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舍宁秘书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关于小学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人教版【五篇】

关于小学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人教版【五篇】

时间:2022-05-17 15:00:02 来源:网友投稿

小学(Primary school),是人们接受初等正规教育的学校,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属于九年义务教育之内。随着社会发展,在其前又开设了幼儿园。一般6-12岁为小学适龄儿童,现阶段小学阶段教育的年限为6年(少数地方仍是5年)。小学教,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人教版5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小学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人教版5篇

【篇一】小学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人教版

第一单元:我们一家人

第1课:读懂彼此的心

1.你是否与家人之间产生过不愉快呢?当时你有怎样的感受?为什么原本和谐亲密的关系会变得有些紧张了呢?(见课本第2页)答:发生过,当时觉得比较委屈。这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自主意识的逐渐增强,我们有时会觉得家人说的话和要求做的事与自己内心的想法。

2.问问长辈,请他们说说我们现在与小时候相比,在言谈举止、行为表现方面发生了哪些比较大的变化。了解一下家人与我们相处时有哪些困惑。(见课本第3页)

答:言谈举止、行为表现方面更文明,更有礼貌了。家人与我们相处时觉得不能和我们更好地进行沟通。

3.请描述一下你和父母的不同。(见课本第4页

)答:在相貌、性格和爱好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4.你的妈妈会如何回应呢?(见课本第4页)

答:去吧,路上小心,在别人家要有礼貌,懂规矩。

5.从同学们的分享中,你读懂了哪些来自家人的爱。想一想自己家有哪些类似的爱。(见课本第5页)

答:从家人的言谈举止,甚至是批评和教育中感受他们无微不至的爱;在自己家中,父母经常在生活上关心自己、在学习上严格要求自己。

6.当与家人产生矛盾的时候,你通常会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和做法?(见课本第6页)

答:如我会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多想想他们平时对我的关心和爱护,然后站在家人的角度想一想。

7.不同的态度和处理办法,会产生怎样的后果呢?如果是你,你会选择怎样的态度和处理办法呢?(见课本第6页)

答:可能产生的后果:①我会跟他们争吵,直至把事情说清楚。这样做有时会更加激化矛盾,事情得不到很好的解决。②我不会和他们争吵,也不会说过分的话,这样做双方都能平心静气,有利于矛盾的处理。③我不会和他们争吵,他们说我就听,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这样做不会解决任何矛盾,反而会激化矛盾,使矛盾得不到正确的处理。④我会让自己平静下来,多想想他们平时对我的关心和爱护。这样做也是解决矛盾的一种方法,有利于缓和当时的紧张气氛,避免矛盾激化。⑤我会先反思自己做得不对的地方,然后站在家人的角度想一想,想通后就向家人道歉,再商量解决的办法。这样做可以使矛盾得到及时的解决,使双方都冷静下来思考问题,也更容易取得父母的理解。

我会选择第五种方法,这样更容易取得家人的谅解。

8.你经常和家人聊哪些话题?(见课本第7页)

答:比如自己有哪些好朋友;在学习上有哪些不足;自己需要父母哪些帮助等。

9.他们是如何发现自己父母的闪光点的?(见课本第9页)

答:通过观察父母的工作环境,通过和父母单位的同事交谈时发现。

第2课:让我们的家更美好

1.从不同的家庭责任单中,你发现有什么共同之处。(见课本第10页答:从不同的家庭责任单中,我发现每个人在家中所做的事情大都相同,都在帮助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2.你能做到自理、自立的具体表现有哪些?家长希望你能自理、自立的方面有哪些?通过比较,你获得了哪些启示?想想今后还可在哪些方面有提高。(见课本第11页)

答:我的表现:自己收拾房间;自己完成作业;自己洗衣服、整理衣物;自己按作息规律生活。

家长希望我能自理、自立的方面:思想上日渐成熟;在自理、自立方面有比较大的进步;更加懂得理解父母;等等。

启示:自己的进步与父母的期望还有很大的差距。

今后需提高的方面:在学习上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在生活上帮助、体贴父母

3.面对家庭的变化,我们还需要作哪些准备、哪些考虑?该如何去适应?(见课本第12页)

答:面对家庭的变化,我们要作承担责任的准备,考虑到应该为家长做些事情,如一声关心的问候、一句贴心的劝慰、一杯暖心的热水,都是对家人的支持,都是在为家庭作贡献。

四、我可以做些什么……(见课本第13页)

答:妈妈下班后:我会帮妈妈倒一杯热水,给妈妈捶捶背,主动关心她爸爸下班后:我会及时把饭菜热好,让爸爸吃上可口的饭菜,还会主动帮他拿替换的衣服,通过细微的小事帮助爸爸减轻疲劳。

奶奶回家后:我会和奶奶说一些在学校发生的有趣的小故事,给奶奶读一段新闻,当奶奶的小帮手,尽量减轻眼部手术给奶奶带来的痛苦。

5.当父母意见不一致,都希望你支持他们时,你会怎样处理?(见课本第14页)

答:当家人意见不一致时,多用一些商量的语气;及时体察父母的心情,多做解释,努力得到他们的理解;说出自己的感受、心情;发挥好“润滑剂”的作用,和家人一起解决问题。

6.家人商讨事情时,你会参与吗?会发表自己的意见吗?(见课本第14页)

答:我会积极参与。我会和家人一起讨论,一起商量,共同解决家庭中的问题

7.你家会召开民主生活会吗?你赞同这样的方式吗?说说你的理由。

(见课本第15页)

答:我家会不定期地召开民主生活会。我赞同这样的方式并会积极参与,因为在生活中,通过和谐、民主的方式营造自己家园的家庭更团结,家里的事,同商议、共承担,家庭生活会更和谐、更美满。

第3课:xx优秀家风

1.摘抄《朱子家训》中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句名言,并与同学分享感悟。(见课本第16页

答:如“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感悟:自己在生活中要勤俭节约,在宴请客人时也不要铺张浪费,应该养成勤俭持家的习惯。

2.请查阅资料,了解以上修身立志的警句出自哪篇家训,其中蕴含的精神对我们有什么启示。(见课本第17页)

答:出自诸葛亮的《诫子书》。启示:我们要以一种勤俭朴素的生活作风来培养自己的德行,这不仅是指金钱方面,还指时间、言行举止等。

3.从这三封家书中,你体会到哪些优秀的家风?(见课本第18页)答:从林觉民、聂荣臻、查茂德的三封家书中体会到他们为了国家、为了民族不计得失的精神,以及牺牲个人、献身革命的家国情怀。这三封家书对今天的我们有着非常积极的教育意义,可以激励我们发奋读书,立志报国。

4.从访谈中,你发现优秀家风中蕴含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有什么?(见课本第19页)

答:如尊老爱幼、勤俭持家、知书达礼、邻里团结、遵纪守法等。

5.你们家的家风是什么?在与同伴分享各自的家风中,你获得了哪些启发?(见课本第20页)

答:我家的家风是“勤”。爸爸常常勉励我要勤奋学习。启发:优秀家风是种无形的力量、一种无言的教育、一部无字的典籍,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心灵,塑造着我们的人格。

6.你还有哪些宣传优秀家风的好创意?有人说:“时代发展了,电话、视频聊天等很普遍,写家书早落伍了。”你同意吗?说说自己的理由。

(见课本第21页)

答:如开展家风家训的征集活动、家风故事征文、制作微视频进行网络宣传等

不同意。因为家书是优良家风的载体,如《曾国藩家书》就具有极强的感召力;家书也是维系亲情的纽带,相比电话聊天更能传递生活中的真情;家书还是人生记忆的存留,用家书记录下的生活点滴,经久不灭。

第二单元:公共生活靠大家

第4课:我们的公共生活

1.阅读图片,根据类别填入相应的公共场所名称。(见课本第22页)答:交通场所:火车站;文化娱乐场所:电影院;体育场所:体育馆;文化交流场所:博物馆;购物场所:超市;就诊场所:医院。

2.没有人来,没有人坐,我可以躺在上面吗?(见课本第23页)答:不可以,因为在公共生活中,人们的行为是公开的。我们更要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展示自己良好的形象。

3.有同学说父母在网上购物,这也是参与公共生活。你赞同这种观点吗?网络虚拟世界是否存在公共生活呢?(见课本第24页)

答:不赞同这种观点,网络虚拟世界并不存在于公共生活中,但是网络空间也需遵守一定的规则,并不是法外之地。

4.想一想,政府提供或修建的公共设施,是否与我们个人无关。(见课本第25页)

答:政府提供或修建的公共设施与我们息息相关,如公园里的公共座椅,道路、桥梁、路灯等,它们可以使我们的生活更便捷。

5.这些不当行为会带来哪些后果?你认为应该怎么做?(见课本第26页)

答:这些人为了自身利益,随意占有或浪费公共资源,毁坏公共设施,这些行为侵犯了他人合法的公共权益,严重的还会触犯法律。我们应该严于律己,不做有损公共设施的事情。

6.要使共享行为真正服务于生活,我们应该如何做?(见课本第27页)答:公共生活需要共建,公共利益需要共享。只有共同维护公共利益,才能更好地享受公共生活,保障大家的共同利益。

第5课:建立良好的xx

1.设想如果公共生活没有了秩序,会产生怎样的后果。(见课本第28页)

答:没有秩序我们的生活就会乱套。任何一个社会都有它的公共生活规范和要求。良好的公共秩序是人们安居乐业的保障,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基础。

2.想一想,有了公共标志的提醒,人们是不是就会自觉遵守或维护公共秩序了。(见课本第30页)

答:不是的。为了引导、提示大家自觉遵守和维护公共秩序,人们设置了公共标志。但这些标志只具有提醒作用,遵守和维护公共秩序还要靠大家自觉。

3.阅读图片,说说每幅图中的不文明行为。如果遇到类似情况,你会采取什么态度?不同的态度会带来哪些结果?想想怎样才能让公共生活中的不和谐少一些,微笑多一些。(见课本第31页)

答:第一幅图:上公交车不排队;第二幅图:在公共场所让宠物随地大小便;第三幅图: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第四幅图:在公共场所大声接打电话。如果遇到类似情况我会婉言劝告。置之不理,结果是公共环境会越来越差,不利于人们的出行;及时劝阻,结果是让极少数人心里不高兴,但是方便了大多数人。在公共生活中,每个人都要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每个人都应该养成文明习惯。

4.请说明我们在不同公共场合下应该怎么做。(见课本第32页)答:①当赛场上冉冉升起五星红旗,奏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时,应该肃立,唱国歌,行注目礼。②在博物馆参观,听讲解员介绍展品时,应该保持安静,有序排队。③参加社区组织的看望老人或爱护环境的公益活动时,应该积极照顾好老人或从自身做起,抵制不文明行为。

5.针对生活中出现的下列问题,调查了解国家、社会和个人为解决问题所作的努力。(见课本第33页)

答:路口红绿灯坏了,车辆行人乱成一团,办法:应该拨打交通事故报警电话122,交通部门会及时处理。工厂向河流排放污水,导致河流污染,办法:应该向环保局、水利局,或者河流所在地的政府打电话处理。

占用公路晾晒谷物,影响交通安全,办法:由公安交警大队通过村委会进行严禁在公路打谷晒场的宣传,以此提高个人爱路护路的意识,保障公路的安全畅通。

第6课:我参与我奉献

1.有人说:“餐馆老板提供的不仅是免费早餐,更是浓浓的爱心。”你赞同这种说法吗?说说你的理由。(见课本第34页)

答:赞同。因为餐馆老板提供的还有对环卫工人的关爱。爱心是无价的。

2.公共生活中,我们可以为身边需要关爱的人做些什么呢?(见课本第34页)

答:遇到问路的外地人,我们可以有礼貌地给他指路;如果自己也不知道,可以让他询问警察叔叔。去餐馆吃饭,服务员给我们上菜,我们可以对他们有礼貌地说声“谢谢”。

3.两种爱心方案,你更欣赏哪个?说说你的理由。(见课本第35页)答:第二种。这样更能体现在传递正能量时的平等友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使捐赠活动更有意义。

4.你发现这些法律规定有哪些共同之处?看看社会中还有哪些措施体现了国家对每个社会成员的关爱。(见课本第36页)

答:法律规定的共同之处:每个社会成员都要肩负应尽的责任,多理解他人,为他人着想。残疾人、老年人、未成年人属于弱势群体,他们需要更多的关爱。为残障人士修建无障碍通道,建立福利院、救助站等措施体现了国家对每个社会成员的关爱。

5.请评价下列公共场所中人物的行为。(见课本第37页

答:第一幅图:在公共场所乱扔垃圾是不文明的行为;第二幅图: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是不文明的行为;第三幅图:没有按照要求排队,插队的行为也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

6.小刚在公共场所的无礼举动会带来哪些影响?(见课本第38页)答:小刚缺乏公共意识,过分强调自己的利益,妨碍他人的利益,会对其他乘客造成影响,不利于构建平等友善的社会。

7.一位居民认为《邻里公约》就是个“紧箍咒”,你认同他的说法吗?说说你的理由。(见课本第39页)

答:不认同,因为社区是我们生活的家园,需要我们共同维护,要遵守相应的规则。

8.与同伴分享你参与社区建设的活动和感受吧!如果没有,说说你可以做哪些参与社区建设的事情。(见课本第40页)

答:活动:①出一期板报,美化社区;②把垃圾分类,放到相应的垃圾箱③陪老人聊天。感受:把社区建设得更美好,不仅仅是政府的事,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事。只有齐心协力,从点滴做起,从我做起,从今天做起,才能把我们的社区建设得越来越美丽。

9.有人说:“公益活动离不开热心的志愿者。”你是如何理解的?(见课本第41页)

答:我同意这种观点。公益事业是凝聚人心、增强正能量的事业。参与公益事业能为身处困境的人雪中送炭,也能为抵御突发灾害汇聚帮扶力量。

10小娟的故事带给我们什么启示?从事例中提炼出你的观点,表达你的感受,并与同学分享。(见课本第42页)

答:启示:公益活动能够改变一个人的生活,我们要积极参与公益活动。“日行一善”,从小事做起,公益的力量就会变得强大。感受:当我们每个人微小的公益力量积小成大时,就能有效帮助需要救助的个人和群体。

11.你如何理解田家炳爷爷所说的“有‘心’的慈善”?(见课本第43页)

答:服务社会不分大事小事,只要是友爱的公益行动,再小的力量也会因为积累而变得强大。生活中的小小善举最终可以汇聚成社会生活中的浓浓大爱。

第三单元:百年追梦复兴中华

第7课:不甘屈辱奋勇抗争

1.从上面的资料中你得到哪些信息?如果鸦片长期泛滥下去,会给中国造成哪些危害?(见课本第44页)

答:信息:英国每年向中国走私大量鸦片,鸦片走私给英国资本家和鸦片贩子带来巨额利润。危害:大量白银外流,国库空虚;烟毒泛滥,社会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

2.你了解到的鸦片战争中的故事是什么?你的感受是什么?(见课本第46页)

答:故事:1842年,英军进犯长江门户吴淞,年近七旬的老将江南提督陈化成率众抵抗,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仍挥旗督战,力竭牺牲。感受:面对西方侵略者的坚船利炮,中国人民不屈不挠,顽强抵抗,他们敢于反抗侵略、维护民族利益的斗争精神令人钦佩,我们要学习先辈的这种精神。

