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舍宁秘书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2珠峰东坡探花记

2022珠峰东坡探花记

时间:2023-12-14 09:45:02 来源:网友投稿

撰文 供图 张佩勤

钟状垂花报春

1921年,英国探险家霍华·巴瑞在《珠峰考察》一书中赞誉嘎玛沟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山谷”。这条山谷位于西藏自治区(以下简称“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和定结县之间,东自陈塘镇,西抵珠峰东坡,全长55 千米,海拔从2100 米到5000 多米。整个山谷人迹罕至,发育着珠峰地区保存最好、面积最大的原始森林。

2022 年5 月17 日这天,一位花友告诉我有个“遇见珠峰——观花之旅”的活动在报名,作为一名资深植物爱好者,我几乎在一瞬间就确定了报名意向。终于,2022 年7 月16 日,在“西藏未止探险团队”的带领下,我们一行十多人(探险团队的部分成员、报名此次活动的植物爱好者和徒步爱好者)开始了此次嘎玛沟探花活动。此次探花之旅邀请到西南林业大学的徐波老师作为特别随队专家。常年在冰缘带流石滩从事植物多样性研究,让徐老师有了“流石滩主”这个称号。徐老师曾多次入藏考察植物,这已是他第三次来到珠峰东坡考察,虽然条件艰苦但他仍乐此不疲,按他的话说,这是因为“花就在那里”。

第一天

从定日县曲当乡优帕村(海拔约3800 米)到晓乌错营地(海拔约4700 米)。此行一路沿着缓坡上行,难度系数一般。但这一段行程很重要,如果能顺利走下来且没有出现高原反应,那后续的行程基本不会有问题,不然只能就此打道回府。

第二天

停留晓乌错营地以适应高海拔环境。当天,我们就在营地附近探花。如果天气好,可以看到世界第五高峰马卡鲁峰和我国七千米级第二高峰珠穆朗卓峰。不过,七月是雨季,“神山”露出真容的概率不大,所以,第二天早上见到如雄鹰展翅般的珠穆朗卓峰让所有人都喜出望外,尽管它只“现身”了短短几分钟。

如雄鹰展翅般的珠穆朗卓峰

第三天

从晓乌错营地经晓乌拉垭口(海拔约4950 米)到兰花谷营地(海拔约4000 米)。翻越晓乌拉垭口时,我们见到了一些残存的防御工事——当年清军为了抗击廓尔喀人(尼泊尔人古称)入侵修筑的“藏长城”。翻越垭口后,又路遇几位藏族同胞,随行的马匹驮着几捆从陈塘镇砍来的细竹子,用来在垭口挂经幡。他们的脚力实在了得,行速快我们一倍不止,不多时人影就消失不见。这一路我们见到了颇多植物,还幸运地见到了雪兔子、康顺绿绒蒿和多刺绿绒蒿同框的难得胜景。抵达兰花谷营地前有很长一段碎石河滩要走,大家都打起十二分精神,专注脚下,等到了营地已是身心俱疲。

第四天

停留兰花谷营地。当天我们见到的“明星植物”是细腰南星。细腰南星“人如其名”,它的佛焰苞中间部分呈收缩状,宛若少女的“小蛮腰”,颇为有趣。

第五天

从兰花谷营地经卓湘、措朗湖、夏侬牧场、汤湘到惹嘎营地(海拔约4500米)。兰花谷距离卓湘很近,从卓湘营地翻越一处密集的原始森林后,视线一下子开阔起来,偌大一片繁花似锦的高山灌丛出现得让人猝不及防,很多单叶绿绒蒿散布其中,可惜大都已处于花期末尾。我们又翻过一处山脊来到措朗湖边,湖边的坡上零星长着几株盛花期的锥花绿绒蒿,每株都有一人左右高。这一天的雾气总是来无影去无踪,起雾的时候站在山脊上,明明脚下是缓坡,却好像是万丈深渊一样;
而这一天的路似乎总也走不完,好在嘎玛沟对岸的风光一路伴随着我们,在雾气中时隐时现仿若仙境。

