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县域警务工作存在的问题5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县域警务工作存在的问题5篇
县域警务工作存在的问题篇1
一、当前社区警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我国实施社区警务战略以来,社区警务工作取得了较大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工作难点:一是社区警察下社区工作时间难保证,工作任务多,开展群众工作和走访的比率低,使社区警务工作难以深入。二是社区群众难调动,社区警务缺乏社区群众的主动配合,工作基础较差。三是社区警务工作资金投入不足,特别是违法犯罪影响较为严重的社区往往处于城乡结合部或老城区,经济不发达,社区资源不足,造成这些地区犯罪预防、群众教育等活动难以有效开展。四是社区警察职位低、权限小,社区问题纷繁复杂,社区警察在解决社区问题时力不从心,有的主要依靠自己的威信和社会关系,造成社区警察在解决社区问题上的效率、效果存在较大差异。从实际情况看,当前社区警务工作的社会效果欠佳:一是社区警务对违法犯罪的抑制作用较弱。理论上,社区警务通过犯罪预防以及对产生犯罪的社会因素的治理,应能对违法犯罪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但从我国公安机关每年立案数分析,这种作用不甚明显。
一、社区警务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从前期的社区警务运行来看,我市各地的社区警务工作已经正常运作。但影响、制约社区警务工作发展的问题依然存在,主要是:
(一)社区警务的功能发挥不够。社区警务既是公安工作的一部分,也是社区工作的一部分,特殊的交叉属性决定了其特有的功能。社区警务是社区群防工作的组织形式,是群众与犯罪作斗争的阵地,也是公安机关与人民群众进行信息互通的基层中枢。其功能是组织协调群防群治工作,而还能简单地等同于以往的居委会工作。因为社区的功能更齐全,设置更合理、科学。而现实工作中,民警在社区警务中往往只是应付式的等候、登记、处理,没有变被动为主动,没能将社区的警务工作统筹考虑与合理计划,而是简单地按命令执行,特别是在有计划地组织群众进行群防群治及其他的综合工作中,不能充分发挥社区警务的组织引导功能。
民警深入基层广集信息的同时,最大的工作要求是组织指挥一支防控力量。群防群治力量是公安机关的一支重要防控力量,在公安工作中居于十分重要的位置。但这种重要性并未得到充分体现: 首先,思想认识不到位。公安机关内部未将群防群治这项工作提高到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做好社会治安的高度来认识,基层派出所对群防群治工作没有明确计划、目标和落实措施。其次,范围拓展不广。派出所只负责对协警、保安队伍的管理,对其它群防群治防控力量,未承担起管理职责。第三,队伍运作不力。社区民警牵头组织协调不够有力,未将其串联成有效的防控网络,导致各种群防群治力量的运作无力,未形成有效的防控体系。虽然有了一个警务室,在群众看来有了依靠的场所,但是民警还是单兵作战,缺乏稳固的根基。
(二)社区警务工作没有形成合力。 社区警务作为一种新的工作模式,要求地方政府、社区干部、社区民警等各方参与。现在存在的问题是:一方面是街道党委、社区干部,在对社区警务的认识上,及责任归属上还没有真正统一。调查中发现仍有不少社区单位和群众认为社区警务是公安部门的事情。社区中的大部分资金投入,往往是碍于民警的“面子”“交情”,都没有在思想上真正认识到位。特别是筹建警务用房、资金问题上,使社区民警感觉到人单力薄。另一方面社区民警在为社区群众排忧解难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没有对社区警务工作作一个比较全面完整的理解。社区民警投身社区的时间不多,与社区群众缺乏多方的信息交流,未能使社区群众真正认识到控制和减少违法犯罪的关键在于社区。在具体工作中社区与社区民警共同分担维护社区治安秩序的责任意识不强,导致社区民警走不出独自承担解决社区违法犯罪问题的怪圈。
(三)社区警务的资源利用不足。社区民警在工作中往往依赖上级机关来解决人财物,习惯于依靠行政手段筹措各种社会资源,不善于动员社会力量,没有真正形成社区共防范的局面。开挖社区资源的成败优劣,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民警个人的状况。在相同环境条件下,民警个人素质好、活动能力强,利用社区资源的效果就明显。
三、改善社区警务运行的对策
(一)统一思想认识,发挥主力军作用,引社区合力共建社区警务。加强社区警务建设,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夯实公安基层基础,提高公安机关控制社会治安能力的重要举措。公安机关要按照派出所工作改革的工作思路,充分利用社区建设的有利时机,切实转变观念,突破原有的思维定势,提高认识,统一思想,以积极的姿态做社区警务战略的实践者。要坚决克服责任区民警工作制度向社区警务转变中急于求成的心理,正视社区警务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循序渐进地推动工作。要从长效管理的角度制订社区警务实施的计划和工作目标,避免短期效应、多头指挥,确保社区警务建设的顺利实施。
(二)服务为先、密切警民关系,得社区居民支持社区警务。推行社区警务的主旨是以预防犯罪和密切警民关系,实现社区警察和社会群众的有机结合。一是社区民警必须花时间、精力搞好细致繁琐的群众工作,广泛发动群众。“听民声、知民情、排民忧、解民难”成为社区民警每天工作的具体内容。二是必须科学合理地建立职能明确的基层警务体制,提高工作实效,达到便民、利民的目的。设置适应社区群众需要的社区警务机构,保证基层足够的警力,使社区民警与群众进行最广泛的接触。社区警务运作要灵活、有弹性,在作息时间的安排上给民警一定的自主权。社区民警要围绕中心工作,把工作重点放在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上,提高民警在社区的出现率,加强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增强群众安全感。三是以优质、满意的服务,赢得社区群众的承认与支持。为群众提供服务,不光体现在民警警容风纪、行为举止和文明用语上,更重要的是化解矛盾维护社区安定,为群众解决实实在在的困难上。社区警务要求社区民警是多面手,善于做群众工作,能够妥善处理广泛的与社区相关的各种治安问题,更好地为群众服务。
(三)群防为本、发挥特殊功能,使社区群众投身社区警务。社会治安防控的第一道防线在社区、公安工作必须立足于社区。而加强群防群治网络队伍建设,是坚持和发扬新形势下公安机关的群众路线,加强公安基层基础工作和提高公安机关预防打击犯罪的能力和水平的重要途径。因此,各地必须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广泛宣传,以取得党委、政府对社区警务建设的支持。社区民警要紧紧依靠社区党组织,动员社区各方力量,构筑新型严密的群防群治网络,并从规范组织、制度建设,目标任务,生活报酬等方面入手加以认真落实,使这支队伍在社区防控工作中做到有能力收集社区信息,有实力维护治安稳定。
