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舍宁秘书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6岁孩子的教育范文五篇

6岁孩子的教育范文五篇

时间:2022-05-22 19:55:03 来源:网友投稿

教育:汉语词语教育:2008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教育:2008年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出版的图书教育:2007年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教育:2007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教育:2007年学林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6岁孩子的教育5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6岁孩子的教育5篇

【篇1】6岁孩子的教育

4~6岁孩子的最好教育方法

 4岁

 

  三岁的小孩有颗温顺的心,四岁小孩的心则是活泼的。

 

  典型的四岁孩子喜爱冒险、喜爱远足、喜爱刺激,他喜爱任何新鲜的事物,喜欢去接触不认识的人,喜爱到新的地方,喜欢新的游戏,新的玩具,新的活动和新书。对于大人所提的娱乐点子,再没有人比他们更有反应的。

 

  典型的四岁孩子动作迅捷,他做每件事情都很快,兴趣转移得也很快,而且一件大事大多做一次。他没有兴趣讲究完美,只有兴趣继续做下一个活动。

 

  这个年龄的孩子,无论男女,大多是快活的、精力充沛的、活蹦乱跳的、荒谬好笑的、无拘无束,对什么事情都跃跃欲试的。和三岁半那时爱吵又爱闹的情形相比较下,他的改变可不是不小哦。


他们一般是这样的:

 

  1、四岁的孩子经常说话多一点。

 

  有点爱吹牛,有的时候还有些跋扈,这些都是因为他开始进入表现自我的领域,新鲜加上过度兴奋所致。

 

  2、四岁的孩子对母亲怀有极度强烈的感觉。

 

  如果有什么东西改变了眼中的母亲,他就会对这个东西表示出特别强烈的恨意。

 

  他或许讨厌母亲戴某些首饰,也许不喜欢母亲改变发型,或者,她脸上若有一种特殊的表情告诉他,她不喜欢他,他可能特别讨厌这种表情。无疑,大人应当随时配合四岁孩子的迅捷和善变。

 

  3、四岁的孩子喜欢向外扩张的特性,有时候连他自己都有点受不了。

 

  因此,他还是喜欢而且会尊重有限度的规范,但是并不会常记心里,得要你经常地提醒他才行。

 

  所以很多四岁的孩子非常喜欢,“最远到树那里,最远到门那里”这些口头上的限制。甚至,如果你告诉他,你应当做或者不要做这个时,他就会很遵守这些规矩。

 

  5岁

 

  五岁,是孩子开朗而愉悦的年龄。五岁的孩子像阳光一样,温暖,明朗。

 

  五岁小孩是所有母亲愿望的实现。从孕育,生产,初生时的事事包办;到一两岁时的步步紧盯;三岁四岁时的蛮不讲理;到了五岁时,终于可以让父母松一口气,欣慰地欣赏自己养育多时的成果,充分吸收五岁小孩爱的回报。

【篇2】6岁孩子的教育

6岁至18岁是人生黄金时期,是幸福人生的奠基阶段,育人无疑是中小学教育的根本任务。育人是复杂的,但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和个性需求,采用适合的方式和有效的策略,把握最佳教育期和最近发展区,就能实现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

误区一:只关心学习与智力,不关注情绪与能力

【案例】除了学习,他们不跟我说别的

“在学校,老师每天叮嘱认真学习、按时完成作业;回到家,妈妈还问学习怎么样?班里排第几?周末各种班都排满了,课外书也不让看……”

学生的任务当然是学习了,其他的以后再说……” 

上面的对话反映的是一种普遍现象——家长和教师高度关注学生的学习与智力发展,忽略了孩子情绪和同伴交往等能力的发展。

学生是“完整的个体”,不仅要学习知识,更要提升学习兴趣,发展学习能力。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更需要交往,发展自己的爱好与特长,形成客观的自我评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察觉自我与他人情绪的能力,能调控自己的情绪,这些与学习同等重要。

为提高学生的成绩,家长和老师需要促进学生学习和智力的发展,更要关注情绪、同伴交往这些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

误区二:只关注起跑线,不了解成长最佳期

【案例】我不知道这样做对不对

“孩子两三岁后,我发现周围的家长就把与我孩子同龄的小孩送去各种培训班,虽然我很挣扎,但是我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到底在什么时候应该培养学生什么方面的能力才是合适的,我真的不知道。”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可能是目前家长和老师说得最多的一句话。这话对不对呢?又对又不对。孩子的有些能力和品质要从小培养,有些能力和品质要到适合他受教育的年龄去培养。只有了解学生的成长规律,把握不同阶段需要重点培养的能力,在合适的时间里做适合的事,教育才能事半功倍。

幼儿阶段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发展孩子的口语能力,培养孩子丰富的想象力和好奇心,培养孩子形成人格的主动性,过早把孩子送去各种培训班接受小学式教育的方式是非常要不得的。

