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最新小学音乐教学随笔(11篇)(2023年),供大家参考。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小学音乐教学随笔篇一
如果说“听”是引导学生对音乐形象的初步联想,那么“视”就是把这一联想进一步深化到具体形象。音乐离不开听,但又不能仅仅停留在听觉阶段。因为音乐总是在表现和探索并形成一定的意境。如果过分强调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排除干扰专心的"听,这只是注重了音乐艺术本身的个性。如果能运用各种辅助手段,多元化的帮助学习者消化、吸收音乐,这就注重了音乐与其他艺术的联系。可以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理解多元文化。这些与音乐相关的领域、相互沟通、彼此强化。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如果学习者能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更准确,更能有效的把握学习对象。如动态的、视觉冲击等参与音乐的感知与体验,收效会不错。因此,采用视听结合的教学模式更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从而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有一项调查显示:视听与只听获得的收益,视听明显大于只听效果。而视听结合的教学模式,最重要的是学生积极的参与。新的课程中也给学生留下了很大的想象与参与空间。
第一,角色转换。即以学生为本位,改变以往被动的角色,让学生承担一定的课题,给学生以发挥的空间。组织学生生机勃勃的参与。带给学生以快乐。使课堂内充满笑声。学生设计,教师的补充。师生共同讨论。教学容量大,学生印象清晰、受益匪浅。
第二,设疑。这是教师有目的有选择地向学生提出问题。设疑是为了启发学生探索的欲望,这是为了一步步引导学生通过探索找到正确的答案。“疑”可以是针对教学重点而设,也可以是为解决教学难点而设,还可以为启发诱导加深印象而设。
第三,音乐教学的根本目的不只是让学生在课内多听几首好的作品,而是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利用有限的教材去激发学生欣赏音乐兴趣的火花。兴趣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动力,学生有了这种动力就可以利用多余课内教学时间的多少倍,去寻找比音乐课堂内多若干倍的音乐作品。传统的音乐教学把内容与注意力重点放在过去是被中西文化的阐释或演绎,而这些东西虽具历史性,然而历史感太沉重,与现代生活的艺术相隔的时间太过久远,无法跟上时代的脉搏。无法跟上学生前进的脚步与需要。如将视听的教学模式贯穿于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创新潜能开发,强调他们的创新性,使学生不仅听到声音,同时能欣赏到形象,从而陶冶性情,加深对学习音乐的爱好。
爱因斯坦曾说过:“在学校和生活中,工作中最重要的动机是工作中的兴趣,是工作获得结果时的乐趣,以及对这种结果的社会价值的认识。”所以,我们作为基本教学中的一员,要不断创设出符合时代需求,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的新思路。
小学音乐教学随笔篇二
在一年的课改实验中,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努力探索尝试着把我们新的教学理念深入平时的教学中。现就我平时的几个教学片段来谈谈体会:
案例1:在一年级一册,欣赏《玩具兵进行曲》的教学中,我先让他们听乐曲,然后提问““这支歌有什么特点?学生们各抒已见“节奏快”、“欢快”、“一会儿一个声音,一会儿好多声音”、“有趣”……,接着我向他们讲述了玩具兵的故事,然后提问:“现在我们想一想,乐曲中,当一个乐器在演奏时,你想到了什么?”这时有几个学生叫到“是一个玩具兵在走路”,我又说:“那几种乐器出现呢?”大家争先恐后的说:“是几个玩具兵在走路”。我继续说:“那大家注意没有,中间有一个很浑厚的声音,这你想像是什么呢?”这时只听见一个学生说:’这是一个又肥又胖的大胖子兵”。全班同学都笑了,不等我提问,大家都纷纷举手,争先恐后的说:“乐曲热闹欢快的时候是他们在跳舞”、“慢下来是他们在散步”……于是我放音乐,让他们听第二遍,这次他们纷纷自己模仿玩具兵的样子,哼着弦律摇晃脑袋,还有的在模信演奏乐器的样子……此次教学中,我不再采用欣赏课学生听老师讲的模式,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他们自主的探究学习。在教师的启发下,自己开动脑筋去体会、理解乐曲要表现的东西,这样既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也让他们感受到了乐曲的欢快,在愉悦的情绪中得到了美享受。
