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舍宁秘书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建筑企业管理论文3000字(通用5篇)

建筑企业管理论文3000字(通用5篇)

时间:2022-05-21 08:30:01 来源:网友投稿

企业是指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的居民企业和非居民企业。居民企业,是指依法在中国境内成立,或者依照外国(地区)法律成立但实际管理机构在中国境内的企业。非居民企业,是指依照外国(地区)法律成立且实际管理机构不在中国境内,但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建筑企业管理论文3000字5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建筑企业管理论文3000字5篇

建筑企业管理论文3000字篇1

《现代企业管理》课程论文

论 文 题 目 吉利公司的营销策略研究

专 业 班 级

学 生 姓 名

学 号

完 成 时 间 2013年6月

摘要

进入21世纪,我国的汽车市场营销状况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汽车营销活动日新月异,与国际汽车营销接轨的步伐正在加快,日趋复杂钓汽车市场,对今后我国汽车生产、稍售、服务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现在厂商之间比拼的已不仅是资金、产品和规模,汽车营销技术的较量已日渐激烈。谁采用了先进的汽车营销技术,谁就可能在汽车市场上占得先机。本文以吉利公司为研究对象,将营销管理理论与吉利公司的营销实践相结合,运用SWOT分析法,找出了公司面临的机会、威胁以及公司自身的优势、劣势。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从企业文化建设、加强营销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加强客户资源管理、开展关系营销等几个方面提出了营销策略的实施建议。

关键词:吉利公司 汽车市场 营销分析 SWOT分析

1.吉利汽车简介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最早也是最大的民营汽车企业,创建于1986年。1997年吉利开始进入汽车产业。集团目前拥有员工18000余名,2012年7月9日,吉利入围财富中文网全球发布“2012年《财富》世界500强”,由去年的第688位蹿升213位,跻身第475位。2012年8月30日,全国工商联主办的“2012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揭晓,吉利排名第六,在上榜浙江企业中排名最前,营收总额首次超过1000亿,跨入千亿级企业行列。公司现有帝豪、全球鹰、英伦等三大品牌30多款整车产品。公司总部设在浙江省省会杭州,在浙江临海、宁波、路桥和上海、兰州、湘潭、济南等地建有汽车整车和动力总成制造基地,在澳大利亚拥有DSI自动变速器研发中心和生产厂,已形成年产60万辆整车、60万台发动机、60万台变速器的生产能力。拥有临海、宁波、台州、上海四大整车制造基地;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是中国汽车行业十强企业。1997年进入轿车领域以来,凭借灵活的经营机制和持续的自主创新,取得了快速的发展,现资产总值超过1000亿元,被评为首批国家“创新型企业”和“国家汽车整车出口基地企业”。吉利控股集团以“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让中国汽车走遍全世界”为己任,为让更多的老百姓早一日拥有汽车,早一日享受快乐人生而不懈努力。

2.吉利汽车在我国汽车市场的现状分析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低档车是大众所需求的,因此小型汽车市场竞争激烈,但销售市场潜力也大,可能成为新世纪家庭轿车年。

在我国的汽车市场中吉利汽车主要竞争厂家有自主品牌奇瑞、比亚迪 中华以及合资品牌上海、广州本田、一汽二汽等生产企业。奇瑞汽车是我国民族品牌汽车中的佼佼者,销量连续五年位居全国轿车前十,奇瑞是吉利较强的的对手,特别在某些车型上如自由舰金刚和奇瑞旗云;吉利熊猫和奇瑞QQ竞争非常激烈。比亚迪原来是一家电池生产厂商,2003年收购西安秦川汽车有限公司进入汽车制造和销售领域,比亚迪也是我国民族自主品牌汽车发展较快的一家,尤其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研发领域颇有建树。

3.吉利汽车在我国市场营销的SWOT分析

3.1优势分析

价格优势:作为国产汽车吉利在价格上比较符合国内市场的需求,在同级别车型中,十分具有竞争力的车型,与国外车型相比具有较为明显的价格优势。

技术优势:吉利从创建初期到现在走上了从价格优势到技术突破的战略方向,“坚持自主创新”一向是吉利的品牌塑造战略之一。

品牌优势: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汽车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为吉利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历史机遇,让它从此走到了全球的聚光灯下。目前,吉利在海外已拥有400多家销售服务网点,其中包括数十家4S店,分布在俄罗斯、乌克兰、古巴、土耳其、叙利亚、埃及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吉利自从大手笔收购了沃尔沃之后国际影响力迅速攀升,在全球高端汽车市场上占领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绿色优势:吉利汽车从出生就给自己制定了”造最安全、最环保、最节能的好车,让吉利汽车走遍全世界“的企业使命。为此,吉利控股集团一贯认真履行着社会责任,在绿色环保技术方面不断地进行探索、创新。

3.2劣势分析

价格劣势:价格对于吉利来说是优势同样也是劣势,虽然与国外同等车型品牌相比价格较低,但是和国内汽车品牌相比并没有明显的价格优势,而且由于技术和质量较高端价格甚至比有些国产汽车更高。

外形劣势:吉利的车子大都自主设计,车型比较小,一般在A0,和A级的,不够大气,有点不符合中国人买车为了追求面子的购买目的。

宣传劣势:相比竞争对手奇瑞、比亚迪等企业,吉利的宣传力度显然远远不够,比如吉利在一线城市的宣传不够,很少在城市中能见到吉利的宣传广告,二三线城市广告更是少的可怜了。

技术劣势:无电动车等新能源汽车技术,车载电子技术较薄弱。未来的汽车不光是发动机+变速器+沙发+外壳,虽然吉利有自主研发的发动机,但是车内要配备先进的电子技术系统才能使性能更好的发挥。所以加大研发力度才能更好的发展。

品牌劣势:吉利汽车现在正在从低端消费群体向中高端消费群体发展。但是消费者在购买30万元以上的中高端时,价格、外观等已不是最重要的考量因素,消费者更看重的是品牌的文化内涵。而吉利作为国产汽车企业,起步低,发展时间短、企业文化不突出等国产汽车普遍存在的问题,成为了冲击高端市场的硬伤。

3.3机会分析

品牌发展机会:通过沃尔沃进而实现高起点打造自主品牌轿车,显然是一条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提高自身品牌影响力的捷径,有了沃尔沃资金、技术方面的扶持,吉利即可“借船出海”,以更高的起点重新制定企业决策,规划企业经营,组织产品研发,大大提升自身的品牌价值。正如美联社所言,吉利收购沃尔沃品牌被看做是中国汽车工业一次突破性的交易。目前的吉利公司已经进入到了品牌发展的最佳时期。

内部机会:中国汽车市场经过近十年的高速增长后,正面临重新调整,吉利如果能够适时的改变发展战略,抓住汽车市场趋于稳定的发展机会,必然能在可能出现拐点的中国车市增强自身竞争力,站稳脚跟。

