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舍宁秘书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探索新时代内部审计在风险挑战中的应对策略

探索新时代内部审计在风险挑战中的应对策略

时间:2023-12-15 11:00:04 来源:网友投稿

■温利锋

1.内部审计的概念。

内部审计是指依据国家法律法规、行业规章制度,对主体单位的资金使用、经济活动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等领域实施独立审计监督,并提出评价、建议的独立机构,以促进单位经营管理合规高效运行,进而完善内部治理,实现主体单位可持续发展。

2.内部审计的历史沿革。

苏区时期主要的内部审计机构有四类,分别为:(1)中国共产党内部审计机构、国家邮政总局内部审计机构(1932 年7 月19 日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邮政总局通知(第二号)》要求闽赣两省各级邮局将收支情况上报邮局审查统计)、合作社内部审计机构、军队内部审计机构(1930 年9 月,红一方面军印发的《红军士兵委员会章程》,规定士委会有审查军队经济、监督军队给养的权力,1932 年2 月17 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颁发了《经理工作问题提案》,同时制定了《经济公开条例》。《条例》分为账目审查、账目公布及账簿单据保存三个部分)。

红色苏区内部审计制度的演变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自1922 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初至1931 年的财审分离型的财政(经济)审查委员会阶段,1932 年的财审合一型的财政人民委员部审计处阶段和1933 年至1934 年发展为财审分离型的中央审计委员会阶段。

除了在上述部门建立了内部审计机构外,在国民经济部、国家机关中都设有内部审计机构,实施内部监督,成为政府审计的有效补充,并最终形成中央审计委员会为主体,部门单位内部审计为补充的审计制度体系。

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制度,在苏区时期的革命斗争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苏区党政机关及企事业单位揭露问题和纠正官僚主义错误必不可少的组织和手段。在特殊背景下提高了有限财政资源的使用效率,为我国廉政审计的发展提供宝贵历史经验借鉴。

1.新时代内部审计面临的风险。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要时刻,我国恰逢“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世界经济动荡、新冠疫情反复侵袭,我们应高度重视防范化解制约“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进程的各类重大风险。

2019 年9 月3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秋季学期开班式讲话中强调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进入各种风险挑战不断积累甚至集中显露的时期,面临的重大斗争不会少,而且越来越复杂。”2021 年12 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在各领域进入新发展阶段新形势下,我国发展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需要正确认识和把握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继续按照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的方针,抓好风险处置工作。大数据时期,内部审计的难度增加,内部审计既要考虑应对综合外部环境带来的各类重大风险,还需要重视单位组织内部的制度缺陷、财务报错、审计数据等风险因素。内部审计在探索实现全域内部审计中,也需要提升对风险管理的能力,在应对风险挑战中发挥组织内部机构的独特优势和作用。

2.新时代内部审计面临的挑战。

(1)组织机构设置不健全。

①缺乏独立性的内部审计机构。据2020 年A 市Q县统计填报的322 个单位中,仅有3 个机关单位、1 个事业单位和1 个团体组织设有内部审计机构,其中的3个组织机构内部审计与财务会计合并运作管理,内部审计机构和其职能缺乏独立性,此外,国有企业设有内审机构数为0 个。

②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得不到保障。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和制度是根据国有企业自身发展需求情况而量身定制,并由企业高层或董事会直接管理,内部审计与本组织机构的从属关系决定着日常审计工作的开展容易受内部管理者或董事会的制约,缺乏实质上的独立操控空间。

(2)内部审计制度不完善。

①内部审计的法律规章制度不健全,内审工作开展受制约。由于各企事业单位之间的内部审计规章制度差异性较大,当前我国企业之间在内部审计计划、内审流程、审计质量管理、结果惩处运用等方面还未能形成统一规章制度,内部审计的审计质量受制约。

②现存的内审规范和管理体系不够健全,独立性监督职能受限。内部审计的法律地位决定着它与本单位的从属关系,受单位内部直接领导和制约,审计监督的权限范围局限于单位组织内部,内部审计的权限自由具有狭隘性。

③内审执行机制不健全。有些内审机构的审计人员业务能力水平高,但内部审计是由单位内部决策领导,如果存在内部控制、主体价值和主体目标导向的管理体系不健全,使得内部审计中发现了问题,却不能够按规范流程执行信息披露和上报,无法真正实现内部独立性监督职能。