3.为什么说中英《南京条约》是丧权辱国的条约?(见课本第47页)答:鸦片战争以清政府的妥协求和告终。中英签订的《南京条约》,要求将中国的香港岛割让给英国。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以《南京条约》是丧权辱国的条约。

4.历史的昨天和今天,给你留下了哪些思考?(见课本第47页)答:历史的昨天国家比较落后,屡受侵略;历史的今天国家强大起来,香港和澳门回归祖。5.两个强盗分别指的是谁?圆明园的遭遇使你想到了什么?(见课本第48页)

答:英国和法国。落后就要挨打,同时它也激励我们勿忘国耻,努力学习,振兴中华。

6.你还知道哪些文物被掠夺的故事?从文物的流失和回归中,你想到了什么?(见课本第49页)

答:我知道《女史箴图卷》被掠夺的故事。落后就要挨打,自强不息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7.听到同学们的讨论,你想说些什么?(见课本第50页)

答:我们在学习的时候,也应该做到遇到困难不退缩,不贪图安逸,积极进取,去争取更大的进步。

8.为什么邓世昌的故事至今依旧被人们传颂?在甲午中日战争中还有很多为国捐躯的将士,请查找资料,说一说他们的故事。(见课本第50页)

答:邓世昌是民族英雄,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奋勇抗敌,誓死保卫祖国,最后以身殉国。1895年初,日本陆海军进攻山东威海卫,北洋舰队陷入绝境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写信给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劝其率舰队投降,遭到严词拒绝。在援兵无望的情况下,丁汝昌自杀殉国。

第8课:推翻帝制民族觉醒

1.人们为什么用各种方式纪念孙中山先生?(见课本第52页)答:因为在《辛丑条约》签订后,许多有识之士不断探求救国救民的道路,进行奋勇抗争,孙中山先生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孙中山先生是一位推动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革命先驱。

2.结合下面的内容,选择其中一个方面,查查它的含义,并说说你的理解。(见课本第53页)

答:如“国家之本,在于人民”。这句话出自孙中山先生,意思是国家的根本,在于民众。

3.你所知道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有哪些?你了解他们的故事吗?(见课本第54页)

答:如喻培伦在起义时胸前挂着满满一筐炸弹,一边冲锋一边投弹,最后身负重伤,不幸被俘。在敌人面前,他拒不吐露革命机密,最后英勇就义。

4.你会用怎样的方式来铭记历史、纪念辛亥革命呢?和同学们讨论一下,谈谈你的想法。(见课本第55页)

答:如我想和同学们做一期“纪念辛亥革命”的主题手抄报;观看《十月围城》这部电影;开展一次有关辛亥革命的知识竞赛;等等。感受:革命者不怕牺牲的爱国精神永远留在我们心中。

5.你知道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为实现民主共和的理想做了哪些积极的探索吗?(见课本第56页)

答:推翻帝制;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移风易俗。

6.你知道什么是从“头”到“脚”的革命吗?你还知道辛亥革命后出现了哪些新风尚?(见课本第57页)

答:指的是彻底的革命,是真正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革命。新风尚如剪发辫、禁缠足、禁鸦片、禁赌博、改称谓、废跪拜、倡女权、易服饰、禁止贩卖人口、倡导自由婚姻等。

第9课:xx有了共产党

1.和同学们议一议,李大钊为何不惧死亡。(见课本第58页)答:李大钊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信仰共产主义,坚持真理,不怕牺牲。在被军阀逮捕后,他坚贞不屈,严守党的秘密,于1927年4月28日英勇就义。

2.查一查,五四运动中都提出了哪些口号?(见课本第59页)答:“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

3.议一议,为什么中国在巴黎和会上遭到不平等对待?(见课本第59页)

答:即使中国是战胜国,但当时中国国力衰弱,综合国力不强,国际地位不高,依然免不了遭到不公正待遇。

4.同学们,你们知道南昌起义的故事和八一建军节的由来吗?(见课本第61页)

答:南昌起义又称八一起义,指在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联合国民党左派,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也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

“八一”建军节的由来:1933年7月1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央政府根据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6月30日的建议,决定把南昌起义的时间8月1日定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1949年6月15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以“八一”两字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和军徽的主要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将此纪念日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

5.在地图上找一找红军当年长征经过的地区,查一查资料,了解当地的自然环境,想一想红军当时面临怎样的困难。(见课本第63页)答:首先,环境比较恶劣,经过了荒无人烟的雪山与草地;其次,粮食非常短缺,连能吃的草都难找;再次,医疗方面,药物短缺,尤其是消炎药;最后,衣服方面,军装比较单薄,过雪山时因此牺牲了一部分人。

第10课: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1.九一八事变后,有一首歌曲《松花江上》广为传唱。体会歌曲表达的情感。(见课本第66页)

答:歌曲《松花江上》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和思念,对侵略者的仇恨,对赶走侵略者、还我河山的渴望。

2.结合课本上的文字和图片,想一想,为什么要设立国家公祭日。(见课本第67页)

答:为了悼念南京大屠杀中的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者,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战争罪行,牢记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

3.在位于北京卢沟桥旁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大厅里,有一座名为“铜墙铁壁”的雕塑,你能解读出它表达的内容吗?(见课本第68页)答:“战死者光荣,偷生者耻辱”,千百万爱国将士在战场上浴血奋战,顽强抵抗,显示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4.从课本上的几幅浮雕中,你能看出全国人民是怎样投身到抗日救亡运动中的吗?(见课本第70页)

答:农民向前线送军粮;妇女儿童都参与到抗日救亡运动中来;学生为反对华北自治,举行声势浩大的游行;工人罢工、商人罢市。

5.了解了先烈们的革命故事,你想说些什么?(见课本第70页)答: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

6.查一查资料,了解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那段历史。(见课本第71页)答: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在西安对蒋介石实行“兵谏”,并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共同抗日。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联蒋抗日,派周恩来到西安参加谈判,与各方进行协商。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的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等条件。

西安事变最终和平解决。

7.烂泥湾”变成“好江南”靠的是什么精神?(见课本第72页)答:“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艰苦奋斗精神。

8.想一想,我国为什么要设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见课本第73页)答:因为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人民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这就是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是永远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

9.了解了这段历史,你有怎样的感受?你想以怎样的方式来纪念英雄们?(见课本第75页)

答:百年屈辱,百年抗争,我们要永远铭记这段历史,更要记住这些人民英雄!想用瞻仰英雄纪念碑、铭记英雄故事等方式来纪念他们。

第11课: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1.我们都知道国旗、国歌、国徽是一个国家的象征,你知道它们背后的故事吗?(见课本第76页)

答:比如关于国徽的故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政协筹备会向国内外发出了征集国歌词谱、国旗和国徽图案的启事。国徽图案因应征的方案不够理想,便邀请专家另行设计。1950年6月,国徽审查小组确定了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林徽因等人设计的国徽方案。国徽中间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门,周围是谷穗和齿轮。

2.人们不仅在10月1日欢呼庆祝,还用各种不同的方式纪念国庆。写写你知道的纪念方式,体会人们的心情。(见课本第77页)

答:如很多出生在10月1日的人取名叫“国庆”;在10月1日这天还会有很多庆祝国庆节的文娱活动。

3.你发现新中国人民的生活发生了哪些翻天覆地的变化?(见课本第78页)

答:如扫盲、土地改革、妇女地位的提高等。

4.说说抗美援朝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故事,从中体会他们保家卫国的革命精神。(见课本第79页)

答:邱少云忍受烈火焚身,没有暴露目标,保护了整个潜伏部队;黄继光舍身堵住敌人的枪口,为部队打通前进的道路。5.查一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见课本第80页)答: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6.当看到联合国总部大楼升起五星红旗的时候,你会想到什么?(见课本第81页)

答: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7.你听说过“小球转动大球”的乒乓外交故事吗?收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外交故事,和同学讲一讲。查查资料,看看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同多少个国家建交。(见课本第81页)

答:“乒乓球外交”指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美国两国乒乓球队互访的一系列事件。中美两国乒乓球队的友好往来,不仅推动了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进程,也加速了新中国走向世界的步伐。截至2019年9月,我国已与180个国家建交

8.读一读课本上的故事,思考新中国能够在短短十多年内改变“贫油”面貌,靠的是什么。(见课本第83页)

答:比如靠的是艰苦奋斗的民族精神,不怕吃苦的献身精神和铁人精神。

9.你从邓稼先的故事中看到他怎样的奉献精神?你还知道哪些为新中国作出贡献的科学家?你能说说他们的故事吗?(见课本第84页)答:看到了邓稼先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身负重任,身先士卒,不怕牺牲的奉献精神;把一切献给科学、献给祖国,不计个人名利、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的精神。如钱学森,早年毕业于国立交通大学,后赴美国留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在美国从事教学研究工作。他于1947年被麻省理工学院聘为教授,是国际知名的火箭专家。他于1955年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参与组织领导了中国运载火箭、导弹、卫星的研制和试验工作,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10我知道党的好干部焦裕禄和人民的勤务员雷锋的故事。我讲给大家听听。(见课本第85页)

答:我来讲一讲党的好干部焦裕禄的故事。焦裕禄,1962年任河南考县委书记。当时的兰考县遭受内涝、风沙、盐碱三害,粮食产量降到历史最低水平。为了摸清灾情,改变兰考面貌,焦裕禄以身作则,亲自带队到灾区,展开了大规模的追洪水、查风口、探流沙的调查研究工作,为抗灾防灾积累了第一手资料。他得知自己患了癌症后,仍顽强坚持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被人民称颂为“党的好干部”。

第12课:xx起来到强起来

1.请查阅相关资料,比较一下改革开放前后,深圳在哪些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见课本第87页)

答:在短短的时间里,深圳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城市,创造了世界城市化、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奇迹。过去的深圳没有大学,没有自己的报社、广播电台和电视台,仅有的文化设施是一家新华书店和家20世纪50年代盖的剧院。今天的深圳,综合经济实力进入中国大陆城市的前列,已初步成为一个经济繁荣、法制健全、环境优美、生态优良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城市。2.为什么深圳人要以拓荒牛为城市的标志?(见课本第87页)答:因为它代表深圳从零开始,默默耕耘的精神。

3.查找资料,还有哪些体现改革创新的辉煌成就?说一说,这些成就与我们国家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有什么关系。(见课本第88页)答:如2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准确进入预定轨道;2011年11月1日,“神舟八号”无人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对接;2018年10月23日,全长55千米的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

关系:科技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

5.阅读课本上的资料,想一想,为什么2008年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的特别奖会颁给全体中国人。查一查,2008年以来还有哪些故事、人物让我们感动。(见课本第91页

答:因为2008年的中国经历了太多悲怆和喜悦,在抗击暴风雪、抗震救灾举办奥运会、“神舟七号”航天员太空漫步等事件中,中国人用坚韧、勇敢、智慧向世界展示了令人震撼的民族力量如朱光亚,他是两弹一星元勋,中国核科学事业的主要开拓者之一;杨善洲,退休后义务造林22年,将价值3亿元的林场无偿上缴给国家;刘金国,扑灭化工大火,拯救600万大连人民性命。

5.读读课本上的故事,说说你对中国梦的理解。(见课本第93页)答:中国梦不仅仅是理想、目标,也是现实,反映在每个中国人的生活中。实现中国梦,就是实现老百姓的梦。实现中国梦,创造全体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任重而道远,需要坚韧不拔的精神,需要众志成城的力量,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艰苦努力。

6.你的梦想是什么?与同学们交流一下。(见课本第93页)

答:如想当老师、想当医生、想当科学家等。

【篇二】小学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人教版

上期期末测试小学五年级道德与法治试卷(说明:本份试卷内容48分,卷面2分,共50分。)

一、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

1、我们的祖国位于亚洲的( ),太平洋的( ),陆地面积( )

万平方千米,仅次于( )和( ),是世界上面积第三大的国家。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明确规定:“国家推广

( ),推行( )。”

3、( )是中国古代伟大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核心思想。

4、( )是我国古代历法的独特创造,并用于指导农业活动。

5、( )是中国人发明的一种计算工具。

二、我会判断(每题2分,共10分)

1.真诚的交流需要尊重他人表达自己观点的权利。( )

2.吸毒会败坏社会风气,甚至威胁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

3.班干部有特权,可以为自己谋私利。 ( )

4.我国最大的岛屿是海南岛。 ( )

5、我们对某些问题可能有不同的看法。 ( )

三、我会选(每题2分,共10分)

1.我国有( )个少数民族。

A.55 B.56 C.57

2.班委会一般由( )产生。

A.老师指定 B.民主选举 C.校长指定

3.下列关于吸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吸烟有害健康

B.我们应该劝说家长不要吸烟

C.吸烟可以结交更多的朋友

4.小学生在( )选举中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A.村委会 B.人代会 C.班委会

5. ( )是仁爱之心的重要表现。

A.诚信 B.豁达 C.宽容 D.傲慢

四、连一连(每题2分,共8分)

张 衡   《本草纲目》

屠呦呦        发明地动仪

祖冲之         研制出青蒿素

李时珍        推算圆周率 

五.生活链接(每题5分,共10分)

1.请写出几条关于诚信的名言警句。(至少写两条)

2.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有哪些?

座号

【篇三】小学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人教版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

 一、知识盘点

1、自主选择是我们的(权利),也是成长过程中需要发展的(能力)。 

2、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经验)的增多,我们对一些事情有了自己的看法。 

3、面对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我们有时候会遇到一些困惑,需要我们(开动脑筋),(合理选择)。

4、课余生活中,我们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活动,这些活动能够激起(求知欲望),磨砺意志,(开发潜能),(陶冶情操),促进自我发展。 

5、合理规划课余生活,要做到(个体活动)与(群体活动)结合,(室内,活动)与(室外活动)互补,处理好(课内学习)与(课余生活)的关系。

6、不同的(成长环境)使人们在(行为习惯)、(生活方式)、看待问题的立场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对某些问题可能有不同的看法。 

7、与别人有不同看法时,只坚持自己的观点,而不考虑他人,就容易产生(矛盾)和(冲突)。 

8、对于不同看法采取(简单拒绝)或(一味接受)的态度都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9、(真诚坦率)的沟通可以有效地化解矛盾,促进和谐。 

10、交流中产生分歧时,我们可以坦诚的向对方(提出意见)(平和)(冷静)(友好)地与对方交流。 

11、我们年龄尚小,知识不足,自制力不足,生活经验欠缺,这些会影响我们(辨别是非)的能力,让我们容易(受到诱惑),甚至做出(危险行为)。 

12、对于沾染不良嗜好的人,我们不能受他们的(怂恿)和(影响),应该坚决抵制“(吸烟很酷)"、“(喝酒解烦)"、“(吸毒时尚)”等错误观念。 

13、如果有人劝你吸烟喝酒,就要(勇敢)、(坚决)地拒绝,如果有人劝你吸毒或者你对事情的危害性判断不清,就要及时寻求(家长)或(老师)的帮助。 

14、远离危险的关键在(我们自己),要增强(防范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 

15、主动拒绝烟酒,坚决抵制毒品是我们(健康生活)、(成长)的保障,也是对(自己)、(家庭)和(社会)负责的表现。 

二、我会答

 1、右面是一幅题为“课余生活”的漫画,图中的孩子在课余时间喜欢“宅”在家里上网打游戏、看动漫。对此,你有哪些看法呢? 

