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振,陈盈泰,赵黎萍,张金涛
上海市宝山区大场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宝山分院,上海 200444
对于生命体征,主要是和生命活动质量相关的评价,涉及体温评价、脉搏评价、呼吸评价与血压评价几项内容。这几项体征受到机体大脑皮质的调节与控制,处于机体正常状态下变化是比较小的,然而若机体处于病理状态,几项体征的变化是相对敏感的。因为四种特性,将生命体征作为医护工作者判断机体是否具备身心健康的依据,所以在患者临床实践管理中,对患者进行生命体征的变化与信息记录是临床护理的重要内容。在互联网与医疗模式融合发展的情况下,把科技创新的思想作用在生命体征监测工作中产生深远的意义。把体征信息进行规范化采集、电子化传输、云端化管理等,完成护理工作者移动办公和患者医疗信息的共享任务,能够极大程度上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如何构建云平台为基础的生命体征监测系统,把监测系统的构建落到实处,具体如下。
1.1 便于处理传统生命体征监测手工出现错误的问题
在生命体征的监测工作中,如果以手工的形式开展工作,护理工作者要携带纸质模式的护理记录单,对于床头卡进行核对明确患者身份,接下来实施体征信息测量[1]。传统的手工监测生命体征方式,运用床头卡与患者信息进行匹配、建筑而温情与血压计等机械设备读取生命体征素质,把数值记录在对应的记录单上,最终摘抄到电子病历系统中。一系列的医疗操作容易引发风险,无法保证纸质信息和电子病历中记录的数据相一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医院医疗安全管理效率。
1.2 便于规避差异化测量的结果
对于患者生命体征的测量,医护人员应关注特异化场景的处理。比如患者存在心律不齐的情况或者脉搏短绌的情况,需要安排两位护理工作者或者两位以上的护理工作者同时进行测量工作,记录过程尤其注重心率和脉率。如果患者存在着呼吸不规律的现象,需要测量1分钟左右[2]。手术之后的患者与病情危重的患者应该增加测量次数,一般情况下在半个小时左右测量一次生命体征。对于传统的生命体征测量方式,只通过护理工作者认为记忆与实践经验规避差异化测量的结果,无形中给护理工作埋下安全隐患,因此基于云平台建设生命体征监测系统能够最大化地规避差异化测量结果,使得生命体征测量信息更加安全与可靠。
1.3 便于提高监测数据共享质量
现阶段医学服务模式,通过疾病医学模式转变为健康医学模式,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日益发展,对数据共享的质量提出更为严格的要求。结合生命体征信息,患者和家属均希望能够随时随地得到患者体征数据[3],电子病历系统要将数据同步到护理记录当中,公共卫生监测单位以迅速收集信息的方式控制疾病传播与蔓延。传统的纸质单,记录形式不能实现监测数据时效性共享,也就是说摘抄转录的方式依旧存在着信息记录错误的可能,对医疗信息互联互通目标的达成而言产生一定的挑战。
针对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测,结合当前在此方面的实践情况,总结生命体征监测的创新方向,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2.1 患者体征数据采集方面
医疗卫生行业发展进程中,对于各项技术与实践操作手段均进行了创新,但生命体征监测依然存在手工操作的现象。护理人员必须依靠纸质的护理单,详细校对床头卡,在确认了患者身份之后才会测量体征数据。这种比较传统的方法,护理人员需要人工匹配患者的信息,或者利用耳温枪和血压计等专业医疗设备采集数据,再将数据记录在纸质护理单、上传电子病历系统中。比较繁琐的操作流程,可能使医疗数据出现差错,从而诱发医疗风险。但其实行业内也开始采用信息化的信息获取方法,比如患者佩戴手环,护理人员扫描手环便可获取患者住院信息、个人体征数据,而且数据自动更新、上传至系统中,保证单据和电子病历护理记录相同,为医疗安全管理患者体征数据的追溯提供便利,可以在行业内进一步普及。
