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职业规划(6篇)【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职业规划篇一
1, 我出生在教师家庭,从小受到良好的启蒙教育,诚实,谦逊,团结友爱,虚心好学。喜欢交流且有较强的亲和力。
2,喜欢唱歌,跳舞,开朗,热情奔放的我,适应环境的能力强。
3, 几年的大学生活和家庭影响,自我生存能力较强,我喜欢的一句话是:我的人生我做主,我的命运我安排。
4,反思自己,因自尊心较强,有时性格又有些孤僻,刚愎自用,。自主学习不够,自控能力较差,情绪不稳定。
二 职业能力判断
1,通过努力自己可以独立完成自己的学习和工作任务,具有较强的判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自己在学校参与和组织社会活动持积极支持的态度,因为参加社会活动能更好的了解社会适应社会,自己能从中收获许多东西,开阔视野,激发思维,认识自我。
3,具有健康的审美观念,较强的语言沟通能力和对儿童的亲和力。
4,实践较少,经验不足,
三 社会环境,职业环境分析
1社会环境
社会在有序健康的发展,国力强盛,政治稳定。我们的民族正在崛起,教育是改变社会提高民族素质的关键,国民教育意识不断提高。子女教育问题正在突出表现出来,教师的社会地位和职业地位正在显著提高。
教育正处在转型的初级阶段,现在艺术教育人才匮乏,供需矛盾明显,虽然我们不算人才,但作为启蒙教育工作者,市场前景广阔。
2职业环境 [学校与教师]
学校教育是主流教育,素质教育是我国当前以及今后教育的新思路新课题。应试教育已是目前青少年畸形发展的根本原因,改变这种教育现状势在必行。
改革教育,首先要改革教师(教改的问题,首先是教员的问题),"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因此社会教育目前急需新型教育人才,教师的社会作用正在突出显现出来。
我们正处在承前启后的历史时期,艺术教师的就业前景更广泛。
四 自我完善
我的目标是做一名音乐教师。
我的理想是做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
为了实现我的人生目标,必须努力做到:
1。
努力完成学业,在毕业前夕,努力学习,刻苦训练,完成各学科的学习任务。
2。
加强基础能力训练,特别是钢琴演奏训练,乐理知识掌握。
3。
积极实践,克服自己的胆怯心里,加强实战演练,努力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
4。
积极主动感悟老师的教学特点,总结老师的教学经验,培养自己的教学风格。
5。
进一步培养自己的交际能力,沟通能力,表达能力。
6。
做好知识储备,随时准备迎接职场的挑战。
五 结束语
能力与机会并存,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
社会是广阔的,社会是残酷的,他历练了我的生存能力,我无力改变社会,但我用心改变自己。在大浪淘沙的现实生活中,我选择了教育。大而言之,我的目的是教书育人;小而言之,挑战自己的能力,实现自身价值。
计划是实践的前提,良好的计划要靠实践来完成,
我坚信,只要我努力,只要我付出,就一定有回报。时间紧迫,前方道路更加艰险,我一定要有思想准备,准备迎接更加残酷的挑战。
路在脚下,努力吧!曙光就在前头,
积蓄力量,储备知识,乐观向上,未来属于我们!