第六天

从惹嘎营地到俄嘎营地(海拔约4700 米)。这一路需要翻越一片陡峭的碎石坡,行程中又遭遇风雨,难上加难。尽管体力消耗很大,但为了安全,大家只能减少中途休息的次数,咬牙坚持尽快通过。不消说,这天又刷新了本次行程的难度新高。

第七天

从俄嘎营地经朗姆措垭口、神湖次久措再回到俄嘎营地。常规的徒步行程是从俄嘎营地到白当营地,但这一路的植被相对稀少,所以我们直接放弃。新选择的这条线路因路程长,山路起伏,沿湖的道路也高低不平,石头嶙峋,直接把大家走奔溃。神湖次久措对面的一座山头上有一个溶洞,据说曾是一位大师修行的一处旧址,行程中遇到不少来此处朝拜的藏族同胞,他们往往都是全家出动,而且一生中要来朝拜多次。

第八天

从俄嘎营地到措学仁玛营地(海拔约5000米)。这一路都是小缓坡,难度不高,但是因为海拔高,走快一点还是气喘吁吁。一路上没有什么特别的植物,基本都是花期已过的杜鹃灌丛,加上天公不作美,冷风细雨交加,十多千米的路走得有点艰难和无趣。

扁芒菊

第九天

停留措学仁玛营地。我们在措学仁玛营地驻扎了两个晚上,营地附近分布着几个冰碛湖,如果天气理想,可以拍到珠穆朗玛峰、洛子峰、马卡鲁峰等山峰的倒影。到达营地的第二天早上,吃过早饭后,我们去湖边的山头寻觅植物,但刚爬到一半,一场突如其来的冰雹使岩石变得湿滑,雾气也开始升腾,气温骤降,不得已大家只好一步步缓慢下撤到营地,等待天气好转。

第十天

从措学仁玛营地经朗玛拉垭口(海拔约5350 米)到伦朱林村(海拔约4200米)。翻越朗玛拉垭口途中,大家四处寻觅冰缘带植物,除了见到圆叶报春、密毛风毛菊、锥叶风毛菊等,还幸运地见到了徐老师一直念叨的定日雪兔子。更令人惊喜的是,这几丛定日雪兔子还是他之前考察时见到过的!

翻过垭口后,下行的路程无比漫长,不过临下山前我们又见到了一些马先蒿,有的可能还是新物种。

密毛风毛菊

总体来说,整个行程路线的路况不算太差,但高原上天气多变,有的路段地质环境比较恶劣,再加上嘎玛沟水汽很大,容易形成雾气,这几重因素交织在一起,让此次徒步的难度系数陡然增加。不过,我们还是顺利走完了全程,也拍摄到了上百种野花,可谓收获颇丰。

珠峰东坡探花图鉴

此次行程中,我共记录了35 科77 属138 种植物,其分布范围自徒步起点优帕村开始到伦珠林村结束。在此与大家分享此行记录的部分开花植物。

康顺绿绒蒿康顺绿绒蒿是绿绒蒿家族中的“新人”,2006 年其存在才正式被披露,也正因为此,除了当地的藏族同胞,见过它的“外人”还不算多,能在花期见到的更是少数,而我们正好赶上了本年度花期的末班车。

康顺绿绒蒿

多刺绿绒蒿

多刺绿绒蒿多刺绿绒蒿的叶、萼片及蒴果均被黄褐色尖刺。尽管多刺绿绒蒿算是绿绒蒿家族中的“大路货”,但每次见到它那挺拔的植株和带金属光泽般的漂亮的蓝紫色花朵,都会忍不住俯下身去。