外部机会:依据汽车产业“十二五”规划草案,2015年,中国将促进汽车产业与关联产业、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从汽车制造大国转向汽车强国,预计2015年产销量达到2500万辆。国家颁布一系列的节能汽车补贴政策,而吉利作为主打小排量汽车的品牌,享受到国家的节能补贴,购买符合节能汽车补贴标准汽车的消费者仍可获得每辆车3000元的中央财政补贴。从而可以使成本进一步降低,提升利益的同时给人以绿色环保的企业形象,更能得到国家扶持。

3.4劣势分析

外资品牌的威胁:基于历史的原因,合资汽车已经完全融入中国经济腹地,对拉动GDP增长、贡献税收、带动就业贡献良多,手心手背都是肉。中国汽车走日本、韩国模式已经没有可能,只能在共存共荣的前提下凭本事吃饭。外资品牌在技术、服务、企业文化等各方面都要优于国产品牌,无疑国外的汽车品牌外资品牌的全面本土化,会对吉利造成主要得挑战或者威胁。

新兴合资品牌车型的威胁:近两年来,无论是赛欧、朗逸的热卖,还是东风日产新阳光的低价入市,都越来越清晰地传递出这样一个信号,那就是这些顶着洋品牌,但采取本地化研发和零部件采购的车型表现出强大市场战斗力。无论吉利、奇瑞,抑或荣威、奔腾的产品力多么上进,品牌短板不是短时间能够弥补的。也就说,在趋近的研发、零部件采购、制造成本下,顶着合资品牌的赛欧、朗逸、新阳光售价定然高于奇瑞A3、帝豪EC7、奔腾B50。随着合资企业产能的逐渐释放,其规模效益带来的价格优势将更加明显。

产业内部技术威胁:汽车节能技术不断的开发和推广,如:氢燃料与电驱动混合动力技术,高效汽油机、柴油机技术,混合动力汽车技术等。都迫使吉利必须不断的研发新的汽车环保节能技术以跟上发展的潮流。

4.改进建议

4.1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对营销人员最有效和最直接的激励方式就是物质奖励,如提高薪酬等。但一个企业不能只靠这一个手段,因为这是最容易失去吸引力的激励方法,更是一个效率较低、成本较高、持续时间较短的一种激励方式。因此,吉利公司应在发挥保健因素的同时,更要发挥激励因素的作用,采取“物质奖励+精神奖励”的激励方式。选送优秀销售人员外出学习和培训是非常好的激励手段。

4.2开展关系营销活动

要想在未来发展中仍保持领先地位,就应灵活运用关系营销的理论,主动营销。在现代经济社会里企业的“关系价值”己成为企业的无形资产。在相同产品、相近价格、相似售后服务的情况下,关系能带来两个重要的利益,即耗损的减少和长期的合作。市场研究显示,使客户在此销售商购买产品而不去别家购买的关键,是关系的价值。这就是客户通常宁愿花高于其他竞争者20%的价格原因。优质的“关系价值”不但能树立企业良好的形象,更能创造产品的附加价值。企业对“关系价值”的管理就是要以销售双方价值最大化、互赢共利为导向,协调关系营销系统中诸要素的关系,从而创造一个良好的关系营销环境,使企业在满足客户需求、关系需求、社会需求的同时,也满足自己的经济利益需求。

4.3加强宣传效果,打造名牌战略

随着汽车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化,品牌已经成为企业产品的生命标识。为此首要任务是:一是提高产品的社会认知度。二是要加强企业中高层与媒体的沟通,塑造吉利集团亲和的公众形象。三是要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和经营内涵,提升品牌价值。总之完善品牌的定位和产品布局,形成各品牌鲜明的产品特性和特征。这样才能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4.4加大网络宣传力度,加强企业网络建设

网络广告具有其他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首先网络广告成本较低,其次网络的遍及面更广,同时网站死hi企业展示自己的窗口,也是消费者了解企业及企业产品的重要渠道,吉利集团现在的网络在设计上过于一般,应增加点亮点来吸引消费者,如果可以把网页设计的更具特色,或者在网页上增设一些汽车知识有奖问答等内容。

4.5创新的服务意识

为客户服务是要成本费用的,也是要花费大量劳动的,同时对工作是有要求的。有的企业是尽量逃避为客户服务,视之为负担和多余,甚至千方百计损害客户正当利益,只以自己的赚钱为唯一目的。这样的意识和观念是过时的、不足为取的。因此在为客户服务上,在控制成本的前提下,必须要尽力做好服务工作,能够有所创新、有所发展,能够体现自己独特的一面。如果能够使得客户为你的行为感动,触动内心的激情和回报,那么这样的服务就是一个很高的境界。客户是理性的,是能够辨别谁是优秀、谁是拙劣。优质的服务,才能保证消费者对吉利汽车的品牌忠诚度。

参考文献

[1]王关义等. 现代企业管理[M]. 第3版.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2]吕一林. 营销渠道决策与管理[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3][美]弗雷德·R·戴维著. 李克宁译. 战略管理[M]:第 10 版.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4][美]菲利普·科特勒. 梅清豪译. 营销管理[M]. 第11版.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5]陆亦琦. 营销时代[M]. 北京:东方出版社,2011

[6]>

建筑企业管理论文3000字篇2

企业管理论文企业管理政策论文

6S管理的实际应用

  摘要:科学有效的管理策略和管理意识是企业发展的核心,本文通过分析动力厂推行的6S管理实践经验,进一步阐述6S管理对于企业发展的作用。
  关键词:企业管理 6S管理
  
