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舍宁秘书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中国式体育现代化的逻辑遵循、实践理性与推进路向

中国式体育现代化的逻辑遵循、实践理性与推进路向

时间:2023-12-21 08:15:02 来源:网友投稿

李彦龙,常 凤,陈德明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任务,是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全新飞跃,生动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1],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与体育强国建设的中国模式[2],为世界现代化提供了新范式[3]。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最强音[4]。中国体育实现现代化既是国家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和重大突破,更是全体人民的共同期待。加快推进中国体育现代化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劲动力。中国式现代化体育何为,实现中国式体育现代化的根本遵循是什么,以何和何以实现是摆在体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问题。因此,以问题为中心,以现代化为导向,亟需加强中国式体育现代化的学理研究,以深刻理解和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深化中国体育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成为共识。有鉴于此,实现中国式体育现代化迫切需要从国家、政府、社会、市场、人民等多视角全方位进行深入系统研究。厘定中国式体育现代化的逻辑遵循、实践理性与推进路向,为全面深化中国体育事业改革,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具有深刻的时代意义。

阐析中国体育实现现代化的基本规律,首先应理解其逻辑遵循。所谓逻辑遵循就是事物发展最基本的本质规定,是解决“应该如何”的关键问题,其目标在于透过现象揭示本质规律。逻辑遵循能够指引前进方向,厘清逻辑遵循是对中国式体育现代化进行研究的首要任务和必然要求。中国式体育现代化应始终遵循实现“体育强国梦”的宏伟目标,遵循走中国特色的体育发展新道路,遵循“和谐与共生”的根本原则,遵循“高质量发展”的本质要求,遵循“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本位。

1.1 遵循“体育强国梦”的目标逻辑

中国式体育现代化的目标指向是“体育强国”。中国式体育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就是实现体育强国,实现体育强国既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顶层设计,也是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基础上,对于中国“建设什么样的现代化体育强国、怎样建设现代化体育强国”问题进行了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习总书记强调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体育强国梦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体育强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凝心聚气的强大精神力量,体育强国的基础在群众体育[5]。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建设“体育强国”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宏伟目标。从逻辑过程上看,普及群众体育、提升竞技体育、发展体育产业、繁荣体育文化、加强体育外交等体育强国政策核心要义的五维向度[6]与“二十大”报告的“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国”的四个要求,存在高度的内在契合性[7]。因此,遵循“体育强国梦”成为中国式体育现代化的目标逻辑。

1.2 遵循“中国特色体育道路”的发展逻辑

中国式体育现代化的指导思想是走中国特色体育道路。国家顶层设计,政府主导实施,以中国特色体育道路推进现代化体育发展,最终实现中国式体育现代化。中国特色体育发展道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而形成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中国特色不是固步自封、更不是因循守旧,中国特色是开放科学、开拓创新。发展中国体育事业,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发展的基本方略,必须坚持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必须坚持中国特色体育发展新理论[8]。党和国家领导人关于中国体育发展的道路问题做出重要论述,形成了科学严谨的体系,为中国体育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中国特色体育发展新道路是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创造之路,是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的奋斗之路,是成就体育复兴伟业的光明之路,这是因为道路中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文化基因,具有独特的时代使命、民族文化、风俗习惯,所以势必要走适合我国国情的体育道路[9]。由此,以中国特色的体育发展道路起着高位引领的作用,引领着中国体育事业发展,在价值维度、发展维度、时间维度、空间维度上与时代要求同频共振、高度统一。

1.3 遵循“和谐与共生”的形成逻辑

中国式体育现代化的形成根本原则是和谐共生。和谐共生为解决我国社会基本矛盾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全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提供了重要保障[10]。当今中国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民族冲突及动荡频发,新冠疫情影响经济复苏乏力,不同文明和不同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不稳定因素及形式更加复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共生发展是建设中国式体育现代化的根本原则,是持续平稳地推进中国式体育现代化建设的坚实基础。和谐共生的直接动因是为满足中国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的需要,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正确合理的理念引领,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属性[11]。实然,竞技体育优势项目与非优势项目的结构失衡,公共体育服务碎片化,供需不均衡,部分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依然令人担忧,体育与卫生、旅游、养老等产业关联度低等非对称性共生问题依旧存在。基于此,以和谐共生为导向,减少共生界面的交流阻力,提升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学校体育、体育产业、体育文化等共生单元的共生度,促进各项体育事业健康绿色发展,营造正向共生环境,进而形成良性共生态。实践证明,和谐共生是中国共产党和国家长期历史经验的总结,遵循“和谐与共生”是促进中国式体育现代化的形成逻辑。

