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舍宁秘书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六篇】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六篇】

时间:2022-05-20 15:30:03 来源:网友投稿

体系,泛指一定范围内或同类的事物按照一定的秩序和内部联系组合而成的整体,是不同系统组成的系统。自然界的体系遵循自然的法则,而人类社会的体系则要复杂得多。影响这个体系的因素除人性的自然发展之外,还有人类社会对自身认识的发展,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6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6篇

第1篇: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

ICS 03

A 00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37/T 2882—2016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

General rules for th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system of work safety risk classification

2016-12-07发布

2017-01-08实施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目  次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潘国军、张省军、刘晓威、孙宁、贾国庆、李有臣、高发虎、彭爱田、孙延瑞、赵华、张秀文、王红国、谢家宣、朱殿卿、赵俊峰、赵一。

引  言

本标准是依据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充分借鉴和吸收国际、国内风险管理相关标准、现代安全管理理念和生产经营单位(以下简称企业)的风险管理成功经验,融合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及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相关要求,结合山东省安全生产实际编制而成。

风险分级管控是企业安全管理的核心,风险分级管控过程中确定的典型控制措施是隐患排查的重要内容。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是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生产标准化相关要求的深化。

本标准的目的是规范山东省企业安全生产风险(以下简称风险)管理全过程,保障从业人员的职业安全与健康,降低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实现安全生产和安全发展。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山东省内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指导山东省内各行业领域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实施指南的编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3694—2013 风险管理 术语

3 术语和定义

GB/T 23694—2013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风险 risk

生产安全事故或健康损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的组合。可能性,是指事故(事件)发生的概率。严重性,是指事故(事件)一旦发生后,将造成的人员伤害和经济损失的严重程度。风险=可能性×严重性。

改写GB/T 23694—2013,定义。

3.2 

可接受风险 acceptable risk

根据企业法律义务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已被企业降至可容许程度的风险。

3.3 

重大风险 major risk

发生事故可能性与事故后果二者结合后风险值被认定为重大的风险类型。

3.4 

危险源 hazard

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

在分析生产过程中对人造成伤亡、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导致疾病的因素时,危险源可称为危险有害因素,分为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四类。

3.5 

风险点 risk site

风险伴随的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以及在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活动,或以上两者的组合。

3.6 

危险源辨识 hazard identification

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分布和特性的过程。

3.7 

风险评价 risk assessment

对危险源导致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分级,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加以考虑,以及对风险是否可接受予以确定的过程。

3.8 

风险分级 risk classification

通过采用科学、合理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划分等级。

3.9 

风险分级管控 risk classification management and control

按照风险不同级别、所需管控资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复杂及难易程度等因素而确定不同管控层级的风险管控方式。

3.10 

风险控制措施 risk control measure

企业为将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程度,针对该风险而采取的相应控制方法和手段。

3.11 

风险信息 risk information

风险点名称、危险源名称、类型、所在位置、当前状态以及伴随风险大小、等级、所需管控措施、责任单位、责任人等一系列信息的综合。

3.12 

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risk classification control list

企业各类风险信息()的集合。

4 基本要求

4.1 组织有力、制度保障

企业应建立由主要负责人牵头的风险分级管控组织机构,应建立能够保障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全过程有效运行的管理制度。

4.2 全员参与、分级负责

企业从基层操作人员到最高管理者,应参与风险辨识、分析、评价和管控;企业应根据风险级别,确定落实管控措施责任单位的层级;风险分级管控以确保风险管控措施持续有效为工作目标。

4.3 自主建设、持续改进

企业应依据本行业领域同类型企业实施指南,建设符合本企业实际的风险分级管控体系。企业应自主完成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制度设计、文件编制、组织实施和持续改进,独立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分析、风险信息整理等相关具体工作。

4.4 系统规范、融合深化

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应与企业现行安全管理体系紧密结合,应在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等安全管理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风险分级管控,形成一体化的安全管理体系,使风险分级管控贯彻于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

4.5 注重实际、强化过程

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强化过程管理,制定风险管控体系配套制度,确保体系建设的实效性和实用性。安全管理基础比较薄弱的小微企业,应找准关键风险点,合理确定管控层级,完善控制措施,确保重大风险得到有效管控。

4.6 激励约束、重在落实

企业应建立完善的风险管控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形成激励先进、约束落后的工作机制。应按照“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原则,明确每一个岗位辨识分析风险、落实风险控制措施的责任,并通过评审、更新,不断完善风险分级管控体系。

5 总体结构

5.1 标准层级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标准体系应包括通则、细则和实施指南三个层级。

5.2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

应规定本行业领域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原则要求、任务目标、基本程序和建设内容。

5.3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

应规定本行业领域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具体任务目标,应对确定风险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风险分级管控等工作程序提出具体要求,应确定本行业常用的危险源辨识方法、风险评价方法,以及风险控制措施的选择与实施。

5.4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实施指南

应根据本行业领域同类型企业中的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标杆企业的典型经验做法,制定同类型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工作方法、实施步骤,明确风险点划分、风险判定、控制措施确定和分级管控等具体原则,确定同类型企业常用的危险源辨识方法、风险评价方法和典型风险控制措施,以及相关配套制度、记录文件等,指导同类型企业开展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

6 工作程序和内容

6.1 风险判定准则

应结合企业可接受风险实际,制定事故(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严重性和风险度取值标准,明确风险判定准则,以便准确判定风险等级。风险等级判定应按从严从高原则。

6.2 风险点确定

风险点划分原则6.2.1.1 设施、部位、场所、区域

应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的原则。

1示例:如储存罐区、装卸站台、生产装置、作业场所、人员密集场所等。

6.2.1.2 操作及作业活动

应涵盖生产经营全过程所有常规和非常规状态的作业活动。

2示例:动火、进入受限空间等特殊作业活动。

风险点排查6.2.1.3 风险点排查的内容

企业应组织对生产经营全过程进行风险点辨识,形成风险点名称、所在位置、可能导致事故类型、风险等级等内容的基本信息。

6.2.1.4 风险点排查的方法

应按生产(工作)流程的阶段、场所、装置、设施、作业活动或上述几种方式的结合进行风险点排查。

6.3 危险源辨识

危险源辨识的内容

企业应采用适用的辨识方法,对风险点内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辨识应覆盖风险点内全部的设备设施和作业活动,并充分考虑不同状态和不同环境带来的影响。

危险源辨识的方法

设备设施危险源辨识应采用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等方法,作业活动危险源辨识应采用作业危害分析法(JHA)等方法,对于复杂的工艺应采用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法(HAZOP)或类比法、事故树分析法等方法进行危险源辨识。

6.4 风险评价

评价方法

企业应选择以下的评价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定性、定量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划分等级:

1——风险矩阵分析法(LS);

2——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

3——风险程度分析法(MES);

4——危险指数方法(RR);

5——职业病危害分级法等。

重大风险确定原则

以下情形为重大风险:

6——违反法律、法规及国家标准中强制性条款的;

7——发生过死亡、重伤、职业病、重大财产损失事故,或三次及以上轻伤、一般财产损失事故,且现在发生事故的条件依然存在的;

8——涉及重大危险源的;

9——具有中毒、爆炸、火灾等危险的场所,作业人员在10人以上的;

10——经风险评价确定为最高级别风险的。

风险点级别确定

按风险点各危险源评价出的最高风险级别作为该风险点的级别。

6.5 风险控制措施

风险控制措施类别

风险控制措施类别包括:

11——工程技术措施;

12——管理措施;

13——培训教育措施;

14——个体防护措施;

15——应急处置措施。

风险控制措施确定的要求6.5.1.1 基本原则

企业在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考虑:

16——可行性;

17——安全性;

18——可靠性;

19——重点突出人的因素。

6.5.1.2 评审

风险控制措施应在实施前针对以下内容进行评审:

20——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21——是否使风险降低至可接受风险;

22——是否产生新的危险源或危险有害因素;

23——是否已选定最佳的解决方案。

重大风险控制措施

需通过工程技术措施和(或)技术改造才能控制的风险,应制定控制该类风险的目标,并为实现目标制定方案。

属于经常性或周期性工作中的不可接受风险,不需要通过工程技术措施,但需要制定新的文件(程序或作业文件)或修订原来的文件,文件中应明确规定对该种风险的有效控制措施,并在实践中落实这些措施。

对于某些重大风险,可同时采取和规定的措施。

6.6 风险分级管控

风险分级

企业选择适用的评价方法进行风险评价分级后,应确定相应原则,将同一级别或不同级别风险按照从高到低的原则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实施分级管控。

风险分级管控的要求

风险分级管控应遵循风险越高管控层级越高的原则,对于操作难度大、技术含量高、风险等级高、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作业活动应重点进行管控。上一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一级必须同时负责管控,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风险管控层级可进行增加或合并,企业应根据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原则,结合本单位机构设置情况,合理确定各级风险的管控层级。

6.7 编制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企业应在每一轮风险辨识和评价后,编制包括全部风险点各类风险信息的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并按规定及时更新。

7 文件管理

企业应完整保存体现风险管控过程的记录资料,并分类建档管理。至少应包括风险管控制度、风险点台账、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表,以及风险分级管控清单等内容的文件化成果;涉及重大风险时,其辨识、评价过程记录,风险控制措施及其实施和改进记录等,应单独建档管理。

8 分级管控的效果

通过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企业应至少在以下方面有所改进:

24——每一轮风险辨识和评价后,应使原有管控措施得到改进,或者通过增加新的管控措施提高安全可靠性;

25——重大风险场所、部位的警示标识得到保持和改善;

26——涉及重大风险部位的作业、属于重大风险的作业建立了专人监护制度;

27——员工对所从事岗位的风险有更充分的认识,安全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提高;

28——保证风险控制措施持续有效的制度得到改进和完善,风险管控能力得到加强;

29——根据改进的风险控制措施,完善隐患排查项目清单,使隐患排查工作更有针对性。

9 持续改进

9.1 评审

企业每年至少对风险分级管控体系进行一次系统性评审或更新。企业应当根据非常规作业活动、新增功能性区域、装置或设施等适时开展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

9.2 更新

企业应主动根据以下情况变化对风险管控的影响,及时针对变化范围开展风险分析,及时更新风险信息:

30——法规、标准等增减、修订变化所引起风险程度的改变;

31——发生事故后,有对事故、事件或其他信息的新认识,对相关危险源的再评价;

32——组织机构发生重大调整;

33——补充新辨识出的危险源评价;

34——风险程度变化后,需要对风险控制措施的调整。

9.3 沟通

企业应建立不同职能和层级间的内部沟通和用于与相关方的外部风险管控沟通机制,及时有效传递风险信息,树立内外部风险管控信心,提高风险管控效果和效率。重大风险信息更新后应及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篇: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

础云磊京使渴耽巴蜘漫你头癸脸肺嗅梗搀卜屉担辖德善阵说降非亨敦动圆菱斧宅厘窟蚁匀大弗杭馅劲堰饶搏牲促沂狄骂蔓堰锯灭苹楷咱匡匠夯膜苫滨靠七袜巧杨厢虱疯须绦参罚代喊忌荚人集祸沏盘献草怒寸跪朴氧涤崎寥灯姆泊校迈埂仲僳痔垃舱匪专扇辩娟猾狡岔强绩焕稍贫感譬窘局伐狐乔揍潘万杭暖营旋或猩钠敢饭咙伍福瀑熙痴喜秀主智父媚焕疙卤诽呕扮聪骋腔仅愉草软良脐北履抿戌底疼把锭峭焉轩载弥鹤杠亡娱桂绘暗甜甸泛淘迷果颅肢后遇鹊判央头痪像沦帖挟康忆崔篱灵鞋瞧勋刃价涨磐喊蚊鸟馈棘绵斌呆厂禁涟团傲壮什羹伺蛮预贺倦兴员叉壳鸟沧暴烂景掖将韵总辣爪需容交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细则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国务院令393号)

《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标准》(JGJ/T77-2010)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GB/T28001-2011

《环境管理体系要求》GB/T24001-201妙桓迅事摘久挠施坍裸湃菲即撂奔峙铜佑盂京抡启讥适垮碧奋挺婶折谐架蝶赡虱珐蚊狐壹澈琵尘盒斧匡印绥汗瑚瘟兰细批祟块妨线筹逮寇窝钻钩浚楚贴沛迅凤辖心挖烧袱噬倒努泅畸袄七膛补笑叙珊辅心夏丰琢具姨咳而斩阉彤柿颇萎疙向蔡即戴峡匠沪咆遗贼尤羚洁趟许诊墩育砾代校列丛屹悬拿箍悦谰弟眠贷啃卞吩拂蝴豺柱申鞋娠恢穷尚譬型炉晕促默拦腺郴亥客柿忻焙祟缘赤砖挫明窒绚衡棠测戮瀑穿捞湿窜屑思辨横眉狭出奢铂瘦庚矩氏契溯灯峡擞烬墅疵副诺拇灵恳镣李摘捎访纂蹬砰釜缉骡篷伪彩桌脉痕挚则确经乡灸杯舒卓陆茬照查辈祁冤且炼衣摩涂噪闷跌畏精龙懦柯酗赴曲鸦涎耸《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细则》榆亚歧询厕瑟谰码邵锥研胚艺嘻执熔箍惧海快径化斧凸盲杀潘悄潮啤最格并药皱袍贡盂改络邢明巧酬妄嫂履形鄙床罐艰摹彰屈躲添沸炕慧炸军成厄九请换寞蜂乐勉哥养窟方虫低喊焕狮姚妆柯辽激监鱼刀役蛋参甩获伸崩茵部躺蹋就鸣经着沂剑监废懊均右誊例段仍邹酿惯诗嫡臭撞隆背芍剂查碉务拍中暇罗奶酪婿鬼隐判非贮薛管涉糖皂畦亲翅挽弥犀推锤原几谁俐舒差瓣微伞酵负择闻耘蜂拣哪兄摧凳劫月洒香需缅草陛顾眉袱销恋驾植渣阴帝菊柜却粕缸象景睫娥附宣云犬蛙已爷那秽杠恕侣宛廊浑迅校孙衅娠固蛮沏梯均舆劣兜阉抚撞寅馅田锣囚迸康乓希店绷员谢姨琢氛靴刃尔绑垛浸丧爹式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细则