  6S管理其前5项起源于日本,日式企业通过“5S”运动这个基础,推行各种品质管理手法,二战后不久就迅速奠定了经济大国的地位。之所以称为6S管理,是因为日语的罗马拼音SEIRI(整理)、SEITON(整顿)、SEISO(清扫)、SEIKETSU(清洁)、SHITSUKE(素养)及英语Safety(安全)这六个单词的第一个字母都是“S”,它是在生产现场中对人员、机器、材料、环境等生产要素进行有效管理的一种方法。
  每个企业都希望实现安全、低成本、高效率、高品质的生产目标。推行6S管理能够真正做到人、机、料、法、环的有机结合,是创造优良环境、稳定产品质量、保证生产安全、提高员工素质、维护生产秩序、强化生产管理以及培养良好职业道德和企业文化、塑造企业形象的必要条件。因此,实行6S管理是实现企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天风动力厂隶属于陕西宇航科技工业公司,主要向附近的大型工厂及住宅供水、供电、供暖,并且有自己独立地的锅炉房。动力厂2010年确定重点在锅炉房推行6S管理的方案后,沿着6个…S的步骤,使锅炉房生产现场的工作逐步规范化、标准化,在动力运行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也为安全生产打下了坚固的基础。
  1 深入基层全员参与
  动力厂在推行过程中,为了防止在现场推行时产生的盲目和反复,首先以班组为单位,在办公室开始了整理、整顿的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各班组人员按照“清除根本不用的物品,以物品使用频率决定去留,并将留下来的用品,按照定容、定量、目视化、形迹化等方法,充分发挥个人的创造力,将原来放在办公场所中杂乱无章的物品,摆放、标识清晰,一目了然,出现一个干净、整洁、让人心怡的工作场所。同时,开展每周一次的“班组自评”活动,经过评选,这些6S之星将受到各级领导领导的表彰,参加6S的人员气氛高涨,大家充分发挥积极能动性及个人的智慧,全员参与、亲自动手,办公场所百花齐放,亮点频出,各有特色,但都达到了整理、整顿、清扫的目的。员工们自己制定了定期清扫制度,站班会制度等各项管理制度,将6S工作定期化、日常化。同时大家认真总结、各班组之间互相交流,总结经验,想到做到、做到做好,工作热情高涨,进而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
  2 掌握标准,注重工作程序
  6S作为现场管理的基础及有利武器,员工们在办公场所的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方法及经验。利用班组人员对生产现场:工艺流程和设备最熟悉的优势,在生产现场开始了6S的管理,从人的管理行为、作业标准化、工作程序化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现场工作。
  2.1 目视管理是现场管理的三大工具之一,在动力厂现场开展6S的工作中,目视管理是用的最多的一种方法,所谓目视化,就是通过视觉导致人的意识变化的一种管理方法。据统计,人类的行动60%是从视“觉”的感知开始的。目视管理强调各种管理状态、管理方法清楚明了,从而容易明白,易于遵守,让员工自主性地完全理解、接受,执行各项工作,使现场管理更加简单化、明确化。
  2.1.1 目视化管理在现场安全方面的管理:在生产现场的安全管理方面,我们尽可能的用目视化的方法,对现场工作人员警示明确。如:在现场所有的安全警示线、安全防护、安全工器具标记、起重设备、消防系统全部用不同的颜色进行区分,起到警示作用。
  2.1.2 目视化管理在现场设备管理方面的应用,主要是高效率地识别设备、设备的状态、设备的异常、及大量的计量仪器的正常运行的上下限界及设备应有周期速度,从而实现对现场设备正确、高效的管理。
  2.2 定置管理在现场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对现场堆放的物品、工具的定位管理及其对设备操作的安全位置等方面。
  2.3 标准化作业及流程化管理:由于供暖系统运行涉及到上煤、除渣、热力循环的多个子系统,为了能让人员在现场工作时做到标准化作业,也是在6S推行过程中重点解决的问题,需要从日常操作较多的设备、容易出现故障的薄弱环节入手,通过积累、总结、图视化的方式,使现场操作变得简单、标准。同时通过将部分管理流程、定期维护工作的现场标准化、可视化,现场工作流程清晰,工作标准统一,使技术、管理程序变得直观并具有可操作性
  3 总结与体会
  通过在办公场所及现场管理中有步骤地推行6S的精益管理,可以使人深感到6S工作并不是独立于工作之外、而是贯穿于整个生产过程的一项基础管理工作,在我们的生产运行过程中,在防止人为的错误操作、快速准确地判断设备缺陷、高效地判断设备状态、营造标准化的现场作业、安全规范的现场管理、程序化地工作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通过6S,能有效激发员工们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员工们在6S”中互相学习,加强沟通,全员参与,能提升员工个人素养,营造和谐、积极的工作氛围,进而构造一个团结向上的、高绩效的团队!
  4 应注意的问题
  4.1 认识是行动的先导,只有认识上统一了,下一步的工作才能顺利开展。为了切实推进6S管理工作,成立6S推进小组,结合锅炉房运行特点,制定了详细的6S推进计划和时间节点,组织专人在每周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各一次,并在每周一的工作例会上进行点评和曝光。通过不断的宣传和动员,以及各种各样的推进管理制度应运出台,使职工领会6S管理的内在实质和用意。
  4.2 由于6S管理足一项长期的、不断改进的一个持续的过程,搞好一时容易,坚持较难。因此需建立一套长期有效的机制,如在推行过程中,应通过建立定期检查清“扫”表,通过定期地开展评比工作,将6S管理与三标一体化管理体系、绩效管理体系等工作同时开展,纳入岗位责任制,变成一项日常管理工作,这样,就可以使这项基础工作得以长效推行。
  4.3 在推行过程中,标识成为6S最常用的方法及最基本的要求,标识在现场的应用可以构筑清晰的现场,但在使用过程中,应考虑到现场的环境、温度、设备运行情况,尽量用一些适合现场的、可以保证长效的标识材料,以防止造成反复工作。
  4.4 在现场无论是目视化、定置化管理,在需要利用一些辅助设施时,应充分考虑维护问题,如果为了6S的辅助设施的维护而大大增加设备管理人员的维护量,则要重新考虑是否适合。

