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是一个汉语词语。含义是:学校中依据学生修业年限分学生为若干级谓之年级。如我国现行学制一般规定小学修业年限为六年,学校中就编为六个年级。学生入学第一学年为一年级,第二学年升入二年级,馀类推。同一年级学生人数多者,再分成若干班,中小学一般分五,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数学四年级上册2020至2021年5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数学四年级上册2020至2021年5篇
数学四年级上册2020至2021年篇1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实录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实录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实录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112~11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生活中简单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初步体会优化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使学生学会选择合理、快捷的方法解决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逐步养成合理安排事情与节约时间的良好习惯。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解决沏茶问题
1.对话导入。
这几天,番茄娃娃很不开心,他遇到难题了。(课件演示:番茄娃娃伤心流泪的画面)你们愿意帮助他吗?今天,我们就来帮助番茄娃娃解决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沏茶。
[设计意图:创设帮助番茄娃娃解决问题的情境,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帮助番茄娃娃的美好心理,使新知的学习成为学生的需要,为学生的思考提供了良好的、积极的情感氛围。]
2.沏茶问题。
(1)看图获取信息。
先让学生说说平时沏茶要做哪些事,再出示课件,了解番茄娃娃沏茶所要做的六件事。
(2)操作解决问题。
提出问题:怎样安排才能尽快沏好茶呢?
动手操作:先小组交流,然后用学具卡片在纸条上摆一摆、贴一贴,最后算一算沏好茶至少要花几分钟。
(3)交流体验最优方案。
学生展示摆好的纸条,要求把各种方案按所花时间的长短进行分类,请花时间最少的小组介绍想法,再讨论为什么这个方案会节省时间。
(4)抽象数学化的提炼。
介绍箭号图示法(沏茶的流程图),感受这种表示法的简洁、明了。
3.小结。(课件演示:番茄娃娃看了沏茶的箭号图示法,很高兴)
[设计意图:设计说一说、看一看、摆一摆、贴一贴、分一分等一系列情境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在充足的时间与空间里进行思考和交流,以解决问题。通过动手操作和讨论交流,引导学生思考解决沏茶问题的各种方法,体验沏茶问题的最优方案,感受合理安排的思想方法。]
二、解决煎蛋问题
师:接着解决第二个问题煎蛋。(课件演示:用平底锅煎,一次能煎两个蛋;煎两面,每面煎两分钟)
1.自主解决煎蛋的问题。
师:如果要煎一个蛋,至少需要多少时间?
师:如果要煎两个蛋,怎样安排?至少需要多少时间?
2.合作解决煎三个蛋的问题。
师:现在番茄娃娃要煎三个完整而独立的蛋,至少需要几分钟?怎样安排?
(1)12分钟方案。(生介绍安排方案,略)
(2)8分钟方案。(生边说边上台用圆片演示,师配合板书,如下)
第一次 ①正 ②正 2分钟
第二次 ①反 ②反 2分钟
第三次 ③正 2分钟
第四次 ③反 2分钟
共需8分钟
(3)6分钟方案。(小组合作交流,动手操作,寻找更节省时间的安排方案)
学生如果有困难时,师引导:一口锅一次能煎两个蛋,第三次和第四次只能安排煎一个蛋,如果每次都安排煎两个蛋,那不就节省时间了吗?想想怎样安排,才能让锅每次都煎两个蛋呢?
汇报展示。(生边说边演示,师及时记录过程,如下)
第一次 ①正 ②正 2分钟
第二次 ①反 ③正 2分钟
第三次 ②反 ③反 2分钟
共需6分钟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预设了三种不同的解决方案,对于第一种方案,只要让学生介绍就行了;第二种方案,采用师生共同合作的方式展示安排过程;第三种方案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通过小组讨论、动手操作等活动,让学生多方面、多层次感受这种安排的思想方法。教学时,教师应根据课堂情况灵活调控,既要注重体验多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又要注重最优策略的引导;既要渗透学法指导,又要培养创新精神。]
3.观察比较,体验优化思想的应用。
师:现在,要用哪种方案帮助番茄娃娃?为什么?(指6分钟方案)节省了多少时间?为什么能节省时间?
