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舍宁秘书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这些“新冠”流言勿轻信

这些“新冠”流言勿轻信

时间:2023-12-14 09:00:04 来源:网友投稿

流言:网传感染新冠病毒康复后,需再经过15天才能产生抗体,所以康复后一周左右最有可能二次感染。

真相:实际上,在病毒进入人体的这一刻,人体免疫系统就已经开始工作了。后续产生的保护性抗体会在两三周时间达到高峰,持续的时间会比较长,但并不是说这两周内机体就不具备保护力。此时如果真的有病毒再进入体内,能够很快被清除掉,反而是相对不容易感染的阶段。

总体来说,感染后时间越长,体内的抗体水平越低,感染的风险才会越大。感染新冠病毒康复之后,一般获得的保护力可以持续3个月到6个月。

流言:孩子感染病毒后发烧打寒战发冷,此时裹上被子捂汗,就能退烧了。

真相:许多人都有这样的经验,发烧时捂出来一身汗后就退热了。其实不然,出汗是退热的结果,并不是退热的原因。

发烧时,体温变化会经历三个阶段:体温上升期,畏寒或寒战;
高热持续期,体温上升达高峰,并持续一段时间,期间能量消耗大,口干舌燥,浑身发烫;
体温下降期,出汗散热,皮肤潮湿。

由于婴幼儿语言表达能力不到位,等家长发现孩子发烧的时候,一般已经接近或处于高热持续期。此时捂得严严实实,反而影响散热,体温不降,还会导致一种专属于婴幼儿的临床疾病:捂热综合征。所以,当孩子发烧进入高热持续期时,千万不能捂。

流言:新冠病毒感染者痊愈后,牙刷毛巾等生活用品都要换新的,因为物品上残存的病毒会导致痊愈者“复阳”。

真相:正如我们流感痊愈后不会扔掉口红、牙刷等一切可能残留病毒的生活用品,新冠病毒感染者痊愈后,也不必更换生活用品。一方面,实验环境下新冠病毒在物体表面的存活时间最长也不会超过10天。另一方面,因为在感染后,人体针对相应的毒株、相应变异株会产生特异性的抗体,当人体再次接触一模一样的病毒时,身体内存在的免疫细胞可以迅速产生抗体,清除病毒。

研究表明,感染新冠病毒后最快3个月可能会再次感染。这种“复阳”不太可能是被自己的生活用品上的病毒再次感染的。

流言:世界卫生组织提醒:出现新冠病毒感染症状时要避免使用布洛芬,以免加剧感染。

真相:这是一则过时的消息,不适合作为如今用药的参考。

关于新冠病毒感染者不能吃布洛芬的消息,最早出自2020年3月发表在《柳叶刀》子刊上的一篇研究。这项研究指出新冠病毒通过“劫持”人体的ACE2受体入侵细胞,而布洛芬等一些药物可能让ACE2的表达水平上升,促进新冠病毒的入侵。为此,研究人员们做出了一个假设,也就是这些药物可能增加出现新冠病毒感染者重症的风险。

在新冠疫情暴发的初期,人类对于这种病毒的了解有限,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在2020年3月给出建议:在研究还不明朗的时候,建议普通人先不自行服用布洛芬。但是随后,世卫组织很快做了澄清:这个建议并不是反对使用布洛芬。

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人们早已对新冠病毒和布洛芬有了更深的理解。很多研究都没有发现有任何科学证据表明布洛芬与ACE2受体过量表达之间的联系。

流言:感染一次奥密克戎病毒,就相当于打了一次疫苗。反正迟早要感染,不如“早阳早好”。

真相:这种看法是错误的。感染一次新冠病毒并不能终生免疫。尽管感染新冠病毒后,在一定时间内会获得针对该毒株的免疫力,但并不代表不会再次感染。如果发生感染之后过了很长一段时间,体内的抗体滴度会越来越低,当抗体滴度已经不足以抵御病毒侵入时,就有二次感染的可能。

如果病毒发生变异,可能存在免疫逃逸,二次感染的风险就更大了。当前的新冠疫苗,只能降低感染几率,却不能阻断感染,主要原因就在于它的善变性。专家表示,即使曾经感染新冠病毒,也还是要做好防护,且感染后再接种疫苗也有必要。

