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等奖:蔷薇科植物一等奖:常见奖项,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部编版白鹭说课稿一等奖2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部编版白鹭说课稿一等奖2篇
【篇一】部编版白鹭说课稿一等奖
4 灯 笼1.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散文优美的意境。
2.品味文章线索的贯穿,语言精当的作用,体会文章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的写作手法。
3.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品味传统文化中寄寓的爱国之情。
一、导入新课
提到灯笼,我们或联想到春节张灯结彩的喜庆,或想起宫廷戏中穿梭在紫禁城的点点灯火。在电灯尚未出现和普及的时代,灯笼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是生活和情感的纽带,记录着亲情,抒写着繁华,以及对往昔岁月的怀念……让我们走进吴伯箫散文名篇《灯笼》,感受一下那个特殊时期的作者情怀。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了解传统“灯笼”文化
1.作者简介。
吴伯箫(1906—1982),原名熙成,当代著名的散文家和教育家。于1938年4月投奔革命圣地延安,进入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曾担任边区政府教育厅中等教育科科长。解放后任人民教育出版社副社长兼总编辑。
2.灯笼文化。
大红灯笼作为一种传统的民间工艺品,至今仍在中华大地流传着。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它象征着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如今,红灯笼更是风行全国,制作更加精美。
在中国人眼中,红灯笼象征着阖家团圆、事业兴旺、红红火火,象征着幸福、光明、活力、圆满与富贵,所以人人都喜欢。每逢重大节日、良辰喜庆之时,全国许多城镇的街道、商店、公园,甚至一些大型建筑物和私家宅院的门口,都会挂起圆圆的大红灯笼。到了夜晚,一盏盏灯笼点亮,红光四射,显得隆重热烈、喜气洋洋。
cf508809128ec4e73ae921b6af81d875.png
1.请同学们自己默读课文,并思考文章为什么以《灯笼》为题。
明确:“灯笼”是文本的线索,作者正是通过描写有关灯笼的事情以表达自己的情感。
2.找到文本围绕“灯笼”记叙事情的段落,并说说围绕“灯笼”具体写了哪些事。
明确:第③段,挑灯迎祖父回家,听祖父讲进京赶考的掌故;第⑤段,母亲接过纱灯,递给消夜食品;第⑥段村头红灯高照,慰藉孤行客;第⑦段元宵节看灯;第⑧段,进士第的官衔灯高照朱门;第⑨段,纱灯上描红;第⑩段,由宫灯、唱词联想汉献帝;第b741827943b3e6b5f606943d507efa95.png段,联想到“挑灯看剑的名将”,表达做“灯笼下的马前卒”的誓愿。
3.由上述分析可知,作者抒写了他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诸此记忆从不同方面表达了灯笼对于他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请你做简要说明。
明确:有文化上的:在纱灯上描红,爱的是那份雅致;对宫灯的想象,体验的是深长的历史况味。
有情感上的:挑着灯笼,迎回祖父,长幼情笃;接过纱灯,上下灯学,母子情深;跟着龙灯跑个半夜,伴着小灯入梦,绽放着飞扬的青春;族姊远嫁,进士第的官衔灯映照着褪色的朱门,是对岁月沧桑的感慨;引述历史上保家卫国的名将,表达自己做“灯笼下的马前卒”的誓愿,是悲壮激越的家国情怀。
目标导学三:结合材料背景,深度解读爱国情感
探究:作者抒写了他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来表达灯笼对自己乃至民族的意义,但第⑩b741827943b3e6b5f606943d507efa95.png段却跳出回忆,而去写了想象虚构的事情,作者这样安排有何意义?“唉,壮……”作者为何发出这样的感慨,文本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意义是什么?请结合材料链接作简要分析。
材料链接: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侵略者在精心安排下,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九一八”的炮火不仅震碎了壮丽的祖国河山,也击破无数文士的美好幻想,这其中就包括吴伯箫。然而,国民党政府竟然采取“不抵抗”政策,这让他十分愤懑,忧心如焚,怒火中烧,骨鲠在喉,不吐不快。于是,他在从事教育工作的同时,坚持业余写作,舒解一腔积郁。他在这一时期的散文,常常回荡着爱国主义的激越旋律。即使在回忆童年生活的篇章里,这一旋律也时常跳跃而出。《灯笼》正是这个时期回忆主题的文章。