4.运用最优方案解决煎多个蛋的问题。
(1)探索煎多个蛋的合理安排方案。
师:假如煎4个蛋,又该怎样安排最节省时间?需要几分钟?(课件演示)
师:假如要煎5个、6个、7个蛋,又该怎样安排?至少需要几分钟?(课件演示)
(2)引导观察,比较分析,发现规律。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比较、分析、运用等多种活动,让学生理解、体验优化的思想,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再运用最优方案解决煎多个蛋的问题。这样设计,使学生从中体会到优化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5.联系生活,总结提升。
(1)我们身边也有许多通过合理安排来节省时间的事情,你能举例说说吗?
(2)今天,我们帮助番茄娃娃解决了沏茶和煎蛋两个问题,他可高兴了!瞧,他来了。(点击课件:番茄娃娃伴有画外音:谢谢大家)你想对他说什么?
(3)小结揭题。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这样合理安排,就可以节省时间。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学的数学广角里的知识。(板书:合理安排)最后,番茄娃娃有一句名言送给大家,愿与大家共勉。(点击课件:培根合理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同学们,我们只有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认真合理安排,才能提升办事效率!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设计意图: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个环节,让学生感受到合理安排时间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不仅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进一步体会了优化思想。]
数学四年级上册2020至2021年篇2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烙饼问题》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当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本课所学内容就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简单事例,让学生尝试从优化的角度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的方案,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在解决问题中的运用。
设计理念:
优化问题是人们经常要遇到的问题,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出发,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推理、交流等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不同的方法中选择最优方案,在解决问题中初步体会数学方法的应用价值,初步体会优化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中的简单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到优化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中的策略的多样性,初步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化方案的意识。
3、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4、使学生能积极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本课时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标实验教材(四上)112-113的例1
教学重点:体会优化思想。
教学难点:探究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三张圆纸片。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开始,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
同学们家里有厨房吗?你们进过厨房吗?进去做什么?厨房里有什么数学问题吗?
二、情境引入,学习新知
那么我们来看看小丽家厨房里的数学问题。(课件出示例1图)小丽妈妈正在为全家人做自己的拿手绝活——烙饼。(板书课题:烙饼问题)
1、师:“从图上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学生观察、理解图中的内容。
(这一环节是通过创设出生活化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烙饼这一事例,调动学
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处于主动思考解决问题的最佳状态。)
教师提问:“妈妈烙一张饼最少需要几分钟?”
“如果妈妈要烙2张饼最少需要几分钟,怎样烙?”
小结:我们烙两张饼时,可以先同时烙饼的正面,用了3分钟;再同时烙饼的反面,用了3分钟这样烙两张饼就需要6分钟。
师:“爸爸、妈妈和小丽各吃一张饼,一共要烙几张饼呢?”
“要烙3张饼,锅里每次最多只能烙2张饼,那3张饼怎样烙时间最短呢?”
2、学生操作,探究烙3张饼的方法。
让学生用发的圆片烙一烙,同桌说说用了几分钟,是怎样烙的。(圆片的正、反面上分别写着正、反两字来代表饼的正、反面。)教师参与到小组活动中。
(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才能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3、学生演示烙饼法。
师:谁愿意把你烙饼的方法介绍给大家。(学生上黑板动手烙,边烙边说)
让大家来比较:“这些烙法,哪一种能让大家尽快地吃上饼?”
得出结论:9分钟是烙3张饼所用的时间最短的,我们就把(烙3张饼所需时间最短的)这种方法,叫快速烙饼法。(教师板书快速烙饼法)
教师在黑板上演示烙三张饼的方法并小结:先把饼1、饼2同时放进锅里,先烙饼1、饼2的正面,3分钟后,取出饼1,放入饼3,再同时烙饼2的反面和饼3 的正面,3分钟后,饼2烙好了,取出饼2,再放入饼1,再同时烙饼1和饼3的反面,又过了3分钟,饼1和饼3烙好了,这样烙3张饼就用了9分钟。
师:老师是用什么方法烙的?(也是用快速烙饼法)
师:使用这种方法时,你发现了什么?(1、使用快速烙饼法,锅里面必须同时放2张饼。2、用的时间短。)
让学生用烙3张饼的快速烙饼法再烙一次,边烙边说给你的同桌听。
(烙3张饼的最佳方法是解决烙饼问题的关键。我让学生演示烙饼过程,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探索尝试,再进行比较,既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理清思路,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4、拓展延伸:
师:(出示表格,边说边点击表格)刚才烙2张饼时可以2张2张烙,所需时间是6分钟,烙3张饼时可以用烙3张饼的最佳方法,所需时间是9分钟。想一想,如果烙4张饼,怎样烙时间最短?