答:课余时间,小孩喜欢“宅”在家里不利于身心健康。正处于发育期的小孩,长期宅在家里上网、看动漫、玩游戏而不参加运动,会影响身体发育;一直“宅”在家里,缺少必要的人际交往,还可能导致小孩交流活动能力下降,不利于小孩的能力发展和人格培养。

2、怎样丰富我们的课余生活? 

答:我们可以通过学校开展的跳绳、拔河、合唱、剪纸、书法等活动来丰富我们的校内课余生活;也可以通过和家人一起购物、游玩、读书或做家务来丰富我们的校外课余生活。

3、在交流中,如果总是试图改变他人、抱怨他人不合作,会带来什么后果? 

答:在交流中,如果总是试图改变他人,会给自己和他人制造许多烦恼。如果

总是抱怨他人不合作,却从未想过他人持不同意见的原因,就难以进行正常的

交往。尊重他人与自己的不同,也是尊重自己。

4、我们怎样才能做到合情合理地表达? 

答:表达时要自信;说话前做好准备,明确观点,充分说理;说话要态度诚恳,语气平和,音量适中,有理有据,可以适当辅以手势。 

5、为什么说吸烟、喝酒直接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答:青少年吸烟会严重损害我们的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和生殖系统,影响骨骼发育,降低免疫力,还可能引起思维退化、智力操作,助长追求享乐的生活态度。青少年喝酒会导致大脑功能发生变化,神经发育受阻,刺激消化道,阻碍正常的生长发育,还会引发暴力伤害,交通事故等。

第二单元 

一、知识盘点

1、班委会承担着班级建设中的很多(日常工作),并负责(组织参加)学校的一些活动,为班级和学校服务。 

2、各班委根据分工,(各司其职)开展工作,共同(承担责任)。

3、班委会要协助老师承担一些(班级管理)工作。这些工作不仅需要班委会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更需要他们(热爱集体),有为同学、为班级(服务)的意识和(奉献)精神。

4、无论采用什么样的选举方法,都要尊重同学们的(选择),遵循一定的(程序),保障大家的(权利)。 

5、班级中的每个同学都是班级的(主人),在班级选举中,都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6、班级建设不仅需要班委(尽职尽责),也需要班级同学发挥(主人翁精神)精神。

7、班委会在班级(日常事务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班级重大事务的决策,

要采用(民主讨论)的方式。 

8、向班会提交议题和方案的人称为(提案人)。 

9、提案要(明确具体)、(简洁扼要)。 

10、认真讨论提案是一个(相互协商)、(集思广益)的过程。 

11、会议决定可采取(协商)或(投票表决)的方式。投票表决时,可以表示

(同意)或(不同意),也可以(弃权)。一人一票,按照(少数服从多数)

的原则,如赞成票多于反对票,决议通过。

12、民主讨论能为班级创设(宽松)(和谐)的氛围,让每个人都(畅所欲言)

,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13、讨论和决定班级事务,需要坚持(公平公正)、(公开透明)。

14、班级成员集体形成的最终决定在班级中具有(约束力)。 

15、每个成员都是平等的,不应存在享有“(特权)”的同学,执行标准要(一致)、(稳定),任何人不能(任意改动)。 

五、我会答。  

1、当班干部是为了什么?什么样的同学才能当班委? 

答:当班干部是为了给同学们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成为老师的小帮手。当班委要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要热爱集体,有为同学、为班级服务的意识和奉献精神。 

2、班委会一般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要这样选班干部?可不可以由老师直接指定? 

答:班委会一般是由民主选举产生的。由全体同学公平选举产生出来的学生干部是大家所喜欢的,所拥护的,有利于班级工作的开展。不可以由老师直接指定。 

3、你们班商量班级事务时,采用什么方法来做出决定? 

答:举手表决。在听取大家意见的基础上,经讨论做出决定。先组内讨论,整理出小组的意见,再拿到整个班级讨论,最后形成决议。 

4、班里在商量事情的时候,怎样让不爱发言的同学也能把他们的想法说出来呢?

答:对不爱发言的同学,先问问他们不爱发言的原因,然后根据问题制定相应的策略、规则,积极引导、鼓励、启发他们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如制定这样的原则:即使别人讲错了,也不能讽刺同学,对讲出自己意见的同学要鼓掌表示鼓励等等。

5、如何顺利执行班级的共同决定? 

答:(1)平等对待班级的每个成员,执行标准要一致,稳定,任何人不能任意改动。(2)在执行班级共同决定的过程中,同学们要互相帮助,有问题协商解决。

(3)遇到困难,寻求老师以及相关专业机构人员的帮助。 

第三单元

 一、知识盘点

1、我们的祖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陆地面积(960)多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是世界上面积第(三)大的国家。 

2、我国是个(海陆兼备)的国家。在祖国大陆的东面,自北向南,(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四海相连。 

3、我国现有(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4、台湾省位于我国东南沿海,由台湾岛以及附近的(澎湖列岛)、(钓鱼岛)、

(赤尾屿)等岛屿组成。台湾气候(温暖湿润),物产丰富,有 “(海上明珠)"、“(东方甜岛)"、“(水果之乡)”的美称。台湾岛是我国第(一)大岛。

5、台湾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6、中国的主要地形为(高山)、(高原)、(盆地)、(丘陵)、(平原)。 

7、人类要保护的世界遗产,除了世界自然遗产,还有(世界文化遗产)。(泰山)

、(黄山)被列入(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名录 

8、我国地形复杂,气候多样,有的地方长夏无(冬),有的地方冬季(漫长)

,有的四季(分明)。有的地方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有的地方降雨量充沛,气候(湿润)。 

9、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0、在辽阔美丽的国土上,共同生活着(56)个民族,组成了中华民族大家庭。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其他55个民族因人口数量相对较少,习惯称为“(少数民族)”。

11、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民族分布呈现(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 

12、我国各民族汇聚为一个大家庭,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 

13、我国各民族在分布上(交错杂居),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格局。

14、在长期实践和不断交往中,各民族(相互借鉴)、(相互欣赏)、(相互促进)

,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 

15、我国各民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生活环境)、(文化习俗)等都有差异,表现在服饰、(饮食)、(民居)、节庆和(礼仪)等各方面。 

五、我会答。

 1、据图回答:长江、黄河水的流向是怎样的?为什么会这样? 

答:长江、黄河的流向是自西向东,我国地势自西向东分为三个阶梯,西高东低,所以会向东流。

2、为什么不同地区人们的饮食习惯不一样?它和当地人们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呢?举例说明。 

答:由于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环境和风俗不同,人们的饮食习惯也不相同。如重庆人爱吃火锅,四川人爱吃辣椒,因为他们所处的环境潮湿,回族人不吃猪肉,是宗教习惯原因。由于各地的气候条件不同,生长的农作物也不同,人们用本地的农产品来制作食品,久而久之形成自己的饮食习惯。

3、说说黄山四绝分别是什么? 

答: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4、你知道哪些民族节日?我们从民族节日中可以了解到什么呢? 

答:如傣族的泼水节,彝、白等少数民族的火把节,回族、维吾尔族等信仰伊斯兰教民族的开斋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藏族的藏族新年等。我们从民族节日中可以了解到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生活习惯、民族传说及信仰等,民族节日是了解民族生活的窗口。民族节日与这个民族生活的环境、生活习惯、民族传说和信仰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5、有些服饰和民居的特色与他们所居住的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你能具体说说吗? 

答:民族服饰如维吾尔族的绣花小帽很精美;苗族百褶裙和银饰;白族人喜欢白色或接近白色的颜色;藏族人穿的藏、袍既无口袋,又无纽扣;满族妇女喜欢穿旗袍;鄂伦春族人喜欢用动物毛皮做衣服等。民族民居如蒙古族的蒙古包,布依族的石板厉,傣族的竹楼等。鄂伦春族人穿着用动物皮做的衣服是因为这里很冷;蒙古族人民住在蒙古包是为了方便游牧搬迁;傣族人住竹楼是为了避

热避湿等。

第四单元

 一、知识盘点

1、我国是(多民族)、(多语言)、(多文种)的国家,除汉字外,还有(藏文)

、蒙文、(维吾尔文)、(朝鲜文)等几十种文字。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明确规定:“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文字)。”

3、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特别是(早期汉字),直观形象,生动多姿。 

4、汉字与绘画(同出一源),早期文字与以(写意)为特点的中国绘画有异曲同工之妙。 

5、汉字的(书法艺术)更是绚丽多姿,异彩纷呈,是中华艺术宝库中的重要元素。 

6、为了纪念我国古代科学家对世界科学技术的伟大贡献,国际上用(张衡)、(祖冲之)等科学家的名字来命名月球上的环形山。 

7、我国的中医药学以其独特的(医学理论)、(诊疗方法)和(丰富的中草药)

,为无数人解除病痛。 

8、(扁鹊)、(张仲景)、(华佗)、(孙思邈)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医学家。 

9、数学在中国古代被称为“(算术)"或“(算学)”。 

10、(算盘)是国人发明的一种计算工具,制作简单,携带和使用也很方便。 

11、求新是(人格修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求新就要(与时俱进)。 

12、人格修养离不开(学习)和(实践)。(好学善学)(学以致用)(知行合一)是古人崇尚的精神境界。 

13、将仁爱之心推广到极致,就是“(民胞物与)"的精神。 

14、爱国就是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 

15、每个人的命运都是同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的。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国家(衰弱),人民跟着遭殃。 

五、我会答

1、汉字是什么时候产生的,又是怎么演变的呢? 

答:汉字起源于什么时候现在还说不清,但有迹可查的最早的汉字是三千年前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叫“甲骨文”;中国的文字最初是从图画演变而来的,逐步从图形走向方块字,从繁到简。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 

2、你发现汉字有哪些神奇之处? 

答:(1)汉字是世界语言中最简短的文字,在相同时间内阅读中文比阅读其他文字所获得的信息要多。(2)汉字能使人们毫无障碍地交流、沟通。(3)汉字从图画演变而来,保持了既有形又有声的方块字特点。(4)汉字蕴藏着丰富的审美和诗意,有着深厚的文化意蕴和魅力:“春雨”“杏花”“江南”,六个字就描绘出一幅美丽的江南春色,给人无尽的遐想。 

3、活字印刷比雕版印刷进步在哪里? 

答:雕版印刷是在版料上雕刻图文引径行印刷的技术。雕版印刷刻版费时费力,大批书版存放不便,有错字不容易更正。活字印刷术是把胶泥刻成一个个字模,然后烧制成陶活字,用来排版印刷。在印刷量大的情况下,工作效率极其可观,不仅能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能大大提高印刷的速度和质量,比雕版印刷要优越得多。 

4、农历的二十四节气有哪些?节气与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答:农历二十四节气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每个节气的名称均含有气候变化、气候特点和农作物生长情况等意义,是我国古代人民为适应“天时”“地利”,为取得良好的收成,在长期的农耕实践中,综合了天文与物候、农业气象的经验所创设的。 

5、什么是“民胞物与”的精神?说说你的理解。 

答:北宋思想家张载说:“民,吾同胞;物,吾与也。”意思是说,他人都是自己的同胞,万物都是自己的朋友。“民胞物与”这个成语就是由这句话衍化而来的。人不仅是社会中的人,也是自然中的人。人应该对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有清醒的认识,自觉承担应尽的责任与义务。“民胞物与”的精神是仁爱之心推广到极致的表现。 

6、怎样理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答:“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概括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的诗而形成的警句。大意是说,国家的兴旺与衰亡,即使是普通人,也有责任。近代以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逐渐成为中国人民爱国精神的高度概括。每个人的命运都同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富强,人民跟着富强,国家衰弱,人民跟着遭殃。

【篇四】小学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人教版

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课程纲要

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

教材来源:部编教材

适用年级:五年级

教学课时:30课时

一、 教材分析

以《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为指导,使道德存在于儿童的内心,使法治原则为更多儿童所了解和遵守,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懂法守法,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社会规则,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本学期将一如既往地扎实落实思品学科的各项常规工作,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加大学科科研力度,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科建设。

二、教学目标

1.  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

教材不是从传统德育的规范体系或德目体系展开学习内容,而是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习主题。

2.  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

教材试图“以适应儿童现实生活为起点,帮助儿童实现高质量的幸福生活”作为一以贯之的编写线索和基调,围绕“如何发展儿童判断、选择、适应、超越的能力,以争取个人幸福、社会有用性和更广泛的人类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题,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导意识,发展儿童对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一方面通过现实情景的捕捉和再创造,让儿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乐,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自己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化的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3.  以活动型教学为主要特征的过程导向设计

为切实地引导活动型教学的开展,教材设计将改变传统教材编写中以教师的“教”组织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路,消解以“预成的学习结果”为核心的教材组织模式下课文加练习的刻板结构,将活动型教学中学生的活动过程作为设计的主要依据。因此,教材试图从学生的学习行为出发组织主题单元,促进自主活动,在学习活动的渐次展开中,引导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学习过程里呈未分化状态的整体学习状态和学习需要,使学生能在活动的不断演进过程中实现原来被课程目标割裂的“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目标的自然统整。

4.  让教师和学生走进教材,保持教材的弹性和广泛适用性

各主题单元均选择具有通用性的、可供师生具体真实地参与的活动题材,使教材成为师生开展活动的指导,从而将各地具体而微的自然、人文资源和经济、文化背景,以及师生的经验和兴趣等等都纳入课程资源体系。

5.通过第一单元《面对成长中的新问题》的教学,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经验的增多,让孩子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如何正确的安排课余生活,合理规划课余生活,遇到问题,能真诚坦率的沟通可以有效地化解矛盾,促进和谐,远离烟酒,拒绝毒品,提高防范意识。

6 通过第二单元《我们是班级的主人》的教学,帮助孩子们建立集体观念,学习做好班委,负责组织参加学校的一些活动,为班级和同学服务,共同商定班级事务。从而培养孩子们初步的集体意识和自主管理意识、责任意识。

7 通过第三单元《我们的国土   我们的家园》的教学,引导孩子们了解我们的幅员辽阔的国土,共同生活着 56 个民族,组成了中华民族大家庭,虽然生活环境、文化习俗等都有差别,但是我们彼此尊重,互帮互助,成为相亲相爱一家人。

8通过第四单元《骄人祖先   灿烂文化》的教学,让孩子们爱祖国民族瑰宝美丽文字,了解祖国的古代科技,认识源远流长传统美德,为伟大祖国感到骄傲自豪。

四、课程实施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寓道德概念和行为要求于生动、活泼的具体形象之中。

2. 利用插图,图文对照,边看边说边想,帮助学生理解。

3.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以孩子们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为抓手,以实际生活案例为依托,突出正面引导,让孩子们在学习中体会到法治让生活更美好。

4. 结合大队部的各项活动进行教育。

5. 充分利用教学用书中的资源穿插于课堂教学中。

6. 领略大自然的美,了解社会的繁荣,培养学生的环境素养。

7. 根据小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和认知特点,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采取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循环往复、螺旋上升、形式多样等方式,引导孩子们通过学习,认识自我,超越自我。

