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孙宇佳
汪清
如果去泰州旅行,当地人会推荐市中心一家并不起眼的小食店——好地方牛肉刀削面。二十六年来,这家面馆见证了城区的变化,陪伴着一代代人成长。寒冬的深夜,当一碗带着手工温度的面条,滑进饥肠辘辘的胃,打工人的疲惫消散,又有了奋斗前行的动力。来自安徽的80 后汪清和丈夫杨勇,靠着家传的刀削面手艺,用心经营好地方牛肉刀削面,用这一份人间美味,给予了夜归人熙熙温暖,更装点了老百姓的城市生活。
刀削面是山西特色传统面食,也是好地方牛肉刀削面的招牌。汪清的公公以前在山西运城当兵,跟当地人学会了制作刀削面的手艺。但是他吃不惯那边的口味,就利用家乡安徽做面的方法做刀削面,没想到味道很好。他退伍后,一开始跟着老乡卖馄饨,但生意一直不怎么样,后来又辗转几个城市,机缘巧合下来到了江苏省泰州市。他发现泰州没人卖刀削面,于是就找了个摊位卖刀削面。一开始在东城河边摆摊,后来为了发展经营,他有了开店的想法。说干就干,从筹措资金开店到探索营业,他和妻子一干就是十几年。
汪清的公公和婆婆因为多年开店操劳,身体落下了很多毛病,体力跟不上,汪清和丈夫杨勇便接手了面馆。“白天看着他们削,晚上自己练习,我婆婆再指点指点就会了。”汪清一直对制作美食很感兴趣,也许是天赋的原因,她只花了一天时间就学会了刀削面的制作技艺。看似简单的传承背后,凝结的是父辈们十几年如一日的探索钻研。杨勇很早就学会了刀削面的做法,有了汪清的加入,小两口的动力更足了。两位老人可以稍微歇歇,帮他们带两个孩子,享受天伦之乐。
开店经营并非易事,除了备货、熬夜,还会遇到各种突发事件,最害怕的一次是店里煤气管脱落。回忆起那次经历,汪清心有余悸,“那次真的吓死了,店里顾客都吓跑了,后来是一位员工临危不惧及时上前关了煤气阀门,虽然有惊无险,但是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不能忽视任何安全问题。”从那以后,汪清夫妇尤其注意安全生产的问题,凌晨打烊后都会检查煤气管以及阀门安全,做到心中有数。
凭借一丝不苟的精神,汪清夫妇积极探索店铺管理经营的方法。转眼间,他们接手面馆已经十年了。员工从开始的夫妻俩到现在的六名,店铺从开始的一间发展到现在的三间,经营越发红火。“现在,我家有了好多老顾客,有的从自己是孩子到现在带着自己的孩子过来吃,一路陪伴着我们,真的很感谢他们的支持。有时候连我们自己都不记得这个店开了多久,还是老顾客告诉我们,已经二十六年了。”汪清夫妇感慨不已。
二十六年来,面馆的点菜单越来越丰富,价格却依然亲民。除去房租和员工工资,夫妻俩赚的都是辛苦钱。接地气的店面和不变的滋味,令街坊邻居都为好地方牛肉刀削面做了免费的口碑宣传。除了刀削面,汪清夫妇还继续改良一些小食的制作方法。从卤鸡爪、卤猪蹄到砂锅粉丝,都是他们和父母一起研制探索的配方,做的次数多了,味道也就有吸引力了。
每晚10 点过后,城市的喧嚣褪去,往来的行人隐匿于夜色中,汪清夫妇也开始了一天中最忙碌的时候,他们用辛勤的劳作慰藉一群人的夜晚。店里食客来来往往,有刚下夜班的打工人,饥肠辘辘埋头吃面;
有一家人结伴来吃夜宵,满脸喜悦聊天的;
有路过旅游,夜间探店的;
还有医护人员,他们行色匆匆,打包食物带走。
一天深夜,有两个喝得半醉的人来店里吃夜宵,把包落在了汪清夫妇的店里。等汪清他们打烊后打扫卫生时,才看到顾客遗失的包。出于安全考虑,汪清的公公打开包看了下,发现里面除了各种银行卡,还有两万多元现金。他们收好包,想着顾客肯定会很快回来取的。没想到他们喝醉了,想不起来在哪丢的,酒醒后把那天晚上所有去过的店都找了一遍,两天后才找到汪清夫妇的店铺。“因为我家是他们当天来的最后一个地方,他们说都不抱希望了。没想到真的在我家,两人特别感动。”汪清回忆说。
下雨天,老爷爷打伞带孙子来买面,回去的时候既要背孙子,又要拿面,没办法打伞,汪清夫妇和店员就会撑伞送他们回家。“有出门在外没钱吃饭的人,到我们店里,我们都会亲手做面请对方吃。环卫工人到我们店里倒开水、休息,我们都欢迎。”夫妻俩提起这些暖心的善举,满脸喜悦。这些行为,都是从父母身上学来的,做人什么时候也不能忘本。
每天早上八九点就开始准备,十点半开始营业,下午一点半下班休息,傍晚五点再上班到夜里一点结束。有时候要下班时又会来食客,汪清夫妇都是认真准备,让食客吃到想吃的东西再打烊。寒来暑往,十年如一日重复着同样的事情,汪清夫妇有时候觉得很累,但看着深夜店铺里的熙攘人群,听着人们吃饱喝足临走时的“谢谢”,那一刻,他们觉得一切付出都能够得到回报,再累也值得。
用心经营深夜食堂,温暖夜归人的胃;
在照亮城市梦想的路上,他们也让梦想照进了自己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