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舍宁秘书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中国写意花鸟画的笔墨情趣研究

中国写意花鸟画的笔墨情趣研究

时间:2023-12-23 10:30:02 来源:网友投稿

邢鹏飞

(天水市秦州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甘肃 天水 741000)

对于国画画家而言,笔墨不仅仅是绘画的工具,也是画作的灵魂与精神所在。一幅优秀的国画作品中,绘画技法的高超之处就在于能够灵活运用笔墨技法来彰显画作的感染力,这也是国画的神奇与独特之处。在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今天,对中国写意花鸟画的笔墨技法、情趣等进行探究,既是传承国画技法的需要,也是弘扬国画精神、树立民族自信心的要求。中国历史上曾经涌现过很多优秀的写意花鸟画家,比如徐熙、赵孟頫、石涛等,他们将身上的诗文才情全部都融入了写意花鸟画中,并通过花鸟画来表达自身的心声、情感以及精神,也正是因为如此,写意花鸟画的笔墨技法具有强烈的个人绘画风格,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并成为当代学者研究古代名家名作的重要渠道。因此,对中国写意花鸟画的笔墨情趣进行研究,对于推动国画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写意花鸟画的笔墨特点

与山水画、人物画相比,花鸟画对笔墨的要求更高,笔墨所到之处直接关系着花鸟形象的塑造,具体而言,写意花鸟画的笔墨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①书写性。古有“笔为墨帅,墨为笔充”一说,写意画中的花鸟的线条主要是通过行笔的速度、顿挫以及用墨的浓淡、干湿等展现出来的,就如同书法艺术一般,呈现出较强的流畅感与韵律感。中国古代的大多数写意花鸟画家的书法水平都比较高,并在绘画过程中呈现出较强的书写性,比如明朝画家徐渭将草书的书写特点融入绘画中,其所画的线条带有草书的纵横洒脱、气脉尤畅;
清代画家吴昌硕将石鼓文的书写特点融入绘画中,其所画的线条带有石鼓文的雄浑古朴、端庄凝重。可见,优秀的写意花鸟画必然带有强烈的书写性,也正是因为以书入画,画中的线条才能呈现出与众不同的美感[1]。②情趣性。国画讲究“以形写神”,写意花鸟画中便带有强烈的神似色彩,创作者通过简单的线条,便能将花鸟形象跃然于纸上。值得注意的是,写意花鸟画创作并没有太多的条框束缚,反而具有较强的自由性与情趣性,创作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心情来随意选择绘画内容、笔墨色彩等,不需要受到外在条框的束缚。比如我们在欣赏近代写意花鸟画家齐白石的《六虾图》时,作者先用简练的线条画出虾体,然后用夸张的笔墨画出虾钳和虾须,在墨色尚未完全干透时用浓墨点出虾眼,只通过寥寥数笔便将虾的各种形态生动地表现出来,而且我们画中没有看到任何关于水的内容,但却能感受到这六只虾在水中恣意畅游,可见写意花鸟画中蕴含着丰富的笔墨情趣。

(二)写意花鸟画的笔墨关系

在中国绘画史上,笔与墨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如果将笔视为国画的筋骨,那么墨就如同国画的血肉,也正是因为画家对笔墨的灵活运用,画作才有了独特的生命力。写意花鸟画创作对笔墨有着较高的要求,画家对笔的性能和用法有着熟练的掌握,并在下笔过程中灵活地运用肘部、手指以及腕部的力量,精准把握笔的力度和方向,以确保所画线条能够达到想要的效果,或秀丽、或浑厚、或刚劲,恰到好处。

中国画离不开墨,国画的韵律和精神是以墨为基础的,所以在进行写意花鸟画创作时,需要重点把握好墨的运用,墨与水、墨与笔之间的配合能够让墨呈现出或浓或淡、或干或湿的效果,可见墨色得以千变万化离不开笔的加持,唯有将笔墨融为一体,画面才具有气韵和意境。除此之外,写意花鸟画还非常注重气韵,画家无论是用笔还是用墨时,需要将自己的心情、情感以及精神与笔墨进行完美融合,通过融情于画的方式来实现笔、墨、情的统一,让画面内容更具有节奏感与生命力[2]。中国写意花鸟画经过了千年的发展,笔墨关系日趋成熟,一言以蔽之,便是“以笔取气,以墨取韵”,唯有如此,花鸟画的内容才能呈现出意想不到的情趣效果。