学生发言。班内交流,并比较哪个小组的方法最好。
教师小结后提问:“如果要是烙5张饼,怎样才能让大家尽快地吃上饼?需几分钟”
小组活动,通过小组交流,使学生找到最佳方法。
教师小结后提问:“如果要是烙6张饼,怎样才能让大家尽快地吃上饼?需几分钟”
学生发言。班内交流,并比较哪个小组的方法最好。
教师小结后提问“如果要是烙7张饼、8张饼……10张饼最少需几分钟?”
(通过以上活动,可以使学生找到最优方法,体会优化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在这样过程逐步形成课件表格.
5、探究规律。
让学生仔细观察表格、小组讨论交流,说一说自己的发现。(根据情况决定是否给学生启示:1、仔细观察烙饼的张数和烙饼所需要的时间,你发现了什么?2、仔细观察烙饼的张数不同烙饼的方法有什么不同?)
学生在充分交流探讨的基础上,得出结论:1、如果要烙的饼的张数是双数,2张2张的烙就可以了,如果要烙的饼的张数是单数,可以先2张2张的烙,最后3张用快速烙饼法最节省时间。
得出结论:每多烙一张饼,时间就增加3分钟,用饼数乘烙一面饼所用的时间,就是所用的最短时间。(饼数×3=所需最少的时间。)
教师:“谁能很快地说出烙11张饼用多长时间?烙15张饼呢?”
(通过拓展性的设问,既对前面所学知识进行了巩固,也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时间和空间。)
三、实践应用
课件出示114页做一做第1题。
教师:“现在美味餐厅的厨师也遇到了难题,餐厅里来了三位客人,每人点了两个菜,而餐
厅里只有两位厨师,假设两个厨师做每个菜的时间都相等,怎样安排炒菜的顺序才比较合理呢?”
1、引领理解题意。
2、全班交流
四、全课总结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师:同学们回家后可以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可以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解决。
数学四年级上册2020至2021年篇3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反思
四年级上册教学反思
杨丽娇
1、亿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部分学生认识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以及每相邻两个单位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了亿以内数的数位顺序表,能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出亿以内的数。总体感觉学生对亿以内数的认识,掌握较好,由于亿以内数的认识是在学生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对大数的认识和学习。在教学后,我觉得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知识迁移,积极调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
学生在前面所学的100以内数的认识、1000以内数的认识、10000以内数的认识,以及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等知识和经验,都可以在这节的学习中发挥积极的迁移作用。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激活学生的相关知识基础促进知识的迁移,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使学生在学会的同时,学习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2.注意建立数感,结合生活实际创设现实情境。
数学来源与生活,大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为了让学生感受日常生活与大数的这种联系,我充分利用教材,让学生了解我国第五次进行人口普查的数据,并且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见到过的大数,使学生感受大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2、亿以内的数的读法
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多数学生已经巩固了亿以内的数的读法,能熟练地读出亿以内的数。经历了认读大数的过程,体验了认读大数的方法和技巧,通过现实数据的读数,感受大数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亿以内数的读法”这节课是在学生具备了读万以内数的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
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从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出发,在关键环节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读数的方法。如:在学习例2亿以内数的读法。先学习只有万级的数,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识按个数的读法来读,后面加读一个“万”字,再学习含有两级的数,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并突出哪些0该读,哪些0不该读这一读数中的难点。最后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读数规则。但是个别学生仍然不会,还学要课后辅导。
3、直线、射线和角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发现大部分学生已经认识了直线、射线和角。理解了直线、射线和线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经历了直线、射线、角的认识过程,体验比较的方法。在学生比较三线的区别与联系时没有给予充分的讨论时间。虽然在三线的区别上学生能较好的说明,但对于联系很多学生就感到模糊。基本上学生只能知道三种线都是直的,没有学生能够说出线段,射线都是直线的一部分,对于这一点,我预先也估计到,并对如何引导做了两种预设,后来我采用了从线段---射线---直线的顺序进行引导,先画一条线段,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得到一条射线,两端都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直线,从而说明线段和射线都是直线的一部分,但这样的引导仍然让学生感到不好接受。课后思考反过来引导效果可能会更好,既先画直线,然后在直线上取一个点,使直线上出现射线,再在直线上取一个点,两点之间的那一段就是线段。
4、角的度量