1.4 遵循“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

中国式体育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高质量发展。中国体育实现现代化需要高质量发展,换言之,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体育现代化内在规律和时代要求。以体育工作高质量发展为着力点,是我国各项体育事业发展的根本遵循,也是体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12]。以体育高质量发展为核心,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而导致的经济停滞、社会动乱,必然需要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由速度规模向质量效益转变,坚持效益优先,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明确人民多元化、多层次、多样式体育需要与体育供给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矛盾,在质量变革、效益变革、动力变革、理念变革等多元驱动下,从发展的基本阶段向更高阶段进化。基于此,体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是质量与效益,突出“发展质量”的重要性,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贯穿体育高质量发展全方位、全过程、全周期[13]。总之,遵循体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根本体现,是适应新经济增长的主动选择,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必然选择,是建设现代化“体育强国”的必由之路。

1.5 遵循“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逻辑

中国式体育现代化的价值本位是“以人民为中心”。中国共产党百年体育思想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刻体现了“体育发展为了人民”的根本导向。从方法论角度分析,党始终为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体育问题提供方法和技术支持。实践证明,满足人民直接的、现实的根本利益就是中国式体育现代化的价值遵循。中国式体育现代化之所以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旨归,是因为“以人民为中心”是党经过长期社会实践总结出来的经验结晶。“以人民为中心”、办人民满意的体育事业是我国历代领导人治国理政的重要内容[14],也是中国式体育现代化必须遵循的基本价值导向和价值理念。从价值性上看,包含三个维度,即中国式体育现代化为了人民,中国式体育现代化依靠人民和中国式体育现代化的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中国式体育现代化为了人民是发展中国体育事业的根本目的,坚持从人民的利益出发的根本宗旨,彰显人民主体性。中国式体育现代化依靠人民就是充分发挥人民群众智慧,获得人民群众的支持与帮助,体现人民方法论。中国式体育现代化的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促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始终遵循“以人民为中心”的形成逻辑,营造“人人参与,人人享有”体育氛围[15],满足人民多元化、多层次、多方面体育需要,增强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满意感,突出人民本体论。

实践理性是指行动者在社会实践中理性的行动取向,是解决“以何实现”的认识论问题。实践理性体现着理性与实践的统一,其特征是经验主义作为方法论,以价值的最大化作为决策标准。中国式体育现代化的社会实践理性应以国家的顶层设计为支撑,以政府的主导实施为引领,以社会的基层落实为保障,以市场的利益驱动为动力,以人民的广泛参与为根基[16]。坚持国家领导、政府主导、市场调节、社会协同、人民参与多元共治的实践之路。

2.1 国家顶层设计为中国式体育现代化提供政策支撑

国家是元资本的持有者和符号权力的垄断者,国家治理具有顶层属性。从宏观决策层面来看,国家运用最高权威,通过对社会进行制度设计实施治理,国家的顶层设计表现为总路线、总方针、总纲领、总政策、总任务、基本路线等符号性特征。从国家层面对中国式体育现代化进行顶层设计,是推动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关键所在。以增强人民体质为导向的“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为群众体育发展注入生机活力;
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体卫融合”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
以“为国争光”为目标的强国体育为彰显国家实力和凝聚民族精神注入强大动力;
以“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为指向的体教融合为中国特色青少年体育发展道路提供新探索;
以发展体育产业为驱动的体育经济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以中华体育精神为核心的体育文化为弘扬中华文化增添活力。总之,国家通过顶层设计为中国式体育现代化提供政策支撑与保障。然而,群众体育无论是发展规模,还是发展质量仍存在诸多困境,表现为全人群、全过程、全周期体育参与不足,质量不高[17]。体育强国建设中仍裹挟着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矛盾,表现为竞技体育、群众体育、体育产业、体育文化等不平衡。在党的“二十大”提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背景下,国家做好顶层设计是中国式体育现代化的必然之路。

