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舍宁秘书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政治建设六个方面的主要内容范文(通用3篇)

政治建设六个方面的主要内容范文(通用3篇)

时间:2022-05-17 16:00:02 来源:网友投稿

建设,读音jiàn shè,是一个汉语词汇,释义为建立、设置或陈设布置或指创建新事业或增加新设施,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政治建设六个方面的主要内容3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政治建设六个方面的主要内容3篇

【篇1】政治建设六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当前我省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如何破解?

我省县域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经济相对实力不强,发展水平仍显滞后

  虽然我省县域经济总量不断扩张,但通过横向比较,我省县域经济实力仍较薄弱:①与全国相比②与发达省份相比,我省县域差距更大。③与中部省份相比,江西各项县域指标也大都处在落后状态。在第五届中部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中,河南有40个,湖南有20个,湖北有9个,安徽有10个,山西有12个,江西只有5个。

  (二)产业升级步伐缓慢,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

1、县域产业结构不尽合理。我省县域经济产业结构一产较重,二产较弱,三产滞后,产业结构低水平重复,升级缓慢,产业综合竞争力不强。

2、县域工业规模效应弱,创新能力差。我省多数县域工业的主体以中小企业居多,传统工业比重大,技术水平低,生产工艺落后,产品附加值不高,经济增长呈现单一粗放式增长模式,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低,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贡献的份额小,企业创新能力严重不足,导致全省县域企业发展后劲不足。

  3、县域农业产业化程度低,竞争力弱。县域经济大多是典型的农业经济,近几年来,生态农业与特色农业有较大的发展,但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仍然较小。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小、档次低,农村专业化生产、公司化经营的产业化链条不健全,农产品品牌少,标准化生产程度不高,加工、包装工艺落后,市场竞争力不强,产业化程度过低,影响了农业综合效益的提高。

  (三)经济发展不平衡,差距呈扩大趋势

随着我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县(市)发展不平衡逐渐加剧,发展差距呈扩大趋势。

(四)县乡财政困难问题突出,金融对县域经济支持乏力

  过去,农业和中小企业的税费收入是县级财政两大重要来源。近年来,由于中央采取一系列措施,减轻农民负担、取消各种不合理收费、取消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使县级财政在农业方面的收入相应减少。大部分县主要靠财政转移支付来解决财政资金周转。尤其是一些乡镇,财政困难问题更为突出。

  县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但我省县域金融信贷普遍趋紧。国有商业银行收缩县级金融机构及其相关业务,“只收不放”现象突出,某些银行在县里只设办事处,设支行的也上收了贷款权限,基层商业银行贷款审批权限弱化,授信额度缩小。县域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贷款难、担保难、融资难现象由于缺乏资金,一些县(市)的重点企业该扩大生产的扩大不了,该上的新项目上不了,该搞的技改搞不成,丧失了发展的机遇。

  (五)农民收入偏低,城乡收入差距扩大 

增加农民收入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近年来,随着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出台一系列支农扶农政策,农民收入有了大幅提高,生活条件显著改善,但与城镇居民收入相比,收入差距仍在拉大。

(六)县域内、外生产要素互动活力不足。目前县域经济发展普遍受到资金、土地、人才等生产要素供给不足的制约。一是县域金融等要素制约明显。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改革转制,导致县级金融机构功能萎缩和弱化。县域金融机构贷款审批权上收,信用体系尚未建立,存贷款差普遍很大,不少县(市)的存贷款差高达70-80%,大量存款转到大中城市,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进一步加剧,发展县域经济的资金需求无法满足。二是县级政府“责权”不对等。从体制上看,近年来,县级行政单位出现了事权下放、财权上收,好的事权上收,差的事权下放倾向。县级政府部分部门如工商、税务、国土资源等部门实行垂直管理之后,县级政府权力和义务出现了非对称。一方面,县级政府原有权利削弱,动用各方面力量发展经济,进行经济调控的手段明显弱化;另一方面,县里承担了越来越多的义务,给县级政府带来了很大压力。三是人才严重不足。县域工作环境相对艰苦,无法对引进的中高级人才给予优厚的报酬和良好的工作环境,难以有效地吸引外地专业人才和留住本地专业人才。