流言:感染了新冠病毒后,除了急性症状,还有非常严重的后遗症。

真相:钟南山院士表示,“医学上对于后遗症有严格的定义,指的是疾病造成的损害终身存在。一些新冠产生的症状会慢慢消失,我们不叫它后遗症。我目前还没看到特别明显的对器官引起长期功能不全的案例。”

对于新冠病毒感染者而言,有的人临床表现可能持续时间比较长,比如味觉嗅觉丧失、关节痛、记忆力下降、胸口疼痛、咳嗽等,有的学者把这些称为“长新冠”。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教授崇雨田认为,这些不能将其归类为“新冠病毒感染的后遗症”“目前学界并未确认新冠病毒感染者有后遗症,至少尚没有证据表明有后遗症。”

流言:感染“北京毒株”会比“广州毒株”更严重,应该挑个“温和毒株”感染。

真相:从目前我国流行的新冠病毒毒株来看,主要还是奥密克戎的不同变异株,如流行在北京、保定等地的为奥密克戎BF.7变异株,广州、重庆等地流行的则是奥密克戎BA.5.2变异株。

有网友调侃的“刀片株”“眩晕株”“失味株”等,其实也没有科学依据,奥密克戎变异株的各分支毒株没有明显差异,但不同患者在临床表现上会有差异。就算是同一个毒株,在不同人之间,也会根据每个人的抵抗力、身体基本情况而有不同表现。不能看到一个人感染后症状轻,就认为这个人感染的毒株更加温和。

流言:和青壮年人群相比,老年人接种新冠疫苗更易引发不良反应。

真相:疫苗不良反应是由于疫苗本身固有的特性,以及受种者个体的差异因素导致的,接种疫苗之后可能会有少数人出现一些与预防接种目的无关或者意外的反应。疫苗不良反应包括一般反应和异常反应。

我国目前在持续进行新冠疫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工作,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新冠疫苗不良反应总体报告发生率略低于60岁以下人群报告水平,绝大多数是一般反应,少数属于异常反应,严重异常反应的报告发生率低于百万分之一。

大量的监测和研究显示,与接种新冠疫苗的人相比,未接种疫苗的人患病风险、重症和死亡风险高出很多。这种风险通过疫苗接种可以大大降低。

流言:将自来水滴入新冠抗原测试板上,结果呈现“两道杠”,说明自来水“阳了”,会传播病毒。

真相:安全达标的自来水,不会成为新冠病毒的传播途径。

自来水、可乐、橙汁等其他液体与人体样本完全不同,将其倒入测试液中,会破坏抗原提取管里的测试液成分,再加入测试孔进行反应后所产生的任何颜色变化,其结果都不具备参考性。

此前已有多位权威专家表示,任何不按照产品说明进行的抗原检测,所得出的结果均无效。用抗原检测自来水、可乐等非人体样本,这类“实验”不能判断试剂盒是否可靠,也不能判断自来水是否安全。

新冠病毒在体外是很脆弱的。自来水在出厂之前会经过加氯消毒处理,且出厂水中保持一定的余氯含量,可以持续杀灭细菌和病毒,确保自来水安全可靠。

猜你喜欢病毒感染者奥密克布洛芬参麦宁肺方治疗223例新冠病毒感染者的真实世界研究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2年3期)2022-08-22奥密克戎科技创新与品牌(2022年1期)2022-04-23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咽拭子与粪便排毒规律及临床表现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22年1期)2022-02-28迎战奥密克戎中国新闻周刊(2022年3期)2022-01-22病毒与偏见:两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抗争之路汉语世界(2021年5期)2021-11-24SilentEpidemic汉语世界(The World of Chinese)(2021年5期)2021-10-28儿童退热还能用布洛芬吗家庭医药(2019年13期)2019-01-15S-布洛芬的合成进展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16年4期)2016-07-12布洛芬抑制人肝癌细胞BEL-7402生长及机制的初步研究中国癌症杂志(2015年4期)2015-12-09布洛芬缓释片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中国药业(2014年24期)2014-05-26

推荐访问:轻信 流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