小学阶段,需要家庭与学校共同关注学生成功感、勤奋感和自主感的培养,重在养成学生良好的行为和学习习惯。

在中学阶段需要教师和家长共同鼓励孩子同伴交往,引导探索和思考“我是谁”、“我将来要做什么”等问题,让学生达成“自我同一性”。

误区三:只关注近期成绩,不关心长远发展

【案例】只要考上大学就好了

很多家长和教师经常对孩子说:“考上大学就好了,到了大学你想干吗就干吗。”有知名重点中学甚至要求学生宣誓:“为了高考,拼了。”

大多数教师和家长都希望孩子听话,但目前有许多证据表明,一些小时候很“乖”的孩子长大以后却很容易有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

如何实现为学生的终身教育和幸福生活奠定坚实基础?家长和教师需要掌握学生发展的连续性特征和阶段性特征,平衡学生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需求。例如,教育的最高境界是自我教育,自我教育需要很强的自学能力和自我心理调整能力,这些都要在中小学培养。小学阶段,尤其是中年级以前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时期。又如,学生学习的目的和动力是影响学习效果的最关键因素之一,在小学中、高年级必须要引导学生产生“我要学”的意识,避免在中学阶段甚至大学阶段产生厌学,导致一生只追求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空虚,缺少生活幸福感。

误区四:只要整齐划一,不求差异发展

【案例】老师,我很努力了

“写字不认真,字面不整洁,回家每个字抄N遍。”学生一脸无辜:“老师,我真的是努力了,可是就没有其他同学写得好!我也不想这样。” 

“我喜欢写作业的时候带着耳机,头脑清楚、注意力集中,但是父母总觉得我不认真,说不能三心二意,他们真的不了解我!”

研究表明,孩子生理发育水平的差异,造成不同学生偏好的学习方式不同:有的学生属于视觉型,更擅长通过视觉信息进行学习;有的学生属于听觉型,更擅长通过听觉信息进行学习;有的学生属于动作型,更擅长通过运动来学习。对于不同学习方式类型的学生,需要采用不同的引导、辅导方式。还有研究表明,男孩与女孩的大脑存在较大的差别,男孩的脑额叶发育速度比女孩慢。因此,男孩比较冲动,女孩则更能遵守规则。因此,家长和老师对男孩要多一点宽容和耐心,给予更多的引导,绝不能一味地批评和指责。

成功的教育案例说明,只要掌握了学生的成长规律,并真正地研究有差异的学生,就能发现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需求,就能用多元的评价方式和目标衡量学生的发展情况,为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打开健康成长的大门。

误区五:只有好的动机,却没有产生好的效果

【案例】“一件破衣服”换来的是什么

老师为了让学生珍惜和节约文具,让班长把班里橡皮最破的学生找出来,当着全班师生的面让这个孩子穿上一件破衣服,对所有同学和老师道歉,表示自己将橡皮搞破多么不好,以后不再这样了。学生尽管嘴上说自己错了,但是眼睛里分明是委屈、敌意……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自尊对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有重要影响。与自尊水平不高的学生相比,自尊水平高的学生未来的生活品质更高,经济前景更好、心理更健康、问题行为更少。适度的挫折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抗挫折能力,而过度的挫折会使学生失去自信,怀疑自己,常常觉得无助和绝望。综观教师严厉体罚、责骂、惩罚学生的现象,很多教师的动机都是好的,但由于缺乏智慧的方法和策略,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伤害和影响。

教育者一定要有效避免因为“无心之失”带来的不良影响。教师有了好的动机,还要有科学、有效的策略和方法。

误区六:家校合作表面化、肤浅化

【案例】每个学生背后都有故事

班里有一个学生上课经常心不在焉,成绩在班上排名倒数……在一次家访中,李老师了解到他原来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但自从去年母亲因癌症去世后,一直沉浸在悲伤的情绪中,不想学习……从此,李老师对他格外关注,经常鼓励、引导他融入同学,帮他补习。渐渐地,他脸上的笑容多了,成绩提高了,与班里同学的关系也变得融洽了。

家长、教师都是学生成长发展中的重要他人,两者只有对学生的发展规律有全面客观的了解,才能秉承同样的理念,共同配合,而不是一边做减法,一边做加法,两者的作用相互抵消。

有一些家校合作过于形式化,真正的家校合作,应该是学校和教师与家长保持沟通,了解学生的情况和需求,给予更有针对性、更有效的教育。比如,教师通过与家长的沟通,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成长经历、性格特征、兴趣爱好、在家表现等,这样才能真正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真正的家校合作,应该是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目标,使家庭教育配合学校教育。

【篇3】6岁孩子的教育

Ⅰ.0-3岁婴幼儿

 