(四)因地制宜、利用有价资源,用社区特色优化社区警务。在推行社区警务,维护治安工作中,党委、政府的组织领导和号召发动是其他任何部门无法代替的。各地要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在服从中争取理解,在服务中求得支持,依靠党委、政府和广大群众实施社区警务战略。首先,利用传播媒介宣传社区警务工作的意义,提高吸引力。社区作为社会的一个细胞群,是各种矛盾的汇聚点,社区成员来自社会的各个阶层和行业,改革和发展中几乎所有的举措和结果都会在社区集中反映出来。因此,吸引社区居民参与遏制犯罪,维护治安就显得非常重要。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阵地,向群众宣传社区警务建设在维护治安秩序中的意义和作用,形成有利的舆论氛围,增强社区单位和群众参与治安防范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争取社区各阶层的支持。其次,利用社区特色,优化社区警务工作的内容,提高凝聚力。社区民警应根据社区治安环境、复杂程度、人员状况等特点,充分挖掘社区资源,使群众介入社区警务,使社区警务融入社区。市区清波门社区民警通过走访摸底发现在社区内有多家律师事务所,而社区内上门要求调解的多起邻里纠纷均涉及深层次的法律问题。社区民警找了社区内的一家律师事务所,邀请律师事务所的律师每周来社区警务室为社区居民提供免费解答有关法律咨询服务。不仅使社区的数起纠纷得到化解,而且充实了为民服务的内容,提高了警务室的知名度,发掘了社区警务中的又一个亮点。第三,利用个体能力开发社区警务资源,提高战斗力。各地在社区中发掘治安资源时,必须教育民警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断提高公安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努力提高执法水平,塑造良好形象。只有民警的素质提高了,形象好了,为民服务工作到位了,才能使公众对民警产生认同、依赖和信任感,从而达到感情上的融洽和思想上的沟通。公安机关要以良好的形象和优质的服务取得社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理解与支持,为开展社区警务提供强大的人力和物力保障。
一是警务实建设资金紧缺,党委政府投入有限,导致警务室基础设施不配套,功能不健全,办公、交通、通讯等条件落后,难以保证灵敏高效运转。
二是社区警务室警力单薄,没有协勤辅警,民警工作繁重,压力较大,加之政治、经济待遇较低,致使民警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不高。
三是派出所总警力不足,处置突发事件、调处矛盾纠纷维稳工作艰巨繁重,各类政治、经济、文化安全保卫活动频繁,各种专项行动不断开展,大量治安、刑事案件查处侦破、各种案件纷繁复杂等等常常使派出所首尾难顾,警力捉襟见肘,不得不经常抽调社区民警突击应付,致使设区民警无法真正沉到社区安心工作,防、管、控、工作难以落实。
四是社区部分治保、调解组织有名无实,难以真正发挥作用。一些单位片面注重经济效益、工作成绩,而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却是领导挂在口上,名单写在纸上,制度挂在墙上,却不真抓实管,发现问题不报告,遇到矛盾就推诿,没有真正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治保、调解等群防组织”松、软、散、瘫”现象较为突出。
一是当前社区民警本身警力单薄,工作任务繁重,下社区时间和精力不能保证,不能全身心地沉到社区,有居民干部反映几天见不到民警到警务室来工作。
二是社区的整体力量,包括治安方面的力量需要进一步整合,有的社区和警务室形成合力方面需要进一步强化。
三是部分社区民警做群众工作的主动性、责任性、预见性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四是公安及社区的一些信息资源,有相互屏蔽,没有达到资源共享。如其他部门需要同样的信息数据,需要重复劳动。公安及社区的一些信息资源,尽可能使相关部门达到共享。
社区警务工作是以预防和减少犯罪为目标,把警察工作的重心由传统的事后打击转移到事前防范上来,通过依靠社会公众力量,预防和抑制犯罪,使警务工作由被动型、打击型、管理型向主动型、防范型、服务型转变,逐步实现社会治安的良性循环。
县域警务工作存在的问题篇2
毕业论文
社区民警在社区警务工作中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姓名: 董世军
学号: 2012211016
系别: 治安系
专业: 治安管理
年级: 2012级
指导老师: 郝树源
2015年 5月 5日
摘要
随着社区警务战略的深入推进,各地基层公安机关在社区警务方面都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探索、实践。在这一过程中虽然取得了较大的成就,有效的减少了犯罪的发生,但由于我国正式开展社区警务战略较晚,在现实工作中存在着很大的不足,如:社区民警在社区警务工作中行政层面上、在思想认识上、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等都存在着不小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着社区警务工作的开展,影响着和谐社会的实现。为解决以上问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加以改善,如:对于社区民警择优录取;加强对于社区民警的警务工作培训;完善社区民警的监督激励机制;加强社区警务基础设施建设。
关键词:社区警务;社区民警;问题;对策
目录
摘要......................................................2
一、引言..................................................5
二、社区民警在构建和谐社区中的作用........................5
三、社区民警在社区警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7
(一)社区民警在社区警务工作中行政层面上的问题............7
1.上级干预过多,社区民警没有一定的自主权..................7
2.对于社区民警的监督考核制度不完善........................7
3.社区警务室的人员配备不恰当..............................7
(二)社区民警在社区警务工作中思想认识层面上的问题........8
1.将社区警务工作等同于一般的警务工作......................8
2.部分社区民警认为社区警务工作没出路......................8
3.部分社区民警认为服务群众为非警务工作....................9
(三)社区民警在社区警务工作中基础设施建设上的问题........9
1.部分社区民警所在社区警务室的基础配置不规范..............9
2.部分社区民警所在社区的警务信息化程度较低...............10
3.部分社区民警从事警务工作的装备、资金不到位.............10
四、改善社区民警警务工作的对策...........................11
(一)对于社区民警择优录取...............................11
(二)加强对社区民警的警务工作培训.......................12
(三)完善社区民警监督激励机制...........................13
(四)加强社区警务基础设施建设...........................14
致谢.....................................................15
一、引言
社区警务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以英美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作为一种以预防为主的新型警务模式与警务战略,社区警务被大多数的国家和地区所接受。社区警务思想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引入我国之后,逐步与我国传统的基层治安基础工作、群防群治等警务传统相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警务运作模式。然而由于社区警务在我国正式开展较晚,各地基层公安机关在社区警务方面的建设参差不齐,故而存在部分社区民警对于社区警务的认识不清,工作方法不当,能力无法胜任社区警务工作的现象,这极不利于社区警务战略的实施。
