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景云
(启东市第二中等专业学校,启东 226299)
近年来关于绿色环保的问题和资源利用的问题变得愈发突出,而且这些问题在建筑行业方面尤为明显。绿色建筑具有低能耗、低污染的优点,绿色建筑已经成为我国建筑行业在未来几年内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的一条必然途径[1]。绿色建筑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股新的浪潮,我国绿色建筑的形成及其发展如今正是一个刚刚起步的时期,所以目前我国在绿色建筑的形成及其发展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对策和制定解决措施,进一步推动我国建筑行业在未来的健康化、规模化和智慧化的发展[2]。
2.1 村庄现状及未来规划
设计项目位于XX省XX市海XX小镇XX村,XX村的地理位置在海城市中小镇人民政府西侧约5.6公里,隶属中小镇。村域内现有两条公路,是后三家村对外交通的主要道路。全村土地总面积大约560公顷,共有居民700来户,人口2500多人,其中党员84人。
现状基础设施配套状况相对比较薄弱,村内公共服务设施不够,不满足现代农村生产生活的需求,存在较为明显的短板。村内产业情况比较单一,以水稻、玉米种植为主,但所处地域气候条件优良,适宜培育清水大米,居民点周围文化娱乐生活资源不足。
通过进一步的村庄规划,新的一阶段整合资源,提升产业联动要素,打造具有新面貌的新农村。依托自身良好的文化、产业、环境优势,未来将以休闲研学、现代农业为主导,发展成为海城市西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集聚提升型特色示范村。招商引资——大改村庄空心化的发展方向,吸引返乡创业群体和本、外地投资,以人才振兴带动村庄复兴。产业空间引导,一产农业:形成西北粮东南特的种植格局西北部形成稻米生产为核心的粮食生产功能区东南部形成由新型农产品科研区、特色作物种植区、生态景观区构成的特色农业发展片区;
二产工业:依托村庄东西发展轴保留现有服装厂,结合农业生产在庭院经济区打造农产品粗加工集聚区,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三产服务业:以风情漫步游览道为轴线串接农产品博览园、农业示范区、订制农业区、亲子体验区、田园风光区等功能。发展品质化乡村旅游产业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3]。
进一步完善路网体系,逐步增强内部交通与外部交通的连接,拓宽主路,打通尽端路;
均衡优化公共服务设施;
加强村庄设计与风貌引导;
合理规划村民用房建设,打造独有的地域文化特色,提升村庄绿色生态的自然环境[4]。
2.2 建设场地概况
周围地块为自然村现状。住宅区周边的配套设施需要进一步改善和发展,并建立了适当的生命保健产业,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生命质量的追求越来越高,随之健康设施和健康行动的促进要求就明显提高,适当的教育支持设施的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这也是当下居民物质和精神需求的直接需求之一。从工程中的建筑角度看,可以认为立面和形式的整体设计与周围的建筑形式和体量不同,应该在整个街区内和谐统一,统筹规划的建筑和谐统一有利于村庄居民的和谐共生,这也是村落居民和谐生活的真实写照。当然,建筑特色也需要具有独特性,这也是每个村落、个人住宅区的差距和不同的反应。同时,也要注重为周边居民营造和谐的场所精神[5]。该地区交通基础设施便利,地形平坦,地质条件良好,该地区电力、热力、供水、排水、通讯、交通等基础设施完备,环境条件良好,所有条件均可满足项目的施工和运行要求,适用于新项目的建设。综上,场地设施基础合格,适合绿色建筑法的实施,有利于装配式建筑的建构。
2.3 项目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
