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网指专门定位于学生的网络网站,满足学生的学习、考试、求职、创业、娱乐、生活等综合信息服务功能需求,提供交流、互动的虚拟平台,给学生之间创造了另一片交流的空间,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生网络安全教育活动方案3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小学生网络安全教育活动方案3篇
小学生网络安全教育活动方案篇1
边院镇柳林小学小学生网络安全教育材料
计算机互联网作为开放式信息传播和交流工具,已经走进了我们的生活。当它刚刚兴起时,我们曾站在潮头,以十分激动的心情迎接它的到来,以如饥似渴的态度学习它的知识,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推动它的应用,以只争朝夕的作为促进它的发展;当它迅猛发展的时候,我们脚踏实地,以清醒的头脑关注它的走向,以满腔的热诚呼唤它的文明。由共青团中央、教育部、文化部、国务院新闻办、全国青联,全国学联、全国少工委、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等单位共同发布的《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表达了我们的心声。
这个公约内容为:
要善于网上学习 不浏览不良信息
要诚实友好交流 不侮辱欺诈他人
要增强自护意识 不随意约会网友
要维护网络安全 不破坏网络秩序
要有益身心健康 不沉溺虚拟时空
在此,我向全校老师及同学们发出如下倡议:
遵守公约,争做网络道德的规范。我们要学习网络道德规范,懂得基本的对与错、是与非,增强网络道德意识,分清网上善恶美丑的界限,激发对美好的网络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形成良好的网络道德行为规范。
遵守公约,争做网络文明的使者。我们要认识网络文明的内涵,懂得崇尚科学、追求真知的道理,增强网络文明意识,使用网络文明的语言,在无限宽广的网络天地里倡导文明新风,营造健康的网络道德环境。
遵守公约,争做网络安全的卫士。我们要了解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合法、合理地使用网络的资源,增强网络安全意识,监督和防范不安全的隐患,维护正常的网络运行秩序,促进网络的健康发展。
网络在我们面前展示了一幅全新的生活画面,同时,美好的网络生活也需要我们用自己的美德和文明共同创造。让我们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要求,响应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的号召,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自尊、自律,上文明网,文明上网。
2011年9月30日
附件:教师教育教学时《网络安全教育》资料
一、加强网络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统计结果显示,在我国,18岁以下的青少年占到网民总数的24%,未成年人网民已经成为我国网络用户中的重要群体。网络为青少年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创造了精彩的娱乐时空,已逐渐成为青少年获取知识、开阔视野、互动交流、增加阅历、放松身心、娱乐益智的重要方式。
但是,互联网犹如一把双刃剑,在给青少年的生活、学习和娱乐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给他们的成长带来许多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互联网上充斥着大量的色情、暴力和低级庸俗的内容,严重危害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各类犯罪分子针对未成年人辨别力较弱和自我保护意识差的特点,通过上网聊天、交友等机会寻找目标实施诈骗、抢劫、强奸等犯罪活动;由于未成年人缺乏自控力,一些人沉迷于网上聊天、网络游戏等,导致出现心理扭曲、疏远家人朋友、荒废学业、健康状况下降等一系列不良现象;更有甚者模仿网上行为,搞犯罪活动,结果沦为少年犯。
