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舍宁秘书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陶行知与南京晓庄师范

陶行知与南京晓庄师范

时间:2023-12-23 14:00:04 来源:网友投稿

◎朱晓春

(南京晓庄学院,江苏南京210038)

陶行知(1891年10月18日—1946年7月25日),安徽省歙县人,原名陶文濬,因受明代哲学家、思想家王阳明“知行合一”“知行并进”学说的影响,改名陶知行,1934年又改名为陶行知。陶行知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文学家、思想家,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从中国的国情出发,身体力行平民教育运动、乡村教育运动、国难教育运动、战时教育运动和民主教育运动,为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晓庄师范的“生活教育”实验是陶行知“生活教育”学说的第一次重要实践,他主张“社会即教育”“生活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晓庄师范的办学实践和生活教育理论的产生,是陶行知独具特色本土化教育的形成,又是一系列生活教育实验的起点。

1922年,陶行知主持中华教育改进社,推动全国教育改革,开展平民教育、乡村教育、科学教育、女子教育和职业教育等推广工作。1923年组建中华平民教育促进总会,开展平民教育运动。1926年,他倡导乡村教育运动,提出“为我们三万万四千万农民服务”。

1927年1月,陶行知、赵叔愚、邵德馨、丁超、宋鼎、钱向志在南京安徽公学召开试验乡村师范筹备会,当时议决34条议案,分任筹备,同时开始选择校址。最后确定在“小庄”,300亩地。

陶行知纪念馆内的陶行知塑像(吉 祥 摄)

1927年1月,陶行知在报刊上刊登了一则别具一格的招生广告。广告上说: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农夫的身手、科学的头脑和改造社会的精神;
考试科目为农事或土木工操作一日、智慧测验、常识测验、作文1篇和5分钟演讲;
“初中、高中、大学末一年半程度学生,有农事或土木工之经验,及在职教师有相当程度,并愿与农民共甘苦,有志增进农民生产力,发展农民自治力者,皆得投考。尚有志兴办乡村小学者,为预储师资起见,选择合格学生,保送来校投考,尤所欢迎。”“少爷、小姐、小名士、书呆子、文凭迷最好不来”。这则与众不同的招生广告正是来自晓庄学校,一刊出就吸引了许多有志青年,其中不乏就读名校的“天之骄子”。他们纷纷来信,索要招生简章,询问报考事宜。

1927年春,正值国民革命如火如荼,北伐军与直系军阀在南京激战之时。许多学校为躲避战火而延期开学,村民关心晓庄师范能否按时考试开学。陶行知说:“本校誓与村民共休戚,村民既须在枪林弹雨之下耕种,吾校断不因时局未靖而辍学,故投考开课均照公布之日期办理,决不变更。”3月11日,晓庄学校招生考试的第一天,13名青年冒着战火,准时抵达。陶行知喜出望外:“乡村师范前天如期招考,居然还有十三位来应试,可算难得。当这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时候,只望有三个人来,已是天字第一号。如今三上加十,恰是基督十三门徒之数,大家都为我们庆贺。此外还有二十多人请假补考。来到的人,都非常有精神,真是可喜。”考生们通过招生广告已对考试科目有所了解,但真到了考试的时候还是觉得很新鲜。

头一天,考作文、演说和辩论等。作文题目是:孟子说“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这句话对吗?演说题目有20个,学生临时抽题,然后上台演讲。陶行知邀请了一些农民、商人和小学生坐在台下,要求演讲者讲得通俗易懂,反对海阔天空的瞎扯和故作高深的空谈。

第二天,考垦荒、修路。在山坡下用白粉线划好的一方方荒地里,考生们挥动着锄头,不一会儿就汗流浃背,有人手上起了泡,磨出了血。晓庄师范学生陈宏韬回忆说,不少人不知道如何使用锄头,如何搬运石块土砖,笨手笨脚,力难胜任。看着考生们笨手笨脚,陶行知先生却非常高兴,他说:“今天的考试,是破天荒第一次,你们的成绩,足够一百分!”