明确:结尾虚写追慕古代名将挑灯看剑、塞外点兵令胡人不敢南下的业绩,是为后面的直抒胸臆做铺垫:“你听,正萧萧班马鸣也,我愿就是那灯笼下的马前卒。”“唉,壮,于今灯笼又不够了。应该数火把,数探海灯,数燎原的一把烈火!”几句皆借灯笼表达自己浓烈的爱国主义情怀,此时的情感早已不再沉浸于回忆,而超脱出来,表达悲壮激越的家国情怀,表现出自己要同时代共呼吸的担当精神。
目标导学四:赏析文本,体会文本写作特色
特色一: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在回忆的诸事中寄寓情感,是本文的一大写作特征,而能达到寓情自然的目的,还在于作者擅长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请结合文本,分析作者综合运用的表达方式及其作用。
明确:以第③段和第b741827943b3e6b5f606943d507efa95.png段为例,第③段写“我”去接祖父和祖父讲故事是记叙,“灯笼还在院子里亮着吗?那种熙熙然庭院的静穆,是一辈子思慕着的”,是抒情。第b741827943b3e6b5f606943d507efa95.png段“正萧萧班马鸣也,我愿就是那灯笼下的马前卒”是抒情,其他的句子主要是描写。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既创设了感人的意境,又抒发了强烈的情感。
特色二:结构严谨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分析开头两段和结尾一段的作用。
明确:开头两段由小孩子喜欢火,三家村的往事,既写出人们对光明的渴望,又自然引出下文对有关灯笼往事的回忆;结尾一段又由灯笼联想到“燎原的一把烈火”,再用一“壮”字,再次升华中心,赞颂蓬勃发展的中国革命。可见,文本前两段与结尾联想的两段紧密联系,中间诸段落俱为回忆,不可不谓作者之为文独具匠心,巧设结构。
小结:《灯笼》这篇散文,回忆了作者与灯笼有关的往事,寄寓着丰富的情感。文章以小见大,融记叙、抒情、描写于一体;语言自然朴素、清新练达,既朴实平易又生动传神,娓娓而谈,侃侃而论,有着无穷的艺术魅力,是我们学写散文的典范。
三、板书设计
灯笼207a79c839e13ca2d7c1996054ed9018.png首尾呼应
,寄寓淳朴情感F
抒发爱国热情
综合性学习 古诗苑漫步
1.漫步古诗苑,感受中华诗词的韵律美和意境。
2.积累、品味、吟唱和运用古诗词,进一步体会中华诗词文化的灿烂辉煌。
3.积极主动参与搜集资料,合作探究诗与画的结合。
4.激励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新精神,并能围绕一个主题查找有关资料。激发学生用多种艺术形式解读古诗词的热情,培养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5.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对中华诗词的兴趣与爱好,提高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阅读理解与鉴赏能力,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与文化品味。
一、导入新课
播放背景音乐:古筝乐曲《一剪梅》。
师: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春天我们会吟诵:春眠不觉晓,
生:处处闻啼鸟;
师:夏天我们会吟诵:接天莲叶无穷碧,
生:映日荷花别样红;
师:秋天我们会吟诵:晴空一鹤排云上,
生:便引诗情到碧霄;
师:冬天我们会吟诵: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生: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在这个环节上,让学生热热身,其实也是对古诗的又一次巩固与积累。)
师:这一首首古诗就如同这一曲美妙动听的古筝乐曲,让人沉醉流连,让人乐而忘返。今天就让我们伴随着这美妙的乐曲一起到古诗苑中漫步吧。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分门别类辑古诗
1.色彩。自然界的颜色多种多样,赤橙黄绿青蓝紫,这个世界因为有了色彩,才更加美丽。现在我们就来填一填古诗词中的颜色名称。
明确:①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②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③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④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2.植物。下面诗句中含有植物的名称,我们来填一填古诗中的植物名。
明确:①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②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③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④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3.动物。很多同学家里一定养过小动物吧,小动物多么可爱,在古人的诗句中那些动物更是活灵活现。我们来看一看这些诗句中写的是哪些动物?