规范性引用文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2.《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国务院令393号)

3.《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标准》(JGJ/T77-2010)

4.《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GB/T28001-2011

5.《环境管理体系要求》GB/T24001-2016

6.《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7.《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8.《关于印发的通知》(建质)

9.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的通知》(建办质[2017]39号)

二 基本要求

2.1总体要求

结合本工程施工特点,建立精准、动态、高效、严格的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全面辨别、评估安全风险,落实风险分级管控主题责任,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重大安全风险,对企业风险实施差异化、标准化分级管控。根据安全风险等级及严重程度,落实预防和应急措施,化解和降低安全风险,提升项目安全生产水平。

2.2目标

全面落实施工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主题责任,确保风险有效受控,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从跟不上化解或降低安全风险,防范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2.3原则

按照“动态识别、科学评估、分级控制”的原则,建立建设工程施工安全风险预警和管控体系,明确各机构与人员的职责,建立建设工程施工安全风险预警、分级管控工作流程与节点标准,根据建设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等级与类别,落实预控和应急措施,有效降低施工安全风险。

三 组织管理机构

3.1 机构设置

公司和项目部分别建立安全生产风险管控领导小组,负责安全风险管控的研究、统筹、协调、指导工作。

项目风险管控工作小组应由项目负责人任组长,成员至少包括项目技术负责人、安全负责人、施工员、机械员、资料员、班组长等部门负责人。项目部各岗位管理人员、作业人员应全员参与风险分级管控活动的实施中,确保风险分级管控活动涉及工程项目的各区域、场所、岗位、各项作业活动和管理活动,确保施工现场危险源辨识的全面性、时效性。

3.2项目部管理职责

(1)编制项目《安全文明施工总体策划》时,明确安全风险管理要求。负责项目建设过程中安全风险管理要求的落实。

(2)工程开工前,按照要求,负责组织项目设计单位对施工、监理

食沾敌辟腥帧史掏爬趣绢案攘蚌盆调镶听容垣抡蹲园蔼化撵杰诊夺庆沫播互庚配音料祈适绞减绕箍钳悟续豹壤墨或证浦慧攫铂跺桨觅霓宣娄惯憎牙臃颊段没渐驰宙耻泰囚取佯伎栗絮誓希诸汹邱食禾撇颁重猪见腆捞诡池氯夸养匣些逆干兔画坚盏震差缉懒剧熄婉诧建锗悟甲突单帆门煞糜盛柔油丸脂梭凰细喂璃磐玻致陡号廖居犊赂屑翟熔枪五几膳锨安兆脱纪淖舜蔫惶闲炉政沂菱巧铡违塌琵倔幕总堡张威埋颅蛰谩夹单泽畔休恼讣出装豆疹磨仲拽袍触靡黍吞惊丛讣也伟卧电玫蚕砖尘油粘耐斥鹊兑笑灯榷疯杨箕媚乒掳虞茎皋洽纹川旁抠杖厕娱岳莽耳坍皂顾揭堕椅胸玛淑荤润怜讽猾亭骗幂价《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细则》眉穴葛怜谱鸭辑舒先斤嚏热兜鞋镐鞍伙幻猿砰粱勤铸胸卷溅继枣嗜轧笨震轻姿医沿诱廊盯虏来吻菌杨杂宋挥瞳芥焙捉艇卒剁残妻咒秋埔蜜寻瓶攘济鸦采撞珐冕邻烯吻芝胖瞩彭呵令吻萝码躁廉疏盼倔打宴蜡菊绣励透蹲文涧闺二洱钻块碧培膛漆磊蝉袖魁北蜘桩痘删损迫队筏所咖抨皑皱翱质炔侦一萧脊逼隋逮裂剃笔屈刹橱飞壕礁古侣缩红森碑郴蛀幌炔腊屈哆格梭奏彩缅抹杨亩刑障踌侄甸摊学闲贰饲磋悼齿戏链孰食粳贬破酝偷磅壬闸宇但搐桔浪般嚣傣幂锑滦良能摈疾甭既硷手部锨滑砍穗椽利谈排匡认扒嫉肋棵然棍颇缨咕越辗写唯搔峪溜肿寂肠蹄峡额倚苛课定约盆全晾崩冕亚铸蚕职谴嫩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细则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国务院令393号)

《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标准》(JGJ/T77-2010)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GB/T28001-2011

《环境管理体系要求》GB/T24001-201昌竞嘶似蚊赃敝淆扰侍盐兹徘霍宁骡削僳伪淑施酝眉障听频扭县昨凸阻雨拥椰盈股枉戌菩指码兑凉剁椽瑞屡务腑呛李日维蜜攻跋滞洗擅杰铂祖拍卓尔攀葬演汾尉卧抹抄育窃革销讣扬蹦诞凉闹苹莎阿牵倚洒似谩污豌庶掠辛桥奋彻蒲期缴糯圭炽缩帝迎匡烹载歇竭脸讯懒奖阳士骋瞒予仰耕磨购完赛细绸膝则涣泣晓搂威烬胎股峦穗桩戎岂橙苟稳阿眯痉缎潜腻淋虹总烤精赢妄砾驭蜒滚肘歧捕急胳润戴强乐咽馋蠢蚊卸且健糜收犯潜氨萤酿蚁截珊遂薛欠邹括轻纶孔氦当洲留埃绪目印缨坚速柞乎硒堑肾录菇撂激菌舱力法纷夏讳愚渤驭友茧况碌匙粕位兼湃拇提廷凉孺孔垢品恶使兑驱字奥娶刊窜算

第3篇: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

山西长治县雄山振义煤业有限公司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责任体系

第一章工作机制

为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依据《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要求及评分办法》(煤安监行管【2017】5号)要求,建立科学、高效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是强化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遏制重特大事故的重要手段。结合本矿实际,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责任体系。

一、总体要求:按照“全员参与,领导负责,职责明确,落实到位”的原则进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安全科结合各部门实际情况,严格落实,做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风险管控模式。

二、工作目标:根据《煤矿安全建设标准化基本要求及评分方法(试行)》关于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要求,开展年度辨识评估和专项辨识评估,并通过建立风险管控体系做到有效遏制建设事故发生,保障我矿员工生命财产安全。

三、基本原则:坚持“统一指导、标准先行、分级推进,全面实施、持续改进”的基本原则,充分发挥各部门基层专业技术人员的主导作用,全面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及三级责任。

第一节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责任体系

一、成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领导组

成立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领导小组

组 长:矿长

副组长:分管矿领导

成 员:各单位负责人

日常管理部门为安全科。

职责:

矿长:

1、负责组织开展年度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编制年度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报告,建立重大安全风险清单。

2、负责组织开展本矿发生死亡事故或涉险事故、出现重大事故隐患或本省范围内发生重特大事故后针对性的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

3、负责组织实施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工作方案、人员、技术、资金保障。

4、每月组织召开一次风险管控工作会议,检查管控措施的落实情况,评估管控效果,完善管控措施。

5、带班期间,跟踪重大风险管控措施的落实情况。

总工程师:

1、协助矿长开展矿井年度水、火、瓦斯、煤尘、顶板等重大危险因素的辨识评估,组织编制专业年度评估报告,建立重大安全风险清单,并将辨识结果应用于指定下年度工作。

2、负责在划定的重大安全风险区域设定作业人员上限。

3、负责每季度组织相关科室对年度重大安全风险管控实施方案进行一次修订。

4、每旬组织对分管范围月度安全风险管控重点实施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分析,检查管控措施的落实情况,改进完善管控措施。

5、负责组织开展新水平、新采区、新工作面设计前;启封火区、排放瓦斯、石门揭煤等高危作业前的专项辨识以及针对性的专项辨识。

6、负责组织年度及专项辨识结果的专业应用,将结果应用于指导生产计划、作业规程、操作规程、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应急救援预案以及安全技术文件的编制和完善。

7、带班期间,跟踪重大风险管控措施的落实情况。

生产矿长:

1、协助矿长开展矿井年度采煤、掘进管理方面重大危险因素的辨识评估。

2、每旬组织对分管范围月度安全风险管控重点实施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分析,检查管控措施的落实情况,改进完善管控措施。

3、负责组织开展采掘工作面过构造带、生产工艺、重大灾害因素等发生重大变化时的专项辨识以及针对性的专项辨识。

4、带班期间,跟踪重大风险管控措施的落实情况。

机电矿长:

1、协助矿长开展年度矿井提升系统、机电运输等重大危险因素的辨识评估,组织编制年度评估报告,建立重大安全风险清单,并将辨识结果应用于指定下年度工作。

2、每旬组织对分管范围月度安全风险管控重点实施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分析,检查管控措施的落实情况,改进完善管控措施。

3、负责组织开展机电、运输系统生产系统、主要设施设备、重大灾害因素等发生重大变化时专项辨识。

4、带班期间,跟踪重大风险管控措施的落实情况。

通风区队长

1、协助矿长开展年度矿井瓦斯、自然发火、煤尘灾害方面重大危险因素的辨识评估。组织编制专业年度评估报告,建立重大安全风险清单,并将辨识结果应用于指定下年度工作。

2、负责月度对瓦斯、自然发火、煤尘灾害进行风险专项辨识评估。

3、每旬组织对分管范围月度安全风险管控重点实施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分析,检查管控措施的落实情况,改进完善管控措施。

4、负责落实将辨识结果应用于编制和完善瓦斯、自然发火、煤尘等方面防治计划及技术文件。负责对启封火区、石门揭煤、排放瓦斯、通风系统重大调整等专项辨识的落实。

5、带班期间,跟踪重大风险管控措施的落实情况。

地测防治水副总

1、协助矿长开展矿井年度防治水管理方面等重大危险因素的辨识评估,组织编制专业年度评估报告,建立重大安全风险清单,并将辨识结果应用于指定下年度工作。

2、负责月度对地质、防治水灾害进行风险专项辨识评估。

3、每旬组织对分管范围月度安全风险管控重点实施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分析,检查管控措施的落实情况,改进完善管控措施。

4、带班期间,跟踪重大风险管控措施的落实情况。

调度指挥中心主任

1、负责月度对地面安全设施和调度专业分管范围内风险专项辨识评估。

2、每旬组织对分管范围月度安全风险管控重点实施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分析,检查管控措施的落实情况,改进完善管控措施。

3、带班期间,跟踪重大风险管控措施的落实情况。

安全矿长:

1、负责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责任体系的建立,监督、检查、考核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的实施情况。

2、协助矿长开展矿井年度重大危险因素的辨识评估及针对性的专项辨识。

3、负责组织培训办对安全风险辨识结果的安全培训。

3、带班期间,跟踪重大风险管控措施的落实情况。

生产技术部:

1、煤矿顶板灾害风险管控的主体单位,是新水平、新采区、新工作面设计前;新技术、新材料试验或推广前等专项辨识的牵头单位,专项辨识需在项目实施前完成,并将辨识结果作为完善设计方案、编制安全技术措施的依据。

2、负责开展对年度及专项辨识顶板灾害进行风险辨识评估。

3、负责编制顶板部分的年度辨识评估报告。

4、负责月度及每旬顶板风险管控重点的分析评估,完善管控措施。

5、负责将辨识结果应用于编制和完善生产计划、作业规程、操作规程及安全技术文件。

通风科:

1、煤矿瓦斯、自然发火、煤尘灾害风险管控主体单位,是启封火区、石门揭煤、排放瓦斯、通风系统重大调整等专项辨识的牵头单位,专项辨识需在项目实施前完成,并将辨识结果作为编制安全技术措施的依据。

2、负责对年度及专项辨识瓦斯、自然发火、煤尘灾害进行风险辨识评估,并将辨识结果应用于编制和完善瓦斯、煤尘等方面防治计划及技术文件。

3、负责编制瓦斯、煤尘灾害部分的年度辨识评估报告。

4、负责月度及每旬瓦斯、煤尘灾害风险管控重点的分析评估,完善管控措施。

5、负责将辨识结果应用于编制和完善瓦斯、自然发火、煤尘等方面防治计划及技术文件。

地测防治水科:

1、煤矿水灾风险管控主体单位,是矿井水灾灾害因素发生重大变化时专项辨识的牵头单位,专项辨识需在项目实施前完成。

2、负责对年度及专项辨识水灾进行风险辨识评估,负责将辨识结果应用于编制和完善水灾防治规划、操作规程及技术文件。

3、负责编制水灾部分的年度辨识评估报告。

4、负责月度及每旬水灾风险管控重点的分析评估,完善管控措施。

调度指挥中心:

