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舍宁秘书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的意见新的体会450范文(精选4篇)

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的意见新的体会450范文(精选4篇)

时间:2022-05-18 12:00:03 来源:网友投稿

劳动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养成劳动习惯的教育,是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主要内容之�,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的意见新的体会4504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的意见新的体会4504篇

第1篇: 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的意见新的体会450

如何加强中小学生德育教育

中小学德育工作有它的规律性,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必须遵循其规律,采取科学的态度,重视过程,使德育教育入心入耳达到预想的目的。

一、要认真分析研究学生的思想状况。

调查研究是德育工作的最基本的方法。首先是要分析研究学生思想产生的原因。其次是要把握中小学生思想上的主要问题。当前学生的主要思想表现有:对社会主义认识不够全面;对政治理论学习缺乏兴趣;缺乏理想和艰苦奋斗的精神;认识问题往往带表现性片面性。由于他们各自所处的环境和接受教育的不同,我们的德育工作必须从实际出发,才能有的放矢地去解决他们的问题。

二、学科渗透,拓宽途径,全方位育人。

挖掘中小学各科教材的德育因素,是每个教师必须履行的职责。在教学中,教师应把学科教学和德育教育有机结合,从教材中挖掘德育资源,形成自己的教育特色,拓宽途径,坚持正面教育,自我教育,面向全体,课堂渗透。

思想政治课是向学生较系统地进行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的一门课程,必须要增强意识,时刻牢记思想政治课在本质上是一门德育课。

语文课是特殊的“潜隐课”,在思想教育方面,具有明显的教育性优势。语文课:(一)以人育人。如云周西村的刘胡兰,“三九一”高地的邱少云,舍身炸暗堡的董存瑞

从他们身上可以体现出中华民族精神之博大,爱国思想之精神。(二)以事育人。如阿累的《一面》是写鲁迅先生送书给青年卖票工人的故事,让学生学习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和卖票青年积极向上的进取态度。(三)以理育人。如《劝学》一文论述了学习应持的态度以及学习可以改变人性的道理。(四)以景育人。如《天山景物记》通过写景状物,激发读者萌生爱国之情,无形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五)以情育人。如《百合花》一文开启学生感情的闸门,使之受到感染和熏陶,产生一旗高树万旗红的效果。(六)以文育人。语文教材中爱国主义、人生真谛、自我价值、理想情操、社会公德等教育因素无所不容,这些都是借助语言文字凝结在人、事、情、景之中,从而具备了思想教育、净化灵魂的潜在可能。

理科教育要注意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帮助学生学习和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一些基本观点。艺术课程要努力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

学校必须改变课堂教学“重智轻德”的倾向,寓教育于教学之中,逐步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完美境界。

三、常抓不懈,推陈出新,加大教育力度

在实施德育教育过程中,要做到更新观念常抓不懈,方法思路要推陈出新,加大教育力度和广泛,要加大养成教育的力度。

为了配合德育教育,学校和家庭要紧密配合,成立家长委员会,召开学生家长会,针对当前中小学生娇、懒、任性等坏习惯,要求中小学生在家里建起“道德品质监督台”,促使学校、家庭、社会在中小学生德育教育上找到结合点。克服中小学生在家不听话、任性、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孝敬颠倒等坏习惯,使中小学生理解父母的辛苦,融洽和密切两代人的关系。

四、拓宽渠道,利用活动,寓德于教。

利用丰富多彩的少先队、班团活动、第二课堂、德育基地活动、远足、科技文艺体育节等活动,渗透德育教育。每周一升旗仪式上的国旗下讲话内容、每周的主题班会和每天的课前谈话,是对中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好机会。还可根据我国的重大节日,领袖和英模人物的诞辰或逝世纪念日,重大事件纪念日,祖国建设成就,大好河山,矿产资源等,编写演讲材料,组织读书报告会、罪行申讨会、宣誓会、演讲会等,根据形势和中小学生的思想实际,进行德育教育。在蓝天白云下,面对庄严的国旗,使中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得到升华;在呐喊助威的赛场上,集体主义精神得于发扬,班级凝聚力明显加强;在长途跋涉的远足中,团结友爱,乐于助人的花朵处处绽放