(一)0-3岁婴幼儿身心发展特点

从出生到3岁,是婴幼儿身心发育最为迅速的时期,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身体发育。到36个月时,平均身高男孩为97.26公分,女孩为96.28公分;平均体重男孩为14.73公斤,女孩为14.22公斤。(2)动作发展。动作发展自上而下、由躯体中心向外围、从粗大动作到精细动作的发展规律。由抬头、坐、爬、站,到走、跑、跳等,人类的基本动作都已掌握。(3)语言发展。婴幼儿期是重要的关键期,如1-3岁是学习语言发音的关键期,2-3岁是掌握基本语法和句法的关键期,到3岁时,基本掌握母语的语法规则系统。(4)人际交往。表现出一定的交往倾向,有与人沟通交往的愿望,喜欢用自己的身体探索周围世界。0-1岁主要是建立亲子关系。父母在照料婴幼儿的过程中,充分的体肤接触、感情表示、行为表现和语言刺激,会对婴幼儿的成长产生深远的影响;1岁以后,随着动作能力、言语能力的发展及活动范围的扩大,开始表现出追求玩伴的愿望,于是出现一对一的玩伴关系。

 

(二)0-3岁婴幼儿家庭教育指导重点

0-3岁婴幼儿刚来到人世间,生理、心理机能刚刚开始发育,但又发展得非常迅速,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喜欢探究。因此,须指导家长在提供适宜刺激以满足孩子好奇、探究心理的同时,把婴幼儿的健康、安全及动作、语言发展放在首位,为孩子提供卫生、安全、舒适、充满亲情的日常护理环境和充足的活动空间,让婴幼儿在丰富、适宜的环境中形成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0-3岁婴幼儿家庭教育指导的重点是科学养育、发展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培养婴幼儿的语言交往能力。

 

(三)0-3岁婴幼儿家庭教育指导专题内容要点

专题1 母乳喂养更有助于婴幼儿的健康发展

母乳是婴儿最佳的天然食物,有利于婴儿身心健康与亲情培养。要加强宣传,提倡自然分娩;指导年轻母亲加强乳房保健;指导乳母科学饮食,增加母乳的营养;指导母亲在产后尽早给婴儿哺乳;指导母亲学会排空乳房促进乳汁分泌;指导母亲掌握正确的哺乳方法;指导母亲适时断奶,哺乳时间不低于4个月;不具备母乳喂养条件的,应学会科学合理地给孩子补充营养和调配膳食,并应购买有质量保证的正规厂家生产的适合不同月龄婴幼儿饮用的奶粉。

 

专题2 多让婴幼儿接触水、阳光和空气

开展三浴锻炼,满足婴幼儿接触外界的感官体验需求。足够的户外阳光浴和空气浴使婴幼儿身体更健康、强壮,还能促进婴幼儿智力发展和良好情感的形成。

家长须摒弃传统的育儿观念和陋习,保持居室空气新鲜;保证孩子每天1—2个小时的户外活动,利用空气和日光锻炼身体;从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尽量早开展三浴锻炼,但要循序渐进地进行;选择安全、合适的场地进行,掌握适宜的时间和温度,并及时观察和了解孩子的情况,预防意外事故发生。

 

专题3 及时培养婴幼儿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

婴幼儿生活习惯的培养主要包括良好的睡眠、饮食、排便及卫生习惯的养成。

婴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能为其一生发展奠定基础。良好的睡眠习惯,有利于婴幼儿的大脑和身体发育;良好的饮食习惯,能保证婴幼儿摄取足够的营养和正常的生长发育;良好的排便习惯,对于婴幼儿正常的饮食、睡眠等都很有好处;良好的卫生习惯,能增进婴幼儿的基本生活自理能力。

家长要积极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影响孩子;创设有利于良好生活习惯形成的环境,如创设安静温馨的睡眠、进食环境,利用日常生活各环节进行随机教育,采用鼓励表扬的正强化教育措施等。

 

专题4 积极支持婴幼儿的爬行活动

爬行对婴幼儿的身体和智力发育都非常重要。家长需了解爬行能促进婴幼儿全身肌肉与大脑的协调发展,能锻炼婴幼儿的触觉、听觉、视觉等感觉器官,有助于其方位感和距离感的建立,同时能满足婴幼儿用自己的手脚去接触、探索世界的内在需求。

家长可运用各种方式逗引、支持婴幼儿爬行;为婴幼儿创设一个安全、卫生的爬行环境;从婴幼儿的实际出发,确定适宜的爬行时间和距离;给婴幼儿穿着适宜爬行的服装;爬行后及时帮助婴幼儿洗手、整理服饰、喝水、补充食物并给予精神鼓励。

 