本项目设计在满足基本功能要求的基础上要充分考虑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设计应用,挖掘固有建筑文化,分别从后三家村历史文脉和现阶段产业发展为切入点,展开思路。考虑项目所处基地环境、地势水文,在整体建筑风格,色彩应用,空间环境以及建筑形体上体现出地域性和文化性,给人以亲切感和深厚的文化韵味,进而将办公服务类建筑做成“亲切+实用”的特色建筑[6]。
首先,本项目由党群服务中心、行政管理用房、科技图书室、社区便民服务中心、文化娱乐中心、后勤的物流区,设备室,活动游乐区和其他部分组成。该建筑的总建筑面积约为8000平方米,面积可上下波动5%~10%。
其次,村民的活动行为与各功能分区相呼应,要求按照对村民办事方便为最有利的条件布置。鉴于完工后的使用和管理,项目应注意物流食堂等辅助区域的管理,并充分考虑隔断和创新的设计。
最后,设计考虑到了通信空间和公共空间,使整个建筑功能空间的形状更加丰富,功能分离和流线型组织更加合理,同时充满多样性和特色。
2.4 项目建设的基本思想和原则
第一,满足自身村庄发展需求。第二,符合行政办公园区总体规划设计的相关原则,同时满足行政办公、党史宣传、便民服务、科技兴农、文化娱乐的基本要求,功能布局合理,动静分离,组织合理清楚,间隔距离和抗噪声距离必须符合规范。第三,打造乡村行政建筑的独特形象,揭示建筑丰富的潜台词。第四,为了满足建筑不断发展和不断改造的需要,在布局的平面、支持公共空间维护和技术升级等方面适当考虑绿色建筑、节能减排、海绵城市等方面的环保理念。第五,结合街区现有的建筑风格,合理的布局强调项目的建筑群和独特身份,必须与环境保持一致。
3.1 时代背景
乡村振兴战略在党的十九大被提出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在土地规划制度中,认真规划定居点是实施土地开发保护措施、管理土地空间使用、检查定居点建设规划项目许可证、开展各种建设工程的法律依据。辽宁省也已开始开展土地空间规划相关工作,实施乡村土地利用规划、村建设规划等农村规划,将土地利用规划与城乡规划有机结合,切实做到“多管齐下”的乡村规划。
3.2 后三家村背景
本项目选址地“后三家村”位于辽中南城市群核心区,沈大城镇发展轴和京沈城镇发展轴附近,适宜发展乡村三产,吸引城市人口前来游乐。海城市——国家生态绿都,东北著名商贸城市,被誉为第一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区域。中小镇——海城市乡村振兴示范镇,辽宁省“宜居乡村”示范镇,辽宁省“先进文明建设先进单位”,被评为全国文明镇。
4.1 绿色建筑设计可持续发展理念受到重视
目前我国绿色建筑的比例比较大,约12亿平方米。绿色建筑的可持续发展理念越来越被国家认可和赞赏,并被采纳为我国建筑业发展的标准。人类只是自然界中的一种生物物种,我们没有很大的改变自然的能力,但我们可以适应和利用环境。绿色生态建筑还必须适应和利用环境,例如,干旱地区的节能设计需要考虑雨水循环利用,而潮湿地区的生态建筑需要考虑排水。因此,不同的自然环境应该有不同的考虑。然而,要达到良好的设计效果,实现建筑的生态功能,就必须适应和利用自然环境,针对不同的地域特点进行设计。
4.2 绿色建筑设计被广泛应用
目前,我国越来越多的建筑正在按照绿色建筑设计理念进行建设,但仍存在诸多问题:与传统建筑规划相比,开展绿色建筑设计的人缺乏科学认识,在设计过程中往往追求经济优势而忽视生态优势。在结构层面也有设计上的不足,达不到绿色建筑设计标准,绿色建筑设计理念没有发挥到极致,改变了应用效果。
5.1 设计理念
将绿色建筑融入行政办公园区总体规划设计并制定相关规则,同时满足行政办公、党史宣传、便民服务、科技兴农、文化娱乐等的基本要求,功能布置合理,动静隔断和流线组织清晰,间距和隔音距离必须符合规范。形成办公公共建筑的特色形象,强调建筑的丰富内涵。布局上的公共性,以满足建筑可持续发展和不断更新的需要。在支持联合空间服务、技术更新等方面,要适当考虑绿色建筑、节能减排、海绵城市等生态理念方面。合理的布局与街区现有的建筑风格相结合,应突出本项目建筑群和个体单元的独特个性,并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5.2 造型设计
我们都知道行政用房都比较庄严肃穆,但是村行政用房应该多一些乡土率真,乡村建筑的发展也顺应乡村振兴,它不仅仅是城市人对乡村的猎奇观光,还是在留住乡村的风土与人文特征基础上,加强乡村与外面现代化城市的连接,提升本土村民生活品质,从而形成一套符合乡村自身特点的振兴之路。