五、以和谐优美的校园环境育人。

良好的育人环境,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对学生起着一种持久的隐性教育作用。这种影响暗示教育是一种长期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它具有滴水穿石的力量。

六、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培育他们的健全人格。

要对中小学生的进行抗挫折教育。教师和家长应创设一定限度的挫折情境,如野炊、夏令营、家务劳动等,让学生感受挫折,领略生活的艰辛和社会的复杂,从而锻炼培养他们抵御挫折的能力。

对中小学生青春期教育要“堵”、“疏”并举,一方面要堵住污染纯洁心灵的“黄源”。另一方面,加强对青春期学生的性教育和心理疏导,使他们破除对性的神秘感。

教师还要经常教育中小学生注意培养自己的控制能力,让清醒的理智驾驭奔放的青春激情。教师和家长要经常对学生进行人际交往的指导,让学生既敢于承认以往的失败,更要树立必胜的信心,并尽量在人多的地方多表现自己。教师还应引导中小学生学会运用一分为二的科学方法来评价自己,对自己的心理发育水平进行评价测试,

七、对学生实施德育评估,促进德育工作科学化。

可采用通过思想品德课着重考查“知”,通过德育评定活动着重考查“行”,然后把“知”和“行”考查的结果综合起来,作为学生的思想品德成绩的评定。在评定活动管理上,既让学生在实践中自己管理自己,另一方面坚持以教育为主的指导思想,不在