我们不迷信,我们不幻想,我们不怯懦,我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
职业规划篇二
一.自我印象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自我评价显然不能做到完完全全的无私,但我仍要努力把最真实的自己展现给大家。我是一个不善于主动交际的人,经常是被动地参加一些社交活动。这一点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是一个很大的忧患。但我在被动的加入之后,却能很快地融入到大家中去,我想这应当归功于我的亲和力,毫不自夸地说,我是一个绝大多数时候都很温和的人。当然,人总有生气的时候,但我很少会表现出自己的不满,所以在交际上,我其实不算失败;相反,只要我肯主动,就一定会在所有人当中建立起自己的威信。我相信自己有令其他人信服的能力,也确信可以凭借自己的能力带给大家机遇与成功。并且,我也是一个能够承受得住打击的人,我有勇气去面对未知的世界,接受挑战。实践能力强,在我们机电行业尤其重要。
我也会经常反思自己有哪些不足之处,比如说在一些时候我会不自主地让感情控制了理智,做出一些事后让自己都很费解的决定。但这也恰好说明了我是一个感情丰富,但却不能很好地控制的人,因此,我需要的是更好地发展自己,完善自己,让自己变得更有能力。缺乏社会经验。
在一切预先工作都准备停当以后,就要开始迈入真正的职业生涯阶段了。
一、准备期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所有在工作中需要的条件与技能都要在这个时候培养起来。首先,在确定了我所选择的职业后,就需要充分弄清我要想从事这份职业需要哪些技能。数控工作者显然需要一个灵活应变的头脑;还要有绝对的亲和力在同事之间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有绝对的工作能力。比如,我非常爱好计算机,可以从事数控编程等工作,这就需要我对计算机有充分的了解和扎实的专业知识。又或者我的头脑相对较灵活,可以从事金融等方面的工作,这就需要我对经济有足够的认识和自己独到的见解。因此,无论将来我从事何种职业,眼下要做的即是要努力掌握从事这份职业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所以,我将一年级到三年级上半年定为充实自己知识的阶段;从三年级下半年开始,就是用来增加自己技能的实践阶段。我相信,有了这四年的努力应该可以为自己将来成功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适应期在做完充分的就业准备之后,接下来就要真正步入艰苦的就业阶段了。这一时期,是就业之旅中最难熬的阶段,但也可能会成为人生的转折点。在经过了四年的努力之后,我将要踏入社会,开始自己真正的就业之路。首先,我需要一份专对我擅长的工作,这便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因为还有许许多多和我一样的人也需要这份工作。因此,如何在所有人中间脱颖而出,将是决定我能取得这份工作的决定性因素。这时,四年以来累积的知识与经验就可以派上用场了。但在同时,我不仅需要成功的自信,还需要有随时面对失败的勇气,要告诉自己,成功了是自己真正努力换来的;失败了,不气馁,因为一次失败,换来的是一次经验,这甚至比一次轻松的成功更有价值。这一阶段需要面对的是无数次的失败,从这无数次的失败中学会适应就业之途的艰辛。
三、稳定期经历了无数次的成功与失败,终于使得自己坦然地适应残酷的社会现状。在无数次的努力之后,终于获得一次有价值的成功,顺利地获得了自己满意的工作,开始了属于自己的职业生涯,这一阶段,即是要在稳定中求发展。获得一份自己满意的工作,就是职业生涯走向成功的一大进步。这时,便需要自己能够继续之前的努力,千万不能认为有了工作就有了一切。相反,工作只是一块用来获取更大成功的踏脚石,而这块石头需要在自己不断的努力下才能起到他应有的作用。否则,终将失去努力得来的一切。也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才要坚持不懈继续努力,利用这得来不易的成果为自己创造出更大的成功。这一时期,就是要考验我们的毅力与虚心,我们要在稳定中寻求发展的机会。
工资是摆在每一个就业人面前最现实的问题,在不断提高自己能力的同时,也争取提高自己工资在毕业两年后月工资拿到3000元,在工作三年以后工作基本稳定了,这时月工资应该达到5000元随着经验和能力的不断提高,在毕业十年之内应该让月工资升10000元。
职业规划篇三
摘 要:我国高等教育模式目前开始由精英化向大众化全面过渡转换,新时期大学生就业环境和成长规范机制对于职业生涯长远、科学规划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依照客观层面审视,职业生涯规划属于一项动态化探索流程,经过能力提升工程牵引,使得个体职业适应能力和竞争潜质空前可观,进一步提升实践参与实效。以上任何细节处理不当,都将直接限制职业规划落实程度。因此,本文旨在联合大学生职业规划以及实践应用能力对应关联,延展出最新调试引导策略,适时调整人才形态和培养规则,全程贯彻人本服务原则;