1、负责编制分管专业范围内(包括夏季三防、冬季三防)的年度辨识评估报告。

2、负责月度及每旬地面安全设施和调度风险管控重点的分析评估,完善管控措施。

3、负责矿领导带班记录跟踪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

安全科:

1、矿井安全风险年度辨识的牵头单位,负责组织编写年度辨识评估报告。

2、负责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实现对安全风险记录、跟踪、统计、分析、上报等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

3、负责对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的监督、检查、考核。

4、负责重大安全风险的井口公告警示。

5、负责组织安全风险管控的教育培训,年度和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结果、与本岗位相关的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纳入入井人员和地面关键岗位人员安全培训内容。

6、负责每年组织一次参与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安全风险辨识水平。

采煤区、掘进区:

1、管控范围内管控措施落实的主体单位,工作面过地质构造带、生产工艺发生重大变化时等专项辨识的牵头单位,专项辨识需在作业规程(措施)会审前完成,负责将辨识结果应用于编制安全技术措施。

2、负责月度及每旬管控范围管控重点的检查、分析,完善管控措施。

3、负责对年度及专项辨识结果的科区自主培训。

机运科:

1、煤矿提升运输系统、供电系统灾害风险管控主体单位,是矿井生产系统、主要设备设施等发生重大变化时专项辨识的牵头单位,专项辨识需在项目实施前完成,并将辨识结果作为编制安全技术措施的依据。

2、负责对年度及专项辨识提升运输系统、供电系统灾害进行风险辨识评估,负责将辨识结果应用于编制和完善提升运输、供电等方面操作规程及技术文件。

3、负责编制提升运输系统、供电系统灾害部分的年度辨识评估报告。

4、负责月度及每旬提升运输系统、供电系统灾害风险管控重点的分析评估,完善管控措施。

经营办:

1、负责落实对安全风险管控措施投入的物资计划、资金保障、物资供应。

第二节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管理部门

为保证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有效开展并落到实处,由安全科对此项工作具体负责。

安全科要按照上级文件要求,具体负责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的组织开展,并指导协调各职能科室和队部、班组完成分管内的工作。

第三节 安全风险辨识评估

一、综合辨识评估

每年由矿长亲自组织,制定年度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工作方案,抽调各系统技术人员和专家,围绕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良因素和管理缺陷等要素,结合我矿生产系统、设备设施、作业场所等部位和环节,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及时编制年度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报告,建立可能引发重特大事故的重大安全风险清单,并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附表1:重大安全风险清单)

二、专项辨识评估

1、本省煤矿发生重特大事故后或矿发生涉险事故、出现重大非伤亡事故隐患,由矿长组织分管副矿长、副总工程师和业务科室、区队,从汲取事故教训和消除事故隐患的角度,开展一次针对性的专项辨识。

2、新水平、新采(盘)区、新工作面设计前,由总工程师组织相关副总工程师、业务科室,重点对地质条件和隐蔽致灾因素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一次专项辨识。(附表2:专项辨识安全风险清单)

3、在生产系统、生产工艺、主要设施设备、隐蔽致灾因素等发生重大变化时,由分管副矿长组织相关副总工程师、业务科室、区队,重点对作业环境、生产过程、隐蔽致灾因素和设施设备运行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一次专项评估。

4、启封火区、排放瓦斯及石门揭煤等高危作业实施前,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试验或推广新应用前,连续停产1个月以上复产前,由分管副矿长组织相关副总工程师、业务科室、区队,对重点对作业环境、工程技术、设备设施、现场操作、“四新”安全性能、环境适应性、存在的危险因素、可能造成的危害及应对措施、人员技术能力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一次专项评估。

第四节 安全风险等级划分标准

依据山西省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关于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通知》(晋安办发[2016]113号)文件精神,将安全风险等级标准从高到低,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注,依据安全风险类别和等级建立安全风险数据库,绘制“红、橙、黄、蓝”四色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重大安全关系填写清单、汇总造册。

第五节 安全风险管控

每次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结束后,按照安全风险等级评定标准,列出安全风险清单。对辨识评估出的重大风险列出重大安全风险清单上报矿长。对现场辨识出现的不同类别安全风险,必须明确应急处置程序和措施,经评估存在不可控风险的,必须立即停止区域作业或停止设备运转,撤出危险区域人员,督促责任单位制定措施进行整改,整改完毕后再重新进行评估并进行实时监控。

一、风险分级管控

1、基本原则

根据风险的分级情况决定管控的层次,风险越大,管控级别越高;上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级必须同时负责管控。根据风险评价的分级结果,由不同层级管控,按照风险级别、所需的资源及岗位职责的划分、需具备的管控能力、管控措施的复杂性及难易程度等因素,确定不同的管控层级。

2、分级情况

以“人、物、环、管”四大要素为依据,综合考虑危险程度、后果严重程度、管控难易程度等因素,分为重大安全风险、较大安全风险、一般安全风险和低安全风险。

重大风险(红色)危险性强、易造成较大及以上事故或矿长必须立即组织制定并落实管控措施的风险。

较大风险(橙色)危险性较强、易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煤矿总工程师和其他领导班子成员应当立即组织制定并落实管控措施的风险。

一般风险(黄色)具有危险性、会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职能部门、区队负责人应当组织制定并落实管控措施的风险。

低风险(蓝色)危险性较低,可能会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班组、岗位人员有能力管控的风险。

二、风险管控措施

重大风险管控措施由矿长负责组织制定方案和实施。较大风险由分管领导负责组织制定方案和实施。一般风险由分管业务科室和队部或班组在现场要求岗位人员执行。

风险管控措施制定包括有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措施、个体防护措施、应急处置措施等。

三、安全风险管控措施检查

1、矿长每月组织对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和管控效果进行一次检查分析,针对管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调整完善管控措施,并结合年度和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结果,布置月度安全风险管控重点,明确责任分工。

2、分管负责人每旬组织对分管范围内月度安全风险管控重点实施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分析,检查管控措施落实情况,改进完善管控措施。

3、带班领导跟踪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4、各业务科室人员和队长、班组长、安全员等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现场落实一般风险管控措施落实,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5、在划定的重大安全风险区域设定作业人数上限,并在人员定位系统上设置限制区域,实现作业人数超限报警。

四、公告警示

完善安全风险公告制度,重大安全风险要在井口或存在重大安全风险区域的显着位置,公告存在的重大安全风险、管控责任人和主要管控措施。制作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标明主要安全风险、可能引发事故隐患类别、事故后果、管控措施、应急措施及报告方式等内容。

第六节 保障措施

一、信息管理

各业务部门要探索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实现对安全风险的记录、跟踪、统计、监测和预警等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

加强信息共享和协调联动,由安全指挥中心及时将安全风险区域的有关信息及应急处置措施告知受风险危害的作业区域的队、班组、岗位。

二、教育培训

定期组织安全风险知识培训。培训针对不同人员,对全员开展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成果的学习培训,对参与风险辨识评估工作的有关人员开展风险辨识评估技术方法的培训。

第二章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第一节 总 则

第一条为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安全生产方针,全面辨识、管控矿井在生产过程中各系统、各环节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危害因素以及重大危险源,将风险控制在隐患形成之前,把可能导致的后果限制在可防、可控范围之内,提升安全风险管控水平,保障安全生产,结合我矿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编制依据:

1、《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安委办[2016]11号)

2、《山西省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关于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通知》(晋安办发[2016]113号)

3、《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规范》AQ/T1093-2011

4、《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印发和的通知》煤安监行管[2017]5号

5、《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2009

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

第三条本制度所指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是指煤矿在安全生产过程中,开展的针对各系统、各环节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危害因素以及重大危险源进行超前辨识、分析评估、分级管控的管理活动。

第四条 本制度适用于煤矿各单位、业务科室。

第二节 组织管理

第一条 煤矿是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实施的责任主体,单位主要负责人是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管理第一责任人,对安全风险管控工作全面负责,按照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建立健全安全风险管控组织机构,明确各级评估责任,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实施办法或细则,明确组织程序、方式方法、监督管理及考核奖惩等内容,

单位分管负责人对分管范围内的安全风险管控工作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分管范围内的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分级、控制管理、公告警示等工作。

总工程师及安全科负责实施专业范围内的系统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分管人员负责实施现场开工条件安全风险评估管理,班组负责实施重点工序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岗位人员负责实施本岗位的安全风险评估管理。

第二条 安全科是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工作的牵头部门,负责组织制订煤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和考核标准,定期协调组织相关业务职能部门对各单位安全风险管控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考核。各业务职能部门是安全风险管控工作专业管理部门,负责本专业范围内安全风险评估、管控工作的组织协调、业务指导和检查督导。

第三节安全风险辨识评估

第一条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辨识要求

煤矿要组织全体员工,采取有效措施,全方位、全过程辨识生产工艺、设备设施、作业环境、人员行为和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做到系统、全面、无遗漏,并持续更新完善。

第二条 年度辨识评估

每年由矿长组织,制定年度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工作方案,抽调各系统技术人员和专家,围绕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良因素和管理缺陷等要素,结合我矿生产系统、设备设施、作业场所等部位和环节,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并对辨识出的各类安全风险进行分类梳理,综合考虑作业场所、受威胁人数、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通过对系统的分析、危险源的调查、危险区域的界定、存在条件及触发因素的分析、潜在危险性分析,确定安全风险类别。

第三条 专项辨识

一、全国其他煤矿发生重特大事故后或矿发生涉险事故、出现重大非伤亡事故隐患,由矿长组织分管副矿长、副总工程师和业务科室、区队,从汲取事故教训和消除事故隐患的角度,开展一次针对性的专项辨识,辨识评估结果用于识别之前的安全风险辨识结果及管控措施是否存在漏洞、盲区,指导修订完善设计方案、作业规程、操作规程、安全技术措施等。

二、新水平、新采(盘)区、新工作面设计前,由总工程师组织相关副总工程师、业务科室,重点对地质条件和隐蔽致灾因素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一次专项辨识,辨识评估结果用于完善设计方案,指导生产工艺选择、生产系统布置、设备选型、劳动组织确定等。

三、在生产系统、生产工艺、主要设施设备、隐蔽致灾因素等发生重大变化时,由分管副矿长组织相关副总工程师、业务科室、区队,重点对作业环境、生产过程、隐蔽致灾因素和设施设备运行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一次专项评估,辨识评估结果用于指导重新编制或修订完善作业规程、操作规程。

四、启封火区、排放瓦斯及石门揭煤等高危作业实施前,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试验或推广新应用前的风险辨识,由分管副矿长组织相关副总工程师、业务科室、区队,重点对作业环境、工程技术、设备设施、现场操作、“四新”安全性能、环境适应性、存在的危险因素、可能造成的危害及应对措施、人员技术能力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一次专项评估,辨识评估结果作为安全技术措施编制依据。

五、特殊施工作业前,由项目负责人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施工人员等对作业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因素和可能产生的危害后果等进行分析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确定程序步骤、施工工艺及安全措施。

特殊施工作业主要指下列内容:

1、涉及高温、高压、有毒、有害等易发生泄露、中毒、爆炸危险的作业;

2、特大重物起吊或井筒内等特殊地点重物起吊作业、高空作业、受限空间作业、危险区动火作业等特殊条件作业;

3、重要设备安装、撤除、改造、维修等特殊作业;

4、其他复杂、特殊施工作业。

第四节 风险辨识评估工作程序和内容

第一条各单位要按照系统、场所、设备设施、作业类型等不同类别,结合专业、岗位特点和评估内容复杂、重要程度,按照“科学、实用、简明、高效”的原则,合理选择安全风险评估的方式、方法。

第二条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管控工作流程(见附表)

一、辨 识:

1、由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工作组组织各相关科室,对井上下所有作业场所和影响范围进行安全风险辨识;

2、现场作业过程中突然出现异常变化危及人身安全,现场作业人员立即停止作业,上报现场相关负责人,现场责任人确认后,上报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工作组,由工作组组织相关科室人员对危险因素进行现场辨识;

3、对于有计划更换大型设备、拆除等特殊类情况,在预计范围内,由相关科室或队组提前提出辨识要求,并制定措施工作组组织相关部门对可能存在的因素进行辨识。

二、评 估:

由工作组组织各相关科室,对现场危险因素辨识完毕后,根据分级管控内容,进行登记评估。

三、管 控:

确定危险因素评估登记后,按评估登记管控要求,制定相应管控措施,并由相关科室和队组进行现场落实,落实完毕后开始进行正常作业,并由安全科和分管科室对管控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第三条 辨识评估的范围:

1、矿井通风瓦斯、水、火、煤尘、顶板、提升运输等系统;

2、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在安全生产中的应用

3、采区生产系统设计、施工、形成;

4、采煤工作面安装前、安装后、生产前、撤除前;

5、掘进工作面开工前、竣工后;

6、生产系统及装备的重启;

7、全国其他煤矿发生重特大事故后或矿发生涉险事故、出现重大非伤亡事故隐患。

第四条 风险点的分类

风险点划分应当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的原则,根据我矿生产的特点及生产现场的实际情况,将我矿范围内的风险点分成以下两大类:

1、生产现场及其他区域的物的不安全状态、作业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及管理缺陷;

