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舍宁秘书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三年级语文上册研究课题及措施【6篇】

三年级语文上册研究课题及措施【6篇】

时间:2022-05-18 13:00:02 来源:网友投稿

《三年级》是2008年5月1日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金波。1992年获得国际安徒生奖提名,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三年级语文上册研究课题及措施6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三年级语文上册研究课题及措施6篇

【篇一】三年级语文上册研究课题及措施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24篇,略读课文8篇。此外,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设计了八个专题,它们依次是:多彩的生活、名人故事、心中的秋天、中华传统文化、壮丽的祖国山河、科学的思想方法、爱护周围环境、献出我们的爱。每个专题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涵教育价值。每组由导语、三篇精课课文、一篇略读课文、一个语文园地组成。精读课文后面有会认和会认的字,略读课文后面没有安排会认的字,哪字属于生字就随文注音。精读和略读之间有连接语,并适当提出略读的要求。一部分后面有资料袋,有两组课文安排了综合性学习。  

全册书要求认识300个字,会写315个字,第一次会写的字超过了会认的字。要求认识的字排在横条里,要求会写的字排在方格里。此外,教材在语文园地一、四、六、七还归类安排了一些要求认识的字。每个语文园地由五个栏目组成。其中有四个固定的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第五个栏目是机动栏目,为“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或“成语故事”,这四项内容分别在八个语文园地中交叉安排两次。  

    二、教学目标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了解祖国壮丽的山河、富饶的物产,培养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厚博大,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学习革命领袖、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受到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思想品德教育;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启迪学生的思想,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善于思考的能力。  

    2、认识200个字,会写300个字。累计认识2000个字,会写1300个字。  

    3、会使用字典,学习使用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开始练习用钢笔书写正楷字。  

    4、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继续学习默读,学习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6、学习联系上下文,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7、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8、开始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9、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背诵优秀诗文10篇(段)。练习复述课文。  

    10、初步培养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万字。   

    11、开始练习习作。不拘形式地写出见闻、感受和想象。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12、讲述故事努力做到具体生动,用语言打动他人;讲述见闻努力做到清楚明白,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13、结合语文学习,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三、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及教学措施  

(一)识字、写字教学 

识字、写字教学是贯穿整个小学阶段的重要任务。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已经掌握的识字方法 迁移到新的生字、写字的学习中。本册要求学生认300个字,写315个字。要求认识的识字量,这是下限。教师应鼓励学生通过其他渠道自主识字,增加识字量。

要继续加强写字的指导。在指导写字时,教师一定要板书示范,指导如容易写好的笔画、结构以及容易写错的笔顺,要求学生把字写端正,写美观。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不断提高写字质量。

(二)精读课文的教学  

    1、继续加强词、句训练。  

词句训练是整个小学阶段的一个教学重点。进一步加强词句训练,更是本册阅读教学的重点。中年级的词句训练可从以下几点进行:一是对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要避免以词解词,要鼓励学生结合语言环境、联系生活实际或理解词句的能力,逐步做到能自行理解;二要鼓励学生摘抄好词佳句,加强语言的积

累;三要重视词句的运用,加强与说、写之间的联系。  

    2、语文园地的教学。  

语文园地重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提出问题,发表个人的感受和见解。学习表达相结合,培养整体把握和综合运用的能力。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努力体现让学生自主选择,主动积累。  

    3、要加强朗读、默读训练。

   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基本功,课上一定要有琅琅的读书声。朗读有助于真切地感受课文,有助于因声明义,领略课文的精妙之处,有助于增强语感,以声传情。要多读少讲,把更多的时间用于朗读;要体现读通、读熟和读出感情这样的朗读层次;指导朗读,不要单纯从朗读技巧上指导,重在引导学生入境入情,而后用朗读表达出思想感情。默读也是重要的阅读基本功,要指导学生学会一边读,一边想,在独立阅读和思考中培养阅读能力。

    (三)略读课文的教学

   略读课文一般故事性强,文字浅显,能够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便于阅读和理解。略读课文的教学,着重指导学生把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读书方法用于阅读实践。教学略读课文,教师更应该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要围绕课文的重点、难点,凭借课文前的“阅读提示”,引导学生读书、思考、讨论,不要把略读课文上成精读课文。

    (四)口语交际的教学

明确教学要求,培养他们交际的能力, 创设情境,让他们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让学生大胆交流,勇于发表观点、见解,全员参与,共同评价并为他们的写作下铺垫。

   (五)习作教学

重视培养习作兴趣,使学生乐于表达,中年级不受文体束缚,也不受篇章束缚,重在自由表达,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要爱护学生想说想写,敢说敢写的热情、冲动和愿望,不要有过多的跳跳框框,让他们放开手脚去写,消除习作的畏难情绪。

   (六):实践活动

   语文实践活动要能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语文实践活动是课内语文学习的扩展,是语文能力的综合运用。教师要根据当时当地的实际,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语文教育资源,创造性地组织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篇二】三年级语文上册研究课题及措施

六年级语文课前预习习惯培养的研究

课题研究者:元城小学 李文坤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所需要解决得主要问题

1.课题提出的背景
上语文课,要不要让学生预习,这在今天似乎已经不算是什么问题。谁说不需要预习呢?恐怕很少。事实上,也真是大多数教师都在布置学生预习;学生也都知道上新课之前都要先预习一下。然而,很遗憾,要是果真按照“预习”工作最早也最热心的倡导者之一叶圣陶的观点和要求来考察、来衡量,我们中间很多人的做法恐怕只是徒具形式而已,效果总不见佳,那是必然的事。传统预习最常见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回家看看即将学习的内容,无非是减少一些“拦路虎”而已。这样做法的根本缺陷在于使学生的视野局限于现成的知识,忽视了知识产生的过程,忽视了在预习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呈现为被动接受式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新课程理念下的预习应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让学生适应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努力体现语文课程的总体目标。
2、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学生预习习惯的培养研究。      
(2)、学生作业习惯的培养研究。
(3)、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研究。     
(4)、学生操作习惯的培养研究。
   (5)、学生善于质疑的学习习惯的培养研究。 
   (6)、学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的培养研究。
   (7)、学生合作学习的培养研究。
    其中,预习习惯的培养研究、作业习惯的培养研究、倾听习惯的培养为本课题研究重点;倾听学习习惯的培养、善于质疑的学习习惯培养、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的培养研究本课题的研究难点;准备通过专家讲座、查阅文献、交流探讨、跟踪调查和个案分析等技术手段来解决该难点。