“惩办”上着眼。

中小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好坏,个性心理素质的优劣,是检验德育教育的重要标准,要想真正把中小学生培养成“四有”新人,学校德育工作就必须不断开拓创新,形成“学校无空地,处处都育人”,“学校无闲人,人人都育人”,“学校无小事,事事都育人”的良好局面。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高度重视对下一代的教育培养,努力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重要保证。”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以大量的篇幅阐述了思想政治工作重要性和存在的问题,指出德育工作要注重疏导和人文关怀。 思想教育课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适应社会主义学校对学生的政治、思想、品德的成长的要求的一门内涵丰富的综合性的新兴学科,旨在培养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其中思想道德教育是最重要的关键,是教育的灵魂。林崇德认为:“德育为一切教育的根本,是教育内容的生命所在,德育工作是整个教育工作的基础。” 目前,加强德育工作已成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但是我们对于德育工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但是效果不尽如人意,实效性较差,德育工作陷入了困境。现代中小学德育要想摆脱困境,提高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效,必须探究出产生这种困境的内在的、根本的原因。一、充分认识市场经济对德育的负面影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里。在经济信息全球化的影响下,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思潮相互碰撞,人们的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社会意识和社会价值取向在日益多元化,广大中学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取向也在多元化,这是我们所不得不面对的现实。现代化建设要求培养大量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这其中,居于首要地位的是对人的道德素质的要求。在整个社会大环境不佳的情况下,学校的教育环境也存在着严重的“重智轻德”的倾向。前几年云南大学发生了一起震惊全国的命案。一位名叫马加爵的大四学生残忍杀害了四名同班同学。平时同学们觉得他性格比较孤僻易怒,都很少与他来往。可这些都没有引起教师的重视,以至马加爵心理失调干出了失去理智的行为。可以说马加爵案件的发生并不是偶然现象,它们都或多或少与目前高校对学生德育教育逐渐弱化有关。在学校内部,以升学为中心,以应试为目的的应试教育仍在大行其道。社会对学校的评价主要看“升学率”的高低,看学生的“考试成绩”。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中,作为社会中的学校,无论是普通教师还是校长在社会压力和功利主义的影响下,不得不为了学校的“声誉”和单纯的“成绩”而放弃道德教育的功能.二、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严重脱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的著名报告《学会生存》在谈到本世纪的学校教育时指出,儿童的人格被分裂成为两个互不接触的世界:“在一个世界里,儿童像一个脱离现实的傀儡一样,从事学习;而在另一个世界里,他通过某种违背教育的活动来获得自我满足。”在现实的德育过程中,一方面儿童的主体性泯灭了,像“傀儡”一样任人摆布;另一方面又脱离了积极的文化内容,使道德教育变为纯粹的形式。这里反映了道德教育脱离生活的严重后果。中学生生活的环境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会。其中,家庭是社会环境中最主要的一种社会基本群体,是组成社会的分子。古往今来,家庭不仅是其子女赖以生存的场所,也是学生接触最早、受影响最深的教育环境。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日趋信息化,家庭教育的功能正在不断扩大和增强。现在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在现实生活中,一部分家长对子女的教育不能与学校德育工作协调一致,对子女百依百顺,娇生惯养,包括孩子力所能及的家务也包办代替,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一部分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拔苗助长,过分溺爱子女,把孩子逼上了“家庭小皇帝”的“宝座”,甚至出现了很多“高分低能”、“学优品劣”的学生。所有这些现象,为学校德育工作的正常开展增添了一定的难度。 抛开外在因素,探求本质原因,中小学德育工作出现上述种种弊端其根源在于自身。中小学德育工作面临的新问题还有教育对象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他们的思想意识、心理品质、价值标准与以往学生相比已大不相同,但德育理论与德育实践都未能及时地对这一点科学分析、科学对待。依然采用陈旧的教材和落伍的方法,使德育工作更难产生良好的效果。 因此,切实落实学校德育工作、走出学校德育工作误区将是一项十分复杂而又具体细致的系统工作。除学校常规教学外,还要通过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军民共建、跨学校跨地区互助活动等渠道,让学生进行道德体验,用贴近生活的理论和实践,培养学生适应市场经济所需的政治观点、道德情操、价值观念和文明行为,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创造精神、平等竞争思想以及适应社会需要的良好心理素质。向深层次的心理品质教育延伸,向高层次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扩展,将养成教育、个性心理品质教育和理论教育结合起来,让学生的知、情、意、行同步发展,成为道德品格完善的新人。 学校要发挥主渠道作用,坚持育人方向,根据学生实际来制订计划、开展活动。各班级、各年级、学校总体都要积极宣传新人新貌、好人好事;开设事迹展馆,提倡文明礼貌、社会新风尚;强调思想进步。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好德育基地,配合教学,强化德育效果,学校应建立健全学校、家庭长期联系制度。一方面帮助家庭了解学生品德发展情况,并根据学校工作重点确立家庭教育任务,互相弥补不足;另一方面根据家庭教育是互动教育的特点,通过子女成长影响家庭的价值观。形成学校、社会的教育合力。总之,充分发挥各渠道优势,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提高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效果,实现整体育人的目的。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中心。教育规律表明,德是学生个性的主导因素,对智、体诸多方面的发展起不可忽视的作用。发展素质教育更应该发挥德育的基础作用,坚持把德育放在首位,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优良的教育环境。思想品行教育作为学校德育的中心任务而常抓不懈,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习创造,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优化育人环境,营造育人氛围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因此,优良的德育教育环境是必不可少的。学校应充分利用所有教育设备,加大德育宣传的力度,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可以利用板报、橱窗、宣传画、校园广播等进行宣传;通过播放德育教育光盘、开展读书活动、举行演讲比赛、请专家讲座等形式营造出浓厚的校园德育教育氛围。二、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加强“品德与生活”和“品德与社会”的课堂教育以外,还积极探索文化课和专业课的改革,寓思想教育于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之中,引导老师注意寻找“切入点”的“结合点”,做到结合案例剖析、结合身边的实际分析、结合社会的热点逐步透析。

第2篇: 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的意见新的体会450

关于加强我区中小学生法制教育的建议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与民族的希望,加强对青少年法制教育一直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近年来,我区在青少年法制教育特别是中小学生法制教育方面也作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聘请法制副校长、法制讲课、编写法制口袋书、建立法制教育动漫基地、开设青少年维权网、维权热线及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法制教育网络等。但由于各校之间法制教育不平衡,有的校园里还存在着打架斗殴、抽烟、早恋、拉帮结派等学生的违法违纪问题和不良习气问题;有的学校忽视法制教育,特别是忽视对差生法制教育,导致差生自暴自弃,与年龄相仿,志趣爱好相近或相似的社会青年走到一起,拉帮结派,成为青少年犯罪的“后备军”。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暴露出我区在开展中小学生法制教育方面存在学校重视不够、缺乏监管、没有稳定的、高素质的法制教育教师等薄弱环节。