同时建立异质化层次创新教育体系架构,完善素质教育强化等技术指标。
关键词:职业规划;
实践单元;
提升策略
规模化招生、多元技术培训和就业前景规划目前已被定义为高校教育一体化回路机制,针对内部群体职业生涯进行科学指导,涉及核心动机指标在于辅助大学生群体快速进行自我、社会对应关系解析,从而使其树立标准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够自觉在今后特定职务范围中不断寻求自我突破。如何全面制定并实施职业规划方案,具体来讲就是利用既有平台和锻炼机会,接受不同艰难挑战,最终推动学生个体人生理想和自我价值的有机实现进程。
一、针对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现实意义论述
截止至今,有关大学生毕业体制开始透过计划分配模式向自主择业方向全面扭转,即便此类变化结果为特殊社会成员择业提供自由界定条件,可是因为大学生群体在职业生涯规划上经验不足,任何决策多少带有一定程度的盲目性,使得职业竞争秩序异常紊乱,长期放置不管,必然会令大学生个体成长发展空间紧缩。
1.学生个人成长方面
第一,职业规划有助于大学生全面明确后期长久奋斗方向。大学生经过科技知识吸纳和自我素质调整,理应积累客观定位实力,保证日后人生发展结果的正确性,而职业生涯规划能够适度强化其发展的动机性和实效性,提升成功几率。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合理引导大学生进行异质化主客观因素探析和精准测定,挖掘周边资源潜在优势和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水准,经过专业教师价值重新定位过后,使得其能够清楚判定预设目标与现实的差距现象,进而改选符合自身各类条件要求的职业定位方案。
第二,职业规划有利于稳固大学生应对人才市场竞争能力。高校应通过系统职业生涯规划,督促个体利用科学分析方式和合理措施手段进行各类相关培训活动参与,在充分保留优势基础前提下,有效克制不同弱势问题,为大学生标准职业目标理想完善奠定适应基础。具体来讲,这部分职业生涯规划工作最实际的目的在于令大学生掌握自我存在价值,明白预设理想与现实差距特征,合理降低就业过程中的心理落差感官效应,警示自己尽快踏实地进行自我改造和长期拼搏。
2.高校可持续发展层面
(1)提升大学院校美誉、知名度成就水准。就业率结果直接衡量特定高校综合教育实力,尤其大学生个体经过职业生涯科学规划后,快速成功就业,可令社会大众对特定高校加深深度信任程度。
(2) 推动既定教学机制改革进程。如今高校存在意义就是为我国各类企业提供足够数量的优质化适用人才,保证相关社会服务质量。大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期间,需要学校提供相应的规范体系和实践条件,这样才能稳固大学生为社会服务的素质意识。另外,社会本身呈现跨越性发展迹象,在大学生素质条件上要求必然更加严格,相对地会要求高校在大学生培养过程中加大引导方案改革效率,避免训练成果与社会发展要求产生任何突兀冲突状况。
(3)促进高校内部机构体系的改良实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对于高校内部职务机构以及管理模式提出全新界定要求,督促其在实现全员育人技术指标基础上,确保不同部门人员全面参与到相关实践活动单元之中,为大学生提供更多服务和向导功能,如建立职业生涯科学规划网站、就业指导中心以及教研室等。经过不同组织协调交流,使得大学生能够快速从中获取指导辅助,进而有效贯彻预设职业规划指标。
3.社会整体进步成果层面
(1)实现社会稳定目标。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前景较为模糊,大部分个体毕业过后难以找到理想工作,但是却不能直接定义为我国在人才需求方面的饱和结果。经过职业生涯系统规划,能够合理提升单位成员就业竞争实力,使得其在就业观念树立上更加灵活现实,就业手段表现得更加丰富。在此基础上,我国大学生整体就业率提升的结果便可以自然地呈现出来,至于社会稳定绩效也可以同步衔接起来。
(2)减少人才资源的过度浪费。职业生涯规划相对有助于大学生职业素养和能力提升,令社会今后的多元化发展需求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真正达到人尽其才的规划要求。总的来讲,职业生涯规划令大学生在就业前期客观分析自身素质条件,时刻提醒自己强化应有的职业引导能力,最终为用人单位后期培训经济投入和时间缩减贡献合理技术力量。
二、社会岗位结构变动对于大学生职业能力的全新要求定位