(二)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1.实践意义

强调自主:新课标所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其中之一就是“自主”。此课题重在以人为本,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培养学生自主预习的习惯,提高自学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重视反思:预习不能老一套,要不断反思预习中的科学性、合理性,反思预习要求与学生的预习的兴趣、学生的差异性等之间的联系,预习的效果与预习的时间之间的有效性等,从而使得此课题的研究更具有前瞻性与必要性。
2、理论价值
    叶圣陶关于教育的理论。叶圣陶先生曾深刻指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尤其是小学生,更应该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以利于为后继学习打好基础,为孩子的发展打好底色。如: 提前预习的习惯。由于每一个孩子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必然会有一些学习“暂时落后”的孩子,而帮助这些孩子迅速赶上去的最佳途径就是预习。通过预习,不但可以缩短孩子在学习上的差距,使他在课堂上显得更自信,更有勇气,而且可以让孩子自己摸索出一条学习的路径,积累一些自学的好方法。

(三)研究目标

本课题的研究,旨在使六年级语文教学在先进的理论指导下,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课前的预习能力,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具体地说:

1、唤醒和增强教师对预习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培养学生通过主动探究的实践活动,获取积极情感体验,培养主动求知乐于探究的心理品质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增强学生的预习热情,提高预习效果,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探索适合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教学体系,初步形成系统的预习特色。

(四)研究对象

元城小学六年级学生

(五)研究内容设计

1.研究的基本内容

(1)教师如何有效地指导六年级学生语文课前预习,避免让学生在预习时把书成为“资料展示厅”,照抄《课堂全解》的研究。
  (2)在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情况下,合理控制课前预习时间的研究。
(3)通过调查表对六年级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检查方式以及时间反馈的研究。
(4)结合语文课教学案例,让学生真正掌握预习的方法。
2、研究的基本原则
(1)针对性原则。一个班的学生存在着学习基础的差异、阅读能力的差异、自身素养的差异。阅读能力好的同学能很好地运用预习的方法按预习的要求去做,而阅读能力差的学生连读句子都结结巴巴,根据现状,要改变“一刀切”“一锅煮”的方法。
(2)趣味性原则。兴趣是学习的内在动力。预习时学生自己活动时间多,预习要求的激趣作用更应加强。如在教学作文时,要求学生写一种水果,预习时要求学生回去买一种水果,然后把看、摸、闻、吃时的各种感官感受写下来,学生很乐意去做,激起了学生预习的兴趣,更激起了写作的兴趣。
(3)启发性原则。预习过程要成为学生主动思维的过程,使预习真正有助于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和能力,在拟预习题时注意有的放矢,在循序渐进的同时,尽可能考虑到开启心智、激活思维。课内预习的过程中,当学生思路阻塞时,教师的点拨,应着眼于促进思维的流畅性,而不能以现成的答案代替其思维过程。

(六)研究方法设计

本课题的研究主要以经验总结法和案例研究法为主,辅之文献法和问卷调查法。
1.文献法: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通过对《小学语文教师》、《陶行知文集》等相关杂志、书籍的阅读,吸收为成果,认为课前预习有很多作用,需要在我校研究。
2.调查法:对学生进行有关课前预习人数、课前预习兴趣等方面的调查问卷,把它分为实验组与对比组。
  3.经验总结法:认真做好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实施情况的纪录,及时总结各阶段的成果与不足,撰写阶段性小结和有关学生教学案例。
4.案例研究法:教学中以六年级语文课教学作为案例研究,辅助课题研究。
(七)研究成本课题的保证措施
我从事的工作就是研究的时间,边工作边研究。在教学中,留心观察,实施研究课题。领导大力支持此课题的研究。并提供电脑、打印机、多媒体设备。经费充足,图书馆有相关的资料查阅,条件便利。
(八)预期测验效果
学生们懂得了语文课前预习的必要与重要性。知道语文课前预习的方法是丰富多彩的:可以去阅读教材,也可以针对教学内容去进行一些实践活动,如查阅资料、进行调查等等。提倡一种探究型的预习,预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关注自己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不解之处。进行预习时,可以是学生的个体行为,也可以是群体行为,如小组合作、请教家长、教师等等。整个年级语文课前预习效果良好。

 

【篇三】三年级语文上册研究课题及措施

小学语文研究课题参考

一、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的研究(特点、存在问题、改进建议等);

二、小学语文实验教材的比较研究(纵向比较、人教版今昔对比、横向研究、人教版与其他版本比较);

三、语文教学中幼小衔接的研究(如何发挥实验教材的优势,搞好幼儿园和小学的衔接,使初入学儿童喜欢学语文,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四、引导低年级学生探究、发现的研究(如,在学拼音、在识字写字中有所发现);

五、汉语拼音、识字与语言训练整合的研究;

六、识字教学中认写分开、采取多种方法巩固认字的研究;

七、在低年级加强写字指导的研究;

八、在重朗读、重感悟、重积累的思想指导下,改进阅读教学的研究;

九、在阅读教学中提倡独立思考,组织合作学习,引导探究发现,鼓励发表创见的研究;

十、加强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研究;

十一、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全面培养语文素养的研究;

十二、学生语文学习质量评价的研究;

十三、开发语文课程资源、丰富语文课程内容和形式的探索;

十四、计算机辅助语文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小学数学新课程研究课题指南

  一、指导思想

  力求通过对小学数学新课程相关内容的研究推动新课程的实施和深入开展;倡导小学数学教师结合教学过程进行实践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二、研究的课题(供参考)

(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研究

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教学思想研究

2.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性质、目标与课程价值研究

(二)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

1.义务教育新课程教学目标研究

2.义务教育新课程教材内容研究(如:数与代数教学内容研究,空间与图形教学内容研究,统计与概率教学内容研究、问题解决教学内容研究)

3.义务教育新课程不同版本数学教材研究

4.新旧教材对比研究

(三)教与学方式的研究

1.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新课程实施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研究

2.教材中计算内容的设计特点与教学方法研究

3.教材的解决问题内容的设计特点与教学方法研究

4.教材中空间与图形内容的设计特点与教学方法的研究

5.教材中实践和综合应用的设计特点与教学方法研究

(四)能力、习惯培养研究

1.数感培养研究 2.符号感培养研究

3.空间观念培养研究 4.统计观念培养研究

5.推理能力培养研究 6.创新精神培养研究

7.学生学习数学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

(五)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

1.信息技术资源、数学课件的开发和使用研究

2.数学教具开发和使用研究

3.农村地域课程资源开发和使用研究

4.课程资源资源共享研究

(六)与新课程相适应的评价的研究

1.学生学业多元评价研究

2.学业评价工具、手段的研究

3.表现性评价研究:档案袋评价、开放式作业及成果评价等

4.数学学习过程性评价研究

5.改革数学考试内容与形式的实践与探索

6.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模式的探讨

7.促进教师发展的有效评价方式的探讨

三、课题研究的建议

1.申报课题要立足于申报人(学校)的实际情况,结合本人(校)的教学实践,研究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实际问题。本课题指南中所涉课题名称仅供参考,研究者可根据自己的思考,提出研究课题,但要明确研究课题的分类。