2.2 政府主导实施为中国式体育现代化提供中观引领

中国式体育现代化的国家顶层设计,需要政府主导实施。从中观引领层面来看,政府是执行机关,政府主导实施属于顶层载体。政府对国家的顶层设计在社会各领域、部门或方面起主导实施作用,表现为引领性,政府鼓励人民去从事某些活动,禁止人们去从事另一些行动,引导人民朝向政府所期望的目标前进。中国式体育现代化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应坚持政府主导,通过政府行政系统对政府自身、体制机制、实施路径等进行主导实施[18]。政府主导实施是中国式体育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和根本保障,发挥政府主导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体育需要为原动力,鲜明地确证了行政为民的核心内涵。政府之“治”体现的是目的性而不是工具性,政府与人民不是二元对立,而是统一的。然而,现实社会中,部分人民群众对政府的认识存在偏见,认为政府公共体育服务不到位,政府监管越位,全能政府局限越来越明显等突出问题,影响了政府的良好形象。应规避政策主体与政策客体之间的冲突,增强协同性、一致性,提高政策效果。因此,政府用好“有形之手”主导实施是中国式体育现代化的应然之举。

2.3 社会基层落实为中国式体育现代化提供实践保障

社会基层落实是中国式体育现代化建设的关键。宏观上,国家对中国式体育现代化设计了宏伟蓝图;
中观上,政府带领多组织、多部门、多主体主导实施,指引着中国式现代化体育发展新道路。从微观执行层面来看,社会基层处于底部,是落实国家顶层设计的具体实施者,其特征表现为行动性。可见,全社会基层落实才是中国式体育现代化能否实现的关键。社会治理的本质特征为多元主体共存,多元主体目标具有同向性。青少年体育的社会关注度、全民健身的广泛参与度、竞技体育的社会支持度、体育强国建设的推进力度等皆需要社会基层高质量落实为保障。由于社会多主体的文化差异性、公共体育产品需要的多样性、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体育的多元性,理念认知偏差、供需矛盾突出、协同治理不足、区域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现象依然存在。然而,任何政府或单一社会组织当面对日益复杂的体育治理问题时都难以长期、有效地实现治理效益。因此,在服务型政府背景下,政府行政放权,激发多主体动力是中国式体育现代化的必要措施。

2.4 市场利益驱动为中国式体育现代化提供内生动能

中国式体育现代化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体现,聚焦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是实现中国式体育现代化的基础保障。从操作层面来看,市场是体育公共产品供给中不可或缺的力量。市场驱动在中国式体育现代化道路进程中起到决定性作用,是加快推进中国式体育现代化的动因逻辑。“因何而生”“因何而动”的动因逻辑是人们行为选择的强劲动力。然而,就功利主义视角而言,多元趋利避害市场主体介入势必会以经济效益的实现为目标,而理性行为人的逐利性、体育产业成本回收的长期性、体育市场管理的不足性等问题突出,在市场运行中一旦出现行动者利益受损,势必会成为影响体育现代化的有序推进。基于价值分析,其要点在于如何对称性利益分配,充分激发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创新性、协同性,对于开创中国式体育现代化新局面、新模式、新视野具有重要价值。因此,充分发挥市场“无形之手”和政府“有形之手”作用是中国式体育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2.5 人民广泛参与为中国式体育现代化提供深厚根基

