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该试验以北红、北玫、公酿一号3个酿酒葡萄品种为试材,在辽宁进行引种试验,测定其枝条的游离脯氨酸、电导率、芽段萌发率和可溶性糖抗寒相关指标。试验结果显示,3个酿酒葡萄抗寒能力为:北红>北玫>公酿一号。
关键词:酿酒葡萄;北红;北玫;公酿一号;生理指标;抗寒性;引种试验
贾金辉. 酿酒葡萄树抗寒性比较试验[J]. 农业工程技术,2020,40(26):26-27.
中国地域广阔,东北、西北等高寒地区,种植葡萄必须在冬季埋土防寒,耗时耗力,增加成本。如果能研究出具有良好抗寒性的葡萄,不但能节约很多人工成本,对葡萄酒行业也能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中国作为新世界葡萄酒国家,葡萄酒的发展时间较短,葡萄酒质量仍有待提高。主要原因是酿酒葡萄大多是引进的国外品种,在中国种植并不完全合适,而且缺少本土特色品种,中国山葡萄酸度较高,不适合酿造干型葡萄酒。在中国种植最广泛的酿酒葡萄品种是赤霞珠,但是赤霞珠不耐寒[1]。研究酿酒葡萄品种的抗寒性对选育、推广酿酒葡萄新品种以及推动我国葡萄酒业发展十分重要。
本试验通过测定3种酿酒葡萄树的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相对电导率、芽段萌发率来分析不同酿酒葡萄品种的抗寒性,为中国高寒地区的酿酒葡萄选育、推广提供一定的实践指导。
1 材料与方法
3种酿酒葡萄树来自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酿酒葡萄园。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分别采用电导仪、蒽酮法、茚三酮比色法进行测定 [2]。萌发率(%)=(芽段总数/扦插的芽段總数)×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相对电导率与抗寒性的关系
植物受到低温胁迫时,会直接影响细胞膜的透性,温度越低透性越大。同时,因为外渗物质的增加,相对电导率随之增加。所以,通过测定植物的相对电导率可以推测出植物抗寒能力的强弱[3]。
由图1可知,3个酿酒葡萄枝条相对电导率的走势,都是开始上升较缓慢,随后上升突然变快,最后相对稳定在一定范围内。北红在4℃和-25℃之间,相对电导率上升较缓慢;在-25℃和-30℃之间,相对电导率上升变快;在-30℃和-35℃之间,相对电导率变化不大。北玫在4℃和-20℃之间,相对电导率上升较缓慢;在-20℃和-25℃之间,相对电导率上升变快;在-25℃和-35℃之间,相对电导率变化不大。公酿一号在4℃和-15℃之间,相对电导率缓慢增加;随后在-15℃和-30℃间突然快速上升;在-30℃和-35℃之间,相对电导率变化不大。由此可知,3个酿酒葡萄抗寒能力为:北红>北玫>公酿一号。
2.2 芽段萌发率与抗寒性的关系
植物的耐寒能力也可以通过枝条的萌发率来反应,植物受到低温胁迫时,萌发率越高,抗寒能力越强[4]。
由图2可知,随着温度降低,3个酿酒葡萄树萌发率呈现下降趋势,并且下降趋势不同。随着温度降低,北红在-30℃时芽段萌发率低于50%。北玫在-25℃时,芽段萌发率已经低于50%,并且在-20℃和-25℃之间,芽段萌发率出现急速下降趋势。随着温度降低,公酿一号的芽段萌发率下降趋势几乎成斜线,在-20℃时,芽段萌发率已经低于50%。由此可知,3个酿酒葡萄抗寒能力为:北红>北玫>公酿一号。
2.3 可溶性糖与抗寒性的关系
当植物受到低温胁迫时,植物细胞内的可溶性糖会升高,冰点随之降低[5]。
由图3可知,随温度的降低,3个酿酒品种的可溶性糖含量都呈现上升趋势,但是因为抗寒性不一样,上升趋势有一定差异。在4℃和-15℃之间,3个酿酒品种可溶性糖含量上升缓慢。在-15℃和-20℃之间,公酿一号枝条的可溶性糖含量上升十分迅速,北红和北玫可溶性糖含量上升缓慢。-20℃和-25℃之间,北玫可溶性糖含量增加,在-25℃和-35℃之间上升相对缓慢。-25℃和-30℃之间,北红枝条的可溶性糖含量上升趋势明显高于北玫和公酿一号。由此可知,3个酿酒葡萄抗寒能力为:北红>北玫>公酿一号。
2.4 游离脯氨酸与抗寒性的关系
游离脯氨酸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并且溶解度比较大,能够提高细胞的渗透压,当植物受到低温胁迫时,游离脯氨酸会增加,增加抗寒能力的作用[6]。
由图4可知,随温度的降低,所有酿酒品种枝条游离脯氨酸含量都先升高后降低。北红在-25℃和-30℃之间,游离脯氨酸含量突然增加,在-30℃后开始减少。北玫则在-20℃和-25℃之间,游离脯氨酸含量增加迅速,在-25℃之后开始不同程度的减少;在-35℃时,北玫游离脯氨酸的含量比北红少很多。公酿一号在-15℃和-20℃之间,游离脯氨酸含量增加迅速,之后开始慢慢减少;在-35℃时,在3个酿酒品种中公酿一号游离脯氨酸含量最低。由此可知,3个酿酒葡萄抗寒能力为:北红>北玫>公酿一号。
3 结论
随着温度的降低所有酿酒品种枝条中可溶性糖的含量升高,随着温度的降低所有酿酒品种枝条中游离脯氨酸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根据相对电导率推测得到的酿酒品种的抗寒性与低温胁迫后测定的芽段萌发率由高到低的排列结果一致,3个酿酒葡萄抗寒能力为:北红>北玫>公酿一号。
参考文献
[1] 熊 燕,张万民. 葡萄抗寒性研究概况[J]. 北方园艺,2007(6):69-71.
[2] 朱锦凤,王振平,李 国,等. 几种方法测定鲜食葡萄枝条抗寒性的比较[J]. 果树学报,2006,23(1):31-34.
[3] 杨晓宇,田建保,韩 凤,等. 应用电导法测定晋扁系列扁桃抗寒性研究[J]. 山西农业科学,2010,38(3):20-22.
[4] 高俊凤. 植物生理学研究指导[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5] 马小河,唐晓萍,董态刚,等. 6个酿酒葡萄品种抗寒性比较[J].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13,33(1):1-5.
[6] 许 宏,王孝娣,邹英宁,等. 葡萄砧木及酿酒品种抗寒性比较[J].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2003(6):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