2. 研究者要根据课题研究的内容,分类积累研究的案例,积极总结和交流研究成果,为数学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提供有价值的建议和资料。

3.市鼓励各区协调相同研究课题或同一类别研究课题的教师、学校进行共同研究,使志同道合的教师结成研究伙伴,这将有利于研究的深入和成果的整理。

 四、课题研究进度安排

.2005.9~11 课题申报阶段,原有课题可直接申报,各项研究按原计划施行。新课题可参考本课题指南申报。

五、课题管理方式

1.课题申报实行滚动制,以上是首批研究课题,根据实验推进情况,将陆续推出其他课题。如果学校已开展相关课题研究可以进行补申报,纳入市小数会的课题管理。

  2.经费原则上自筹,定期组织申报,希望课题申请人所在单位对课题提供有效帮助和经费支持。

小学教学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海宁市实验小学]

提出一个研究课题,一般是从背景、现状和基础(或说从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能性)等三个方面去思考的。

1.背景:即我们所面对的发展了的教育形势、新的教育观念、思想、要求或教学理念、方法、手段等,对教学工作实际产生了重要影响。

2.现状:本地区、本单位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状况与变化了的教育背景存在着的差异中,我们必须及时加以研究和解决的最急切的问题。

3.基础:对这方面的问题课题组成员或他人所作的探索性研究,已经取得的初步研究成果。

二、概念的界定:

指主课题(有时也包括某些子课题)名称中容易产生异议的一些重要词语的内涵,课题研究涉及的范围等。

注意:不必阐述课题研究的重要观点。

三、理论基础:

课题研究试图借鉴、应用的主要理论、学说、观点、原理,从而得出支撑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研究思想和教学理念。

四、主要研究目标和内容: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试图达到的主要研究目标(课题的假设),以及主课题分解为哪几个子课题,每个子课题的具体研究任务。五、主要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

1.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资料法、行动研究法、调查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还可以运用数理统计法、检测分析法、跟踪比较法、结构功能法、观察法、追因法、归因法、历史法、实验法等研究方法加以辅助。要说明准备怎样充分发挥所采用的研究方法的工具性作用,为本课题(或某子课题)的研究服务。

2.研究对象一般是指人,大多是指学生,也有的是指教师。要说清楚研究的是本单位的全体学生还是某一部分学生(或教师)。

六、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一般包括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论文集、优秀教案或活动设计汇编、个案汇编、观摩课(课件、光盘)、学生作品集、教师论文发表或获奖情况汇总等等;

七、课题组的成员组成及分工:

课题组成员应包括课题负责人、子课题责任人、参与研究的一线教师。对外聘的指导、顾问等人员应视他们所承担责任、义务大小、多少,作不同的具体处理。

课题组成员应分别负责或兼任策划、组织、协调、统筹、管理、研究、指导、顾问工作。

八、实施步骤:

1. 前期准备阶段:

确立主课题,构建子课题;组建课题组,明确分工职责;建立、健全学习交流制度;完成论证、申报工作;制定主课题实施方案和子课题工作计划;进行必要的前期调查或检测。

2. 研究实施阶段:可分为研究实施的第一阶段、第二阶段,按实施方案进行研究,其间可安排一次中期汇报。中期汇报不图形式上的轰轰烈烈,要讲究实际效果,要通过中期汇报让课题组成员看到研究的初步成果,发现存在的不足或问题,明确下阶段的研究任务,然后调整实施方案,修订子课题的工作计划,使后阶段的研究不偏离方向,为课题顺利结题奠定良好的基础。

3. 结题鉴定阶段:完成结题报告的撰写和资料汇编工作,为成果鉴定做好充分准备。

课题组一般要安排三个月到一个学期时间,作课题研究的结题准备工作并配合做好鉴定工作。要按要求撰写好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其间应多次征求上级主管部门和鉴定组主要成员对结题报告的修改意见;要根据本课题应提供的研究成果,作好全面的准备;要填写好“成果鉴定书”的有关页面,连同结题报告等资料,先送交鉴定组;在征得上级主管部门同意后,即可举行成果鉴定会,或呈送结题报告和成果资料供通讯鉴定。

子课题工作计划

一、主要研究目标:

二、主要研究方法和对象:

三、工作进程安排:

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主课题的名称一般是不可以更改的。如果要修改,就必须重新申报立项。“课题的提出”仍旧要从背景、现状、基础等三个方面去作交代,当然还必须考虑到教育形势的发展和观念、方法、理念、手段的更新。

二、概念的界定:

三、理论依据: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所应用到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思想。不能只作观点、理论的摘录,而必须依据这些理论的支撑,说明自己的认识和理解,提炼出自己的主要研究思想。

四、主要研究目标和内容:

五、主要研究方法和对象:

六、研究的主要步骤:

七、研究的主要成果和结论:

教学研究课题的研究成果一般都可以分为隐性成果和显性成果两大部分。很多课题组比较重视那些显性成果(如论文的发表和获奖、学生成绩和能力的提高、学校的发展和获得的荣誉称号)和具体操作性做法的总结,而往往忽视了隐形成果(即所引证的教育观念、思想、观点、教学理念方面的收获)的归纳和提炼。实际上,那些隐性成果恰恰是说明为什么能取得诸多显性成果的道理和原因,这也正是课题研究所要获得的能让教师终身受益的最宝贵的财富。

八、研究后的思考:

事物都应是一分为二的。任何教学研究课题往往不会取得完美无缺的成果,在研究过程中我们总会遇到种种艰难曲折、产生种种困惑,在总结成绩、回顾研究成果的同时,也会看到客观存在的种种不足。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反思,以理性的思维去认识这些曲折、困惑、不足乃至问题,以便清新地看到进一步探索的方向和空间,激发起进一步研究、创新的动力。这才标志着一个学者型研究者的成熟

狮峰小学2009春季教学研究课题实施总结

经过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和探索,我校“小学实践性教学研究”课题教改实验工作开展得严谨规范,取得了颇为不错的成绩,实