专题5 促进婴幼儿动作灵活和协调性的发展

婴幼儿的动作发展顺序是先粗大动作,再精细动作。粗大动作是精细动作发展的基础。多让婴幼儿看、听、摸、尝、闻,可以训练婴幼儿的感官能力,使他由对周围事物形象、感觉上的认识逐渐发展到了解熟悉外面的世界。走、跑、跳并不是单一的肌肉活动,而是视觉、平衡觉等整合的过程,能使动作协调、灵活,促进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及智力的发展。

家长要为婴幼儿提供安全的活动场地,创设有趣的情境,提高婴幼儿活动的兴趣;开展亲子体育活动,发展动作技能;让婴幼儿有充分的动作练习,不仅进行爬、翻滚、走、跑、跳、攀、转圈等大动作练习,还应进行抓取物品、扔东西、拍球等精细动作的练习。

 

专题6 支持婴幼儿“涂鸦”、拆卸行为

“涂鸦”、拆卸行为是婴儿进行想象的手段,是发展想象力的途径,能促进2—3岁婴幼儿的思维发展,是婴幼儿智能开发的重要形式;玩具伴随婴幼儿成长,能促进其感官、认知等各方面的发育;玩具的安全、实用、适宜比玩具的价格更重要;涂鸦是帮助婴幼儿与外界融为一体的载体。

要引导家长为婴幼儿提供拆卸、涂鸦的活动空间,给婴幼儿提供足够的拆卸、涂鸦的安全工具材料,引导并陪伴婴幼儿的拆卸、涂鸦行为,与婴幼儿一起玩一玩,画一画,拆一拆,讲一讲,理解婴幼儿的创造天性,用心欣赏婴幼儿的看似不合逻辑的涂鸦作品。

 

专题7 多与婴幼儿进行语言交流

0—3岁正是婴幼儿牙牙学语的关键时期,是培养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阶段。现代社会生活中,家长与婴幼儿语言交流时间少,不重视和婴幼儿进行语言交流,也不知如何正确地和婴幼儿交流。

要充分认识0—3岁的婴幼儿正处于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他们具有与成人语言交流的需要;良好心理、物质环境的创设是促进婴幼儿语言发展的重要条件;婴幼儿的语言能力必须在与成人的相互作用中发展。

家长要为婴幼儿提供正确的口语示范,积极回应婴幼儿的言语需求,为婴幼儿的语言学习和模仿提供充裕的环境条件,利用生活中的一切机会,让他们多听多说,运用多种方法(如游戏法)积极逗引、鼓励婴幼儿开口说话。

 

专题8 进行适合婴幼儿的“早期阅读”

2-3岁的婴幼儿已出现了早期阅读的兴趣和行为。早期阅读能给予婴幼儿脑部良性的刺激,使大脑更好地发育。亲子阅读能使父母与婴幼儿的情感得到沟通,增进了良好的亲子关系,对婴幼儿人格的良好发展也非常有益。

家长需为婴幼儿提供合适的阅读内容和材料,如选择图画色彩丰富的书籍,选择故事简单有趣的阅读内容,选择婴幼儿自己感兴趣的阅读材料;每天在固定时间段与婴幼儿一起进行亲子阅读,可选择睡前或餐后等家长方便且婴幼儿注意力不易分散的时间;亲子阅读中要采取多样化的阅读指导方式,如阅读游戏法或者引导婴幼儿看图书画面复述法等。

 

专题9 正确应对婴幼儿的“第一反抗期”

婴幼儿在两岁前后,开始进入“第一反抗期”,表现为调皮、任性、爱走极端,故意做成人禁止做的事。家长往往不了解“第一反抗期”的特点,对婴幼儿缺乏正确的教育态度和手段,常采用专制性的教育态度,或娇惯和迁就。

“第一反抗期”是婴幼儿心理发展的必经阶段,父母需做好相应心理准备和应对策略。学会说“不”,是婴幼儿成长的标志。

家长首先要理解婴幼儿,尊重婴幼儿,不轻易干涉,以平等姿态,征询孩子的意见;其次,相信孩子,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合理要求;第三,采取讲道理、转移注意、冷处理等方法终止孩子的不合理要求;第四,把握自己的言行,做孩子的榜样。

 

专题10 鼓励婴幼儿的社会交往

0—3岁的婴幼儿大多在家中玩,尤其是城市里的婴幼儿,缺少与外界的交往。婴幼儿也有交往的需求,交往是个体不可缺少的社会化学习的重要内容;婴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是在交往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父母要利用各种机会,多与婴幼儿交往,教授其一些基本的交往技能;鼓励婴幼儿邀请同伴到家做客,带婴幼儿走出家门,与各种对象进行交往;帮助婴幼儿学习处理交往过程中发生的纠纷;尊重婴幼儿的交往个性,逐步引导,而不是给予太多的强制性干预。