大量青少年遭遇网络危害的案例表明,青少年的网络安全问题绝不能忽视,加强青少年网络安全教育刻不容缓。
二、青少年常见网络安全问题
要加强对青少年的网络安全教育,就要了解目前存在的问题。下面我们列举一些常见的、青少年容易出现的网络安全问题。
1、沉迷网络游戏
尚处于发育阶段的中小学生都有一种好奇、好胜以及对英雄的崇拜心理,网络暴力游戏的出现,正好迎合他们的这种猎奇和追求刺激的心理。他们通过操纵游戏可以得到一种强烈的满足感。而且,通过玩游戏,他们内心或多或少的压抑都得以宣泄和释放。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很容易对网络产生迷恋心理。由于中小学生是一个处于性格形成过程中的人群,其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性的价值判断能力都没有最终形成,极易受到带有暴力内容的网络游戏的影响,从而导致道德认知模糊,产生“攻击他人合理”的错误思想。延续到青年期后,极可能出现人际关系紧张、有暴力倾向等。
在网络构筑的虚拟世界里,青少年不需要面对现实中的挫折,不需要接受社会规范和其他人的监督,可以随心所欲地宣泄情感。长此以往会淡化现实社会规范的要求,给暴力犯罪埋下隐患。许多沉溺于网络游戏的青少年就是因为缺乏自制力而断送了自己美好的前途。更有甚者,学生在网吧几天几夜甚至连续十几天地上网玩游戏,到了不吃饭、不睡觉的疯狂地步,造成视力下降直至失明,甚至猝死在网吧。
目前,大量以飙车、砍杀、爆破、枪战等为主题的网络游戏,成为未成年人的新宠。这些暴力游戏往往以“攻击、打斗、暴力、色情”为主要内容,很容易使未成年人模糊道德认知,淡化游戏虚拟世界与现实生活的差异,误认为这种通过伤害他人而达到目的的方式是合理的。一旦形成这种错误观点,他们便会不择手段地模仿欺诈、偷盗,乃至对他人施暴的行为,不但会在网上模仿,甚至会在现实生活中加以模仿。
2、浏览色情、暴力网站
虽然国家采取种种措施净化网络环境,但总有少数人为了经济利益,在网上传播色情、暴力视频、图片和文学作品等。而中小学生涉世不深,对一些网站的色情、暴力等内容缺乏鉴别能力,盲目模仿,甚至参与违法犯罪活动。据犯罪心理学分析,青少年性机能渐渐发育成熟,但往往性道德观念的形成落后于性机能发育的成熟,色情文化的污染最容易使这个时期的青少年放肆地追求性刺激,再加上青少年本身喜欢模仿,好奇心强,易受暗示,在外界强烈刺激的作用下,很容易产生犯罪动机,从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3、网上交友上当受骗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很多人已把网上交友当成了交友的重要途径。但青少年因年龄小、心理不成熟,缺乏经验,往往容易上当受骗,甚者会身遇残害。
网上交友所导致的失财丢命的案件频频见诸报端,新的案件、新的骗术仍然层出不穷,足见网络交友安全应警钟长鸣。
4、利用网络从事犯罪活动
网络的开放性、便捷性以及网络行为的隐蔽性使网络犯罪变得轻而易举,使犯罪成本大大降低,又容易满足一些青少年不劳而获的心理,致使一些青少年利用网络实施盗窃、诈骗、抢劫等犯罪。有的青少年长期沉迷网络,导致性格变态,人格异化,视亲人、朋友、同事为仇人,动辄伤害他人;有的深受暴力游戏毒害,变得对生命麻木不仁,由网上打打杀杀变成现实生活中的杀人犯;有的由于陷入网恋而酿成命案悲剧;有的利用网络雇凶杀人、拐骗杀人;有的利用网络身份的虚拟性和隐蔽性诱骗妇女、少女,实施性犯罪;有的参加网络赌博、非法传销;还有的利用网络制作、贩卖和传播淫秽物品,等等。
5、上网成瘾
涉世不深,判断能力和自护能力较差的青少年,经不住网络的诱惑,上网成瘾,直至成为“网痴”“网虫”。他们上网时间失控,总觉得时间短,得不到满足;每天最大的愿望就是上网,想的、聊的主要内容也是网上的事;在网上全神贯注,到网下迷迷糊糊,学习成绩明显下降;有点时间就想上网,饭可以不吃,觉可以不睡,网不能不上;对家长和同学、朋友隐瞒上网的内容;与家长、同学的交流越来越少,与网友的交流越来越多;泡网吧的主要目的是网上聊天、玩网络游戏,或浏览不良信息;为了上网甘冒风险,撒谎、偷窃、逃学、离家出走。
凡此种种,网络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了引发青少年犯罪的最重要的诱因。据有关部门统计,在未成年人犯罪中,有80%以上是由于网络问题而引发的。网上的有害内容已成为吞噬部分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电子海洛因”!