明确:①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②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③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④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4.地名。南京、开封、洛阳都是大家熟悉的地名,古诗词中也会出现地名。我们来看一看下面一些含有地名的诗词。
明确:①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②(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③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④(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目标导学二:诗情画意品古诗
为诗配画
1.诗:(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画:(宋)马远《梅石溪凫图》
解说词:生于悬崖的梅树倒悬而下,梅花怒放,溪水碧波中,群鸭嬉戏,处处都洋溢着春日活跃的生机。
2.词: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画:(现代)王成喜《铁骨生春》
解说词:“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画家以铁干、春蕾隐喻性地歌颂了红梅傲雪迎春的高尚品格。
3.诗:(清)郑板桥《题竹图》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画:(清)郑板桥《竹图》
解说词:画幅上的竹子,从石缝中挺然而立,坚韧不拔,遇风不倒,郑板桥借竹抒发了自己洒脱、豁达的胸襟,表达了勇敢面对现实,绝不屈服于挫折的人品,竹子被人格化了,此时,“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
目标导学三:声情并茂诵古诗
师:诗词最突出的特点除了追求意境的图画美之外,还特别注重节奏和韵律,具有音乐的美感。《礼记·乐记》:“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可以看出在早期,诗、歌与乐、舞其实是合为一体的。
欣赏歌曲《月满西楼》
欣赏歌曲《思君》片段
跟唱古诗《但愿人长久》
目标导学四:满腹诗书用古诗
师:前面我们提到,在早期,诗、歌与乐、舞本是合为一体的。而诗即歌词,在实际表演中总是配合音乐、舞蹈而歌唱,到后来诗、歌、乐、舞各自发展,才独立成体。下面我们欣赏一首现代流行歌曲,请谈谈你由这首歌的歌词想到了什么。
欣赏歌曲《烟花三月》:
烟花三月
牵住你的手,相别在黄鹤楼
波涛万里长江水送你下扬州
真情伴你走,春色为你留
二十四桥明月夜,牵挂在扬州
扬州城有没有我这样的好朋友?
扬州城有没有人为你分担忧和愁?
扬州城有没有我这样的知心人?
扬州城有没有人和你风雨同舟?
烟花三月是折不断的柳
梦里江南是喝不完的酒
等到那孤帆远影碧空尽
才知道思念总比那西湖瘦
该歌词化用的古诗词句:
(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寄扬州韩绰判官》
唐·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3)杨柳:《折杨柳》曲。古诗文中常以杨柳喻送别情事。《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座吹横笛,愁杀行客儿。”
小结:流行歌曲歌词化用古诗词,使歌曲更有意境,增添了浓厚的情韵。
三、板书设计
别想一下造出大海,必须先由小河川开始。
成功不是只有将来才有,而是从决定做的那一刻起,持续积累而成!
人若软弱就是自己最大的敌人,人若勇敢就是自己最好的朋友。
成功就是每天进步一点点!
如果要挖井,就要挖到水出为止。
即使爬到最高的山上,一次也只能脚踏实地地迈一步。
今天拼搏努力,他日谁与争锋。
在你不害怕的时候去斗牛,这不算什么;在你害怕的时候不去斗牛,这没什么了不起;只有在你害怕的时候还去斗牛才是真正的了不起。
行动不一定带来快乐,但无行动决无快乐。
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之路;只有一条路不能拒绝--那就是成长之路。
坚韧是成功的一大要素,只要在门上敲得够久够大声,终会把人唤醒的。
只要我努力过,尽力过,哪怕我失败了,我也能拍着胸膛说:"我问心无愧。"
用今天的泪播种,收获明天的微笑。
人生重要的不是所站的位置,而是所朝的方向。
弱者只有千难万难,而勇者则能披荆斩棘;愚者只有声声哀叹,智者却有千路万路。
坚持不懈,直到成功!
最淡的墨水也胜过最强的记忆。
凑合凑合,自己负责。
有志者自有千计万计,无志者只感千难万难。
我中考,我自信!我尽力我无悔!
听从命运安排的是凡人;主宰自己命运的才是强者;没有主见的是盲从,三思而行的是智者。
相信自己能突破重围。
努力造就实力,态度决定高度。
把自己当傻瓜,不懂就问,你会学的更多。
人的活动如果没有理想的鼓舞,就会变得空虚而渺小。
安乐给人予舒适,却又给人予早逝;劳作给人予磨砺,却能给人予长久。
眉毛上的汗水和眉毛下的泪水,你必须选择一样!
若不给自己设限,则人生中就没有限制你发挥的藩篱。
相信自己我能行!
任何业绩的质变都来自于量变的积累。
明天的希望,让我们忘了今天的痛苦。
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不在于我们身在何处,而在于我们朝着什么方向走。
爱拼才会赢努力拼搏,青春无悔!