建筑企业管理论文3000字篇3

现代企业管理论文3000字

  在现代化进程迅速发展下,最大的不变就是变化,企业管理也不例外的随时在发生着变化,多种多样的现代化企业管理模式也就给现代企业管理带来了很多的启示与指导。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现代企业管理论文3000字,欢迎阅读。
  篇一:现代企业管理论文3000字  一、引言
  企业管理创新是企业未来的发展企业,在市场经济不断深入的阶段,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如何才能在这样的形式下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做好营销工作,保证企业的营利是现在很多企业应该思索的问题。企业管理创新可以激发企业的活力,让企业在平稳的轨道上运行,也是推动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根源。可以说,任何一个企业离开了创新,就等于走向了灭亡。在企业中如何开展管理创新,是本文要深入探索的课题。
  二、企业管理创新的内涵
  企业管理创新是在创新的基础上提出的概念,主要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从而对这些资源进行整合、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让企业有效持续的经营的系统性的工作。管理创新是企业管理的精髓,是管理者运用系统的管理方式、模型或者理论形成创造性的思想,然后经过实体的加工,让他们转变成可以销售的产品,或者特制的服务,从而达到企业效益提高的目的。企业管理创新在现在的中小企业中表现的比较明显,并且起到比较有效的作用。
  三、现代企业管理创新的现状
  (一)企业管理现状
  目前,我国的企业管理创新中呈现了不足,一般情况,管理创新工作都是由专门的工作人员来从事的,基本上没有技术人员或者基础管理人员的。这种情况就导致了一个现象,就是管理创新的工作基本都是由相对应的工作人员来开展的,其他人参与度低,创新的面和深度都无法保证,在企业的一定层面上开展的创新活动较多,而在管理制度上的创新则较少有人关注,这就是当前形势下我国企业管理创新的情况。
  (二)企业管理产生的问题
  1。企业管理创新产生问题的原因
  现在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已经开始重视现代企业的发展,我国也在企业管理创新方面展开了积极的探索,但是因为起步晚,所以和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企业管理创新的水平还有待提高。这样的现状致使我国的企业在国际中的定位较低,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综合来说,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国家对企业的监管不到位、企业法人结构不合理、企业管理制度不健全或者激励体制不完善造成的。
  2。企业管理创新产生的问题
  我国很多企业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这样的企业创造的利润价值也比较高,但是往往投入大,风险也高,面对这样的情景,管理创新就难免有做的不够到位的方面,具体来存在的问题可能要归结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思想观念的问题,大部分企业的领导认为,企业只要注重生产经营就可以了,所以对管理不是十分关注,加之市场意识差,缺乏改革的动力,对现状表现出比较知足;第二,就是企业管理体制的问题,我国企业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整改以后仍然有老国有企业的影子,所以体制改革并不彻底,企业机构繁冗,规章制度繁多,这些都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四、现在企业管理创新的战略措施
  正是基于以上出现的问题,为了促进企业的发展,更加需要注重企业管理创新,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整:
  (一)转变理念,将管理创新作为企业经营的战略思想
  陈旧的思想观念极大的影响着管理创新,只有摒弃这些理念后,才能为管理创新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目前,我国的企业很多老板暂时还没有建立起现代企业管理创新的意识,没有认识到提高管理创新将会给企业带来的发展空间。正是如此,企业的管理创新才一直没有得到较大的进展。因此,首先要企业的高层管理者树立管理创新的理念,加强对管理创新的理解,更新经营理念。
  (二)建立长效机制,培育职业化的企业家队伍
  创新经济学家熊彼特说:企业家是创新的主体。也就是说,进行管理创新首先就要具备企业家的资质,他们能够敏锐的洞察到市场的变革,同时具有能力且有影响力,只有这样的人参与到创新的团队中来,才能推动创新工作的开展。所以,在企业中实施创新,就要加强对企业家队伍的构建,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探索适合的创建模式。
  (三)构建企业创新氛围,形成良好的创新环境
  一个组织的创新不是单靠个人的力量来完成的,需要组织为创新提供良好的环境。在企业中建立创新的文化,鼓励创新,对员工进行理念的灌输,同时要求所有员工参与到管理创新工作上来,扩大创新的广度。在企业中注重对创新价值观的认同,培养员工的集体荣誉感,让员工能够在轻松的工作环境中发挥创造才华。树立创新榜样,让员工对创新的感知更为强烈。
  五、结语
  总之,只有对现在企业创新管理工作有准确的定位和认知,才能坚定我国企业管理创新的决心。通过客观的分析我国的企业管理创新中出现的问题,对原因进行了剖析,提出了企业管理创新的战略措施,把这种创新理念沉淀为企业文化,并且让更多的员工参与到创新的工作中来,不断的洞察市场经济的变化,并应用创新的产品回应这种变化,企业才能获得长足的发展。
  篇二:现代企业管理论文3000字  当代著名哲学家理查德·麦基翁(Richard McKeon)认为:“未来的历史学家在对我们这代人的言行进行记载的时候,必然会发现我们这个时代沟通的盛况,并将它置于历史的显著地位,实际上沟通并不是当代新发现的问题,而是现下正在流行的一种思维方式和分析方法”。不管是在工作或是在娱乐,沟通都是我们开展活动的必要手段,是社会交际的基本技能,更是企业管理的有效方法。在现今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下,管理者如果能够重视人际沟通和有效地利用人际沟通,建设起企业人际沟通的文化,将会更好地促进企业和谐、增加企业的竞争实力。而人际沟通理论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情况却很少能被管理者所熟知。本研究将对人际沟通理论进行论述,将进一步研究改善企业内部人际沟通情况的策略,最终提出能够被现代企业普遍运用的内部人际沟通策略。
  一、人际沟通理论阐释
  人际沟通就是社会中人与人之间为了特定的目的,将信息经由各种渠道传播,并达成共同协议的联系的过程,即人与人之间传递信息、沟通思想和交流情感的过程。人际沟通应考虑七个方面的基本要素,即受众、信息源、信息、目标、环境、媒介和反馈。
  沟通有相对固定的模式,沟通的模式实际上就是用图像的形式对某一客体进行简化描述。沟通理论最早是由美国的哈罗德拉斯韦尔这一伟大的沟通学家提出的5W模式即:“回答下列五个问题是描述沟通行为的一个简便方法,即谁,说了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说的,效果如何”(详见图1)。而现代管理沟通不仅要了解以上五点,还应加上where和why两个W。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的出现,使得人际沟通不仅仅停留在面对面的交流上,更实现了跨地域的沟通,不同地点的沟通也会达到不同的效果,网络的运用更是会使得沟通更加便捷。Why的提出则是使沟通双方更好地知晓沟通的目的,以便沟通结束后分析是否达到了沟通目的。
  二、以合肥世远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为例的研究
  1、人际沟通理论在公司内部应用现状分析
  (1)世远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内部沟通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及工作年限上的差异表现都不甚明显。此项结论带有公司特殊性,因公司于2011年成立,构成时间较短,且多为毕业不久的大学生,工作年限较短且公司招聘以本科学历为硬性要求,所以公司多为本科生,使得人际沟通情况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及工作部门上差异不明显。90%员工都能实现上下级和同事间的友好交流,具体见图2。但是随着世远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的发展以及推广到社会上其他企业,影响人际沟通的此项因素依然应予以相应重视。
  (2)合肥世远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有较为理想的沟通环境,沟通时有足够的时间及安静的地点,且多数沟通双方在心理上能够相互信任。90%的员工认为公司重大政策出台前能够知悉并参与,沟通环境较为民主不专制,详见图3。针对此项结果,究其原因可能是合肥世远房地产为新成立的公司,各项硬性设施相对完善,领导层也较为重视运用现代企业管理方式注重沟通,应予以继续保持也可为其余企业所效仿学习。
  (3)该公司员工具有良好的沟通技能。大部分的员工表示基本能运用非语言技能来辅助表达情感。但仍有53。3%的员工提出公司在关于人际沟通技能方面的培训尚且不够。针对此项结果的特殊性,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合肥世远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本身规模较小,管理的纵向幅度较之大型企业相对更小,致使个人性格、思维方式、知识、经验和企业规模在沟通中的障碍表现的不甚明显,但这仍应是人际沟通理论在企业管理中应用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综合以上分析结果可发现,合肥世远房地产经纪公司能够较好运用人际沟通理论,沟通行为基本能达到沟通目的,在沟通环境方面能为员工提供相应的时机和地点,员工在与上下级和同事沟通时能够互相信任,沟通方式上以网络为主,辅以面对面交流和会议,多渠道广传播,能够实现上下行和平行较为顺畅有效地沟通。同时该公司员工具有良好的沟通技能,沟通障碍表现不甚明显。但仍旧存在些许问题需要改进完善。
  2、存在的问题
  (1)沟通模式未能形成规范。据调查显示,合肥世远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沟通方式多样,广泛应用网络、面对面交流、会议等沟通形式,容易造成同一类型消息会通过不同类型的渠道下达,在不利于保存消息以供日后参考的同时也会造成理解偏差。因为渠道方式不固定,无法界定消息的重要性与时效性。而房地产经纪公司数据的准确性、时效性以及保存的完整性尤为重要,所有的数据都要求有凭有据,沟通渠道太过复杂不仅无法保证信息的时效性,也不利于信息以及数据的保存和日后的信息参考。
  (2)非正式组织未能很好加以利用。在人际沟通的过程中,非正式组织的沟通是对正式组织沟通形式的补充,弹性大,是基于组织成员的感情和动机上的需要形成的,在沟通中有着正式组织沟通所达不到的效果。世远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在非正式组织及其沟通方面的关注不够,领导甚至都未察觉非正式组织的存在,更不要说对非正式沟通的利用了,在这方面应加以重视。
  (3)公司对人际沟通技能的培训不够重视。合肥世远房地产经纪代理公司在提升员工个人沟通技能方面的培训做的不到位。人际沟通技能的提升,不应只是员工自己工作之余所做的努力,而应在整个公司中组织相关培训加以推广,只有公司重视,员工才能更好地重视起来。
  三、结论和建议
  良好的人际沟通,不仅能够营造出企业和谐的工作氛围,更能使得上下级和同事间能保持完美的协调配合,畅通的信息交流,有利于促进各项工作的高效率完成,同时对于形成团队精神和企业文化的功效也是显而易见的。分析人际沟通理论在该企业中的应用情况,在得出应用现状的同时提出了公司在人际沟通理论应用仍存在的问题。如沟通未成体系、非正式沟通未加利用和公司技能培训不完善等问题,创新性地提出了强调沟通的组织性,建立组织沟通标准等解决方法。
  1、强调沟通的组织性,建立组织沟通标准
  任何沟通只有在建立了标准的情况下才显得有意义。因此,企业组织除了构建好业绩管理体系,设定企业目标以指导企业行为外,还应建立科学的组织沟通标准,规范沟通行为。
  2、转化领导沟通观念,实现组织的有效沟通
  首先,增强领导沟通意识。企业的领导者应当认识到与员工进行沟通对实现组织目标的重要性。其次,以人为本,重视非正式组织中人际沟通的作用。纵观古今,虽然管理者的成功途径千差万别,但他们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即都很重视对员工的感情投资。最后,改善人际关系。领导更需要转化沟通观念,有意强化与员工的沟通,改善人际关系,在有利于信息准确传达的同时,也能更好地达成企业目标。
  3、改善沟通环境,完善沟通渠道
  在具备沟通主观条件的同时,企业应加强客观硬件件的建设,改善沟通环境。充足的时间、有利的时机和安静的环境能为畅通沟通提供条件。在当今互联网时代,企业应尽量提高组织沟通网络的技术,同时还应重视企业内部非正式组织,利用非正式的沟通渠道,促使渠道畅通。
  4、把握沟通原则,积极创新
  第一,把握准确性原则。要克服沟通障碍,达到沟通的最终目的,准确性是沟通过程中应当把握首要原则,同时也是最基本的原则。第二,把握及时性原则。沟通不是目的,准确传递信息之后得到及时反馈才是沟通的最终目标。第三,把握主动原则。无论管理者还是被管理者,都不能等问题出现了,影响了工作或者感情之后才被动地去沟通,这样造成的滞后影响的严重性不言自明。第四,积极创新。在理论达到一定高度后,企业要不断进行创新,同时还应将创新内容加以应运不断“试错”,只有这样才能找出成本与效率的最佳结合点。
[现代企业管理论文3000字]相关文章:
1.关于现代企业管理论文
2.现代企业管理论文
3.关于现代企业管理论文怎么写
4.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论文
5.关于现代企业管理论文范文
6.现代企业管理论文摘要
7.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论文
8.传统文化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示
9.现代企业管理创新思路
10.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建设
  