三、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使用网络
针对以上不良现象,班主任应采取积极的防范措施,从正面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使用网络。
1、端正学生对网络的态度
班主任要引导学生端正对网络的态度,我们要告诉学生:
(1)网络游戏本身并没有错,但长期沉迷于游戏不利于学习和身心健康,有些游戏所宣扬的暴力、色情等内容会诱使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仅仅利用网络进行游戏实在是“大材小用”,应该合理利用网络,利用网络的种种功能为自己的学习、生活服务。
(2)网上交友有利于开阔视野、增加阅历,扩大青少年交往范围,但由于网络的虚拟性给了许多心怀不轨的人以可乘之机。如果在交友时不加选择,随意与网友见面,就有可能上当受骗,造成人身和财物损失,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3)一定要选择合适的上网环境。老师和家长并不反对孩子上网,但提倡有节制、有选择地上网。一些黑网吧很容易发生斗殴、被黑心老板扣押、环境恶劣而导致伤亡等事故。为了自身安全,应该在家长和老师的指导下在家中或学校机房上网。
(4)上网确实可以给我们的学习、生活带来极大便利,但不能因上网而忽视了现实生活的亲情、友情和学业等;网络并不是生活的全部,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更为重要。
2、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
丰富多彩的网上世界和简单快捷的网络文化,对学业负担比较重的中小学生具有极大吸引力,因而也极易使之沉迷上瘾。我们不能因噎废食,不能因为上网会使人的心理产生障碍而禁止或阻止学生上网;相反,应积极让已掌握计算机技术的学生上网。但对因上网而导致心理障碍的学生应积极进行心理疏导。首先是防患于未然,应在学生上网前就告知学生有关上网可能导致心理障碍的信息,以及防止心理障碍产生的方法,使学生尽量避免上瘾;其次是对已患上上网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矫治,要求他们适当控制上网时间,要求学生在上网的同时不要忽视与同学、家长、教师的人际交往。
3、加大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力度
要多让学生参与各种道德实践活动,让学生在面对各种道德问题时能做出正确的判断,让学生的道德品质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要加强对学生的写字、运算等基本功的操练,特别是对正在打基础的小学生和初中生,更不能以电脑和网络来代替写字和运算;要加强对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可以将学生的关注点从网络转移到现实世界,一定程度上减轻学生的“网瘾”。
4、加强对中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
目前还没有成熟和有效的法律和道德规范来约束上网行为。上网人只是按照自己在信息网络中的需要来活动,这就对现实社会中主流的道德规范形成巨大的冲击,并使其约束力明显下降。当前,我们应该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上网道德规范教育,使他们从一开始就能按照一定的规范行事,免得等到以后问题成堆后再来矫正。
5、加强校园网络文明宣传教育
充分利用班会、板报、征文等形式展开有关网络安全的讨论,让学生自己发现其中的危害,自觉抵制不健康思潮,积极引导青少年健康上网。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与网络安全教育。深入开展《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学习宣传活动,教育学生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
6、召开家长会,提高家长的防范意识