一、近三年来我区未成年犯罪案件的特点和原因分析

2007-2009年来,我区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案件总共是266件296人,占同期罪犯总人数的比例每年基本维持在7%,其中在校生犯罪占35件40人,在校学生犯罪所涉及的罪名有抢劫、故意伤害、信用卡诈骗、传播淫秽物品、盗窃、强奸介绍卖淫等。我区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呈现出“三化三多”的特点:(1)未成年人犯罪呈现出低龄化趋势。在未成年犯罪案件中,未成年人年龄最小的刚满11周岁。如:2008年我区某小学学生从事卖淫及介绍卖淫案件,涉案学生才小学三年级,刚满11周岁。(2)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类型呈现出多样化趋势。未成年人犯罪类型虽仍以抢劫、盗窃、故意伤害等侵财及暴力型犯罪为主,但这几年还出现了诈骗、介绍卖淫、传播淫秽物品、贩毒等新类型未成年人犯罪案件。(3)犯罪手段呈现出智能化趋势。虽然初犯、偶犯居多,但经过预谋、策划甚至作案后伪造现场的案件开始增多,通过网络等现代技术进行犯罪活动的案件开始出现。(4)未成人团伙犯罪案件增多。既有成年人和未成年人共同作案,也有本地人与外来人口共同作案,有的作案情节恶劣,社会危害严重。(5)未成年人犯罪中恶性犯罪日益增多,我区审理的多起黑恶势力团伙犯罪中,以未成年基多,如:杨某某、凌某等六人故意伤害案件中,在网吧因琐事起纠纷,竟纠集10多名未成年男子手持马刀、西瓜刀追砍被害人陈某某等人,致一人重伤。而杨某某、凌某刚从湖里某中学毕业不久,另一名男子还是在校生。(6)在校生犯罪人数增多。从2007-2009年未成年犯罪案件看,在校生犯罪比往年有所增加(另有一部分在校生因年龄问题没被追究刑事责任),发生在我区学生犯罪主要以民办学校学生为主,但近年来,也出现普通中学学生及小学生参与犯罪。
    导致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原因主要有五个方面:(1)社会因素。受社会生活中存在的暴力、吸毒、色情及影视网络等不良文化影响和腐蚀,好逸恶劳,私欲膨胀,贪图吃喝玩乐等物质享受,缺乏正确的人生观。(2)家庭因素。未成年人家庭结构残缺,父母离异或早逝,缺少束缚和管教,未成年人成长环境不良。(3)经济因素。一些经济不发达地区的未成年人盲目来厦,无一技之长找不到工作,没有经济来源而铤而走险,走上犯罪道路。(4)法制因素。法律观念淡薄,未成年人好奇心、模仿性强,自控力和分辨是非能力较差,交友不慎导致犯罪。(5)教育因素。学校的思想教育和法制教育存在缺陷,政治思想教育教条化,法制教育不够重视,学生不学法、不懂法。

二、加强我区中小学生法制教育的几点建议

为了更好的加强我区的中小学生法制教育,更好地提高我区中小学生的法制观念,现结合我区法制教育实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建立和完善中小学生法制教育责任制度

针对有的学校法制教育重视不够,流于形式问题。建议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制定法制教育具体实施意见,制定统一的检验学生法制教育成效的考量尺度,将法制教育工作情况纳入中小学工作评价和教师业绩考评的内容,并对考核内容进行量化,同时设立法制教育专门机构,做到专人负责、管理,加大对学校检查督促力度,做到法制教育齐抓共管。

(二)、资源整合,培养稳定、高素质的法制教育教师队伍

教育行政部门应组织力量对任课教师、班主任、法制副校长进行法律知识培训和考核,并逐步配备专职法律教师。同时在我区公、检、法、司及律师中吸收法制教育志愿者,壮大法制教育队伍,定时到校园进行普法教育。同时在成熟社区逐步设立社区法制学校,让社区法制宣传走进社区校园,以形成法制教育合力,以营造法制教育良好氛围。

(三)、加强社会综合治理,努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建议继续强化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法制教育,对当前存在我区校边周围的游戏厅、录像厅、网吧、台球室、流动商贩等危害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的不良环境,教育主管部门应及时联合其他行政执法部门给予清理整顿,同时建议完善校园周边技防设施,在校园周边安装监控系统,以提高预防、发现、控制校园周边环境能力,为“三位一体”的法制教育创造良好环境。

第3篇: 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的意见新的体会450

贯彻实施《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体会发言

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意见指出,实施劳动教育重点是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