二、社区民警在构建和谐社区中的作用
社区是社会的构成单位,社区警务就是以社区即社会的治安需求为导向,开展警务工作。社区警务作为一种理论体系,它的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警察工作的最终目标是减少犯罪;依靠社会的公众力量遏制犯罪;以防为主,先发制敌;以小治安累积大治安。为达到这个目标便要求社区民警在社区警务中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引导社会治安整体、逐步进入良性循环[1]。
社区民警是指在社区警务战略中,具体承担社区治安管理、安全防范以及社区服务等职责的民警。社区民警既不是原户籍外勤民警的变称,也不是治安警和户籍警的简单叠加,而是在实施社区警务战略的新形势下,以社区安全为主、以为民服务为先、以维护治安为己任的一种全新的警种的称谓。社区民警和其他的警种一样,都是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治安秩序的强制力置,但从其具体的业务工作内容和范围来看,社区民警又是一个相对比较特殊的警种[2]。
社区民警的日常工作涉及治安、刑侦、内保、消防、交通等各个方面的工作内容,要求社区民警通晓各个方面的公安业务,应付工作中遇到对的各类问题,故而社区民警在构建和谐社区中起着以下作用:一是急社区居民之所急,帮社区居民之所困。在社区警务工作中,服务社区居民既是社区民警的职责,也是做好社区警务工作的一种策略。这不仅可以使社区治安环境更加稳定而且社区民警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了解社区的基本情况,为预防犯罪,减少犯罪打好基础,更能够使不了解警察工作的群众在这个过程中了解、理解警察的工作,并主动的配合警察的工作;二是化解社区的纠纷矛盾。邻里纠纷是社区中的常事,但处理不好往往引发不必要的治安甚至刑事案件。故而,社区民警需要充分运用自己所学的法律知识,演好纠纷矛盾化解者这一角色,成功地处理邻里纠纷矛盾;三是维持社区的交通和消防安全。交通事故对于居民区内的威胁或许不是很大,但是也不能掉以轻心。社区民警作为社区的负责民警,需要定期的与交警到社区里面做好社区交通安全宣传,提高社区群众的交通安全意识,有效的防止交通事故的发生;四是加强宣传,维护社区治安环境。通过对入室盗窃、抢劫、打架斗殴等可防性案件的宣传,传授社区居民相应的防范手段和措施。通过对群众进行安全管理上的宣传,讲授禁毒、消防等方面的安全防范知识,提高群众的自防、协防意识和能力。通过对群众进行法律常识的宣传,提高广大群众的法律意识和运用法律保护自身权益的能力等。
三、社区民警在社区警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社区民警在社区警务工作中行政层面上的问题
1.上级干预过多,社区民警没有一定的自主权
发达国家的社区警务管理方式是上级对社区民警工作一般不进行干涉,社区民警在职责范围内有权决策。上级更像一个研究员,通过数字分析、实地调查、听取反映等方式,监测社区民警的工作,对忽略的地方做出建议,对超常的做法要求做出解释,对不恰当的做法帮助改正,这是一种非常科学的管理方式。而当前我国的社区民警,在工作上很少有主动权,工作中往往听命于上级。且上级机关下达的指令过多过频,这对于应当具有很强主动性特点的社区警务工作的开展是极为不利的[3]。
2.对于社区民警的监督考核制度不完善
由于社区警务工作内容繁杂,过程冗长而且不可能有一个标准化的模式,因此完成同类工作,不同的社区,不同的工作对象,采取的工作模式和付出的精力是不同的。同时,社区警务工作繁忙琐碎而成果往往不能及时体现或直接体现,因此,客观上造成了社区警务工作难以精确考核,致使目前各地对社区民警的考核侧重各不相同。有的则将一些打击数、破案率等硬性指标作为考核主要内容。
3.社区警务室的人员配备不恰当
由于社区警务室工作在短时间内出不了成绩,因此各地在社区警务室工作人员配备上不愿多配精配。部分派出所为了应付上级考核把一些缺乏组织协调能力的新入民警或者将退休的老民警调到社区警务室,这些人员或者没有过硬的业务能力或者没有足够的精力、时间。但是社区警务室工作复杂、冗长,对社区民警的要求极高,不仅要求其拥有过硬的业务能力还要求其拥有耐心、毅力,能够沉下心认真工作。故而当前部分派出所在社区警务室人员方面的安排无法有效发挥社区警务室的作用。
(二)社区民警在社区警务工作中思想认识层面上的问题
1.将社区警务工作等同于一般的警务工作
社区警务工作要求公安机关在派出所和刑侦工作改革的基础上将工作重心从“以打为主”调整为“打防结合,以防为主”。但在实际工作中,有的却将社区警务工作简单的理解为“社区+警务”。只是在地理位置上将警务室建到社区而已,而在工作内容上没有发生过多的改变[4]。仅仅只是方便群众办理一些基础性的警务工作,距离社区警务工作的目标还有很大一段差距。这主要是由于社区警务工作在我国正式开展较晚,我们对于社区警务的研究,讨论宣传还不够,大家对于社区警务的概念及其工作要求还较为陌生。
2.部分社区民警认为社区警务工作没出路
当前派出所中有一些社区民警不愿意到社区警务室做警务工作,尤其是年轻的社区民警更为突出。他们总认为社区警务工作成天要做的工作就是一些婆婆妈妈的繁琐小事,工作中不易“出亮点”,立功受奖、提拔晋级的机会也相对较少。这主要是由于 在传统警务工作中立功授奖、晋升职务方面大多倾向于从事打击破案工作的民警,而社区民警的工作主要是犯罪预防,很少有机会打击犯罪,破获案件,故而社区民警普遍存在从事社区警务工作没有出息的想法,认为自己不管将社区警务工作做得如何好也难有晋升的可能,消极对待社区警务工作,缺乏热情和积极性。
3.部分社区民警认为服务群众为非警务工作
在实际工作中不少社区民警往往会因为群众的某些求助与治安工作没有直接关系而不受理或推脱,甚至会因为这类求助为非警务工作而心有抵触。然而社区警务“以人为本”的理念决定了服务群众的重要性,服务群众不仅体现在治安工作上,其中为群众提供帮助解决群众在生活中的遇到的困难,同样是服务群众的重要内容。
社区民警不仅是社区治安的管理者,也是社区建设的参与者,服务群众是社区民警不可推卸的责任。服务群众是社区民警与群众沟通的最好途径,不仅可以使群众逐渐了解警察,理解警察,更可进一步使群众信任警察,支持警察,配合民警的工作。
(三)社区民警在社区警务工作中基础设施建设上的问题
1.部分社区民警所在社区警务室的基础配置不规范
社区警务室是实施社区警务的基础和平台,更是衡量社区警务工作开展情况的一面镜子。社区警务室基础设施配置的基本要求应该是:外观庄重醒目,内部基础办公用品及设施配置齐全。既方便警民联系沟通,又能满足维护社区治安秩序、提供各种服务和帮助的需求。当前,由于经济水平的限制,以及思想认识上的忽视,许多地方的社区警务室存在着流于形式,甚至“空壳运行”的问题。表现在外观缺乏醒目庄重感,仅仅挂一块牌子了事;内部设施或残缺不全,或繁杂奢华;致使社区警务室文化氛围营养欠缺,群众进入了社区警务室没有贴心感,难以相信这种警务室内的民警。
2.部分社区民警所在社区的警务信息化程度较低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区居民的生活节奏加快。在现实生活中社区民警与辖区居民交流互动的机会越来越少,甚至有时候门敲不开,人见不到,话谈不上,更难以与社区居民交心。同样的随着互联网深入人们的生活,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等方式开始从现实世界转向虚拟世界,网络空间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也逐渐增加,这要求社区警务工作也应相应地辐射和延伸到互联网世界,能够在网络空间实现与人交流为人服务保障安全。
然而目前部分社区民警所在的社区,警务信息化程度较低,缺少相应的设备,对信息的采集、加工、发布、传播、整合、应用、反馈,对信息的准确程度、快捷程度、获取便捷程度、获取面的大小程度等无法满足当下警务工作的要求。
3.部分社区民警从事警务工作的装备、资金不到位