班主任要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引导家长正确指导孩子上网。要让家长了解网络的一些危害,请家长协助监督学生课余生活,并要求家长严格限制学生上网时间、访问站点,避免学生沉溺于游戏和接受不良信息;同时要求家长加大对孩子的网络安全教育,加强与学校的信息沟通,避免孩子在家或在网吧登录不良网站,以免受到网络侵害或引发违法犯罪。
7、告知学生上网聊天交友的注意事项
班主任要告知学生:上网聊天时,尽量不要透露自己的年龄、家庭住址以及个人资料或照片;不要说出自己的真实姓名和地址、电话号码、学校名称、密友等信息;对网上求爱者不予理睬;对说话内容低俗的网友,不要反驳或回答,要以沉默的方式对待;当网友提出见面时,一定要警觉,不要单独见面,不要与网友单独吃饭;当网友提出单独到出租屋或宾馆、旅店玩时,绝对不能答应;约会前须征得家长或监护人的同意,并由他们陪同,地点应选在公共场所。
对青少年进行网络安全教育既是一个教育问题,同时也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问题,单靠班主任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这个问题的解决,需要家长、学校、政府、社会等各方面的共同配合,更需要青少年自觉地增强自护意识和自护能力。
小学生网络安全教育活动方案篇2
课题:《网络安全教育》
教学内容:
1.培养学生正确上网,文明上网的习惯。
2.教育学生自觉拒绝网络不良信息。
3.倡导文明上网,争做一个文明的网上公民。
教学重难点:网络的危害及如何远离网吧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玩电脑吗?上过网的请举手; “你们平时上网都做些什么?”(学生回答)
2.师述:看来,同学们利用网络做了许许多多的事情。通过网络我们能查资料,玩游戏,聊天,看天气预报,看新闻,看小说,发邮件,听音乐,看电影,购物等。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便利,网络世界是精彩的,它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但是如果不会科学、安全、合理的上网,同样会也给我们带来了危害。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小学生网络安全教育(板书课题)。
二、教学过程
(一)警钟长鸣
同学们,你们平时都在什么地方上网?你每周的上网时间大约是几小时呢?(请同学们说一说)适度的上网对我们来说是可以的。如果经常长时间的上网,好不好呢?那么长时间的上网会对我们未成年人有哪些影响呢?我们一起看一看真实的案例。
(二)网络的危害
1.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并请小组长记录下来。
2.学生发言。
3.老师补充并总结。
(1)、危害身心健康
(2)、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3)、弱化道德意识
(4)、影响人际交往能力
(5)、影响人生观、价值观
老师建议:1.上网前定好上网目标和要完成的任务;2.根据任务,合理安排上网时间长度。3上网前最好经过家长的同意。4.上网时间最多不要超过2小时。5.一定要上健康的网页,如中国儿童资源网,六一儿童网,腾讯儿童,里面有很多丰富的内容。
(二)什么叫“网瘾”? (板书)
你知道什么叫网瘾吗?
“网瘾”可谓互联网成瘾综合征(简称IAD)。即对现实生活冷漠,而对虚拟的网络游戏、情爱、信息等沉溺、痴迷。
如何判断上网成瘾呢?
主要表现为,一到电脑前就废寝忘食;常上网发泄痛苦、焦虑等。以上症状是上网综合征的初期表现。更有甚者表现为上网时身体会颤抖,手指头经常出现不由自主敲打键盘的动作,再发展下去则会导致舌头与两颊僵硬甚至失去自制力,出现幻觉。
防止网瘾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严格控制上网时间,每天以不超过两小时为宜。儿童青少年处于发育时期,更应严格节制。
(四)未成年人上网指导
同学们,我们知道了“网瘾”及网瘾的危害,大家说说你今后应该怎样对待上网呢?
