雀台》演绎了曹操父子三人与甄洛的爱恨纠葛。徐标新、齐春雷、方亚芬、许杰四人一台戏,三位主要角色都是男性:曹植、曹丕和曹操。如果以女演员来扮演这三个角色,必定有很大的难度,尤其难以充分表现曹丕的阴鸷暴戾之气、曹操的奸雄霸权之气。总的来说,这是一台以阳刚之气为主的戏。女小生固然有利于展示人物儒雅秀丽、风流倜傥的一面,但女演员在扮演一些刚烈彪悍的男角时不可避免地会有缺陷。在唱腔方面,演曹植的徐标新继承了浓郁的陆派唱腔特色,嗓音清亮,音质纯净,行腔舒展松弛,吐字清晰入耳,注重喷口,清新柔美,他比女小生唱陆派多了一点阳刚之气。在“两地思”一场中,曹植边挥毫边唱道:“且将这,片片忧思寄毫笺、予青鸟、千里直送入宫墙!”把曹植爱之不得、挥之不去的真情和心态,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齐春雷演曹丕,唱腔传承了尹派特色,以他的老师赵志刚为榜样,唱得深沉洒脱舒展。许杰原来唱小生,现在演曹操改唱老生,表现同样不俗。他饰演曹操,在收回曹植破虏将军之印后,稍有悔意,一阵头痛袭来,大段自叹,移用绍兴大板,高亢激越,铿锵有力,霸气又稍有几分疑虑,一改其原来陆派小生清丽柔和的本色,激起满场观众的热烈掌声。越剧男演员的唱腔,受到如此欢迎,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功。

表现现代生活,男女合演具有独到的优势。2017年9月12日,上海越剧院首次尝试将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原副院长邹碧华的先进事迹搬上越剧舞台,也是一个勇敢的创举,开拓了越剧演绎当代戏的空间,也展示了越剧男女合演的光明前景。《燃灯者》再次呈现了越剧现代剧男女合演的优势。对于青年演员齐春雷来说,饰演邹碧华是一次高难度的挑战,他十分努力用心用情地演绎了一个当代好法官、改革者的形象。据悉,第一场演出后,邹碧华的母亲看后上台抱住齐春雷哭着大声喊“儿子,儿子”,足见演出值得肯定。他的“尹派”唱腔,一句起腔,引来新老戏迷们的喝彩。饰演老法官李仲祥的许杰表演出色,把一个被司法改革推到风口浪尖上的老法官内心的煎熬和对邹碧华爱怨交集的复杂感情,表达得真切可信,分寸得当。其他几位配角演员也都很称职,陆派、戚派、金派融入其间,使唱腔更为丰富。

越歌剧《山海情深》,则是走出了男女合演的另一条新路子。导演杨小青认为,越剧不能再沉溺于才子佳人的时代,要在保留抒情、唯美与浪漫的同时增强剧种的力量感。杨小青的想法是可贵的。该剧浓郁的苗族风情的歌舞服饰,成为一大亮点。不写爱情故事的越歌剧,一样好看动人。声腔曲调是剧种的主要特质,也是戏曲创造人物的重要元素。越歌剧《山海情深》,虽然融入了不少民歌和现代音乐,但是,骨子里还是越剧。导演杨小青和作曲陈钧毕竟是越剧行家,非常注重运用观众喜爱的流派唱腔唱段来塑造人物、抒发情感。应花、蒋大海和龙阿婆的几段唱,都很出彩。方亚芬纯正的袁派唱腔,委婉细腻、深沉含蓄、质朴无华、韵味醇厚。她劝婆婆的一大段唱,声情并茂地唱出了自己的身世和感恩之心,令听者动容。许杰饰演上海扶贫干部、副县长蒋大海。许杰原唱陆派,这次改唱范派,因为范派更善于表演人物豪迈踏实的性格,他的唱具有清亮舒展、字字送听的特点。蔡燕饰演龙阿婆,她从轿子里走出唱的那段张(桂凤)派并兼容其他流派的唱腔,刚劲挺拔,高亢激越。蒋蔚(樊婷婷饰演)唱的是金(采风)派,婉转明丽,自然流畅。一出戏里展示了多种流派,使这出戏仍然姓“越”。上海越剧院院长梁弘钧说:“我们要挑战和改变大家以往对越剧的一些原有想法,改变越剧舞台上原来固有的一些手段,我们希望能在新时代既满足老观众,又吸引新粉丝。”