2.2 面对不同症状的处理方面
患者测量生命体征时,往往需要按照其症状的基本需求作出处理。面对这种不同的测量需求,虽然已经基本实现了信息化,但传统手工作业仍然存在,如护理人员过度依赖临床经验,想要消除因差异导致的隐患,但却增加了医疗风险的发生概率,而且此种医疗行为容错率不高,还会为患者护理埋下隐患。为此,建议今后测量患者生命体征时,可以采用云计算技术,采集生命体征数据之后自动化分析,消除不同情况处理潜在的一些隐患。
2.3 生命体征数据查询与共享方面
现如今医疗行业以及医院内部工作、管理模式发生了极大转变,从原来以疾病为核心转型为以健康为核心的模式,大力应用大数据技术、深度学习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改变了以往患者生命体征监测的形式,需要从根本上实现数据共享。实际上在患者生命体征监测得出的数据中,不仅是患者与家属想要随时查询到患者体征数据,医生以及护理人员同样需要通过体征数据做出诊断,了解恢复情况。
在此方面建议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实现护理记录的同步,而且在采集患者生命体征数据之后,也能够实时上传到系统中,为疾病疫情控制、患者及其家属查询提供便利。传统纸质单记录在数据全局共享这一方面实现起来存在一定难度,无法完全规避数据错误、效率不高等问题。所以,利用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实现患者生命体征信息共享,极大实现了医疗数据共享,而且在先进技术手段的支持下,生命体征数据查询效率也显著提升,可见生命体征监测信息化、智能化与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
云平台是通过广域异构计算资源优化而成的,以互联网为主给用户按照需求提供相应的计算资源、存储资源以及应用资源,体现计算机资源池的动态管理。借助云平台能够实现有信地进行计算机资源共享,体现云平台的计算存储与计算功能。目前云平台具备的拓展性、稳定性已经得到证实[4]。云平台的设计与开发,系统包括云服务器、服务器负载均衡、关系型数据库以及专用网络。核心组件是生命体征服务云服务器,云服务器涉及内存、磁盘和操作系统与CPU等。云服务器和传统的服务器进行对比,更加体现安全性与弹性的优势。安全性更多的体现在多用户合理、防密码破解与支持配置安全组规则等方面;
弹性更多的表现为促进内存CPU轻松拓展与支持不停机转型带宽[5]。
在云平台的设计中,通过阿里云提供的服务器负载均衡赋予系统较强的高性能,服务器负载均衡是把访问流量结合转发措施下发给多台云服务器的流量控制中心,设置虚拟服务地址发位于相同区域的多台云服务器进行虚拟化组建服务池,接下来按照指定的规则,把客户端的网络请求下发给云服务器池中。与此同时,把关系型数据库当作生命体征信息的存储中心,关系型数据库是相对于可靠性与可伸缩性的在线数据库服务模式。首先应思考阿里云的关系型数据库支持SQL数据库引擎,不需另外增加开发与学习的成本;
其次是思考不需要采购硬件实现存贮扩容,减小系统在医院内运用和推广的难度。
监测患者血压信息、呼吸信息、体温信息等,护理工作者对患者手腕儿部位的二维码进行扫描,明确患者身份之后,对患者生命体征信息进行测量,测量设备把信息传到PDA设备中,护理工作者加工核对之后,把信息传到元平台系统中[6]。相关信息同步导入在电子病历系统的体温记录到人类,提供患者和家属自主查阅。
4.1 生命体征监测系统总体结构
生命体征监测系统的总体结构包含几项内容:医疗检测设备、云计算平台、电子病历服务器、查询网站和PDA设备。其中医疗检测设备已通信协议为主,把患者的生命体征信息传送到安卓设备类、PDA设备对患者生命体征信息进行加工,便于护理工作者及时调整、云平台保存患者的生命体征信息提供查询接口、查询网站给患者和家属提供移动设备记录患者生命体征信息的条件、电子病历服务器把云端信息传送到电子病历信息库中,提高护理工作者书写绘制记录表的效率。
4.2 硬件模块实现