1.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并请小组长记录下来后派代表发言。
2.老师补充并总结。
(1).遵守网络规则,保护自身安全。
(2).学会目标管理和时间管理,提高上网效率。
(3).积极应对生活挫折,不在网络中逃避。
(4). 要诚实友好交流 ,不侮辱欺诈他人。
四、小结
同学们已经做出了自己的承诺,我相信同学们从现在起一定能做到“远离网吧,安全文明上网,。”希望大家课下把学习到的网络安全知识广泛宣传,人人争做安全小卫士。
小学生网络安全教育活动方案篇3
小学生网络安全教育讲座
主讲:乔艳霞
计算机互联网作为开放式信息传播和交流工具,已经走进了我们的生活。当它刚刚兴起时,我们曾站在潮头,以十分激动的心情迎接它的到来,以如饥似渴的态度学习它的知识,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推动它的应用,以只争朝夕的作为促进它的发展;当它迅猛发展的时候,我们脚踏实地,以清醒的头脑关注它的走向,以满腔的热诚呼唤它的文明。由共青团中央、教育部、文化部、国务院新闻办、全国青联,全国学联、全国少工委、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等单位共同发布的《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表达了我们的心声。
这个公约内容为:
要善于网上学习 不浏览不良信息
要诚实友好交流 不侮辱欺诈他人
要增强自护意识 不随意约会网友
要维护网络安全 不破坏网络秩序
要有益身心健康 不沉溺虚拟时空
在此,我向全校老师及同学们发出如下倡议:
遵守公约,争做网络道德的规范。我们要学习网络道德规范,懂得基本的对与错、是与非,增强网络道德意识,分清网上善恶美丑的界限,激发对美好的网络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形成良好的网络道德行为规范。
遵守公约,争做网络文明的使者。我们要认识网络文明的内涵,懂得崇尚科学、追求真知的道理,增强网络文明意识,使用网络文明的语言,在无限宽广的网络天地里倡导文明新风,营造健康的网络道德环境。
遵守公约,争做网络安全的卫士。我们要了解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合法、合理地使用网络的资源,增强网络安全意识,监督和防范不安全的隐患,维护正常的网络运行秩序,促进网络的健康发展。
网络在我们面前展示了一幅全新的生活画面,同时,美好的网络生活也需要我们用自己的美德和文明共同创造。让我们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要求,响应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的号召,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自尊、自律,上文明网,文明上网。
一、加强网络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统计结果显示,在我国,18岁以下的青少年占到网民总数的24%,未成年人网民已经成为我国网络用户中的重要群体。网络为青少年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创造了精彩的娱乐时空,已逐渐成为青少年获取知识、开阔视野、互动交流、增加阅历、放松身心、娱乐益智的重要方式。
但是,互联网犹如一把双刃剑,在给青少年的生活、学习和娱乐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给他们的成长带来许多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互联网上充斥着大量的色情、暴力和低级庸俗的内容,严重危害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各类犯罪分子针对未成年人辨别力较弱和自我保护意识差的特点,通过上网聊天、交友等机会寻找目标实施诈骗、抢劫、强奸等犯罪活动;由于未成年人缺乏自控力,一些人沉迷于网上聊天、网络游戏等,导致出现心理扭曲、疏远家人朋友、荒废学业、健康状况下降等一系列不良现象;更有甚者模仿网上行为,搞犯罪活动,结果沦为少年犯。
大量青少年遭遇网络危害的案例表明,青少年的网络安全问题绝不能忽视,加强青少年网络安全教育刻不容缓。