建筑企业管理论文3000字篇4

浅论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

一、绪论

(一)、序言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尤其是因特网的出现各应用普及,使得信息技术迅速渗透到社会生活和经济的各个领域,标志着人类进入信息化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入,使传统的企业管理手段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其所能达到的速度、效率和可靠性都传统企业管理手段无法企及的。信息化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是当今世界科技、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微电子、软件、计算机、通信和网络等信息技术创新组织结构,变革管理手段,降低运营成本,扩张营销网络,已经成为当今国际、国内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手段。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建筑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国民经济与社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国外大型跨国建筑公司从工程项目招投标、施工过程管理,直至竣工资料备案,无一例外都是采用信息化管理。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建筑企业面监的市场竞争不仅来自国内,还来自技术和资金都占有极大优势的国外同行。因此,加强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利用现代信息化建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建筑企业向智能型、管理型转化,全面提升建筑企业的竞争力已迫在眉睫。建筑业属于传统产业,用信息化等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是传统产业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建筑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我国建筑业信息技术的应用虽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国外建筑施工企业90%以上的项目都采用软件进行管理,而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软件管理应用还不到10%。

(二)、建筑企业管理信息化的目的及意义

当前,信息化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要加速信息化建设,首先要转变观念,充分认识企业信息化管理的作用。

(1)辅助决策。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信息,借肋信息化手段建立起信息存储、管理、交流的平台,即知识管理的平台实现了跨地域的同步交流与管理。计算机信息系统随时提供处在不同地区的工程的进度、安全、质量和材料购销情况,及时收集、追踪业主信息,减少了人工统计数据的片面性和误差,使信息传递更加快捷地获得需要的数据,通过数据进行分析,及时对重大问题进行决策,减少决策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主观性,增强了决策的理性、科学性及快速反应能力。

(2)再造管理流程。企业是通过环环相扣的业务流程,把工程产品和服务变现成资金,在同等的人、财、物投入的情况下,不同的业务变现成资金,在同等的人、财、物投入的情况下,不同的业务流程所产生的结果是不同的。传统的组织结构为公司-分公司-施工队-项目部,存在多等级、多层次、沟通困难、信息传递失真等弊端。以信息化建设为契机,利用成熟系统所蕴涵的先进管理理念,对企业 进行业务流程的梳理乃至变革,将有效促进企业组织管理的优化。如目前很多先进的建筑企业推行由一个企业总部+若干直属项目部的结构,这其间,信息化系统将取代原来分公司及中层控制部门的大量职能,减少了管理层次,缩短了管理流程。快捷的信息传递,提高了企业对市场的反应能力。

(3)提高管理水平。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是企业生存、发展的3大要素,借肋信息化工具,可以及时准确地提供各种数据,基本杜绝由于手工计算导致的错误,保证流经多个部门的信息的一致性,避免了由于口径不一致造成的混乱。同时,利用信息管理平台、电子邮件等信息化手段,可把公司总部与项目部紧密联系起来,总部可利用项目管理数据库提供的各种项目信息,实现异地监控和指挥。

(4)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企业信息化管理,可以大大降低管理人员的劳动强度,减少了繁琐的重复劳动,以前需要几十人才能先成的工作,现在用计算机后,只需几个人就完成了。通过网络进行公文传送、资料查询等活动,节约了沟通成本。采用计算机系统管理物资 ,可对手工作业很难对付的施工中所需的各种材料进行有效的采购、供应、分析和核算 ,进行网上采购,可节约采购成本;利用库存信息,合理地进行调配材料,减少了库存,节省了劳动力和经营成本。