破解难题从六个方面:

(1)以体制改革和提高政府服务水平为重点推动富县强镇。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按照“能放都放”的原则,赋予县(市)更大的行政自主权和决策权。按照财权、事权统一原则,启动和推动“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和“乡财县管”财政管理方式的改革,将义务教育、基本卫生防疫及保健等最基本公共服务的事权全部划归中央和省,调减中央省市县分成比例,扩大县域财政收入来源,使县域各级政府事权与财权的对等。

县域各级政府,要进一步明晰自身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定位,进一步推动各级政府将职能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优化当地的市场竞争环境,为各种性质经济主体公平竞争创造良好条件。

(2)以合理规划和金融服务支撑为重点提升基础设施上水平。县域需要协调好统一的规划,高起点、高标准形成统一的规划体系并付诸实践,从而实现区域的互动发展。其中规划建设高效、完善、统一的产要素在空间流动、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的重要条件。规划贵在坚持,重在执行。有了规划,如执行不力,规划就会形同虚设,建设就会无的放矢。同时完善县域金融服务功能,建立多层次的县域金融服务体系,开展农村金融服务试点,在推动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民间金融的协调配合及功能互补上多做探索,使金融服务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基础设施的重要组织部分。

(3)以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和调整收入分配结构为重点扩大内需。扩大内需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来源。目前,在扩大内需要上,县域经济要解决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相当一部分县(市)还存在较为严重的“吃饭财政”问题,省、市要进一步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努力帮助这些县域走出吃饭财政的困境,使县域财政在扩大内需方面发挥的作用不断提高。此外,目前我省城乡居民收入在总体稳步增长的同时,不同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却在拉大,特别是由于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例过低,“干得多,挣得少”,制约着消费能力和生活质量的提高。要通过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提高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真正让人们“劳有所得”、“干有所值”,全面突破激励县域经济内需增长的制度瓶颈。要加强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一是改革税种安排。开征资产税、遗产税和赠与税,从而形成以个人所得税为主体、多种财产税为辅的税收调节体系,同时对个人收入的流量、存量和转让进行调节。二是实行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并规范地方税收减免政策,从而使得个人所得税在调节居民收入分配中发挥积极作用。通过个人所得税将收入从高收入者向低收入者转移,在实现社会公平的同时缩小收入差距。

(4)以选择不同发展模式为重点推动县域多样化发展。针对生产要素和资源禀赋状况,应选择不同的发展模式:

  ⑴经济实力大、活力大的县(市)工作重点在于通过“优化”实现发展。实力大、活力大的县(市)今后发展应以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为主,积极实施大企业战略,推动各类生产要素向优势产业、优质企业集中,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低能耗、低占地、低污染的集约型产业。

  ⑵经济实力大、活力有待提升的县(市)工作重点在于通过“集聚”带动发展。以完善地区交通基础设施为导向,将县域城镇功能设施进行升级与改造,为产业与人口集聚创造条件。借助自身具有的资源优势,积极引入外部资本、技术,并促使其与本地项目与土地优势相结合,形成内外源相互促进发展的新局面。

  ⑶经济实力小、活力大的县(市)工作重点在于通过 “引导”促进发展。中等发展水平县大多存在产业规模小,过于分散的特点,应制定政策逐步引导产业向专业化、特色化方向发展。要着力培育壮大一批具有比较优势和鲜明特色的骨干支柱产业,把这些县潜在的资源优势和劳动力优势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使中等发展水平县成为广东省县域经济加快发展的中坚。