二、青少年常见网络安全问题
要加强对青少年的网络安全教育,就要了解目前存在的问题。下面我们列举一些常见的、青少年容易出现的网络安全问题。
1、沉迷网络游戏
尚处于发育阶段的中小学生都有一种好奇、好胜以及对英雄的崇拜心理,网络暴力游戏的出现,正好迎合他们的这种猎奇和追求刺激的心理。他们通过操纵游戏可以得到一种强烈的满足感。而且,通过玩游戏,他们内心或多或少的压抑都得以宣泄和释放。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很容易对网络产生迷恋心理。由于中小学生是一个处于性格形成过程中的人群,其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性的价值判断能力都没有最终形成,极易受到带有暴力内容的网络游戏的影响,从而导致道德认知模糊,产生“攻击他人合理”的错误思想。延续到青年期后,极可能出现人际关系紧张、有暴力倾向等。
在网络构筑的虚拟世界里,青少年不需要面对现实中的挫折,不需要接受社会规范和其他人的监督,可以随心所欲地宣泄情感。长此以往会淡化现实社会规范的要求,给暴力犯罪埋下隐患。许多沉溺于网络游戏的青少年就是因为缺乏自制力而断送了自己美好的前途。更有甚者,学生在网吧几天几夜甚至连续十几天地上网玩游戏,到了不吃饭、不睡觉的疯狂地步,造成视力下降直至失明,甚至猝死在网吧。
目前,大量以飙车、砍杀、爆破、枪战等为主题的网络游戏,成为未成年人的新宠。这些暴力游戏往往以“攻击、打斗、暴力、”为主要内容,很容易使未成年人模糊道德认知,淡化游戏虚拟世界与现实生活的差异,误认为这种通过伤害他人而达到目的的方式是合理的。一旦形成这种错误观点,他们便会不择手段地模仿欺诈、偷盗,乃至对他人施暴的行为,不但会在网上模仿,甚至会在现实生活中加以模仿。
2、浏览色情、暴力网站
虽然国家采取种种措施净化网络环境,但总有少数人为了经济利益,在网上传播色情、暴力视频、图片和文学作品等。而中小学生涉世不深,对一些网站的色情、暴力等内容缺乏鉴别能力,盲目模仿,甚至参与违法犯罪活动。据犯罪心理学分析,青少年性机能渐渐发育成熟,但往往性道德观念的形成落后于性机能发育的成熟,色情文化的污染最容易使这个时期的青少年放肆地追求性刺激,再加上青少年本身喜欢模仿,好奇心强,易受暗示,在外界强烈刺激的作用下,很容易产生犯罪动机,从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3、网上交友上当受骗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很多人已把网上交友当成了交友的重要途径。但青少年因年龄小、心理不成熟,缺乏经验,往往容易上当受骗,甚者会身遇残害。
网上交友所导致的失财丢命的案件频频见诸报端,新的案件、新的骗术仍然层出不穷,足见网络交友安全应警钟长鸣。
4、利用网络从事犯罪活动
网络的开放性、便捷性以及网络行为的隐蔽性使网络犯罪变得轻而易举,使犯罪成本大大降低,又容易满足一些青少年不劳而获的心理,致使一些青少年利用网络实施盗窃、诈骗、抢劫等犯罪。有的青少年长期沉迷网络,导致性格变态,人格异化,视亲人、朋友、同事为仇人,动辄伤害他人;有的深受暴力游戏毒害,变得对生命麻木不仁,由网上打打杀杀变成现实生活中的杀人犯;有的由于陷入网恋而酿成命案悲剧;有的利用网络雇凶杀人、拐骗杀人;有的利用网络身份的虚拟性和隐蔽性诱骗妇女、少女,实施性犯罪;有的参加网络赌博、非法传销;还有的利用网络制作、贩卖和传播淫秽物品,等等。
5、上网成瘾
涉世不深,判断能力和自护能力较差的青少年,经不住网络的诱惑,上网成瘾,直至成为“网痴”“网虫”。他们上网时间失控,总觉得时间短,得不到满足;每天最大的愿望就是上网,想的、聊的主要内容也是网上的事;在网上全神贯注,到网下迷迷糊糊,学习成绩明显下降;有点时间就想上网,饭可以不吃,觉可以不睡,网不能不上;对家长和同学、朋友隐瞒上网的内容;与家长、同学的交流越来越少,与网友的交流越来越多;泡网吧的主要目的是网上聊天、玩网络游戏,或浏览不良信息;为了上网甘冒风险,撒谎、偷窃、逃学、离家出走。
凡此种种,网络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了引发青少年犯罪的最重要的诱因。据有关部门统计,在未成年人犯罪中,有80%以上是由于网络问题而引发的。网上的有害内容已成为吞噬部分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电子海洛因”!