案例2:在学习《小雨沙沙》一课时,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这一环中,我首先拿出了十余种打击乐器:手鼓、铃鼓、碰铃、双响筒、木鱼、铝板琴、沙锤、三角铁、串铃等。然后说:“同学们,大家看见了老师拿出的这些乐器,现在大家就以小组活动的形式,来讨论一下,你们选择哪几种乐器为《小雨沙沙》伴奏?老师来看看哪一组演奏的效果最好。”随后,每个小组都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他们模仿自己选择的乐器,一块儿边唱歌边演奏。展示的时候,各个组的同学胸有成竹的上台,选择自己的乐器,进行展示。每个组都演奏的很好,组合及伴奏的音型各具特色。最后,同学们自己评价,推出哪个组最好。在此次的教学活动中,我着重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让他们能相互合作,自主探究的进行学习。这种方式大受学生的欢迎,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案例3:在学习《洗手绢》这首歌时,里面的“妈妈洗衣我也来”,我就启发学生“平时在家你们还帮助妈妈做过些什么家务?”学生们各抒己见“拖地”、“扫地”、“洗碗”……我又提出:“现在,大家能不能以小组的形式,商量一下,利用《洗手绢》这支歌来唱唱我们自己呀?”大家立刻分小组编创。在展示的时候,编创的歌词非常多,“妈妈洗碗我也来”、“妈妈做饭我也来”……同时,我又启发他们根据自己编创的歌词,模仿拖地、洗碗等动作编创舞蹈,边唱边表演。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我着重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让他们不止局限于学习书中的东西,表现音乐的形式丰富多样,让他们的思维更加广阔。
对于前几种新型教学模式的运用,可以说还是比较成功的,但还有很多新的理念、方法,我还在摸索、尝试中,不过我相信,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音乐教学一定会更上一层楼。
小学音乐教学随笔篇三
新课标明确提出: “音乐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音乐教育应寓思想教育于音乐艺术之中”。音乐教育含有丰富的德育内容,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是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中心展开的,音乐教材中还教育学生爱家乡、爱学习、爱劳动、爱科学,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继承革命传统,尊敬师长和团结友爱等,从多种角度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
音乐教学通过生动的音乐形象,在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德育于美育之中,不断发展学生德育上的自我教育能力。我在教学实践中把德育渗透在课堂教学中.更好地陶冶学生的情操和道德修养,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小学音乐教材中的歌曲以优美的旋律,丰富的演唱形式来触动学生的情感,震撼学生的心灵。课堂教学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还要让学生在歌唱中去认识人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教师应紧紧抓住音乐形象,通过歌曲的演唱、表演、创编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自然的情感。
例如:《国歌》是同学们非常熟悉的乐曲,表现了处于三十年代国家民族深重危机下的知识分子,为了民族的存亡,依然冲出书斋奔赴抗日前线的主题。首先我通过多媒体让学生了解到当时的历史背景,加深对歌曲的理解,然后再让学生听歌曲,学生立刻感受到中国人民为争取自由和民族解放而战斗的百折不挠、无所畏惧的精神,在表现歌曲的同时,也体会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树立起时代责任感、使命感。
欣赏教学是以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聆听感知及联想等辅助手段使学生对作品形成一种全身心的审美体验。教师应紧紧抓住旋律、节奏、音色、拍子等要素塑造的音乐形象,引导学生进入歌(乐)曲的意境,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美妙的音乐海洋里。
例如:在欣赏歌曲《鼓浪屿之波》时,引导学生坚定“台湾自古以来就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信念。学生通过感受、体验、理解歌曲的情感和思想内容,在聆听歌曲的同时感受到同胞虽然生在台湾却远离了故土,盼望台湾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盼望亲人早日团聚的一片真情。这种渗透式教学不仅使学生学到音乐知识,还接受了思想教育 ,从而培养起崇高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为早日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而立志学习。
课堂教学是德育的主渠道,德育内容应根据每堂课的教育目标展开,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渗透于教学中。教师要认真安排课堂教学的每一环节,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强化学生的德育意识,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德育观,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因势利导,设境悟情,使德育内容生动活泼,让学生在感受、体验、表现音乐的同时,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德育的熏陶。例如:在欣赏《义勇军进行曲》这支慷慨激昂,用生命和鲜血凝成的战歌时,我转录了天安门前升旗仪式鼓舞人心的壮观场面,激发了学生振兴中华的爱国热情,使学生体验到爱国主义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受到崇高的民族精神的熏陶。