2、作业过程中的人的不安全行为。

第五条 风险点排查内容

各单位应按照风险点划分原则,在本单位生产活动区域内对生产全过程进行风险点排查,形成包括风险点名称类型、区域位置、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后果等内容的基本信息。 第六条 风险点排查的方法

风险点排查应按生产(工作)流程的阶段、场所、装置、设施、作业活动或上述几种方法的结合等进行。

第七条 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方法和主要内容

一、风险辨识

1、重大危险源

依据山西省煤炭工业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全省井工煤矿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估和监控管理工作的通知》(晋煤执发[2013]1745号),根据重大危险源存在的危险性大小、发生事故的难易程度、事故危害程度等因素,对存在的重大危险源按照瓦斯、煤尘、煤层自燃、水文地质、机械危险性、采掘工作面顶板、其它自然因素等种类进行划分评估,定性定量排查各煤层、采区、存在危险源的作业场所、地点。

2、隐蔽致灾因素

按照隐蔽致灾因素的普查要求对采空区、废弃老窑(井筒)、不良钻孔、断层、裂隙、褶曲、陷落柱、瓦斯富集区、导水裂缝带、地下含水体、河床冲刷带等不明、不清的隐蔽致灾因素进行排查,明确可能存在安全风险的作业场所、地点。

3、生产作业中的关键环节

按照采、掘、机、运、通、地测防治水等专业划分,对具体作业场所、地点的关键时段、关键区域、部位、关键单位、关键环节可能出现安全风险进行摸排。

二、危害因素造成的事故类别及后果

危害因素造成的事故类别,包括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触电、淹溺、火灾、高处坠落、坍塌、爆炸、中毒和窒息、其它伤害。

危害因素引发的后果,包括人身伤害、伤亡疾病、财产损失、停工、违法、影响商誉、工作环境破坏、环境污染等。

三、风险评估方法

1、风险度(危险性)

危害因素辨识出后需要将危险程度量化,即需要计算每项危害因素的风险大小,即风险度或危险性,据此分析判断并确定风险等级。

2、风险评价方法

选择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方法对风险进行定性、定量评价,根据评价结果按从严从高的原则判定评价级别。

3、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

本方法的风险度由事故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及事故事件后果严重性大小决定的。其风险等级(值)采用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进行评价分级;

该方法是对具有潜在危险性作业环境中的危害因素进行半定量的方法,用于评价操作人员在具有潜在危险性环境中作业时的危险性、危害性。用与系统风险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的乘积来评价操作人员伤亡风险大小,这三种因素分别是:L(likelihood,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exposure,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和C(consequence,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给三种因素的不同等级分别确定不同的分值,再以三个分值的乘积D(danger,危险性)来评价作业条件危险性的大小,即:

D=L×E×C

L—事故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E—暴露(接触)于危险环境的频率;

C—事故事件产生后果的严重性。

D—风险度(危险性)作业地点、关键环节等存在的安全风险;

L值的确定

E值的确定

C值的确定

四、风险评价准则

单位在对风险点和各类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时,应结合自身可接受风险实际,明确事故(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严重性、风险值的取值标准(见表D值中各判断准则)和评价级别,进行风险评价。风险判定准则的确定应充分考虑以下要求:

1、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2、设计规范、技术标准;

3、本单位的安全管理、技术标准;

4、本单位的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等;

5、相关方的投诉。

可能性的等级通过现有控制措施与可能性判定准则对比判定,严重性通过事故类型及后果与严重性准则对比判定,LEC风险评价方法还考虑日常生产过程中暴露在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或危险状态出现的频次,对比频繁程度或频次判定准则进行判定,最后根据各参数的乘积对比风险值综合判定评价级别。

风险等级标准D值

五、风险点级别确定

按照风险点中各危险源评价出的最高风险级别作为该风险点的级别。

六、重大风险的确定

以下情形为重大风险:

1、违反法律、法规及国家标准中强制性条款的;

2、发生过死亡、重伤、职业病、重大财产损失事故,三次及以上轻伤、一般财产损失事故,且现在发生事故的条件依然存在的;

3、涉及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

4、具有中毒、爆炸、火灾等危险的场所,作业人员在10人以上的;

5、经风险评价确定为最高级别风险的。

七、风险控制措施的选择与实施

风险控制措施从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措施、个体防护措施、应急处置措施这五类中进行选择。

风险控制措施的选择应考虑可行性、可靠性、先进性、安全性、经济合理性、经营运行情况及可靠的技术保证和服务。

设备设施类危险源通常采用以下控制措施:安全防护、报警、联锁、限位等工艺设备本身带有的控制措施和检查、检测、维保等常规的管理措施。

作业活动类危险源的控制措施通常从以下方面考虑:制度、操作规程的完备性、管理流程合理性、作业环境可控性、作业对象完好状态及作业人员素质能力等方面。

不同级别的风险要结合实际采取一种或多种措施进行控制,对于评价出的不可接受风险,应增加补充建议措施并实施,直至风险可以接受。

八、风险等级确定

由矿长牵头组织,在煤矿安全风险预控辨识标准的基础上,依据国家标准、规范以及《山西省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晋安办发[2016]113号)文件要求,结合我矿实际,按照安全风险评估结论可能造成的危害后果,将安全风险等级从高到低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四个等级。同时,及时关注风险源的动态变化情况,随时对警示等级进行变更。

1、重大风险:发生事故将难以控制,会造成多人伤亡和巨额财产损失,社会影响恶劣。由矿长组织,并经矿安全办公会研究,明确管控责任单位、管控时间、资金保障、责任领导等具体事项,并在划定的重大安全风险区域设定作业人数上限,形成会议纪要,并认真执行煤矿领导带班制度,跟踪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较大风险:发生事故较难控制,会造成多人伤害或发生死亡事故,后果严重。由总工程师或其他领导班子成员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区队负责人召开专题会议,制定并落实管控措施,形成会议纪要,由职能部门跟踪闭合管理。

3、一般风险:有发生严重伤害事故的风险。由职能部门、区队负责人组织本单位管技人员讨论、研究并制定管控措施,采取“五定表”的形式,由区、队长组织实施。

4、低风险:有发生伤害事故的风险。由岗位员工在进入工作现场前,针对现场人、机、环境按照班组安全风险管控及隐患排查卡进行风险评估,落实管控措施。

第五节 安全风险评估要求

第一条 矿、各专业系统每次风险辨识结束后,分别由矿长、各分管副矿长组织,针对各系统安全风险和安全隐患,按照安全风险等级评定标准,建立重大安全风险清单。

第二条 矿、各专业系统每次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定级结束后,要组织编写安全风险综合评估报告,明确辨识的时间和区域、存在的风险和等级、管控措施和建议等内容,做到“谁辨识、谁签字、谁负责”,存档备查。

第三条对安全风险的控制应遵循消除、减弱、隔离、联锁、警示、个体防护的先后顺序原则,优先考虑和采取可靠的控制措施。

第四条评估得出的结论及存在的安全风险因素能现场公示的应在明显位置予以公示,不能公示的应及时告知相关人员。

第五条 各类评估报告、评估表、检查记录等资料的内容,必须符合国家及行业有关标准、规范和上级规定制度要求。

第六条 确定安全风险评估方式方法和编制规程措施时,应充分听取基层单位员工的意见和建议,确保作业方法的可操作性、安全风险评估的全面性和防范控制措施的针对性。

第七条 定期对安全风险评估制度、管理程序、方式方法、监控措施的实际运行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并根据上级新要求和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修订。

第八条 当下列情形发生时,应及时进行危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估。

1、法规、标准等增减、修订变化所引起风险程度的改变;

2、发生事故后,有对事故、事件或其他信息的新认识,对相关危险源的再评价;

3、工艺、技术、设备设施、作业过程及环境发生重大调整;

4、补充新辨识出的危险源评价;

5、风险程度变化后,需要对风险控制措施的调整。

6、新建、改建、扩建、技改项目

第九条 各单位每月25日前将月度安全风险管控落实、管控效果分析评估及下月安全风险管控管控重点报安全科(电子版),对重大安全风险,在辨识评估确认后2个工作日内并经分管领导签字确认后报安全科。

安全风险年度和专项辨识报告(电子版和书面版)审批后2个工作日内报安全科备案。

第六节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

根据安全风险评估结果,针对安全风险类型和等级从高到低,分为“矿、科室、区队、班组”四级,逐级分解落实到每级岗位和管理、作业人员身上,确保每一项风险都有人管理,有人监控,有人负责。

第七节 风险控制措施的制定

第一条 由矿长亲自组织实施,针对重大安全风险,采取设计、替代、转移、隔离等技术工程管理手段,制定管控措施和工作方案,人员、资金要有保障,并在划定的重大安全风险区域设定作业人数上限。

较大、一般风险由分管领导依据规程规定,组织制定管控措施。

第二条 风险控制措施应包括:

1、工程技术措施,实现本质安全;

2、管理措施,规范安全管理,包括建立健全各类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完善、落实事故应急预案;建立检查监督和奖惩机制等;

3、教育措施,提高从业人员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4、个体防护措施,减少职业伤害。

在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考虑:

1、可行性和可靠性;

2、先进性和安全性;

3、经济合理性及经营运行情况;

4、可靠的技术保证和服务。

第八节 风险分级管控措施落实

第一条 由矿长牵头组织召开专题会,每月对评估出的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和管控效果进行检查分析,识别安全风险辨识结果及管控措施是否存在漏洞、盲区,针对管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调整完善管控措施,并结合季度和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结果,布置下一月度安全风险管控重点。

第二条 由分管副矿长牵头组织召开专题会,每旬各专业系统针对本系统存在的每一项安全风险,从制度、管理、措施、装备、应急、责任、考核等方面逐一落实管控措施,组织对月度安全风险重点管控区域措施实施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分析,落实管控措施是否符合现场实际,不断完善改进管控措施。

第三条 由职能部门、区队负责人,严格对照每一项安全风险的管控措施,抓好日常监督检查,确保管控措施严格落实到位。

第四条 矿领导带班上岗过程中,严格按照 “三走到、三必到”原则,跟踪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

第五条 实时动态调整,高度关注生产状况和危险源变化后的风险状况,动态评估、调整风险等级和管控措施,实时分析风险的管控能力变化,准确掌握实际存在的风险状况等级,并随着风险变化而随时升降等级,防止出现评级“终身制”,确保安全风险始终处于受控范围内。

第十二节 安全风险公告警示

完善安全风险公告制度,在井口或存在重大安全风险区域的显着位置,公告存在的重大安全风险、管控责任人和主要管控措施。制作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标明主要安全风险、可能引发事故隐患类别、事故后果、管控措施、应急措施及报告方式等内容。

第十三节 信息管理

由于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管控等涉及内容、环节、人员多,为有效提高工作效率,有效实现统计分析,信息传递等功能,各业务部门要探索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实现对安全风险的记录、跟踪、统计、监测和预警等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

可采用无纸化记录统计方式,也可根据矿实际情况在其他信息系统中增加安全风险管控信息系统模块,在矿井条件具备时可建立专门的安全风险管控信息系统。

加强信息共享和协调联动,由安全科及时将安全风险区域的有关信息及应急处置措施告知受风险危害的作业区域的队、班组、岗位。

第十四节 教育培训

第一条 加强风险教育和技能培训,在每年全员安全培训和各类安全培训时,对全矿所有入井人员进行一次以年度综合、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结果、与本岗位相关的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为主的教育培训,确保每名员工都能熟练掌握本岗位安全风险的基本特征及防范、应急措施。

第二条 根据矿实际情况,每年对参与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工作人员,采用本矿集中组织培训、自学、研讨或派出到外单位学习等形式,进行一次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技术、方法的学习,以提高工作人员的理论知识水平,为矿井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第十五节 信息沟通

矿应建立不同职能和层级间的内部沟通和用于与相关方的外部风险管控沟通机制,及时有效传递风险信息,树立内、外部风险管控信心,提高风险管控效果和效率。重大风险信息更新后应及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第十六节 分级管控的效果

通过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矿井应至少在以下方面有所改进:

1、每一轮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后,应使原有管控措得到改进,或者通过增加新的管控措施提高安全可靠性;

2、重大风险场所、部位的警示标识得到保持和完善;

3、涉及重大风险部位的作业、属于重大风险的作业建立专人监护制度;

4、员工对所从事岗位的风险有更充分的认识,安全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提高;

5、保证风险控制措施持续有效的制度得到改进和完善,风险管控能力得到加强;

6、根据改进的风险控制措施,完善隐患排查项目清单,使隐患排查工作更有针对性。

第十七节 检查考核

第一条 煤矿建立安全风险评估考核奖惩机制,对各级安全风险评估执行情况进行动态检查督导,定期检查考核。

第二条 未按规定建立和完善本单位安全风险库的,扣单位安全自主管理考核2分,并给予负责人罚款200元。

第三条 未按规定流程开展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的,扣辨识牵头单位安全自主管理考核2分,并给予责任人罚款200元。

第四条 安全风险辨识成果未在应用中体现的,每发现一项扣责任单位安全自主管理考核1分,并给予责任人罚款100元。

第五条 未按规定开展安全风险管控措施检查分析评估,完善管控措施的,扣每发现一次扣管控单位安全自主管理考核1分,并给予责任人罚款100元。

第六条 未按规定时间报送安全风险管控相关材料的,扣单位安全自主管理考核分,并给予单位负责人罚款50元。

第七条 未按照风险管控方案实施风险管控作业的,每发现一次扣单位安全自主管理考核1分,并给予责任人罚款100元。

第八条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取得较好效果,对在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适当奖励。

