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亚芳
【摘 要】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总方针,要求不断深化国资企业改革,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市属重点国资企业,积极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主动探索和总结自身在加强财务管理、提升价值创造能力、服务主业发展、协同金融机构助力普惠金融等方面的创新实践。文章通过案例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对隧道股份在供应链金融领域的实践进行研究、归纳与总结,提炼出专业精准、创新独特的供应链金融“隧道股份模式”。该模式对集团型企业提升产融合作、创新融资模式、改善集团现金流、降低融资成本、优化报表结构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具有一定的推广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 供应链金融;
“隧道股份模式”;
创新优势;
风险控制
【中图分类号】 F832;
F2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23)10-0041-05
一、供应链金融发展简述
(一)供应链金融的发展背景
回顾供应链金融发展历史,自诞生以来它的核心作用即致力于解決产业供应链中资金流动性及资金利用效率等问题。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史,亦是产融结合的发展史。
国际供应链金融的产生源于大型物流企业集团的发展,其业务介入金融领域,将传统金融推向新的领地,从传统金融的有价物抵押到大型企业供应链中存货的质押,再到应收账款的质押,最终形成综合性的金融服务。供应链金融经历不同时期,在不断完善中。与国内较多模式和参与主体相比,国外的形式还比较单一。
国内供应链金融起步较晚,早期由深发展银行(现平安银行)于1998年在广东地区首创货物押业务,2002年深发展系统性提出并推广供应链金融理念及贸易融资产品组合,2005年深发展成为国内首家提出建设最专业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商的银行。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在西方经验基础上,供应链金融在国内不断创新,形成了独特的发展模式和发展路径。2010年前后,科技领域对供应链金融的影响逐渐加深,引发供应链金融在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方向的变革,实现从基础到创新的跨越。近年来,政府相继出台《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7〕84号)、《关于推动供应链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指导意见》(银保监办发〔2019〕155号)、《关于规范发展供应链金融 支持供应链产业链稳定循环和优化升级的意见》(银发〔2020〕226号)、《“十四五”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工信部联规〔2021〕200号)、《关于推动动产和权利融资业务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银保监发〔2022〕29号)等政策,指导加快构建覆盖我国重点产业的智慧供应链体系,通过动产和权利融资业务创新发展,重构间接融资体系的信用资产结构,以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和实体经济稳健发展,特别强调为支持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提供普惠金融服务。我国供应链金融进入创新发展的新时期。
(二)供应链金融业务主要类型
供应链金融的实质是帮助企业盘活流动资产,有效减少融资成本,提高资金的运作效率。因此,根据流动资产类型,目前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可分为三类:应收账款融资、存货融资和预付账款融资。
1.应收账款融资
应收账款融资是指基于产业链中的上游企业(融资企业)为获取流动性资金,以其与下游企业(核心企业)签订的真实合同产生的应收账款为基础,向资金提供企业(金融机构)申请以应收账款为还款来源的融资。应收账款融资是金融企业合作最多的一种融资方式。应收账款融资以直接保理融资、反向保理融资、保理池融资为主。
2.存货融资
存货融资是指融资企业以贸易过程中的货物向资金提供企业即贷方出质,同时将质押物转交给具有合法保管存货资格的第三方仓库进行保管以获得贷款的业务活动,是物流企业参与下的动产质押业务。存货融资一般发生在从事大宗商品贸易且因现货库存占用大量流动资金的企业,企业会利用现有货物进行资金提前套现。存货融资以静态抵质押融资、动态抵质押融资、仓单质押融资为主。
3.预付账款融资
预付账款融资是指买方与卖方以签订真实贸易合同产生的预付账款为基础,银行为买方提供的、以其销售收入作为第一还款来源的短期融资业务。预付账款融资多用于采购阶段,核心是将预付款作为融资资产,能够帮助企业解决采购过程中遇到的资金瓶颈问题。预付账款融资以先票/款后货融资、担保提货融资为主。