德育作为一种教育过程,是永恒不变的,而作为一种教育方式,其途径又是多种多样的。如果说课堂教学是育人的`主阵地,那么课外活动则是育人的广阔天地。教师可以通过合唱、合奏、舞蹈等兴趣小组集体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为配合学雷锋树新风活动让学生到街头义务扫地、到敬老院帮老人洗衣服等,通过教育教学和公益活动的结合,使学生懂得怎样去做人,要做雷锋那样的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这些不同形式的课外活动,寓教育内涵于艺术和实践活动之中,拉近了学生与社会的距离,帮助学生进一步养成“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的良好行为习惯。
德育是一项重要的育人工作,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应清醒地认识到这样一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音乐教师不容推辞的一项重要职责。我们应充分利用音乐独特的艺术魅力,恰当处理好教育与教学的关系,结合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育形式,让学生在受到美的熏陶的同时,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以达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 完美世界。
小学音乐教学随笔篇四
今年来农村学校支教,任教这里一至六年级音乐课。接课后,了解到这里孩子的音乐课情况,原来音乐课基本是老师兼任,实际上课情况不是很乐观。大部分学生都很少接触音乐,极少能放声高歌。果不其然,一开课,我就遇到了难题。
二年级,共有44名学生。一年级没有上过音乐课,所以,我只能是把他们当作一年级的孩子来教。我想,学唱歌曲要采用分段分句听唱法,这样,学生学起来感觉篇幅
短小,易记易学。也不要求什么演唱风格、演唱技巧了,只要能唱出基本曲调就可以吧。可是当我真正进入课堂,开始上课了,我才发现,情况比我想像的还差。我把每个乐句都要断开,是一两小节的来教,孩子们根本张不开嘴,发不出声音。都是很小很小的嘟哝着跟我学。我采用了各种调动积极性的办法,鼓励、表扬,弹琴做基本发声的音阶练习------都不奏效。是在没办法了,我只好提示:“大声点!”紧跟着就有一句像点样子的大声唱,接下来,第二句就又没音了。孩子们是不喜欢,还是不敢唱?我陷入了困境之中。屡遭挫败,我感觉真犯愁了。怎样让孩子们能发自内心的尽情放声歌唱呢?
一天早晨,正好是本村大集,从公交车走下来,猛然听到一声清脆喊声:“妈------等等我啊------”跟着是清脆响亮的哭声。我寻声望去,看到二年级的小波,正在追赶他妈妈。妈妈不知道为什么把他落下了很远。作为音乐老师的我,对小波这清脆的嗓音很是在意。心想:这才是发自内心的自然童声啊。当天,正好有二年级的音乐课。看到坐在那里的小波,我灵机一动,对孩子们说:“同学们,今天老师有个问题想请教大家。”孩子们都睁大好奇的眼睛看着我。我故意顿了顿,说:“如果你跟妈妈出门,妈妈走的快,把你给落下了很远,你怎么办?”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纷纷发表看法。包括那清脆的叫声,是小波喊出来的。我顺势对大家说:“大家一齐来跟小波学,一二齐-------”孩子们大声喊着那句“妈------等等我------”“对,我们就要用这样的声音来唱歌才最好听啊。”紧接着,我便指挥演唱《小乌鸦爱妈妈》,成功了!终于听到了孩子们那发自内心的童真的嗓音,那么甜美,甜到我的心里。虽然在以后的教学中,孩子们还是不断重复老问题,但是我每用这招就基本解决一节课。
我被孩子们逼出来了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这个办法看起来似乎是有些荒唐,但是细细想来,也有它的道理。一节课,就是一场艺术表演。在这场表演的前前后后,围绕着老师、学生、学习内容等方面。他们分别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老师是导演兼舞美、舞台的设计者,学生是演员,学习内容是剧本。老师的"教学设计,必须为学生服务,为“小演员”们提供一个适合他们表演的良好情境,在这种情境中,孩子们就像进入一个真实的故事里,在这个故事里忘情地去展示自己。我的这个办法就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适
合的情境,激发了孩子们内心的自然感受,因此他们就会放松地来尽情展示自己的童声了。凭着这种感觉,孩子们觉得音乐不在是那么神秘,那么遥远,感觉就像说话一样,在这种自然而然的良好感觉中,孩子们放飞了自己的天真。课堂上,学生的表现、参与、感悟、创造是最重要的,教师的任务就在于能否为学生搭建好一个适合他们的舞台,这种搭建,有时候仅仅是几句话,一个情境,一个动作,关键是适合孩子。
“艺术课程一个重要原则,是尊重儿童的自然创造能力。”教师决不能不分时机地把自己认为必要的技能和知识强加给学生,而是要基于儿童自己的动作、声音和设计开展启发式的教学活动,是学生的创造力得到自然喷发。儿童会因此感到无比的快乐,而这种快乐就是纯朴的艺术之美,是师生愉悦享受的过程。