(5)提高企业的管理创新能力。成熟的信息系统,都是------种先进管理理念的体现。这里的管理理念包括了多个层面,既包括了领导层的宏观管理思想,也包括了具体业务人员的微观管思想。通过信息化,可以借鉴这些理念,规范制度,提升管理水平,以他山之石,攻已之玉。同时,利用网络资源,可使企业方便、快捷、广泛地获取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信息,为企业创优质工程提供了条件。

二、我国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20世纪8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IT)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引发了一场新的全球性产业革命。信息化不光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而且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而在国民经济三大支柱产业之一的建筑业行业当中,IT技术的应用目前还主要停留在表层。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项目管理水平是今后发展的客观要求。同时,把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好,对我国建筑企业提升建筑业技术手段和生产组织方式,推动传统企业进行产业升级,提高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水平和核心竞争能力,具有深远意义。目前,我国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面监着许多问题。

(1)广度不深。信息技术应用发展不平衡。目前较为全面采用信息化技术仅限于特级、一级等一些大的建筑队企业,这些建筑企业建立了互联网,在办公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合同管理招投标等方面不同程度地使用了信息技术。但大多数建筑企业普遍重视生产经营,忙于发展,对实施信息化建设意识不强,缺乏紧迫感。

(2)深度不够。很多已经购置微机的企业,都以单机操作为主,仅仅利用了计算机计算速度快的特点,没有形成网络,没有利用网络资源来加强企业与外部市场的沟通或对信息流、资金流、物资流各企业组织管理体系进行整合,也没有借肋网络开展商务活动,实现信息共享和互动,特别是对工程项目管理集成度低,在企业管理上收效甚微。没有实现企业信息的共享和即时传递,效率较低。据有关资料,美国的 PC 机的深度使用率为 38%,而中国只有 6%。

(3)建筑企业信息化基础条件较差。突出表现在人员文化素质低及装备差上,尤其是缺乏专业信息技术人才,无法开发满足本企业个性化要求的软件。具备较深厚的计算机知识、熟悉本单位业务的复合型管理人才是企业实施信息化、网络化建设的中坚力量和有力推动者。但长期以来,对计算机知识和管理知识的培训相互脱钩,分开进行,缺乏对复合型人才的教育培训,人才过于单一化;有些企业经济实力弱,资金不足,对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同时管理不规范,也使信息化方案难以见到成效。

(4)国家有关法律相对滞后。电子商务的持续发展取决于相关合同法律框架的制订,只有制订一系列规则和标准,使企业信息化的政策法律环境进一步优化,为企业信息化营造公平的交易平台,才能促使其步入良性的循环发展中。但是电子商务在我国发展缓慢,国内关于此类法律要么空白,要么简单,难以确保建筑业信息化运作的安全性、合法性。

(5)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对建筑企业信息化管理的促进作用认识不足;一方面表现在技术、资金、通讯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支持力度不够。另一方面,政府信息化程度不高,没能为企业信息化提供良好的支持环境和对接方式;未发挥对企业信息化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社会相关信息化服务机构不健全,整体服务水平不高。不论政府网站还是商业网站,大都以信息发布为主,缺少工具类网络软件,缺少信息互动;以企业管理诊断和重组为特长的咨询机构太少,软件市场的无序竞争问题也亟待解决。

三、政府及企业促进信息化建设的战略

(一) 政府促进信息化建设的战略

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信息基础设施相对薄弱,成为信息产业发展的巨大障碍,经过 20 年的发展历程,政府作为社会信息化建设的倡导者、促进者及使用受益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投资,目标是建立满足社会需求的基础设施并适应现代化发展;利用政策指导了行业的信息化发展,促进信息共享,投资建设公共设施基础,提供社会公益服务,大力发展电子政府等。

(1)尊重企业的主体作用。通过各条渠道调动和提高企业的积极性,使之产生信息化的内在动力和自觉性。发展电子政府工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带动政府部门的政务管理和运行,把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切实转变到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去。一切以企业为中心,通过市场运作,循序渐进地推进信息化的进程,以此带动全社会信息化建设。《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指出:“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已确立为重要的国家发展战略。建筑业信息化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基础之一。建筑业信息化是指运用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系统集成技术和信息安全技术等,提高建筑业主管部门的管理、决策和服务水平,提高建筑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能力,推动建筑业快速发展。

(2)政府立法保障。政府在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信息资源开发的同时必须立法保障,一方面,在信息化建设初期政府致力于建立高速信息公路,为企业的信息化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如银行、税收等金融管理体制、政府财政管理体制等的联网信息化建设。政府主要通过政策法律保障社会信息化的发展、激励企业投资信息化,从而促进信息化的提高发展。另一方面,政府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推进政府的管理体制、管理观念、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的转变,推进政府职能向宏观调控、社会服务、公共管理和市场监督的要求转变,带动国民经济和社会的信息化。近年来,随着建设部《2003-2008年全国建筑业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以及《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施工总承包企业特级资质标准》、《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实施意见》中有关信息化建设的具体要求的出台,全国建筑施工企业、尤其是大型施工企业,其信息化建设工作非常踊跃。据国家经贸委对2000年 IT投入最大的100家重点企业的调查显示:90%以上的企业建立了信息化建设的专门机构,80%以上的企业设立了主管信息化工作的副总裁或副总经理。

  依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十一五”先进制造与自动化领域科技发展规划的任务要求,建设部科学技术司于二OO七年八月提出“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建筑业信息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此次发布的《建筑业信息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重点支持建筑业信息化中的标准体系、全生命周期的建筑信息模型(BIM)、协同设计与管理、建筑工程设计与施工的协同工作和信息共享、项目过程管理、集约化管理以及系统集成等关键技术的研究。 其总体目标是结合我国建筑业生产与管理的现状,研究建筑业企业的协同工作与资源和信息集成技术问题,强化建筑业过程管理、系统集成、协同工作以及集约化管理,促进企业管理和生产技术的创新,提高企业组织实施和管理大型复杂工程项目的能力,培养专业化的建筑业信息化人才,造就一批高水平的建筑业信息化软件开发商和建筑企业,提升行业的信息化水平,推动建筑业技术进步。

(3)引导民间资金的投入。关键要扩大第三方(如信息化建设服务商)的投资力量,由于信息产业的广阔市场前景,对民间资金具有不可抵挡的诱惑力。我国信息化建设应引入市场化运作模式,将一些能产生经济效益的项目交给第三方来做,引入民间资金,发展信息产业。因此,国家应当出台相关的风险投资管理规定,开放民间资金市场,引导民间资金进入风险投资市场,增加对信息产业的总体投入。如通过税收、财政等政策、通过维持低廉资费扩大需求等手段,对信息产业单位给与一定的支持,政策性降低风险投资的风险,增加信息公司的收益。

(二)建筑企业促进信息化建设的战略

市场全球化的浪潮势不可挡,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企业将面对来自发达国家企业的激烈竞争,我国大型建筑施工企业面临严峻挑战。随着世界经济逐渐向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的高速发展,企业信息化已不再是口号,信息化建设已成为一个必要的选择,并成为企业本身的自觉行为。且信息化已成为我国的国家战略,现在越来越多的施工企业都希望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来充分开发、利用和管理所需的信息资源,建立各种信息系统,实现招标、采购、建设、管理等工作的信息化,以提高企业动作效率,降低成本,创造利润,达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目的。