(一)临摹时笔墨的体现

想要创作出一幅优秀的写意花鸟画并非易事,就像写意画家都画过虾,但大多都是“形似而神不似”,难以达到齐白石的境界,这与个人的观察能力、绘画天赋以及心理状态等都有一定的关系。刚开始学习写意花鸟画一般是从临摹入手,在临摹过程中,创作者对于笔墨的运用往往是非常糟糕的,并从中真切地意识到写意画创作并非易事,只有不断练习,反复临摹前人的优秀作品,将中国画的创作方式学习一遍以后,才能慢慢从中找到绘画灵感和思路,然后才能进行写生、创作,并在不断创作过程中找到适合自身的独特笔墨语言与绘画方向。

学习临摹的过程是艰难的,不仅要了解临摹作品的艺术特点和绘画风格,还要了解创作者的精神追求和生活理念,不然无论如何临摹,始终都感觉与原画所呈现出来的境界相去甚远,因为写意画是作者情趣和精神的重要体现,只有对创作者有足够深入的了解,才能真正抓住其绘画特征,感受到其笔墨间所蕴含的规律和特点。此外,对于临摹者而言,临摹不是目的,而是认识和了解写意花鸟画绘画特点和规律的重要手段,为将来进行独立创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写生中笔墨的升华

通古的目的是为了超越古人,与之同理,写意花鸟画临摹是为了超越古人、自成一家,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绘画史上的名人名家都有着独树一帜的创作风格,以临摹为目的的最终都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所以,当写意花鸟画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后,应当开始慢慢摆脱临摹,试着在写生中去寻找独立的绘画风格。具体而言,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来进行风格探索。①对景写生。写意花鸟画的内容大多是自然风物,创作者可以深入自然环境中,观察各种自然风物的形状,抓住自然风物的特点,比如观察的对象为梅花,则需要对梅花进行全方位观察,包括正视仰视、远观近察等,抓住梅花枝干、花叶的种种特点,并将梅花的形状转化为意识流的意象,通过笔墨来突出梅花的形状特点。②记忆写生。汉语中有一个成语“胸有成竹”,原意是在进行竹子绘画之前,竹子的整体形象早已了然于心。所以在进行写意花鸟画创作时,当创作者对景写生的水平有了一定的提升后,便可以尝试着摆脱对景写生的创作模式,而是根据自己长期的观察和记忆来进行绘画创作,在记忆写生过程中锻炼自身对于自然风物的感受能力,使得创作内容能够带有自身的情感、精神等抽象化的元素,而不仅仅是自然风物的反映。在这个过程中,创作者其实已经开始进行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笔墨的运用及挥发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个人的独立风格正在慢慢凸显。

在进行写意画写生时,创作者可能会产生一种感觉,所画出来的内容偏离了自己的预期,比如在生活中见到一株造型和姿态都很美的花,但画出来的效果却非常糟糕,完全不具有任何美感,这是因为创作者的临摹基础还不够扎实,写生经验也太少,对自然风物的把握缺乏精准性,导致所见所闻所感没有办法准确倾注于笔下,还是需要反复进行临摹和写生,才能在绘画过程中做到“妙笔生花”。除此之外,自然风物的元素有很多,在绘画过程中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取舍,使得物象之美能够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这就需要创作者具备较高的审美水平和扎实的笔墨运用能力。比如在面对虾时,我们想到的可能是虾的活泼灵动,但画毕竟是静物,怎样能让虾的活泼灵动跃然纸上呢?这就需要创作者灵活运用笔墨,比如齐白石在画虾时,用淡墨来增强虾身的透明感,用浓墨来突出虾头的坚硬感,虾眼横出体外,虾身节节分明、自然拱起,如此一来,虾仿佛有了生命力,在纸上相互追逐、恣意游动[3]。此外,为了增强虾的灵动感,齐白石选择舍掉了对水的描绘,使得虾的生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体现。