小学音乐教学随笔篇五
音乐教学更是艺术教学中的艺术。音乐反思性教学则是指运用教育教学的有关理论,对课堂教学的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思考,从中归纳出成败得失,为不断优化后续教学提供重要的条件。实践与研究证明,小学音乐实施反思性教学是教师自觉探索解决音乐教学中的有关问题,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效能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教师自我学习,提高业务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中,我通过对教学《龟兔赛跑》这一案例进行反思,具体地分析探索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策略、集体协作等方面的反思与调整的过程与方法。
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教学内容不仅具有音乐性、审美性,更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课堂教学内容只有充分利用现有教材中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调整教材内容以适合现代学生审美需求,并根据学生的学力水平重组教材,把充满生活情趣的内容充实到教学中去,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与审美愉悦,让教学内容真正使学生想学、爱学、乐学。在教学《龟兔赛跑》时,我安排了欣赏三段不同的音乐:第一段是兔子、小鸡和小猫;
第二组是乌龟、鸭子和小羊;
第三组是大象、小熊和老牛。第一步让学生聆听音乐并思考:这段旋律表现了哪一组小动物呢?第二步问为什么你会认为这是这组小动物呢?此时学生会根据他平时积累的经验告诉我们:大象的腿很粗,它走起路来很笨重,所以它的音乐听上去很强也很沉重,而乌龟呢,它爬得慢,但身体没有大象那么庞大,所以音乐听上去很平稳。而小兔子是一蹦一跳的,所以音乐听上去很轻松,也很活泼。第三步让学生聆听音乐模拟这一组动物走路的情景。这样才能激起学生对音乐的内化,体会音乐艺术的美感。
由于学生的需要、兴趣、经验和能力是多样化的,音乐课堂教学目标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的音乐教育观,就必须以学生为主体,遵循学生的显示发展水平。联系学生的客观实际,根据教师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把握,灵活设计课堂教学的音乐审美、情感态度和知识技能目标,提高教学目标设置的合适度,增强教学目标实现的有效性,真正起到教学目标的导向、调控、评价作用,成为课堂教学成功的保证。在设计《乌龟赛跑》这一课时定下了三个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让学生初步感受不同的节奏、旋律,速度所表现的不同的音乐形象。2、通过创编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3、通过创作表演第二次龟兔赛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表现欲,使学生懂得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渗透团结友爱的思想教育。通过反思,围绕着学生年龄特征和音乐感知等特点,重新设立教学目标:“通过对教具的直观介绍及有关乐曲欣赏,充分体验学生丰富的表现力,同时形象
感受和理解作品所表现的音乐形象及情绪。”课堂上,通过讨论欣赏、比较欣赏、选择欣赏等多种教学策略进行反思。
从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平等的融入学生,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教学。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心理、对音乐的兴趣爱好与情感反应等,合理安排课堂教学策略,尽可能的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全身心的感知并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小学音乐的反思性教学,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生活实际和认知心理出发,通过对音乐课堂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策略、集体协作等多角度、多形式进行科学反思。从成功的课例中我们应该反思:“为什么成功?”“成功的理论依据是什么?”“教学的设计与过程有什么特色?”“如何锦上添花富有创意?”等等,从中总结规律,提炼经验、指导实践。从失败的课例中我们应该反思:“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是教育思想还是教育理念的问题,是目标的设定还是内容的失当、是教学设计还是方法手段的应用等等,从中吸取教训,从而更好地促进教学内容的选择、组合、调整;
教学目标的设计、达成;