验结果初见成效。

(一)明确目标,扎实研究

构建了“小学实践性教学研究”课堂教学模式,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1. 模式表示:
语文科:课前预习,查、集资料——初读课文,设疑质疑——精读课文,读说感悟——巩固练习,拓展实践。
数学科:课前预习,查、集资料——创设情景,活动尝试——全员参与,自主探究——巩固提高,拓展实践。
整个教学过程都是围绕“主体性”和“实践性”设置的。整个教学过
程都是以“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为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出发点。

2.语文、数学“小学实践性教学研究”模式与建构说明:课前教师根据所学内容有意识布置学生通过各种手段查阅资料,(教师注意创设情景巧设问题,激发兴趣,唤起孩子主动收集信息的欲望。)收集相关信息,并提供途径和方法,鼓励学生多渠道,多方位收集信息,准备实践所需的用品。
根据所学内容知识,了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历史背景,剧中人物的特点及生平事迹或是对文章所提及问题的他人不同观点及看法。了解生活中的现象和事例,结合身边实际了解探究新知的内容及规律。
老师提示指导学生广开积累渠道,采用多种积累方式。如:通过媒体积累(包括广播、电话、录音、电视、电脑等)、通过听讲座和报告等积累、通过参加社会实践积累(如参观活动、调查活动、亲自参加生产等)、通过查阅图书资料积累、通过日常生活中各种事件来积累等;从积累的方式上来说,有:听、看、记、算、(包括做笔记、做卡片、做剪贴、拍照片等)、记忆、感受和体验、验证等。在《课程标准》中更是列出可供学习、积累与实践的途径达27种之多。从积累的渠道上来说,不能只限于书本,还应向学习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实践等方向拓展;从方式上来说,除了抄抄写写算算和记忆之外,还要注意听、看,推算,特别是要注意感受和体验,做好生活的积累、文化的积累、情感的积累和能力的积累等。

【篇四】三年级语文上册研究课题及措施

第一单元:走进中秋

主题由来: 走进中秋

遥望浩瀚的宇宙,闪烁的星星和皎洁的明月总能给我们带来无限的遐想,激发起我们对自然奥妙的无穷兴趣和不断探索。中秋佳节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中秋佳节月圆人圆,美丽的传说、古老的风俗凝结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和执着追求。作为新生的一代,小学生对于中秋了解甚少,为开阔学生眼界,增加学生对传统知识的了解,在学生自主调查讨论的基础上,我们生成确定了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走进中秋。

活动目标:

1.激发学生主动了解中秋的热情,促使学生感受我国传统节日的独特魅力。

2.通过对中秋节有关资料的搜集,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3.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和团结合作精神。

4.为学生提供一个张扬个性的舞台,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人格。

活动重点:

1.能运用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学习方式了解中秋节。

2.能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实践成果,张扬学生的个性。

活动难点:

学生通过调查,发现新问题并在活动中解决问题;掌握思考方法,提高实践操作的能力,积极完成小组分配到的任务。

活动疑点:

受网络资源、画报图案的启迪制作精美的贺卡、中秋节手抄报,并在班级展评。手抄报的创作对三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可以提供一些范例,让学生有案可依。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

1.事先将学生分好组,分好工,以便活动时各小组有目的性地调查。

2.制作中秋课件,以激发学生的实践兴趣。

3.设计活动方案。

学生准备:

在老师的指导下,每个学习小组从中秋节的由来、中秋节的习俗、中秋诗词欣赏、月饼大调查、月球探秘中选择其中一个方面通过上网等途径搜集相关的资料,并制作资料卡片。

活动课时:5课时

1. 走进中秋 (第一课时)

——明确活动主题

活动目标:

1.启发提问,确立活动主题。

2.分组制定活动方案,布置活动任务。

活动重点:

分组制定活动方案,了解中秋文化。

活动难点:

三年级学生第一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有一定难度,教师要充分引导启发,把任务落实到每个人。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谈话导入

同学们,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是一个绚丽多彩的季节,也是一个充满节日气氛的季节。再过一些时间,一个中国的传统佳节就要到了。大家知道是什么节吗?(指名学生回答)

2.欣赏课件(中秋节的相关图片)

过几天就是中秋节了,农历八月十五的中秋节,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每年的中秋节我们都将与亲人团聚一堂,吃月饼、赏明月、叙亲情、享欢乐。从今天起,老师将和大家一起走进中国的佳节来研究有关中秋节的文化。

二、启发提问,确定主题

1.启发提问

你知道我们中华民族为什么要如此重视这一天吗?想不想了解这一节日的来历?围绕这个节日人们都用哪些方式庆祝呢?对这个富有浓浓人情味的节日,你喜欢吗?你们对中秋节有哪些了解?又有怎样的体验呢?面对“中秋”这个词,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小组代表汇报自己小组最想知道有关中秋节的什么知识)

生:(1)我想知道中秋节是怎么来的?

(2)我想知道这一天每个人都要吃月饼吗?

(3)我想知道为什么中秋节要吃月饼?

(4)我想知道一些关于中秋节的由来、传说、故事等。

(5)我想知道现在有多少种月饼?它们的价钱怎么样?哪一种最好吃?

(6)我想知道月饼到底是怎样做出来的?我还想自己动手做一做。

(7)我们家乡的中秋节有哪些活动,哪些习俗?

(8)中秋节只是汉族的节日吗?别的民族过中秋吗?

……

三、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小课题研究方案

1.在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础上,找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先将问题归纳汇总,再对某一个或某些问题感兴趣的学生分成小组,确定研究小课题,民主选出组长、记录员。

根据学生的问题,将本次综合实践活动《走进中秋》分为五组,分别探究:A、中秋节的由来; B、中秋节的习俗;C、中秋诗词欣赏;D、中秋月饼大调查;E、月球探秘。

2.组长负责对小组成员进行分工,讨论活动方案。

3.在老师的指导下,各组制定活动方案。

四、出示活动计划表,布置活动要求

1.引言:看来同学们对研究活动充满了热情,但是为了让活动开展得更加顺利,我们还需要在活动前制定一份计划。

2.展示活动的计划表并让学生观察、填写。

2. 走进中秋 (第二课时)

——交流活动方案

活动目标:

1.交流活动方案,提出修改意见。

2.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学会倾听,养成上课认真听讲的好习惯。

活动重点:

交流活动方案,提出修改意见。

活动难点:

根据提出的修改意见,完善活动方案。

活动过程:

一、交流活动方案

现在我们要开展一个“勇敢者”与“智慧者”的游戏。

那首先要有请我们的“勇敢者”,谁愿意第一个上来交流自己小组的活动方案呢?

介绍交流活动方案时的要求:

1.尽可能脱稿,说不出时可以看。

2.语言不能照本宣读,要口语化,要流利、连贯。

师:那在同学上台交流时,其余学生应该怎么做呢?