处于新世纪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中,一切教育训练活动都在于培养个体扎实技术应用能力和提供全面发展契机,大学生个体应尽量联合社会实践条件完成自我改造任务。
1.对大学生专业知识吸纳成果的要求
一切能力和素质拓展基础都借助知识结晶表现出来,这是时代亘古不变的真理。实际上知识包括熟悉型、命题型以及能力型三个类别,其中熟悉型、命题型答案都与现实生活现象紧密关联,答案相对明确一些,传授效率自然不低。而能力型知识在做法上无法提供清晰的解释框架,但是在特定技能掌握上自由限定分寸,时刻督促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自我调适,主要透过实践和任务方向加以精准定位。
2.对大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要求
能力是具体检验个体能否胜任某项工作的主观指标,其关注点在于学生个体对专业知识内化、转移、重组和拓展应用的水准,是知识和素质综合表现结果。目前我国人才市场限定和职业相关的能力包括信息时代背景下的语言书面表达能力、经济性操作潜质以及最新科技程序调试技巧等,由于这类竞争型求职能力和岗位变迁的影响,以工科为主的高校,在抓紧进行学生多方面素质调整期间,也要注重拓展实践技能适应空间。
3.对大学生综合素质条件的要求
素质主要配合个体天赋和后天教育环境予以有机实现,尤其在相对稳定的品质结构条件引导下,使得学生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向产生最大程度的贴合反应,包括思想、知识和心理素质等。
三、借助职业限定要求提升大学生职业规划和实践能力的细致策略解析
截止至今,我国各大地区高校长期坚持人本服务教学理念,尤其在全面适应社会发展创新人才编制需求前提下,整合多元化课程、人才培训机制,使得既定职业规划方案能够对最新市场人才需求产生最直接的反应;
同时注重强化高校与企业部门的联系,将辅助大学生探索适合自身素质条件的职业规划项目作为分析重点内容。例如,某地区计算机院校经过产学研相结合,使得大学生在职业能力认知方面获取更多实践探索机会,并且从中产生独具特色的综合性人才培训模式。[2]
1.优化课程规范引导体系
教学应保持现有课程体系的系统性,课程设置要宽口径、重基础,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增加具有实践意义的方法功能的知识,将课堂的时空进行延伸,使学生将来具有很好的上升空间,提高其对职业岗位的适应性。毕竟数学是计算机学科的基础,英语也是计算机编程甚至将来作软件外包的基础,程序语言尤其可视化编程语言是计算机应用的重要工具,也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重要课程。
2.通过产学研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就业方面,学生素质的发展主要借助职业能力培养和生涯规划指导而形成。目前我国社会提供的职业空间都应保留一下素质规范要求,包括学术理解、服务社会大众、实践技巧、决策能力、经验感悟以及团队协作意识等。
第一,合作培养。高校应合理引进社会各类优质化教育培训资源,同时加强与各类企业合作力度,为大学生实习训练提供更加宽阔、高效的空间,使其积累不同岗位素质规范要求,时刻督促自身加以整改应对。
第二,开创全面实训风尚。学院在反思和改进自己教学方案的同时,也发现培训机构的优势所在,如培训机构以小组为教育单位,这对技能及协作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学校采取了联合举办的方式,实现优势互补,让学生受益。
3.改变教学模式,将就业指导提前
大学生作为我国日后多元产业格局拓展的支撑要素,必须全面适应社会波动发展趋势,从中快速掌控成功发展机遇。[3]
第一,毕业设计具体采取双导师指导体制,确保学生结合产学研中的联合培养和实训中的实际课题进行毕业设计,同时还要结合培训机构的模拟课题。
第二,校内校外大课堂制。学生提前介入课题,但不一定是毕业设计的题目,学生可以到研究所、研究室参加课题,也可以到企业进行实践学习。经过这种模式培养的学生,不需要经过培训机构的实训,可以节省学费。
另外,高校可定期安排学生进行家电义务维修服务队组建,同时在周边乡镇区域开展家电义务维修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参与成员认真学习、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理念,练就过硬的技术和扎实的基本功。在活动过程中还可宣传安全用电、电器保养等小知识,从而形成崇尚安全、健康生活的氛围,为发展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为广大群众解决电器维修方面的困难。