(三)创作中笔墨的运用

当创作者的写生功力达到一定水平以后,便可以自由进行创作。值得注意的是,写意花鸟画创作讲究心、笔、墨合意,只有三者配合默契,心中的感受和体会才能够得到充分的体现,所以在绘画过程中讲究一气呵成,不要反复换笔换墨,这样很容易破坏灵感、扰乱思路,所画出来的作品毫无气韵和美感可言,非常糟糕。写意花鸟画主要是通过线条和墨色来对物象进行抽象化表达,让他人能够从画中看到物象的气质特点,并领会到作者在笔墨之间所留下的情趣,这其实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与山水画、人物画相比,花鸟画的线条和内容是最少的,但也是最难画的,具体表现在花鸟画讲究一气呵成,而且一般不允许补笔。还有就是需要通过简单的花鸟呈现丰富的意境和境界,这需要创作者具备深厚的笔墨运用功底和较高的审美水平,才能彰显出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创作者在进行花鸟画创作中,想要将物象的形神呈现在纸上,就需要运用笔墨来进行布局,所以在创作之前,就必须要想好这幅画要怎样布局才能呈现出物象之美。比如在进行花草创作时,创作者不仅要提前构思好花、草、石的位置,还要确定花草、花石以及草石之间的位置关系,并通过笔墨的浓淡、干湿以及疏密等来呈现物象布局。并对画中的部分内容进行留白处理,这样不仅能赋予人无限的遐想空间,还能够让整幅画呈现出洒脱、恣意之感,毕竟过犹不及,在布局时进行适当留白才能彰显画作的格调和意境。

写意花鸟画创作讲究“意在笔先”,也就是说在动笔绘画之前就要想好这幅画的内容、立意等,然后对笔墨的运用和处理进行构思。如果这些工作在下笔之前没有做好,那么在绘画过程中就很容易出现败笔,或者笔墨表现力没有达到一起的效果,但这并不代表作品已经失败了,如果创作者具备较高的绘画水平,还是可以通过合理运用笔墨来进行挽救,或者将画作暂且搁置一边,待到有新的构思和灵感后再继续完成画作。此外,绘画创作一般是不打草稿的,创作者有了创作灵感以后,就必须要一气呵成,不存在先打草稿的说法,所以写意花鸟画的创作比西画创作要难得多,要求下笔就必须成形。

除此之外,写意花鸟画创作比较讲究格调,通俗来说,就是要脱离和抵御俗套,赋予画作内容丰富、高尚以及大气的意义和内涵。比如我们看李苦禅画的鹰大多是气势凌人、孤傲不屈的,很少是傻里傻气、毫无气势的;
齐白石画的虾大多是生机勃勃、活泼灵动的,这也表明了画家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都习惯赋予画作内容高尚和积极的内涵,并据此有意识地对笔墨进行控制,画作才能够呈现出想要的“格调”。当然,对于当代人而言,想要借画抒情、借画言志,就必须要不断提高自身对笔墨的运用能力,这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但也唯有如此,在创作过程中才能通过一笔一墨来展现自己的内心世界和对崇高品质的追求。

(一)写意画笔墨的创新

近些年来,国画的笔墨问题一直是书画界讨论和争议的焦点。有人认为国画的重点在于画面效果,而不在于笔墨;
有人认为国画的艺术效果正是通过笔墨呈现出来的,不对笔墨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国画就难以得到传承和创新。由此可见,对写意花鸟画的笔墨情趣进行研究,是具有一定现代价值的,尤其国画发展至今,很多画家也在试图进行创新,以突破前人的束缚和限制,但效果似乎并不尽如人意。比如有些画家所谓的“创新”,就是将西化中的一些特点和元素融入写意画创作中,此种创新方式带有一定断层性,是对传统国画的颠覆。

国画按照题材可以分为人物画、花鸟画以及山水画三类,这三类题材的不同点在于内容,但在艺术创作上是具有共同点的,写意山水画主要是以远观近、以大观小,让人在欣赏过程中产生乾坤在胸、天地在心之感,写意花鸟画主要是以小观大,让人在欣赏的过程中产生趣味盎然、生机勃勃、意境高远之感[4]。这其实很难做到,尤其是在当今的社会背景下,大多数画家的创作目的都不太纯粹,所画出来的作品自然也就庸俗无比,难以超越前人。所以想要在笔墨技法上实现突破和创新,首先要求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能够摒弃内心一些无谓的杂念,比如名誉、地位以及奖励等,专心进行创作和研究,笔墨技法才能得到巩固提升,创作水平才能得到提高。