8. 课程中积极发挥绘本生动活泼、有趣有启发性的作用,引导孩子们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讲述或者表演等形式,使教学从课堂延伸到学生更广阔的生活领域。

五、具体时间安排

周次

教学内容

课时

备注

1-2

1、面对成长中的新问题

2

3-4

二、学会沟通交流

2

5-6

三、主动拒绝烟酒与毒品

2

7-8

四、选举产生班委会

2

9-10

五、协商决定班级事务

2

11-12

六、我们神圣的国土

2

13-14

七、中华民族一家亲

2

15-16

八、美丽文字民族瑰宝

2

17-18

九、古代科技耀我中华

2

18-19

十、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

2

【篇五】小学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人教版

《生活中的快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保持乐观生活的态度,在快乐的感知中,培养正确的生活价值观。

能力:通过所呈现的快乐场景,去细心观察、发现快乐;能在寻找快乐的过程中感受快乐。

知识:知道快乐并不难找,快乐有很多种,通过自己付出努力换来的快乐更持久。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小学五年级,正是学生自我发展的启蒙时期,其自我认知过程正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发展,对快乐的认识,直观感受比较多,而要深刻认识真正的快乐,还需不断接受生活的磨砺。

从学生的社会环境与生活基础来看,农村孩子生活环境更艰苦些,相对城市孩子而言,他们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大自然,释放儿童天性的快乐,但是其中也有很多的学生经历了生活的磨砺,要协助家庭承担生活的重担。个别学生能有条件读书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艰苦的生活使农村孩子无论待人接物还是给予别人帮助,都更真诚朴实。因此,他们对快乐与付出的认识会比城市的独生子女体会更深。

通过对学生的困惑和障碍分析,我们发现农村的孩子虽然懂事早,儿童天性的快乐也会很容易释放出来,但是当他们面对困苦的生活环境与学习环境,也很容易羡慕和向往城市孩子的富裕生活,从而迷失自己对快乐的认识。

因此,本课针对以上的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学会观察和发现生活中的快乐,在观察与发现的过程中感受快乐。教学难点是让学生感受和体验通过自己的付出换来的快乐更持久。针对学生实际,要想突破重难点,要让学生更多地观察自己的生活,在“感受快乐”与“快乐驿站”中体会快乐的心情。通过交流,认识劳动与给予的快乐,在不同的快乐比较中找寻自己的理解,建立自己的认识。

教学重点

学会观察和发现生活中的快乐,在观察与发现的过程中感受快乐。

教学难点

感受和体验通过自己的付出换来的快乐更持久。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教学课件;准备《一周心情记录卡》、调查问卷。

学生准备:记录一周内的心情;准备自己快乐时的照片或成果,以及收到的礼物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完成话题“感受快乐”的教材内容。

第2课时完成话题“汗水换来的快乐”“给予的快乐”的教材内容。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活动一 感受快乐

[播放动画:感受快乐]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根据自己的课前观察,进行交流研讨:我们生活中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快乐,你观察到自己和他人都有哪些快乐呢?(板书:生活中的快乐 发现 感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生活中的快乐,感受快乐就在每个人的身边,进而在发现快乐的过程中感受快乐。】

活动二 快乐驿站

1.全班交流、分享快乐: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快乐的心情,并能感染其他同学,使班上的同学感受到快乐。可以讲笑话,唱一首快乐的歌,以角色扮演的方式,表演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快乐的事等,让学生在“快乐驿站”中共同感受快乐。

2.在以上活动的基础上,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一说快乐的情绪给自己的生活带来的好处;在愉悦、快乐的心境下学习、做事有什么感受。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共同感受快乐。】

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快乐

发现 感受

第2课时

活动一 汗水换来的快乐

[播放动画:汗水换来的快乐]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你有没有类似的经历和体会?哪种快乐会使我们感到更兴奋,更回味无穷?(板书:汗水)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的经历,感受那些经过自己的努力才能获得的快乐,懂得这种需要付出努力获得的快乐,令人更兴奋,更回味无穷。】

活动二 给予的快乐

[播放课件:给予的快乐]

1.引导学生结合情境,根据课前调查,进行交流讨论:这些人为什么感到快乐?你感受过这样的快乐吗?(板书:给予)

小结:给予的快乐,是随时随地可以发现,可以做到的。这种给予的快乐不分大小,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拥有一颗助人的心。

2.阅读教材中高尔基给儿子的信,说说你怎么理解“给”永远比“拿”愉快。

【设计意图:感受不同的快乐,思考快乐的真谛。】

板书设计

《拥有好心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

能力:分析、思考造成烦恼的主客观因素,并寻求解决的办法。

知识:知道烦恼是生活中的一部分,人人都有。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农村小学五年级的孩子面对生活的困苦,会表现出乐观的天性与态度,尽管他们会有自己成长中的种种烦恼,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但他们基本能乐观地面对或承受。不过,小小年纪的他们毕竟认识有限,还需要进一步正确认识烦恼,学会采取有效的办法来使自己保持好心情。

从学生的社会环境与生活基础来看,农村小学生生活在相对单纯的人际关系氛围中,他们在与人交往方面的烦恼或许要少一些,而在学习和生活困难等方面的烦恼可能更加突出。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到有的放矢。

因此,本课针对以上的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学会分析思考造成烦恼的主客观因素,并寻求解决的办法。教学难点是让学生学会乐观地面对生活。要想突破重难点,让学生有所感悟,教师可从小小测试开始,让学生明白烦恼是生活的一部分,人人都有烦恼,从而学会轻松面对烦恼。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通过解决具体的烦恼问题,写自己的诊断书,尝试正确分析自己的烦恼,进而找寻克服烦恼的方法。

教学重点

分析思考造成烦恼的主客观因素,并寻求解决的办法。

教学难点

学会乐观地面对生活。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教学课件;了解学生学习与生活方面的困难。

学生准备:了解不同人的烦心事。

课时安排

1课时。

完成话题“人人都有烦心事”“走出烦恼”“多对生活笑一笑”的教材内容。

教学过程

活动一 人人都有烦心事

1.调查统计:结合下面的表格,在班内做测试。将测试结果做简单统计,看看有什么发现。

你的生活快乐吗?

快乐

有时快乐,有时不快乐

不快乐

你的生活中有烦恼吗?

没烦恼

有时有烦恼

烦恼

2.[播放动画:生活中的烦恼]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交流讨论:你平时有什么烦恼?

小结:烦恼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是很正常的,不要为了烦恼而烦恼,烦恼是我们每个人成长中必然经历的。(板书:人人都有烦心事)

【设计意图:知道烦恼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人人都有烦恼。】

活动二 诊断烦恼

1.[播放动画:李萌的烦心事]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李萌为什么总会遇到不顺心的事?我们帮助她找找原因。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许多烦恼是由于心胸狭窄或多疑等原因造成的,要学会不为这些事情烦恼。

2.结合自己遇到的烦心事,分析遇到了这些事,哪些情绪和做法是正常的,哪些情绪和做法会伤害自己和他人,是不可取的。教师可以列出一些情绪体验,让学生挑选,如伤心、哭、生气、愤怒、发脾气、闷闷不乐、不理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剖析出现烦恼的原因。】

活动三 排遣烦恼ABC

1.[播放动画:半瓶水]

2.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两种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其结果会怎样?引导学生体会到不同的生活态度会带来不同的结果。(板书:换个角度看问题)

3.[播放动画:应该怎样做]

4.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假如你遇到了这样的情况、你觉得怎样想、怎样做才会使自己接受无可改变的现实,或以愉快的心情去做一件枯燥的事?引导学生进行比较:积极的态度和消极的态度,在个人的心情和心理感受上有什么不同。从而使学生明白不要被情绪所支配,用情绪面对烦恼,而要从烦恼的情绪中走出,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尽可能地让自己乐观地面对生活。(板书:天天拥有好心情)

【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面对同样的事情,态度不同,思考问题的方式不同,会有不同的心情,由此也会得到不同的结果。因此要学会乐观地面对生活,天天拥有好心情。】

板书设计

人人都有烦心事

换个角度看问题

天天拥有好心情

《尝尝苦滋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待生活中的挫折和失败的正确态度,学会以平和的心态和坚强的毅力面对挫折和失败。

能力:学会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学会分析失败的原因,学会通过制定计划,从一点一滴做起,从而使自己的生活态度有所改变。

知识:知道生活是由酸甜苦辣等多种滋味组成的,挫折和逆境是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的,同时它们也是生活的一部分,是生活的一笔重要财富。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每个孩子都愿意战胜困难,只是他们是否具备足够的勇气与毅力,而勇气与毅力首先来自于对困难的认识,对逆境的认识。而农村的孩子更多地面对过这一切,他们对生活的酸甜苦辣等多种滋味的认识要真切得多,体验更深,心理更成熟一些,面对失败与挫折也更有勇气与毅力。

从学生的社会环境与生活基础来看,一些家庭生活困苦的农村学生面对生活的种种困难和打击时,其内心的自卑感与挫败感会不可避免地滋生,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心理变化过程,引导他们正确面对挫折与逆境,树立勇气与毅力。

因此,本课针对以上的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知道生活是由酸甜苦辣等多种滋味组成的,挫折和逆境是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的,同时它们也是生活的一部分,是生活的一笔重要财富。教学难点是培养学生对待生活中的挫折和失败的正确态度,学会以平和的心态和坚强的毅力面对挫折和失败。要想突破重难点,让学生有所感悟,教师可从创设相关情境入手,使学生从中感受每个人的生活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通过感受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感受失败的经历,知道挫折与失败是生活中必然会有的事。通过更多生活艰难的人们的经历,让学生看到克服困难需要勇气与毅力,看到只要坚持就会有希望。通过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 让学生自觉磨炼意志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知道生活是由酸甜苦辣等多种滋味组成的,挫折和逆境是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的,同时它们也是生活的一部分,是生活的一笔重要财富。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对待生活中的挫折和失败的正确态度,学会以平和的心态和坚强的毅力面对挫折和失败。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课件;准备学生自我小测试的材料。

学生准备:调查周围的人有没有遇到过困难和挫折及对其成长的影响。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完成话题“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挫折和逆境也是一笔财富”的教材内容。

第2课时完成话题“不同的态度不同的结果”“磨炼毅力”的教材内容。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活动一 生活中的酸甜苦辣

[播放动画:分享成长经历]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根据课前的调查采访,进行交流讨论:你从采访中受到了什么启发?听了大人们成长中的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困难和挫折。】

活动二 感受挫折与失败

1.[播放动画:生活中的苦滋味]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你遇到过什么挫折和失败?当时的心情怎样?失败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板书:尝尝苦滋味)

2.[播放动画:爱迪生的故事]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面对失败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引导学生多角度分析失败的原因,并寻找反败为胜的方法,完成下列表格。

我所经历的一次挫折或失败

造成挫折或失败的原因

从挫折或失败中得到的启示和教训

小结:面对生活中的挫折或失败,要以冷静的态度对挫折或失败进行反思;学会从挫折或失败中汲取教训,积累经验,这样才能从挫折或失败中有所收获,挫折或失败也才能真正变为财富。研讨“失败是成功之母”的含义。(板书:挫折、失败和逆境也是一笔财富)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会在失败面前树立正确态度,能以平和的态度和坚强的毅力战胜失败的困扰。同时,培养学生自我剖析、自我反思的能力。】

活动三 小小辩论会

[播放动画:梅花香自苦寒来]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辩论:艰苦的生活环境对孩子成长好还是不好?生活中的不幸是无法改变的,小时候受点苦,有利于自己的成长,应把磨难看成锻炼自己的机会。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霜,只有在风雨中吹打出的小树苗才能长成参天大树。(板书:梅花香自苦寒来)

【设计意图:使学生能够对生活中的不幸和磨难有一个积极的态度。】

板书设计

尝尝苦滋味

挫折、失败和逆境也是一笔财富

梅花香自苦寒来

第2课时

活动一 故事与思考

[播放动画:贝多芬的故事]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这个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发?面对逆境,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态度?

小结:面对困难和挫折,我们要敢于面对,勇于拼搏,这样才能取得成功。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习名人勇于面对困难和挫折取得成功的精神。】

活动二 磨炼毅力,从小事做起

1.测测我的意志力。

当遇到下面的情况,你通常会怎么对待?

¤锻炼身体,炼了一半,感到很累,我会……

¤自己想做成一件事,可是总是做不好,我会……

¤每次定了计划或作出承诺,我会……

¤学习中遇到难题,我会……

2.从坚持做一件小事开始。结合苏格拉底故事的讨论,让学生思考自己怎样从坚持做一件小事开始培养自己的毅力。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一个小计划。如写一笔好字,坚持写多少篇日记,不迟到,不说粗话等。

3.设想一下,要完成自己的这份计划会遇到哪些困难。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大家一起探讨解决的办法。

4.我的座右铭。找一句格言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激励自己。(板书:从小事做起 磨炼毅力)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自觉磨炼意志力。】

板书设计

磨炼毅力

从小事做起

《成长的快乐与烦恼》单元复习教学设计

活动一 发现生活中的快乐

生活中到处洋溢着快乐,你发现了吗?说说生活中的快乐。

活动二 感受“给予”的快乐

活动三 烦恼诊断室

遇到下面的情况,刘明同学会怎么想、怎么做呢?

情景一:大扫除时,刘明去老师办公室拿报纸,回到教室后,听到几个同学在议论自己不参加劳动。

情景二:放学时,刘明看到几个同学在前面走,叫了几声,他们都没有理自己。

请同学们帮刘明找一找造成这些烦恼的原因是什么,同时给他开个“药方”。

诊 断 书

刘明想: ,所以他很 。

药 方

如果刘明这样想: ,就不会 了。

活动四 小小辩论会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艰苦的生活环境对孩子的成长好还是不好?

请学生开展辩论,充分阐述自己的观点。

活动五 交流励志格言

交流励志格言,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吃穿住话古今(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饮食文化中闪烁着的祖先的智慧和创造;感受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的艰辛与漫长,以及我国历史的源远流长;体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劳动人民的智慧,培养民族自豪感。

能力:尝试运用传说、文物资料等推测和再现历史的方法。

知识:了解远古时候人们的生活状况;从食的角度,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农业的发展及其对世界的贡献;了解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学生对远古时代人类的生活是缺乏认识和了解的,今天学生们的吃、穿、住和远古时代是完全不同的,他们只是从一些传说中略知一二。

从学生的社会环境与生活基础来看,在农村,有着各式各样鲜活的民间传说,也保留着一些比较古老的生活方式与传统,这些都是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挖掘和利用当地的历史资源,启发农村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主动借助这些载体和资源,了解过去的历史,体会其中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个过程需要教师认真备课,进行充分的调查和研究,实施有效的引导。

通过对学生的现状和障碍的分析,我们发现,由于时空的距离,学生对感受凝结在吃、穿、住中的祖先们的智慧会有一定的困难,不容易体会到其中的文明发展。

针对以上的学情分析,因此本课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从食的角度,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农业的发展及其对世界的贡献。教学难点是让学生通过对远古时代人们生活状况的了解,体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劳动人民的智慧,培养民族自豪感。

教学中可借助课件,引导学生从远古人类在获取食物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危险,及其祖先们对火的使用和吃熟食的故事中,感知人类的智慧,突破教学难点。通过了解农谚和农历节气,体会祖先在农业上所取得的成就,并从美食故事及东西方不同的饮食习惯中,感受祖先对促进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

教学重点

从食的角度,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农业的发展及其对世界的贡献。

教学难点

通过对远古时代人们生活状况的了解,体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劳动人民的智慧,培养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相关课件。

学生准备:收集相关农谚,了解中华食文化的有关故事。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完成话题“走进远古时代”“告别饮血茹毛的生活”“古人的歌谣”的教材内容。

第2课时完成话题“中华食文化”的教材内容。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活动一 走进远古时代

1.[播放动画:远古人类的生活]

引导学生结合情景讨论: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吃什么?穿什么?住在哪里?想象一下,早期人类是怎样生活的。(板书:走进远古时代)

2.[播放课件:获取食物过程中的困难和危险]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在当时的自然条件下,祖先们在获取食物的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和危险呢?如果我们生活在远古时代,会用什么办法来解决这些困难?