1927年3月15日,晓庄师范举行开学典礼。学生和指导员清晨穿着草鞋,拿着绳索,扛着帐篷,从暂住地燕子矶小学出发,到晓庄后,搭了4顶帐篷,向农民借了张八仙桌,几条长板凳,供来宾休息,又用木料搭成主席台,会场布置得十分简朴。参加开学典礼的,有江苏省教育厅厅长江问渔,南京市教育局陈鹤琴、徐作人,以及南京城里的来宾,更多的则是附近的农民。陶行知主持开学典礼,他在开学典礼上称:“本校一无校舍,二无教师,本校之校舍,上以天为盖,下以地为址,所造者不过避风雨之所,所聘者均为指导员,再农夫樵子,猪狗牛羊,均能给予智识。”

晓庄师范办学有五大特点:

一是校舍独特。校址最先选在南京和平门外黑墨营,为邵德馨主持办理的金陵大学农场之所在。后改在神策门(国民政府1927年定都南京后改为和平门)外之小庄村(现在晓庄广场附近的行知园),陶行知创办晓庄学校后,把小庄改名为“晓庄”,取日出而作之意。把所在地老山改名为“劳山”。这里风景优美,东临燕子矶风景区,北靠长江,东南与紫金山相望,西南有大路直通太平门火车站,交通便利。学校开办之初没有校舍,师生们就开辟榛莽自己来建。他们头戴草帽,脚踏草鞋,在田间、工地上劳动,一所学校就这样拔地而起。在学校里,陶行知与师生同甘共苦,一道挑粪担水,耕耘劳作,人送外号“挑粪校长”。

二是教员独特。传统学校先生教给学生知识,故称为教师。陶行知认为,先生不是全知全能的,先生可以教学生,学生在某一方面有专长,也可以教先生。老翁可以向小孩子学习,大学教授也可以向老农学习。所以,晓庄师范内不称教师,只称指导员。指导员既可指导学生,也可以指导其他指导员;
学生可以指导其他学生,也可以指导指导员。陶行知认为没有专能的教员,只有经验稍多或学问稍深的指导员。陶行知不拘一格招揽人才,一方面将那些富有经验的劳动者视为学校师资的来源,一方面又延聘一批名师分任各科指导员,如陈鹤琴、赵叔愚、邵仲香等。晓庄师范的指导员,有专任的,也有兼任的。1929年时,晓庄师范有指导员23人,“专任13人,兼课10人;
学生大90人,小500人。”到1930年,前后任指导员共计31名。分别是:陶行知、江问渔、吕镜楼、邵德馨、潘一尘、张宗麟、陆静山、徐世璧(女)、王荆璞(女)、姚文采、韩凌森、朱葆初、丁柱中、罗公陶、李兆广、左明宵、吴研因、黄石庵、宋鼎、王子建、秉志、陈鹤琴、许士骥、黄齐生、马绍季、张宗汉、尹同山、杨晓春、赵颜如(女)、王文瑾(女)、高毓敏(女)。其中,6人有出国留学的经历,10人曾在或当时正在大学教书,也有些出身名校,陶行知、赵叔愚、陈鹤琴、黄齐生、秉志、丁柱中更是学贯中西之大家,对于一个师范学校来说,可谓师资精良。

三是学生独特。晓庄师范的学生都是具有改造乡梓志向的青年,这是理想的感召和汇集,他们既是陶行知的信从者,又是合作者。在办学的3年中,该校共招生120余人,其中就包括清华学校大学部学生操震球、中华书局编辑所图书馆主任程本海,还有安徽的方与严携一子一女前来求学,一家三口变成了同学,一时成为美谈。经晓庄师范“锻造”出的学生往往更接“地气”,更具改造乡村的实践能力和理论水平。

四是经费独特。晓庄师范自开办初就面临经费紧缺的问题,陶行知便负责筹款事宜。他利用各种社会关系,争取各界的支持,很多个人和团体都纷纷慷慨解囊。1926年12月初,陶行知在上海多方拜会友人,筹募办学资金。安徽籍商人程霖生给予了很大的帮助,一次特别捐助1.3万元,中华教育改进社亦资助9642元。学校创办后的一年间,各方面的资助或捐款始有增加。国民政府大学院以2万元公债(约合银洋1.3万元),资助晓庄师范科学教育。

五是学校的组织、管理独特。办学宗旨为:“根据中心学校办法,招收中等以上各级学校末年级生加以特殊训练,俾能实施乡村教育并改造乡村生活。”晓庄师范在组织管理上做了独特的试验。晓庄师范设校长1人,由陶行知担任,校内设执行部(校长兼部长)、研究部、监察部。执行部下设第一院(小学师范院)、第二院(幼稚师范院)。第一院由赵叔愚任院长,第二院拟由陈鹤琴任院长。校长、院长之下各设干事1人、校工1人。校内教师不称教员,统称为指导员。