综上所述,我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和相关实践活动已经得到全面拓展,相信经过校企双方通力合作,必然能够为学生自我素质检验和职业目标重新规划提供疏导经验,确保其在今后各类社会挑战单元中激流勇进,最终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做出自身应有的贡献成就。
职业规划篇四
6月份,20xx年北京高考各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公布,根据公布的一本、二本、三本分数线来看,20xx年的录取分数线与去年相比有所下降,本科第一批理工类分数线下降高达29分,其他平均降幅多为十几分。新浪截至6月24日的调查显示,认为08年北京高考分数线“太低了”的占57%,认为“还行,和估计的差不多”的占了26.33%,认为“太高,不合理”的只占到14.6%,还有极少数人认为“不好说”2.07%
而在“你的高考成绩和分数线相比”的调查中,“比分数线高”的占到58.35%, “唉!别提了”占到21.02%,“差不多”的为20.64%。
随着高考录取分数线的降低,今年北京市高招委公布的高校招生录取率预计将高达74%,将有约八万人走入高校接受高等教育,达到近年来高考录取人数的一个峰值。
近年来,我国高校持续扩招,大学毕业生数量猛增,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大学生已不再是“稀罕物”、“文化人”,就业方面不复往日。逐渐褪下“光环”的大学生,正在成为就业上的“困难户”,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可以预见,今年步入高校的大学生必将在四年后,面临更大的就业压力。对于大学生如何在四年后的就业中博得先机,抢占一席之地,职业规划师建议应尽早有个自我盘算,在完成大学学业的同时,提早建立毕业后的职业规划,才能在毕业时,走好职业的第一步。
职业规划师着重表示,职业规划不是一个空泛的口号,而是一个非常明确的计划和方案,其中挑选一个就业和发展都良好的行业与职业和掌握相应的职业技能,是非常重要的两个原则。在挑选行业与职业时,毕业生可注意选择朝阳产业,这些行业往往人才需求量大,发展空间广阔,薪资待遇好,例如it行业中的新兴职业软件测试就具有这样的优点。当然,如果不具备相应的职业技能,这些行业也是无法入行的。所以需要大学生掌握相应的技能,才能获得就业的主动权。
事实也确实如此,在各大招聘会上,大学生占据了求职者的绝大比例,但是成功率却非常低,倒是一些经过职业培训拥有职业技能的职高生与中专生,反而受到企业追捧。职业规划师介绍说,大学毕业生找工作,主要受困于“工作经验”,但具有更扎实的`理论功底、更丰富的理论知识,企业之所以对其犹豫不决,主要在于所谓的“上手能力”。所以经过职业培训,就业竞争力理应比职高生、中专生高出很多。
职业规划篇五
一、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
1999年,教育部出台《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到20xx年实现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适龄青年的15%。也就是从这一年开始,我国高校开始陆续扩招。
名词解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指高等学校在校生人数与规定年龄组人口数的比率,通常被作为衡量一个国家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规定年龄组人口,指18到22周岁年龄段的人口。也就是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即18到22周岁年龄段的人口中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延伸阅读: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在15%以下,称为高等教育的“精英教育阶段”;在15%—50%时,称为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教育阶段”;在50%以上,称为高等教育的“普及化教育阶段”。纵观我国近10年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如下:20世纪90年代,为3.7%,进入高等教育的精英化教育阶段;1998年,上升到9%,仍为高等教育的精英化教育阶段;进入21世纪初的20xx年,上升到13.13%,属于精英化教育到大众化教育的过度期;20xx年,达到15%,进入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教育阶段;20xx年,超过15%,达到24.2%,真正进入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教育的蓬勃发展阶段。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的高等教育发展目标是:20xx—20xx年,毛入学率从24.2%提高到40%。