教学策略的合理、优化,才能使课后的反思性”教学随笔真正起到反思、调整、改进后续教学的积极作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能,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音乐审美能力。
小学音乐教学随笔篇六
音乐教学通过生动的音乐形象,在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德育于美育之中,不断发展学生德育上的自我教育能力。我在教学实践中把德育渗透在课堂教学中。更好地陶冶学生的情操和道德修养,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小学音乐教材中的歌曲以优美的旋律,丰富的演唱形式来触动学生的情感,震撼学生的心灵。课堂教学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还要让学生在歌唱中去认识人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教师应紧紧抓住音乐形象,通过歌曲的演唱、表演、创编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自然的情感。
例如:《国歌》是同学们非常熟悉的乐曲,表现了处于三十年代国家民族深重危机下的知识分子,为了民族的存亡,依然冲出书斋奔赴抗日前线的.主题。首先我通过多媒体让学生了解到当时的历史背景,加深对歌曲的理解,然后再让学生听歌曲,学生立刻感受到中国人民为争取自由和民族解放而战斗的百折不挠、无所畏惧的精神,在表现歌曲的同时,也体会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树立起时代责任感、使命感。
欣赏教学是以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聆听感知及联想等辅助手段使学生对作品形成一种全身心的审美体验。教师应紧紧抓住旋律、节奏、音色、拍子等要素塑造的音乐形象,引导学生进入歌(乐)曲的意境,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美妙的音乐海洋里。
例如:在欣赏歌曲《鼓浪屿之波》时,引导学生坚定“台湾自古以来就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信念。学生通过感受、体验、理解歌曲的情感和思想内容,在聆听歌曲的同时感受到同胞虽然生在台湾却远离了故土,盼望台湾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盼望亲人早日团聚的一片真情。这种渗透式教学不仅使学生学到音乐知识,还接受了思想教育,从而培养起崇高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为早日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而立志学习。
课堂教学是德育的主渠道,德育内容应根据每堂课的教育目标展开,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渗透于教学中。教师要认真安排课堂教学的每一环节,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强化学生的德育意识,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德育观,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因势利导,设境悟情,使德育内容生动活泼,让学生在感受、体验、表现音乐的同时,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德育的熏陶。例如:在欣赏《义勇军进行曲》这支慷慨激昂,用生命和鲜血凝成的战歌时,我转录了天安门前升旗仪式鼓舞人心的壮观场面,激发了学生振兴中华的爱国热情,使学生体验到爱国主义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受到崇高的民族精神的熏陶。
以人为本,从教育学的观点来说就是学习者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强调学生的主导地位,一切都要为学生考虑。这个观点在小学音乐的教学中同样实用!小学音乐怎么教?主要就是在课堂40分钟的有限时间内,我们通过“听、做、想、”等几个方面来加强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只有“听”了,才可以有感知,在“听”的基础上面,我们再来进行“做”与“想”的结合。个人认为,音乐在教学上面“听”“做”是最重要的,也是最不好把握的事情,事有利弊、轻重之分,把握好了事半功倍,否则事与愿违。前阵子我看了一些关于新课标音乐教学的获奖视频,其中有一个是这样的教学过程:在这节音乐课的课堂里,该老师在教学上面运用了“听”“说”“唱”“想”“做”几个方面的教学步骤。从开始的教唱,用电子琴走了几遍旋律给学生感受了,然后教了学生怎么歌唱这首歌曲,又讲了歌曲的背景文化,总之体现出了新课标里面要求的知识要跨学科这个要求。最后根据这歌曲的特点加入了秧歌舞蹈,学生们在这场很生动的教学中体会了音乐的律动性,体验了歌曲的情感性,也可以说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我看了也觉得内容丰富,可是总觉得好象少了点什么内涵的东西。音乐课我们老师到底要教什么?我们又教了什么?同学们学了什么?他们又学到了什么呢?游戏固然增加了学习过程中的乐趣,秧歌同学们肯定也觉得有趣。一节课结束了,老师累了,学生们也尽兴了,可是我想知道学生们从我这里学到了音乐方面的多少知识呢?又有多少节课都是如此的教学模式呢?