 

专题11 加强对祖辈家长教养孩子的指导

祖辈家长在婴幼儿的教养中具有时间宽裕、有耐心、能宽容等优势,但也存在教养观念和方法上的不足。既要看到祖辈家长也是带养的力量,又要注意不能靠祖辈家长完全替代父母的教养责任。父母要充分认识父亲、母亲在教养婴幼儿中各自的重要作用,学会正确处理其他事务与教养婴幼儿的关系。

要关注祖辈家长教养婴幼儿的情况,加强对祖辈家长教养婴幼儿的专题指导,帮助其掌握现代先进的教养理念,掌握科学的教养方法;引导其把教养婴幼儿的主要责任还给父母,学会协助父母,与父母的教养保持协调一致。

 

专题12 重视常见疾病的家庭护理

婴幼儿常见病主要有高烧、小儿肺炎、营养性和缺铁性贫血、腹泻、佝偻病等。对待婴幼儿的常见病,一要十分重视,因为小病不治易成大病;二要重在预防,以预防为主,治病为辅;三要加强病后护理,加速健康的恢复,尽量减少疾病的危害。

要引导家长按时为婴幼儿预防接种;向家长普及婴幼儿常见病的知识,让家长掌握预防的方法,了解发病征兆,重视科学应对与及时诊治;向家长普及病后护理常识,学会保持居室空气新鲜,让婴幼儿多晒太阳;学会科学合理地给婴幼儿补充营养和调配膳食;学会安抚、调节婴幼儿的情绪;带领婴儿加强锻炼,增强体质等。

 

 

Ⅱ.3-6岁幼儿

 

(一)3-6岁幼儿身心发展特点

这个年龄段的幼儿处于身心发展的黄金时期,具体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身体发育。身高、体重、营养、神经、动作技能等方面获得长足进步。(2)语言发展。词汇量迅速增长,逐渐明确词义并有一定的概括性,基本上掌握了各种语法结构,并可自由地与他人交谈。(3)思维发展。逐步克服直觉行动思维,并初步发展到具体形象思维。(4)社会交往。喜欢与同伴一起玩,玩伴的数量随着年龄增加,玩伴关系不稳定,经常变化。(5)个性发展。这个阶段是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幼儿在此阶段开始形成自己最初的个性倾向并会在一生中都保留其痕迹,因而这一时期在人的心理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二)3-6岁幼儿家庭教育指导重点

根据这一阶段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及家庭教育所承担的任务,幼儿园对家长所作的指导内容主要包括:继续重视幼儿的身体健康发育;帮助幼儿养成各种良好的行为习惯;注意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行适当的智力开发;使幼儿初步学会与他人交往;关注幼儿的个性发展;使幼儿逐步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并为进入小学学习作好各方面的准备。

 

(三)3-6岁幼儿家庭教育指导专题内容要点

专题1 帮助幼儿度过入园适应期

离开了熟悉的家庭环境,入园初期多数幼儿会产生不安全感,表现出焦虑、害怕、厌恶甚至反抗等情绪,严重影响到该阶段幼儿的正常生活。

家长需在幼儿入园前一段时期有意识地减少幼儿对家人的依恋,让幼儿多融入同龄人的活动;入园后,要随时关注幼儿在家中的情绪、胃口、睡眠等情况;当幼儿出现较为强烈的情绪反应时,不采用骂、压、恐吓等方法,需通过不断的情感交流来稳定幼儿的情绪;要经常与幼儿园老师进行沟通,了解幼儿的适应情况,寻找原因并共同商讨和采用恰当对策。

 

专题2 开展家庭体育活动促进幼儿体质发展

加强幼儿的心肺功能、腿部力量是增强该年龄段幼儿体质健康发展的首要任务。生动活泼、形式多样、方便易行的家庭体育活动,是十分有效的增强幼儿体质的手段。

家长应确保幼儿每天有1-2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让幼儿多在阳光下玩耍、多呼吸新鲜空气;节假日带幼儿外出活动,在自然环境中锻炼幼儿的体质;可利用民间的传统游戏因地制宜地开展体育活动,全家一起参与;定期(如半年)对幼儿的体质发展情况进行检查。

 

专题3 重视幼儿良好个人卫生习惯的养成

幼儿的个人卫生习惯包括用眼卫生、口腔卫生、饮食卫生、个人整洁等多方面的要求。

0-6岁幼儿的视力逐年增加,到六七岁时,视觉系统基本发育完全。3岁时的视力达到0.5—0.6,6岁时正常视力已达1.0。所以,幼儿时期的视力保健非常重要,不容忽视。幼儿龋齿如不及时治疗,极有可能造成日后恒牙排列不齐,有些幼儿因此长期用正常的一侧咀嚼,从而造成面部发育不对称,影响了其日后的正常生活。幼儿的视力和牙齿保健与他们的良好个人卫生习惯密切相关。

