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舍宁秘书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天下长河》:浊流不尽水无治

《天下长河》:浊流不尽水无治

时间:2023-12-22 08:00:04 来源:网友投稿

□丁学东

大河奔涌,九曲连环,万里黄河,气象万千。近期,由张挺编导,罗晋、尹昉、黄志忠、梁冠华、奚美娟、苏可等主演的电视剧《天下长河》在湖南卫视、芒果TV平台首播,引来观众围观、追捧和好评,收视率6网省级卫视第一。

从《天下长河》的题材和演员阵容来看,算不得高大上,也没有太多抓人眼球的商业元素。然而,就是这样一部看似普通的历史剧,以其精深扎实的编导功底、人文厚重的历史内涵、丰富立体的角色塑造、波澜迭起的朝堂论辩、魅力无穷的台词金句、气壮山河的治河景象以及久久为功的工匠精神,拭去了多数历史剧浑浊晦暗的色调,投射出一抹海晏河清、光风霁月的亮色,让故事有了很强的生活魅力,成就了一部荡气回肠、跌宕起伏的治河史诗,既弘扬了灿烂优秀的中华文化,又彰显了鼓舞当下的现实意义,令观众耳目一新,心心挂念,看了上集惦记下集。难怪有人评价《天下长河》是历史剧低潮的回勇之作。

像众多擅长讲故事的优秀电视剧一样,《天下长河》以人民为主角,以治河为主题,以“紫禁城的朝堂线”和“河督府的治河线”两条线展开,讲述了以靳辅、陈潢为首的广大河工,栉风沐雨、迎难而上、历尽艰险、敢于担当的治黄故事。

流经多省、河堤百年失修、年年洪水泛滥的黄河,给沿河百姓造成了深重灾难。每逢秋汛,一旦河堤决口,当地百姓不被淹死也会饿死。古人云:“洵乎井田之后,水利之有关于民生国计,而古之循良,无不以此为政之先务也。”一心开创盛世、想当千古一帝的康熙,把治河务视为与平三藩、通漕运并列的为政之要。因入关的满人无治水经验,无人能担当治河的重任,经仔细考察、反复权衡,康熙力排众议,不拘一格,提拔新人,选用坚韧执着、实心任事、忠正清廉、经世致用的安徽巡抚靳辅任河道总督,选用“河伯投胎”、胸怀壮志、熟谙水务的陈潢任幕僚,以保大清江山稳固、长治久安。

所谓“士为知己者死”,圣眷甚隆、皇命在身的靳辅和陈潢,抱定“虽九死亦犹未悔”的决心,不为个人功名,只为泽被后世,卧冰踏雪,勘探河势,制订详细且行之有效的工程计划;
风餐露宿,筑堤修坝,全身心投入到黄河治理中,力争用5~10年的时间,让黄河安澜。

然而,正如苏轼诗句描写的那样——“岁严霜重水归壑,但见屋瓦留沙痕”,黄河治理真有这么容易?尽管靳辅和陈潢对治黄不易早有预判,在与康熙对谈时,把“五难”(人事难、方向难、坚持难、财政难、百姓难)的丑话说在了前头。但在现实的治黄过程中,两位能臣所遭遇的困难超乎想象,大大突破了他们的心理预期。这些困难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一是黄河难治。黄河河势复杂多变,“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降水以暴雨为主,兼之中游被覆不良、水土流失,河堤百年失修,且百姓常年在河堤居住、垦种,积弊成习。每逢汛期,汹涌波涛裹挟着泥沙,像脱缰的野马,浊浪滔天,毁堤冲田,历朝历代都是“历久而治,迄无成功”。想要彻底驯服,殊非易事。元至正四年(1344年),山东曹县白茅堤大决,有人写下了反映灾情的诗句:“季来河流失故道,垫溺村墟决城堡。人家坟墓无处寻,千里放船行树杪。”

二是银两短缺。大清康熙朝全年税银总计约1500万两,因需要花钱的地方实在太多,再加上平三藩军费开支是个无底洞,常年入不敷出。如此,让康熙许诺的500万两治黄经费成了泡影,缩水为50万两。而这50万两银子,还是康熙厚着脸皮向孝庄太皇太后讨要的私房钱。待三藩平定后,康熙又把收复台湾定为国策,训练水师、制造战船、购买洋炮等花费巨大,能挤出来用于河务的银两并不宽裕。

三是吏治腐败。官场“人为而伪”,腐败无孔不入。就拿科考来说,屡试不中的徐乾学因承诺“进贡”南书房大臣索额图1万亩水田而高中探花。多年来,河道官员把治河、赈灾视作肥缺,层层克扣,偷工减料,私饱囊橐,甚至与朝中大臣形成盘根错节的利益勾结。南书房大臣索额图、明珠权倾朝野,尾大不掉,结党营私,明争暗斗,心不与民谋,力不为民出,就连康熙拿他们也没有办法;
两江总督阿席熙仗着八旗出身,战功显赫,骄奢淫逸,为所欲为;
不少官员借助漕运,暗中走私贩盐,大发其财,等等。如此腐败透顶的吏治,必定会让清官寸步难行、鲜有作为。治河工程会顺利吗?