(生:认真听)

是啊,同学们要边听边思考,要知道学会倾听也是一个不小的本领呢!

二、提出修改意见

各组上台交流,师生共提建议。

1.要培养学生学会交流,善于倾听的能力。

2.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在学生上台交流的时候,说到相关的一些活动方法时,教师激发学生探讨,加强指导。

三、完善活动方案

根据提出的修改意见,各小组完善活动方案。

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第一次参加实践活动,设计下面的表格内容以供学生参考:

研究主题

研究方法

研究成果

人员分工

中秋节的由来

1、问长辈、问父母、问老师

2、查阅图书

3、上网查询

1、将收集到的资料分类,集成小册子《走进中秋》。

2、办《走进中秋》手抄报。

(略)

中秋节的习俗

1、查资料

2、收集有关图片或实物。

3、向老人询问或上网查询,

调查家乡中秋习俗。

制作《中秋习俗》图文集。

(略)

中秋诗词欣赏

1、查阅图书

2、上网查诗文

3、自由创作

包括中秋诗、词、歌、曲,

集成《中秋诗文赏读》小册子。

(略)

中秋月饼大调查

1、到商店去调查统计月饼的种类、价格、包装等(可以拍照)

2、通过网上收集、上街调查、向家长了解等方式收集关于月饼的各类知识。

3、参观食品厂或询问他人或查阅资料,了解制作月饼的原料、制作过程等。

4、自己动手学做月饼。

开一个月饼品尝会。

(略)

月球探秘

1、查阅图书

2、上网查询

办个手抄报

(略)

3-4. 走进中秋 (第三、四课时)

——实施指导,开展活动

活动目标:

1.根据制定的活动方案,学生分组展开实践调查活动,搜集整理信息资料,作好档案记录。

2.教师配合这次活动,指导学生观察、调查,研究解决问题。

3.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养成良好的合作习惯。

活动重点:

根据制定的活动方案,开展活动。

活动难点:

学会调查、采访、上网查询等实践方法。

活动过程:

一、确定研究活动的途径

1.分组讨论

你们准备通过哪些途径与方法来研究这些问题呢?

2.教师指导研究活动的途径:

(1)科学研究的方法很多,比如调查、采访、查阅图书、报刊或浏览相关的网站,都可以找到对我们有帮助的资料。

(2)介绍相关网站

二、讨论研究方法

各活动小组由组长明确分工,任务落实到每个人。确保人人参与,做学习的主人。

三、分组研究

制定好了活动方案,接下来就是你们自己的活动时间,快快根据自己小组的研究内容,自己分配到的研究任务,认真展开研究活动吧!

四、搜集资料

各小组有了小课题后,方向更加明确,各显神通,利用各种渠道搜集资料。有到图书馆的、有实地参观考察的、有做调查问卷的、有亲身学习体验的,很多同学通过上网,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查找资料。

五、整理资料

1.把搜集到的各种资料进行整理。

2.制作主题研究活动成果册。

各小组在组长的带领、家长的帮助下,搜集到了很多相关资料。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一张张综合实践研究记录表。记录表记录了研究主题、研究方式、辅导人员、资料来源、研究时间、研究地点,详细地记录下搜集的资料,并著明记录人。

一本本精致的小册子,一张张图文并茂的手抄报,一幅幅中秋习俗图片等一一展现在我们的眼前。

5. 走进中秋 (第五课时)

——交流汇报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成果汇报交流,感受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使学生对中秋节这一传统节日有更深刻的了解,培养学生传统观念,重视亲情、友情,理解“团聚、团圆”在民族文化中的特殊意义,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热爱传统文化的美好情感。

2.通过展示、朗读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活动重点:

1.通过活动成果汇报交流,感受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2.通过汇报交流研究成果,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团结协作能力。

活动难点:

能够主动、流利地陈述自己的活动研究成果。

活动过程:

一、小组交流:

主持人发言:经过近一个月大家的共同努力,终于完成了最初制订的活动方案,在这次亲身实践活动中,你们有哪些可喜可贺的收获,愿意与大家共同分享吗?你们想以怎样的形式展示自己的丰采呢?

请你们把找到的“中秋节”的材料和组长、组员们商量一下,你们准备与其他小组交流哪些内容?

组长将学生根据活动主题搜集来的信息汇总。我发现资料是零散的、不完整的,这需要进行筛选和有效的整理,将其进行归纳整合。这时候我就需要和学生深入讨论,使他们能逐渐学会给材料分类,根据需求选取材料。

二、小组汇报:

主持人主持,分组汇报。

按照预定方案,第一小组汇报展示“中秋节的由来”成果;第二小组汇报展示“中秋节的习俗”成果;第三小组汇报展示“中秋月饼大调查”成果;第四小组汇报展示“中秋节诗词欣赏”成果;第五小组汇报展示“月球探秘”成果。

第一组同学展示他们搜集的资料:一本本精致的小册子,一张张图文并茂的手抄报展现在了同学们面前。

1.介绍中秋节的由来。

2.介绍中秋传说:嫦娥奔月、玉兔捣药、吴刚伐桂、朱元璋与月饼起义等。

中秋传说还有很多,课下将你搜集的传说讲给身边的人听。

第二组同学介绍“中秋习俗”:一幅幅中秋习俗图片,使同学们大开眼界。

说到过中秋节,文人墨客会把酒临风,落笔成文。而对于老百姓来说,则是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个团圆饭,观看中秋晚会,品尝各式月饼,赏明月、叙亲情、享欢乐。

第三组同学汇报中秋月饼大调查结果:一块块各式各样各种种类的月饼摆在了同学们的桌上,供大家品尝。

1.学生介绍月饼的口味:甜味、咸味、麻辣、五香等。

2.学生介绍自己最喜欢的月饼:五仁、豆沙等。

3.学生介绍月饼的包装(询问父母等)

4.师视情况出示自己准备的资料: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月饼的种类、口感以及包装都越来越好。体现我国饮食文化的发展。师:我这儿有一组月饼的图片,非常想和你们一起浏览,行吗?

【出示:一组月饼画面】师生共同浏览。

师:看了图片,此时你最想说什么?(丰富多彩、琳琅满目等)

第四组同学“中秋节的诗词欣赏”:一首首《颂中秋》的诗歌,在教室里回荡。

1.我国古代的文人墨客在中秋佳节到来的时候,喜欢把自己的感受通过诗、词或者对联的形式表达出来。

学生朗诵李白的《静夜思》、《月下独酌 》,朗诵李商隐的《霜月》、朗诵王建的《十五夜望月》,朗诵艾青的《我的思念是圆的》等。

2.师搜集了《千古绝唱》(出示课件)一起欣赏。

3.着重品味苏轼所作的《水调歌头·中秋》(出示课件配乐诗朗诵)。

第五组同学“月球探秘”:

1.介绍月球的起源

2.介绍月面辉光

三、活动评析

1.学生评析:

师:本次活动,同学们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特长,用多种形式把大家的活动成果展示了出来,在这次实践活动中,我们有哪些收获和不足?