在这次设计中,建筑物的造型是以一个长方体方盒子为主,中间留出的通高中庭,符合了绿色建筑中的控制体量,以节能环保为主要目的。立面造型则受到少量不规则曲线的影响,让建筑显得不那么生硬。局部采用连续的玻璃幕墙,保证建筑美感,赋予建筑绿色和生命。
5.3 村行政空间的理解
将村民的生活行为与村官的工作生活行为共同组织在一个乡村公共空间中,在乡村振兴这个大趋势下,它既是本地村民了解外面世界的窗口,也是外来的游客认识乡土风情的关键,其背后反映出的是一个近郊乡村在融入城市化的进程中,其建设既要符合乡村发展的需要,又要顾及地方村民的利益,进而带动乡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的愿景。
在中国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一方面乡村要满足城市游客的消费需求,游客希望在乡村找寻田园风光与风土人情;
另一方面,在保留乡村特色的基础上,乡村还需改善村民的生活品质,为村民提供便民的公共服务设施。所以这类乡村公共空间需要适应游客和村民两方面的需求。
5.4 乡建的核心,根植本土,留住乡愁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让城市与自然融为一体,让人们见山见水和怀旧回忆”,描述了乡村建设与城乡景观之间的关系。农村的欲望它既涵盖了该国的物质领域,也涵盖了当地口音等非物质文化的记忆。因此,农村建设不应只顾乡土风范,还要保存和发扬村里的地方文化。
5.5 设计策略
原则:建立在充分尊重现有农村物质文化空间的基础,实施了微介入设计策略,与当地环境和当地特色相关的作品,保留住这种思乡之情。
核心:轻介入。
第一,公众参与、充分调研需求;
第二,生活形态的存留保留原有村落及原住村民生活方式;
第三,梳理乡村文化基因、通过设计延续文化脉络;
第四,充分考虑地域的气候特性、生态特性;
第五,与原村落环境和谐相处、融入共生;
第六,新旧空间并存,充分利用原有遗存建筑;
第七,充分利用村民公建。
5.6 轻介入设计手法
第一,尊重基地村落现状风貌,空间特质,尽量依托原有空间图底关系,不突破边界。第二,功能布置服务于居民生活特点。第三,建筑结构不应该太复杂、低造价、对四周建筑低影响。第四,充分使用挖掘本土特色建筑材料、建造技术,并与绿色建筑理念融合。
建筑业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行业,具有能源消耗量大和废物排放量大的特点。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达成自然、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建筑业需要向着绿色节能和生态环保方向发展。绿色建筑在发展的过程中,政府部门要充分发挥其作用,地方政府根据自身具有条件出台符合绿色建筑建设和发展的政策和标准。尽管现在绿色建筑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不足和挑战,但未来在国家、企业、社会的各方努力下,会取得长足的发展与进步。
猜你喜欢绿色建筑设计绿色低碳品牌研究(2022年26期)2022-09-19《北方建筑》征稿简则北方建筑(2021年6期)2021-12-31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文苑(2020年10期)2020-11-07建筑的“芯”现代装饰(2020年6期)2020-06-22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海峡姐妹(2019年3期)2019-06-18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艺术启蒙(2018年7期)2018-08-23设计秀海峡姐妹(2017年7期)2017-07-31有种设计叫而专Coco薇(2017年5期)2017-06-05独特而伟大的建筑少儿科学周刊·儿童版(2015年6期)2015-11-24设计之味舒适广告(2008年9期)2008-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