六、词语点将(据意写词)。
1.看望;访问。 ( )
2.互相商量解决彼此间相关的问题。 ( )
3.竭力保持庄重。 ( )
4.洗澡,洗浴,比喻受润泽。 ( )
5.弯弯曲曲地延伸的样子。 ( )
七、对号入座(选词填空)。
冷静 寂静 幽静 恬静 安静
1.蒙娜丽莎脸上流露出( )的微笑。
2.贝多芬在一条( )的小路上散步。
3.同学们( )地坐在教室里。
4.四周一片( ),听不到一点声响。
5.越是在紧张时刻,越要保持头脑的( )。
八、句子工厂。
1.世界上有多少人能亲睹她的风采呢?(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是全人类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在她面前只停留了短短的几分钟。她已经成了我灵魂的一部分。(用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她的光辉照耀着每一个有幸看到她的人。
“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要点梳理(课文回放)。
作者用细腻的笔触、传神的语言介绍了《蒙娜丽莎》画像,具体介绍了__________,__________,特别详细描写了蒙娜丽莎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以及她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最后用精炼而饱含激情的语言告诉大家,蒙娜丽莎给人带来了心灵的震撼,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
综合能力日日新
十、理解感悟。
(一)
蒙娜丽莎那微抿的双唇,微挑( )的嘴角,好像有话要跟你说。在那极富个性的嘴角和眼神里,悄然流露出恬静、淡雅的微笑。那微笑,有时让人觉得舒畅温柔,有时让人觉得略含哀伤,有时让人觉得十分亲切,有时又让人觉得有几分矜( )持。蒙娜丽莎那“神秘的微笑”是那样耐人寻味,难以捉摸。达·芬奇凭着他的天才想象为和他那神奇的画笔,使蒙娜丽莎转瞬即逝的面部表情,成了永恒的美的象征。
【篇二】部编版白鹭说课稿一等奖
以词具象 品味江南
——《忆江南》说课设计
各位专家评委及亲爱的同行们:
大家好!我的参赛编号 。我说课的题目是:以词具象 品味江南——《忆江南》说课设计。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研读文本——说教材
首先我来说说教材,《忆江南》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首词。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引领学生走进祖国的万水千山,感受大自然的美。《忆江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绝唱之笔。作者以如画之笔描绘出一幅江南春景图,在人们记忆中留下难忘的印象。那如火如荼的春花,澄碧温莹的湖水,不但唤起人们对江南湖光山色的向往,更引起各人对故国国土和优美事物的无穷热爱。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认识,结合单元训练目标及班级学情,我制定了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词这种文学体裁,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
2.通过反复诵读,想象词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词中表达的情感。
3.小组合作学习,紧扣“忆”,走近诗人白居易。
4.培养学生具有初步鉴赏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激发热爱古诗词的情感。
依据教学目标,及《语文课程标准》中“语文教学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要求,本课将通过诵读法、情境法、对比探究法来进行教学,学生通过诵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来学习。
四年级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古诗词,对于学习古诗词也有了一定的方法,但词这种体裁平时学生接触较少,在人教版四年级教材中首次出现,选编这首词,意在使学生对词这种体裁做一个简单了解,初步感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开拓学生视野,感受中国经典诗词的无限魅力。教师需要在课堂中培养学生情感,渗透古诗词教学“诗中有画、诗中友情、诗中有诗”。所以我把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体会词中表达的情感作为重点;把有感情地朗读,读中赏文,读中悟情,作为教学难点。
针对学生学习本课的不利因素,我安排学生在课前完成以下几点:1.回顾以前学过及读过的白居易的作品。2.查找相关资料了解白居易生平。3.利用早读熟读成诵,初步感知词。4.搜集、了解描写江南的诗词。