社区民警开展警务工作的装备不求样样俱全,但基本的装备应当完备,例如接处警通讯工具、必要的警务交通工具服务救助群众的必需用品等等。然而现实工作中社区民警没有配备一定的交通工具,甚至有些民警出警时的装备不齐或者有所损坏。比如警用催泪喷雾剂较多出现无法正常使用或者内装液体过期的现象。
社区民警开展警务工作的资金不到位问题则主要表现为针对社区警务室建设的财政拨款和资金补贴存在缺口,有时不能按时拨付,开展日常工作所必须的花销开支不足。
四、改善社区民警警务工作的对策
(一)对于社区民警择优录取
社区民警是开展警务工作的主体,社区民警素质的高低的直接影响着警务工作的进行,影响着社区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态度。这就要求社区民警要有过硬的本领,要求对于社区警务的警力配置上不能应付了事。
选派的社区民警应具有以下素质: 政治上,一是对党、对人民绝对忠诚;二是有一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修养,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能深刻理解;三是富有开创精神,努力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四是忠于法律、廉洁奉公,严格执法。 业务上,一是能够熟练运用与本职岗位相关的公安专业知识与技能;二是善于运用正确的方法,通过日常调查了解,通过对一些现象的分析发现问题,并针对发现的问题,拿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三是在面对紧急情况、突发事件时,在情况紧急、面对危险的情势下,既有临危不惧、处变不惊的胆量,又有林场应急处置的谋略,控制住事态,化解险情,保障安全,及时打击违法犯罪;四是善于宣传群众、动员群众和组织群众,依靠群众的力量开展群防群治,预防与打击犯罪,维护社会治安;五是善于通过言辞和书写与人沟通、表达自己的思想、意愿,并以此达到工作目的,完成工作任务;六是具备一定的自我防范和制服犯罪的作战能力[5]。 法律上,一是具备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二是掌握相应的法律知识,如对治安管理、行政处罚、行政复议等行政法律和刑罚、刑事诉讼法等刑事法律应完全掌握;三是在具体执法实践中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执法工作技能,如法律文书的制作、对执法分寸、尺度的把握。
(二)加强对社区民警的警务工作培训
社区民警作为社区警务工作的主体,其能否完全适应社区警务工作的需要,胜任本职工作,完成工作任务,是个十分现实的问题。社区民警除需具备一个人民警察应具备的基本条件素质基础外,还应针对其在社区警务工作中所需要面对的复杂情况,能够一警多能成为多面手,成为综合型高素质人才。
对社区民警的培养应有以下认识:一是要把培养社区民警作为一项长期工作。这要求我们不能寄希望于民警们无师自通、自学成才,必须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进行培养。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规律,重视培养的过程和量的积累。注重连续性、一贯性、计划性,把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源源不断地传授给社区民警,在由社区民警不断地实践、总结、丰富、提高,形成教与学、培养与被培养二者之间的良性互动;二是要全面掌握社区民警的现状时培养教育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做到目的明确,有的放矢,更容易收到实效;三是处理好社区民警“用”与“养”的关系。反对“重用轻养”的倾向提倡“养用并举”,即注重培养,在确保民警具备基本素质的基础上合理使用,在使用中进一步、有目的的培养、提高。
可采取以下方式加强对社区民警的培养:一是利用公安院校进行在职民警的教育培训,公安院校的教育内容、方法比较系统、全面和科学,可以有效的提高民警各方面的素质;二是组织短期培训和学习活动,加强社区民警之间的交流,针对工作中的难点共同讨论,寻求解决办法;三是以老带新在实践中培养。对于刚入警的新人针对其实践经验缺乏业务能力较弱的情况,选派工作经验丰富的老民警与其结成对子,在社区工作中实行传、帮、带,使其尽快进入角色。
(三)完善社区民警监督激励机制
建立科学合理的监督机制,通过制定恰当的考核标准,对社区民警的工作进行公正的评判,其工作表现与工资以及升职挂钩。对于表现突出者给与肯定,对其进行一定的物质与精神奖励。对于消极工作者进行一定批评,并延缓其晋升时间。其中针对社区警务工作的复杂性应采取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并以定量考核为主的方式对社区民警进行考核。定性考核是对社区民警的工作进行质的方面的鉴别和确定。一般对难以量化的考核内容,如群众满意度等进行定性考核。定量考核是对工作目标进行量化考核。如发案数、重点人口的列管率、为破案提供线索数等。
具体可建立如下制度:一是建立社区警务室工作台账,包括治安巡逻工作登记簿、暂住人口登记簿、社区民警工作日志等。做到社区民警工作底数清,情况明,有据可查;二是制定社区民警填写工作日制和社区居民打考勤相结合的双向考核制,征求社区、单位和群众意见为主要内容的民主测评制;三是社区民警每周在警务室接待群众不得少于3个半天,每个月向辖区群众报告一次工作;四是实行工作责任倒查追究制。对社区可防性案件和重口的控制、暂口的管理情况进行责任倒查;五是建立为民服务制。做好群众工作的关键是用“真心换真情”,培养社区民警对群众的感情。要经常深入到群众中间,多交朋友,与群众打成一片,倾听群众心声,及时了解群众最关心、最关注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绝不能利用手中的权利对群众“冷、横、硬、推”。要把群众“拥护与否,信任与否,满意与否,安宁与否”作为工作的宗旨。
(四)加强社区警务基础设施建设
建立社区硬件保障机制。建立规范化社区警务室,做到九个一“配备一个警务公示栏,一个警民联系箱,一个治安公示栏,一块民警去向牌,一本群众留言薄,一张警民联系卡,一本社区工作日志,一张区域示意图,一张接待群众时间表。”
建立信息化保障机制。社区警务室配备办公电脑、传真机等现代办公设备,并提高社区民警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强化网上作战能力,尤其是网上办公、网上办案能力的培养,鼓励民警在用“中”学、学“中”用,以适应公安工作“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建立社区民警装备保障机制。在强调增强社区民警的内在政治素质、业务素质的同时,我们还应当重视装备的加强,这是必不可少的物质保障。为社区民警装备步话机,警务通以及现代化的交通工具等装备,提高工作效率。
致 谢
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本文研究及论文写作是在我的指导老师郝树源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他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他循循善诱的教导和不拘一格的思路给予我无尽的启迪。郝树源老师对我人生道路的发展方向也非常关心,提出了许多中肯的建议,使我能够以正确务实的态度对待生活以及其他人生发展历程当中的问题。在此谨向郝树源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
在此,我还要感谢2012级治安系所有为培养我而付出辛勤汗水的老师。感谢在一起愉快的度过铁道警察学院学习生活的各位同学们,正是由于你们的帮助和支持,我才能克服一个一个的困难和疑惑,直至本文的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展万程.新编社区警务教程[M].北京:群众出版社,2006,54-55
