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舍宁秘书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小”口罩背后的“大来头”

“小”口罩背后的“大来头”

时间:2023-12-07 11:00:04 来源:网友投稿

方品 陈琦

当下,戴不戴口罩,是许多人关心的话题。4月12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疫情防控组发布了新版佩戴口罩指引,引发社会热议。过去的三年多,佩戴口罩成为疫情期间重要的防护措施,这也一度造成全球口罩供应紧张。有人说,戴口罩已经成为习惯了;
也有人说,不戴口罩更能自由呼吸。人們对待口罩的态度不同,甚至产生纠结,是因为它关乎个人健康,又或多或少影响着公共健康。口罩是怎么产生的?人们对口罩的接受度又与哪些社会文化因素相关呢?

欧洲医用口罩登上历史舞台

近代欧洲历史上,黑死病(鼠疫)、疟疾、霍乱等流行病的暴发,都曾被怀疑是人吸入被污染或有毒的“坏空气”(瘴气)所致。工业革命的兴起使欧洲各地雾霾加重,这就使得遮挡口鼻逐渐成为欧洲人预防传染病、防止吸入有毒气体的重要卫生习惯。无论是通过佩戴含香水或香料的鸟状面具来中和空气中的瘴气,还是用大片花束覆盖口鼻以防吸入污浊的空气,都促进了欧洲医用口罩登上历史舞台。

到19世纪,随着巴斯德、科赫等人的细菌理论逐渐被接受,医生们对细菌、感染和传染病有了新的思考,并研究出更科学的应对措施。彼时结核病肆虐,是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白色瘟疫”。1897年,波兰卫生学家弗吕格提出,结核病主要是通过呼吸和飞沫传播的。同年,他跟同事米库利奇合作发表了在手术中佩戴单层纱布口罩的成果。

不过,口罩并没有立即被外科医生普遍接受,直到更多的研究表明戴口罩有助于降低病人的感染率和死亡率,并且经过舒适性和便捷性的改良后,口罩才在手术室进而在医院被广泛应用。一项对千余张欧美医院手术室外科医生的照片进行的分析研究显示,1923年,超过三分之二的外科医生戴着口罩;
到1935年,大多数外科医生都在使用口罩。

“蒙面之恶”西方口罩推广难

口罩的使用从医用手术室延伸到民众防疫,还要追溯到1918年席卷全球的大流感。大流感造成全球数千万人死亡,由于缺乏有效药物,口罩成为当时防疫措施中的“救命稻草”。不过随着时疫的消退,人们对口罩的依赖度也大大减弱。

随后百年间,西方空气治理效果显著,传染病的防治手段更加科学、多样,口罩仅在医疗行业从业者、特定行业从业者、病患中被使用,在民众中的接受程度和接受范围均不高。

探究其原因,首先,西方社会对蒙面者有着与生俱来的恐惧和憎恶,对“蒙面之恶”这一说法也有着高度的认同感,欧洲多地甚至立法禁止民众蒙面。其次,西方民众自由至上的追求和患病者(体弱者)才佩戴口罩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也阻碍了疫情期间强制佩戴口罩相关举措的推行。由此,我们也可以理解在新冠疫情暴发之际,西方政府官员、各党派、医学专家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在口罩问题上的无休止争论了。

“须谨避风口”的疾病预防观念

在我国古代史料中,不乏对面具和面纱的描述。世界上最早的口罩类似物据说源于元代宫廷,口罩是用来防止食物受到呼气污染的。到了晚清时期,也有医生从传统之法来谈论防疫,提出“须谨避风口”的预防观念。

到20世纪初,卫生防疫口罩开始零星出现于中国大地,但使用范围十分有限。不同于欧美从外科手术室延伸到防疫实践,口罩在近代中国的首次大范围应用就与防疫紧密相关。在1910—1911年东北肺鼠疫流行期间,参加防疫的中国医生意识到该病会通过呼吸传播,发明并推广了一种简易纱棉口罩(后被称为“伍氏口罩”)。在鼠疫医院集中隔离和检查、转移鼠疫接触者和病患尸体露天火化等各种操作过程中,医务人员和辅助人员都会佩戴口罩。

相对于外国医生佩戴的呼吸器,“伍氏口罩”有制作简易、价格低廉和易于佩戴等优点。这使得口罩的佩戴者从防疫人员进一步扩大到患者、疑似患者和所有易感人群。与此同时,地方机构也调用了大量人力物力对口罩进行普及,确保医务人员与普通民众的口罩供给,使佩戴口罩成为肺鼠疫的标志性防疫措施。这也为后来1918年大流感中的口罩防护措施,提供了有效参考。

关于口罩的记忆和“口罩文化”

新中国成立以后,自1950年代开始了爱国卫生运动,讲卫生不仅关乎个人健康,还体现了文明素质,成为一种爱国行为。正是在这种观念的指引下,我国民众在面对重大传染病疫情时,能对政府采取的相关管控措施高度配合。

2003年的非典(SARS)疫情加深了国人关于口罩的记忆。SARS病毒主要通过空气传播,佩戴口罩成为阻断病毒传播的有效措施。在此阶段,国人对口罩的接受范围仍局限于预防呼吸道传染病。而后,雾霾、沙尘暴等环境影响,普及了普通民众对口罩的日常需求与依赖。在中国环境治理初显成效、疫情防控常态化之际,口罩被赋予了新的文化意义和更广阔的适用范围,具有设计感和精美图案的新潮口罩、瘦脸口罩和立体口罩等,深受年轻人的喜爱,形成了独特的“口罩文化”。

回顾口罩发展简史,我们可以发现,虽然口罩使用观念受社会、历史和文化因素影响,但是无论中西方,只有口罩的功效得到理论支持和实践证明后,口罩才能被大部分人接受并使用。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时期,口罩或许将沿袭其历史发展脉络,在舒适性上不断改善,在规范性上有效保障,在有效性上得到更多验证。而最终扔掉口罩,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提升主动抗疫水平和环境治理能力。

愿天下无疫,空气清新,每个人都能畅快呼吸。

猜你喜欢蒙面外科医生鼠疫海战中的蒙面杀手——隐形舰艇凤凰动漫(军事大王)(2022年3期)2022-06-17脚下的风景少年文艺·开心阅读作文(2022年2期)2022-01-10蒙面大盗科普童话·神秘大侦探(2021年10期)2021-09-15蒙面的春天长江丛刊(2020年13期)2020-11-19重新认识鼠疫新民周刊(2019年47期)2019-12-26一场改变历史的鼠疫少儿美术(快乐历史地理)(2019年8期)2019-12-21鼠疫促进现代医学特别健康(2018年4期)2018-07-03荷兰外科医生完成由机器人辅助的超微外科手术中国计算机报(2017年40期)2017-11-16存在主义思想下《蝇王》与《鼠疫》的比较人间(2015年21期)2015-03-11赵宁:外科医生的憧憬中国卫生(2014年6期)2014-11-10

推荐访问:来头 口罩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