小结:远古时代,人类在从自然界获取食物的过程中,很容易遭受毒蛇猛兽的袭击。祖先们无法知道食用的野果是否有毒,对猎取的野兽也只会生吃,这样有可能对身体健康造成很大的威胁。正因为在获取食物的过程中存在很多困难和危险,祖先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学会了使用火。考古学家通过一系列的考古发掘,为我们揭开了祖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如何使用火的。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展开自己的想象力,回到远古时代,感受人类最初的生活。】

活动二 告别饮血茹毛的生活

1.[播放视频:考古资料的证明(一):火的使用]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从这些考古资料中,你发现了什么?祖先们是怎样学会使用火的?

2.[播放动画:熟食的故事]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在获取食物和饮食方式方面与最初的人类有哪些变化?

3.[播放视频:考古资料的证明(二):种植和养殖]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祖先们是如何学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火的使用和种植、养殖技术的发明对人类的生活产生了什么影响?你有何感受?

小结:火的使用、养殖和种植技术的发展改变了远古时代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使他们告别了饮血茹毛的生活。祖先们通过自己辛勤的劳动,能够比较稳定地获取生活所需的很多食物,以适应恶劣的自然环境。这也是人类农业和畜牧业的开始。(板书:从野蛮走向文明)

【设计意图:了解农业的产生和发展,以及中华民族在种植、养殖技术方面对世界做出的贡献,感受人类的进步与发展。】

活动三 古人的歌谣

1.[播放动画:农谚]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这些农谚告诉了我们什么?把你知道的关于天气、节气、自然、种植、养殖方面的农谚说给大家听听。(板书:农谚)

[播放课件:农谚调查表]

2.[出示图片:日历上的农历节气]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你们知道用红圈标出来的是什么吗?一年中农历的节气有多少个?这些节气与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3.[播放课件:二十四节气歌](板书:二十四节气)

小结:通过对远古时代人们生活状况的了解,让我们感受到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的艰辛和漫长,以及我们祖辈的勤劳和智慧。

【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农谚和二十四节气歌是人们在千百年耕作过程中的经验总结,是祖先智慧的体现。】

板书设计

走进远古时代

从野蛮走向文明

第2课时

活动一 餐桌上的智慧

1.[出示图片:中华美食]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看到这些美食,你有什么感受?

2.[播放视频:拉面绝技]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看到面团转眼变成了细如发丝的面条,你想到什么?在我们日常吃的美食中,你们发现哪些美食也蕴藏着劳动人民高超的技艺和聪明才智?

小结:从饭菜到餐具和食品加工用具,独特的食文化无不闪烁着祖先的智慧与创造。

【设计意图:从欣赏美食图片和拉面绝技,以及了解筷子和石棒、石磨的用途,感受饮食文化中闪烁着的祖先的智慧和创造。】

活动二 说说吃中的故事

[播放动画:屈原的故事]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你们听过或收集了哪些与美食有关的故事?从这些美食故事中,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想说的?

小结:一只饺子,包进了东汉时期“医圣”张仲景对家乡百姓疾苦的关心;一个粽子,诉说着战国时期屈原精忠报国、悲愤而死的历史;一道东坡肉,告诉我们一则苏东坡勤政爱民的美谈。一道道美食,传承着中华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板书:中华食文化 深刻而富有魅力)

【设计意图:通过讲述美食背后的故事,探究来龙去脉,从中感受中国食文化的深刻和魅力,激发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与自豪感。】

活动三 中西饮食的比较

1.[出示图片:中西饮食比较]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西餐和我们中餐有什么不同?对于中西餐的不同,你有什么想说的?(板书:尊重异国的食文化)

2.[播放动画:歌谣]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说说中华食文化的主要特点。

小结:不同的民族和国家,由于生活的环境和历史文化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饮食文化。中西饮食文化各有特色,我们在保留传统食文化特色的同时,吸取异国食文化的精髓,不断创新,不断发展和完善中华食文化。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用比较与联系的思考方法,总结归纳中西饮食文化的特点,了解和尊重异国的饮食文化。】

板书设计

中华食文化

深刻而富有魅力

尊重异国的食文化

《吃穿住话古今(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我国服饰和建筑艺术的神奇、美妙和丰富多彩,体会到人的创造与社会的发展。

能力:学习用比较、发展的眼光研究和看待事物的方法。

知识:了解我国服装、纺织和建筑的产生与发展,认识服饰、建筑的地域特点、它们与人们的社会生活的关系。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农村五年级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审美能力,他们对服装比对建筑更熟悉些,因此,对服装的感受和审美能力要强一些。

从学生的社会环境与生活基础来看,学生对服装和建筑的功能性了解得要多一些,而对我国服装、纺织和建筑的产生与发展及与人们的社会生活的关系不够了解。此外,农村小学五年级学生对本地的服装及建筑了解得多一些,对本地之外的服装与建筑的了解,则更多借助于 电视媒体及相关图片,并没有体验和感受。

通过对学生的现状和障碍的分析,我们认为,农村学生对服装和建筑的认识有一定的局限性,尤其对服装和建筑中融入的人们的创造和智慧体会不深,感受不到中国服饰和建筑艺术的神奇与美妙。

针对以上的学情分析,因此本课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我国服装、纺织和建筑的产生与发展,认识服饰、建筑的地域特点以及它们与人们的社会生产、生活的关系。教学难点是让学生感受我国服饰和建筑艺术的神奇、美妙和丰富多彩,体会人的创造与社会的发展。为突破重难点,教师在教学中可通过引导学生从服装材料和服装制作工具的变化,及不同时期的服饰、建筑特点中,了解服饰、建筑与人们社会生活的关系。从人类居住条件的变化,感知凝聚在房屋中的文化,体会人们的智慧和创造。

教学重点

了解我国服装、纺织和建筑的产生与发展,认识服饰、建筑的地域特点、它们与人们的社会生活的关系。

教学难点

感受我国服饰和建筑艺术的神奇、美妙和丰富多彩,体会人的创造与社会的发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相关课件。

学生准备:了解自己身边建筑的特点及周边的建筑物和家具文化,哪些保留了中国的传统,哪些吸纳了国外的风格。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完成话题“从服饰看历史”“从服饰看社会”的教材内容。

第2课时完成话题“家居文化与变迁”的教材内容。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活动一 衣服的变迁

1.[播放视频:服装材料的变化]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人们制作服装所用的材料有哪些变化?为什么人们要不断开发新的服装材料?(板书:从服饰看历史)

2.[播放视频:服装制作工具的变化]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从古到今,人们制作服装的工具又发生了那些变化?

小结:从我们的祖先穿兽皮开始到后来出现的麻、丝、棉,直至今日化纤等服装面料上的变化,让我们看到了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我们可以从服饰看到历史。

【设计意图:了解我国服饰、纺织技术的产生与发展,认识人类对服饰的需求变化,体会到人的创造力与社会的发展。】

活动二 从服饰看社会

1.[播放视频:不同时期的服装]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不同年代不同时期,人们的服饰各有什么特点?

2.[播放动画:连一连]

3.[播放视频:清朝服装]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观看上面三段资料的介绍后,你从中发现或了解了什么?(板书:社会的发展 人类的创造)

【设计意图:知道人们的衣着变化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在发展,使学生能够从服饰的变化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延续和不同地域、民族文化间的交融。】

活动三 丝绸之路

[播放动画:丝绸之路示意图]

引导学生结合呈现的素材,找出丝绸之路途经哪些国家和地区。

小结:中国丝绸不仅是一种服装面料,也代表着中国古代的文明和服饰文化,为早期世界服装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设计意图:感受中国丝绸的的发达及中国丝绸文化在世界历史上的影响。】

板书设计

从服饰看历史

社会的发展

人类的创造

第2课时

活动一 房子的出现

1.[播放视频:远古的巢穴]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远古人类一般住在哪里?

小结:我们再次回到远古时代,了解人类居住条件的变化和房屋的变迁。(板书:房屋的变迁)

2.[播放视频:今天的住房]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你从视频中发现了什么?

3.[播放视频:房屋的演变]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人们最初设计的房子,南方和北方为什么不一样?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你们那里的房屋是不是这样呢?你发现了什么特点?

小结:房屋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已经不仅仅是单纯地为人们遮风挡雨了。房屋的每一个窗户、每一件装饰品、每一块砖和瓦,都凝结了人们的聪明才智,是人们精心打造而成的精美艺术品。特别是蕴涵了中国古老文明的各种建筑,更是展示了中华文明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民族文化。

【设计意图:了解中国建筑的产生与发展,及居住条件的演变。】

活动二 感受中国的建筑文化

[播放视频:凝结在房屋中的文化]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从中你知道中国古代建筑都有哪些特点?了解了它们的特点后,你有什么感想?把你发现的我们家乡的建筑特点说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吧。(板书:精美绝伦)

小结:中国古代建筑有着近五千年延绵不断的历史,在世界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也是古老的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板书:独具匠心)

【设计意图:感受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特点,了解其实用价值、审美价值和人文价值。】

活动三 不同的建筑风采

[播放视频:领略建筑风采]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这些地区的建筑风格与我们国家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你还知道更多的建筑式样吗?在我们周边的建筑物中,哪些保留了中国的传统?哪些吸纳了国外的风格?把你的发现说给大家听听。

小结:不同的文化背景,造就了不同风格的建筑。随着社会的发展、世界各国文化的相互交融,建筑和人们的住房也将随之发展,更加丰富多彩。

【设计意图:通过对今天建筑和家具用品的观赏中,看到社会的发展与变迁对建筑艺术及人们居住环境和方式的影响。】

板书设计

建筑的变迁与发展

精美绝伦 独具匠心

《火焰中的文化:陶与青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我国古代陶瓷文化的卓越成就和对世界文化产生的影响。

能力:学习用历史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尝试运用传说、文物资料等推测和再现历史的方法。

知识:初步了解陶瓷及青铜器的基本情况,及其与人类生活需要的密切关系。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学生对于陶瓷比青铜器要熟悉些,陶瓷在学生的现实生活中经常可以接触到。但是,五年级的孩子,很少会把陶瓷和青铜器与中国文化联系在一起,他们还没有建立起通过某些文物,探寻其历史背景的观念。

从学生的社会环境与生活基础来看,这部分学习内容不管对城市还是对农村的小学生,都是比较陌生的,因为与他们的现实生活距离太遥远了。但是在很多偏僻的农村遗留了大量的历史古迹和古墓葬群,这无疑又成为不可或缺的宝贵课程资源。尽管学生对陶瓷和青铜器的了解十分有限,也不清楚作为文物的陶瓷和青铜器所具有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但是教师如果引导得法,能够结合当地的资源,学生会怀有浓厚的兴趣去学习和探究的。

通过对学生的现状和障碍的分析,我们认为学生对于陶瓷和青铜器的了解十分贫乏,他们自己还不能够从陶瓷和青铜器中感受到重要的文化价值及其对世界文化产生的影响。

针对以上的学情分析,因此本课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初步了解陶瓷及青铜器的基本情况,及其与人类生活需求的密切关系。教学难点是让学生感知我国古代陶瓷文化的卓越成就和对世界文化产生的影响。为突破重难点,教师在教学中可通过课件,让学生初步了解陶器和瓷器,从小碗的述说中使学生了解陶器和瓷器的不同,感受中国陶瓷的成就和对世界文化的影响。通过了解利簋和编钟及司母戊鼎的制作材料,进而了解青铜器,从越王剑的故事中,知道青铜器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陶瓷及青铜器的基本情况,及其与人类生活需要的密切关系。

教学难点

感知我国古代陶瓷文化的卓越成就和对世界文化产生的影响。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相关课件。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瓷器的小故事。找找自己生活中陶瓷类的用品。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1课时完成话题“人类的创造性发明——陶器”的教材内容。

第2课时完成话题“文化的使者——瓷器”的教材内容。

第3课时完成话题“灿烂的青铜文化”的教材内容。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活动一 关于陶器的探讨

1.[出示图片:陶器和瓷器]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交流讨论,导入新课。(板书:陶器 瓷器)

2.[播放视频:陶器的制作]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陶器为什么要用火来烧?如果只是做成泥制品,晒干可不可以使用?假如生活在远古时代,没有陶、瓷、金属器皿等,只有天然的石块、树木、泥土,人们的生活会遇到什么麻烦?

小结:陶器是八千多年前我们祖先创造出的自然界中没有的东西,可以说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板书:祖先的创造性发明)

【设计意图:了解陶器是怎样制作的,感受陶器在远古时代人们生活中的作用,知道陶器是我们祖先创造性的发明。】

活动二 从陶器看历史

[播放动画:猜猜陶器的用途]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讨论交流:(1)为什么陶瓶的底部是尖尖的,好像都放不稳?旁边的两个环有什么用?这个陶瓶能够帮助人们做什么?(2)这个陶俑的作用是什么?这些骑着骆驼的人是谁?他们可能要去做什么?(3)你们见过这种陶壶吗?它有什么独特的作用?(板书:祖先的聪明智慧)

小结:陶器的发明,是人类发明史上的重要成果,是我们祖先智慧的结晶。今天,在世界许多地方,都保存着中国的古陶器。陶器的发明,并没有阻止我们的祖先探索的脚步,他们继续向文明迈进。

【设计意图:通过陶器,了解我们祖先的生活状况和生产发展水平,产生对古人创造精神的钦佩之情。】

板书设计

创造性发明——陶器

祖先的聪明智慧

第2课时

活动一 了解、鉴赏瓷器

1.[播放动画:小瓷碗的诞生](板书:瓷器)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通过小瓷碗的话,你们发现瓷器和陶器有哪些不同呢?

[播放课件:陶器和瓷器的区别]

2.[播放视频:中国精美瓷器](板书:传播中国文化)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欣赏了这些瓷器,大家有什么感受?

小结:我们感受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精湛的制瓷技术,精美的瓷器成为生活与艺术的结晶。

【设计意图:用事实证明中国对世界陶瓷制造技术的影响力及做出的贡献,深化学生对祖国文化的认识及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

活动二 中国与瓷器

1.思考探究:你们知道“China”除了是我们中国的英文名字,还表示什么意思?西方人为什么要把“中国”和“瓷器”联系在一起?