同时,主要劳动年龄人口(20岁—59岁)中,受到高等教育的比例,将由20xx年的9.9%提高到20xx年的20%。在这里有这样一点,需要大家认真去分析:分子,是宽口径的高等教育在学人数,规模逐年小幅提高;分母,是18至22岁人口群体,据预测将从20xx年的1.23亿人减至20xx年的8900万人,直接就缩减3400万人。所以,在分子的小幅增大的同时,分母在大幅减小,毫无疑问,要想实现20xx年的毛入学率40%,可以大胆预测问题不会太大,甚至都有可能提前超额完成既定目标,更有可能提前达到高等教育的普及化阶段。更有意思的是,20xx年9月份,中国之声新闻报道:自1980年9月25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政策以来,实行计划生育30年来,中国少生4亿人,这意味着少消耗粮食和水资源,少占用耕地。可喜可贺,中国“计划生育政策”取得显著成果,推迟4年时间延缓世界人口达到60亿!
二、就业政策的历史变革
近几十年以来,随着国家经济体制转轨、产业结构调整、用人机制市场化,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最大的变化就是,随着国家政策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逐渐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业政策和就业制度发生重大变化。
1951年开始,大中专毕业生全部以国家指令性计划方式安排就业,可以成为“统包统分”的时代。
1993年开始,国家任务计划招收的学生,由国家负责在一定范围内就业,初步开展学校与用人单位供需见面会,逐步推行双向选择,自费生自主择业。但由于当时的年代,大学毕业生相对于社会发展来说还是精英教育阶段,大学生还是紧缺资源,不存在就业的问题。
1996年开始,除军事院校外,绝大多数大学生实行自费上学、自主择业,逐步将大学生推向人才市场,开始市场化就业。进入21世纪后,我国现行的就业政策,可以描述为“市场就业、双向选择、择业自由、竞争就业”。
三、职业规划课的由来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用人机制的市场化、经济体制的改革转轨、产业结构的调整等发展进程的不断深入,社会整体就业压力不断扩大,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或焦点问题。20xx年的“金融危机”,更是“雪上加霜”,大学生的就业环境和就业形势变得更加严峻。
为了促进大学生就业,加强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20xx年,教育部推出新政,在全国各高校开设《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明确提出要将职业规划课纳入选修课或者必修课,总学时不得少于38学时。具体到华北电力大学科技学院的政策落实情况如何呢?华北电力大学科技学院,自20xx年开始增设《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大学生职业素养》两门公共选修课。其中,《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课程设置16学时,课程类别为公共选修课,学分为1个学分,面向大学一年级全体学生授课。20xx年,根据教育部、教育厅的政策要求,将《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课调整为公共必修课,总学分为2学分,总学时为20学时,分为授课环节16学时和实践环节4学时。
四、近几年高校大学毕业生就业数据
从近几年高校毕业生人数与就业状况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1.大学毕业生逐年增多,呈现大幅上升的趋势,从20xx年的100多万激增到20xx年的600多万;2.待业人数逐年增多,从20xx年的30多万激增到20xx年的200多万;3.就业率是先升后降,从20xx年到20xx年是稳步小幅上升,从20xx年开始呈现逐年下降趋势。
那么,从20xx年开始,我国的大学生就业市场,基本就形成了“供大于需”的局面,在整个社会就业的大环境中甚至出现了:博士生强硕士生的岗位,硕士生强本科生的岗位,而本科生只能与大中专生争饭碗,大学生强农民工饭碗,甚至还出现大学毕业生“零报酬、零工资”就业现象。在这里,有一个“消化量”的问题:高校的扩招与社会所能提供的新增就业岗位数量不协调,产生了毕业生数量的增加超过了社会所能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导致高校培养的大批毕业生走出校门后,社会所不能消化。可想而知,当前的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程度。