小学音乐教学随笔篇七
随着中小学音乐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在音乐课上怎样进行器乐教学,是当前音乐教改的重要课题之一。从国外音乐教学的情况看,音乐教学中包含器乐训练的内容是很普遍的。奥尔夫儿童音乐教学体系中,器乐是学习音乐的重要手段。日本不但把一些乐器作为教学设备配给学校,而且在音乐教材中就有一定比例的器乐曲,并随年级的升高而增加这部分内容。可见器乐教学对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是起着很大作用的。我国《器乐课程标准》指出,引导学生参与器乐体验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关键,那么如何在音乐课上进行器乐教学呢?
音乐课上进行器乐教学,可以选择哪些乐器呢?可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经济条件和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有固定音高的乐器,如:口风琴、竖笛、小型电子琴、铝板琴、等。便于统一课堂内所有乐器的音准,有利于学生获得准确的音高概念。
考虑到课堂教学的局限,一般选择一、二种乐器作为学习的开始,每个学生人手一件。由于每种乐器都有自己的演奏技法,种类越多,教师的教学越困难,学生得到的具体指导也越少,学习兴趣就会减弱甚至造成课堂秩序的混乱,如学校从统一调门的口风琴或笛子开始,效果就较显著。在有了一定基础后,再加入其他类乐器的学习,逐渐使乐队的音色得到丰富和发展。如果在学生学好一种乐器的同时,推选进步快的.学生再加学第二种乐器,这样更能促进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大家学习的积极性。
在教材教法上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由浅入深地进行,教师要把演奏技巧按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加以分析,进度放慢。充分运用直观教具(如图片等),把进度放到学生跳一跳摘到果子的程度。切勿造成学生望而生畏的局面。教材编写中将学过的简单歌曲或片段作为练习曲,这样可以减轻开始学习时,视谱、背谱上的负担,便于集中精力解决乐器演奏技术上的困难,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歌曲《欢乐颂》《粉刷匠》《多年以前》等。这些乐曲音域窄,节奏单一,旋律性强,最适宜作为学生初期阶段的练习曲。教师还要把各种节奏、各种音程作一排列,结合乐曲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地贯穿在教材中。
当有了一定演奏能力即可安排两个或两个以上声部的合奏。由于乐器的演奏是个操纵问题,即便低年级儿童还未进行过合唱训练,只要手的操纵正确,音准也解决了。反过来通过乐器的多听,多练又帮助了学生在合唱中掌握好音准。
随着演奏技巧的提高,教师可安排多声部合奏的练习,但要接近学生的演奏水平,难度不宜过高。练习时可先分声部单独练,也可把乐谱发给学生回家练习。课堂练习要照顾全面。一个声部练习时,其科同学可集体打节拍,这样既加强了训练密度,又能让学生对乐曲的各声部和乐曲的基本速度有个整体的概念。这样在合奏时就容易达到协和、整齐的效果。
在教学中必然会涌现出一批富有才能的学生,包括已在家庭中受过器乐训练的学生,教师要注意发掘培养。对这些同学除了完成一般作业外,课外还可给予适当的提高,如安排独奏、重奏等小节目。使这些学生成为班级中的骨干力量,以带动全班,协助老师搞好课堂教学。
小学音乐教学随笔篇八
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实施养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陶冶情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文化修养与审美能力,增进身心健康,在听觉、感受、联想、表现、创造等方面,它具有其它学科所无法比拟的优势。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开展创新教育的渠道,新课程实验教材给我们提出了新的理念,新的手法。下面,我就本课的教学来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著名音乐家卡巴列夫斯基说:“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是把音乐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先决条件。”的确,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因为兴趣是培养人们确立奋斗目标的潜在动力,只有产生了浓厚兴趣才能使人产生学习探索的欲望。本课教学,我将“福娃”作为小客人,自然引入。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巧妙地渗透情感教学目标。接下来,“福娃送礼物”将本课的学习重点《健康歌》引入。在每个教学环节的评价,鼓励学生参与、创新、组织教学,奖励“福娃”都起了很大的作用。学生在小福娃的激励下,保持良好的学习兴趣。