2.看地图,找找中国的瓷器都曾运销到哪些国家和地区。

小结:中国的陶瓷技术在漫长的岁月中,不断进步和发展,并传到世界各地,是名副其实的文化使者。(板书:传播中国文化)

【设计意图:感受中国瓷器对世界的影响,及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

活动三 今日陶瓷

1.[出示图片:生活中的陶瓷制品]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你们在生活中找到了哪些陶瓷做的用品?

2.了解现在的瓷都和陶都。

小结:中国的陶瓷驰誉世界,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期望我国的陶瓷文化更加璀璨,再次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板书:享誉世界)

【设计意图:感受到陶瓷器现在依然广泛应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板书设计

文化的使者——瓷器

传播中国文化

享誉世界

第3课时

活动一 探寻青铜文化

1.[播放视频:利簋和编钟]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在古代它们有什么用途?说说自己听了编钟演奏的感受,想象当时人们听音乐的感受。

2.[播放视频:青铜]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你从视频中了解到什么?

3.[播放视频:司母戊鼎]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司母戊鼎的特点是什么?说说它的制作过程。

4.[播放课件:算一算]

小结:精美的青铜器反映了五千年前我们祖先高超的冶铜技术和非凡的创造力。更珍贵的是,它们记载下那个历史时代的社会政治和人们的生产、生活情况。

【设计意图: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以及非凡的创造力,激发学生关注中国历史文化的兴趣。】

活动二 青铜器中的故事

1.[播放视频:越王剑]

2.[播放视频:铜鼎]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交流:你还知道哪些青铜器中的历史故事?谈谈你的感受。(板书:传承历史)

小结:青铜器发明于五千年前,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状况,可贵的是那些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通过它使我们了解到当时的社会发展、文化生活、重大事件、生活习俗等。青铜器有着极其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板书:灿烂的青铜文化)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与青铜器有关的历史故事,感受古代青铜器的珍贵。】

板书设计

灿烂的青铜文化

传承历史

《汉字和书的故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汉字文化的无穷魅力和中国人在文字上的创造力,培养学生对汉字的喜爱和欣赏,体会我们今天的一切事物都有它产生和发展的过程,都凝聚着先人的智慧。

能力:能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去探究了解汉字和书的相关知识。

知识:了解汉字的起源、演变、特点及与现实事物的联系,以及书的产生与演变历程。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在许多学生眼中,汉字和书都是很普通的,学生每天都在同汉字和书打交道,他们把汉字和书仅仅当成是一种工具,会写、会用足矣!对汉字和书的认识比较浅,缺乏深入的了解。

从学生的社会环境与生活基础来看,虽然学生在生活中天天都在看书写字,通过汉字和书学习新的知识,与他人进行沟通和交流,可他们对汉字和书的产生及演变几乎不甚了解,没有感受到汉字文化的魅力。

通过对学生的现状和障碍的分析,我们认为,学生对汉字和书看似熟悉,其实并不了解,他们熟悉的只是汉字和书外在的、表面的东西,对汉字和书背后的历史渊源了解甚少。

针对以上的学情分析,因此本课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汉字的起源、演变、特点及与现实事物的联系,了解书的产生及演变历程。教学难点是让学生感受汉字文化的无穷魅力和中国人在文字上的创造力,体会我们今天的一切事物都有它产生和发展的过程,都凝聚着先人的智慧。教师在教学中可借助传说和历史故事,让学生了解汉字的产生,例如从“册”这个表达书的数量的字开始追溯,明确过去和现在存在着联系,探究书的来历和其历史演变。通过文字游戏和小组研讨交流,引导学生感受祖先的智慧及对人类文化发展的贡献,从而引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优秀文化的认同。

教学重点

了解汉字的起源、演变、特点及与现实事物的联系,了解书的产生及演变历程。

教学难点

感受汉字文化的无穷魅力和中国人在文字上的创造力,体会我们今天的一切事物都有它产生和发展的过程,都凝聚着先人的智慧。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相关课件。

学生准备:分组了解钱的由来和姓氏的由来。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完成话题“汉字的创造与发展”的教材内容。

第2课时完成话题“书的演变”的教材内容。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活动一 汉字的产生和演变

1.畅想:在没有文字之前,人们是如何交流和记录事物的?

你知道中国的汉字是什么时候产生的吗?是谁发明了汉字?又是怎样发展到今天的文字?(板书:汉字的创造与发展)

2.[播放动画:古代记事法](板书:结绳 刻木 画图)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如果我们生活在那个时代,采用这些方法和其他人交流或者记事,会遇到哪些问题或者困难?

3.[出示图片:甲骨文与现代文字](板书:甲骨文)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讨论交流,认识甲骨文。

4.[播放动画:“马”字的演变]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从动画素材中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中国的文字最初是从图画演变而来的,与世界上许多民族文字逐步演变为拼音文字不同。从“马”字的演变中可以发现,汉字越来越简单明了、方便人们交流和记事了。而且,在几千年的发展演变中,它始终保持了既有形又有声的方块字特点。(板书:方块字)

【设计意图:了解汉字的起源、演变、特点及作用,感受中国人在文字上的创造力。】

活动二 神奇的汉字

1.[出示图片:百福图]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交流:从百福图中你感受到什么?

小结:我们感受到了汉字的无穷魅力和中国人的智慧。

2.[播放动画:汉字游戏]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你从游戏活动中体会到什么?除此之外,你还发现汉字有哪些神奇之处?

小结:从中我们体会到汉字作为象形文字的独特和神奇,汉字既有实用价值,又有审美价值。(板书:无穷魅力)

汉字的神奇不仅仅在于它的形状,还在于它的表意、内涵等等。所以,至今仍有很多中外学者在不断地研究汉字,发掘汉字文化的宝库。有人称汉字是继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之后的中国第五大发明。不仅中国人学习、使用、热爱汉字,连很多外国人都被汉字深深地迷住,纷纷学习汉语。相信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还会发现更多汉字的神奇和奥秘。(板书:喜爱欣赏汉字)

【设计意图:在了解、比较和欣赏汉字的过程中,发现其中的神奇之处和特有的价值,培养学生对汉字的喜爱和欣赏。】

板书设计

汉字的创造与发展

结绳 刻木 画图

甲骨文

……

方块字

无穷魅力

喜爱欣赏汉字

第2课时

活动一 书的演变

1.[播放视频:册简]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册简比将文字刻在甲骨上和铸在青铜器上有什么优越性?算一算:如果每片册简上写25个字,把我们一本语文书写在册简上会是什么结果?(板书:册简)

2.[播放视频:帛书](板书:帛书)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帛书有什么特点?

3.[播放视频:蔡伦与造纸术](板书:造纸术)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人们为什么要发明纸?(板书:纸书)

小结:从册简到帛书和纸书的出现,是人们社会生活的需求。书给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乃至促进世界文明带来深远的影响。(板书:演变)

【设计意图:从书的演变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古人的创造精神和聪明智慧。】

活动二 印刷技术的发展

1.[播放视频:雕版印刷]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书是要传播的,将书的内容手抄写在绢帛和纸上,传播过程会有什么问题?有没有解决的办法?古时候没有电脑和复印机,人们会想出什么办法把抄写的东西复制下来,让更多的人看到?如果在木板上雕刻时一个字刻坏了怎么办?在印刷中有一个字破损了,再想印又该怎么办?

2.[播放视频:毕昇与活字印刷](板书:印刷术)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我们可以从蔡伦和毕昇的故事中学到什么?

小结:从造纸术和印刷技术这两大发明中,我们看到了书的演变与发展过程,以及给人们生活乃至世界带来的深远影响。

【设计意图:感受古人的创造精神和聪明智慧,进而体会到任何一项发明都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总结,都要付出不懈的努力。】

板书设计

书的演变

册简 帛书 纸书

造纸术 印刷术

《追根寻源》单元复习教学设计

活动一 吃穿住话古今(一)

1.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吃什么?穿什么?住在哪里?他们在生活中会遇到哪些困难和危险?又会用什么方法来解决?

2.在远古时代,火的使用和种植、养殖技术的发明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了什么影响?

3.创设情境:说农谚

要想多打粮,苞谷绿豆种两样。

立秋种,处暑栽,立冬前后收白菜。

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宜时。

小暑不见底,有谷没有米。

立冬种豆一筷长,两粒豆子换一双。

稻田水多是糖浆,麦田水多是砒霜。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交流自己收集到的关于天气、节气、自然和其他方面的农谚,并说说二十四节气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4.中西方的饮食文化各具特色,我们来比较一下吧!

中餐

西餐

餐具

吃的东西

吃的方式

吃的礼仪

小结:我们的祖先运用自己的聪明智慧,不断地摸索、开拓,经过漫长的岁月,一步步从野蛮走向了文明。

活动二 吃穿住话古今(二)

1.中华民族的服饰多姿多彩,请选择一种介绍给大家。

2.人们最初设计的房子,南方与北方有什么不同?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请根据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的有关资料,分别画一画,谈谈你的看法。

我的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服饰和建筑物的变化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小结:从服饰和建筑物的变化中,我们感受到文化的延续及不同文化间的交融。了解到居住形式与地理环境的相关性,这种自古形成的居住风格,至今影响着人们的居住形态,凝结了人类的创造和智慧。

活动三 陶与青铜

1.请你设想一下:我们的祖先是怎样造出第一个 “陶器”的?当时,他们是怎么想起制陶的?

2.瓷器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发明之一,它对人类文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请介绍一件自己最喜欢的瓷器作品,与大家一起欣赏。

3.青铜文化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古代的青铜器种类很多,用途广泛。请你给大家介绍。

小结:陶瓷和青铜器的发明,是我们祖先智慧的结晶,也对世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活动四 汉字和书的故事

1.举例说明汉字的演变过程是逐步从图形走向方块字、从繁到简的。

2.你知道雕版和活字印刷术吗?它们的进步之处在哪里?

雕版印刷

活字印刷

简单介绍

进步之处

总结:透过衣食住行和汉字、书的发展演变,我们追根寻源,了解了几千年来我们祖先创造的灿烂文化,以及中国对世界文明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感受到中华民族的聪明智慧,也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和骄傲。

《伟大的先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孔子等伟大的先人在中国历史上做出的伟大功绩,学习他们的精神,锻造自己的意志品质。

能力:使学生学会通过教材范例去搜集整理资料,并从中归纳概括出有价值的信息,概括伟大先人的事迹

知识:了解孔子等在中国历史上有较大影响的历史人物,了解一些他们的思想与事迹,学习他们的精神。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在这个年龄段对社会历史有了一个初步认识,能基本知道我国历史的源远流长,文化积淀的丰厚,有了追溯历史、了解过去的愿望;对于人生开始了思考、探索,历史名人的故事能对学生产生榜样的作用。基于以上两点心理需求,学生对“伟大的先人”这个话题的交流欲望比较强烈。

从学生的社会环境与生活基础来看,由于农村的现代化发展相对缓慢,传统文化还以比较原始的状态存在于生活之中。学生能够从多种途径得到有关于历史人物的很多信息,例如许多的民间传说等。但是,对于农村学生来说,获得比较完整的历史人物介绍或历史文化常识,会存在一定困难,所以学生对于孔子等历史名人的事迹与贡献了解不多,甚至受大众传媒的影响,以“戏说”的观点去认识历史。

通过对学生的困惑和障碍分析,我们发现农村小学生处在一个信息相对比较封闭、教学资源比较薄弱、对历史常识了解不多的环境里。由于视野的狭窄,他们的历史知识不多,对古代历史名人们的伟大贡献对现实社会的影响缺乏了解,所以,学生对于伟大先人的认同感、崇敬感难以被激发。

针对以上的学情分析,本课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孔子等在中国历史上有较大影响历史人物的思想与事迹。教学难点是让学生感受伟大的历史人物为历史与现实所作出的巨大贡献,从先人成功的故事中,感受他们伟大的精神力量、个人魅力,产生崇敬感和向他们学习的热情。

针对学生实际,要想突破重难点,让学生有所感悟,教师应首先从学生的已有认知出发,让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历史人物,拉近这个话题的时间距离。其次,教学活动中要启发、引导学生收集更多的先人们的事迹和故事,纠正部分错误认识。通过“孔子在中国”这个活动,引导学生打开视野,到更广阔的空间去了解孔子的作为以及他对过去、现在社会的影响。然后可以通过孔子故事、格言的交流以及教师的扩展让学生知道孔子在世界范围内对人类价值观上产生的影响,让学生对伟大先人们产生强烈的崇敬之情。在了解了孔子的基础上,创设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氛围,让学生交流自己知道的其它先人的事迹。教师启发引导学生感受先人的精神力量是其成功的根本原因。与此同时,教师应该关注到本课这些话题离学生的生活年代太过遥远,时间、空间的跨度容易让学生产生生疏感,进而失去参与的兴趣。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着力于创设活动情景,语言的组织要根据学生能接受的程度,把握好难易尺度,让学生听得懂,愿意听。

总之,教师在课堂上首先需要从交流形式上做出努力,创设情景激发学生了解伟大先人的欲望。其次,教师需要做好充足的准备,扩宽教学内容的广度,丰富学生的认识。同时纵向延伸话题的深度,纠正学生对先人们的错误认识,以这些伟大人物对现代社会的影响为突破口,激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孔子等在中国历史上有较大影响的历史人物的思想与事迹。

教学难点

让学生感受伟大的历史人物为历史与现实所作出的巨大贡献,从先人成功的故事中,感受他们伟大的精神力量、个人魅力,产生崇敬感和向他们学习的热情。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教学课件,搜集教学所需的相关历史文化名人的文字资料、图片、视频等材料。

学生准备:搜集孔子的相关资料;调查司马迁其人其事,初步了解《史记》的历史地位;搜集自己知道的其它伟大先人的事迹。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完成话题“至圣先师孔子”的教材内容。

第2课时完成话题“司马迁与《史记》”“活动天地——古代人物传” 的教材内容。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活动一 孔子在中国

1.[播放视频:祭奠孔子]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根据课前调查,进行交流研讨:为什么孔子离开我们两千多年了,还有那么多人知道他、纪念他?

小结:有关孔子的纪念活动以及与孔子有关的孔庙、孔府,都让我们感受到了孔子的伟大和所具有的世界影响力。

2.[播放视频:孔子生平]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你知道孔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吗?

小结:两千多年来,孔子一直被推崇为“至圣先师”,影响着一代代的中国人,由于他的影响力,他也被尊为世界文化名人。(板书:孔子 至圣先师)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孔子其人有一个粗浅的了解。】

活动二 孔子的故事和格言

1.[播放动画:孔子的教育思想]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交流研讨:从这个小故事中你体会感受到了什么?