中国式体育现代化是满足人民体育需要的时代关切,人民广泛参与、拥护和支持是实现中国式体育现代化的深厚根基。人民广泛参与、拥护和支持中国式体育现代化蕴含着四重向度。从问题导向看,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体育消费、场地设施保障、运动技能指导、运动风险防范、赛事组织等问题,为群众体育有效开展提供智能化、全方位、立体式服务;
从目标导向看,以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为着力点,不断满足人民美好体育生活为实践追求;
从方法导向看,在体育价值认知、项目选择、负荷强度、运动时间、运动频率等方面给予科学指导,激发人民运动健身参与热情,使人民真正成为全民健身的积极响应者、贡献者和受益者[19],不断增进人民健康福祉,从而获得人民群众最大的拥护与支持;
从价值导向看,以满足全体人民的现实关切为价值旨归,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始终拥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切实满足人民的现实关切[20]。然而,以资本为中心的西方文化侵蚀,人被物化,人被沦为追求资本的机器,对物质的高度崇拜而导致拜物思想盛行,危害极大。因此,应跳出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藩篱,以人民为主体,促进人民广泛参与是中国式体育现代化的深厚根基。

在中国式体育现代化推进进程中,从国家顶层设计、政府中观引领、市场利益驱动、社会微观执行、人民广泛参与中发挥多主体的优势,取得协同效益。

3.1 以国家顶层设计为指引,为中国式体育现代化提供行动指南

以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为根本强调的是目标导向问题。中国式体育现代化的根本任务是要求实现“体育强国”。实践证明,中国体育事业发展表现为“大而不强,快而不高”的困境。此外,“体育强国”由首次提出的“竞技体育强”到“竞技体育、群众体育、体育产业、体育文化”全面发展,其内涵也在不断地丰富和演进(见图1)。由此,“体育强国”建设任务呈现出渐进式特征。

图1 体育强国战略任务演进历程图

以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为根本遵循,打造中国式体育现代化国家的具体措施:(1)以“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为价值旨归,为“体育强国”建设奠基。以运动促进人民健康,提升生活质量为使命遵循。全面推广、积极实施全民健身计划,鼓励全人群、全过程、全周期体育参与,坚守底线思维,不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这是做好“体育强国”建设的核心价值所在。(2)以各项体育事业均衡发展为本,为“体育强国”建设添翼。“体育强国”建设的本色为“体”,实然是“大”,应然是“强”,发展靠“体”。在党的“二十大”会议引领下,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转变,由“规模速度”向“质量提升”转变,实现竞技体育勇攀高峰为国争光,体育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群众体育成为人民健康的基石,体育文化增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体育在维护国家主权、展示国家形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卓越贡献[21]。因此,应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新道路,“特色”发展中国体育现代化,全面深化体育体制机制改革,探索适合中国体育发展的特色之路和创新之路,助力“体育强国”建设。

3.2 以政府中观引领为支撑,为中国式体育现代化提供政策保障

以“中国特色体育道路”为指引强调的是前进方向问题。中国式体育现代化的实现具有艰巨性和复杂性特征,人民对美好生活的体育需求呈现多元化、多层次、多维度、多样性、动态变化等特点,政府在满足多主体精准化体育供给方面已不再全能,全能政府的治理逻辑局限越来越明显,进一步加强政府职能转变,打造有限政府才是发展之道。以“中国特色体育道路”为指引,打造中国式体育现代化政府的路径包括:

(1)坚持走适合中国特色的体育道路。方向决定前途,道路决定命运[22]。走中国特色的体育道路,既是国家的需要,也是民族的需要,更是民众的需要。不同历史时期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攻坚克难,走出了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中国特色体育道路[23]。走“中国特色体育道路”是基于中国国情走出来、摸索出来的,而不是模仿别人,照搬西方的。党领导的体育发展之路,彰显了中国特色、中国智慧和中国速度[24]。中国式体育现代化新道路是被实践证实了关于中国体育工作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具有一切为人民服务、集中力量办大事、统筹和协调并举、与时俱进等实践优势[25]。(2)坚定中国式体育现代化道路自信。坚定不移地走中国式体育现代化道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确保党和国家对体育事业的更强动员和组织能力,既适应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形势、新要求和新期待,又拓展了体育事业发展新渠道,进一步夯实发展基础。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道路自信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体育改革与发展中百年奋斗的经验总结。实践显示,建国初期我国举国办体育,实现了中国体育“站起来”。改革开放时期,举国体制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实现了中国体育“富起来”[26],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新举国体制必将实现中国体育“强起来”。(3)政府合理规划公民让渡的公共体育权利。打造有限政府,需要不断重新规划公共权利,将部分公共权利归还企业、社会组织及个人[27]。体育行政部门在打造中国式体育现代化的进程中,应继续加大整合政府机构职能,建立更加适度规模的政府,构建有效的监督机制,实现体育政府职能的优化配置,不断完善与创新“举国体制”,形成有为且有效的政府,促进中国式体育现代化[28]。