(三)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供应链金融平台发展现状
近年来,区块链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在供应链金融平台建设中的广泛应用,其“不可伪造”“全程追踪”“公开透明”等特点正好契合供应链生态中主体多、联系复杂的特点,可通过区块链的信息透明机制提升整个供应链的信用[ 1 ]。
目前国内市场上已经形成了由核心企业自建平台、金融机构自建平台和第三方平台相互补充的局面。首先为核心企业自建平台,截至2022年6月底,可查询的“信单链通”类数字确权凭证产品超过200个,在200个产品中,企业自建平台占比超过一半,主要为央企、国企以及部分龙头民企,这些企业充分依靠自身产业链核心企业“链长”地位和产业链资源优势搭建平台。其次为以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为主的金融机构自建平台,这些机构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构建以资金和产业链服务为主导的供应链金融生态,通过调研商业银行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实践可以发现,当前各类商业银行正在加速布局区块链,基本形成“区块链+”模式,并向其他业务领域扩散[ 2 ]。最后为以技术服务和业务运维服务为核心竞争力的第三方科技平台,其中部分是自身运营的第三方平台,部分是具备对外赋能提供开发能力的平台。
随着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科技在金融业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金融科技迸发出巨大的创新潜力,在提升金融服务质量、防范金融风险、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二、隧道股份供应链金融业务模式
(一)业务背景
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隧道股份)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是在当前国家政策大力支持供应链金融发挥普惠金融作用、赋能产业链供应链健康发展的大环境下结合旗下产业公司发展战略提出的,旨在整合集团授信资源,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规避融资风险,优化报表结构,加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和金融业务深度融合,为隧道股份创新业务模式和盈利模式奠定基础。
(二)业务模式
隧道股份公司供应链金融业务实质为基于多银行多平台全线上化的集团授信反向无追索保理模式(详见图1及图2),即由隧道股份公司结合自身业务发展需要,建立以集团总体专项授信、以各成员单位签发的数字债权凭证为实施载体,通过改变支付结算手段及应收账款保理通道,形成专业精准、创新独特的供应链金融模式,简称“隧道股份模式”。
具体操作途径为:首先,集团总对总同金融机构、第三方金融科技平台签订供应链金融框架合作协议,金融机构以集团为授信主体给予供应链业务专项授信额度;
其次,隧道股份下属子公司通过签署加入协议申请作为成员单位参与业务,隧道股份給予其一定额度,成员单位以获批额度为限在金融科技平台用自身名义基于对供应商真实的应付账款支付、签发给应收账款债权人电子债权凭证,供应商可凭该债权凭证在线上平台进行流转、拆分、持有到期,或向指定金融机构转让贴现;
最后,银行放款至供应商指定账户,业务到期后由隧道股份成员单位划款至银行指定清分账户。
(三)发展策略
“隧道股份模式”供应链金融业务坚持业务优先上线、多银行多平台对接、逐步整合优化的策略。隧道股份通过组建专业供应链金融业务管理团队,逐步开展管理制度拟定、财务账务处理方式确定、银行及平台方谈判签约、子公司及供应商业务推广和培训、常态化授信管理、业务模式创新和业务到期管理等工作,积极对接多方资金与多方平台,根据各成员单位及产业板块的特点,予以业务模式由内至外的应用与推广。
(四)应用成果
目前隧道股份公司在供应链金融合作平台上已完成注册的二级及以下成员单位达42家,已注册供应商超过2 000家,签发超过6 000笔电子债权凭证,其中90%为产业链上游中小微企业。供应链上游的中小微企业因为存续时间短、资信状况差、抗风险能力弱、信息不透明等情况,导致其普遍存在“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 3 ]。“隧道股份模式”紧紧围绕集团作为核心“链长企业”的优质信用打造供应链金融创新模式,树立隧道股份金融资源集成商品牌,为中小供应商解决融资难、融资贵提供有效保障,携手隧道股份主流合作银行发展普惠金融,通过助力产业链供应链健康发展,切实对产业供应链中资金流动性及利用效率产生较好的正向作用。
三、“隧道股份模式”供应链金融创新优势
相比传统供应链金融以单一核心企业为授信主体的反向保理模式,隧道股份公司经过一年多的实践,结合各成员单位实际业务需求,进行了一系列创新,形成初具效应的“隧道股份模式”供应链金融创新业务,本文通过五个方面的对比进行详细阐述(见表1)。
(一)授信模式创新优势
集团总对总模式,通过集团对接多家银行获得充足稳定的专项额度,实现集团内各成员单位共享共用,同时有助于隧道股份资金集中管理状态下有效实现对旗下各成员单位授信的统一管理。传统模式下,金融机构仅针对单一核心企业授信,规模较小且不能用于其他关联企业。