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多数学生认识了量角器、角的常用单位“度”和度的符号“°”。掌握了量角的一般步骤和方法,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经历了量角的过程体验合作学习的方法。但是量角的方法还是一个难点,有些学生还是没有学会,量角时不够熟练,以后还需多讲多练。从学生的作业反馈情况来看,本课的教学目标基本上得到了落实,但还是有一少部分学生没有能够掌握正确使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的方法和技能。经过反思,问题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准备不充分,本课需要学生使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度数,课前布置学生购买量角器时,没有强调量角器的质量、规格等要求,课后发现很大一部分学生所使用的量角器不规范,这些不规范的量角器对学生测量角的度数产生了一定的阻碍。二是考虑不周全,对于少部分学生而言,量角的过程仍还是有一定的难度:顶点和中心重合简单,而要把零刻度线和角的一边同时重合,另一边在刻度内却非易事,内外刻度要分清更是困难。如果步骤改为先把零刻度线和角的一边重合,再通过平移使顶点和中心重合,这样操作过程可能会简单些,学生也更容易掌握。
5、口算乘法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位数乘二、三位数进位乘法的口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经历了口算过程,体验了观察、推理的思维方法和计算方法的多样性。但是在计算的过程中,有些学生粗心导致出错。教学口算方法中,我让学生用自己的知识经验独立口算,在交流反馈中,引出学生不同的口算方法,意在通过学生对比不同算法的特点,让他们选择合适的算法来运用。轰轰烈烈地课堂,使我非常满意。但是,本节课也存在着许多大大小小的问题,如课前的导入时间太长了,从而导致本节课上的很紧促,小组讨论也没有达到小组讨论的效果,本应该有学生总结的口算方法,我自己给说出来了,这样就没有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原则。
6、垂直与平行的概念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理解了垂直与平行这两种直线的位置关系,认识了平行线和垂线的概念。经历了对垂直与平行的认识过程,体验了观察、比较的学习方法。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小组合作探究的意识,激发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发展空间观念。但是在做题中应用的不太熟练,以后还需多练。
7、口算除法
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意让学生主动探索口算方法,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过程,获得新的口算方法。在说算理的过程中,图式结合,让学生更清晰思考的过程。算法的选择上尊重学生的想法,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口算和估算技巧,能正确地进行口算和估算,培养了计算能力,经历了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和估算过程,体验了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在本节课的学习活动中,学生感受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的特别开心。
8、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自主分析,掌握本节课重点,对信息的处理。在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时,提出一个问题:“如何在一个统计图里描述上面你们所说的这信信息?”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寻找绘制方法。整个过程使学生亲身经历了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突出体现了课程标准所提出地“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通过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体验知识的发生和发展的过程”的新理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了它的意义和作用,学会了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经历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过程和分析统计图中数据的过程,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到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9、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反思:本节课根据内容及学生的认知特点,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设置问题情境,打破原有知识结构,促使学生重新思考,自主构建新的知识结构,从而达到新的平衡。本课以主题情境为主线,有意识的根据统计图对数据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经历统计的全过程中,进一步体会统计的现实意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多数学生都理解并掌握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另一种绘制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学会从统计图种获取信息,了解了统计图的作用,经历了横式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过程,在以后的学习活动中,学生应该重点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良好习惯。
10、烙饼问题、沏茶问题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通过简单的实例,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还能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要培养使学生理解优化的思想,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在本节课中,让我更进一步的理解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好的从生活中的情景出发,让学生更好的接受知识,也进一步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数学四年级上册2020至2021年篇4
