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丽萍,宋清瑞,王云向,蔺剑锋
(1.华宁县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心,云南 华宁 652800;
2.中共华宁县委党校,云南 华宁 652800)
2021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提出到2025年,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明显提升,有条件的村庄实现生活垃圾分类、源头减量,全面提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水平。
华宁县隶属云南省玉溪市,全县国土面积1 313 km2,辖3镇1乡1街道75个村(社区)63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9.04万人。全县生活垃圾日产量约131 t,城乡垃圾终端处理以填埋为主,现有日处理垃圾20 t以上的卫生填埋场3座,主要收集、消纳、处理县城及集镇周边30个行政村215个村小组产生的生活垃圾。其余村庄的生活垃圾以“户收集、组转运、村处理”的方式受控填埋处理。
(一)凝心聚力,合力打好攻坚战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及时成立县人居环境整治领导小组,各乡(镇、街道)、村委会也成立相应的机构,压实主体责任,坚持一把手亲自抓,建立县、乡、村三级联动机制,强化互联配合,形成“全县上下一盘棋”的工作格局。二是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以上率下抓落实,把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提升群众生活质量摆上重要议程,多次专题研究,实地调研,对工作中的难点问题及时拍板,高效推动问题的解决。三是加大对农村生活垃圾的治理力度,组织和发动群众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据统计,2022年1—6月,共投工投劳41 105人次,清理农村生活垃圾7 547.9 t,清理村内沟渠993 km,水塘557口,淤泥1 327.4 t。四是拓宽投入渠道,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共投入资金30.42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五是开展垃圾源头减量,在青龙河、华溪河及南盘江流域建立垃圾分类试点村10个,运用典型引路,扩大示范,带动周围向纵深扩展。六是不断持续充实力量,加大投入,做实基础,夯实厚度,目前,全县共有村庄保洁员762人,有垃圾清运车224辆,垃圾箱(桶)3 539个,垃圾收集池(房)267座,从而为做好治理工作提供坚实保障。
(二)因地制宜,探寻垃圾治理新模式
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中,干部群众因地制宜,群策群力,不断探寻垃圾治理新模式。一是推行镇、村一体化处理模式和就近就地处理模式,县城周围和乡镇集镇以配置垃圾车和建设中转站等收运设施为主,收集的生活垃圾纳入城市终端处置设施,实现无害化处理,对居住分散、收运设施配套不足的边远山区,则采取户收集、组转运、村处理的方式,由村保洁员适时收集,统一转运到指定地点进行集中处理。二是推行“房前屋后庭院”三包责任制,发挥村民自治作用,将村庄保洁纳入村规民约,推进村庄清洁工作。三是每个村小组至少配备1名保洁员,负责督促村民柴草物件的有序摆放、公共区域的卫生打扫、生活垃圾的转运处置、村属设施设备的维护、花草林木的养护和公共厕所的管护等,确保村庄干净整洁。四是每人每年缴纳20~30元的生活垃圾处置费,专门用于支付保洁人员的报酬、收处设施设备的添置和维修、清洁工具的购置等,确保垃圾治理工作正常进行。五是坚持开展“5·20”美丽家园清洁日活动,每月5日、20日组织全体村民进行环境卫生大扫除,营造家家讲卫生、人人爱干净的良好氛围。全县75个行政村630个村小组均达到云南省人居环境整治“一档八条”标准,2021年农村人居环境考核在全市排名第一,在全省89个三类县中排名第四。
(三)建立机制,务求实现常治长效
1.严格执行“红黑榜”考评制度。县人居环境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县政府督查室,每月深入乡(镇、街道)随机抽查,通过“看、听、查”等方式进行考评,县级考评乡(镇、街道)及行政村,行政村考评村小组,村小组考评农户,并将考评结果进行公示。全县75个行政村“红黑榜”考评实现全覆盖,并取得实质性成效。