知识

绿绒蒿属植物的花朵外形酷似罂粟花。绿绒蒿这个名字“名不副实”,没见过它的人大概会望文生义,以为它开的花是绿色的,但实际上,绿绒蒿属植物的花涵盖多种颜色,以蓝色最为常见,而且很多开蓝色花的绿绒蒿属植物,其花朵颜色还会因为生长环境的差异而偏粉或偏紫。

喜马拉雅垂头菊喜马拉雅垂头菊在珠峰东坡分布广泛。菊科是高山冰缘带植物最优势科之一,随着海拔上升,越来越多的风毛菊属和垂头菊属植物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

雪兔子

喜马拉雅垂头菊

雪兔子雪兔子几乎都生长在海拔比较高的垭口附近的流石滩上,像高山上的“小精灵”。我还见到了它和康顺绿绒蒿、多刺绿绒蒿共同绽放的盛景。

定日雪兔子定日雪兔子个头比雪兔子小很多,而且叶子被金黄色的毛。因生长海拔很高,定日雪兔子分布极少。此次是徐波老师第三次到珠峰东坡考察,也是第二次在同样的地方见到这几丛定日雪兔子(右图),他的那股与“故友”重逢的高兴劲瞬间感染了我们——虽然下着细雨,石头湿滑,我们也还是缓慢下行到它们边上一睹芳容,希望以后我也能再次见到它们。

“高个子”单头尼泊尔香青

定日雪兔子

“矮个子”单头尼泊尔香青

单头尼泊尔香青单头尼泊尔香青为尼泊尔香青的一个变种。不同的生境,单头尼泊尔香青的植株高度也有变化,我个人觉得“矮个子”的更好看。

塔黄

刺毛白珠刺毛白珠是一种常绿矮小丛生灌木,常铺地而生,花为粉红色。虽然名为刺毛白珠,但它的果实却是蓝色的,甚是夺目。更有趣的是,有些区域的刺毛白珠果实吃着有一股类似风油精的味道。

刺毛白珠

网脉柳兰

塔黄塔黄整株高达1~2 米,算是最具辨识度的高山野花之一了,远远地就能看到它耸立在山坡上。

网脉柳兰网脉柳兰的植株和花形类似夹竹桃,叶片狭长。网脉柳兰通常长得比较高,所以我们在海拔4700 米左右的碎石坡上见到花期中植株仅约10 厘米高的“矮个子”时,还一时不敢相信那也是它。

多茎獐牙菜

单头火绒草

宽花紫堇

绢毛苣

硕花马先蒿

黑蕊虎耳草

细腰南星

探花趣事

我们雇佣的牦牛主要用来驮运个人装备及露营所需的各种生活物资

嘎玛沟曾长期与世隔绝,远离城市喧嚣,沟里几乎没有任何人工设施,交通工具只有牦牛和马匹。珠峰东坡零星分布着几处牧场,来转山的藏族同胞会用牦牛驮运物品,而我们这一行人需要进山徒步、露营10 天,更需要雇几头甚至十几头牦牛。牦牛通常边走边吃边拉,珠峰东坡地广人稀,前行途中如若注意脚下,踩到牛粪的概率还是不大,但我却“幸运地”因为单朵垂花报春而“中奖了”。

或许是因为花期已过的关系,整个行程中,我们只见到零星几株单朵垂花报春还开着花。据说,全球见过此花的人少之又少,所以当我在一片山坡上的灌木丛下看到一朵还开着的单朵垂花报春时,直接就跪在地上,从各个角度一顿狂拍,等拍完照片起身大口喘气时才发觉膝盖处湿湿的。原来,我一直跪在一堆半新鲜牛粪上,但发现此花的惊喜让我顾不得周遭环境,即使跪在湿湿的牛粪上也浑然不觉。