⑷具有发展潜力县(市)工作重点在于努力获取“扶持”的同时提高自主发展能力。特别是发达地区对这些县(市)的生态建设作用应高度重视,并在资金等方面大力采取扶持措施,做到让这些地区通过生态建设,也能得到可观的发展回报。对其中的贫困县扶持重点应从扶贫款划拨为主逐步转为项目建设为主。省市应进一步加大对这些县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使这些县(市)财政实力尽快从“吃饭财政”向服务型财政过渡。同时,具有潜力县(市)还应在生态文明、产业转移园区和城镇化建设以及扩大内需方面多探索,进一步改变“等、靠、要”的观念,使这些县域的发展一方面能分享全省经济发展的果实,另一方面也能充分开发潜力,不断增强自主发展能力。

(5)以土地优化开发与人口及产业集聚为重点加快县域城镇化。城镇化是今后县域经济发展的一项中心工作。推动县域经济中的城镇化发展必然与土地开发相联系。今后,应制定科学的土地开发策略,一是要实施高品质中心城区控制性规划,明确城镇开发的意向,借助高品质规划吸纳投资。二是适当储备县域城镇建设用地,确定合理增长边界,通过对城镇规划区范围内的土地有预见性地进行储备,为未来城镇发展留下空间。三是引入土地开发资本对中心城区进行综合开发,主要可采用分期拍卖和出售的方式进行开发,通过招拍挂土地转让增加土地财政收入,将增加的这些收入按步骤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城镇发展从规划期、半成熟期、成熟期的不断转变。在推进城镇化工作的同时,还应实现人口和产业向城镇的适当集聚。一方面要放宽购房入户政策,对购房入户者实行鼓励政策,加快农村人口进入城镇的速度;另一方面要引导第二和第三产业适当向县域城镇周边集聚。

(6)以长远发展效益和民生为重点改革政府考核机制。

 正如温家宝总理所说,对干部政绩的考核,不仅要看一个地区的经济总量,而且要看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协调,社会事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公平正义和人民生活的改善。长期以来,地方发展的政绩评估指标主要是围绕着GDP增速、投资规模和财政税收等偏重反映经济数量和增长速度的指标,这种单一的考核体系,造成地方发展唯GDP的发展模式。相比之下,节能环保、就业、收入增长等更能反映民生问题的指标被忽视。专家认为,绩效考核如同指挥棒,将直接决定地方发展理念以及干部政绩观的转变。新的政绩考核机制应弱化GDP,更加强化从民生、环保、公共服务等指标来衡量政绩,从思想根源上看,地方政府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首先应转变观念。以经济成果为主评价政府政绩有过巨大历史贡献,今后在干部考核体系中淡化GDP,并不是说它就不重要,只有经济总量做大了,才能为改善民生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还有专家表示,保障干部政绩与民生福祉相一致,引导干部将短期行为与长远发展结合还需相关制度的改革,如健全干部任用制度、改变激励机制等

【篇2】政治建设六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一项较完整的广告策划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的内容:

(1)市场调查 市场调查,是进行广告策划的基础。只有对市场和消费者了解透彻,对有关信息和数据掌握充分,才可能做出较为准确的策划。市场调查安排,就是要确定要向什么市场、什么用户、进行何种方式的调查。

(2)消费心理分析 对于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的分析、研究是广告策划的前提。具体来讲,只有准确地把握住消费者的需要、动机、注意、知觉、记忆、想象、态度、情感与情绪等心理因素,才能有较准确的广告定位与较高水平的广告创意。

(3)广告定位 采取广告定位,是为了突出广告商品的特殊个性,即其它同类商品所没有的优异之点,而这些优点正是特定的用户所需求的。广告定位确定了广告商品的市场位置,符合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就可以保障广告取得成功。有了准确的广告定位,广告主题也就可以确定下来。

(4)广告创意 广告创意是决定广告策划成败的关键。广告定位之后的问题就是,如何根据广告定位,把握广告主题,形成广告创意?成功的广告在于它能够运用独创的、新奇的诉求策略与方法,准确地传递出商品信息,有效地激发消费者的购买动机与欲望,持续地影响其态度与行为。