  作为学校、家庭、社会,既要落实好《意见》新要求,深刻认识到加强劳动教育对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战略意义,还要积极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劳动教育网络,让每一个学生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培养具有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精神的合格劳动者。

  学校应发挥劳动教育“主阵地”作用,做好“引导员”。《意见》指出,落实劳动教育需要依托课程,强调“整体优化学校课程设置”,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大中小学设立必修课程和劳动周,同时强调其他课程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和要求。因此,学校应充分发挥劳动教育主阵地的作用,做好劳动教育的“引导员”,贯彻实施好《意见》要求,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开设劳动教育课程,激发学生热爱劳动的兴趣,增强劳动意识;合理安排开展劳动教育的时间,为学生建立劳动教育小课堂,精心设计和组织学生开展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具有强烈吸引力的劳动实践活动,制定劳动活动评价体系,提升劳动技能,培养劳动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形成鲜明的劳动教育特色,系统地把劳动教育理论化、课程化、生活化。

   家庭应发挥劳动教育“基地”作用,做好“监督员”。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场所。《意见》分别从鼓励孩子自觉参与、自己动手、随时随地、坚持不懈地进行劳动,每年掌握1到2项生活技能;鼓励孩子利用节假日参加社会劳动等四个方面强调发挥家庭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教育实践一再证明,家庭是劳动教育必不可缺的重要“基地”,家长不仅要成为学生劳动教育的参与者,还要成为监督员。为此,家庭不妨为孩子设计特殊的劳动作业,根据孩子的成长需求分成阶段性劳动小任务,逐一让孩子认真完成,比如学前儿童的个人自理劳动,可以包括洗漱、整理个人物品等;小学阶段的分担家务劳动,可以包括分类清洗衣服、收拾房间、叠被铺床等,让家庭发挥出劳动教育基地的最大化作用。

第4篇: 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的意见新的体会450

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

>教育部 共青团中央 全国少工委关于 >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 (教委 、团委、少工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 团委、少工委:

劳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是培 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近年来, 一些地方在劳动教育方面积极探索, 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总体上劳动教育存在诸多薄弱环节和问题,劳动教育在学校中 被弱化,在家庭中被软化,在社会中被淡化,中小学生劳动机会减少、劳动意识缺乏, 出现了一些学生轻视劳动、不会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的现象。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 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 切实加强劳动教育, 培养学生劳动兴趣、 磨练学生意志品质、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对于推进教育现代化、实现“两个 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深入贯彻落实 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更好地培养广大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他 们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现就加强新时期中小学劳动教育提出如下 意见。

一、明确劳动教育的主要目标

通过劳动教育, 提高广大中小学生的劳动素养,促进他们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积 极的劳动态度,使他们明白“生活靠劳动创造,人生也靠劳动创造”的道理,培养他们 勤奋学习、自觉劳动、勇于创造的精神,为他们终身发展和人生幸福奠定基础。

用 3-5年时间,统筹资源,构建模式,推动建立课程完善、资源丰富、模式多样、 机制健全的劳动教育体系, 形成普遍重视劳动教育的氛围。推动在全国创建一批国家级 劳动教育实验区, 推动地方创建一批省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和劳动教育特色学校, 带动 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深入开展。

二、坚持劳动教育的基本原则

充分发挥劳动综合育人功能,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 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坚持思想引领。 中小学劳动教育既要让学生学习必要的劳动知识和技能, 更要 通过劳动帮助学生形成健全人格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坚持有机融入。要有效发挥学科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家庭教育、社会 教育的劳动教育功能,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形成劳动光荣、劳动伟大的正确观念。

——坚持实际体验。要让学生直接参与劳动过程,增强劳动感受,体会劳动艰辛, 分享劳动喜悦,掌握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提高动手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

能力。

——坚持适当适度。要根据学生年龄特征、性别差异、身体状况等特点,选择合适 的劳动项目和内容,安排适度的劳动时间和强度,做好劳动保护,确保学生人身安全。

三、抓好劳动教育的关键环节

1. 落实相关课程。 要根据 《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 和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 (实 验 》 ,将国家规定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通用技术课程作为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渠道, 开足开好。 要明确并保证劳动教育课时,义务教育阶段三到九年级切实开设综合实践活 动中的劳动与技术教育课, 普通高中阶段严格执行通用技术课程标准, 课时可视情况相 对集中。各地各校可结合实际在地方和学校课程中加强劳动教育,开设家政、烹饪、手 工、园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相关课程。在德育、语文、历史等学科教学中加大劳动观 念和态度的培养,在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教学中加大动手操作和劳动技能、职业技 能的培养,在其他学科教学和少先队活动课中也应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