越剧男女合演还成功地演绎了外国戏。在1986年中国第一届莎士比亚戏剧节上,袁老师领导下的上海越剧院居然上演了莎翁名作《第十二夜》。该剧由著名导演胡伟民执导。许杰饰奥西诺,孙智君饰薇奥拉,史济华饰马伏里奥,徐德铭饰安东尼奥。越剧舞台上第一次出场了那么多染了黄头发、戴着假发套、穿着古代欧洲贵族服装的外国男女,跳欧洲宫廷舞蹈,施行外国礼节,令看惯了中国古代才子佳人爱情故事的越剧观众耳目一新。这台洋味十足的“异端”越剧,大受青年观众欢迎。专家们也给予这一突破性尝试高度评价。认为这是现代意识下的另一种经典阐释,越味和莎味第一次掺和在一起。该剧获莎剧节优秀演出奖、导演奖、布景设计奖、灯光设计奖、道具制作奖、化妆造型奖。史济华饰演的马伏里奥获演员奖,孙智君饰演薇奥拉获新人奖。

上海越剧在袁雪芬老师的带领下,历经八十多年的改革创新,筚路蓝缕,成绩辉煌。唱腔流派纷呈,仅袁派就发展出金(采风)派、吕(瑞英)派、戚(雅仙)派等,王文娟、张云霞原来都是学袁派起家后来自成一派;
范(瑞娟)派也发展出毕(春芳)派等;
作品出了四大经典《梁山伯与祝英台》《西厢记》《红楼梦》《祥林嫂》,但是主要还是女子越剧的成就。艺术实践证明:越剧男女合演是越剧多元化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越剧改革创新的一条重要途径。我十分赞成女子越剧和男女合演“花开并蒂”的方针,这是袁老师的心愿,也是她的继任者尤伯鑫、李莉、梁宏钧等人的心愿,是越剧发展的必由之路。男女合演虽然会遇到许多困难和阻力,但这条路势在必行,而且已积累了许多经验。前几年,在一台戏开场之前,我看到副院长钱惠丽在介绍新生代男演员成长时的喜形于色的表情;
也看到一团团长方亚芬在《燃灯者》演出后台指挥手持蜡烛的歌队忙碌的身影。上海越剧院的男演员是幸福的,相信男女合演这朵花会开得越来越鲜艳,在未来的越剧舞台上大放异彩!

要重视越剧现代剧剧本的创作。现在适合越剧男女合演的好剧本太少。建议上海越剧院下大力气抓出一批剧本,在两三年内创排两三部优秀的男女合演的越剧。题材可以多样化,有类似《玉卿嫂》《早春二月》《铜雀台》这样的近代、古代题材,更希望有贴近生活的现代戏。当然,关键是首先要把剧本打造好。

各地越剧院团都要培养自己的“越剧王子”。现在,优秀的越剧男演员还是太少,阴盛阳衰是越剧院团的一个普遍现象,赵志刚、许杰已届花甲之年,而最近大学本科毕业的一个班中男生也很少,行当不全。建议上海越剧院再联合上海戏剧学院戏曲学院附属戏曲学校,招收一个越剧男演员班,从高小、初中生中招生,定向培养,行当要全,实践宜早。60年代初期出道的以刘觉、张国华、史济华为代表的老一辈越剧男艺术家,现早已退休,应把其中身体还可以的,像上海昆剧团发挥蔡正仁、岳美缇、张铭荣、梁谷音、王芝泉等老师的作用那样,请他们出山,为培养新一代越剧男演员出力。

越剧界有识之士说:“越剧男女合演这朵花,如果不大力提倡培植,任其自生自灭,肯定凋谢。”希望上海越剧院男女合演事业稳步发展,生命力更加勃发,出人出戏,这是纪念袁老师的最好礼物。

猜你喜欢男演员男女唱腔男女身高受欢迎程度表意林(2021年2期)2021-02-08“任派”唱腔——忆任哲中当代陕西(2020年23期)2021-01-07结巴成就经典做人与处世(2020年19期)2020-11-09《中国黄梅戏优秀唱腔全集》出版发行黄梅戏艺术(2020年3期)2020-10-19经典唱腔 适才做了一个甜滋滋的梦黄梅戏艺术(2020年1期)2020-05-14男女有别妇女生活(2020年2期)2020-03-27优秀唱腔《徽匠神韵》黄梅戏艺术(2019年4期)2019-12-30绕转小舌头少年文艺·开心阅读作文(2018年9期)2018-09-28男女交往最忌讳什么海峡姐妹(2018年1期)2018-04-12尊重他的表演情感读本·道德篇(2015年11期)2015-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