收获:

(1)这次综合实践我收获了许多,知道了中秋节的来历、传说、习俗,特别是其他民族过中秋节的习俗。在展示成果时,我觉得很自豪,我们组完成了二个作品,小册子、剪贴报,老师还表扬了我们,我很开心!

(2)这次综合实践我们去调查月饼,不仅完成了任务,还锻炼了我们的胆量,培养了我们的口语交际能力及团结合作精神。

(3)这次综合实践课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尝月饼,老师竟然让我们在课堂上吃,还光明正大的吃,太爽了!这就是综合实践课!

存在不足:

(1)小组活动中有的同学不听从统一安排;在调查的过程中,材料没有准备充分。

(2)活动前的准备工作做得不够,遇到问题不知该如何应变。

(3)收集的资料不丰富,敷衍了事。

(4)收集途径单一,喜欢网络搜集,而不肯在书的海洋里徜徉,收集资料容易受他人影响,没有特色。

师:你想听听别人对你的评价吗?

2.教师评析:

本次活动同学们开得有声有色,每一个成员都积极参与,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无论是绘画还是手抄报,无论是书法还是照片,都向我们展示了个人的丰采,同时也向我们展示了小组成员的合作、探究精神,在同学们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的同时,大家是不是也畅想未来:那圆圆的月亮有我们中国美丽的传说,大家是不是更想漫步月球呢?老师期待着同学们能拥有一双慧眼,能由中秋圆月而有新的发现——走进现代科技。

【篇五】三年级语文上册研究课题及措施

小学三年级学生硬笔书写研究课题申请评审书

一、课题研究人员基本情况

课题主持人和主要研究成员近期教育科研情况

主持科研

项目级别

及完成项

目 情 况

二、课题研究设计报告

课题

界定

支撑

理论

一、课题界定

1.“硬笔字”泛指钢笔字,此处不涵盖铅笔字与毛笔字指导。

2.“书写”包括学会读帖、正确书写、字迹整洁端正、行款整齐、还要有一定的速度。

3.“对象”为三年级学生。三年级学生共同特点是积极做事,什么都想听一听、看一看、干一干,但是又缺乏耐心,愿意主动参加集体活动,开朗活泼。与二年级孩子明显不同的是,朋友突然多起来了,互相联系,成群结队地玩耍。但做事情容易毛躁,不够踏实做事情很积极,但不易持久。由于三年级学生的行为多变好动,对什么都想看个清楚,所以去什么地方手脚都不稳当,常受到指责和批评。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指责只起短时作用,孩子不生气,过一会就故态复萌。正是因为如此,才有必要规范学生的汉字书写。

4.研究过程中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小学写字教学为研究对象,以“三维”目标为操作要求,在实践中对影响写字教学效益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积极思考谋划,努力减少无效教学行为,采取有效教学措施,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掌握正确的写字方法,力争用较少的时间和精力,让学生的写字能力获得较大的发展。

本课题旨在通过写字指导的有效策略的研究,探索写字教学有效方法和途径,找到指导的基本思路,并以此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在研究过程中进一步转变角色,摆正位置,让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更突出,最终实现学生和教师的共同提高和发展。

二、支撑理论

1.有效教学理论:主要是指通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有效教学理论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

2.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写字教学,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对于正处在意志品质形成和发展重要时期的小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和锻炼与写字教学尤为紧密,而且写字以其独特的优势显现出重要的作用。

3.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自我效能概念是艾伯特.班杜拉于20世纪70年代末提出的,即“对现实特定目标所需要的组织和执行行为的能力的信念”。当人确定自己有能力进行某一项活动时,他就会产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并会去进行那项活动。如学生认识到认真写字可以获得表扬,并且感到自己能写好时,才会认真写字。该理论把人的认知、情感、需要结合起来研究动机,是对学生写字动机研究的理论依据。

理论假设与研究目标(研究目标分解具体化)

理论假设:小学生写字过程中出现的不规范问题是由学校教育、学生本人等多种因素造成的。通过改进教育教学途径,强化对小学生规范书写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规范汉字书写能力的形成。

本课题的研究,旨在让小学生明确在横格中写字的具体要求,掌握在横格中写好字的方式方法.使小学生养成正确的书写姿势和写字习惯,写出一手规范美观的汉字,真正做到练好字、做好人,从而让他们掌握基本规范的写字技能,养成一丝不苟、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品质。

目标如下:

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的书写技能,写好每一个汉字。

通过学习,使学生会写钢笔字,书写正楷字,基本做到规范、端正、整洁,培养热爱祖国文字的情感。

3.研究提高写字教学质量的策略和方法,将培养学生的书写措施落到实。

4.养成认真细心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意志品格,培养审美能力。

5.提高学生对写好汉字重要性的认识,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研究内容设计(研究内容的分解与具体化,含子课题的设计)

主要探究以下内容:

1.书写现状的调查与初步分析。

2.钢笔字入门教学的对策研究:

3.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对学生书写兴趣的研究。

(1)激发学生的兴趣。

(2)指导学生正确使用钢笔。

(3)提高师生对写好钢笔字的认识,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教学。

4.让学生感受汉字和书法的魅力,提高学生硬笔书法的书写水平和鉴赏能力的研究。

5.对硬笔书法的基本技能技法,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让学生学以致用的研究。

准备阶段

时 间

过 程

20XX年3月

—20XX年4月

1.成立课题组。

2.做好课题的申报及论证工作,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全面了解本课题的实际意义,明确具体分工及具体操作方法。