3.3 以社会微观支持为关键,为中国式体育现代化提供坚实基础

以社会基层落实为依托强调的是基础保障问题。提升社会基层落实的保障机制,发挥社会基层落实的基础性作用,破除“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顽症痼疾,加快推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不断提升人民运动促进健康的理念认知与健康水平,加强关键举措保障,激发人民的内生动力与社会活力,为中国式体育现代化建设奠基。

(1)社会基层落实是顶层设计的重要保障。国家对中国式体育现代化的时代使命、体系框架、实践举措、保障措施等进行顶层设计,由政府主导宏观管理,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或税收减免、政策支持等方式激励全社会多元力量参与,形成国家“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与基层“自下而上”的主体自治相结合的扁平化体育管理模式。加强政策学习,提升基层政策执行能力水平,加强社会基层体育落实,加快推进中国式体育现代化建设步伐。(2)主体自治是社会基层落实的深厚根基。应以解决中国体育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为出发点,尊重个体多元化特征,提升社会多主体多元化共治能力。通过贯彻落实“体育强国”战略,营造覆盖全民、服务全民、惠及全民的良好体育生态;
持续推进政府“放管服”力度,提升社会组织的自主权,引导社会形成“自下而上”主动改革的行动逻辑;
实施资源下沉,使人力、财力、物力等各种资源下沉到基层,由基层灵活调配资源,从而提升体育师资、场地设施、社区组织等服务保障能力。(3)社会活力是社会基层落实的实践基础。中国式体育现代化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和远景目标,中国式体育现代化的实施必须依靠全体人民,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充分发挥人民在体育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中国式体育现代化的实现,离不开有活力的人和社会,激发多主体内生动力,提升社会活力,协同治理推动中国式体育现代化建设,有助于国家顶层设计扎实推进及有效落实。

3.4 以市场利益驱动为动力,为中国式体育现代化提供多元供给

以“高质量发展”为支撑强调的是发展方式问题。把握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以体育市场化为导向的制度改革是突破体制机制壁垒的关键,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着力破解竞技体育、群众体育、体育产业、体育文化等高质量发展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从根本上改变体育发展质量不高的局面,进一步解决体育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29]。具体措施:

(1)竞技体育要辉煌。在模式创新上,应建立国家、政府、社会、市场、人民相结合的新型举国体制;
在发展格局上,形成国家顶层设计,政府主导实施,部门协同配合,社会力量参与,市场竞争驱动,人民支持、拥护的竞技体育发展新格局;
在培养体系上,既要构建更加科学、合理、高效的选拔、训练、竞赛、康复、就业一体化、一条龙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系,拓宽成长、成才途经,又要解决竞技人才的后顾之忧;
在目标靶向上,应全面提高“三大球”“田径”“游泳”等基础大项类竞技能力,寻求竞技体育新的、更大的突破,以适应“体育强国”建设的现实需要。(2)群众体育要普及。思维理念视角,应由“被动治疗”向“主动健康”转向,实施运动处方,倡导“运动是良医”,深化“体医融合”,促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
操作过程视角,应由“关口末端”向“关口前端”转向,将健康关口前移,积极倡导运动非医疗干预,积极发挥运动对促进人体健康的积极作用;
活动形式视角,应由“内容单一”向“丰富多彩”转向,创新活动内容和形式,如各级地市、县、乡、村积极举办丰富多彩的体育赛事,可吸引越来越多的人热爱体育运动、参与体育锻炼、从事体育相关服务。(3)体育产业要发展。就发展方向而言,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国情,以市场经济为主体,通过市场机制调配体育资源配置;
就发展方式而言,继续扩大内需,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城乡协同、区域协同;
就发展格局而言,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和产业链建设,使体育产业更好地成为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为“体育强国”建设奠定坚实物质基础。(4)体育文化要繁荣。以加强群众体育文化为基础,营造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
以坚持奥运精神,抓好竞技体育文化建设为引领,大力弘扬竞技体育人文精神,彰显体育灵魂[30];
以青少年体育文化建设为关键,丰富校园体育文化内容;
以体育法制文化为保障,规范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关注竞技体育文化发展聚焦、找准群众体育文化价值指向、发掘体育产业文化历史脉络、丰富校园体育文化时代内涵。激发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力量,为体育成为中国式现代化标志性事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不竭的体育动力。