(二)融资年限创新优势
创新开展2—3年期供应链金融业务,实现分期付息,缓解各成员单位融资费用资金压力;
同时基于突破传统1年期供应链金融的期限,使该业务更优地匹配PPP项目、F+项目的贷款周期,拓展无法提贷项目的融资渠道,节约资金成本。而传统模式下,单一核心企业模式仅支持1年期融资期限。
(三)融资方案创新优势
实现供应链融资+项目贷一体化融资方案,突破供应链金融到期还款局限,解决项目公司项目贷落地前的资金缺口,实现供应链金融到期与项目贷无缝衔接和替换,该创新是集团同金融机构在传统模式上的又一个重要创新点。
(四)财报优化创新优势
基于供应链金融为表外负债,融资事项不在子公司及供应商征信反映,可有效降低企业有息负债,优化财务报表的负债结构。隧道股份通过与金融机构统一产品模式,不占用子公司和供应商授信,实现了真正的“出表”。
(五)成本、用途创新优势
“隧道股份模式”供应链金融通过隧道股份公司统一议价,为旗下各成员单位获得VIP资金价格,有效降低了子公司资金成本;
通过改变支付方式,优化了子公司现金流,筹措资金用途不受限。传统模式下,单一核心企业议价能力相对较弱,获得融资的成本相对较高。
四、“隧道股份模式”供应链金融风险控制
供应链金融业务的风险主要包括商业风险和信用风险。商业风险指因买卖双方贸易和服务不符合合同约定导致的确权纠纷和回购风险,信用风险指金融机构放款后因核心企业到期无法还款的坏账风险。本文对“隧道股份模式”供应链金融应用中的风险控制提出须重点加强的两个方面。
(一)加强贸易真实性审查
通常情况下,供应链金融业务中商务风险均由核心企业承担而非金融机构,金融机构通过协议形式约定核心企业不能因商务纠纷减免作为最终债务人的最终还款义务。金融机构严格把控对商务合同、工作计量单、材料验收单等贸易资料的真实性审查,可通过中登网对贸易发票对应债权进行重复质押融资核查,金融机构还可通过金融科技手段的多样性及先进性,让供应链金融数字化、可视化、可信化和智能化,打破因信息不对称、不完整带来的风控难题,提升风险管理效率,降低风险管理成本[ 4 ]。供应链金融科技平台运用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对电子债权凭证的多笔拆分和多级流转进行分布式记账,可对债权凭证流转链条上每一笔贸易进行记载和溯源,为贸易真实性审查提供技术支持。
(二)加强核心企业信用管理
当前国内主流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实质就是产业链核心企业的信用共享,金融机构基于核心企业的信用,对上游供应商办理应收账款债权保理业务。“隧道股份模式”可总结为“隧道股份+各成员单位”伞形双核心企业模式,隧道股份各成员单位也就是同供应商发生直接贸易关系的买方企业(债务人)为贸易关系中的核心企业,隧道股份公司作为信用主体核心企业对各成员单位的最终还款责任提供信用保证。在反向无追索保理业务中,金融机构除了对融资申请人进行征信查询外,主要对隧道股份和各成员单位的经营状况、资金状况、融资状况和征信状态进行持续跟踪和评估,以加强对核心企业的信用管理。
五、“隧道股份模式”供应链金融实践总结
(一)隧道股份整体授信催生传统模式迭代升级
从传统单一核心企业授信模式到隧道股份整体授信模式,“隧道股份模式”充分发挥集团3A级信用主体的优势,通过信用共享让各成员单位和产业链供应商获得授信充足、成本优惠的资金渠道,进而保障项目建设的正常推进,特别是有效保障了项目重大工程支付节点、传统节假支付高峰的资金需求,进一步提升了隧道股份及各成员单位的商业信用和履约能力,实现了传统供应链金融模式的变革与升级。
(二)标准化融资产品坐实反向无追索保理模式
传统保理融资和早期反向无追索保理模式中,金融机构基于强势资金供给方地位,在供应商签署的融资协议中普遍保留追索条款,导致供应商不能真正做到应收账款债权出表,没有完全转移债权债务项下的商务风险。“隧道股份模式”通过对传统模式的优化,打造出标准化的反向无追索权保理模式,真正实现了银行对供应商债权保理融资的无追索,从而不影响供应商自有授信和征信。
(三)优先合作银行满足个性化需求
基于隧道股份合作银行多且以主流银行为主,授信条件相对宽松、授信规模相对较大特点,加上主流银行业务团队的产品创新能力更强,所以在“隧道股份模式”供应链金融业务中优先选择合作稳定、兼具创新能力的主流银行,更有利于实现隧道股份及各成员单位的个性化需求。
(四)人性化与专业化要求锚定供应链金融平台
平台选择的背后,是对系统人性化和运维团队服务专业化的选择。隧道股份通过与6家科技平台的合作实践,发现平台方借助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均可以实现全线上化操作及数字债权凭证的可拆分、可流转、可融资,但系统功能模块的简洁、操作流程的人性化设计以及运维团队对核心企业和供应商的优质服务更加关键,直接关系到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推广和规模化发展,泛泛的供应链金融平台企业更需要人性化与专业化的加持。
(五)关注产品细节加分业务模式实施效果
供应商开户、放款效率、产品期限、付息方式和资金用途灵活性方面的优化。隧道股份供应链金融业务合作银行中有一半可实现对供应商的跨行放款,省略了供应商新开账户流程;
从供应商签收电子债权凭证后发起融资申请到银行放款平均时效为T+0/1天;
供应链业务开立期限覆盖1年期到3年期,匹配了隧道股份各成员单位不同项目的资金需求周期;
付息方式灵活,可在买方付息和卖方付息间自由选择;
银行对供应商的放款资金在合理合法用途范围内不受限。一系列的流程优化和模式标准化,使供应商对“隧道股份模式”的认可度和好评度不断提升。