[2]王宏君.公安派出所工作[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4,56-60
[3]李斌杰,谷福生. 社区警务工作300问[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59-65
[4]高峰.关于加强我国社区警务室建设的思考[J].辽宁警专学报,2009 (03) 31-33
[5]杨宝宏,杨 震. 现阶段社区警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2003 (05) 87-88
县域警务工作存在的问题篇3
学校财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预算执行方面年初预算与实际采购脱节。
学校在学期初采购办公用品、办公耗材、卫生用品等时,由于缺乏衔接,没有严格按照年初计划填报审批表,导致计划金额与实际审批金额不符。另外,物品的采购没有做到先批后采,而是先购买后审批,采购审批表的填报和审批时间明显晚于财务行为发生的时间,不符合政府采购相关规定。
建议:进一步规范政府采购行为,协调统一,严格执行年初预算和政府采购的相关规定。学校开校初集中采购的物品应在开校前完成采购审批。
2、费用结算程序不够规范。
代收费的结算过程中,由于缺乏与学校财务人员沟通、核算,导致开票金额与实际发生业务金额不符。办公耗材等零星购置,经办人员没有在购置时填写相关单据。
建议:由企业在结算时提供相关资料,经学校领导审核后由财务人员根据实际发生业务直接核算,实现不相容职务分离。
3、报销票据不及时。
财务行为发生后,经办人应当及时报销票据。学校财务支出目前分为三大模块:一是国库股支出公用经费,二是教育资金核算中心支出应收应付款,三是甘肃银行支出基建维修款,这三个模块的报账程序和渠道各不相同。每月20日报账前,各种支出票据集中汇集,导致无法处理。同时,由于学校各部门办理业务后,不及时开发票进行结算,待商家来结账时,积累的金额过大或已达到集中采购的限额,给财务报销带来不便。
建议:做到日清月结,财务行为发生后应及时开发票,并根据财务管理规定到财务室进行报销,零星积累的购置,当月必须完成结算,避免出现票据累积。为了使报账工作有序进行,每月16前应当将需要报销的票据经领导签字后提交财务室,便于财务处理。16日以后提供的票据,顺延至次月报销。
4、培训费不符合差旅费报销标准。
培训人员外出参加培训时,对差旅费报销的相关规定不清楚,外出时不能严格执行住宿标准。
建议:外出培训时与财务人员衔接,严格按照教育局文件要求确定行程,住宿时除特殊情况外,必须住2人一间的标准间,不得单独住宿。因各省标准不同,住宿费省内不得突破150元/人/天(省内二类地区140元),省外标准请与学校财务人员联系。另外,一批次有若干人员外出的,住宿时必须谁刷谁的公务卡,并开具相应的发票,不得由一人统一刷卡。
5、慰问频繁。
由于本学期福利费仍然是根据原北苑小学人员进行核拨,同时,年初已用福利费为全体教职工购买了工会互助保障保险,目前福利费已无账面余额,无法再报销慰问费用。
建议:根据福利费管理的相关规定,慰问对象只限于本校教职工。本学期因无福利费可以支出,暂时停止慰问或进行变通处理。
县域警务工作存在的问题篇4
县域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作者:刘宝磊
来源:《乡村科技》2018年第35期
[摘 要] 本文以湖南省慈利县72个行政村、1 446户贫困户为调查对象,对慈利县扶贫工作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促进“精准扶贫”工作开展的政策建议,以期能够对湖南省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县域扶贫;改进策略;慈利县
[中图分类号] F326.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18)35-44-4
1 慈利县扶贫调研情况综述
1.1 调研对象基本情况
慈利县地处湖南省张家界市东部,武陵山脉东部边沿,澧水中游。慈利县总面积3 492 km2,现辖15个镇、10个乡(其中7个民族乡)、427个行政村,总人口71万,以土家族为主的16个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数的62.8%。此次调研涉及慈利县15个乡镇(其中包括6个土家族乡)的72个行政村,分别对低保户、脱贫户、贫困户、未纳入贫困农户四大类进行走访调研,共走访农户1 446户,走访村民3 713人,发放《慈利县贫困户调查表》1 440份,收回1 436份,回收率99.7%。
1.2 贫困人口情况
调查结果如图1、2所示,在1 587位贫困人口中,“三无”老人有14人,占比0.88%;孤残儿童有5人,占比0.30%;单亲家庭子女有159人,占比9.99%;各类残疾人有595人,占比37.50%;其他贫困人口有814人,占比51.33%。
1.3 扶贫工作基本情况
慈利县有建档立卡人口20 549人,其中已脱贫户人口10 570人,未脱贫7 059户26 117人(拟清退贫困户3 174户11 692人,新纳入1 893户4 810人,自然增加3 058人,自然减少1 480人)。精准扶贫工作开展期间,共修建河堤57 600 m、水渠211处,修建和改造灌溉渠道57 600 m;修建乡村公路993.6 km;打井、引泉214处;为农民建房838处,实现了贫困户喜迁新居目标。漏评户、错评户、错退户或不满意户共34户,其中漏评户13户、错评户16户、错退户3户、不满意65人,扶贫工作满意度为98.2%。
县域警务工作存在的问题篇5
党建_业务工作存在的问题
1. 开展党建工作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和困难
一是对机关e69da5e887aae799bee5baa6e997aee7ad9431333337396266党建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
部分业务单位领导考虑自身业务多,思考党的建设少;被动重视多,主动过问少;表面重视多,实质重视少;部分同志对机关党建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把机关党建当做“软件”处理,致使抓党建工作被动应付,起色不大。人民网强国社区(.cn) 二是机关党委工作关系未理顺。
一是编制设置中机关党委业务由办公室负责,在部门分工时,机关党委书记并未分管办公室工作,给工作开展带来一定困难;二是一些部门部分机关支部书记由党组织成员担任,安排部署支部工作时机关党委书记需与其他党组成员协调,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的正常推进;三是由于无编制,“机关党委副书记享受本单位中层干部待遇”无法落实,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积极性。四是管理关系相脱节,机关党委与各党支部责权不挂钩,缺乏实施管理的必要手段,在实践工作中,号召力不强,工作难开展。
人民网强国社区(.cn)三是党组织的规范化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部分单位党员老化严重,支部“三会一课”制度落实不好;部分单位工作量大,任务较重,机关党员常年在外,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集中学习难,开展组织生活难;部分党组织届满后不及时改选,组织生活不正常;部分机关党委由于人事变动,机关党委书记空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的开展;部分离退休干部党支部、改制企业党支部组织生活无法开展,党费无法收缴,给党员的教育管理带来了极大挑战。
人民网强国社区(.cn)四是机关党务干部岗位吸引力弱。分管党务工作领导和党务干部学习培训、外出参观考察机会少,加之机关党务干部大部分兼职,部分党务干部又是本单位本部门的业务骨干,承担较多而繁重的部门业务工作,造成机关不愿担任党组织书记,不愿干党务工作,致使党务干部队伍建设滞后,工作热情不高。