数学四年级上册口算题道
小学四年级上册口算题(200道)
14×6=
240÷15=
64÷16=
840÷21=
540÷60=
380÷19=
39÷3=
180×50=
150×4=
520÷26=
24×2=
800÷50=
88÷8=
420÷21=
32×3=
1900÷20=
720÷80=
80÷16=
48÷16=
200×160=
200×40=
200÷25=
12×8=
870÷30=
90÷6=
500÷25=
27×3=
300×33=
210×30=
400÷25=
56÷14=
3×140=
300×20=
1000÷25=
24÷8=
700÷14=
250÷50=
225÷25=
14×2=
600÷12=
19×50=
750÷25=
83-45=
9600÷80=
270÷90=
140÷20=
560÷8=
140×300=
96÷3=
360÷18=
96÷24=
8800÷40=
18×5=
630÷70=
40+26=
960÷800=
390÷30=
95÷19=
40×30=
750-290=
30×21=
270÷90=
37+26=
5×490=
400-260=
360÷12=
76-39=
760×20=
270÷30=
16×5=
65+59=
7500÷500=
140÷20=
90÷3=
30×23=
370×200=
10×56=
540+90=
12×8=
650÷13=
60×50=
300×50=
27+32=
8600-4200=
420÷60=
52×20=
48+27=
240×4=
540+80=
10×700=
450×20=
640÷80=
480÷8=
41×70=
73+15=
15×10=
130×6=
378÷6=
120×600=
12×11=
630×0=
480-130=
20×360=
160×30=
900÷6=
25×40=
680×400=
220×40=
2400÷60=
900×60=
280+270=
104×5=
4500÷90=
860+240=
4×2500=
4500÷50=
140×70=
16×5=
600÷40=
120×2=
125×80=
90÷3=
5×128=
90÷30=
17×4=
540+90=
310-70=
270÷30=
25×4=
300×50=
400×14=
270×30=
450+47=
52×20=
470+180=
84÷21=
130×7=
10×700=
100÷25=
76÷9=
16×20=
480-130=
160×600=
66÷7=
600×40=
25×40=
20×420=
100-54=
42×5=
900×60=
290×300=
123+15=
320÷8=
860+240=
810÷30=
3600÷400=
140×5=
41×70=
7600÷20=
4000÷50=
12×40=
378÷6=
7600÷40=
530-70=
60×80=
6400÷8=
680+270=
420-90=
14×70=
15×50=
980÷14=
9600÷30=
85÷17=
23×3=
4200÷30=
7×700=
950÷19=
12×2=
6×130=
203+98=
144÷12=
480÷8=
130×50=
1800÷300=
63÷21=
16×5=
200×48=
240+570=
780÷13=
27×3=
930-660=
4800÷400=
630÷21=
90÷15=
530+280=
6×800=
75÷15=
48÷4=
920÷40=
5400÷9=
数学四年级上册2020至2021年篇5
全优卷 2020年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 易错题
一、填空。
1.在括号里填合适的数。
7升=( )毫升 10000毫升=( )升 ( )毫升=17升
20升=( )毫升 1周角=( )直角 144小时=( )日
2.在( )里填“>”“<”或“=”。
204÷23( )204÷32 594÷54( )495÷54 8700÷60( )87÷6
746-(64+36)( )746-64+36 480÷30( )480÷5÷6
3. 103-88=15,15×3=45和810÷45 =18合并成一道综合算式是( )。
4.口袋里有9个黄色小球,4个红色小球,小球除颜色外完全相同,从中任意摸出1个小球,摸到( )色小球的可能性大。如果要使摸到两种颜色小球的可能性相等,需要再往袋里放入( )个( )色小球,如果要使摸到红色小球的可能性大,至少要从袋里拿出( )个( )色小球。
5.一批布料有1920分米,制作一条连衣裙需要5米,最多可以做( )条连衣裙。
6.如果A÷B=6……24,那么(A÷4)÷(B÷4)=( )……( )。
7.张华家有3口人,居住面积是96平方米,王强家有5口人,居住面积是180平方米,( )家的人均居住面积较大,大( )平方米。
8.粮店上午运进225袋大米,下午运进大米的袋数比上午的2倍少60袋。这一天共运进( )袋大米。
9.两人掷骰子,每人掷一次,计算两人的点数之和,点数之和是单数算小美赢,点数之和是双数算小芳赢,但两人的点数相同需重新抛掷。这个游戏( )(填“公平”或“不公平”)。理由是( )。
二、选择。
1.冬天吃火锅最暖和,一火锅的底料汤汁大约是( )。
A.1升 B.5升 C.15升 D.100升
2.下面的算式中,最后一步算除法的算式是( )。
A. 270-75×4÷2 B.(270-75)×(4÷2)
C. 270-75×(4÷2) D.(270-75×4)÷2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是两位数
B.被除数和除数的末尾同时划去相同个数的0,商不变
C.1毫升水大约有6滴。
D.四(3)班有49名同学,全班按“1、2、3、1、2、3……”报数,最后一名同学报的数是“2”
4.下列算式中,与算式360÷3÷24的得数不同的是( )。
A.360÷(3×24) B.360÷3×24 C.360÷24÷3 D.360÷72
5.6个羽毛球装1筒,3筒羽毛球装1盒。720个羽毛球能装多少盒?下列算式中,不仅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而且有意义的有( )个。
①720÷18 ②720÷3÷6 ③720÷6÷3 ④720÷(6×3) ⑤720÷6
A.2 B.3 C.4 D.5
6.一个整数去掉个位上的0后,比原来少了333,这个整数是( )。
A.370 B.37 C.33 D.363
7.在算式12÷4=3中,如果被除数加上24,要使商不变,那么除数应该( )。
A.除以2 B.乘2 C.加上24 D.加上8
8.小军和小芳轮流掷小正方体,约定绿面朝上,算小军赢1分,蓝面朝上,算小芳赢1分,掷到其他颜色均不得分。掷下面( )的正方体是最公平的。
A.1红1黄1绿3蓝 B.4红1绿1黄
C.1红2蓝2黄1绿 D.2红1蓝1绿2黄
9.有甲、乙两个书架,甲书架有120本书,乙书架有72本书,每次从甲书架上拿出3本书放到乙书架,拿( )次后甲、乙两个书架的书同样多。
A.16 B.12 C.8 D.6
10.用5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成一个立体图形,从上面看到的是,共有( )种不同的摆法。
A.6 B.9 C.12 D.18
三、操作。
1.用画垂线的方法把下图画成一个长方形,并标出点A到对边的距离。
2.