(六)全面配套举措助力业务可持续发展
在隧道股份范围内制定供应链金融应用推广配套管理制度,成立专业的管理团队。业务上线以来,集团先后制定了与供应链金融业务相匹配的业务管理办法、各金融机构业务操作指引、账务处理办法、商务合同优化指引等。此外,隧道股份组建专业团队,实现从各成员单位年度业务预算到金融机构对接、从业务试点推广到月度签发计划、从授信与利率调整到业务到期清分等全流程的闭环管理,保障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可持续发展。
六、“隧道股份模式”供应链金融推广建议
随着供应链金融业务在产业链供应链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中央到地方的政策支持、从金融机构到科技公司的资金和研发投入,均能体现当前供应链金融的广阔市场和强大生命力。集团型公司在复制或参考“隧道股份模式”時,应重点考虑是否有能力、有需求、有益处,始终坚持合法合规、风险可控、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具体从业务环境、技术平台、内控制度和经济效益四个维度进行可行性分析论证。
(一)业务环境可行性
一是内部业务场景可行性,集团型公司在产业链中是否具有核心“链长”地位,公司业务是否可同供应链金融有机结合,是否有规模效应和持续需求;
二是外部政策环境可行性,全面分析政府部门及金融机构对行业发展是否持支持态度。
(二)技术平台可行性
产业转型促使产融结合发展成为新的趋势,而企业集团搭建供应链金融平台则是促进产融有效结合的手段。信息技术是供应链金融平台建设的重要支撑,使企业集团、链上企业和金融资源得以连接,实现财务、金融和科技的高度跨界融合[ 3 ]。集团型公司选择自建专属的供应链平台还是选择合作第三方平台,主要取决于业务场景和业务规模是否明确,以及集团公司信息化水平的高低。隧道股份基于自身实际选择了相对稳健的策略,先同多家供应链科技平台合作,待业务规模化和模式成熟后再结合发展规划开展自有供应链平台的建设,等平台搭建验收合格后再进行业务平台的逐步切换。
(三)内控制度可行性
供应链金融的实质是基于核心企业的信用和最终还款能力的融资方式,拥有完备的风控体系和稳健的资金管理能力、培养专业的管理团队,是集团型公司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是否可持续的重要前提和保障。
(四)经济效益可行性
经济效益可行性需要平衡考虑业务的规模效益和平台的衍生效益。集团型公司自建供应链平台,需要将开发投入和上线后直接收益与使用第三方平台服务替代的成本进行对比,还应综合考虑自建系统给集团其他业务带来的衍生效益和长期收益,以便做出最合理的选择。
七、结语
供应链金融是为了解决产业供应链中的资金流动性问题和资金利用效率问题而产生的,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史也是产融结合的发展史。供应链金融的模式无论如何创新和变化,其作为金融产品固有的融资属性和融资风险永远不会变。作为核心企业,只有深刻理解产业链企业在资金需求上的真正痛点,才能更好地协同金融机构、金融科技公司,通过金融创新和科技手段在服务好产业链核心企业和供应商需求的同时,始终坚守企业的良好信用和道德底线。
做好产融结合和产融互联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参与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实践是在传统模式基础上进行的部分创新和有益探索,“隧道股份模式”在集团型公司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是集团型企业加强财务管理、提升价值创造能力、服务主业发展的可借鉴方案。
【参考文献】
[1] 秦江波.中国供应链金融发展现状及对策[J].学术交流,2021(5):103-115.
[2] 薛洋.区块链技术驱动商业银行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创新路径[J].西南金融,2021(2):38-48.
[3] 金世辉.产融结合背景下企业集团供应链金融平台建设研究[J].国际商务财会,2021(13):83-87.
[4] 陆岷峰.供应链经济背景下供应链金融发展现状、问题与策略研究:基于构建经济发展新格局的视角[J].金融理论与实践,2021(1):19-26.
猜你喜欢供应链金融风险控制打造产融结合平台推动企业财务转型中国经贸(2016年20期)2016-12-20基于供应链金融视角的第三方物流供应商选择研究中国市场(2016年32期)2016-12-06面向供应链金融支付清算系统建设的探讨经济师(2016年10期)2016-12-03基于logistic模型的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评估商(2016年32期)2016-11-24试析基于现代风险导向的互联网金融审计经营者(2016年12期)2016-10-21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信息化的探讨经营者(2016年12期)2016-10-21论增强企业经营管理的风险意识经营者(2016年12期)2016-10-21医院财务管理风险及改进措施分析商(2016年27期)2016-10-17金投手抢滩湖南银联移动端,打造“供应链金融”生态大众理财顾问(2016年9期)2016-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