《天下长河》剧照

四是百官刁难。出于对康熙重用、倚重靳辅、陈潢的忌恨,户部等各部及地方官员对河务非但不支持、不配合,反而肆意作梗、百般刁难。但凡河督府在筑堤修坝、百姓拆迁等方面出了问题,便参劾不断,欲置靳辅、陈潢于死地而后快。康熙好不容易从孝庄太皇太后那里讨要来的50万两治黄经费,在下拨到两江总督府后,总督阿席熙扣着不发,一个“拖”字,让靳辅苦不堪言。眼见着10多万流民居无定所、饥不择食,靳辅只能自搭窝棚,与流民作伴,靠河督府仅有的余粮硬撑度日。好在南书房行走高士奇出面,巧施妙计,解了这一燃眉之急。

相比于黄河难治、银两短缺,吏治腐败,百官刁难对靳辅、陈潢带来的挑战更大、更甚。尽管如此,在靳辅、陈潢等人的忍辱负重、苦心孤诣下,黄河治理初见成效,有了起色。自康熙十五年(1676)至康熙二十年(1681年),黄河未有溃决,并确保了漕运畅通。

然而,好景不长,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黄河出现罕见秋汛,在建的河堤及减水坝面临巨大考验。因桃源县县令于振甲不顾大局、公然抗命,率领百姓拼死护堤、不准泄洪,再加上高家堰、萧家渡等堤坝因使用的产自白河沟村的青条石脆如豆渣,未及时察觉,导致萧家渡决堤,殃及河南、安徽、江苏三省百姓,造成了惨不忍睹的巨大灾害,百姓尸横遍野,流离失所,十室九空,易子而食。

比猛虎更可怕的,是洪水,比洪水更可怕的,是人心!面对如此惨祸,百官幸灾乐祸,邑犬群吠,称不杀靳辅、陈潢不足以平民愤。南书房大臣索额图见扳倒靳辅、陈潢的机会来了,暗中指使原河道副总督崔维雅罗列了靳辅、陈潢24条罪状,把康熙架火上烤。无奈,康熙只能妥协,听从索额图的建议,钦命户部尚书伊桑阿、工部尚书宋之明及崔维雅为钦差大臣,勘探河堤,查明案情。在一番唇枪舌剑及康熙的死保下,靳辅、陈潢留下人头,被革职留任、戴罪治河,使黄河治理重回正轨。但最终,因与康熙在黄河入海口治理上出现意见分歧,靳辅被摘掉官帽;
陈潢遭奸臣诬告陷害,死于狱中。他临死前留下治河名著——《河防述言》。

靳辅、陈潢的治河功绩,世人有口皆碑。在扬州河神庙内,百姓为靳辅、陈潢塑了像。

鲁迅先生说:“中华民族从来不缺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为民请命的人,舍身求法的人。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一部治黄史,半部中国史。仔细梳理《天下长河》的剧情脉络,我们不难发现,靳辅、陈潢等人与其说是与自然抗争、与黄河水患搏斗,还不如说是与人抗争、与吏治腐败的朝廷搏斗。黄河浊浪滔滔,官场浊流滚滚。官场一日浊流不尽,黄河终年浊浪不断。诚如剧中台词所说“朝政清,黄河才能清”。

《天下长河》剧照

在政治昏暗、吏治腐败、民不聊生的封建王朝,仅凭皇帝一时之明、清官数人之力,黄河必将永无安澜之日。只有人民当家作主,实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民主政治,“国家大事,唯赏与罚。赏当其劳,无功者自退;
罚当其罪,为恶者咸惧”,黄河才会海晏河清,人与自然才会和谐共生。这正是《天下长河》带给我们的共情和启示。

猜你喜欢治河长河康熙日落长河金秋(2022年8期)2022-08-10康熙:阳刚雄健艺术品鉴(2019年9期)2019-10-16《康熙等五代清帝各书一“福”字》中华诗词(2019年4期)2019-10-08在尧治河酒业首届“诗酒交响”论坛上的致辞文学教育·中旬版(2019年6期)2019-06-18在尧治河酒业首届“诗酒交响”论坛上的致辞文学教育(2019年17期)2019-05-22长河上游清流梦重庆行政(公共人物)(2018年4期)2018-09-11《治河论》浅谈邢台学院学报(2016年4期)2016-02-28叶云岳:半生筑起创新长河科学中国人(2015年22期)2015-02-28康熙下象棋学生天地·小学低年级版(2014年12期)2015-01-17保留至今的我国最早的一篇比较全面的治河文献是什么?山西水利(2012年11期)2012-04-14

推荐访问:浊流 长河 天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