(3)专业专职内审人员缺乏。

①高素质复合型专业人员缺乏。一方面,目前审计工作人员的知识面局限于财务和会计领域的相关知识,而大数据信息化时代,对审计时效与数据信息化的操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审计从业人员既需要懂得财务会计专业知识,还对法律法规、计算机掌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熟知法规的情况下,需要较好地运用信息化技术和大数据知识提升内部审计效率和质量。另一方面,内审机构中人员结构分布不均衡。(A 市Q县为例)组织机构和企事业单位中,高素质、核心专业的审计人员占比较低,例如有内部审计职能的5 个机构中,独立性设置内部审计机构的实为2 个,Q 县内审人员(共41 名)中仅6 名为专职内部审计人员,大学本科14 人,中级职称10 人,高级职称4 人,无职称19人,审计相关专业中会计类16 人,法律类1 人。

②秉公执法廉洁自律意识有待提高,高政治站位的审计人员紧缺。在内审队伍中,不同程度地存在廉洁意识薄弱、执法不严问题和对审计发现的问题隐瞒不报等现象,内审工作成果的准确性及以成果为导向的研究效用难以得到保障,致使一些部门内部审计机构形同虚设,内审工作监督效用缺失。

③内审价值观落后。部分业务人员和管理者对内审工作的价值认识不到位或者存在曲解,如管理者对审计责任界定不清、隐瞒回避内审监管,导致被审计单位存在问题难以被发现,或者内审监督因从属关系致信息披露受影响。

④内部审计的现代化发展受制约。新时代的内部审计是以风险管理新模式为目标导向,内部审计作为内部经济风险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控风险的管理体制和制度构建跟不上国家审计发展这一大环境的步伐。内部审计的整个过程要以单位财务风险为导向,而若是单位财务的内控制度不完善,内部审计和内部风险控制就不能基于单位财务的全局管理进行风险评估,无法及时有效识别单位财务面临的各类风险。利益责任主体缺乏风险管理意识,对风险管制重视不够,相关风险管制的体制机制形同虚设,财务报错风险不可避免,共同制约着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

内部审计作为政府、企事业单位等主体内部设立的独立部门,依据国家法律法规、行业规章制度,对主体单位的资金使用、经济活动进行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以及所属单位主要负责人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等领域实施独立、客观的审计监督、评价和建议。

一方面具有独特法律地位。国家审计具有宪法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九十一条和第一百零九条分别规定,国务院设立审计机关和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设立审计机关。

另一方面,它肩负着风险管控和审计监督的职能。在内部控制制度基础上,内部审计对本单位或者本企业的运行管理就资产、负债和损益等方面开展审计并进行风险评估进而提供真实、准确的财务结果信息,为领导层决策和管控提供正确的参照导向和经济管理查漏补缺。内审机构的审计监督对单位组织经济活动进行审计监督,既为落实国家的方针、政策、财经法规服务,也为本部门、本单位的经营管理服务。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扮演着双重角色,代表本单位和国家深入有效地对组织内的贪污腐败、财务作假、挤占挪用等违法违规问题和决策进行独立、系统审查,揭露国家经济运作中的制度、管理问题。

2021 年5 月6 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修正草案)》,新增了第六章关于内部审计中进一步细化了内部审计对象、内部审计机构管理、内部审计范围等规定,倒逼组织需完善内部审计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第二十九条规定,依法属于审计机关审计对象的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

1.建立健全内审机制和体系。

(1)逐步完善和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针对基层企事业单位应设而未设置内审机构的主体单位,量身定制适合其自身发展的内部审计机构和制度,由企业高层或董事会直接管理,并多样化配齐内审人员,如由审计机关外派总审计师的方式引入具备核心专业的审计人才,减少内部审计中存在的干扰因素,给予调配内部审计人员的独立区。

(2)制定规范化内审制度标准。首先,以地域法规为遵循,探索统一的内审格式和有针对性的审计方向内容,统一制定出台内审标准和并发布审计计划,确实实现利益相关者的准确、完整、有效监督。其次,随时实地抽查单位内部审计的实际情况,督促其对审计计划的遵照执行情况,实现内部控制效果。将内部审计工作真正作为评价被审单位管理绩效的重要依据,倒逼行业主体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并依据内部审计实际成果出具指导性意见和建议,进一步督促和引导被审计单位的健康发展。在审计计划管理、审计业务开展等方面加强与国家审计的协作,避免审计工作重复、减少监管盲区,确保监管到位,扩大审计覆盖面,在监督管理的过程中找到问题,发现痛点。通过加强国家审计与内部审计的互动,提高审计成效。