人民网强国社区(.cn) 五是组织生活内容、方式单一。部分机关党组织活动就是念报纸、念文件,机关党的组织生活形式不灵活,组织生活形式单一,党组织活动缺乏吸引力;部分党组织甚至存在组织生活庸俗化、过场化、娱乐化的倾向,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人民网强国社区(.cn)六是机关党建经费无保证。由于无专门活动经费,开展活动需临时想行政负责人请示,一旦单位经费紧张,党的活动就没保障,使工作开展缺乏统筹性和整体性;有的基层党组织尽管有思路、有想法,但一涉及到经费,就一筹莫展。
人民网强国社区(.cn)七是党建工作缺乏创新,亮点不多,整体水平不高。由于材料较多,加上机关人员老化,人手缺乏,致使工作按部就班,被动应付,缺乏创新,工作流于形式。
如在服务基层工作中,区直机关普遍反映联系点过于分散,致使部门有限资金分散使用,帮扶效果不明显。人民网强国社区(.cn)八是党组织和党员的先进性不突出。
有的党组织满足于工作一般化,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既缺乏走前头的意识,又缺乏走前头的勇气,更缺乏走前头的行动。 个别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化,作风不实;党员的荣誉感、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淡化;部分单位改非干部过多,既占据了编制,造成单位人员年龄断层,又给在岗老干部带来消极负面影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部门工作的开展。
2. 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领导干部思想认识存在偏差。
他们认为,企业经营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盈利,企业领导的核心任务就是生产经营和管理,党建是“附带”工作。因此对党建工作缺乏热情,始终处于被动应付状态,有的是为了应付上级党组织的检查,也有把党组织的工作部门当作形式,没有不行、有却麻烦。
党组织开展活动存在顾虑,担心活动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时间)、扰乱正常工作秩序(人员)、加大企业开支(活动经费)等。部分党务工作者心理压力大,怕经理不支持,关系处理不好,影响自身利益;怕党员不积极参与,活动开展不起来;怕职工不理解,费力不讨好。
导致有的党务工作者开展活动时理不直、气不壮,“底气”不足。甚至在一些党员中存在着,自己是“打工者”,拿企业的钱、归经理管,只要干好本职、保住饭碗就行了,不愿发挥也难以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个别企业管理者,也没有把建立党组织、开展党的工作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他们对企业党建工作支持、配合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应付多于主动。
(二)企业的特殊性束缚了党建工作开展。一是企业生产经营的不稳定性,导致党组织建立难度增大。
由于某些企业“小”、“变”、“散”等特点,严重制约了党建工作的开展。“小”即企业规模小,目前企业党员人数少,不能单独组建党组织;“变”即企业经营变化快;“散”即企业分布相对分散,人员工作地点分散等,给企业管理特别是党建工作带来很多不便。
二是企业用工制度灵活,导致党员教育管理难度增大。由于企业员工的减少,党员人数也在不断的下降,加之企业经营活动条件的限制,一些党员成为名副其实的“流动”党员,企业党组织难以实施有效的教育管理。
三是企业现代管理机制的确立,导致党组织活动开展难度增大。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目标责任制的确立,工作时间由经理支配,党组织开展活动时间缺乏自主性,活动经费存在依赖性。
从而导致,大部分党组织没有固定的活动场所,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党建工作的开展。 (三)党组织自身建设薄弱影响了党建工作开展。
一是党组织的数量偏少。
二是党务工作者整体素质不高。大部分企业党务工作者是由原企业改制后行政管理人员兼任的,他们在思想观念、专业素质和工作方法等方面未经过较严格的培训,因此难以适应党建工作的新形势、新情况。
三是党组织负责人难选。由于企业改制后规模相对较小,党员人数也少,要选出政治坚强、熟悉党务工作、会做思想政治工作,而且懂经营会管理,善于同行政管理人员合作共事的党组织负责人比较难。
还有个别的党组织负责人,把抓党建工作等同于抓企业经营管理,把党组织等同于企业的下属办事机构,致使党组织负责人在职工中缺乏影响力和感召力。 (四)相关政策法规滞后制约了党建工作快速发展。
企业中党组织的地位、作用以及发挥作用的途径等,现行的有关政策和规定只作了原则的界定,缺乏具体的、操作性强的规定和制度,更没有规定企业党组织的建立及地位与作用的法律依据。《党章》虽然对企业中的党的基层组织的工作任务作了相应规定,但现有的法律条文和党规中并没有提供这些任务所应有的支持手段。
《公司法》和《个人独资企业法》也只是笼统地规定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按照党章进行活动,并没有对党组织开展活动提出具体要求。虽然近几年我们企业党建工作取得了明显成绩,但目前还没有达到改制前企业所制定和形成的一整套成熟的工作机制,使得企业中开展党的活动缺乏保障机制、考核管理办法,造成党组织建立和开展工作处于“受制于人”的尴尬境地。
3. 开展党建工作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和困难
一是对机关e69da5e887aae799bee5baa6e997aee7ad9431333337396266党建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部分业务单位领导考虑自身业务多,思考党的建设少;被动重视多,主动过问少;表面重视多,实质重视少;部分同志对机关党建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把机关党建当做“软件”处理,致使抓党建工作被动应付,起色不大。
人民网强国社区(.cn)
二是机关党委工作关系未理顺。一是编制设置中机关党委业务由办公室负责,在部门分工时,机关党委书记并未分管办公室工作,给工作开展带来一定困难;二是一些部门部分机关支部书记由党组织成员担任,安排部署支部工作时机关党委书记需与其他党组成员协调,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的正常推进;三是由于无编制,“机关党委副书记享受本单位中层干部待遇”无法落实,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积极性。四是管理关系相脱节,机关党委与各党支部责权不挂钩,缺乏实施管理的必要手段,在实践工作中,号召力不强,工作难开展。
人民网强国社区(.cn)
三是党组织的规范化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部分单位党员老化严重,支部“三会一课”制度落实不好;部分单位工作量大,任务较重,机关党员常年在外,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集中学习难,开展组织生活难;部分党组织届满后不及时改选,组织生活不正常;部分机关党委由于人事变动,机关党委书记空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的开展;部分离退休干部党支部、改制企业党支部组织生活无法开展,党费无法收缴,给党员的教育管理带来了极大挑战。
人民网强国社区(.cn)