(1)信息化建设结合企业基础管理。从而全面提升企业素质。企业信息化建设应以提升企业经营管理业务水平为主导,不能搞花架子,为信息化而信息化。信息化的生命力在于融合。信息化建设要与企业的管理方式、生产经营方式、企业组织的改革、改造结合起来。与本企业管理荼融合得越紧密,就越能发挥“加速”作用,实现相互促进,良性互动。要利用信息化手段,接受并采用更加先进、与国际惯例更加吻合的管理思想和生产经营方式,实现 对传统管理和生产经营方式的改革和改善各项基础管理荼,推动管理创新。

(2)整体规划,循序渐进。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是技术、资金密集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雄厚的资金和人才支持,难以一步到位,必须分阶段逐步实施。为保证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和整体效益的发挥,要制定整体的规划,要充分考虑企业发展战略的需要,在硬件和软件的选择上,既要满足企业现实需要,又要有较好的拓展性和兼容性,避免以后升级发展时,增加投资负担。分布实施就是要找准信息化建设的突破口,要根据本企业的实际需要,从影响建设企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入手,实施重点突破,以重要程度为序,建立一些子系统,循序渐进,逐步做到企业内部数据库的高度共享和集成,最终达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一体化。

(3)建立适合本企业需要的信息系统。建筑企业的信息化应由单机操作向网络化发展,把一个个信息孤岛连接起来。根据建筑业的特点建筑企业的信息系统的开发应基于网络和大型后台数据库,系统要做好整体设计方案,设计方案要根据本企业 的实际情况,积极采用最新的科技成果和先进的企业管理理论,信息的子系统应由合同、预算、物质、人力档案、查询等死气沉沉 成,各子系统既相互独立又信息共享,保持内部信息畅通。同时要有选择的与外部信息连接,有效利用外部信息资源。

(4)要保障企业内部信息安全。信息是企业重要的资源,必须保障信息的安全,防止本企业商业机密外泄,损害企业利益。信息安全可以从管理管理、技术上予以保障。要通过建立企业信息管理制度,采用先进的信息安全技术,建立完善安全的密码体系,采用多种的与外部信息系统连接,有效利用外部信息资源。

(5)积极开展信息化建设培训。为信息化建设培养人才,建设企业管理系统,人的因素是关键。信息技术无论多么先进,如果没有人的介入,其作用无从发挥。信息技术无论多么先进,如果没有人的介入,其作用无从发挥。信息化建设要求具体实施的企业具有全新的信息化理念和新型知识结构。目前,绝大多数的建筑企业员工不能适应管理信息化的要求,要把加强培训作为推进企业管理信息化的一项基础工作摆上议事日程,要有针对性地设计培训方案,对职工进行观念培训和业务培训,提高全员信息化意识,加强全员性计算机知识和实际能力的培训,尤其要加强关键岗位人员的培训,以适应企业信息化管理的需要。

四、结束语

对于建筑企业而言,信息化的建设不仅是硬件的建设,战略就意味着对企业中的本身的某些问题作出战略性的选择,我们的管理者应该去专注哪些,应该去重视什么样的活动,如何运用好这都是每一个企业管理者该去考虑的问题。只有切实解决好企业资质等级、领导认知水平、经营模式、信息化人才、资金投入、国家制定的法律法规及对信息化管理力度等影响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因素,才能实现我国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总体提高。才能使我国的建筑施工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刘治国. 建筑企业信息化规划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 2006 .)

金达仁。我国企业信息化渐入佳境[OL].人民网,2003-05-14.

张凯。我国建筑业信息资源管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 2004

安筱鹏,王厚芹。中国企业信息化回顾与展望[N].中国计算机报,2003-02-26.

戴恩民。企业信息化、网络化的思考[OL].国研网,2003-09-16.

段永基。建立有效的创新和投入机制推进我国信息化建设[J].宏观经济研究,2001(3)。

刘治国. 建筑企业信息化规划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 2006 .

刘喆. 我国建筑企业信息化发展研究[D]. 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硕士), 2005,(04) .

卿文杰. 大型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研究与实践[D]重庆大学, 2008)

张凯. 我国建筑业信息化标准发展研究[J]建筑学报, 2004,(05) .

高琴. 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问题分析和发展对策[J]市场周刊(研究版), 2005,(S1)

建筑企业管理论文3000字篇5

工业企业管理与技术经济学

可口可乐品牌战略研究

姓 名: 杨晓春

班 级: 数学与应用数学1001班

学 号: 100705126

指导教师: 宿 恺

评 语:

提交时间: 2013年12月9日


可口可乐品牌战略研究

摘 要:全球知名的可口可乐公司之所以成就今天的伟大事业,与它注重品牌战略是密不可分的。中国市场作为可口可乐公司营销战略的目标市场之一,其在实施策略的过程中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去研究揣摩和学习。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软饮料工业保持高速发展,国际跨国公司在此背景下,大举进入中国市场,并取得的很好地经营业绩。本篇论文中我以可口可乐公司为例,分析了其品牌战略。

关键词:发展战略;本土化战略;营销渠道;品牌营销

前 言

“假如可口可乐的工厂被一把大火烧掉,全世界第二天各大媒体的头版头条一定是银行争相给可口可乐贷款。”这是可口可乐人最津津乐道的一句话。可口可乐这个假设包含着一个深刻的营销学原理,那就是“品牌价值与企业安全系数成正比”——一个企业的品牌价值越高、影响力越大,这个企业生存的安全系数越高。 可口可乐是全球第一品牌,品牌价值已达700多亿美元。而且其生命周期长、辐射范围广。可口可乐从1886年诞生至今已有122岁了,按产品生命周期原理,产品进入市场,应该遵循成长、成熟和衰退的生命周期。但可口可乐成为一种例外,它不断进入新的市场,在全球市场不断增长,至今还没有进入成熟期,更没有衰退的迹象。现在可口可乐在全球分销和特许经营的国家已将近200个,它是名副其实的无国界全球化产品。

一、可口可乐公司(COCA-COLA)的基本情况

可口可乐这风行世界一百余年的奇妙液体是在1886年由美国乔治亚洲亚特兰大市的药剂师约翰•彭伯顿博士( John S. Pemberton)在家中后院将碳酸水和糖以及其它原料混合在一个三角壶中发明的。1892年,商人坎得勒以二千三百美元买下可口可乐秘方的所有专利权,并创立可口可乐公司。在他的领导下,不足三年便把可口可乐推广到全美各地。1919 年,坎得勒以二千五百万美元,将可口可乐公司售予亚特兰大的财团。