2.[播放动画:论语]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孔子名言,并说说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小结: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很多思想精华至今依然是我们为人处事的至理名言。让我们更多地了解孔子的思想精华,指导自己的言行,将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认识孔子的过程中,了解和学习孔子思想的精华,从孔子的格言或事迹中得到启发并能践行。】

板书设计

伟大的先人

至圣先师——孔子

第2课时

活动一 司马迁与《史记》

1.[播放动画:司马迁的故事]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司马迁著书遇到了哪些困难?说说你对他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名言的理解。思考我们能否用这句话评价司马迁。

小结:司马迁用他坚韧不拔的毅力,为我们后人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让我们能了解过去的历史,使我们感受到司马迁身处逆境锲而不舍、奋斗不息的精神。(板书:成就巨大)

2.[播放课件:《史记》]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交流研讨:《史记》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评价《史记》的历史地位和影响力。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了解司马迁的伟大功绩,对司马迁产生强烈的崇敬之情。】

活动二 思考与讨论

[播放课件:艰辛的付出]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交流研讨:古代先人在取得成就的过程中经历了哪些艰辛?说说你有什么感悟。

小结:我们看到了古人成就一番事业、为后人留下财富所付出的努力和艰辛。他们身上闪烁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这种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板书:中华民族的精神)

【设计意图:了解伟大先人的思想与事迹,学习他们的精神。】

活动三 制作中国古代历史人物传

[播放课件:历史人物的成就]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历史人物,并说出理由。也可按类别,分组寻找著名的皇帝、民族英雄、爱国诗人、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等。

制作“中国古代历史人物传”。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更多地了解我国历史上不同时期、不同方面的历史人物。】

板书设计

伟大的先人

成就巨大

中华民族的精神

《我国的国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体会中华文化的丰富与精深;透过探究历史遗迹背后的故事,引发学生对中国历史的兴趣和探究欲望,树立保护古遗迹和文物的意识。

能力:使学生学会通过教材范例去搜集整理资料,并从中归纳概括出有价值的信息,了解我国的丰富文化遗产的价值。

知识:对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有一些基本的了解,知道古遗迹的价值,知道这些古代的文明是失而不能复得的。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小学五年级的学生社会意识正在逐步形成,对社会历史有了一个初步认识,能基本知道我国历史的源远流长,文化积淀的丰厚,有了探寻祖国文化遗迹的愿望;这个阶段的孩子喜欢探查未知事物,对于古遗迹和文物这类透着神秘气息的东西充满了好奇,很符合他们的心理需求;而且游历四方是这个阶段孩子的普遍梦想,这个话题给了他们出去走走、看看的机会,他们的交流兴趣应该会很浓。

从学生的社会环境与生活基础来看,农村是一个自然环境普遍较好,部分区域保留有历史文化遗迹、具备先天优势的地方。农村学生可以感知到最原始状态的遗迹状况,甚至文物古迹。但是,由于地域环境、家庭条件、信息闭塞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学生了解其它文化遗产的机会少之又少。同时,随着旅游经济的推动,在有历史文化遗产的地方,农村学生更多看到的是这些宝贵财富的经济价值,保护意识会比较淡漠。

针对以上的学情分析,因此本课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对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有一些基本的了解,探寻历史遗迹背后的故事。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知道古代遗迹的价值,知道古代文明是失而不能复得的,树立保护古遗迹和文物的意识。

针对学生实际,要想突破重难点,让学生有所感悟,教师应首先了解学生对这个话题的兴趣程度,对世界文化遗产的认识程度,生活中与之相关资源的丰富程度。其次,对于生活在文化遗迹地的学生,要从他们对当地遗产的已有认知出发,扩展到其它区域;对相关知识十分贫乏的区域的学生,则需通过大量的图片、视频资料,让学生对文化遗迹有初步的感知。然后抓住教材中列举的长城、兵马俑等能代表中国文化积淀的遗迹,让学生进行深入的交流讨论,进一步感受文化遗迹的魅力。最后,针对现实中人们对保护文化遗迹的两种不同看法进行讨论,建立正确的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教师在课堂上要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视频或图片感知中国博大的文化遗产,受到强烈的视觉冲击,进而产生话题探究的欲望。其次,在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上,要在小我的价值需求上引导学生从国家、世界的角度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建立对文化遗产正确的价值观,鼓励他们成为保护文化遗产的小卫士。

教学重点

对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有一些基本的了解,探寻历史遗迹背后的故事。

教学难点

知道古代遗迹的价值,知道古代文明是失而不能复得的,树立保护古遗迹和文物的意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教学课件;准备中国地图,搜集教学所需的文化遗产的文字、图片、视频等材料。

学生准备:了解当地文化遗产的状况;向家长或周围的人了解当地文化遗产背后的故事、传说;适当收集自己知道的文化遗迹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完成话题“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探索古遗迹”的教材内容。

第2课时完成话题“哭泣的古遗迹”“活动天地——文物古迹的保护”的教材内容。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活动一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播放视频: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根据课前调查,进行交流研讨:中国的主要世界文化遗产有哪些?在地图上找到它们相应的位置。

小结:在我们祖国大地上,到处都有祖先留下的遗迹。它们不仅是中国人民的宝贵财产,也是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其中许多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板书: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我国的国宝)

【设计意图:意识到祖国文化遗产之多,从而进一步产生对祖国文化遗产的探究兴趣和向往。】

活动二 探索古遗迹

1.[播放视频:长城]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长城跨越了哪些省(市)、自治区?长城的砖每块有十五千克重,这么高的山,这么多的砖,当时人们可能是怎么运上去的?长城为什么要建在高高的山上?长城城墙的顶部为什么是凹凸形的,而不像别的城墙顶部那样是平的?在调查过程中,你了解到什么?让学生感受到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板书:长城 智慧 艰辛)

2.[播放视频:孟姜女哭长城]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从这个故事中,你读到什么?如果你是孟姜女,你会怎么办?你还知道哪些有关长城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到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体会中华文化的丰富和精深。让学生知道劳动人民为此付出的辛苦和努力。

3.[播放视频:秦兵马俑]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兵马俑是秦始皇的陪葬品,他为什么要用这么多兵马俑为自己陪葬?联系自己知道的秦朝的社会状况,谈谈你的认识。引导学生从文化遗产中推测和了解过去社会发展变化的信息。(板书:秦兵马俑)

4.[播放视频:大足石刻]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自由想象这些石刻所传达出来的寓意。(板书:大足石刻)

【设计意图:感受大足石刻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教化价值。】

板书设计

我国的国宝

长城 秦兵马俑 大足石刻

智慧 艰辛

第2课时

活动一 哭泣的古遗迹

[播放课件:哭泣的古遗迹]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看到这些报道,你有什么感触?古遗迹的毁坏带给我们的是什么?

小结:从古遗迹中,我们可以了解历史,了解过去的社会,了解先人的智慧和创造。它们承载着历史,承载着我们中国人的文化。很难想象如果丧失了这些文化遗产,全部是现代建筑的话,未来的中国人,还能否领略到祖国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文化。

【设计意图:引发学生对文物古迹保护的关注,形成对文物古迹保护现状的忧患意识。】

活动二 保护古遗迹

1.[播放课件:保护古遗迹]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你们还知道哪些保护文物的措施?

2.小小辩论会。

阅读下列材料,展开辩论。

材料:为了发展旅游事业,有些地区将古建筑按照现代人的想法重新翻修,有的在古遗迹上建起了新的游乐设施。为此专家们提出批评,认为这是对文物古迹的破坏。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我们开个小小辩论会,谈谈各自的看法。

小结:古代文明是失而不能复得的,我们要树立保护古遗迹和文物的意识。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对文物保护的认识及判断能力、道德实践能力,引发学生对文物古迹保护的关注和责任意识。】

板书设计

保护国宝义不容辞!

《我们的国粹》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传统文化形式的了解,感受它们独特的东方魅力,对它们产生兴趣与关注,从而更加珍视它们,传承这些传统文化的责任感。

能力:学会通过教材范例去搜集整理资料,并从中归纳概括出有价值的信息,了解我国丰富的传统文化形式的独特性。

知识:对中国传统文化,如京剧、书画艺术以及中医药等有一个基本了解,能初步把握其特点;了解这些国粹在世界上的影响。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小学五年级学生的社会常识量正在逐渐丰富,可以从多种渠道了解社会生活中方方面面的事物,同时,其社会敏锐度也在增加。现实社会中回归传统的流行趋势让学生开始将视野开阔到了对中国传统事物的了解上,学生对它们的兴趣正在逐步增强中。如前课所说,这个阶段的孩子喜欢探查未知事物,对于中国古文化透出来的与现代生活完全不一样的特点充满了好奇,很符合他们的心理需求,他们的交流兴趣应该会很浓。

从学生的社会环境与生活基础来看,农村是一个传统文化保存较好的区域,现代化程度的相对落后为传统文化的保存创造了一个温床。在这样一个环境里,孩子们耳濡目染了很多宝贵的传统文化,比如:春联上的书法,庙会上的戏曲,日常生活中的中医疗法。孩子们这方面积淀下来的知识和感受相当丰富。但是,也正是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而他们生活的环境中现代生活的困惑相对少,回归传统、寻求精神出路的需求少,相对而言,他们对于传统文化意义的认识就不够深刻。另外,对于中医,由于一些历史、社会原因,以及中医发展中自身弱点的暴露,还有西医疗效的速度让整个社会对中医存在一定的偏见,不利于这个部分的体会。

通过对学生的困惑和障碍分析,我们发现对于传统文化这个话题,学生的生活经验丰富,交流起来,内容会很充实,但是,学生看得多,自己做的不一定多,想得就更少了。从传统文化的价值这个问题入手,启发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尤其是思考传统文化对于现代社会的意义这一点上存在一定困难。城市学生恰恰相反,这些传统文化往往成为兴趣培养的一部分,但是在生活中却不常见。二者的不同缺失,都造成了他们对传统文化认识的片面。

因此,本课针对以上的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对我国的传统文化有一些基本的了解,感受传统文化项目的独特魅力。教学难点是让学生关注我国的传统文化,对它们产生兴趣。针对学生实际,要想突破重难点,让学生有所感悟,教师应首先了解学生对这个话题的兴趣程度,对传统的认识程度,生活中与之相关资源的丰富程度。其次,增强这个话题的时代感,从北京奥运会上中国元素的使用入手,激起学生了解中国文化的兴趣。然后,针对不同区域的学生,侧重在不同的方面进行交流。对于传统文化认知丰富的学生,就从已有经验出发,然后给予高层次文化作品的介绍,激发他们进一步了解传统文化的兴趣。对于认知不够丰富的学生,就多补充相关的信息,并鼓励学生亲自尝试学习一种传统文化技艺,丰富自身的感受。对于京剧、中医等和现代学生艺术评价标准不符的内容,则要规避他们不能接受的部分,从京剧脸谱以及中医的神奇故事入手,让他们对祖国文化产生正确认识。教师在课堂上要抓住每个传统文化项目的特点来展示,从而充分吸引学生;通过一些对比,发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之处;通过外国人的眼睛再看这些传统文化,对其独特魅力加深感知。

教学重点

对我国的传统文化有一些基本的了解,感受传统文化项目的独特魅力。

教学难点

关注我国的传统文化,对它们产生兴趣。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回顾生活中传统文化的影子,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收集有关传统文化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完成话题“京剧”“书画艺术”的教材内容。

第2课时完成话题“中医”“吹向世界的中国风” 的教材内容。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活动一 说说国粹

[播放视频:《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片段]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为什么要选择这样一些内容表演给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观看?你还知道哪些中国的传统文化?使学生初步了解我国特有的,能代表中国文化精华,流传千百年,至今为人喜闻乐见的传统文化。(板书课题:我们的国粹)

【设计意图:从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入手,初步了解中国的国粹。】

活动二 感受京剧

1.[播放课件:京剧的形成和历史]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交流研讨,了解京剧的历史及艺术表演形式,感受京剧的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板书:京剧)

2.[播放视频:《红灯记》片段、《铡美案》选段、《三岔口》片段]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看了这些京剧片段,你了解到了什么?京剧与我们平时看的电视剧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3.呈现研讨资料:[播放课件:京剧的角色行当]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交流研讨,了解角色行当分为生、旦、净、丑。

4.[播放课件:京剧的表演手段]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交流研讨,了解京剧是各个角色通过唱、念、做、打、舞来表演的。

5.[播放课件:京剧脸谱]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交流研讨,说说这些脸谱分别表现什么样的人,并画一画脸谱。引导学生了解有关京剧脸谱的知识。

小结:京剧脸谱是中国京剧所独有的。它通过夸张的色彩和图形,表现出人物的不同性格和品质。

6.[出示图片:我们爱京剧]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交流研讨,理解京剧存在的必然性和京剧的魅力。(板书:风行中华)

7.“我是小票友”活动。通过体验活动,谈谈学习和实践了京剧表演之后的想法,感受京剧文化的特色。

【设计意图:感受京剧这一国粹的艺术价值及其在世界上的影响。】

活动三 了解其他剧种

[播放视频:黄梅戏、越剧;播放课件:粤剧]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交流研讨,了解在我们广阔的中华大地上,方言不同,还产生了很多各有特色的地方戏曲。

【设计意图:扩展对中国戏剧的认识。】

板书设计

我们的国粹

京剧

风行中华

第2课时

活动一 欣赏中国书画艺术

1.[播放课件:书画艺术]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找找我们身边的书法和国画。

小结:中国的书画艺术装饰性很强,书画作家也在不断的创作中形成了书、画、篆刻、诗词融于一体的特色。(板书:书画艺术)

2.[播放动画:十八缸水]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形象感受书法家学习书法历经的艰辛。

小结:美的创造需要付出艰苦劳动,美的创造源于对生活的观察和感悟。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书画艺术,激发对书画艺术的热爱;感受书法艺术的习得、创造与人的努力分不开。】

活动二 说说中医

1.[播放视频:神奇的中医]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找一找、说一说自己所了解的中医、中药,发现中医和中药与当今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进一步认识到中国人的生活智慧。(板书:中医药)

2.讲中国古代神医的故事。说出中国历史上为中医药发展作出贡献的人的名字,并讲述他们的故事。帮助学生了解祖国今天中医、中药的成就凝聚着前人的努力与创造。

【设计意图:了解我国的中医文化。】

活动三 吹向世界的中国风

1.对外宣传和交流活动:如果让你走出国门,参加国际交流活动,你会选择什么来展示中国人特有的风采?先说说理由,然后展示。

2.[出示图片:吹响世界的中国风]

结合上述图片,交流外国朋友喜欢中国文化的事例,感受中国以自己的文化魅力赢得世界和世界人民的喜欢。(板书:吹向世界的中国风)

【设计意图:体会和感受“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国只有保持自己独特的文化特点,才能在世界上展示自己的风采,被世界所接受。进而启示学生珍视和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

板书设计

我们的国粹

吹向世界的中国风

书画艺术 中医药 ……

《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单元复习教学设计

活动一 伟大的先人

介绍你知道的古代伟大的先人,可以讲讲有关他的故事或介绍他的重大贡献及名言或名著等。

活动二 我国的国宝

把自己了解的某一处世界文化遗产介绍给大家。

活动三 我们的国粹

用自己喜欢或擅长的方式介绍和展示我们的国粹。

《蔚蓝色的地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人们在认识地球中所经历的漫长求索,激发学生进一步认识和探索地球的兴趣和愿望。

能力:使学生学会通过教材范例去搜集整理资料,并从中归纳概括出有价值的信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知识:知道有关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等常识,以及在探索地球的过程中的主要人物和事件。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对地球有了初步的认识。本身学生的求知欲较强,但是因为本课的教学内容毕竟离学生的日常生活较远,所以如果课堂的相关教学不够生动活泼的话,就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他们需要一种更亲切更直观的表达。