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凸显。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有社会发展的问题、有教育体制的原因、有经济发展的问题等等,还有就是求职者自身的原因。希望大家通过职业规划课的学习,能够更加明确地认识自己、明确职业定位、做好职业规划,逐步提升自身的就业核心竞争力。自身的学历层次,自身的技能水平,自身的综合素质,是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迅速得到提高的。有人说过,接受我们不能改变的,改变我们可以改变的,把握住今天,才能成就明天。
职业规划篇六
记者采访发现,大学很少开设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课程,大学生找工作也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提前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才能有目的性地、快速成长。
据了解,“志愿者培训基地”承担的主要工作中,有关于职业规划就有两项,一是为青年志愿者提供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培训和实践平台;
二是在青少年中开展“就业意识”公益讲座。
记者采访昆工、云大等高校在校大学生,他们均表示学校并未开设职业规划及相关的选修课程。而对于毕业之后的职业选择,大多数学生都觉得有些迷茫。王鹏是北京新精英职业规划培训师,也是云南职之涯教育咨询有限公司授课讲师团成员。他认为,社会已发展为一个开放型的社会,开放型社会最大的特点是可能性多样化,人生的选项也大大增加。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已不再是稀缺资源。在这种状况之下,大学生们发现,职业的选择变得异常艰难。大学生提前做好职业规划,为未来的人生做一些思考就显得更为重要。
美国通过立法,在基础教育期间都有连续性的职业生涯教育。从幼儿园到高三,逐渐完成对职业的认知、职业定向与探索、职业生涯准备等。而在中国基础教育期间,学生都在接受课程训练,很少接触有关职业生涯的相关知识和培训,导致很多高三学生在专业选择方面的盲目性,填报志愿时,“不知道要填什么专业”,父母成为孩子志愿填报的主导者。而进了大学,很多学生发现,被录取的专业并不是自己喜欢的专业。这为以后的职业选择埋下了隐患。
“生涯规划应该从小培养”,王鹏认为,应该让孩子从小了解周围的世界,包括尽可能多的职业及其特点;
初中、高中后,应该有目的的选择一些职业进行更深入的了解,如果有条件最好能有一些实践活动。
北京新精英生涯教育科技中心与北师大实验中学共同开发了一套生涯教育模式,让学生在实验室通过人机互动、团队体验等方式,体验真实的职业环境与任务,促使学生在体验中逐步清晰自我的兴趣、能力,发现潜能,对未来生涯发展有一些初步的认识。
在六七十年代,职业生涯基本上是一条脉络:成长期(0-14岁)、探索期(15-24岁)建立期(25-44岁)、维持期(45-65岁)、衰退期(65-)。职业生涯非常简单,很多人一辈子就在一个单位到退休。而现代人的职业生涯过程却会重复多次,比如22-24岁,就走完一次循环开始下一次,25-29岁、30-35岁等等。而每一轮的探索,都是新的开始。新精英创始人古典认为,现代社会人们已经不再像工程师一样“规划”自己的生涯,而要像探险家一样,“探索”自己的职业生涯。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看到无数的可能性,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那一个,慢慢靠近。王鹏认为,跳槽成为一种常态,他说,跳槽很有技巧,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技巧就是:行业、企业和岗位,不能一次换完。这样的话,我们就能把自己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平缓地“迁移”到新的工作中。一般来说,只要我们愿意,我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一定能够为我们修一段“缓坡”,多次迁移之后,就能到达想要去的地方。
所以,在他看来,今天职业生涯规划,是一种应对变化(自己的变化、环境的变化)的策略,是一种人生的掌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