想象是思维活动中最见活力的一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离开想象不可能取得成效,在课堂教学中给孩子们一片想象发挥的空间。在本课的教学中,律动环节,我尽量不示范而是选择融入学生群体,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大胆地演,勇敢地跳。在演唱环节,引导学生将自己喜欢的运动填入,“创作”了一首首新的《健康歌》。巧妙利用歌曲中数节拍的乐段,设计了小组合作健身操的环节。
三、通过小组合作进行音乐创作,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
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合作学习是最佳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合作中交流,交流中形成合作的意识,培养与人共处的能力,从而激发起学生创新的火花。在本课教学中,我把不同程度、不同能力的学生编成小组,这样可以取长补短,互相启发,便于交流,便于团结协作。
以下是学生在课堂的小组合作创编的其中一首《新健康歌》:
(略)
总之本课教学给我带来的最大收获就是,音乐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目标,让孩子们爱上音乐课;
在轻松民主的学习氛围中使学生敢于创新,为学生创新思维提供一个明朗的空间;
用你充满阳光的评价激励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创新思维。充分利用音乐学科的优势,乘着音乐的翅膀放飞创新的雏鹰。
最后我想用陶行知先生的一句话与大家共勉: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小学音乐教学随笔篇九
在这个学期的音乐教学中,我对每个学生的音准进行了初步的考察,发现每个班只有几个突出的学生能脱离钢琴唱准歌谱,而大部分学生都唱得偏低,有的还不能连贯的唱出每个音符,或者乱唱一通。
学生音准问题说明我们的学生还没有真正掌握好歌曲的旋律。这就需要解决音准和学生识谱的问题。
在音乐教学中,音准和读谱能力是对每个学生的最基本的要求,可是学生读谱和音准能力的培养绝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训练的过程。
首先,是音准的.问题。音准这个概念这是相对的,音准就是人们感知并衡量音的能力。音高和音准是不可分的,培养音准其实就是要培养准确的音高感。所以要让学生先多听歌曲,并用“lu”来跟唱,对旋律有个整体的空间概念,再来随钢琴分句学唱,不一定要老师唱一句,学生跟一句,简单的可以放慢速度让学生自己来跟琴唱谱。老师要及时纠正学生没有唱准或唱对的乐句。
通过一两遍的练习,可以用稍快的速度来连贯的唱谱,再来学习演唱歌词的话就事半功倍了。
我认为还是需要借助音乐设备和器材来培养学生对乐音的把握。
其实,不论是音准还是读谱能力的培养都是息息相关的,不能独立而存在,我们老师要在理论结合实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良好的音准和准确的读谱能力。这样才能让学生能自信、大胆去更好地演唱歌曲。
小学音乐教学随笔篇十
本课教学中,学生能够很好地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在欣赏国歌教学中,我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并联系学校的升旗仪式,学生的兴趣一下被调动起来了,同学们认真的聆听国歌,神情庄重而肃立,激发了学生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同学们表现出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也知道了国旗和国歌是祖国的象征,每一个公民都应当尊重和爱护国旗。教育了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在歌曲教学中,由于歌曲的歌词简单,又非常容易记住,所以歌曲的学习非常顺利。学生能够很好地进行演唱,歌词中“金星”学生容易唱成“星星”这一点需要指正。
学生能够很好地唱唱名,也能够跟着老师拍节拍。在让学生自由地拍节拍时,学生有点乱,但总体感觉还是不错的。主体性:学生是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本教学设计丝毫没有生硬灌输、机械训练的迹象。教师自始至终都能先让学生自主听唱、自主感悟。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练习、展示,学生对歌曲的独特理解得到有效的尊重,学生学习状态积极,氛围浓厚。实践性:听唱活动是心智的内在实践活动,本教学设计,唱《国旗国旗真美丽》,是为了先整体感知,再重点突破,最后再整体回归。