2.建立部门联系机制。实行县级5套班子主要领导分片负责,县直各部门联系村(社区)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中的作用,明确部门工作职责,制定工作措施,统筹协调工作推进。
3.强化激励机制,激发工作热情。为进一步激发干部的干事热情,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分别建立了考评奖惩、监督检查、信息通报和问责通报等制度。年度考评为前两名的乡(镇、街道)分别以奖代补30万元和20万元;
考评为前10名的村(社区)各奖励5万元,“三委”班子、村小组长、党支部书记在兑现当年绩效奖励的基础上分别再给予50%的奖励,对县直联系部门给予年度综合考评加分5分。对连续2个月考评为“黑榜”的村(社区),乡(镇、街道)、县级联系部门主要领导及村(社区)负责人在县级媒体作公开承诺抓好整改,连续2年考评为末位的乡(镇、街道),对党政领导进行组织调整。
一是设施设备不足。由于集体资金薄弱,县级财政困难,短期内无法解决生活垃圾治理所需的收集、转运、处理消纳等设施设备,致使工作难度加大,后劲不足。二是个别村组干部思想意识淡化,治理行动迟缓,工作方法单一,工作力度不强。三是源头分类简单,资源浪费大。源头分类主体责任在家庭,但由于宣传引导不够、必要性设施提供不到位、激励机制针对性不强等,主动分类、完全分类工作效果不明显,目前只是简单地分为能卖钱的和不能卖钱的,对于厨余垃圾、有害垃圾、有用垃圾和无用垃圾并无分类,资源利用率低,尚未形成“家庭分类-专职保洁员归集-减量后终端处置”的良性循环机制。四是终端处理原始、简单、粗放。由于多数群众居住在山区,山高路远,居住分散,生活垃圾只能选择就近就地简易填埋,受资金制约,简易填埋场大多未做防渗和无害化处理,容易对周围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一)重视垃圾分类
以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为目标,按照“网格化建设、市场化运作、专业化处理、产业化培育”的工作思路,构建完善的回收网络体系,提高资源化利用。比如:把厨余垃圾、易腐烂垃圾制成有机肥,工艺简单且成本低,施用后还能生产出生态安全的农产品,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在人口相对集中、条件成熟、选址可行的地方修建小型垃圾焚烧处理场,探索如何利用热能,将热能的开发利用和相关企业的需求相结合,做到有效对接,实现节本增效,综合利用。
(二)多主体协调治理,共同发力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是全社会共同面对的重要课题,多元化、多主体协同配合,让多个社会主体参与到治理中来,不断扩大协作空间,树立共治共享理念,构建美丽清洁乡村。政府以“主导者”的身份把控整体方向,统筹兼顾各方利益,构建多元化协同治理模式。探索生态补偿机制,政府招商引资给政策,对企业尝试购买服务模式,将垃圾治理资金一次性投入压力转变为对企业的分期付款,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和双赢。
(三)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监督制约机制
健全和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和处置体系,加强对垃圾治理设施设备的日常监管,不断提高运行管理水平。制定既能贴合实际又能灵活运用的法律法规,为治理工作提供法律依据和制度支撑。运用行政问责制度,落实主体责任。充分利用新闻媒体、政务公开平台、设立举报电话等进行有效监督,多头并进,多方发力,共同创建绿色生态、美丽清洁新农村。
猜你喜欢设施垃圾分类民生设施非“摆设”今日农业(2021年20期)2022-01-12垃圾去哪了科普童话·学霸日记(2021年2期)2021-09-05分类算一算数学小灵通(1-2年级)(2021年4期)2021-06-09警惕环保设施安全隐患江苏安全生产(2020年4期)2020-05-30那一双“分拣垃圾”的手当代陕西(2019年24期)2020-01-18分类讨论求坐标中学生数理化·七年级数学人教版(2019年4期)2019-05-20数据分析中的分类讨论中学生数理化·七年级数学人教版(2018年6期)2018-06-26倒垃圾小太阳画报(2018年10期)2018-05-14教你一招:数的分类初中生世界·七年级(2017年9期)2017-10-13公共充电桩设施建设正当时中国公路(2017年5期)2017-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