三、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使用网络
针对以上不良现象,班主任应采取积极的防范措施,从正面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使用网络。
1、端正学生对网络的态度
班主任要引导学生端正对网络的态度,我们要告诉学生:
(1)网络游戏本身并没有错,但长期沉迷于游戏不利于学习和身心健康,有些游戏所宣扬的暴力、色情等内容会诱使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仅仅利用网络进行游戏实在是“大材小用”,应该合理利用网络,利用网络的种种功能为自己的学习、生活服务。
(2)网上交友有利于开阔视野、增加阅历,扩大青少年交往范围,但由于网络的虚拟性给了许多心怀不轨的人以可乘之机。如果在交友时不加选择,随意与网友见面,就有可能上当受骗,造成人身和财物损失,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3)一定要选择合适的上网环境。老师和家长并不反对孩子上网,但提倡有节制、有选择地上网。一些黑网吧很容易发生斗殴、被黑心老板扣押、环境恶劣而导致伤亡等事故。为了自身安全,应该在家长和老师的指导下在家中或学校机房上网。
(4)上网确实可以给我们的学习、生活带来极大便利,但不能因上网而忽视了现实生活的亲情、友情和学业等;网络并不是生活的全部,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更为重要。
2、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
丰富多彩的网上世界和简单快捷的网络文化,对学业负担比较重的中小学生具有极大吸引力,因而也极易使之沉迷上瘾。我们不能因噎废食,不能因为上网会使人的心理产生障碍而禁止或阻止学生上网;相反,应积极让已掌握计算机技术的学生上网。但对因上网而导致心理障碍的学生应积极进行心理疏导。首先是防患于未然,应在学生上网前就告知学生有关上网可能导致心理障碍的信息,以及防止心理障碍产生的方法,使学生尽量避免上瘾;其次是对已患上上网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矫治,要求他们适当控制上网时间,要求学生在上网的同时不要忽视与同学、家长、教师的人际交往。
3、加大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力度
要多让学生参与各种道德实践活动,让学生在面对各种道德问题时能做出正确的判断,让学生的道德品质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要加强对学生的写字、运算等基本功的操练,特别是对正在打基础的小学生和初中生,更不能以电脑和网络来代替写字和运算;要加强对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可以将学生的关注点从网络转移到现实世界,一定程度上减轻学生的“网瘾”。
4、加强对中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
目前还没有成熟和有效的法律和道德规范来约束上网行为。上网人只是按照自己在信息网络中的需要来活动,这就对现实社会中主流的道德规范形成巨大的冲击,并使其约束力明显下降。当前,我们应该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上网道德规范教育,使他们从一开始就能按照一定的规范行事,免得等到以后问题成堆后再来矫正。
5、加强校园网络文明宣传教育
充分利用班会、板报、征文等形式展开有关网络安全的讨论,让学生自己发现其中的危害,自觉抵制不健康思潮,积极引导青少年健康上网。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与网络安全教育。深入开展《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学习宣传活动,教育学生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
6、召开家长会,提高家长的防范意识
班主任要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引导家长正确指导孩子上网。要让家长了解网络的一些危害,请家长协助监督学生课余生活,并要求家长严格限制学生上网时间、访问站点,避免学生沉溺于游戏和接受不良信息;同时要求家长加大对孩子的网络安全教育,加强与学校的信息沟通,避免孩子在家或在网吧登录不良网站,以免受到网络侵害或引发违法犯罪。
7、告知学生上网聊天交友的注意事项
班主任要告知学生:上网聊天时,尽量不要透露自己的年龄、家庭住址以及个人资料或照片;不要说出自己的真实姓名和地址、电话号码、学校名称、密友等信息;对网上求爱者不予理睬;对说话内容低俗的网友,不要反驳或回答,要以沉默的方式对待;当网友提出见面时,一定要警觉,不要单独见面,不要与网友单独吃饭;当网友提出单独到出租屋或宾馆、旅店玩时,绝对不能答应;约会前须征得家长或监护人的同意,并由他们陪同,地点应选在公共场所。
对青少年进行网络安全教育既是一个教育问题,同时也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问题,单靠班主任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这个问题的解决,需要家长、学校、政府、社会等各方面的共同配合,更需要青少年自觉地增强自护意识和自护能力。
2016年10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