(3)不断完善财务风险、经济的内控制度,探索风险导向型的新型内部审计模式。内控制度是内部审计工作运行的基础,为单位财务工作的开展提供风险预判功能,降低甚至避免单位财务经预判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而弱化风险程度。企事业单位财务内部需要不断提高控制风险的意识,建立完善的重视风险管理机制,细化、明确各岗位的职责,确实有效评估和控制单位财务风险,制定发挥内控制度的作用。完善的单位财务内控制度能为单位的财务经营管理提供制度支撑,促进单位财务风险的全面评估,推动现代风险导向模式下的内部审计的开展。

(4)统一制定规范化的内部审计管理、技术要求。在国家审计的领导下,完善审计人员管理、审计资源整合等方面的制度和体系,将有效促进整个审计体系的合理、规范化发展。在推进国家审计和内部审计工作结合发展的过程应该颁布相关的法律制度和体系,针对审计的内容、程序方法等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规范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从而实现国家审计和内部审计协同发展。

2.加强审计队伍建设,配齐配强内审工作人员。

(1)建立审计人才资源库,实现审计人才资源共享。多样化吸收高素质的核心专业审计人才充实内审人员队伍,通过建立内审机构专业审计人员信息库、成立审计专业人才协会等方式,加强审计系统工作人员的交流合作,给审计线内人员在业务专业技能方面提供互补学习平台,为审计过程中合理调配和使用审计人才“智慧”提供基础,实现人才资源优势最大化。

(2)设置总审计师信息资源库,由审计机关外派总审计师对其他单位内部审计机构进行专业监督和指导。并建立内部审计监督指导队伍,探索将内部审计融入国家审计项目的具体实施过程,加快形成“上审下”及“审、帮、促”的内部审计管理体制,切实提高内部审计质量。国家审计应建立内部审计监督指导队伍,定期对内部审计进行监督和指导,促进内部审计与国家审计的方向目标保持一致,同时确保内部审计在单位内部的管理地位和审计权威。

3.强化内部审计的监督和指导。

(1)不断加强党和国家审计对内部审计的领导,提升综合审计认知。强化内部审计主体责任及风险意识,提升审计业务人员和管理者对内部审计工作的价值认知能力,通过学习“专题+宣讲+自学”等形式,营造良好的内部审计环境。

(2)充分发挥审计“保驾护航”作用。审计监督是资产安全、经济安全以及政策落实等方面的护航者。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将“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列为重要内容并作出专门部署,十九届六中全会指明了“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目标,任务更加明确,路径更加清晰。要完善内部审计,国家审计更需要定位和思考各级审计机关、企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之间的关系,进而指导内审工作合法、合理开展,并加强其间的审计技术、经验交流,通过数据整合、挖掘问题原因以促进被审计单位改正发展途径,倒逼审计业务良好开展。

内部审计在国家审计这个大系统中共同发挥着“预防风险、揭示问题、抵御危机”的“免疫功能”效应和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在当前重大风险挑战下,为推动国家审计全局事业的科学发展,共同促进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更好的保障人民的根本利益,不但需要从优化审计资源配置等方面完善人员队伍建设,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和体系,更需要注重加强国家审计对内部审计的指导和监督。这样,内部审计才能在新的历史环境下适应大环境带来的挑战,从容应对内部审计工作本身所面临的风险,体现其应有的法律地位和监督职能。

猜你喜欢内审审计工作机构基于分级审核模式的质量管理体系内审研究机械工业标准化与质量(2022年8期)2022-10-09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消费电子(2022年6期)2022-08-25聚焦内审转型升级 提升增值服务水平石油化工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1年5期)2021-08-06如何做好高校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工作建材发展导向(2021年6期)2021-06-09加强工程结算内审的思路建材发展导向(2019年11期)2019-08-24新监管框架下银行的风控和内审体系中国外汇(2019年8期)2019-07-13会计集中核算制下的内部审计工作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8年18期)2019-01-23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股市动态分析(2016年23期)2016-12-27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股市动态分析(2016年7期)2016-09-29一周机构净增仓股前20名股市动态分析(2016年4期)2016-09-29

推荐访问:新时代 内部审计 探索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