在硬件模块的实现上,将具备扫描作用的安卓设备当作中心点,配合指夹模式的脉搏仪器、接触模式的红外体温计仪器、袖带模式的血压计与非接触模式的体温计等仪器,同时准备延长线缆与探针等附件[7]。首先思考硬件儿模块建设的便捷性,参照生命体征监测工作移动范围与测量频率的指标,可选取PDA和小型精准医疗检测仪器设备。准备可充电式锂电池,控制更换电池的频繁操作;
其次思考硬件模块建设的兼容性,因为不同的医疗检测设备对应的通信端口是多样化的,以赋予系统可拓展性特征为基础,通过PDA设备支持蓝牙通信端口与USB通信端口运作;
最后思考硬件模块建设的鲁棒性,由于无线网络存在着不稳定性,利用PDA设备的本地存储功能是尤为关键的。如果测量过程中受到网络的影响,不能把信息及时上传到云端系统内,PDA会把信息保存在本地,在恢复网络之后再次上传。
4.3 软件模块实现
在软件模块的建设中,涉及生命体征管理体系、数据上传体系、微信公众号的查询网页、生命体征信息接收体系。其一,用户登录。护理工作者以账户密码登录和二维码扫码的形式优化登录系统,用户在20分钟之内不进行具体操作会被自动注销登录数据。通过用户登录进行认证,一方面能够保证操作护理工作者信息统计的自动化,另一方面能够体现生命体征信息的可回溯性,使得医疗水平得以增强[8]。其二,患者定位。护理工作者扫描患者手腕儿部位的二维码,定位相关的患者,保证信息数据足够准确。还可利用监测功能挑选需要测量的患者信息,提高普测覆盖率。还应该顾及体温异常现象、手术三天关键词,找到需要特殊护理的患者,强化护理工作者监测工作以及交接班工作质量。其三,查询患者数据信息。护理工作者在准确定位患者之后,了解患者的床位信息、姓名信息、年龄信息、性别信息、身高信息、体重信息、治疗信息、治疗天数信息、异常生命体征信息等[9]。其四,采集生命体征信息数据。护理工作者运用蓝牙与耳温枪衔接起来,通过线缆对袖带模式的血压计、脉搏仪器进行衔接,对患者体温指标、血压指标、脉搏指标与呼吸指标进行测量与记录,结合测量时间把信息匹配到对应的业务时间点上。在此期间,护理工作者也可以通过手工填写或者修改的方式,完善信息统计。其五,上传体征信息数据。护理工作者借助一流设备得到患者体重信息,咨询与填写患者的疼痛情况与病情变化情况,点击保存信息的按钮完成信息上传,可以在无线网络环境中把数据传到阿里云平台内[10]。
综上所述,云平台的生命体征监测系统的研究课题的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可有效的增强生命体征监测效率,降低人工抄录信息潜在的错误出现概率,不只是可提升医疗安全级别,还可确保护理服务具备可靠性与安全性。在实际的生命体征监测系统建设中,应整体设计系统结构,基于先进的思想发挥云平台优势,最大化的提高生命体征监测实效性。
猜你喜欢体征工作者医疗关爱工作者之歌音乐天地(音乐创作版)(2021年8期)2021-12-01致敬科技工作者纺织科学研究(2021年6期)2021-07-15——致敬殡葬工作者">我们——致敬殡葬工作者黄河之声(2021年2期)2021-03-29Endoscopic pedicle flap grafting in the treatment of esophageal fistulas: A case report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2020年11期)2020-06-17普法工作者的“生意经”人民调解(2019年1期)2019-03-15京张医疗联合的成功之路中国卫生(2016年1期)2016-11-12我们怎样理解医疗创新中国卫生(2016年1期)2016-11-12医疗扶贫至关重要中国卫生(2016年1期)2016-01-24以高热为主诉无明显甲状腺肿大的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分析医学信息(2015年5期)2015-03-31骨关节炎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进展医学信息(2015年7期)2015-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