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如山
古来的皇帝,都愿驻离宫,清朝皇帝更甚;人們都以为驻离宫是专为避暑,所以夏天才去,连西洋人也是这样的看法,所以他们把中国的颐和园翻译成“夏宫”。我个人从前当然也是这样的想法,后来听到老辈人谈起来,才知道不是那么回事,他们说,皇帝驻园,不止是夏天,一年之中,往往驻十个月以上。民国以后,又得到机会,查看内务府的档案,及清朝宫史,才把这件事情弄清楚了,固然关于避暑的成分也不少,但其他的原因也很多。在明朝以前的情形,没有详细考查过,不必谈,也不能谈,现只谈谈清朝的情形。照清朝家法的规定,宫中一切的动作,都相当的谨严,除特别有作为,或不规则的皇帝外,其余循规蹈矩,拘谨的皇帝,是要很受拘束的,远不及一个平民生活来得自由,所以都愿意驻园。现在先谈皇帝平常在宫中生活的规矩,然后再谈驻园的情形。
皇帝在宫中的生活,据外边的揣想,当然是极阔绰极舒服的了。舒服的地方,当然也很舒服,可是被管束的地方也很多。以下就分开说说他饮食起居的情形。
先谈谈饮食。宫中无论皇帝、皇太后、皇后、妃、嫔,都是各人吃各人的,各人有各人的厨房,虽然有同在御膳房烹调的,但也是各做各的,不得掺合,所以每天都有菜蔬、肉类等原料的配给,例如皇帝每天羊肉多少斤,猪肉多少斤,鸡多少只,鸭多少只,鸡蛋多少个,豆腐多少块,白菜多少斤,葱蒜薯等等,各种水果,都是全的,每日早晨买来,再分送给各宫,皇太后食品与皇上一样,皇后就少了些,皇贵妃又少些,贵妃、妃、嫔、美人、常在等等,依次递降减少,自然各处进贡的食品,也是常常配给的。
照这情形说,岂不很丰富很阔绰吗?但吃时口味,可就不十分香美了,因为菜样太多,开饭时时间太紧,所以不易做好,例如皇帝太后每人都是一百零八样菜,皇后九十六样,其余递减,最少的也要十六样,此是定例,不许改。只以皇帝一人来说,太监一声说传膳,则此一百零八样菜不过几分钟,就得全数端上去。请问这些样菜,不要说现炒,就是由锅里盛到碗里,在这几分钟内,也是办不到不是,那么,他怎么办呢?我曾经看见过,且也常听见御膳房的人说过,他是除十几样现炒之菜外,其余所有的菜品都预先做好,盛于黄砂碗内,盖上黄砂碟,都排列于五六尺长、二尺多宽的一个大铁板上,铁板下炙有炭火,碗上再盖一块铁板,铁板上亦有炭火,因为上下有火,所以碗中的菜品,都是开沸的,烧得碗中的油或汁,时时噗哧噗哧的往外冒。听到一声传膳,便有几个人一齐动手,把黄砂碗中的菜一件件倾倒于画万寿无疆花样的瓷碗中(皇上在宫中,永远使用这种花样的碗碟),倒菜的倒菜,擦碗的擦碗,所以不过几分钟就能把所有菜品通通端到桌上。快自然是很快,法子想的也还不错,不过这样办法,其中的菜,当然便有许多种是不会好吃的。菜品已经是这个样子了,吃饭的时候,更不自由,永远是自己独吃,倘想找一个人来,一同吃饭,吃着饭谈谈天,那是不可能的。不要说想找他最喜爱的妃嫔不可能,就是想找皇后来陪着吃一顿饭,也不是容易的。因为皇后见皇帝的礼节很严重,平常已经不许平起平坐,吃饭之时,更要衣服穿的齐整,且吃饭的时候,有许多礼节。例如皇上陪着太后吃一顿饭,就有许多的麻烦:刚一就座,皇上就得先叩一个头,敬太后的头一杯酒也得叩一个头,太后赏头一杯酒,也得叩一个头,命吃头一个大菜,又得叩头,吃完了饭,还得谢膳叩头。