家长在家中要避免让幼儿连续长时间观看电视、玩电子游戏,要引导其多做户外运动;要保证阅读活动场所有足够的照明;保持正确的阅读姿势,不过近、过远或躺着看书;定期检查幼儿视力并及早做好不良视力的矫正;教育幼儿适当控制甜食,特别是不在临睡前吃糖;坚持饭后漱口,早晚刷牙,并学会正确刷牙方法,养成个人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专题4 培养幼儿自理能力和劳动习惯

幼儿的劳动习惯包括自我服务、适当家务劳动和参加公益性劳动,它的养成从形成自理能力开始。

不能形成自理能力将直接影响孩子今后的生活、工作和才能的发挥。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和劳动习惯的初步形成,完全取决于家长的做法和要求。

家长要放手让幼儿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即使初期出现一些反复,但还要坚持下去;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提出具体的要求和做法;可在日常生活中,采用游戏、奖励等多种方法,鼓励幼儿去尝试和完成。

 

专题5 依据幼儿年龄特征进行智力开发

儿童早期智能开发是影响其一生的重要环节,幼儿早期智力开发须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循序渐进;应根据幼儿多元智能理论,满足幼儿的多种需要;游戏是促进幼儿智力发展的最佳方式;充分开发利用家庭中丰富的智力教育资源。

引导家长对幼儿的智力开发应从其兴趣和可接受性出发,让幼儿乐于接受,让幼儿在玩中学,在游戏中发现,在操作中探索,注重幼儿情感态度、方法、习惯等多方面的和谐发展;引导家长做有心人,善于发现幼儿的兴趣和特长,采取针对性教育,发掘他们的优势潜能;多带幼儿参加各种活动,激发兴趣,扩大视野,积累经验,增长才干。

 

专题6 保护并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由于幼儿对世界充满着好奇,他们常常提出许多成人觉得很幼稚的问题,并刨根问底。有些家长却忽视了孩子的提问,对孩子的问题置之不理,甚至对孩子的提问感到厌烦,这将导致孩子不敢或不愿再提问。还有些家长对孩子因好奇而破坏家中的玩具或物件行为报以训斥打骂的态度。

好奇心是求知欲的动力,是想象力的基石,是认识世界的驱动器。家长珍爱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幼儿想象力的增强和创造力的培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家长应鼓励和启发孩子提问,回答孩子的问题要有启发性;如果孩子提出的问题家长也不知道答案,应如实告诉孩子,并与孩子一起寻找答案;应理性对待孩子因好奇而导致的破坏性行为,并为孩子提供科学探索的机会。

 

专题7 积极为幼儿创造与他人交往的机会

培养幼儿人际交往能力是帮助入园儿童消除其焦虑、担忧、孤单等负面情绪的重要途径,也是儿童身心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要指导家长培养幼儿热情友好、文明谦让等好品质、好习惯,帮助幼儿打好交往的基础;指导家长平时注意培养幼儿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增强幼儿交往的自信心;指导家长鼓励孩子多到社区和儿童游乐场所活动,积极为幼儿创造与同伴交往的机会;指导家长留意幼儿在生活中的交往行为、交往水平,适时适当地对其交往技能技巧、态度、行为进行指点帮助。

 

专题8 亲子游戏是建立幼儿良好个性的重要途径

亲子游戏不仅是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重要途径,而且为幼儿良好个性的培养奠定基础,而其种类、形式、活动空间、时间、参与人员等具有多样性,可由家长根据幼儿和家庭的实际加以选择和创造。

家长需充分开发游戏资源,利用各种日常用品和活动作为游戏材料和资源,巧用民间游戏,积极开展家庭亲子游戏,做孩子快乐的玩伴;设计和开展亲子游戏时要考虑游戏的娱乐性、教育性,做到寓教于乐,从而帮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鼓励全家一起参加亲子游戏,注意亲子交流,鼓励孩子不断说出自己的想法,并适当加以引导,促进幼儿个性和情感的良好发展。

 

专题9 增强幼儿的抗挫能力

抗挫能力是一个人生存竞争和适应社会的必备条件。挫折伴随着孩子成长的每一步。要有意识地让幼儿受点苦和累、受点挫折。指导家长为孩子创设一定的情境,给孩子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如有意识地拒绝孩子的一些要求;指导家长鼓励孩子充分展示自己,增强其面对挫折的自信心;当孩子遇到挫折时,指导家长以肯定、鼓励的方式引导孩子,并给予其必要的帮助;家长应给孩子树立面对挫折时的良好榜样并积极暗示孩子;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利用图画、文学作品、影视作品等传播媒介达到教育的目的;让孩子在各种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经历挫折;为孩子创设一定的情境,给孩子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