从学生的社会环境与生活基础来看,农村小学生处在一个信息相对比较封闭、教学资源比较贫乏的环境里,大部分学生对地球相关知识的了解还很有限,需要教师进行耐心、详细的指导。

通过对学生的困惑和障碍分析,我们发现,学生对地球的认识仅限于最表浅的层面。对于人类对地球的探索历程缺乏了解。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把握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尽量让学生得到更多的知识。

针对以上的学情分析,因此本课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知道有关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等常识,以及在探索地球的过程中的重要人物和事件。教学难点是让学生感受人们在认识地球中所经历的漫长求索,激发学生进一步认识和探索地球的兴趣和愿望。

针对学生实际,要想突破重难点,让学生有所感悟,教师应采取灵活的课堂教学模式,采取网络互动教学方式和学生互动,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目的。通过从不同视角来呈现地球的形状,让学生真切感知地球是个球体,进而激发他们对人类所生活的这个蓝色星球的喜爱与好奇心。通过交流与探秘活动,引导学生了解人类正在不断探索地球的奥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与此同时,教师应当结合本地学生的实际情况,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看看自己所用的图片和准备的游戏是否能被学生所理解和接受,在难度和深度的把握上是否得当,有没有超出学生的理解范围。

教学重点

知道有关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等常识,以及在探索地球的过程中的重要人物和事件。

教学难点

感受人们在认识地球中所经历的漫长求索,激发学生进一步认识和探索地球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地球的照片,以及人类探索和认识地球的过程中有趣的故事。

课时安排

1课时。

完成话题“从太空看地球”、“人类对地球的探索”的教材内容。

教学过程

活动一 地球的形象

阅读教材内容。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交流研讨:你知道地球是什么样的?人类从太空看地球的历程中还有哪些有趣的故事?其中可让学生从三个方面了解地球是球体:一是从卫星拍下的照片可以看出地球是圆形的;二是宇航员在太空中亲眼看到地球是圆的;三是人们运用数学原理计算和证明出地球是圆的。

【设计意图:从不同方面了解地球是个球体,并从欣赏的角度,产生对人类所生活的这个蓝色星球的喜爱与好奇心。】

活动二 人类对地球的探索

1.[播放动画:天圆地方]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交流研讨:早期人类对地球的认识是怎样的?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类最初的认识源于他们最直观的生活感受,在科学发展的初级阶段,这样认识是很正常的。

2.[播放动画:麦哲伦环球航行]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麦哲伦环球航行经过了哪些地方?遇到了哪些困难?从麦哲伦的事例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小结:历时3年的麦哲伦环球航行,第一次通过实践,向世人证明了地球是圆的。也使人们感受到麦哲伦在证实地球是圆的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和艰辛。

【设计意图:了解人类对地球早期的探索。】

活动三 交流和探索地球的奥秘

1.[播放课件:三叶虫化石]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你从画面中了解到什么?引导学生了解现在人们在运用各种方式(如考古、地质勘探)探究地球的奥秘。

2.[播放视频:南极科考]

引导学生围绕情境进行交流研讨:这些科学考察说明什么?引导学生了解现在人类依然不断地在探索地球,依然在为共同和平保护和利用地球资源,进行着各种研究工作。

小结:人类为了揭示地球的奥秘,在浩瀚的宇宙中,不断探索进取,充分显示出人类无穷的智慧,惊人的毅力和不畏艰险的科学探索精神。

【设计意图:知道任何一个结论都是前人探索的结果,地球上的许多奥秘,还等待着人类去发掘,以激发学生进一步认识和探索地球的兴趣和愿望。】

《我们的地球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地球的美丽与神奇。

能力:能够识读和运用地球仪,能够借助地图了解一些国家的地理位置和基本情况。

知识:知道地球的经线、纬线、赤道、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知道大洲大洋的名称和位置;了解地球村自然环境的多样性;了解世界上有许多的国家和地区。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已经知道部分大洲和大洋的名称。已经认识了世界上的部分国家。学生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求知欲较强,一经点拨便能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情感也易被激发。但是因为他们的知识储备和文化积淀还远远不够。并且不同的学生在学习基础和学习个性方面存在很大差异,所以一部分学生常是课堂的“守望者”,缺乏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习惯和专注学习的能力。如果课堂的相关教学不够生动活泼的话,就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需要一种更亲切、直观的表达。

从学生的社会环境与生活基础来看,许多农村小学缺乏相关的教学资源,甚至没有地球仪等相关教学辅助设备,农村小学生处在一个信息相对比较封闭、教学资源比较薄弱的环境里,许多学生没接触过地球仪,更不会使用地球仪,他们对经线、纬线、赤道,大洲与大洋,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了解也仅限于报刊、书籍和电视节目等,他们对相关知识的了解还比较缺乏。

通过对学生的困惑和障碍分析,我们发现,由于缺乏足够的地理知识积累,学生对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位置以及世界各国的地理位置缺乏进一步的认知与探求。这就需要我们在课堂上把握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尽量让学生得到更多的文化知识熏陶。

因此,本课针对以上的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知道地球的经线、纬线、赤道、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知道大洲大洋的名称和位置;了解地球村自然环境的多样性;了解世界上有许多的国家和地区。教学难点是让学生能够识读和运用地球仪,并借助地图了解世界一些国家的地理位置和基本情况。

针对学生实际,要想突破重难点,让学生有所感悟,教师课堂教学应该贴近学生的实际,可采取动手制作、学生合作等教学方式,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通过逐渐深入、层层递进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对世界各地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与此同时,教师应当结合本地学生的实际情况,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看看自己所用的图片和准备的游戏是否能为学生所理解和接受,在难度和深度的把握上是否得当,有没有超出学生的理解范围,以便随时调整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重点

知道地球的经线、纬线、赤道、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知道大洲大洋的名称和位置;了解地球村自然环境的多样性;了解世界上有许多的国家和地区。

教学难点

能够识读和运用地球仪,并借助地图了解世界一些国家的地理位置和基本情况。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准备世界地图和小卡片。

学生准备:准备制作地球仪的材料;搜集美丽的地球村图片;关注媒体报道,看看近几天世界上发生了哪些事情,这些事情发生在哪些国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完成话题“看看缩小的地球——地球仪”“经线、纬线和赤道”“大洲和大洋”的教材内容。

第2课时完成话题“美丽的地球村”“世界上的国家”的教材内容。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活动一 地球仪上的信息

1.[播放视频:地球仪]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你了解地球仪吗?说说你知道的地球仪。

2.[播放动画:地球仪上的信息]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你从地球仪上了解到哪些信息?

3.[播放动画:地球仪上的经线]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地球仪上的经线表示什么?

4.[播放动画:地球仪上的纬线和赤道]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地球仪上的纬线和赤道表示什么?

5.动手制作地球仪。

利用乒乓球等立体球体物品,尝试制作一个地球仪,并画上经线、纬线和赤道。在地球仪上找到西经20度、东经160度两条经线。确认东西半球、南北半球。

设计意图:知道地球的经线、纬线、赤道、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

活动二 七大洲和四大洋

1.[播放动画:大洲和大洋]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交流研讨:找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具体位置;组织学生每个人设计一个关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问题,如中国在哪个洲?大西洋在地球仪上的哪个地方?在地图上指出某国的位置等。

2.游戏:“击鼓传花”。

以“击鼓传花”的形式由一名同学发问,其余同学则开始在地图或地球仪上找寻答案。

3.阅读教材上的小资料,知道亚洲的来历。并引导学生从资料中获得信息。也可讲讲其他洲的来历。

【设计意图:使学生知道大洲、大洋的名称和位置。】

第2课时

活动一 美丽的地球村图片展

[播放视频:美丽的地球村]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及收集的图片资料进行交流讨论: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地球村的美丽与神奇?你还知道哪些世界之最?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地球村自然环境的多样性,感受地球的美丽与神奇。】

活动二 奥运会上话国家

1.找一找活动:找找奥运会上可以展现不同国家标志的场景。如运动员入场方阵前的标牌,电视转播的参加竞技比赛的各国代表队的简称及国旗标志,运动员服装上的标记,领奖时的国歌与国旗……

2.分小组通过国旗图案、国名、国名的英语简称等,识记不同的国家。

3.全班交流:想象一下下一届奥运会世界各国和地区的代表队都能参加,我们来设计组织一次盛大的运动员入场仪式……

【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不同国家的国名,认识不同国家的国旗。】

活动三 给国家找到“家”

1.了解国家。

(1)把不同的国家分别写在小卡片上。

(2)在黑板上写下七大洲的名字。

(3)由同学随机抽出写有国家名称的卡片,并把卡片放到相应的大洲下面。

(4)引导学生观察哪个洲国家最多?哪个洲国家最少?查查《新华字典》后边的国名和首都。

(5)结合教材中活动天地的内容,请同学们找找表中那些国家在哪个洲,再看看这些国家首都的名称。

2.地图上的新闻联播。

学生根据课前的收集准备,在地图上找到新闻发生的地区与国家。将地图与新闻拼接成一版小报,在班级上与同学交流。

【设计意图:增强对世界上其它国家的认识,并树立“国家无论大小都是平等的”的观念。进而激发关注世界的兴趣和意识。】

《生活在地球村的人们》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人种无优劣的观念,尊重、欣赏、接纳不同民族的文化和风俗习惯。

能力: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知识:让学生知道世界有不同的人种,探讨人种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知道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和风俗习惯。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乐于接受新信息,他们有兴趣了解跟自己不同的民族、人种的文化与风俗习惯。但农村学生合作学习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

从学生的社会环境与生活基础来看,伴随改革开放,以及村村通工程,广大农村小学生通过电视媒体已经能够了解世界各地发生的事情了,仅有少数地区仍处于信息相比较封闭的环境里。但是大部分的学生对不同人种的了解仅限于报刊、书籍和电视节目等,现实中接触不同人种的机会也很少。加之农村小学教学资源比较贫乏,所以构成他们对不同民族与人种的感性认知少,间接认知也相对不足。

通过对学生的困惑和障碍分析,我们发现,由于缺乏足够的人文知识积累,学生对于世界文化的多元性,以及文化与物产、文化与历史、文化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等方面缺乏认知与需求。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把握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尽量让学生能够理解和认同世界的多元文化,并能从中得到一定的文化知识熏陶。

针对以上的学情分析,因此本课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世界上有不同的人种,探究人种形成的原因,知道各民族不同的文化和风俗习惯。教学难点是让学生树立人种无优劣的观念,尊重、欣赏和接纳世界各民族不同的文化和风俗习惯。

针对学生实际,要想突破重难点,让学生有所感悟,教师应采取灵活的课堂教学方式,通过创设情境,加深学生对不同人种外形特征的了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不同人种在运动项目上的差异”和“人种的分布”等环节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世界不同人种的理解和认识。从对人名与语言的了解中,让学生体会不同的文化和风俗习惯,使学生易于认识文化的差异性,从而尊重、欣赏和接纳各民族不同的文化和风俗习惯。

教学重点

了解世界上有不同的人种,探究人种与环境的关系,知道各民族不同的文化和风俗习惯。

教学难点

树立人种无优劣的观念,尊重、欣赏和接纳世界各民族不同的文化和风俗习惯。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查找有关人种的资料和世界各民族不同的文化和风俗习惯。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完成话题“不同肤色的居民”“人种的分布”的教材内容。

第2课时完成话题“有趣的文化现象”的教材内容。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活动一 认识人种

1.[播放动画:不同人种]

引导学生围绕情境讨论交流:比较一下,不同人种的外表特征有什么不同?(板书:不同的人种)

2.[播放视频:不同人种在运动项目上的差异]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有人分析,就一般情况而言,体育成绩与不同人种的先天身体素质有关,你们认为这种说法有道理吗?谨防学生偏激的理解,引导学生认识每个民族都有不同的特点和各自的优势,但不能将体育运动和人种之间的关系绝对化、观念化。

小结:不同人种在运动项目上的差异比较明显。正是每个种族都有不同的特点和各自的优势,我们的世界才会如此多姿多彩。(板书:无优劣之分)

【设计意图:知道人种在某些方面存在着差异,但没有优劣之分。】

活动二 人种的分布

1.[播放动画:人种的分布]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交流:你对人种分布有哪些了解?

2.[播放动画:地理环境对人种形成的影响]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分析一下,人的肤色、身材与他们居住的地理环境有什么关系?

小结:长期以来,地理学家和人类学家就认识到,在人类发展早期,人们长期生活在一个地方,受到环境的影响,其中不仅仅是气候,还有他们吃的食物、生存方式等,世代相传,身体便逐渐形成了适应环境的特征。(板书:与地理环境有关)

3.[播放动画:人种迁移动态地图]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目前世界上的三大人种,既有大范围的集中分布,又有小范围的交叉分布。那么还有哪些国家也是这样的呢?

小结:人种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理特点,但因为各种社会和历史原因,呈多元化。可见人种分布具有动态性、社会性和时代性的特点。(板书:动态性 社会性 时代性)

【设计意图:认识到人种分布有一定的地理分布规律,但不是固定不变的,人种分布具有一定的动态性、社会性和时代性的特点。】

板书设计

不同的人种

与地理环境有关

无优劣之分

动态性 社会性 时代性

第2课时

活动一 我所知道的语言

1.[播放动画:世界上的语言]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你还知道哪些语言?地球村的人们除了用口头和书面语言以外,还可以用什么方式沟通?

2.课外拓展:找找汉语中的外来语。(板书:有趣的文化现象 多样的语言)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世界上不同地区所使用的不同语言。】

活动二 文化交流中的碰撞

[播放动画:不同的文化习惯]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误会?可以怎样避免误会和笑话的发生?怎样面对与我们国家不一样的文化现象和行为?当误解和笑话发生了,我们该怎么办?

【设计意图:知道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风俗习惯,要尊重、欣赏和接纳这种不同。】

活动三 人名中的文化

1.探讨交流:不同国家的人名是怎样构成的。

2.起名字:每组列出不同国家的人,按该国的习惯给他们起名字。

3.模拟表演:以不同国家的人,介绍本国的语言、文字及特点。

4.讨论:从有趣的姓名差异中,你发现了什么?说说你的想法。(板书:有趣的姓名差异)

【设计意图:从不同国家的名字所蕴涵的文化现象中,引导学生认识不同国家和民族在文化上的共性与差异性。】

板书设计

有趣的文化现象

多样的语言

有趣的姓名差异

《我们生活的地球》单元复习教学设计

活动一 说说地球

我们生活的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美丽的行星,说说你心目中美丽的地球。

活动二 追寻麦哲伦的足迹

读一读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故事,在世界地图上找一找麦哲伦船队经过的主要地方,再说说自己的感想。

活动三 地球仪上有什么

地球仪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制作的地球模型。仔细观察地球仪,你发现了什么?

活动四 大洲和大洋

找找下面这些国家在哪个洲,再看看这些国家首都的名称,看看谁写得又对又快。

国家

所在洲

首都

埃及

加拿大

英国

俄罗斯

日本

巴西

活动五 认识世界人种的特征

人种

黄色人种

黑色人种

白色人种

肤色

头发

身材

推荐访问:人教版 法治 小学五年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