晓庄师范实行教学做合一,课程以乡村生活为中心,分为五大部分:中心学校活动教学做;
中心学校行政教学做;
分任院务教学做;
征服自然环境教学做;
改造社会环境教学做。培养目标:农夫的身手;
科学的头脑;
改造社会的精神;
健康的体魄;
艺术的兴趣。

表1 晓庄师范五类教学做

学校的实验条件,除挑选南京北郊劳山脚下的荒坡为校址外,还有200亩田园作为学生耕种土地,有大片荒山供学生造林;
有少数经费供学生自造茅屋作为校舍与宿舍;
还在附近农村设立多所中心学校和小学,供学生实施教学做。经过两三年努力,学校逐渐发展壮大,除普师、幼稚师范两院外,还办有中心小学8所、中心幼儿园5所、民众学校3所、中心茶园2所、乡村医院1所、联村救火会1所、中心木匠店1家、石匠工厂1座。

表2 晓庄师范生活教育实验

陶行知带领教师、学生一起建设礼堂,晓庄学校的礼堂命名为“犁宫”,门前的大柱上写着一副对联,上联是“与牛马羊鸡犬豕做朋友”,下联是“向稻粱菽麦黍稷下功夫”。

陶行知亲自设计晓庄师范的校旗。校旗中间是一个大大的“活”字,表示晓庄学校要告别传统的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的死教育,实行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的活教育。活字两边有代表读书的笔和代表劳动的斧头,“活”字上面是一个“心”,表示要把整个的心献给乡村教育,“周围有一百个金色星布满全旗,代表一百万个学校,改造一百万个乡村,使个个乡村都得到光,合起来造成中华民国的伟大的光。”

1928年3月,晓庄师范鼓励师范生在指导员指导下,独立到附近村庄创办乡村中心小学,每所小学一次性资助开办费40元,每月经常费6元。之后,晓庄师范生通过会朋友等社会活动逐渐赢得农民的信任,先后创办了吉祥庵中心小学、万寿庵中心小学、神策门中心小学、黑墨营中心小学、三元庵中心小学5所中心小学。这5所中心小学,除了黑墨营中心小学外,都是借用庙产办学。在庙产兴学的过程中,晓庄师范师生充分尊重乡村民众的意愿,娴熟地处理好村校、寺校之间的关系。

晓庄中心小学就是众多由晓庄师范学生创办的小学之中的一所,经过两年的发展,学生数为37人,并无太多增加,这与附近村庄的规模有关。学生的文化程度相当于小学一至五年级,故分成五组。学校导师全是师范生,五人一组,三个月轮换。课程内容有语言文字、自然研究、园艺操作、算术技能、音乐、体育游戏、团体自治等七项,较创校时之五门课程,略有变化。晓庄中心小学各门课程均有1—2名指导员负责,2—6名师范生为之助理。这些做法多为后来创办的中心小学所师法,并逐渐形成一种惯例。

1927年6月,晓庄师范依托晓庄中心小学,与中央大学合办晓庄民众学校。这是晓庄师范成立后创办的第一所民众学校,每期4个月,中央大学资助经常费100元。1928年4月,依托和平门、万寿庵、黑墨营和三元庵等处中心小学,开办了4所民众学校,其中和平门民众学校得到南京市教育局资助,每期补贴经常费20元,万寿庵民众学校得到江苏大学区扩充教育部资助,每期资助开办费10元。晓庄师范创办的民众学校,学员是附近的农民,而且多在晚上授课,因此有时也称民众夜校或农民夜校。5所民众学校中,晓庄和和平门两处办理得最好。

(一)创办中心茶园。为了突出与传统茶馆的不同,晓庄师范最先与中华职业教育社合作开办一个中心茶园。邵德馨从拆解“忠”字入手,告诉农友中心茶园就是供大家一边喝茶,一边讨论地方上的事务,大家要忠诚于地方上的事务,齐心协力地做好它。晓庄师范先后在晓庄、和平门、黑墨营和万寿庵开办了4处中心茶园,尤以晓庄和黑墨营两处成绩最为突出。各处中心茶园都配有小丛书、白话报、通俗画,以及运动用的石锁、沙袋等,兼备民众、学校和农民健身的功能。农民一边喝茶,一边听戏、听演讲、听说书、听时事或农事报告,基本做到寓教于乐。