四是机关党务干部岗位吸引力弱。分管党务工作领导和党务干部学习培训、外出参观考察机会少,加之机关党务干部大部分兼职,部分党务干部又是本单位本部门的业务骨干,承担较多而繁重的部门业务工作,造成机关不愿担任党组织书记,不愿干党务工作,致使党务干部队伍建设滞后,工作热情不高。
人民网强国社区(.cn)
五是组织生活内容、方式单一。部分机关党组织活动就是念报纸、念文件,机关党的组织生活形式不灵活,组织生活形式单一,党组织活动缺乏吸引力;部分党组织甚至存在组织生活庸俗化、过场化、娱乐化的倾向,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人民网强国社区(.cn)
六是机关党建经费无保证。由于无专门活动经费,开展活动需临时想行政负责人请示,一旦单位经费紧张,党的活动就没保障,使工作开展缺乏统筹性和整体性;有的基层党组织尽管有思路、有想法,但一涉及到经费,就一筹莫展。
人民网强国社区(.cn)
七是党建工作缺乏创新,亮点不多,整体水平不高。由于材料较多,加上机关人员老化,人手缺乏,致使工作按部就班,被动应付,缺乏创新,工作流于形式。如在服务基层工作中,区直机关普遍反映联系点过于分散,致使部门有限资金分散使用,帮扶效果不明显。
人民网强国社区(.cn)
八是党组织和党员的先进性不突出。有的党组织满足于工作一般化,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既缺乏走前头的意识,又缺乏走前头的勇气,更缺乏走前头的行动。 个别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化,作风不实;党员的荣誉感、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淡化;部分单位改非干部过多,既占据了编制,造成单位人员年龄断层,又给在岗老干部带来消极负面影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部门工作的开展。
4. 当前基层党建工作中还存在哪些问题
基层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形势和任务的变化,我局基层党建工作在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同时,也存在一定问题: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
基层党建工作不同程度地存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部分党员重业务轻党建的思想还较为根深蒂固,党建工作摆不上应有的位置,即使抓党建工作也是被动应付,缺乏搞好基层党建工作的责任和激情。二是党建工作机制不完善。
基层党建工作的考核奖惩办法、党员的教育管理制度和激励约束机制没有建立、健全和完善,党建工作缺乏必要的实施手段,号召力不强,推动力不够,工作难以开展。三是党建工作内容不丰富。
基层党内组织生活缺少创新意识和手段,存在流于形式的倾向,吸引力和凝聚力不够;部分党组织对党员的思想教育缺乏针对性,教育内容枯燥,方式方法单一,缺乏生机和活力;基层党建工作无特色。四是党内监督不健全。
机关党内监督机制缺乏规范,不够健全,渠道不太畅通;一些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对党内监督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接受监督自觉性不高,存在着不愿监督和不敢监督的现象,机关党组织的管理、监督职能难以充分发挥。五是党建工作保障不力。
机关党建工作经费、人员等保障措施不落实。一方面因缺少经费,造成基层党组织学习教育难、开展活动难,推进工作难;另一方面基层党组织的党务干部绝大部分都是兼职,本身承担较多的业务工作,造成无时间、无精力去抓党务工作,同时,党务干部参加培训少,部分党务干部缺乏必要的党务知识,对新形势、新任务下的党务工作难以适应。
5. 党支部工作业绩方面存在哪些问题
(一)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弱化”。
一是个别单位对党建工作重视不够,存在重经济、轻党建的倾向,对党建工作责任7a64e58685e5aeb931333361323566制执行不力,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意识不强,“一岗两责”落实不到位。二是少数同志不愿意做党务工作,主要精力集中抓经济工作及业务工作上,对党建工作只是应付、被动地去做,对党建工作组织不力,抓得不紧。
三是个别单位党的组织形同虚设,基本没有党组织的单独活动,几乎所有的工作都是由行政行为所代替,而 支部活动则被干部职工活动所代替。(二)组织教育活动不经常。
部分基层党组织生活制度落实不够全面,没有将组织教育纳入支部重要议事日程,存在重工作、轻学习的现象地区。特别是个别单位对组织生活制度抓得不实,流于形式。
在抓党员思想教育中,不注重对党员的集中学习,缺乏对科学文化、基本技能、法制理念、文化素养的教育,使得一些党员对政治学习兴趣不浓,导致业务理论一知半解,工作水平和能力平平,思想观念陈旧落后,宗旨意识有所淡化。(三)抓中心议大事能力不强。
主要是对什么是中心、如何抓中心把握不准,分不清哪些是重大问题,哪些是一般问题,该管的没管住,该放的没放开,大事议不透,小事议不完。片面认为,党支部就是研究表彰奖励、党员发展、经费开支等问题,未能将年度工作计划、贯彻上级重大决策、阶段性重大工作同经济工作齐抓共管,直接造成了党建工作和经济工作的分离脱节。
(四)党员先锋意识“淡化”。一些基层党组织不注重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致使个别党员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
有的党员党性淡簿,日常工作中把自已等同于普通群众,只顾局部利益,缺乏全局观念;有的党员工作缺乏热情和积极性,得过且过,工作上不求进取,少数党员只缴纳党费不参加组织生活;有的党费也要催缴,还有的甚至连党费也不愿意按规定标准缴纳。这些个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党的形象,影响工作的健康发展。
对此,必须认真加以改进和解决。(五)党员干部教育管理“虚化”。
一些基层党组织制度不完善,管理松懈,支部组织生活不健全,“三会一课”制度坚持不好,个别支部存在着行政会、业务会与支部会兼顾开,支部大会不规范不严肃;在对党员管理结果的衡量上,往往把行政业务工作开展得好坏,作为评价全年工作成绩的主要依据,而对政治表现、自身综合素质等难以实施准确的评价考核;有的党务工作者从未经过系统的培训,党务知识懂得不多,对党员的教育管理手段比较落后,管理缺乏力度。
6. 结合工作实际,谈谈党建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有哪些
(一)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弱化”。一是个别单位对党建工作重视不够,存在重经济、轻党建的倾向,对党建工作责任制执行不力,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意识不强,“一岗两责”落实不到位。二是少数同志不愿意做党务工作,主要精力集中抓经济工作及业务工作上,对党建工作只是应付、被动地去做,对党建工作组织不力,抓得不紧。三是个别单位党的组织形同虚设,基本没有党组织的单独活动,几乎所有的工作都是由行政行为所代替,而 支部活动则被干部职工活动所代替。
(二)组织教育活动不经常。部分基层党组织生活制度落实不够全面,没有将组织教育纳入支部重要议事日程,存在重工作、轻学习的现象地区。特别是个别单位对组织生活制度抓得不实,流于形式。在抓党员思想教育中,不注重对党员的集中学习,缺乏对科学文化、基本技能、法制理念、文化素养的教育,使得一些党员对政治学习兴趣不浓,导致业务理论一知半解,工作水平和能力平平,思想观念陈旧落后,宗旨意识有所淡化。