此外,写意花鸟画要实现创新不仅要体现在改变心态上,还体现在题材和技法创新上。创作者在进行写意花鸟画创作时,应当注重笔墨技法的运用,在绘画过程中将自身的独特见闻通过笔墨进行传递和表现,唯有如此,笔墨技法才能得到创新和提升。比如历史上很多画家都画过被誉为“花中君子”的兰花,但“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位画家笔下的兰花形象都有着与他人不同的特点,这说明以往的画家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在绘画过程中不追求模仿他人,对于笔墨技法有着独特的想法和构思,并将自身的心绪倾注于笔墨中,从而赋予画作与众不同的内涵和境界,这种创新能力是当下很多画家所不具备的,也从侧面表明了我们在文化传承上确实存在创新力不足的问题,导致文化面临着断代的风险。

(二)写意画笔墨的反思

中国人讲究天人合一,注重精神追求,这种追求也在国画中得到相应的体现,比如很多写意花鸟画虽线条简单、色彩单调、留白较多,但却有着极为丰富的内涵和情趣,让人在欣赏时情绪得到调动、情感得到满足,并感受到万物和谐、充满生趣,这就是因为国画中寄托着中国人对天地、对万物的思考和体会。笔墨既是写意画创作的工具,也是写意画创作的灵魂,用好笔墨技法,画作的生命力和精神境界才能够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因此,在全球化逐步深入的今天,我们也应当努力捍卫传统文化,不能将西方绘画中一些非常糟粕的技法来取代笔墨,运用于写意花鸟画创作中,这是对传统文化的玷污,也是对民族文化的否认[5]。

中国具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和文化,这些历史文化大多是用笔墨写下来的,所以笔墨是中国文化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花鸟画情趣和精神的来源。在进行笔墨技法创新过程中,既要学习和临摹古人的作品,掌握古代画家的笔墨技法和创作手段,又要跳出古人技法的限制和束缚,将自己对于绘画的构思和心得倾注于笔墨运用中,使得创作出来的作品不仅具有全新的气象和意境,还能体现出当下的时代精神,蕴含着创作者与众不同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每个时代都会将那些不具有创新力的“笔墨技法”淘汰掉,所以一味地邯郸学步、模仿古人,不主动去进行思考和创新,那么笔墨技法就永远不会得到提高,笔墨情趣也会变得庸俗无比,所创作出来的作品终究难以得到公众的认可与肯定,最终为时代所湮没。因此,写意花鸟画笔墨技法创新不能停止,只有不停地推陈出新,中国绘画才能得到传承和发展,才能在文化交融如此激烈的今天依旧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

对写意花鸟画的笔墨特点和关系进行研究分析,可以发现其中蕴含着国画独有的线条美、力量美以及文化美,彰显出中国文化独有的魅力和气韵,使得绘画创作不再是简单的物象描绘,其中还蕴含着强烈的人文情感和创作情趣。同时,写意花鸟画中的笔墨运用体现在诸多方面,如临摹中、写生中以及创作中,在这个过程中,创作者的笔墨技法得到培养和提高,在通过笔墨技法来描绘自然万物的过程中,还将个人的情感和精神融入其中,赋予了画作更丰富的内涵,使得绘画作品艺术的格调上升了一个档次。更为重要的是,在外来文化冲击和盗版模仿成风的今天,创作者在进行写意画创作过程中应坚守初心,自觉抵御不良文化和思想的侵袭,并在继承传统笔墨技法的基础上积极推陈出新,将当下一些新时代元素合理地融入写意花鸟画创作中,不断提高个人的笔墨技法运用和创新能力,为国画的创新、传承和发展提供助力。

猜你喜欢写意画花鸟画情趣挥毫泼墨忆平生——追忆当代中国写意画大师范子登华人时刊(2021年15期)2021-11-27浅析唐代壁画中的花鸟画国画家(2021年4期)2021-10-13画学丛谈·花鸟画(下)国画家(2021年4期)2021-10-13吴国良花鸟画选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5期)2021-09-23——兼论徐渭对“写意画”概念的提出">“写意画”画种的形成与发展
——兼论徐渭对“写意画”概念的提出河北画报(2021年12期)2021-09-09院体花鸟画是怎样来的?艺术品鉴(2020年7期)2020-09-11爱情趣数字女友(2019年10期)2019-10-23夏虫情趣人大建设(2019年7期)2019-10-08细致描写再现情趣读写算(中)(2015年11期)2015-11-07四格情趣上海故事(2014年8期)2014-08-11

推荐访问:花鸟画 笔墨 写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