再谈喝茶,据太监所说,皇帝平常只许喝普洱茶或者福建的龙团茶,因为宋朝皇帝就喝龙团茶,所以才喝,否则只许喝普洱茶。倘皇帝想喝香片茶,则须往敬事房去喝,敬事房者,伺候皇帝的太监所居住之处也。太监所说的这些话,我也查找过公事或档案中的证据,但也总没有找到,不过问过几次,很有几个太监都是这样的说法,并且故宫博物院登记,宫中所存的东西,则只有普洱茶一种,且异常之多,卖了十几年,还没有卖完,而香片茶等,确不多见。如此则太监之话,也或者可靠。至于他们所说,宋朝皇帝,吃龙团茶一节,亦确是靠得住的,此不但见过私人的笔记,且见过《宋史》。这些饮食的情形,多少年来,不许改动。到光绪年间,虽以西太后之胆大妄为,而对于御膳房之规矩,亦未敢更动,因其系祖宗遗制也,不过她除每日御膳房仍旧烹饪外,她又自己立了一个小厨房可以随便烹饪就是了。而以前的皇帝则没有人这样做过,所以他们都愿驻园。因为在园中居住不像宫中那样拘束,可以随便,在园中虽然也有御膳房,但规矩则松多了,皇帝可以随便吃,因为这得算行路的性质,不能照宫中的排场,所以皇帝出京所住之地,都曰行在,意是行路所在之处也。吃饭时可以随便点几样菜,最要紧的,是可以随便叫嫔妃来陪着吃,爱叫哪一位,就叫哪一位,且可以一边吃,一边谈天,这在宫中是万不许的,这是皇帝乐于驻园的第一个原因。
再谈谈皇帝的起居。这话说起来太长,现只简单说说。从前北方乡间文人们,常有一句话:“夏天不进京。”因为北京比乡间热得多。北京有城墙窝风,当然要热,乡间墙矮院宽树木多,所谓“绿林村边黑”,自然是通风凉爽。京城有一道城墙,已经窝风,宫里头又多两道皇城和紫禁城,而里边又有一道很高的红宫墙,当然是更窝风,空气更不能流动了;再加以房屋建筑的形式(这层自故宫开放后,看见过的人很多了,不必详谈),然除宁寿宫、长寿宫,几处特别建筑外大致多是三合房、四合房,在冬天因有火坑,都很温暖,是不错的,一到夏天,则闷热无比,虽搭有苇席之天棚,然遇落雨之后,三天不能干,更是潮热不堪。宫里不许有楼,亦无大的庭院,更无花园,神武门内迤东之花园,为藏珍本图书之所在地,即名曰御花园,是宫中最潇洒之所,十余年来,到过该处的游人,当然很多,请问这样花园,果能比一个阔人的花园好吗?最奇怪的是,全宫中可以说是没有水,一个堂堂的皇帝,在这种地方住长了,怎么会觉着舒服呢?若住在园中,跟这个情形就大不同了。不必说驻颐和园,就是驻三海的西苑,也比宫里好多了,这也是皇帝想驻园的一种原因。
再谈谈办公的情形,皇上每日早晨,一两点钟起床,即将前一日所看过之奏摺交奏事太监,送至乾清门门洞,交与各该衙门的领摺官收回。在此时间,皇上须要先看《皇实录》半本,大致乾隆以后,都是如此。所有实录,都在内阁保存,看完一本再换取一本,因为如此,所以每遇离京外出,就不看了,于是驻园时,也不一定看。接着就是每日的早朝,由宫中乘肩舆到乾清宫,入座后,后边有御前侍卫十余人,或二十余人站立,都就绪后,才召见军机,及其他官员,但是前一拨话说完退出之后,离第二拨人来之时间,总有相当的间隔,皇上此时,有事自然是做事,无事时也要庄庄重重的坐着,其实他未尝不可以随便歪一歪,靠一靠,就是再随便一点,别人也不敢反对他,但是他总不好意思的,必要庄严一点才够体制,在这种情形之下,当然是较为拘束,较为劳乏。尤其是跟官员们说话,更费力,他坐在高约五尺的台上,座前又有一个很宽的御案,官员们跪在下边,相去总在一丈以外,说话非高声不可,而官员们对皇上说话,又不敢大声疾呼,所以不但说话费劲,听话也很费劲。这样的工作,每日早晨,要连续几个钟头,当然也很够累的。若驻园,就轻松多了。园中绝对没有像宫中那样正式的殿阁,每日上朝,都是在便殿,这种殿,大多数都名曰勤政殿,规模小得多,上朝时,不一定有许多侍卫,如此亦可随便了许多,且便殿中,无高台,官员们跪的地方,与皇帝相隔,不过一张桌,说话听话都省力得多,稍暇时,可以歪歪靠靠,不必一定笔直的坐着,且政事之外,君臣偶尔随便谈谈天,在宫中自然有时也可以随便谈天,但在正殿上朝时,则绝对不会有的,体制然也。总之,一切比正殿上,随便的多,这大致也是皇帝想驻园的一种原因。