2. 开展校内劳动。 要在学校日常运行中渗透劳动教育,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卫生 保洁和绿化美化,普及校园种植。开辟专门区域种植花草树木或农作物,让班级、学生 认领绿植或“责任田”,予以精心呵护,有条件的学校可适当开展养殖。大力开展与劳 动有关的兴趣小组、社团、俱乐部活动,进行手工制作、电器维修、班务整理、室内装 饰、勤工俭学等实践活动。广泛组织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班团队会、劳模报告会、手工 劳技展演,提高学生劳动意识。

3. 组织校外劳动。要将校外劳动纳入学校的教育工作计划,小学、初中、高中每个 学段都要安排一定时间的农业生产、工业体验、商业和服务业实习等劳动实践。充分利 用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综合实践基地和其他社会资源,结合研学旅行、团日队日活动和 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城乡学生交流,组织学生学工学农。城镇学校可结合实际情况组织 学生参加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 农村学校可结合实际情况在农忙时节组织学生帮助家长 进行适当的农业生产劳动。

4. 鼓励家务劳动。教育学生自己事情自己做,家里事情帮着做,弘扬优良家风,参 与孝亲、敬老、爱幼等方面的劳动。学校应安排适量的劳动家庭作业,针对学生的年龄 特点和个性差异布置洗碗、洗衣、扫地、整理等力所能及的家务。要密切家校联系,转 变家长对孩子参与劳动的观念, 使他们懂得劳动在孩子学习、生活和未来长远发展中的 积极意义和作用,让家长成为孩子家务劳动的指导者和协助者,形成劳动教育合力。

四、完善劳动教育的保障机制

1. 加强统筹协调。加强对劳动教育的领导,明确劳动教育责任主体和负责部门,加 强县级统筹,确保劳动教育的时间、师资、经费、场地、设备等落实到位。加强校内统 筹,既要发挥班主任、任课教师的积极性,也要发挥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的作用。 加强校外协调,积极借助家庭、社会的力量,共同关心支持劳动教育。适时启动劳动教 育实验区创建工作。

2. 加强师资建设。采取有效措施,在工资待遇、绩效考核、职称评聘、评优选先、 骨干教师培养等方面, 对劳动教育教师同等对待, 保持劳动教育教师队伍的稳定与发展。 积极探索建立专兼职结合的劳动教育教师队伍,广开渠道,开门办学,聘请能工巧匠、 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加强对劳动教育教师的专业培训,配备专兼职教研员,组 织经常性的教研活动,开展教学竞赛,促进劳动教育教师专业化,不断提高劳动教育教 学质量。

3. 加强资源开发。因地因校制宜,加强劳动教育场地或实践基地建设,满足劳动教 育需要。农村地区要积极争取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支持,安排相应的土地、山林、草场 或水面作为学农实践的基地。 城市地区要统筹建立劳动教育实践基地, 或充分利用现有 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 青少年宫和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开展劳动教育。 要积极争取社会 支持,充分利用学校布局调整中的闲置校舍和产业结构调整中的闲置厂房等社会资源, 建立工业生产、农业生产、财经贸易、商业服务等各行业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有条件的 学校可建设专门的劳动与技术教育教室,配置相应设备和所需耗材。 > 4. 加强督导 评价。各级教育督导部门要开展劳动教育督导 , 将学校劳动教育实施情况纳入中小学责 任督学挂牌督导内容。学校要建立学生劳动评价制度,评价内容包括参加劳动次数、劳 动态度、实际操作、劳动成果等方面,具体劳动情况和相关事实材料记入学生综合素质 档案, 并作为升学、 评优的重要参考。 各级教育部门、 共青团组织和少工委要加强引导, 对劳动教育开展得好的地方和学校要及时宣传推广,营造劳动教育良好氛围。 > 教 育部 共青团中央 全国少工委 > 2015年 7月 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