这,及时给学生提供了表演展示的舞台,这种展示却又不是随意展现的。教师再次创设了升国旗的情境,让学生带着对国旗的敬爱之情,此环节都显得水到渠成,润物无声。播放《国歌》,出示国旗,创设了一个生动的升国旗的情境,学生的视觉、听觉感官受到了很好的刺激,马上调出了平时参加升国旗的情感体验。再让学生说说国旗的样子和国旗的象征意义。当学生都对国旗有了一定的认识之时,很好地诱发了学生热爱国旗之情。让学生看图听录音,初步感知文本,也为学生的正确朗读树立了榜样,也为通过文本培养学生的热爱国旗之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师生关系平等和谐。
教师以与学生平等的身份参加活动,通过引导,发挥主导作用,和学生共同探索知识,和他们亲切交流。在这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学生敢于大胆探索创新,敢于大胆表现自己。比如:让学生收集自己所听到的声音,并模仿,他们都积极开动脑筋,争先恐后地向大家展示。这样,一方面活跃了课堂气氛,另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创新能力。
2、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主动学习音乐。
奥尔夫认为:元素性音乐教育是一种人们必须自己参与的音乐,人们不是作为听众,而是参与者。让学生收集自己熟悉的声音,通过自己的各种器官表现这些声音的节奏,并用自己的语言去创编节奏,让学生了解到,原来动物的叫声有节奏,我们的语言也有节奏,从而把复杂而枯燥的节奏变得简单而有趣。这样,让他们主动参与到知识形成的过程中,通过亲身实践轻松地获得音乐.变“枯燥”的知识传授为
3、“有趣”的知识探索。
如果用传统地教学思想和方法,就是直接告诉学生“×—、×、××”节奏型的名称和时值。实践证明,学生对这种学习音乐理论知识的`方法毫无兴趣。但这节课是让学生自己收集和模仿各种声音和动作,并应用“×—、×、××”这三个节奏型说话,然后从声音中、动作中、语言中形成“×—、×、××”的节奏概念。这样,既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探索知识的积极性,体验了获得成功的喜悦,也培养了学生创造节奏和感受节奏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的趣味教学,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知识就在我们身边,感受到学习音乐理论是件简单而有趣的事。
4、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在教学中,无论是读节奏还是用体态律动表现节奏,或是创编节奏,都注重激发学生的即兴发挥能力和想象力,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
当然,本节课也存在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中,本人将拓宽自己的视野,拓宽学生的思维,将课改精神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末。知识。
小学音乐教学随笔篇十一
做为小学音乐老师,我以前只知道音乐是需要感觉的,从来不知道也没想过节奏也是需要感觉。今天,我感觉到了。
今天,xxxx年3月16日,张仰胜老师(中国鼓王)来到我们学校,教我们一、二年级音乐般的学生打鼓,鼓谱的类型是爵士乐型的,而且有三个声部的、中间有许多休止符。当我看到鼓谱时,心里有些打鼓,对于一、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有点难度。但让我更没想到是张老师一上来就用一分钟120下左右的速度开始学习这些鼓谱……?
一般我们音乐老师在教学生学习节奏时,都是由慢速学习会了之后,才加快速度来演奏的!
学生在一片热闹的情绪中学完了第一节课。第二节课,张老师让我来继续教学生,我按照我以往的教学经验想慢速地把x ox o o节奏让学生掌握扎实,张老师马上提出了不能放慢速度,要想放慢速度也只能放慢一点,不然就破坏了节奏的`感觉……
破坏了节奏的感觉?!过去我只知道把节奏念准就可以了,而我研究的各种教学方法也只是为了让学生把节奏念准。我从来没有想到过,节奏还有什么感觉?我也从来没有注意过节奏会给人们带来什么感觉?
我又细细的倾听和体会了一下这个长达50小节的爵士乐节奏型,以一分钟120下的速度敲击出来的音响给我带来的感觉。那是一种充满动感、狂野、奔放、激昂、热情……的感觉。是只把节奏念准所不能感受到的音乐激情!
哦,原来节奏也是可以被人拿来感觉的、原来节奏也是有感情的、原来节奏也是有旋律的、原来节奏也是充满音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