(三)抓中心议大事能力不强。主要是对什么是中心、如何抓中心把握不准,分不清哪些是重大问题,哪些是一般问题,该管的没管住,该放的没放开,大事议不透,小事议不完。片面认为,党支部就是研究表彰奖励、党员发展、经费开支等问题,未能将年度工作计划、贯彻上级重大决策、阶段性重大工作同经济工作齐抓共管,直接造成了党建工作和经济工作的分离脱节。
(四)党员先锋意识“淡化”。一些基层党组织不注重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致使个别党员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有的党员党性淡簿,日常工作中把自已等同于普通群众,只顾局部利益,缺乏全局观念;有的党员工作缺乏热情和积极性,得过且过,工作上不求进取,少数党员只缴纳党费不参加组织生活;有的党费也要催缴,还有的甚至连党费也不愿意按规定标准缴纳。这些个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党的形象,影响工作的健康发展。对此,必须认真加以改进和解决。
(五)党员干部教育管理“虚化”。一些基层党组织制度不完善,管理松懈,支部组织生活不健全,“三会一课”制度坚持不好,个别支部存在着行政会、业务会与支部会兼顾开,支部大会不规范不严肃;在对党员管理结果的衡量上,往往把行政业务工作开展得好坏,作为评价全年工作成绩的主要依据,而对政治表现、自身综合素质等难以实施准确的评价考核;有的党务工作者从未经过系统的培训,党务知识懂得不多,对党员的教育管理手段比较落后,管理缺乏力度。
7. 当前基层党建工作中还存在哪些问题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弱化”。一是个别单位对党建工作重视不够,存在重经济、轻党建的倾向,对党建工作责任制执行不力,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意识不强,“一岗两责”落实不到位。二是少数同志不愿意做党务工作,主要精力集中抓经济工作及业务工作上,对党建工作只是应付、被动地去做,对党建工作组织不力,抓得不紧。三是个别单位党的组织形同虚设,基本没有党组织的单独活动,几乎所有的工作都是由行政行为所代替,而 支部活动则被干部职工活动所代替。
(二)组织教育活动不经常。部分基层党组织生活制度落实不够全面,没有将组织教育纳入支部重要议事日程,存在重工作、轻学习的现象地区。特别是个别单位对组织生活制度抓得不实,流于形式。在抓党员思想教育中,不注重对党员的集中学习,缺乏对科学文化、基本技能、法制理念、文化素养的教育,使得一些党员对政治学习兴趣不浓,导致业务理论一知半解,工作水平和能力平平,思想观念陈旧落后,宗旨意识有所淡化。
(三)抓中心议大事能力不强。主要是对什么是中心、如何抓中心把握不准,分不清哪些是重大问题,哪些是一般问题,该管的没管住,该放的没放开,大事议不透,小事议不完。片面认为,党支部就是研究表彰奖励、党员发展、经费开支等问题,未能将年度工作计划、贯彻上级重大决策、阶段性重大工作同经济工作齐抓共管,直接造成了党建工作和经济工作的分离脱节。
(四)党员先锋意识“淡化”。一些基层党组织不注重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致使个别党员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有的党员党性淡簿,日常工作中把自已等同于普通群众,只顾局部利益,缺乏全局观念;有的党员工作缺乏热情和积极性,得过且过,工作上不求进取,少数党员只缴纳党费不参加组织生活;有的党费也要催缴,还有的甚至连党费也不愿意按规定标准缴纳。这些个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党的形象,影响工作的健康发展。对此,必须认真加以改进和解决。
(五)党员干部教育管理“虚化”。一些基层党组织制度不完善,管理松懈,支部组织生活不健全,“三会一课”制度坚持不好,个别支部存在着行政会、业务会与支部会兼顾开,支部大会不规范不严肃;在对党员管理结果的衡量上,往往把行政业务工作开展得好坏,作为评价全年工作成绩的主要依据,而对政治表现、自身综合素质等难以实施准确的评价考核;有的党务工作者从未经过系统的培训,党务知识懂得不多,对党员的教育管理手段比较落后,管理缺乏力度。
8. 基层党组织建设方面存在哪些问题
当前我国基层党组织存在的问题:一是个别党组织“一把手”角色定位不准,党建意识不强。
表现为:个别党组织“一把手”把工作重心和主要精力放在业务工作上,忽视了支部书记的责任,对支部建设和党员管理用心不够,存在党建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有的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对党建业务不熟悉,找不到基层党建紧扣中心、服务大局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工作“算盘式”,拨一拨,动一动;有的尽管能够把基层党建同中心工作、业务建设结合起来,但在实际工作中开拓进取、迎难而进的劲头不足,成效不明显。二是少数基层党组织抓党建工作被动应付,工作质量不高。
表现为:传达学习上级指示敷衍塞责,满足于会开了,文件念了,领导讲话传达了,至于怎么领会精神实质,怎样统一“一班人”思想,如何结合实际贯彻落实,就没有下文;有的支部研究部署重要工作没有充分发挥集体智慧,用领导“碰头”代替集体领导,该集体研究的没有研究,该民主讨论的没有讨论;还有的支部图省事,怕麻烦,研究党建工作时,常以支委扩大会代替支委会,甚至随意简化党务工作程序,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支部集体领导的作用。三是个别党务干部对抓党建工作缺乏荣誉感,能力素质偏弱。
少数党务干部对党务知识缺乏系统培训和基本了解,把不住规律,抓不住要点,抓党建工作往往是三分钟的热情;个别党务干部受市场经济和外部不良环境的影响,物质化倾向严重,总认为抓党务工作太虚,不如经济工作、业务工作来得实在,对抓党建工作缺乏荣誉感和价值认同;还有个别党务干部做群众工作的素质不强,缺乏妥善解决群众困难和积极应对棘手问题的能力,从根本上削弱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四是少数基层组织对党员的教育形式单一,管理监督乏力。
教育方面,多数党内组织生活仍以读报纸、学文件为主,与工作实际结合不紧,形式单一枯燥,组织生活存在形式主义和随意性,党课教育存在简单化倾向,“三会一课”制度执行仍有差距;一些党支部没把落实组织生活制度当作教育管理党员的有效途径,党员汇报思想或参加党内讨论大话、套话、空话多,实话、真话、心窝话少;个别党组织对入党积极分子缺乏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和经常性的培养,对入党愿望迫切一时又难以实现愿望的干部职工和基层群众,缺乏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在管理方面,对那些不自觉履行党员义务、不自觉参加党内生活、不主动交纳党费的党员缺乏严格有效的组织处理措施。民主评议党员,往往只是简单地划勾划叉,缺乏沟通和面对面评议;对一些有轻微违纪的党员,在处理上往往失之于宽,失之于软,导致一些问题长期存在,甚至扩大蔓延。
五是一些基层党组织落实党内制度有差距,机制运行不畅。表现在:部分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因身兼数职,既管党务又管政务,存在岗位职责不清、任务分工不明,抓不住工作重点,甚至忽略了党务工作;有的正副书记集体领导观念不强,民主集中制贯彻执行不自觉,遇事喜欢个人说了算,不想发挥成员的作用,甚至担心发扬民主不利于集中;党建考核机制有待完善,考核指标较为笼统,难以量化,且缺乏及时有效的监控措施和制约手段,导致党建考核操作性不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责任制的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