(5)广告媒介安排 这是广告策划中直接影响广告传播效果的重要问题。媒介选择和发布时机安排得当,广告发布的投入产出效果就比较好;反之,企业投放的广告费用就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6)广告效果测定 广告效果测定,这是全面验证广告策划实施情况的必不可少的工作。企业委托的广告公司的工作水平、服务质量如何,整个广告策划是否成功,企业是否感到满意和更有信心,将以此为依此来做出评价。

【篇3】政治建设六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三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现代企业制度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它是当前最为发达的一种企业体制。市场经济较为发达的西方国家,已建立起一整套较为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所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主要包括如现代企业产权制度、现代企业组织制度、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三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1 现代企业产权制度产权归属的明晰化、产权结构的多元化、责任权利的有限性和治理结构的法人性是现代企业产权制度的基本特征。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首先要求对其进行公司化改造,明晰企业的产权划分和归属主体,在此基础上引导出多元化的投资来源。同时,根据投资的多少,确立对称的责任和权利,打破国家对企业债务负无限责任的传统体制。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的前提下,企业依照自己的法人财产开展各项经济活动,独立地对外承担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在现代企业产权制度的规范下,企业不再是国家行政机关的附属物,国家也不再是企业的惟一投资主体。在企业的所有资产中,所有权属分散的股东,企业通过自己独立的法人地位运营全部资产。企业与国家之间、企业与分散的股东之间,各自的责任与权利是明确的。国有企业经过公司化改造后,在其内部建立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部门相互制衡的公司治理结构,确保企业产权关系的有效实施。建立现代企业产权制度是我国的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和前提。2 现代企业组织制度
现代企业制度有一套完整的组织制度,其基本特征是:所有者、经营者和生产者之间,通过公司的决策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形成各自独立、责权分明、相互制约的关系,并以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加以确立和实现。
现代企业组织制度有两个相互联系的原则,即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原则,以及由此派生出来的公司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三权分立的原则。在此原则基础上形成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并存的组织机构框架。公司的组织机构通常包括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人员四大部分。按其职能,分别形成权力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和管理机构。股东大会作为权力机构,它由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或部门以及其他出资者选派代表组成。股东实际上就是公司的所有者,股东大会所形成的决议是最终决议,具有法律效力。董事会作为公司的常设机构,是股东大会的执行机构,也是公司的经营决策机构,其主要职责是执行股东大会的决议,制定公司的大政方针、战略决策、投资方向、收益分配。监事会作为公司的又一常设机构,其主要职能是对董事会和经理人员行使职权的活动进行监督,审核公司的财务和资产状况,提请召开临时股东会等。经理人员是企业的管理阶层,包括公司的总经理、副总经理和部门经理等,负责公司日常的经营管理活动,依照公司的章程和董事会的决议行使职权。经理层对董事会负责,实行聘任制,不实行上级任命制。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及经理层相互制衡的现代企业组织制度,既赋予经营者充分的自主权,又切实保障所有者的权益,同时又能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它是我国的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依托。
3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有一套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与经理层相互制衡的公司治理结构;具有正确的经营思想和能适应企业内外环境变化、推动企业发展的经营战略;建立适应现代化生产要求的领导制度;拥有熟练地掌握现代管理知识与技能的管理人才和具有良好素质的职工队伍;在生产经营各个主要环节普遍地、有效地使用现代化管理方法和手段;建设以企业精神、企业形象、企业规范等内容为中心的企业文化,培育良好的企业精神和企业集体意识。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积极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在企业内部设置科学合理的治理机制,建立起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根本保障。
现代企业产权制度、现代企业组织制度、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三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它们共同构成了现代企业制度的总体框架