3.组织课题开题,收集文献资料,学习教育理论,增强对本课题研意义的认识,进一步明确研究目标,掌握相关的研究方法,提高研究水平。

4.初步运用研究理论,开设研讨课和教学案例交流。

时 间

过 程

20XX年5月

—20XX年11月

1.全面深入地开展实验,对实验班级进行引导,学生开始有效的进行教育养成的培养。

2.实施过程中,课题成员进行个案追踪与访谈,对学生进行指导与交流。

3.课题组通过日常资料的积累,及时总结实验过程的经验教训。课题组成员进行定期和不定期交流,并对课题研究工作进行小结。

总结阶段

时 间

过 程

20XX年12月

1.收集整理实验过程中所获得的各种信息和资料,并分类归档。

2.组织实验人员进行成果总结,并撰写实验研究报告,做好课题结题工作,并接受结题验收。

三、课题研究论证报告

课题提出的背

景与所要解决

的主要问 题

一、课题提出背景

中国的汉字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正如有人所言:“它不是诗,却有诗的韵味;它不是画,却有画的意境;它不是歌,却有歌的旋律。”我们一直有这样的说法“字如其人”,规范、工整、美观的字,就是一个人的第二形象。但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在写字中存在着不少问题:写字姿势有误,导致学生身体发育不良;汉字的书写不规范(结构、笔顺);近视、颈椎病的孩子越来越多;握笔太短;歪头斜肩;不会欣赏汉字,没有要写好字的意识、没有审美观;眼睛离本子太近等。造成这种状况的我们认为主要有这些原因:

1.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手掌肌肉尚未发育健全,力量较弱,对笔的控制能力较差,容易造成姿势不够端正。小孩子对写字兴趣爱好程度相对于其他较为直观形象的学习内容来说要低得多,一手好字并不能立马见到效果,而要经过长时间艰苦的训练。

2.长期以来受到应试教育所带来的种种消极影响,语文教师偏重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表达能力的提高,而忽视了学生的写字能力的训练。而学生由于过重的作业负担也不会去注意书写的质量,教师批改也只注重字写的对错,对字写得美观、规范与否也是偶尔作出评价,在一些考试中很少有对学生书写的要求,并涉及到学生的学业成绩。其他学科的教师认为写字教学是语文学科的任务,对于学生的书写情况关注得就更少了。学校所设的写字课流于形式,不是语文老师随意安排写字,就是被其他学科老师挤占。写字教学于处于可有可无的尴尬境地。

3.写字的育人功能受到弱化。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化的加快,电脑、手机的普及,人们用手写的机会少了,用电脑、手机打字的机会多了,甚至一些家长认为字会认识就行,将来用电脑了,都是用电脑打字了,写字可有可无的了。我们认为时代的发展和弘扬民族文化是不矛盾,方块字是我们的国粹,写好汉字是每个中国人应该掌握的最起码的基本功。我们认为写字教学是学校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对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具有直接功能;对学生意志的磨练、良好习惯的养成、坚强品格的培养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而这一切,电脑是无法取代的。

二、解决主要问题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是巩固识字的手段,对于提高学生文化素质起着重要作用,必须从小打好写字的基础。”写字确实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写字,是教师重要的基本功之一,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一手好字能与人终身为伴,能使人终身受益,因而抓好写字教学,提高学生的写字水平意义重大。目前写字教学存在着不尽人意之处:

1.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不会正确使用书写工具,错误的执笔、坐姿等习惯严重影响学生视力和身体发育。

2.写字课利用率不高。写字课成了课表上的装饰,没有被充分地利用起来。

3.教师中对写字教学和语文教学意义的认识存有偏见,认为写字教学只是识字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由于写字教学在课程安排中只占了一节课,从来没有单独的检测,给教师造成误解:写字不是一门重要的学科。教学中出现了写字与育人,写字与识字、阅读、写作以及习惯培养相脱离的现象。

4.教师的观念有待更新。教师对学生写字质量的要求只局限于是否正确、整齐,忽视了汉字形体美和基本的书写规律。

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对写字教学的要求,及目前写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课题组开展本课题项目研究,旨在提高写字教学的有效性,教育学生认认真真地写字,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潜移默化,发挥写字教学的育人功能,为学生的人生发展奠定根基。

课题研究的实

践意义与理论

价 值

一、实践意义

1.通过课题研究,引导教师深入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和艺术涵养。

2.创建良好的课堂互动环境,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展现学生个性,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3.构建积极、适宜、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形成多层次,多通道、多方位、多形式的互动网络,并形成一定的互动教学模式。

二、理论价值

课堂教学互动方式及其有效性策略必须通过老师切实有效的实践才能得出。教师的课堂教学互动方式建构必须借助实践进行实验、反思、改进,形成良好的方案再实践,反思、改进。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科学研究,继续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并关注情感、态度的培养;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我们学校的这一课题的研究,就能最终使课堂教学成为一种特殊的社会互动,呈现出“教师与学生个体的互动”、“教师个体与学生群体的互动”、“学生个体与学生个体之间的互动”、“学生个体与学生群体的互动”、“学生群体与学生群体的互动”的“课堂互动”面貌,能让学生在交流、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中获取知识,培养创新能力。

完成课题的可行 性

分 析

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世代积淀的民族瑰宝,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鲜明的民族个性得到了超越国界和超越汉字使用范围的承认。而在素质教育大力推进的今天,硬笔书法更是以其便洁的实用性、独特的艺术性和多元的育人功能成为素质教育不可分割的重要内容。小学阶段,学生学习所使用的都是硬笔,因而,硬笔书法是学生常见的、最为多运用的一项技能,而对小学生进行硬笔书法教育能够促进学生思想道德和智力的发展,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1.本项目较好地把握了国内外研究动态,并建立在我县贯彻执行《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实施方案的基础之上,这有利于本项目的深入研究。

2.目前我们的学生获得了县级、市级的奖项,也培养了一支教学经验丰富、书法艺术修养深厚的师资队伍。这一切,无疑为本项目的研究奠定了实践基础。

3.参加研究人员都是第一线的硬笔书法骨干教师,具有较高的业务水平和实践能力,大部分研究人员多次参与省、市规划项目的研究工作具有较高的教科研水平和能力。

4.学校领导具有较强的科研意识,对本项目的研究高度重视,不仅给予经费上的保证,学校领导直接参与本项目的研究与管理,这都为本项目研究的成功实施提供保证。

研究方法设计(对应研究目标、内容、过程进行某一方法的具体设计)

研究的主要方法:

1.行动研究法,课题成员边实践边研究,及时总结,及时反思,对研究过程进行不断的修正和完善。在素质教育理念指导下,进行有价值的情境创设,总结研究效果。

2.经验总结法。对在实践中搜集的材料全面完整地进行归纳、提炼,进行分析,得出能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确定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

价值的方法。

3.个案调查法。通过收集相关典型个案,对本课题有关的相关人物进行访谈,从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4.文献研究法:对小学写字教学的资料和研究的成果进行收集、整理、比较和归纳,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筛选有效经验,运用于本课题研究。

5.示范法:教师的示范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针对小学生善于模仿的特点,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示范的内容包括坐姿、握笔、书写动作、笔画和结构等;示范的具体方法有课堂示范、个别示范、手把手示范、作业示范等;除了教师示范,还可以专家视频示范、优生示范等。