现在才谈到驻园,清朝之所谓“园”者,都在玉泉山的下游,因为有此一泉,离北京又不远,所以便成了避暑的胜地。北方的山,大多数都缺水,此地有这样一个大泉,阔人自然要享受享受,所以不但皇帝在彼处建筑离宫,有钱的官员,也多要建筑一个避夏之所。所以自金元就相当发达,明朝最盛。明朝末年,这些建筑当然毁得很重,一时不能住,所以清朝进关,最初先驻南苑。南苑本是明朝的苑囿,为天子狩猎之地,周围苑墙,一百余里,中养许多兽类,有行宫数处:在东北角一带为旧宫,一直到现在还是这样的称呼,西北角怀房一带为新宫,往南为团河之行宫,建筑设备都还相当完善,当初是康熙皇帝把它又重新修理了一次,康熙皇帝避暑常住在这里,最久的时候,每年可驻七八个月,因为稍嫌麻烦,才又重修西苑,又名三海。我从前常想,三海为什么叫做西苑呢?苑字是苑囿的意思,《说文》中说:“所以养禽兽也。”而三海并无禽兽,何以也名曰苑呢?后来才知道,是南苑的关系。南苑又名南海子,专为养禽兽之所,所以名苑,因为皇帝常驻南苑,后来又驻三海,所以把三海也就名为苑了。在西山各处未重修以前,皇上都是驻这两处,后来把西山明朝的故行宫,修理了许多,那一带山水,比南苑好得多,于是就常驻彼处。尤其当时把圆明园赏与雍亲王居住,此事只是听到人说,园本不大,后雍亲王做了皇帝,即雍正,乃大事扩建,他每年驻此,总在八九个月以上,于是把皇上“驻苑”这个说法就改成“驻园”了。
乾隆皇帝又事扩充,把圆明园拓广了许多,并添了几处欧洲的建筑。我国之琉璃瓦,从前只有黄、红、蓝、绿、黑、白几种颜色,后来才有所谓翡翠蓝、鹦哥绿、映山紫等等漂亮的间色,听说是由意大利传来的。从此以后,历朝都有新的建筑,圆明园便成了泉园之冠,以后各皇帝一直到咸丰,都是驻圆明园了。康熙以后,尤其是乾隆,不但修圆明园,而且把那一带的园子差不多陆续着都修了起来,內务府的档案中所谓“三山五园”,三山者,瓮山(后改为万寿山)、玉泉山、香山也,五园者,静宜园(香山)、静明园(玉泉山)、畅颐园、春和园、圆明园也,此五园为皇帝所用,其余若干园子,则分赏王爵大臣居住而已。各皇帝每年驻园,最少也有七八个月还多,多则十个月。夏天驻圆明园,冬天则多驻香山,因为香山,乃是避寒之所,所以该处宫殿中,有栖月岩、唳霜墀等等名目。
及至英法联军入侵,园子通通都被烧毁,以后自然就无园可驻了,又兼南方正乱,当然也就没这个心情。到了光绪年间,天下承平了十几年,西太后的势力也扎住了根,她才一心想重修园子。本来想重修圆明园,因为大,用钱多,国家用兵多年,库空如洗,彼时有一副联,曰“太后修园,司农仰屋”,所以没敢动,乃议定改修颐和园,款项一层,工程仍无着落,乃决定移用建设海军之款,虽然把款用了个河落海干,但仍不足,没法子,只修了一个前面,所以到现在后面还是破烂不堪,但从此西太后每年总有十来个月住在这里。
猜你喜欢南苑情形皇上拔刺小小说月刊·下半月(2021年6期)2021-07-08成立网约车党支部、联合工会">南苑街道:成立网约车党支部、联合工会杭州(2021年23期)2021-01-03清代南苑的历史发展及其功能前线(2020年6期)2020-07-09牺牲读者(2019年18期)2019-09-11康熙皇帝与南苑北京档案(2018年10期)2018-11-09探究一道课本习题的一般情形新高考·高二数学(2017年8期)2018-03-13从特殊走向一般福建中学数学(2016年9期)2016-12-14喳红领巾·成长(2015年8期)2015-09-10爱,就是不说牺不牺牲意林(2013年21期)2013-05-14皇贿小说月刊(2012年9期)2012-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