(二)打破学校围墙,开展“联村”系列活动。当时的晓庄学校没有围墙,陶行知反对关起校门,使学校和社会隔离开来。他主张晓庄师范的学生应该和附近的村民建立广泛联系,熟悉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疾苦,与他们联合开展活动。为此,晓庄师范进行了打破学校围墙的实验。陶行知除了在学校设置一些为村民服务的活动课程,包括联村自治、民众教育、合作组织乡村调查和农民娱乐教学做外,还专门成立了“社会改造部”,由他兼任部长,下设总务、教育、卫生、农林、交通、水利、自卫、经济、救济、妇女、编辑、调查共12股,具体负责社会改造的规划和指导。

(三)联村自卫团由晓庄学生和乡村青壮年共同组成。在联村自卫团组织里,根据社会改造事业需要,共同组织了禁毒委员会、禁烟委员会、禁赌委员会等。其用意:一是让农民切身认识到,只有组织起来,才会有力量;
二是让农民学会如何创建组织和运作组织;
三是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培养他们民主决策的能力。晓庄师范组织师生和农民开展乡村自卫工作,提高农民的自卫能力,援助农民不受欺凌,为推动乡村社会走向法律,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也对地方土匪劣绅起到了一定的威吓作用。同时以联村自卫团为平台,建立禁烟、禁毒等组织,努力改造社会,肃清影响社会治安的不良活动,对于创建文明健康的乡村社会风气,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四)倡导“健康第一”。“健康的身体”是晓庄师范培植乡村教师的目标之一。1928年初,晓庄师范筹划举办创校一周年纪念活动,别开生面地举办了一场与农民生产、生活相关的运动会。晓庄联村运动会开创了具有乡村特色的农民运动会。一是真正让田头劳作的农民成为运动会的主体,晓庄师生作为参与者,主要发挥组织者的作用。二是各种表演活动多含本地乡间气息,本地农民的劳作生活,就是运动项目,插秧舞、锄头舞、蓑衣舞、挑水竞走、跑山运动,都和他们的生产劳动密切相关。三是竞技不是联村运动会的目的,其目的在于培养农民的艺术趣味,联络农民的感情,娱乐农民的身心,丰富乡村文化娱乐生活。

(五)提倡学生全面发展。晓庄师范的学生除了读书,还要做农活,进行木工劳作等,非常辛苦,但是并不枯燥,他们还有丰富的文娱活动,如化装舞会、唱歌、演戏等。晓庄师范于1929年在全国率先成立晓庄剧社,陶行知认为这种艺术形式能够寓教于乐,为乡民所喜闻乐见,而且可以借助这种艺术形式对乡民进行教育,所以在晓庄大力推行,陶行知也是剧社成员,经常参与演出。

(六)改革教育实习体制,试行新的实习办法。为使实习顺利进行,陶行知创办了一批中心学校。中心学校与晓庄师范的关系,不是传统的附属关系。中心学校是主,晓庄师范是从;
中心学校是太阳,晓庄师范是月亮。晓庄师范根据中心学校的要求设置课程,中心学校需要什么就教什么。学生经常到中心学校里去,在中心学校教学做。

(七)晓庄学校颁发统一的毕业文凭。如果学生成绩合格,发给修业证书,服务半年,经过考查,确能按照生活教育原理和晓庄师范精神办学者,发给毕业证书。但入学时程度不同,颁发的证书亦不同。“初级中学程度学生给予初小教师证书”“高级中学程度学生给予高小教师证书”“大学程度学生给予师范学校教师证书”“各级教师证书之外依据特殊才能表现加给各级校长及乡村教育辅导员证书”。