我们雇佣的牦牛主要用来驮运个人装备及露营所需的各种生活物资,如帐篷、燃料、食物、锅具、发电机……牦牛鼻子上拴着铃铛,每天晚上铃铛声伴着我们入眠,每天早上牦牛队还没出发,我们就先行一步了。但走着走着,远远地就会听到牦牛工的口哨声,不久就会传来清脆悦耳的牦牛铃铛声,再过一会儿牦牛队就近在咫尺。山路大都狭窄,这时候我们必须往旁边的坡上爬几步,既让道于牦牛,也正好让自己喘口气。有趣的是,牦牛对我们让道的反应各不相同:有的似乎很怕生,奋起四蹄疾跑而过;
有的则干脆也停下来,与我们对视几眼,喘着粗气慢悠悠吃上几口灌丛叶子再走,原来爬山对它们来说也是大不易啊!

小知识

1921 年,英国组织了首次珠峰考察,包括大名鼎鼎的乔治·马洛里在内的9 名考察队队员来到珠峰东坡的嘎玛沟、卡达沟探寻攀登珠峰的道路。在他们探险的过程中,兼任随队医生的博物学家桑迪·沃尔斯通(Sandy Wollaston)发现了一种新的报春花,这种花后来以他的名字命名为Primula wollastonii(钟状垂花报春)。那次探险他们共采集到200 多种植物标本,并发现了4 个植物新种,开创了珠峰东坡科考的先河。

以敬畏之心呵护自然之美

每一个看过珠峰东坡野花照片的人,都会感叹美丽的野花和无敌的风景,其实每张照片都来之不易。我们跟随徐波老师在嘎玛沟徒步、露营了10 天,在高原负重徒步80 多千米,累计爬升4000 多米,才拍摄到这些绝美的野花。此外,高原上的植物大都长得比较低矮,有的甚至贴地生长,所以为了拍到一张绝佳的照片,我们必得下跪或作五体投地状,甚至有时候还要爬到悬崖边,在流石滩上爬上爬下、钻进多刺的灌丛才能拍到它们。

这几年,野生植物被人为破坏的情况屡有报道,除了法治意识不强,或许也因为他们对植物、对大自然的热爱还不够深,不然怎会舍得“辣手摧花”呢?我们这一群“花痴”见到一人多高的塔黄、定日雪兔子、康顺绿绒蒿等珍稀植物时一边高兴得嗷嗷叫,一边从各个角度拍个没完,还得再加上一张和花的合影,并给予几下温柔的抚摸,再一步三回头地离开,心中期盼下次还能在同一个地方见到它或者它的“下一代”。

嘎玛沟的野花给我们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但沿途却看到一些不文明现象,比如随地丢弃的食品包装袋、饮料瓶、一次性湿纸巾等。尽管海拔高,个人负重有限,而且每一次弯腰、下蹲都会大喘气,但我们还是尽可能捡拾了一些垃圾带下山。这里的环境污染虽然不至于到触目惊心的程度,但也足以引起人们的重视,希望每一个来珠峰东坡徒步的人都能怀抱敬畏之心,保护好这片高原净土。

守护高原净土,人人有责

猜你喜欢绿绒蒿定日垭口藏药红花绿绒蒿资源、化学及药理系统研究进展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22年11期)2022-12-10塔式电站中定日镜的运动规律分析沈阳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年3期)2020-08-27等一棵树落叶子草地(2020年3期)2020-07-04光热发电厂定日镜及镜群风洞试验研究科技与创新(2019年21期)2019-11-27赞马关石垭口碉楼含笑花(2017年3期)2017-05-26摩洛哥NOORIII塔式电站定日镜面积达178 m2创下记录能源研究与信息(2016年4期)2017-03-31定日镜镜面偏心距误差仿真分析与补偿算法电力科学与工程(2016年9期)2016-11-12我是绿绒蒿的信徒森林与人类(2016年4期)2016-05-12绿绒蒿(4)森林与人类(2016年4期)2016-05-12中国绿绒蒿档案·影像森林与人类(2016年4期)2016-05-12

推荐访问:东坡 探花 珠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