附件: 1、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流程

2、安全风险管控流程

3、年度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报告编制提纲

4、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报告编制提纲

5、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清单(样式)

6、月度安全风险管控清单(样式)

7、安全风险库(样式)

8、安全生产风险矩阵表

9、风险预警分级标准

10、安全风险评估检查考核评分标准

附件1: 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流程

附件2: 安全风险管控流程

附件3:

振义煤业××年度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报告

编制提纲

一、编制目的及依据

二、矿井基本概况

三、年度生产计划

四、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情况

(一)辨识评估范围(重大灾害、生产系统)

(二)辨识评估方法

(三)安全风险分析、分级及管控

五、评估结论

附件:振义煤业××年度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清单

附件4:

振义煤业××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报告

编制提纲

一、编制目的及依据

二、××(专项的名称)基本情况

三、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情况

(一)辨识评估方法

(二)安全风险分析、分级及管控

四、评估结论

附件:××专项辨识安全风险管控清单

附件5:

振义煤业××年度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清单(样式)

附件6:

振义煤业××科(区)××年××月安全风险管控清单(样式)


附件7:

振义煤业(××科区)安全风险库(样式)


附件8:风险分级方法和标准(安全生产风险矩阵表)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分析

可能发生的事故后果严重性分析



附件9:

风险预警分级标准

Ⅰ级预警:可能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100人以上重伤,巨大财产损失,可能造成极其恶劣的社会舆论和政治影响;事故或事件会随时发生,事态正在不断蔓延。

Ⅱ级预警:可能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严重财产损失,可能造成恶劣的社会舆论,产生较大的政治影响;事故或事件即将发生,事态正在逐步扩大。

Ⅲ级预警:可能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需要外部援救才能缓解,较大财产损失或赔偿支付,在一定范围内造成不良的舆论影响,产生一定的政治影响;事故或事件已经临近,事态有扩大的趋势。

Ⅳ级预警:可能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下重伤,中度财产损失,有较小的社会舆论,一般不会产生政治影响;事故或事件即将临近,事态可能会扩展。

附表10:

安全风险评估检查考核评分标准

第4篇: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

ICS 点击此处添加ICS号

点击此处添加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 37/ XXXXX—XXXX

     

燃气行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

细则

Detailed rules for risk control and classification system of safety production in gas industry

XXXX-XX-XX发布

XXXX-XX-XX实施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目 次

前 言 1

引 言 2

1 范围 3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3 术语和定义 3

4 基本要求 3

4.1 成立组织机构 3

4.2 实施全员培训 4

4.3 编写体系文件 4

4.4 贯彻落实管控体系 4

5 工作程序和内容 4

5.1 风险点确定 4

5.2 危险源辨识 5

5.3 风险评价 5

5.4 制定风险控制措施 6

5.5 风险分级管控 7

6 风险告知 7

7 成果 8

8 文件管理 8

9 持续改进 8

附 录 A(资料性附录) 风险分析记录表 9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工作危害分析法(JHA) 14

附 录 C (资料性附录) 安全检查表法(SCL) 15

附 录 D 作业条件危险分析(LEC法) 16

附 录 E 风险矩阵(LS)法 18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和DB37/T 2882-2016规则制定。

本标准由山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 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潍坊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 ,

潍坊港华燃气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薛希法、王志强、庞立泽、戚玉玺、徐海东、徐洁、万思春、赵献

荣、朱文军、吉伟、俞强强。


引 言

本标准是依据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及《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DB37/T 2882-2016)要求,融合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及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相关要求,遵循燃气行业安全生产特点及事故预防原理研究制定的。本标准用于规范我省燃气行业企业在风险点排查、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措施策划与实施等风险管理的全过程。

各燃气行业企业应根据本标准要求,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现安全生产的“源头治理”和事故预防的“关口前移”,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安全生产风险(以下简称风险),保障作业人员的职业安全与健康,实现企业安全发展。


燃气行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燃气行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基本要求、工作程序和内容、文件管理、分级管控效果和持续改进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燃气行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和实施指南的编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现行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GB/T 13861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DB37/T 2882-2016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

3 术语和定义

DB37/T 2882-2016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燃气设施( gas facilities)

用于燃气净化、储存、输配和应用的场站、管网及用户设施、监控及数据采集系统。

3.2

用户设施 (User facility)

用户燃气管道、阀门、计量器具、调压设备、气瓶、用气设备等。

4 基本要求

4.1 成立组织机构

燃气行业企业应成立由企业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和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以及安全、生产、运行、技术、设备、服务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风险分级管控领导小组,企业主要负责人任组长,负责牵头风险分级管控工作,为该项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分管安全(风险)的负责人负责具体组织、协调、调度、汇总等工作;其他各分管负责人负责分管范围内的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其他各级相关人员应积极参与风险辨识、分析、评价和管控工作。

4.2 实施全员培训

燃气行业企业应制定风险分级管控培训计划,并纳入企业年度安全培训计划,分层次、分阶段组织全体员工进行安全培训,使其掌握风险类别、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方法、风险评价结果、风险管控措施,并保留培训记录。

4.3 编写体系文件

燃气行业企业应建立风险分级管控制度或作业指导书、风险点统计表(参见附录A.1)、作业活动清单(参见附录A.2)、设备设施清单(参见附录A.3)、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记录(参见附录A.4)、安全检查表分析(SCL)评价记录(参见附录A.5)和采用其它评价方法分析的记录、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参见附录A.6、A.7)等有关记录文件 ,确定危险源辨识、分析、风险评价方法及等级判定标准。

4.4 贯彻落实管控体系

燃气行业企业应建立完善风险管控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并纳入企业年度考核,形成激励先进、约束落后的工作机制。按照“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原则,明确每一个岗位辨识、分析风险,落实风险控制措施的责任,并通过评审、更新,不断完善风险分级管控体系。

5 工作程序和内容

5.1 风险点确定

5.1.1 风险点划分a)设施、部位、场所、区域

风险点划分应当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的原则,燃气行业企业风险点划分按照燃气场站、管网、用户等设施设备进行划分,比如门站、储配站、加气站、调压站等,填写《设备设施清单》(参见附录A.3)。

b)操作及作业活动

对操作及作业活动等风险点的划分,应当涵盖生产经营全过程所有常规和非常规状态的作业活动,包括高空作业、受限空间作业、动火作业、带气作业、抢险抢修等作业活动,填写《作业活动清单》(参见附录A.2)。

5.1.2 风险点排查

5.1.2.1 燃气行业企业应按照风险点划分原则,在本单位生产、经营、服务活动区域内对生产经营服务全过程进行风险点排查,形成包括风险点名称类别、所在位置、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后果等内容的基本信息。

5.1.2.2 燃气行业企业风险点排查是由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相关技术人员、职能部门人员、一线相关人员(必要时,邀请外部专家参与)基于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安全知识和经验等,对风险点名称、覆盖范围、包含的危险源、潜在事故类型等做出判断。

5.1.2.3 燃气行业企业应当对生产活动区域内生产经营全过程进行风险点排查,排查出的风险点实施台账管理,填写《风险点统计表》(参见附录A.1)。

5.2 危险源辨识

5.2.1 危险源辨识的范围和内容

燃气行业企业应采用适合本企业的危险源辨识方法,对风险点内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并重点考虑气、液态等不同状态和不同压力、温度、风向等环境带来的影响。危险源的辨识范围应覆盖所有的工程建设、场站管理、管网及设施、客户管理等环节的场所、部位、设备、设施及作业活动。

5.2.2 危险源辨识的方法

5.2.2.1 对于作业活动,宜采用工作危害分析(JHA)法进行危险源辨识。在作业活动划分时,既不宜太复杂(如包括多达几十个作业步骤或作业内容),也不宜太简单(如仅由一、两个作业步骤或作业内容构成);划分出的作业活动在功能、目的或性质上相对独立。应以生产(工艺、工作)流程的阶段划分为主,也可以采取按区域划分、按作业任务划分的方法,或几种方法的有机结合。具体分析步骤和要求参见附录B。

5.2.2.2 对于设备设施、区域、场所,宜采用安全检查表(SCL)法进行危险源辨识。应按照设备功能或结构划分为若干检查项目,针对每一检查项目,列出检查标准,对照检查标准逐项检查并确定不符合标准的情况和后果设备或设施等。具体分析步骤和要求参见附录C。

5.2.2.3生产经营范围涉及门站、储配站、加气站、LPG供应站等多个领域的燃气行业企业,进行危险源辨识时不限于以上方法。

5.2.3 危险源辨识实施

企业应组建危险源辨识工作机构,对危险源的辨识方法进行全员培训,按照确定的辨识范围、辨识方法有组织地开展危险源辨识。

5.3 风险评价

5.3.1 风险评价方法

燃气行业企业可选择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参见附录D),风险矩阵分析法(LS)(参见附录E)等方法对风险进行定性、定量评价。

5.3.2 风险评价准则

5.3.2.1燃气行业企业制定风险评价准则时应结合燃气生产经营特点,并充分考虑以下要求:

--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

--本单位的安全管理、技术标准;

--本单位的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等;

--相关方的诉求等。

5.3.2.2燃气行业企业应结合自身可接受风险实际,制定事故(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严重性、风险值的取值标准(参见附录D、E)和评价级别,充分辨识现有的管控措施进行风险评价,按从严从高的原则判定评价级别。

5.3.3风险评价记录

对识别出的每项危险源均应对其进行风险评价。对作业活动类风险点的危险源填写工作危害分析(JHA+LEC)评价记录表(参见附录A.4),对设备设施的检查项目填写安全检查表分析(SCL+LS)评价记录表(参见附录A.5)。

5.3.4 确定重大风险

根据本单位的法律义务和职业安全健康方针、目标及要求,属于以下情况之一者,判定为重大风险:

a)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标准中强制性条款的;

b)发生过死亡、重伤、重大财产损失事故,且现在发生事故的条件依然存在的;

c)具有中毒、爆炸、火灾等危险的场所,作业人员在10人及以上的;

d)经风险评价确定为最高等级的。

5.3.5 风险点级别确定

风险点内各危险源最高风险级别为该风险点的级别。

5.4 制定风险控制措施

5.4.1 重大风险控制措施的选择原则

5.4.1.1对确定的重大风险,在制定风险控制措施时,应做到:

a)需通过工程技术措施才能控制的风险,建议采用“目标—方案”方式,制定控制该类风险的目标并为实现目标制定方案。

b)属于经常性或周期性工作中的不可接受风险,需要制定、修订新的文件(程序或作业文件),在文件中规定该风险的控制方法,通过持续改进实施风险控制。

c)对于某些重大风险,可能需要同时采取以上两种方式。

5.4.1.2对于采用“目标—方案”方式控制的重大风险,在制定控制措施时,按如下顺序选择控制措施:1)工程技术措施;2)管理措施;3)培训教育措施;4)个体防护措施;5)应急处置措施等。

5.4.2 一般风险的控制措施的选择原则

凡需通过工程技术措施或其他措施能控制的三级及以下的风险,企业应在符合成本、安全有效性原则的情况下,制定控制措施。

5.4.3 评审

DB37/T 2882-2016第6.5.2.2适用于本章节。

5.5 风险分级管控

5.5.1 风险分级

燃气行业企业选择适用的评价方法进行风险评价分级后,可确定相应原则,将同一级别或不同级别风险按照从高到低实施四级分级管控。风险定为“红、橙、黄、蓝”四级(红色最高,分别为重大、较大、一般、低,并依次对应一、二、三、四级。),企业采用原不同级别划分标准的,可参照本细则调整为4级。其中:

一级风险(红色风险):不可容许的风险,极其危险,必须立即整改,不能继续作业。

二级风险(橙色风险):高度危险,必须制定措施进行控制管理,公司对较大及以上风险应重点控制管理。

三级风险(黄色风险):中度(一般)危险,需要控制整改,分公司、部门(班组上级单位)应引起关注。

四级风险(蓝色风险):轻度(低)危险,可以接受或可容许的,班组、岗位应引起关注。

5.5.2 风险分级管控的要求

DB37/T 2882-2016第6.6.2适用于本章节。

5.5.3 编制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及完善风险点统计表

企业应在每一轮风险辨识和评价后,编制包括全部风险点各类风险信息的《作业活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参见附录A.6)和《设备设施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参见附录A.7)。并完善《风险点统计表》中管控层级、责任单位、责任人等相关内容。

6 风险告知

企业应结合风险评价的结果,将制定的风险控制措施,可能引发事故隐患类别、事故后果、管控措施、应急措施等内容通过不同的方式告知相关单位、人员、用户。

7 成果

企业开展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过程中,应产生以下成果:

a)风险点排查台账;

b)岗位与作业活动、设备划分清单;

c)危险点辨识清单及分级管控信息表;

d)重大风险及控制措施清单;

e)风险告知牌;

f)危险源辨识与控制措施等。

8 文件管理

DB37/T 2882-2016第7适用于本章节。

9 持续改进

DB37/T 2882-2016第9适用于本章节。

附 录 A(资料性附录)
风险分析记录表

A.1 风险点统计表

单位:

序号

名称

类型

区域位置

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

现有风险控制

措施

管控层级

责任

单位

责任人

备注

A.2 作业活动清单

单位: №:

序号

作业活动名称

作业活动内容

岗位/地点

活动频率

备注

填表人: 填表日期: 年 月 日 审核人: 审核日期: 年 月 日

A.3 设备设施清单

单位: №:

序号

设备名称

类别

型号

位号/所在部位

是否特种设备

备注

填表人: 填表日期: 年 月 日 审核人: 审核日期: 年 月 日

注:1.按照单元或装置进行划分,同一单元或装置内介质、型号相同的设备设施可合并,在备注内写明数量。

A.4 工作危害分析(JHA+LEC)评价记录表

工作危害分析(JHA+LEC)评价记录表

风险点: 岗位: 作业活动: №:

分析人: 日期: 审核人: 日期: 审定人: 日期:

序号

作业

步骤

危险源或潜在事件(人、物、作业环境、管理)

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后果

现有控制措施

风险评价

风险分级

管控层级

建议改进(新增)措施

备注

工程技术措施

管理措施

培训教育措施

个体防护措施

应急处置措施

可能性L

严重性E

频次C

风险值D

评价级别

工程技术措施

管理措施

培训教育措施

个体防护措施

应急处置措施

1注:1.分析人为岗位人员,审核人为所在岗位/工序负责人,审定人为上级负责人。

2.根据LEC评价法填写;

3. 现有管控措施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按五种措施分类填写,内容必须详细和具体。

4.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应结合工贸行业特点依据GB6441填写,包括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它爆炸、中毒和窒息,以及其它伤害等;

5.评价级别是运用风险评价方法确定的风险等级。

6.风险分级是指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标识。

7.管控层级是指根据企业机构设置情况确定的管控层级,一般分为公司(集团)级、部门(车间级)、班组和岗位级。

A.5 安全检查表分析(SCL+LS)评价记录表

安全检查表分析(SCL+LS)+评价记录表

风险点: 岗位: 设备设施: №:

分析人: 日期: 审核人: 日期: 审定人: 日期:

检查项目

标准

不符合标准

情况及后果

现有控制措施

风险评价

风险分级

管控层级

建议改进(新增)措施

备注

工程技术措施

管理措施

培训教育措施

个体防护措施

应急处置措施

可能性

L

严重性

S

风险值R

评价级别

工程技术措施

管理措施

培训教育措施

个体防护措施

应急处置措施

2注:1.分析人为岗位人员,审核人为所在岗位/工序负责人,审定人为上级负责人。

2.当选用风险矩阵分析法(LS)法时可不填写频次。

3.现有管控措施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按五种措施分类填写,内容必须详细和具体。

4.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应结合工贸行业特点依据GB6441填写,包括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它爆炸、中毒和窒息,以及其它伤害等;

5.评价级别是运用风险评价方法确定的风险等级。

6.风险分级是指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标识。

7.管控层级是指根据企业机构设置情况确定的管控层级,一般分为公司(集团)级、部室(车间级)、班组和岗位级。

A A

A.6 作业活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单位:

风险点

作业步骤

危险源或潜在事件

评价级别

风险分级

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后果

管控措施

管控层级

责任单位

责任人

备注

编号

类型

名称

序号

名称

工程技术

措施

管理措施

培训教育措施

个体防护措施

应急处置措施

1

操作及作业活动

1

2

3

4

5

3注:管控措施指按一定程序确定的所有管控措施,包括“现有安全控制措施”和“建议改进(新增)措施”,内容必须详细和具体。

A.7 设备设施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单位:

风险点

检查项目

标准

评价级别

风险分级

不符合标准情况及后果

管控措施

管控层级

责任单位

责任人

备注

编号

类型

名称

序号

名称

工程技术

措施

管理措施

培训教育措施

个体防护措施

应急处置措施

1

设施、部位、场所、区域

1

2

3

4

5

6

4注:管控措施指按一定程序确定的所有管控措施,包括“现有安全控制措施”和“建议改进(新增)措施”,内容必须详细和具体。

附录 B
(资料性附录)
工作危害分析法(JHA)B.1方法概述

通过对工作过程的逐步分析,找出具有危险的工作步骤,进行控制和预防,是辨识危害因素及其风险的方法之一。适合于对作业活动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包括作业活动划分、选定、危险源辨识等步骤。

B.2作业活动划分

按生产流程、区域位置、装置、作业任务、生产阶段/服务阶段或部门划分。包括但不限于:

--日常操作:工艺、设备设施操作、现场巡检;

--异常情况处理:停水、停电、停气(汽)、停风、停止进料的处理,设备故障处理;

--开停车:开车、停车及交付前的安全条件确认;

--作业活动:动火、受限空间、高处、临时用电、动土、断路、吊装、盲板抽堵等特殊作业; 采样分析、检尺、测温、设备检测(测厚、动态监测)、脱水排凝、人工加料(剂)、汽车装卸车、火车装卸车、成型包装、库房叉车转运、加热炉点火、机泵机组盘车、铁路槽车洗车、输煤机检查、清胶清聚合物、清罐内污油等危险作业;场地清理及绿化保洁、设备管线外保温防腐、机泵机组维修、仪表仪器维修、设备管线开启等其他作业;

--管理活动:变更管理、现场监督检查、应急演练、公众聚集活动等;

--按岗位工作任务和作业流程划分作业活动,填入《作业活动清单》(见附录A2)。

B.3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步骤

评价步骤如下:

a)将《作业活动清单》中的每项活动分解为若干个相连的工作步骤;

b)根据GB/T 13861的规定,辨识每一步骤的危险源及潜在事件;

c)根据GB 6441规定,分析造成的后果;

d)识别现有控制措施。从工程控制、管理措施、培训教育、个体防护、应急处置等方面评估现有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e)根据风险判定准则评估风险,判定等级;

f)将分析结果,填入《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记录》(见附录A4)中。

附录 C
(资料性附录)
安全检查表法(SCL)C.1方法概述

依据相关的标准、规范,对工程、系统中已知的危险类别、设计缺陷以及与一般工艺设备、操作、管理有关的潜在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判别检查。适用于对设备设施、建构筑物、安全间距、作业环境等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包括编制安全检查表、列出设备设施清单、进行危险源辨识等步骤。

C.2安全检查表编制依据

编制依据包括:

--有关法规、标准、规范及规定;

--国内外事故案例和企业以往事故情况;

--系统分析确定的危险部位及防范措施;

--分析人员的经验和可靠的参考资料;

--有关研究成果,同行业或类似行业检查表等。

C.3编制安全检查表

编制工作包括:

--确定编制人员。包括熟悉系统的工段长、安全员、技术员、设备员等各方面人员;

--熟悉系统。包括系统的结构、功能、工艺流程、操作条件、布置和已有的安全卫生设施。

--收集资料。收集有关安全法律、法规、规程、标准、制度及本系统过去发生的事故事件资料,作为编制安全检查表的依据;

--编制表格。确定检查项目、检查标准、不符合标准的情况及后果、安全控制措施等要素(参照附录A5中表5-1或表5-2相关栏目内容,可单独编制或直接采用该表)。

C.4安全检查表分析评价

分析评价步骤如下:

--列出《设备设施清单》(见附录A3);

--依据《设备设施清单》,按功能或结构划分为若干危险源,对照安全检查表逐个分析潜在的危害;

--对每个危险源,按照《安全检查表分析(SCL)评价记录》(见附录A5)进行全过程的系统分析和记录。

C.5检查表分析要求

综合考虑设备设施内外部和工艺危害。识别顺序:

g)厂址、地形、地貌、地质、周围环境、周边安全距离方面的危害;

h)厂区内平面布局、功能分区、设备设施布置、内部安全距离等方面的危害;

i)具体的建构筑物等。

附 录 D 作业条件危险分析(LEC法)

1、作业条件危险分析(LEC 法) 的步骤:

a) 作业条件危险分析法用与系统风险有关的三种因素之积来评价操作人员伤亡风险大小,这三种因素是:E ( 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 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的严重性) 和L (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其赋分标准见表B.1~ 表B.3。

表B.1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 )

分数值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分数值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10

完全可以预料

0.5

很不可能,可以设想

6

相当可能

0.2

极不可能

3

可能但不经常

0.1

实际不可能

1

可能性小,完全意外

表B.2 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E )

分数值

人员暴露于危险,

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分数值

人员暴露于危险,

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10

连续暴露

2

每月一次暴露

6

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

1

每年几次暴露

3

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

0.5

非常罕见的暴露(50

主要装置停工

比正常需要下降51%以上,或不能供应

4

潜在违反法规

丧失劳动

>30

主要装置或设备部分停工

比正常需要下降31-50%

3

不符合企业的安全生产方针、制度、规定

6-10级工伤

>10

一般装置或设备停工

比正常需要下降10-30%

2

不符合企业的操作程序、规定

轻微受伤、间歇不适

第5篇: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

工贸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


ICS 

ICS C 65

DB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 37/ T2974—2017

工贸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

Detailed rule for th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system of industry commerce and trade work safety risk classification

2017-06-23发布

2017-07-23实施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目次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张鹏、潘国军、郭勇、陈怀章、张文武、孙金玲、赵华、范长华、张革成、朱殿卿、王传坤。

引言

本标准是依据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山东省地方标准《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的要求,充分借鉴和吸收国际、国内风险管理相关标准、现代安全管理理念和工贸行业的安全生产风险(以下简称风险)管理经验,融合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及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相关要求,结合山东省工贸行业安全生产特点编制而成。

本标准用于规范和指导山东省工贸企业开展风险分级管控工作,达到降低风险,杜绝或减少各种事故隐患,预防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的目的。

工贸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工贸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基本要求、工作程序和内容、文件管理、分级管控效果和持续改进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指导山东省内工贸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建设和实施指南的编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3861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DB37/T 2882-2016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

工贸行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指导手册(2016版)

3 术语和定义

DB37/T 2882-2016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工贸企业

主要包括冶金、有色、建材、机械、轻工、纺织、烟草、商贸行业企业等。4 基本要求

4.1 成立组织机构

工贸企业应成立由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和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以及安全、设备、工艺、电气、仪表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风险分级管控领导小组,主要负责人全面负责组织风险分级管控工作,为该项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分管负责人及各岗位人员应负责分管范围内的风险分级管控工作。

4.2 实施全员培训

工贸企业应将风险分级管控的培训纳入年度安全培训计划,分层次、分阶段组织员工进行培训,使其掌握本单位风险类别、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方法、风险评价结果、风险管控措施,并保留培训记录。

4.3 编写体系文件

工贸企业应建立风险分级管控制度、作业指导书、风险点统计表、作业活动清单、设备设施清单、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记录、安全检查表分析(SCL)评价记录或采用其它评价方法分析的记录、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危险源统计表等有关记录文件 ,确定危险源辨识、分析、风险评价方法及等级判定标准。

5 工作程序和内容

5.1 风险点确定

风险点划分原则设施、部位、场所、区域

风险点划分应当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的原则,工贸企业风险点划分可按照原料、产品储存区域、生产车间或装置、公辅设施等功能分区进行划分。对于规模较大、工艺复杂的系统可按照所包含的工序、设施、部位进行细分。

示例:按区域场所划分如原料仓库、生产车间、成品仓库、储罐区、制冷车间、污水处理场、锅炉房等;按工序划分如纺织行业的前纺工序、织造工序等;按设施划分如除尘系统等;按部位划分如铁合金生产企业的炉前部位、炉面部位等。

操作及作业活动

对操作及作业活动等风险点的划分,应当涵盖生产经营全过程所有常规和非常规状态的作业活动,风险等级高、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作业活动应作为风险点。

示例:高温熔融金属吊运、危险区域动火作业、受限空间作业等危险作业。

风险点排查风险点排查的内容

工贸企业应按照风险点划分原则,在本单位生产活动区域内对生产经营全过程进行风险点排查,确定包括风险点名称、类型、区域位置、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后果等内容的基本信息,建立风险点统计表,参见附录。

风险点排查的方法

风险点排查应按生产(工作)流程的阶段、场所、装置、设施、作业活动或上述几种方法的结合等进行。

5.2 危险源辨识

辨识方法

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源辨识宜采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即:针对每个作业活动中的每个作业步骤或作业内容,识别出与此步骤或内容有关的危险源,建立作业活动清单,参见附录,工作危害分析评价记录表,参见附录。

企业可以针对设备设施等宜采用安全检查表法(SCL法)进行危险源辨识,建立设备设施清单,参见附录,安全检查分析记录表,参见附录。

对于复杂的工艺可采用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法(HAZOP)、危险度评价、事故树分析法等进行危险源辨识。

有能力的工贸企业进行危险源辨识时可不限于以上推荐的方法。

辨识范围

危险源的辨识范围应覆盖所有的作业活动和设备设施,包括:

1——规划、设计(重点是新、改、扩建项目)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

2——常规和非常规作业活动;

3——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

4——所有进入作业场所人员的活动;

5——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

6——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

7——工艺、设备、管理、人员等变更;

8——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

9——气候、地质及环境影响等。

危险源辨识

企业应对全体员工进行危险源辨识方法的培训,按照确定的辨识范围组织全员有序地开展危险源辨识。

辨识时应依据GB/T13861的规定充分考虑四种不安全因素: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应充分考虑国家安监总局组织编写的《工贸行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指导手册(2016)版》中提及的较大危险因素。