 

专题10 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

意外伤害已成为影响幼儿健康成长的“第一杀手”,因而亟需加强安全教育,采取安全措施保护幼儿。家长在有效监护的同时,应适时适当地对幼儿进行自我保护的教育,提高其自我保护的能力。

家长须掌握诸如食物中毒、烫伤、溺水等突发事件的急救措施;提高监护意识,尽可能消除环境中一切伤害性因素,如剪刀、刀具等锐利物品要妥善保管等;结合生活实际事例,随时对幼儿开展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从小培养孩子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减少对幼儿各种活动的包办代替,增加幼儿接受锻炼的机会,掌握多种生存技能。

 

专题11 注意营养保健和合理膳食

幼儿期是人体生长发育最关键的时期之一。幼儿所需营养成分和标准较成人高。幼儿对食物的喜好、饮食行为、饮食经验等,与家长的素质、观念、行为有着特别密切的关系。因此,家长对幼儿营养知识的掌握和安排会直接影响幼儿的生长发育,而要改变幼儿的不良饮食习惯也需有一个过程,贵在坚持。

家长需改变对幼儿饮食放任自流、过分溺爱的做法;引导孩子少受垃圾食品广告的影响;以身作则,在家庭中形成良好的饮食氛围;可以针对幼儿的个人特点,寻找科学合理而又能为幼儿接受的膳食方案;注意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通过电视、报刊、广播等,不断吸取幼儿营养的新理念、新知识。

 

专题12 做好离园与入学的衔接

幼儿对入小学读书充满期望,但又并不清楚自己会遇到什么样的改变和需要做出哪些努力,因而怀有既兴奋又忐忑不安的心情,各方面准备也不充分。进小学对幼儿是个挑战,需要做好生理、心理、学习、社会性适应等多方面的准备。幼儿能否适应这一挑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长的认识和做法,以及家庭与幼儿园是否能配合一致。做好幼儿的入学准备并不等于提前“小学化”。

引导家长在幼儿入学前可有意识带他们到小学参观了解,较早和小学老师接触;经常和幼儿亲切交谈,介绍入学读书的快乐、要求和应该注意的事情;有意识地要求幼儿改变一些生活方式,延长专注于完成某一项活动的时间;在家庭中注意培养幼儿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提供必要的学习用具。

【篇4】6岁孩子的教育

四岁的孩子怎么教育


孩子的成长不仅靠老师、学校,还要靠父母、靠家庭,但现在很多家长对如何教育子女缺乏真正了解。那么,四岁的孩子怎么教育呢?

宝宝求知欲极强,对什么东西都感兴趣,宝宝非常爱问“为什么”。对于有些问题家长不要不懂装懂,哄骗孩子瞎说一气,要正确回答,否则比不回答的效果还要糟。

ps:家长需注意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有时候可以问谷歌或百度一下,也可以买本《十万个为什么》。

现在,宝宝对人和事物的好坏、美丑的体验有了初步的评价。在父母、老师的强化和指导下,他们逐渐知道哪个行为会引起满意的体验,哪些行为会引起不满意和不愉快的体验。

ps:这个跟家长平时的行为很有关联,红灯停、绿灯走,不随意扔垃圾等都能为宝宝立榜样。

宝宝对情绪的控制能力还很差,情绪变化会毫不隐藏地表现出来,而且擅长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

ps:耐心地听宝宝诉说,家长可以适当的安慰或讲解。

宝宝语言的发展能力及语言的理解能力都非常迅速,能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希望和要求,反映自己的需要和意见。一般宝宝听过2-3遍的小故事,他就会兴致勃勃地自己讲了,有时还能把自己想象的情节加在其中。

ps:每晚一个小故事还是必需的,家长不要偷懒。有时候也可以叫宝宝发挥想象,讲讲小故事,天马行空并不是坏事。

宝宝认识和辨别色彩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能认识5种到10种的颜色,普遍宝宝都能画出绿草,蓝天白云,红太阳等。