3.5 以人民广泛参与为根基,为中国式体育现代化提供良好条件

以对人民生命关切为根基强调的是发展目的问题。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而非资本的现代化,以人民为中心,而非以资本为中心,打破现代化就是西方化的迷思。要实现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势必要克服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迷惘,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生活至上、生命至上”的价值理念[31]。让体育现代化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凝聚起以中国式体育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合力。以对人民生命关切为根基,打造中国式体育现代化的有益人民。具体措施:

(1)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对“人民至上”的价值承诺。人民至上是“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价值体现。二十大报告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满足人民体育需要,提升人民幸福感,使中国式体育现代化为民服务,为民谋利,为民造福,有益于人民,有助于民族,有利于国家,以体育强民强族强国。由此以来,体育学的知识和方法在强民强族强国中获得了新的意义。(2)以人民对美好生活体育需要为奋斗目标是对“生活至上”的生动诠释。生活至上,是人类生命存活的基本准则,人类活动的本质要求是向往美好生活。党和国家历代领导人一直把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体育是促进人民健康,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途经,体育具有健身、休闲、竞技、娱乐、交往、观赏等功能,多元功能为生命注入了活力,为生活增添了光彩。(3)让中国式体育现代化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是对“生命至上”的价值引领。生命至上是对劳动者生命安全的保障,是尊重生命、呵护生命的本真体现,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诠释[32]。树立生命至上的价值导向,坚持绿色体育的发展理念,体验着人的生命本质、尊重着人的生命价值、敬畏着人的生命安全、呵护着人的生命健康。中国式体育现代化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是马克思生命观的中国化,体育现代化成果由人民共享践行着“生命共同体”之下的生命至善。

中国式体育现代化既是国家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更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期盼。实现中国式体育现代化,应始终坚持以人民需求为导向,把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体育需求作为体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遵循“体育强国梦”的目标逻辑,“中国特色体育道路”的发展逻辑,“和谐与共生”的形成逻辑,“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和“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逻辑。在中国体育现代化的实践中,应坚持国家领导、政府主导、市场调节、社会协同、人民参与共建共治共享。在中国式体育现代化进程中,从国家顶层设计、政府中观引领、市场利益驱动、社会微观执行、人民广泛参与中发挥多主体的优势,为中国式体育现代化治理提供行动指南、政策保障、坚实基础、多元供给和良好条件,加快推进中国式体育现代化。新时代,中国式体育现代化研究应加强更多理论探索与实践改革,未来趋向围绕发展理念、价值意蕴、体系架构、体制机制、政策制定、组织保障、动力机制等方面不断深入。

猜你喜欢中国式强国现代化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小主人报(2022年1期)2022-08-10边疆治理现代化云南社会科学(2022年1期)2022-03-16中国式民主环球人物(2022年5期)2022-03-07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心声歌刊(2022年6期)2022-02-14强国有我音乐教育与创作(2019年7期)2019-05-19秦晋争霸小天使·六年级语数英综合(2018年5期)2018-10-10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海峡姐妹(2018年7期)2018-07-27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工业设计(2016年5期)2016-05-04中国式失败知识经济·中国直销(2016年10期)2016-02-27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上海金属(2014年4期)2014-12-15

推荐访问:进路 逻辑 现代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