:“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1 现代企业制度概述

市场经济国家存在三种基本的企业制度:业主制、合伙制、公司制。现代企业是"由一组支薪的中、高层经理人员所管理的多单位企业" 。现代企业将许多单位置于其控制之下,进行不同类型的经济活动,处理不同的产品和服务。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公司制是现代企业制度中的一种主要和有效的组织形式,一般是指由两人以上经营某项共同事业所组成的一个集合体。公司是法人中的一种,具有进行生产经营或其他服务性活动的权力和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经济组织。因此,公司必须依法成立,拥有自己的财产,独立承担法律责任。

在我国的《公司法》中,"公司"是指在中国境内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也称有限公司,是由法定数量股东组成,全体股东仅以各自的出资或出资额以外另加的担保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的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也称股份公司,是指由有限责任股东组成,全部资本分为等额股份,股东仅以其所认购股份额负责的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最基本的特点是募股集资上的公开性,即可以向社会公开募股集资,向社会发行股票以吸收更多的资金。股份制企业的股权和产权是相互分离的,公司资产变动与股票流动相分离,企业财产的处置与股东转让股票的活动相互独立。

公司发展经历了原始公司、近代公司和现代公司三个阶段。最初的公司一般以家族团体和家族企业为起点,成为后来无限公司和有限公司的前身。现代公司制度是在16世纪诞生的西欧特许贸易公司的基础上,经过几百年的演变才逐渐形成和发展的。从16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是原始公司向现代公司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的公司为近代公司。近代公司分别经历了三种形式,即特许贸易公司、特许专营公司和合股公司。到19世纪上半叶,欧美国家的工业生产开始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工厂制度过渡。技术的采用和企业规模的扩大,使得资本有机构成大大提高,这就使仅靠个人独资和合伙兴办一个新企业可能性很小,于是股份公司这一企业组织形式在各产业部门得到了发展。到20世纪40年代,现代公司已进入它的成熟期,成为现代工商企业的标准形式。

现代企业制度理论知识

一、独立法人资格的具体表现

要成为独立的市场经营主体,企业必须具备真正的独立法人资格。独立法人资格要求必须做到:

(1)有独立的财产。

(2)企业法人经登记而确立。

(3)企业法人要有自己的章程。

(4)企业应有自己的名称。

二、资本企业的含义

资本企业是建立在股东、股本、股权基础上的企业。也就是说,市场经济中的企业必须有人出资,资本要到位,然后才能设立企业。

三、经营者职业化的含义

经营者的职业化是指经营者按照市场化的方式被配置到经营管理的岗位上去,经营者不再是一种“官位”,而只是一种职业岗位。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经营者的企业家才能要素也是一种商品,应按市场交换原则进行交换。这种交换体现了企业家才能这一生产要素供求双方的双向选择。

四、与古典企业相比现代企业有以下三大特征

(1)企业规模庞大,且实行多角化经营;

(2)在现代企业中,经营决策由职业经理阶层来进行,其行为对企业内部资源配置的效率起着决定性作用;

(3)企业的所有权与管理权发生分离。

五、企业制度的含义

企业制度是指企业的财产组织形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经营方式和管理体制。财产组织形式是企业制度的核心。

六、现代企业制度的含义极其特征:

现代企业制度一般定义为:它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以明晰企业各个利益主体的产权关系为前提,以现代法人治理结构为基础,具备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能力的一种企业制度

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是:

产权清晰、自主经营、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七、企业制度可以分为个人业主制、合伙制、公司制三种基本类型。

八、个人业主制企业又称个人独资企业,是指由一个自然人出资兴办,完全归个人所有和控制的企业。这种企业不具有法人地位,没有法人资格,是一种自然人企业。

九、合伙制企业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自然人同意联合拥有并负责经营的企业。合伙制企业的实质是一种共同出资、共同经营、共享利润、共担风险的合伙契约关系。

十、公司制企业

公司制企业是指由两个以上出资人依法集资联合组成的、有独立的注册资产、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企业。公司制作为最完善、最主要的企业组织制度,与其他组织形式的特征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公司是法人。