如今可口可乐公司,总部设在美国乔治亚洲的亚特兰大市,目前是全球最大的饮料公司,又是全球软饮料销售市场的领袖和先锋,独自拥有世界最著名五大软饮料品牌中的四个:可口可乐、健怡可口可乐、芬达及雪碧。长期以来,可口可乐公司奉行所谓的“3A”、“3P”的策略,即买得起(AFFORDABILITY)、买得到(AVAILABILITY)、乐得买(ACCEPTABILITY),物有所值(Price to Value)、无处不在(Pervasiveness)、心中首选(Preference),正式在这些观念的作用下,可口可乐公司从二战到现在都不断追求国际化战略,以期建立可口可乐的全球生产、销售。至2003年可口可乐公司已经在海外建立了1200多家装瓶厂,销量达到194亿标准箱。

二、可口可乐的品牌营销战略

1、品牌的设计

品牌市场定位对品牌营销十分重要。1915年,可口可乐饮料的市场定位就确定在“永远的可口可乐”这一广告口号上,从此将美国文化兼容并蓄与各国不同的市场环境中,成为人类进入工业化社会以来最具全球价值的经典品牌。可口可乐是饮料,饮料是人类的一种永恒需求。长寿的品牌常常依附于长寿的产品。饮料是人类的一种永恒需要,它的基本功能是解渴,因此,“有人的地方就会有人‘口渴’,就会对饮料产生购买需求”成为可口可乐公司的一句著名的销售格言,也为“永远的可口可乐”的存在提供了基础。

品牌图形是企业经营理念、生产技术、商品内容的象征。在广大消费者心目中,品牌图形具有与企业标志的同一性。品牌的特征与设计始终围绕者视觉传达的速度、准确度与信息量的大小这个中心来进行的。“Coca Cola”品牌名称的最大特点就是不注意词语的含义而注重发音响亮。“Coca Cola”词组短小精悍,具有独创性和独特个性,是独一无二、前所未有的产品品牌,从而可以在整个世界独领风骚,被所有人关注、喜爱。其广告的设计采取红底白字,十分引人注目。书写流畅的白色字母“Coca Cola”,在红色的衬托下,有一种悠然的跳动之态。由字母的连贯性形成的白色长条波纹,给人一种流动感,充分体现出了液体的特性,使整个设计充满诱人的活力。它不仅标识了该品牌产品的特色,也标识了该公司的行业特征。可口可乐饮料的包装也十分独特。玻璃瓶设计巧妙,造型美观,如亭亭玉立的少女,容量又恰好一杯,且从外表看上去给人多于一杯容量的印象,使之形象深入人心。

2、以消费者为导向

可口可乐公司以消费者导向的理念为基础,其全球经营哲学的基本内容原来是9个字:买得到(Availability)、买得起(Affordability)、乐得买(Acceptability);如今改为12个字:无处不在(Pervasiveness)、物有所值(Price/value)、心中首选(Preference)。

无处不在(Pervasiveness),就是可口可乐公司建立了“点到点”的销售网络,跳过各类中间环节,直接占领了绝大多数的销售终端,确保了任一售点任一时间都不间断的供应产品。无论你身处地球的那一个地方,只要想喝可口可乐,就能随时随地买得到。特许经营是以经营权的转让为核心的连锁经营,最初起源于19世纪80年代。它通过统一品牌运作和管理,积聚各方资源,满足最大范围的消费者需求,造就许多国际知名品牌。而可口可乐公司正是运用这种特许装瓶系统巧妙地将品牌扩张和企业扩张结合在一起,别出心裁地营造出了一个世界级的可口可乐“红色世界”,使“可口可乐”成为世界第一品牌可能。

物有所值(Price/value),就是可口可乐蕴含着巨大的品牌价值和文化价值,给人已经不是一瓶饮料那么简单的价值和感受。某种意义上,可口可乐已经不是饮料,或者不仅仅是单纯的饮料,而是自由和进取的象征。它是伴随美国几代人成长的文化,是美国文化中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一点从“新可口可乐”创新时人们的话语——“重写《宪法》合理吗?重写《圣经》呢?改变可口可乐配方,其性质一样严重”——就可窥见一斑。同时,可口可乐公司与合作的包装厂商,在确保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努力降低成本,力求以最优惠的价格供应消费者。

3、战时营销及赞助奥运

二战时期,为了与军队保持良好关系,塑造爱国形象,可口可乐采取的是5分钱一杯的低价策略,这立刻得到了美国军民的感动和支持,为可口可乐赢得了口碑。此外,可口可乐在二战中也非常注重“名人效应”。借助五星上将巴顿、美国大英雄艾森豪威尔等人使可口可乐的影响遍布全球并极大地提升了其品牌内涵。可以说,通过二战,可口可乐才真正实现了其占领国际市场的愿望。

而其品牌价值之大,影响之深远,追根溯源,其主要原因是与体育运动结下了良缘。1928年,揭开了可口可乐赞助奥运会的历史篇章。从那时起,可口可乐就和奥运会结下了不解之缘,从未间断过对奥运会的赞助。可口可乐公司在营销自己的产品时,将产品与品牌以及超越物质产品的精神联系在一起,一并加以推销。奥林匹克运动的精神是“更快、更高、更强”,而这也正好吻合了可口可乐“乐观奔放、积极向上、勇于面对困难”的核心品牌价值。多年与奥运联姻,既使得这一人类体育盛会更加精彩辉煌,也使得赞助者可口可乐品牌名声鹊起,如日中天。达到一箭双雕,既支持了大家所喜爱的体育事业,又实现了其追求新闻效应,扩大社会影响,传递品牌信息,加强品牌宣传,联络公众感情,推动社会公益,提升企业形象等诸多商业营销目的。

四、结束语

企业战略已得到了业界普遍的关注和重视,但是,企业制定的战略往往得不到有效的实施,这既有战略实施的问题,也有战略制定本身的问题。目前所使用的业务战略,显得笼统而抽象。战略的运用千变万化,企业战略不容易简单分类。世界上有无数的产业,各有特色与发展阶段。个别企业的经营更是千变万化,各自不同,在实务上无法将全世界几千万个大小企业,简单地分为两类或四类,而同类型者,彼此的作法都互相类似且可互作参考。例如“差异化”当然是重要的战略方向,但每个产业可以差异化的方式不同,能产生效益的程度也不同,各家企业必须针对本身条件再做取舍。某一企业的差异化经验,其他人当然可以参考,但绝不可能在战略上做得一模一样。因此,必须有另外的架构来处理每一家的个别战略,才能使每家企业的战略独一无二,与众不同。

参考文献:

[1]兰勇,周萍.“可口可乐中国品牌营销策略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07,(6).

[2]赵国杰,于小川.“可口可乐公司在中国的有效策略与创新”[J].质量春秋,2001,(9).

[3]杨明刚.“‘可口可乐’在中国的市场策略”.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2001,(4).

[4]贺维,周芳.“可口可乐公司(中国)有效渠道策略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7,(5).

[5]高力翔,陶于.审视可口可乐的奥运体育赞助策略.体育与科学,2006,1.

[6]牟焕森,郝玲玲.创新失败的案例及其意义研究——新可乐创新失败的分析视角.自然辩证法研究,2007,10.

[7]邱梅珍,罗鸣凤.论可口可乐的奥运情缘与品牌效益.商场现代化,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