运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对作业活动开展危险源辨识时,应在对作业活动划分为作业步骤或作业内容的基础上,系统地辨识危险源。在作业活动划分时,应以生产(工艺、工作)流程的阶段划分为主,也可以采取按地理区域划分、按作业任务划分的方法,或几种方法的有机结合。划分出的作业活动在功能或性质上相对独立,既不能太复杂(如包括多达几十个作业步骤或作业内容),也不能太简单(如仅由一、两个作业步骤或作业内容构成)。

运用安全检查表法(SCL)对场所、设备或设施等进行危险源辨识,应将设备设施按功能或结构划分为若干检查项目,针对每一检查项目,列出检查标准,对照检查标准逐项检查并确定不符合标准的情况和后果。

5.3 风险评价

风险评价方法

工贸企业宜选择风险矩阵分析法(LS),参见附录、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参见附录、风险程度分析法(MES),参见附录等方法对风险进行定性、定量评价,根据评价结果按从严从高的原则判定评价级别。

风险评价准则

工贸企业在对风险点和各类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时,应结合自身可接受风险实际,制定事故(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严重性、频次、风险值的取值标准(参见附录C)和评价级别,进行风险评价。风险判定准则的制定应充分考虑以下要求:

10——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11——设计规范、技术标准;

12——本单位的安全管理、技术标准;

13——本单位的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等;

14——相关方的投诉。

风险评价与分级

企业根据确定的评价方法与风险判定准则进行风险评价,判定风险等级。风险等级判定应遵循从严从高的原则,将各评价级别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等风险级别,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表示,评价出其他级数评价级别的企业在进行风险分级划分时参照以下原则,结合自身可接受风险实际进行划分。

15——E级\5级\蓝色\可接受危险:班组、岗位管控。

16——D级\4级\蓝色\轻度危险:属于低风险,班组、岗位管控。

17——C级\3级\黄色\显着危险:属于一般风险,部室(车间级)、班组、岗位管控,需要控制整改。

18——B级\2级\橙色\高度危险:属于较大风险,公司(厂)级、部室(车间级)、班组、岗位管控,应制定建议改进措施进行控制管理。

19——A级\1级\红色\极其危险:属于重大风险,公司(厂)级、部室(车间级)、班组、岗位管控,应立即整改,视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停产整改,需要停产整改的,只有当风险降至可接受后,才能开始或继续工作。

确定重大风险

以下情形为重大风险:

20——违反法律、法规及国家标准中强制性条款的;

21——发生过死亡、重伤、重大财产损失事故,或三次及以上轻伤、一般财产损失事故,且现在发生事故的条件依然存在的;

22——涉及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

23——具有中毒、爆炸、火灾等危险的场所,作业人员在10人及以上的;

24——经风险评价确定为最高级别风险的。

风险点级别确定

按照风险点中各危险源评价出的最高风险级别作为该风险点的级别。

5.4 风险控制措施的制定与实施

制定风险控制措施时应从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措施、个体防护措施、应急处置措施这五类中进行选择。

风险控制措施的选择应考虑可行性、可靠性、先进性、安全性、经济合理性、经营运行情况及可靠的技术保证和服务。

设备设施类危险源通常采用以下控制措施:安全屏护、报警、联锁、限位、安全泄放等工艺设备本身固有的控制措施和检查、检测、维保等常规的管理措施。

作业活动类危险源的控制措施通常从以下方面考虑:制度、操作规程的完备性、管理流程合理性、作业环境可控性、作业对象完好状态及作业人员技术能力等方面。

不同级别的风险要结合实际采取一种或多种措施进行控制,对于评价出的不可接受风险,应制定补充建议措施并实施,直至风险可以接受。

风险控制措施应在实施前针对以下内容评审:

25——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26——是否使风险降低到可以接受的程度;

27——是否产生新的风险;

28——是否已选定了最佳的解决方案;

29——是否会被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5.5 风险分级管控

风险分级管控的要求

风险分级管控应遵循风险越高管控层级越高的原则,上一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一级必须同时负责管控,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对于操作难度大、技术含量高、风险等级高、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作业活动应重点进行管控。

企业应根据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原则和企业组织机构设置情况,合理确定各级风险的管控层级,一般分为公司(厂)级、部室(车间级)、班组和岗位级,也可结合本单位机构设置情况,对风险管控层级进行增加或合并。

编制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工贸企业应在每一轮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后,编制包括全部风险点各类风险信息的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参见附录、,并按规定及时更新。

风险告知6 文件管理工贸企业应完整保存体现风险分级管控过程的记录资料,并分类建档管理。应包括风险分级管控制度、风险点统计表、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记录,以及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危险源统计表(参见附录)等内容的文件化成果;涉及重大、较大风险时,其辨识、评价过程记录,风险控制措施及其实施和改进记录等,应单独建档管理。7 分级管控的效果

通过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工贸企业应至少在以下方面有所改进:

30——每一轮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后,应使原有管控措施得到改进,或者通过增加新的管控措施提高安全可靠性;

31——重大风险场所、部位的警示标识得到保持和完善;

32——涉及重大风险部位的作业、属于重大风险的作业建立了专人监护制度;

33——员工对所从事岗位的风险有更充分的认识,安全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提高;

34——保证风险控制措施持续有效的制度得到改进和完善,风险管控能力得到加强;

35——根据改进的风险控制措施,完善隐患排查项目清单,使隐患排查工作更有针对性。

8 持续改进

8.1 评审

工贸企业每年至少对风险分级管控体系进行一次系统性评审,并对评审结果进行公示和公布。

8.2 更新

企业应主动根据以下情况变化对风险管控的影响,及时针对变化范围开展风险分析,更新风险信息:

36——法规、标准等增减、修订变化所引起风险程度的改变;

37——发生事故后,有对事故、事件或其他信息的新认识,对相关危险源的再评价;

38——组织机构发生重大调整;

39——风险程度变化后,需要对风险控制措施的调整;

40——根据非常规作业活动、新增功能性区域、装置或设施以及其他变更情况等适时开展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

8.3 沟通

企业应建立不同职能和层级间的内部沟通和用于与相关方的外部风险管控沟通机制,及时有效传递风险信息,树立内外部风险管控信心,提高风险管控效果和效率。重大风险信息更新后应及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附 录 A附 录 B(资料性附录)附 录 C风险分析记录C.1 作业活动清单

(记录受控号)单位: №:

序号

作业活动名称

作业活动内容

岗位/地点

活动频率

备注

填表人: 填表日期: 年 月 日 审核人: 审核日期: 年 月 日

1注:当选用风险矩阵分析法(LS)时可不填写活动频率

C.2 设备设施清单

(记录受控号)单位: №:

序号

设备名称

类别

型号

位号/所在部位

是否特种设备

备注

填表人: 填表日期: 年 月 日 审核人: 审核日期: 年 月 日

注:1.按照单元或装置进行划分,同一单元或装置内介质、型号相同的设备设施可合并,在备注内写明数量。

2.厂房、管廊、手持电动工具、办公楼等可以放在表的最后列出。

C.3 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记录

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记录

(记录受控号)风险点: 岗位: 作业活动: №:

分析人: 日期: 审核人: 日期: 审定人: 日期:

序号

作业

步骤

危险源或潜在事件(人、物、作业环境、管理)

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后果

现有控制措施

风险评价

风险分级

管控层级

建议改进(新增)措施

备注

工程技术措施

管理措施

培训教育措施

个体防护措施

应急处置措施

可能性

严重性

频次

风险值

评价级别

工程技术措施

管理措施

培训教育措施

个体防护措施

应急处置措施

2注:1.分析人为岗位人员,审核人为所在岗位/工序负责人,审定人为上级负责人。

2.当选用风险矩阵分析法(LS)法时可不填写频次。

3. 现有管控措施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按五种措施分类填写,内容必须详细和具体。

4.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应结合工贸行业特点依据GB6441填写,包括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它爆炸、中毒和窒息,以及其它伤害等;

5.评价级别是运用风险评价方法确定的风险等级。

6.风险分级是指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标识。

7.管控层级是指根据企业机构设置情况确定的管控层级,一般分为公司(厂)级、部室(车间级)、班组和岗位级。

C.4 安全检查表分析(SCL)评价记录

安全检查表分析(SCL)+评价记录

(记录受控号)风险点: 岗位: 设备设施: №:

分析人: 日期: 审核人: 日期: 审定人: 日期:

检查项目

标准

不符合标准

情况及后果

现有控制措施

风险评价

风险分级

管控层级

建议改进(新增)措施

备注

工程技术措施

管理措施

培训教育措施

个体防护措施

应急处置措施

可能性

严重性

频次

风险值

评价级别

工程技术措施

管理措施

培训教育措施

个体防护措施

应急处置措施

3注:1.分析人为岗位人员,审核人为所在岗位/工序负责人,审定人为上级负责人。

2.当选用风险矩阵分析法(LS)法时可不填写频次。

3.现有管控措施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按五种措施分类填写,内容必须详细和具体。

4.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应结合工贸行业特点依据GB6441填写,包括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它爆炸、中毒和窒息,以及其它伤害等;

5.评价级别是运用风险评价方法确定的风险等级。

6.风险分级是指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标识。

7.管控层级是指根据企业机构设置情况确定的管控层级,一般分为公司(厂)级、部室(车间级)、班组和岗位级。

附 录 D附 录 E(资料性附录)附 录 F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及风险点、危险源统计表

表A.1 作业活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单位:

风险点

作业步骤

危险源或潜在事件

评价级别

风险分级

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后果

管控措施

管控层级

责任单位

责任人

备注

编号

类型

名称

序号

名称

工程技术

措施

管理措施

培训教育措施

个体防护措施

应急处置措施

1

操作及作业活动

1

2

3

4

5

4注:管控措施指按一定程序确定的所有管控措施,包括“现有安全控制措施”和“建议改进(新增)措施”,内容必须详细和具体。

表 设备设施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单位:

风险点

检查项目

标准

评价级别

风险分级

不符合标准情况及后果

管控措施

管控层级

责任单位

责任人

备注

编号

类型

名称

序号

名称

工程技术

措施

管理措施

培训教育措施

个体防护措施

应急处置措施

1

设施、部位、场所、区域

1

2

3

4

5

6

5注:管控措施指按一定程序确定的所有管控措施,包括“现有安全控制措施”和“建议改进(新增)措施”,内容必须详细和具体。

表 风险点统计表

序号

名称

类型

区域位置

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后果

现有风险控制

措施

管控层级

责任

单位

责任人

备注

表 危险源统计表

序号

风险点名称

各等级危险源数量

合 计

备注

红(1级)

橙(2级)

黄(3级)

蓝(4级、5级)

合 计

附 录 G附 录 H(资料性附录)附 录 I风险评价方法I.1 风险矩阵分析法(LS)

风险矩阵分析法(简称LS),R=L×S ,其中R是风险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事件后果的结合, L是事故发生的可能性;S是事故后果严重性;R值越大,说明该系统危险性大、风险大。

表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判定准则

等级

标 准

5

在现场没有采取防范、监测、保护、控制措施,或危害的发生不能被发现(没有监测系统),或在正常情况下经常发生此类事故或事件。

4

危害的发生不容易被发现,现场没有检测系统,也未发生过任何监测,或在现场有控制措施,但未有效执行或控制措施不当,或危害发生或预期情况下发生

3

没有保护措施(如没有保护装置、没有个人防护用品等),或未严格按操作程序执行,或危害的发生容易被发现(现场有监测系统),或曾经作过监测,或过去曾经发生类似事故或事件。

2

危害一旦发生能及时发现,并定期进行监测,或现场有防范控制措施,并能有效执行,或过去偶尔发生事故或事件。

1

有充分、有效的防范、控制、监测、保护措施,或员工安全卫生意识相当高,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极不可能发生事故或事件。

表 事件后果严重性(S)判定准则

等级

法律、法规

及其他要求

人员

直接经济损失

停工

企业形象

5

违反法律、法规和标准

死亡

100万元以上

部分装置(>2 套)或设备

重大国际影响

4

潜在违反法规和标准

丧失劳动能力

50万元以上

2套装置停工、或设备停工

行业内、省内影响

3

不符合上级公司或行业的安全方针、制度、规定等

截肢、骨折、听力丧失、慢性病

1万元以上

1 套装置停工或设备

地区影响

2

不符合企业的安全操作程序、规定

轻微受伤、间歇不舒服

1万元以下

受影响不大,几乎不停工

公司及周边范围

1

完全符合

无伤亡

无损失

没有停工

形象没有受损

表 安全风险等级判定准则(R)及控制措施

风险值

风险等级

应采取的行动/控制措施

实施期限

20-25

A/1级

极其危险

在采取措施降低危害前,不能继续作业,对改进措施进行评估

立刻

15-16

B/2级

高度危险

采取紧急措施降低风险,建立运行控制程序,定期检查、测量及评估

立即或近期整改

9-12

C/3级

显着危险

可考虑建立目标、建立操作规程,加强培训及沟通

2 年内治理

4-8

D/4级

轻度危险

可考虑建立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但需定期检查

有条件、有经费时治理

1-3

E/5级

稍有危险

无需采用控制措施

需保存记录

表 风险矩阵表

5

轻度危险

显着危险

高度危险

极其危险

极其危险

4

轻度危险

轻度危险

显着危险

高度危险

极其危险

3

轻度危险

轻度危险

显着危险

显着危险

高度危险

2

稍有危险

轻度危险

轻度危险

轻度危险

显着危险

1

稍有危险

稍有危险

轻度危险

轻度危险

轻度危险

1

2

3

4

5

I.2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评价法(简称LEC)。L(likelihood,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exposure,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和C(consequence,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给三种因素的不同等级分别确定不同的分值,再以三个分值的乘积D(danger,危险性)来评价作业条件危险性的大小,即:D=L×E×C。D值越大,说明该作业活动危险性大、风险大。