陶行知在晓庄开展生活教育实验,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晓庄师范成了教育界的一盏明灯。此时,正值“四一二”反革命事变后不久,江南各省一些受迫害无处栖身的进步青年学生,将晓庄师范看成求学的理想之地。1930年4月3日,国民党政府勾结帝国主义镇压罢工工人,造成“四三”惨案,晓庄师范学生刘焕宗(时任中共南京地下党宣传部长)根据党的指示,联络南京各校学生,组成“四三”惨案后援会,4月5日发动支持工人的反蒋示威游行。这一正义行动,使晓庄师范成了国民党要元的眼中钉、肉中刺。蒋介石认为晓庄师范是这次风潮的“祸源”,他通过孙科、谷正伦施加压力,要陶行知交出晓庄师范的共产党名单,立即开除闹事学生。陶行知坚决站在学生一边,明确表示学生的行动是爱国的、正义的,学生没有错,断然拒绝了这一无理要求。蒋介石恼羞成怒,遂于4月8日命令教育部停办晓庄师范。4月12日,南京卫戍司令部派出全副武装的部队,强行封闭了晓庄师范。同一天,国民党政府下令通缉陶行知。

晓庄师范的蓬勃气象,晓庄的学生全面发展,给中国教育事业注入了新鲜的血液。1929年时,晓庄师范有学生近600人。到1930年4月停办时,学校人数更多,根据《晓庄学校十九年毕业学生录》,晓庄师范中学已上学生240人,再加上小学和幼稚园学生,学校学生有近800人。这其中操震球、戴伯韬、王琳、王洞若、李楚材、程本海、季雪云、徐企周、陈昌嵩、谢纬棨、葛尚德、李湘维、裴志发13人,被陶行知欣喜地喻以耶稣基督的“十三门徒”,显示了他们为乡村教育事业牺牲、奉献的精神。在此后的生活教育运动中,也证明了这“十三门徒”对教育事业的执着,他们成为生活教育运动的主将。

晓庄师范的“生活教育”实践,在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树立了一面教育革命的大旗,为中国教育改革探索了一条新路。陶行知与同时代的黄炎培、晏阳初、梁漱溟等人,率先从事乡村教育改革,在教育界掀起了一场教育革新,引起了人们对于乡村教育问题的广泛关注,对于转变当时教育改革的方向与重心,起了积极推动作用。陶行知在晓庄师范开展的生活教育实验,直接推动了乡村教育的发展。晓庄师范的办学宗旨、培养目标、组织机构、招生和毕业制度等方面的改革,强调教育与生活、学校、社会的联系,创造出一种新的乡村师范办学模式,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吸引了教育名流和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前往考察、观摩。晓庄师范的办学模式由此也迅速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推广。在晓庄师范生活教育实验的影响下,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广东、江西、河南等省,1927年后增设了许多乡村师范及学校,诸如湘湖师范、黄麓师范、新安小学、园山学校等无不以晓庄师范为仿效样板,有的甚至直接求援,陶行知总是尽量予以支持。

晓庄师范的“生活教育”实验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南京国民政府党政要人纷纷慕名而来,蒋介石、宋美龄夫妇于1928年下半年两次到晓庄师范参观;
军政部长冯玉祥也数次到晓庄考察晓庄师范,晓庄师范生活教育在国内不断扩大影响的同时,也在国际教育界产生影响。1927年9月,为迎接在加拿大召开的世界教育会议,陶行知撰写了题为《中国乡村教育运动之一斑》的专题会议报告,其中重点介绍了以晓庄师范为代表的乡村师范学校和中心小学、中心幼稚园的实验工作,第一次向国际教育界介绍晓庄师范的生活教育实验,引起国际教育界的关注。陶行知当年的班主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克伯屈教授在1929年10月下旬参观晓庄之后,预言晓庄师范“作为教育革命的策源地”必将在历史上留下其地位,“过了一百年后,大家要回过头来,纪念晓庄!欣赏晓庄!”

猜你喜欢晓庄师范陶行知陶行知研究四十年,桂子山成果丰硕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年4期)2022-08-02哈尔滨新区师范附属小学校中小学校长(2022年1期)2022-03-01南京晓庄学院美术学院作品选登科技进步与对策(2021年20期)2021-10-30南京晓庄学院美术学院布面油画作品选登科技进步与对策(2021年16期)2021-08-25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作品大众文艺(2021年12期)2021-07-19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作品大众文艺(2021年12期)2021-07-19南京晓庄学院手绘作品选登科技进步与对策(2020年10期)2020-06-30陶行知教育名录新世纪智能(教师)(2020年2期)2020-05-22吴荟如、仇浩作品美与时代·美术学刊(2017年5期)2017-07-17陶行知的另类教育法文史博览·文史(2015年8期)2015-08-18

推荐访问:南京 师范 行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