ps:平时可以和宝宝一起画画,即使是涂鸦也好,然后把宝宝的画作贴在墙上。

教育中西差异

西方教育大都是基于人文思想而展开的,从小开始培养人的实践和分析能力,鼓励思想的自由,并对自己的言行负责。教师起的作用,主要是指引者,往往好像朋友一般和学生一起去探讨问题,对于学生的疑问,经常一指图书馆,让学生自己去寻找资料,自己做出判断,尽可能的不去影响学生的自主思考。欧美国家的小学生常做的家庭作业就是实验报告,你研究了什么,怎么做的,观察到什么,有什么结果和结论,参考了哪些文献...研究的对象和问题很小,常常只是一支铅笔的滚动,糖和盐的溶解等等什么的。(重要的不是大和小,而是方式方法!)。它最大可能的保护了人类创造力的根源——思想的自由和自主。(我认为,人类之所以在这个世界处于统治地位,就是因为人类的创造力!人类创造工具并使用它,目前已知的生物中,只有人和黑猩猩有创造工具的行为)这也就是为什么近代和现代绝大多数发明和发现出现在西方的主要原因。同样,它也有缺点,有局限性。它注重分析,缺乏综合思考能力的培养。分析就好像一条射线一样,确定了方向,就一步一步地走下去,很少去反思出发点;它“喜新厌旧”,重视个体的创新,常忽略个体对已有知识的累积。美国教育部长也说:“我们国家的教育是彻底失败的,我们把人教成了肉机器”,就是出于西方教育缺乏综合思考能力和横向思维能力的培养而说的(横向思维——人与电脑的根本区别,例:有十块钱和一块钱,拿那个?答拿十块或拿一块的,即纵向思维;答都拿或都不拿的,即横向思维)。

历来中华教育的主体是通过儒家思想表现出来的。因为儒家有“忠孝”的思想,所以当权者就把教育工作主要交给儒家来负责,以便有利于统治,而国家行政是否也以儒家思想为标准,是另一码事。(汉、唐、皆是“内用黄老,外尊儒术”;宋朝尊敬文人,但不以儒家为唯一的行事准则,不然那些常开皇帝玩笑的大臣按儒家思想早就该被“咔嚓”了;元朝是外族入侵,血泪斑斑;明朝遵循的是程朱理学,只是儒家思想的分支;不在这里讨论最令一无所知痛恨的满清,以免破坏好心情)这种教育注重综合,讲究内在,对已知的知识不断累积,故有“温故而知新”,又善于多方位的进行思考,“功夫在诗外”就是这个意思了。它的不足之处就是对思想的自由有一定的禁锢,使人缺乏创造力和,条理性、系统性不强,不够精确,学生往往好高骛远,眼高手低,认为已经了解了事物的总纲,其他的也就那么回事,不肯脚踏实地的研究分析事物的细节(我亦如此)。这也是宋朝之后再没有什么大的发明、发现出现得一个原因。

近代中国的教育经受了西方教育方式的冲击,出现了对立并存的情况,或者说,这是中西方思想的一次强烈碰撞,教育方式得不同只是其中差异的体现。故有“以夷制夷”,有“拿来主义”。坚持自我,也是一条路,在台湾、在东南亚,都有使用中华传统教育而非常成功的例子,他们一贯坚持德育,同样培养出很多优秀人才。(配养出大多优秀公民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而不是凤毛麟角的出几个名人或科学家,国家是否强大,取决于大多数国民本身的素质。)

【篇5】6岁孩子的教育

5岁孩子的教育方法

让孩子自由玩耍、让孩子参与游戏、妈妈给孩子讲故事、培养孩子成就感,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1、要热心接待孩子的小朋友,使孩子们感到家长的态度是友好、和蔼可亲的、父母感情不和会影响孩子的成长、健康的情感,对于孩子来说是成长中的阳光、雨露、可以适当给孩子一些挫折感,必要时可忽略一下孩子的要求。

2、还没上学前,您是您孩子最亲近的人,您的一举一动都会被孩子模仿,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虽然只是个比喻,其实也反应了孩子一出生其实就潜移默化的在模仿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就应该从自己做起,给孩子树立好榜样,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这时孩子从您身上学到的会影响孩子一生。做好这阶段的教育,是孩子踏上成龙之路的第一步。

3、这时的小孩子你对他讲道理,他是听不明白的,但是他会记住你是怎么处理一件事的。所以需要你的行动去带动他,以你的实际行动去引导他。他在以后的成长中自然而然的就会以你的思维习惯去处理事情,所以一定要给孩子引导好的思维习惯。

4、要给孩子做好学前指导,可以买一些适合这个年龄段的益智玩具,趣味贴画等,可以教孩子一些基础的,如画画数学加减等,这个相信一些家长已经在做了,就不多说了。做学前指导不需要孩子学多少知识,重在培养孩子学习兴趣,能够在上学的时候跟上老师的脚步就可以了。

5、要培养孩子的礼貌。这个时候的孩子还小,所以重在引导,不是教育,你和她讲一整天道理他估计记不住,所以要培养他的习惯,不是靠说,你跟他说1000遍谁改叫叔叔谁该叫爷爷,他不知道啊,我怎么知道谁是叔叔谁是爷爷啊。所以教育孩子礼貌靠需要做,抱孩子出去玩或来客人了,都应该教孩子礼貌的打招呼。

6、这时的孩子千万不能体罚,会让孩子有阴影的,应该指导为主,你打他,他不知道为什么打他啊,所以一定不要体罚孩子。

推荐访问:孩子 教育 范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