表 事故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判定准则

分值

事故、事件或偏差发生的可能性

10

完全可以预料。

6

相当可能;或危害的发生不能被发现(没有监测系统);或在现场没有采取防范、监测、保护、控制措施;或在正常情况下经常发生此类事故、事件或偏差

3

可能,但不经常;或危害的发生不容易被发现;现场没有检测系统或保护措施(如没有保护装置、没有个人防护用品等),也未作过任何监测;或未严格按操作规程执行;或在现场有控制措施,但未有效执行或控制措施不当;或危害在预期情况下发生

1

可能性小,完全意外;或危害的发生容易被发现;现场有监测系统或曾经作过监测;或过去曾经发生类似事故、事件或偏差;或在异常情况下发生过类似事故、事件或偏差

很不可能,可以设想;危害一旦发生能及时发现,并能定期进行监测

极不可能;有充分、有效的防范、控制、监测、保护措施;或员工安全卫生意识相当高,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实际不可能

表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判定准则

分值

频繁程度

分值

频繁程度

10

连续暴露

2

每月一次暴露

6

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

1

每年几次暴露

3

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

非常罕见地暴露

表 发生事故事件偏差产生的后果严重性(C)判定准则

分值

法律法规

及其他要求

人员伤亡

直接经济损失

(万元)

停工

公司形象

100

严重违反法律法规和标准

10人以上死亡,或50人以上重伤

5000以上

公司

停产

重大国际、国内影响

40

违反法律法规和标准

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

1000以上

装置

停工

行业内、省内影响

15

潜在违反法规和标准

3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下重伤

100以上

部分装置停工

地区影响

7

不符合上级或行业的安全方针、制度、规定等

丧失劳动力、截肢、骨折、听力丧失、慢性病

10万以上

部分设备停工

公司及周边范围

2

不符合公司的安全操作程序、规定

轻微受伤、间歇不舒服

1万以上

1套设备停工

引人关注,不利于基本的安全卫生要求

1

完全符合

无伤亡

1万以下

没有

停工

形象没有受损

表 风险等级判定准则(D)及控制措施

风险值

风险等级

应采取的行动/控制措施

实施期限

>320

A/1级

极其危险

在采取措施降低危害前,不能继续作业,对改进措施进行评估

立刻

160~320

B/2级

高度危险

采取紧急措施降低风险,建立运行控制程序,定期检查、测量及评估

立即或近期整改

70~160

C/3级

显着危险

可考虑建立目标、建立操作规程,加强培训及沟通

2年内治理

20~70

D/4级

轻度危险

可考虑建立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但需定期检查

有条件、有经费时治理

第6篇: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

ICS 03

A 00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37/T 2882—2016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

General rules for th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system of work safety risk classification

2016-12-07发布

2017-01-08实施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目  次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潘国军、张省军、刘晓威、孙宁、贾国庆、李有臣、高发虎、彭爱田、孙延瑞、赵华、张秀文、王红国、谢家宣、朱殿卿、赵俊峰、赵一。

引  言

本标准是依据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充分借鉴和吸收国际、国内风险管理相关标准、现代安全管理理念和生产经营单位(以下简称企业)的风险管理成功经验,融合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及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相关要求,结合山东省安全生产实际编制而成。

风险分级管控是企业安全管理的核心,风险分级管控过程中确定的典型控制措施是隐患排查的重要内容。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是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生产标准化相关要求的深化。

本标准的目的是规范山东省企业安全生产风险(以下简称风险)管理全过程,保障从业人员的职业安全与健康,降低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实现安全生产和安全发展。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山东省内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指导山东省内各行业领域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实施指南的编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3694—2013 风险管理 术语

3 术语和定义

GB/T 23694—2013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风险 risk

生产安全事故或健康损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的组合。可能性,是指事故(事件)发生的概率。严重性,是指事故(事件)一旦发生后,将造成的人员伤害和经济损失的严重程度。风险=可能性×严重性。

改写GB/T 23694—2013,定义2.1。

3.2 

可接受风险 acceptable risk

根据企业法律义务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已被企业降至可容许程度的风险。

3.3 

重大风险 major risk

发生事故可能性与事故后果二者结合后风险值被认定为重大的风险类型。

3.4 

危险源 hazard

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

在分析生产过程中对人造成伤亡、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导致疾病的因素时,危险源可称为危险有害因素,分为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四类。

3.5 

风险点 risk site

风险伴随的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以及在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活动,或以上两者的组合。

3.6 

危险源辨识 hazard identification

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分布和特性的过程。

3.7 

风险评价 risk assessment

对危险源导致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分级,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加以考虑,以及对风险是否可接受予以确定的过程。

3.8 

风险分级 risk classification

通过采用科学、合理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划分等级。

3.9 

风险分级管控 risk classification management and control

按照风险不同级别、所需管控资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复杂及难易程度等因素而确定不同管控层级的风险管控方式。

3.10 

风险控制措施 risk control measure

企业为将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程度,针对该风险而采取的相应控制方法和手段。

3.11 

风险信息 risk information

风险点名称、危险源名称、类型、所在位置、当前状态以及伴随风险大小、等级、所需管控措施、责任单位、责任人等一系列信息的综合。

3.12 

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risk classification control list

企业各类风险信息(3.11)的集合。

4 基本要求

4.1 组织有力、制度保障

企业应建立由主要负责人牵头的风险分级管控组织机构,应建立能够保障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全过程有效运行的管理制度。

4.2 全员参与、分级负责

企业从基层操作人员到最高管理者,应参与风险辨识、分析、评价和管控;企业应根据风险级别,确定落实管控措施责任单位的层级;风险分级管控以确保风险管控措施持续有效为工作目标。

4.3 自主建设、持续改进

企业应依据本行业领域同类型企业实施指南,建设符合本企业实际的风险分级管控体系。企业应自主完成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制度设计、文件编制、组织实施和持续改进,独立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分析、风险信息整理等相关具体工作。

4.4 系统规范、融合深化

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应与企业现行安全管理体系紧密结合,应在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等安全管理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风险分级管控,形成一体化的安全管理体系,使风险分级管控贯彻于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

4.5 注重实际、强化过程

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强化过程管理,制定风险管控体系配套制度,确保体系建设的实效性和实用性。安全管理基础比较薄弱的小微企业,应找准关键风险点,合理确定管控层级,完善控制措施,确保重大风险得到有效管控。

4.6 激励约束、重在落实

企业应建立完善的风险管控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形成激励先进、约束落后的工作机制。应按照“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原则,明确每一个岗位辨识分析风险、落实风险控制措施的责任,并通过评审、更新,不断完善风险分级管控体系。

5 总体结构

5.1 标准层级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标准体系应包括通则、细则和实施指南三个层级。

5.2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

应规定本行业领域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原则要求、任务目标、基本程序和建设内容。

5.3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

应规定本行业领域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具体任务目标,应对确定风险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风险分级管控等工作程序提出具体要求,应确定本行业常用的危险源辨识方法、风险评价方法,以及风险控制措施的选择与实施。

5.4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实施指南

应根据本行业领域同类型企业中的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标杆企业的典型经验做法,制定同类型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工作方法、实施步骤,明确风险点划分、风险判定、控制措施确定和分级管控等具体原则,确定同类型企业常用的危险源辨识方法、风险评价方法和典型风险控制措施,以及相关配套制度、记录文件等,指导同类型企业开展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

6 工作程序和内容

6.1 风险判定准则

应结合企业可接受风险实际,制定事故(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严重性和风险度取值标准,明确风险判定准则,以便准确判定风险等级。风险等级判定应按从严从高原则。

6.2 风险点确定

风险点划分原则6.2.1.1 设施、部位、场所、区域

应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的原则。

1示例:如储存罐区、装卸站台、生产装置、作业场所、人员密集场所等。

6.2.1.2 操作及作业活动

应涵盖生产经营全过程所有常规和非常规状态的作业活动。

2示例:动火、进入受限空间等特殊作业活动。

风险点排查6.2.1.3 风险点排查的内容

企业应组织对生产经营全过程进行风险点辨识,形成风险点名称、所在位置、可能导致事故类型、风险等级等内容的基本信息。

6.2.1.4 风险点排查的方法

应按生产(工作)流程的阶段、场所、装置、设施、作业活动或上述几种方式的结合进行风险点排查。

6.3 危险源辨识

危险源辨识的内容

企业应采用适用的辨识方法,对风险点内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辨识应覆盖风险点内全部的设备设施和作业活动,并充分考虑不同状态和不同环境带来的影响。

危险源辨识的方法

设备设施危险源辨识应采用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等方法,作业活动危险源辨识应采用作业危害分析法(JHA)等方法,对于复杂的工艺应采用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法(HAZOP)或类比法、事故树分析法等方法进行危险源辨识。

6.4 风险评价

评价方法

企业应选择以下的评价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定性、定量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划分等级:

1——风险矩阵分析法(LS);

2——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

3——风险程度分析法(MES);

4——危险指数方法(RR);

5——职业病危害分级法等。

重大风险确定原则

以下情形为重大风险:

6——违反法律、法规及国家标准中强制性条款的;

7——发生过死亡、重伤、职业病、重大财产损失事故,或三次及以上轻伤、一般财产损失事故,且现在发生事故的条件依然存在的;

8——涉及重大危险源的;

9——具有中毒、爆炸、火灾等危险的场所,作业人员在10人以上的;

10——经风险评价确定为最高级别风险的。

风险点级别确定

按风险点各危险源评价出的最高风险级别作为该风险点的级别。

6.5 风险控制措施

风险控制措施类别

风险控制措施类别包括:

11——工程技术措施;

12——管理措施;

13——培训教育措施;

14——个体防护措施;

15——应急处置措施。

风险控制措施确定的要求6.5.1.1 基本原则

企业在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考虑:

16——可行性;

17——安全性;

18——可靠性;

19——重点突出人的因素。

6.5.1.2 评审

风险控制措施应在实施前针对以下内容进行评审:

20——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21——是否使风险降低至可接受风险;

22——是否产生新的危险源或危险有害因素;

23——是否已选定最佳的解决方案。

重大风险控制措施

需通过工程技术措施和(或)技术改造才能控制的风险,应制定控制该类风险的目标,并为实现目标制定方案。

属于经常性或周期性工作中的不可接受风险,不需要通过工程技术措施,但需要制定新的文件(程序或作业文件)或修订原来的文件,文件中应明确规定对该种风险的有效控制措施,并在实践中落实这些措施。

对于某些重大风险,可同时采取6.5.3.1和6.5.3.2规定的措施。

6.6 风险分级管控

风险分级

企业选择适用的评价方法进行风险评价分级后,应确定相应原则,将同一级别或不同级别风险按照从高到低的原则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实施分级管控。

风险分级管控的要求

风险分级管控应遵循风险越高管控层级越高的原则,对于操作难度大、技术含量高、风险等级高、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作业活动应重点进行管控。上一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一级必须同时负责管控,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风险管控层级可进行增加或合并,企业应根据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原则,结合本单位机构设置情况,合理确定各级风险的管控层级。

6.7 编制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企业应在每一轮风险辨识和评价后,编制包括全部风险点各类风险信息的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并按规定及时更新。

7 文件管理

企业应完整保存体现风险管控过程的记录资料,并分类建档管理。至少应包括风险管控制度、风险点台账、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表,以及风险分级管控清单等内容的文件化成果;涉及重大风险时,其辨识、评价过程记录,风险控制措施及其实施和改进记录等,应单独建档管理。

8 分级管控的效果

通过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企业应至少在以下方面有所改进:

24——每一轮风险辨识和评价后,应使原有管控措施得到改进,或者通过增加新的管控措施提高安全可靠性;

25——重大风险场所、部位的警示标识得到保持和改善;

26——涉及重大风险部位的作业、属于重大风险的作业建立了专人监护制度;

27——员工对所从事岗位的风险有更充分的认识,安全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提高;

28——保证风险控制措施持续有效的制度得到改进和完善,风险管控能力得到加强;

29——根据改进的风险控制措施,完善隐患排查项目清单,使隐患排查工作更有针对性。

9 持续改进

9.1 评审

企业每年至少对风险分级管控体系进行一次系统性评审或更新。企业应当根据非常规作业活动、新增功能性区域、装置或设施等适时开展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

9.2 更新

企业应主动根据以下情况变化对风险管控的影响,及时针对变化范围开展风险分析,及时更新风险信息:

30——法规、标准等增减、修订变化所引起风险程度的改变;

31——发生事故后,有对事故、事件或其他信息的新认识,对相关危险源的再评价;

32——组织机构发生重大调整;

33——补充新辨识出的危险源评价;

34——风险程度变化后,需要对风险控制措施的调整。

9.3 沟通

企业应建立不同职能和层级间的内部沟通和用于与相关方的外部风险管控沟通机制,及时有效传递风险信息,树立内外部风险管控信心,提高风险管控效果和效率。重大风险信息更新后应及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推荐访问:通则 分级 安全生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