第二、追求利润最大化。

第三、公司是联合体。

第四、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

十二、公司组织形式

根据不同的标准,公司可以分为以下不同的类型:

(1)、以股东责任范围为标准划分的公司形式

以股东责任范围为标准进行划分,公司可分为无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两合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和股份两合公司。

(2)、以公司的控制关系为标准划分的公司形式

以公司的控制关系为标准进行划分,公司可分为母公司和子公司。

(3)、以公司的组织基础为标准划分的公司形式

以公司的组织基础为标准进行划分,公司可以分为人合公司,资合公司、人合兼资合公司。

(4)、以公司的管辖系统为标准划分的公司

以公司的管辖系统为标准进行划分,公司可以分为本公司和分公司。

十三、有限责任公司

有限责任公司又称有限公司,是指依公司法设立,由不超过一定人数的股东出资组成,每个股东以其所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

十四、国有独资公司

国有独资公司是指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或者国家授权的部门单独投资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它具有如下特征:

(1)、投资主体单一。

(2)、国有独资公司的组织形式仅限于有限责任公司。

十五、国有独资公司与其他公司组织机构的差异:

(1)国有独资公司不设股东会。

(2)董事会权利扩大。

(3)董事会成员及董事长由指定或委派产生。

(4)董事会成员中必须有职工代表。

十六、股份有限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是指全部资本分成等额股份,股东以其所持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的法人。

(1)股份有限公司是典型的资合公司。

(2)股份有限公司全部资产划分为等额股份。

(3)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的股票可以自由转让。

(4)股份有限公司的财务的经营状况具有公开性。

十八、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公司产权制度的具体表现

公司组建以后,公司由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执行机构组成的公司治理结构对公司进行治理。公司治理机构的设置和运作就是公司产权的具体安排,它是公司产权制度的具体体现,它体现出产权的分解和制衡。

(1)股东会是出资人联合会,是股权的载体,是公司的最高权利机关。股东通过股东会,选举和约束董事会,对重大决策进行表决,以维护自身利益。另外,股东还可以通过股权的流动,对公司的行为形成外部制约。

(2)董事会代表其所有者行使其部分职能。董事会作为法人财产的代表对公司资产的运作和增值负责,承担资产风险;对公司重大业务和重大行政事务具有决定权。

(3)经理对董事会负责,对法人财产具有直接的、经常性的经营管理权、经理人员对产权的分解表现为具体地运作公司的实物资产,当然,他也要对经营结果负责。

(4)监事会对产权的分解表现为行使来自于出资人所赋予的监督权。从现代公司的角度看,监事会的监督权不仅来自于股东的授予,也包括职工和社会的授予。

十九、公司治理结构的含义

公司治理结构是指在分权和制衡的原则下所作出的公司机构设置及其相互关系和运行方式的制度安排。

二十、公司治理结构的特征

(1)、权责分明,各司其职

(2)、委托代理,纵向授权

(3)、激励和制衡机制并存

二十一、公司治理结构的功能

(1)、权力配置功能

(2)、权力制衡功能

(3)、激励约束功能

(4)、协调功能

二十二、公司治理结构的内容

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组成。

股东是指公司股权的投资者。股东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公司股东依法享有如下权利:

(1)、表决权。

(2)、选举权。

(3)、检查权。

(4)剩余收入的索取权。

(5)、剩余财产分配请求权。

(6)、股份转让权。

(7)、依法享有的其他权利。如起诉权、知情权、优先认股权等等。

二十三、股东大会是全体股东通过会议形式决定公司重大决策和选举董事会和监事会的非常设机关、它是股份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是会议体机构。2006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38条规定股东大会的权限为:

(1)、决定公司的经营方针和投资计划。

(2)、选举和更换非由职工代表担任的董事、监事、决定有关董事、监事的报酬事项;