二、结合文本——说教学策略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采用的教学策略是以“紧扣主线,合作探究”为主,引导学生用“诵读情感,美读意境”的方法来学习。
三、读悟结合——说教学过程
依据课堂教学情感化、人文化的理念,我将本课的教学流程分为四个环节:
(1)创设意境,走近江南
古诗词是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它柔美精深,能引领学生走近民族独特的文化中。因此上课伊始,我先出示了一段江南风景视频:伴随着音乐我这样描述:江南有青山绿水,古镇小城,田园村舍,如诗如画;这里处处都是小桥流水人家;莺啼柳绿,红花胜火,别有韵味。(播放视频)
此时,学生陶醉于江南美景之中,在心中已不知不觉荡漾起一种对江南淡淡的向往。借此我顺势导入:江南,以它的美丽和富饶,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文人墨客。白居易50多岁时曾在杭州任官,江南的秀丽风景让他恋恋不忘,回到洛阳12年后,他对江南依旧魂牵梦绕,于是便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忆江南》。(板书:忆江南)
这样的设计,巧妙地将词与作者背景、江南美景融为一体,在无意识的注意下进行朗读,激发了学生学习这首词的浓厚兴趣,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基调,达到了预习的目的。
(2)结合布置的前置性作业,开展有效、多元化的自主学习:
生本教育在教学中的不断尝试,课堂中我期望孩子每次的学习效果都能给自己留下印象,给予自己更多的思考。结合前置性作业,我鼓励孩子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尝试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学习:情感诵读、江南情怀、对比阅读。
1.诵读——以知促情
节奏和韵律是读好古诗词很重要的因素,直接诵读文本,既加深学生对文本的感知,又能在诵读文本的基础上走近作者,感受江南情怀,整体了解文本的意思,初步感悟诗的意境。
在小组展示朗读的同时,我穿插朗读视频和教师的范读,让学生在对比中模仿,鼓励个性声音的出现,只要有情感、韵味即可,之后的小组朗读的形式瞬间打开,对比读、同桌合作读、配乐读、各展其才华。
2.赏句——想象悟情
忆江南情结,感悟诗意:
合作探究汇报问题一:《忆江南》这首词中,诗人回“忆”的是什么?小组学习时结合课前资料讨论,通过课前预习和当堂讨论、交流,在互相启迪中发散思维,借助以往的学习方法对古诗进行赏析、比较、分析,学生抓住《忆江南》中的一副对子交流:“日出江花红胜火”刻画了在初日映照下的江畔春花,红得胜过火焰,表现了春天花卉的生机勃勃之态,使人感到江南春色浓艳、热烈之美。而“春来江水绿如蓝”春水荡漾,碧波千里,诗人更夸张地形容它比蓝草还要绿,这深浓的碧绿色,与上句日映江花的火红色相呼应,便觉更加绚丽夺目,学生对其理解层出不穷,感受到诗人诗句中鲜明色彩,而红、绿如此世俗的色彩不经意间与江花、春水结为伙伴便立即带上了生命的初醒,学生在体会到了作者用词的巧妙后,也努力尝试着运用色彩碰撞浅析造句。
祖国的大好风光,在诗人的笔下绚丽旖旎,学生们对作者也产生了兴趣,资料查找后又产生了疑问:62岁的白居易在晚年才写出了这首著名的《忆江南》,是什么让人们记住了《忆江南》?单单对他情有独钟?
忆江南往事,走近作者:
为了帮助学生更深入的体会古诗词中用字的精妙,感悟江南在白居易心中的多彩迷人,在小组质疑后我以作者的经历作为切入点,让学生在鉴赏古诗词时学会知人论世,“诗人忆的仅仅是江南的景吗?”进一步将主权教给学生,学生醍醐灌顶,学习方向明确:白居易先后出任杭州、苏州刺史,不仅实现了年少时的理想,还远离纷争,在寄情山水的闲适生活中实现了自己的精神追求和人生价值。学习不能止于此,之后我和学生再深一步挖掘作者,找出白居易在杭州做官时曾为杭州做了多件大事。课堂高潮迭起,学生对于白居易越来越心生崇拜,读其言观其行,爱其文而敬其人。
2.忆江南情怀,抚今追昔:
学生对白居易的崇拜蓦然上升,一些小组找来《忆江南 其二》《忆江南 其三》
出示:其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再重游?
其三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学生自由诵读,在对比阅读中拓展阅读积累,感受古诗词的精妙。
三、读写——促进感悟
写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训练,把写与读相结合,把写与感受相结合,是培养写的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学习《忆江南》已经激发了学生江南的喜爱和对白居易的个人崇拜,我相机引导学生仿写诗词或对《忆江南》进行补白,以“我”开头进行描述。
四、提纲挈领——说板书
忆江南
景 情
人
最后,我来说说板书。我的板书是这堂课的点睛之笔,对整首词景物的描绘、情感的升华、诗人心的变化,以及这篇诗词主题,做了简洁、明了、直观的呈现,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
以上是我的说课内容,恳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