6.展示法:展示法就是在一 定的时间内, 把学生的书写作品进行班级展示或校内展示,让其他班级的老师、同学和家长共同参与评价的一种方式。在展示活动中借助比较的方式,让学生找优缺点,过横向比,纵向比,保护学生的自信心、创新火化和探究热情,并进而明确不足,找出努力的方向。

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证措施

1.校家认同、形成教育合力

全体教师形成共识,充分意识到书法教育对学生终身发展与特长发展的重要性。要强化学生“提笔就是练字时”的意识,养成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各科老师应通力协作。

通过印发告家长书、召开家长座谈会等形式,让广大家长充分认识开展书法教育的重要意义,进而全力支持配合学校工作。

2.优化环境、课题特色鲜明 

课题研究与打造墨香文化、构建书法教育特色相结合,围绕我校“建有文化品位的校园、办规范有特色的学校、塑有思想智慧的教师、育合格有特长的学生”的办学目标,总体构思规划,精心打造;与学校“一训三风”有机整合;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整合。

书法校园布置主题化、系列化,设计布置历代经典碑帖,悬挂历代书法大师的肖像及代表作品,展示现当代书法名家的书法作品,展示部分教师及学生的优秀书法作品,以陶冶师生情操,激发书写兴趣。

3.校本培训、建设师资队伍

学校相应建立以校长亲自挂帅的“教师书法协会”,组织教师加强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业务探讨,不断提高全体教师的科研意识和能力,并结合以书法教育、学生素质发展、校园文化建设等开展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教研论文的评比和交流活动。

4.多种方法、重视书法教学

对学生的书法培训做到时间保证,每周一节书法课,每天20分钟写字课,强化学生书法水平考核,用丰富的活动激励学生,并定期进行展示与表扬。

预 期

研 究

成 果

成果形式

完成时间

撰写论文

20XX年11月

结题报告

20XX年12月

实际运用

20XX年12月

四、评审意见

课题

主持

人所

在单

位意

单位盖章 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县区

教育

科研

部门

评审

意见

单位盖章 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市教

育科

研部

门评

审意

单位盖章 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篇六】三年级语文上册研究课题及措施

三年级语文课题研究计划
一、研究问题:让学生不惧怕作文二、问题产生的学情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中,称小学生的作文为“习作”。习作,重在一个“习”字,它强调小学生的作文就如同绘画的写生一样,是一种练习,而截然有别于“创作”,要求不宜过高。崔峦老师说得好:“习作课,低年级叫写话,中高年级叫门作。低年级重在乐于表达,愿意写话;中年级重在自由表达,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不拘形式地写下来;高年级重在个性的表达、在内容上有自己的观察、发现,有自己的认识、情感,在语言上说真话,说自己的话。”这样说来,小学生作文着眼点不仅仅是作文本身,而主要是学生作文的态度。而目前很多学生都惧怕作文,一提起写作文,就头疼,更别说爱作文了。我们认为小学生可以写不好作文,但决不能怕作文……在小学阶段,教师如能通过教学,让学生爱上写作,就已经是很大的成功。”
三、开展研究的方法:1、正确理解小学生作文的心理
教师作为成人,与学生之间实际上存在着一种潜在的矛盾。“由于年龄、经验以及认识能力等方面差异的存在,在认识和理解事物上势必造成彼此之间的错位现象。当孩子按着自己的思维方式去理解和表达时,成人往往自觉不自觉地否定他们。”
“儿童是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的;如果想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愚蠢的事情。”

其实,这种愚蠢的结果已引起人们担忧:“大量的小学生由于不会写作文而失去对写作的兴趣,他们面对题目不知所云,下笔艰涩,言不由衷。有的甚至从小就具备了两副人格:作文人格和真实人格。他们真正成为‘被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诸如:“想像不合理”、“表述不准确”,导致挫伤学生作文的积极性,而使学生觉得作文大难了,就是此矛盾的产物。熟谙学生的作文心理,才有助于减轻这种差异造成的错位现象对学生产生的心理压力。所以,作文教学中只有尊重儿童独特的审美体验和儿童化的语言,才能真正解放儿童的手脚,让他们写真话,写出自己的话。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对身边事物的观察体验,常常是在自己的兴趣爱好的心理驱动下进行的,而且他们观察的视角也是一种“孩子”的视角。儿童对观察的注意,首先是因为对象引起了他们的兴趣,正是兴趣诱发并支配了儿童的观察行为。上课中,一只马蜂飞进教室,老师并没有阻止孩子们对马蜂这个不速之客的好奇、注意和驱逐,而是利用了这只马蜂,引导学生把观察到的写下来,使学生写出了《课堂上的小捣蛋》、《马蜂的精彩表演》等精彩的习作。
小学生对现实生活的体验,明显带有儿童的特点和情感意志的倾向,他们往往从自己的情感和意志需要的角度,以自己的好恶去认识并解释对象,使体验变成一种自我情感和意志的表现形式。”那么,反映到作文中的,就不一定是生活的原型,就很难“合理”。倘若老师不理解儿童这种心理,会认为写得不真实,就会使儿童茫然不知所措,因为这就是他们眼里的真实。因而,就写真来说,应该让学生写他们

眼里的“真”;就学生想像而言,则不能用“合理”来束缚学生,因为“在儿童的词典里,没有‘不可能’这个词,他们正是按着自己的意愿,用想像创造了一个充满神奇和幻想的世界。”
自尊感的需要。学生渴望成功,渴望被周围人认可。在学校里,他们往往在意自己在老师和同学心中的位置。“只有使力量的付出跟儿童的自尊感密不可分的时候,他的劳动才能成为快乐的、诱人的、自愿的需要。”小学生作文是井不轻松的劳动,必须使儿童感到自己是个劳动者,使他为自己的劳动成果而感到自豪,作文的成功使学生体验到了自尊感,而这自尊感的满足又使他们喜欢上作文。所以,教师不能无视学生的自尊,忽视习作者的心灵体验。2、树立整合的大作文观
对学生来说作文能力的习得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作文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整体,从小学低年级的写话到小学中年级的习作,到中学的写作,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但事实上,我们的教师心中往往仅有一个“段”,教学的目标仅仅被限定在所教的年级上,不能前瞻,更不后顾,人为地割裂了作文教学,为了短期目标采取的教学措施也就显得急功近利。像学生们反映的关于字数的要求(三年级300字,四年级400字),关于篇数的要求,就很鲜明地证明了这一点。整合的大作文观要求教师:
(1)超越阶段作文目标,引导学生进行生活体验和语言积累。生活的体验,情感的积淀、经验和积累对小学生写作来说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它最起码使学生有话可写。夏丐尊先生在《文心之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