(3)、审议批准董事会的报告

(4)、审议批准监事会或者监事的报告;

(5)、审议批准公司的年度财务预算方案、决算方案;

(6)、审议批准公司的利润分配方案和弥补亏损方案;

(7)、对公司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作出决议。

(8)、对发行公司债券作出决议;

(9)、对公司合并、分立、解散、清算或者变更公司形式作出决议;

(10)、修改公司章程;

(11)、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职权。

二十四、股东大会的运作

股东大会会议原则上由董事会负责召集。

2006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103条规定,“召开股东大会会议,应当将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和审议的事项于会议召开20日前通知各股东;临时股东大会应当于会议召开15日前通知各股东;发行无记名投票的,应当于会议召开30日前公告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和审议事项”。

二十五、股东大会的投票表决制度

(1)、股东大会的投票表决制度可分为一股一票制、表决权限制制、委托投票制、累计投票制。股东大会投票一般采取一股一票制,表决权的多少取决于股份的多少,有时为了防止大股东操纵股东大会,公司章程可以对表决权作出一些特殊限制。

二十六、股东大会决议的有效性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104条第2款规定,“股东大会作出决议,必须经出席会议的股东所持表决权过半数通过”。

二十七、董事是对内管理公司事务、对外代表公司同第三者进行交易活动的法定的必备业务执行机关,是董事会的成员。

二十八、董事具有以下权利:

(1)、业务执行权,即对日常事务的业务执行权与重大事项的具体业务的执行权;

(2)、出席董事会和股东大会并对决议事项投票表示赞成或反对的权利;

(3)、在特殊情况下代表公司的权利,主要有代表公司向政府主管机关申请设立,修改公司章程,发行新股,发行公司债券,变更、合并以及解散等各项登记的权利;

(4)、依照公司章程获取报酬津贴的权利。

二十九、董事具有下列义务:

(1)、谨慎和忠实义务。

(2)、对公司承担不得逾越权限的义务。

(3)竞业禁止义务。

三十、董事的类别

(1)、执行董事。

(2)、非执行董事。

(3)、独立董事。

(4)、代表董事。

三十一、根据中国的公司法、董事会有以下职权

(1)、召集股东会,并向股东会报告工作;

(2)、执行股东会的决议;

(3)、决定公司的经营计划和投资方案;

(4)、制订公司的年度财务预算方案、决算方案;

(5)、制订公司的利润分配方案和弥补亏损方案;

(6)、制订公司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以及发行公司债券的方案;

(7)、制订公司合并、分立、解散或者变更公司形式的方案;

(8)、决定公司内部管理机构的设置;

(9)、决定聘任或者解聘公司经理及其报酬事项,并根据经理的提名决定聘任或者解聘公司副经理、财务负责人及其报酬事项;

(10)、制定公司的基本管理制度

(11)、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职权;

三十二、经理人的含义及构成

经理人是指由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组成的控制并领导公司日常事务的行政管理机构。经理人是一个集合概念,它不是指单个自然人,而是指一个机构。它由公司的总经理、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总会计师、总经济师等共同构成。

三十三、经理的权责

(1)、经理受董事会的聘任,承担公司日常经营管理工作,必须拥有一定职权,同时也要承担一定责任。

三十四、经理的素质

经理的素质是指优秀的职业经理人应当具备的各种条件和素养,包括职业道德素质、专业从业素质、规划能力素质、沟通协调素质、成功心态素质、承受失败素质等几个方面。

三十五、监事及其职责

(1)监事是由股东选举产生的、监督业务执行状况和检查公司财务状况的有行为能力者。

三十六、监事有以下职权:

(1)业务监督权。

(2)、财务会计审核权。

(3)、董事会停止违法请求权。

(4)、调查权。

(5)、列席会议权。

(6)代表公司权。

(7)、股东会召集权。

三十七、监事会及其职权

监事会是公司治理的一个专门的、独立的监察机构。它是对董事会、董事和经理等高层管理人员行使监督职能的机关。

三十八、按照2006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规定、监事会或不设监事会的公司的监事具有以下职权:

(1)、检查公司财务;

(2)、对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执行公司职务的行为进行监督,对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公司章程或者股东会决议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提出罢免的建议;

(3)、当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的行为损害公司的利益时,要求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予以纠正;

(4)、提议召开临时股东会会议,在董事会不履行本法规定的召集和主持股东会会议职责时召集和主持股东会会议;

(5)、向股东会会议提出提案;

(6)、依法对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提起诉讼;

(7)、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职权。

三十九、企业集团是以一个实力雄厚的大型或特大型企业为核心,以产权为主要连接纽带,把多个企业连接在一起,具有多层次结构,以母子公司为主体的多法人经济联合体。

四十、企业集团具有如下特征:

(1)、多法人组成的经济组织

(2)、多层次的组织结构

(3)集多功能于一身的综合体

(4)、多角化经营

四十一、企业集团的类型

企业集团从其联合的方式来看,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横向企业集团、纵向企业集团、混合企业集团。

四十二、公司与企业集团的联系

(1)、公司与企业集团的联系可以表述为:公司理论是企业集团的理论基础,公司组织是企业集团的组织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13条规定,“公司可以设立分公司、分公司不具有企业法人资格、其民事责任由公司承担。公司可以设立子公司,子公司具有企业法人资格、依法独立承担民事责任”。正是因为公司可以设立子公司和分公司,才有可能形成以本公司为核心的包括子公司和分公司在内的经济联合体。从企业集团的组织角度来看,其成员不管是母公司还是子公司都是具有法人资格的公司,因此可以说公司组织是企业集团的组织基础。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公司与企业集团有共性,那就是它们都是企业,而不是政府,都不应有政府职能。

四十三、公司与企业集团的区别

(1)公司是一个企业,企业集团是多个企业的联合。

(2)公司是一个法人、企业集团是多个法人的合伙。

(3)、公司内部单位不是法人,企业集团的成员是独立的法律主体。

(4)、公司是严格的法律概念,企业集团是一个经济组织概念。

四十四、企业集团市场化的组建方式也各不相同主要包括哪几种方式:

(1)、分立式

(2)、对外投资式

(3)、购买兼并式

(4)、承担债务式

(5)、其他方式

四十五、国有企业的特殊功能

概括地说,国有企业具有以下三个一般企业难以具有的功能;

(1)、满足居民公共需要的公益性功能。

(2)、维护国家安全的功能。

(3)、保障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功能。

四十六、参股

参股是企业将部分资本作为股本向另一家企业入股的一种经济行为。参股作为产权资本经营的一种方式,具有以下特点:

(1)、参股者将资产的一部分投资入股另一企业,因此获得股权,即这部分资产的所有权。

(2)参股并不取消或改变本企业的法人地位,参股的比例达不到一定的比例时,也不会改变他人企业的法人地位。

(3)参股者往往将其资产投入有成长潜力、经营好、效益高的企业,由这家企业统一使用,实现资产一体化,从而有助于资本集中、生产规模扩大,营运效率提高。

(4)、参股有助于企业闲置的,利用效率低的存量资本流动。

四十七、控股

控股是企业收购另一家企业的大部分股权,从而达到控制该企业或使之成为本企业名下的子公司的经济行为。控股作为一种产权资本经营方式,其特点是:

(1)控股是一种收购财产所有权的活动,收购并不一定要收购所有股权,只需要达到控制该企业所需股权即可,所以控股是部分财产所有权的转让。

(2)、企业收购部分股权达到控制对方企业后,便对其资产拥有使用权和处置权,该企业就可按照自己的经营目的、方针和方式来支配对方企业的所有财产。

(3)由于控股,控股方有可能将被控股企业变为控股公司的子公司或下属企业,成为控股方的二级法人。

推荐访问:主要内容 通用 政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