(1)从前面、右面和上面观察这个立体图形,并画出看到的图形。
(2)这个立体图形一共由( )个小正方体组成。至少再添加( )个这样的小正方体,就能使这个立体图形变成一个大正方体。(不移动原有小正方体的位置)
3.按要求作图。
(1)口子村准备新挖一条灌溉渠,请你为村民设计一条最经济的引水路线。
(2)口子村和陈家村隔河相望,为了方便村民来往,加强交流,两村决定共同筹措资金在小河上修一座便民桥。你认为便民桥应该修在哪里?在图上画一画并说明理由。
四、解决实际问题。
1.王爷爷家住在老式居民楼里,四(1)班的假日小队队员利用周末的时间去看望王爷爷。每上一层楼需要爬12级台阶。王爷爷家住在几层?
2.4只燕子一个星期吃952只害虫,平均每只燕子一个星期吃多少只害虫?4只燕子平均每天吃多少只害虫?平均每只燕子每天吃多少只害虫?
3.一瓶止咳糖浆的规格及用法用量如下。
【规格】每瓶300毫升
【用法用量】口服,每日3次
7岁以上:每次15~30毫升
3~7岁儿童:每次5~10毫升
这瓶止咳糖浆够陈爷爷服用一周吗?
4.一间卧室,用边长为4分米的方砖铺地,一共需要50块。如果改用边长为5分米的方砖铺地,那么会比原来少用多少块方砖?
5.甲、乙两大超市年中大促。甲超市规定:满100元减10元,满200元减20元……以此类推。乙超市规定:购物满300元可以抽奖1次(抽奖箱如下图),每次摸1个球,摸到红球优惠30元,摸到白球优惠50元。妈妈计划消费320元(购买的商品甲、乙两大超市均有售),你认为妈妈应该选择在哪个超市消费?请说明理由。
答案
一、1. 7000 10 17000 20000 4 6
2.> > > < = 3. 810÷[(103-88)×3]=18
4.黄 5 红 6 黄 5. 38 6.6 6 7.王强 4 8. 615
9.不公平 点数之和是单数有18种情况,点数之和是双数有12种情况,所以小美赢的可能性大,这个游戏不公平
二、1. B 2. D 3. B 4. B 5. A 6. A 7. D 8. D 9. C 10. A
三、1.
2.(1) (2)8 19
3.(1)(2)
理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四、1. 84÷12 +1=8(层)
答:王爷爷家住在8层。
2. 952÷4=238(只) 952÷7=136(只) 952÷4÷7=34(只)
答:平均每只燕子一个星期吃238只害虫。4只燕子平均每天吃136只害虫。平均每只燕子每天吃34只害虫。
3.3×7=21(次) 21×15=315(毫升)
315>300
答:这瓶止咳糖浆不够陈爷爷服用一周。
4.4×4 =16(平方分米)
16×50÷(5×5) =32(块)
50 - 32 =18(块)
答:如果改用边长为5分米的方砖铺地,那么会比原来少用18块方砖。
5.甲超市:320 -30=290(元)
乙超市:摸到红球优惠后是320-30=290(元)
摸到白球优惠后是320-50=270(元)
显然,在乙超市消费有可能获得更大的优惠。
答:妈妈应该选择在乙超市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