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舍宁秘书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关于家校共育,共促成长论文【五篇】

关于家校共育,共促成长论文【五篇】

时间:2022-05-17 10:55:03 来源:网友投稿

基本解释[help to bring about] 促使事情办成促成妥协的机会,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家校共育,共促成长论文5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家校共育,共促成长论文5篇

第1篇: 家校共育,共促成长论文

家校合作,共促成长

古语云:“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温馨港湾,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庭教育。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是与学校教育互为补充的重要途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有各自的优势和局限性。只有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做好家长工作,使家校形成合力,才能最终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

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家长与老师是平等的。两者只不过是不同场合的教育者而已。因此,作为家长要经常和老师沟通,了解学生在校的发展状况,积极配合学校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共同促进孩子的发展。如果孩子在学校出现问题,老师应第一时间与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知道在哪些方面需要与老师配合。同样,如果孩子在家出现问题,家长应该积极的与老师沟通,及时把信息反馈给学校,以便学校和家庭共同解决好孩子的问题,使其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我们班学生王鹏皓,长得挺帅气的脸蛋,很调皮,每次违反纪律的学生都会看到他的身影。在学习上吊儿郎当的,不思进取,上课不认真听课,胡乱说话,写作业胡乱填完就完事了,一手烂字让人看了就心烦。就他这一手乱七八糟的字,我都几乎要每天说他一次,就是这善意的提醒似乎没有什么效果。每次都答应我说以后一定改正。第一、二次的时候还真的相信了他这一席话,可是后来就发现了,他根本就没有改正过来,我是软硬都试过了,他该有的坏毛病依然都在。最后,我觉得情况有些不妙了,以他现在这样的表现,再看看直线下滑的学习成绩,我决定还是要跟他的家长反映一下他在学校的表现才行,虽然他不喜欢我这样做,不管怎样我作为老师还是有责任把这些情况告诉他家长的,顺便也了解一下他在家里的表现是如何的。其实,打这个电话给家长,我真是犹豫了很久的,他妈妈接过电话,也是很客气地问我儿子在校的表现情况,她也很清楚自己的儿子一定是表现不好。我便把这一阶段学生的种种表现、老师的担心都说了出来,王鹏皓妈妈也很支持我的工作,表示回家后一定会严厉批评孩子的,对孩子的学习也会上心的。

过了可能有十几分钟,让我没有想到的是,他妈妈给我打来电话,她说:“老师,不好意思可能要耽误您一些时间,我和爸爸现在已经在学校门口了,我们还想详细地了解我们儿子在学校的表现情况和学习情况”。我很意外,连忙请他们上来办公室,同时也去班里叫了王鹏皓在办公室等。通过我们坐在一起交流,我知道了,孩子是家里的独子,所以家长对他的期望也很高,通过家长和老师同时对他进行教育,他明显感觉到了自己是时候要改正了,并且在我们双方面前表示要改掉这些坏毛病。在此后,他像换了一个人似的,有不懂的问题也会主动问了,书写也正规了,成绩也明显提高了。这些变化,我觉得是家校合作起着关键的作用。

魏书生老师曾说过:“走入学生的心灵中,你就会发现那是一个广阔而又迷人的新天地,许多百思不得其解的教育难题,我都会在那得到答案。”又有一位著名的教育家也说过:“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能承担培养人这个艰巨而复杂的教育工程。” 

因此,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我认为与家长合作是班主任工作的关键,而我也体会到了与家长沟通后学生进步的喜悦。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继续与家长多沟通,多了解孩子的一切,争取使家校合作发挥最大的作用。

 

于佳丽

第2篇: 家校共育,共促成长论文

众所周知,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古语云:“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学校和家庭至中国古代起就是一体的,在现代教育体制下,家庭教育仍然很重要。前苏联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 “最完备的教育模式是‘学校—家庭’教育,学校和家庭是一对教育者。”家庭是学生成长的温馨港湾,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是与学校教育互为补充的重要教育途径,不是学校教育的简单重复,更不是简单继续。因此需要加强家长和老师之间的联系,使家校合一,才能最终促成孩子的健康发展。

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家长与老师是平等的。两者只不过是不同场合的教育者而已。因此,作为家长要经常和老师沟通,了解学生在校的发展状况,积极配合学校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共同促进孩子的发展。如果孩子在学校出现问题,老师应第一时间与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知道在哪些方面需要与老师配合。同样,如果孩子在家出现问题,家长应该积极的与老师沟通,及时把信息反馈给学校,以便学校和家庭共同解决好孩子的问题,使其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总之,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很好的完成培养孩子—这极其细微而重要的工作。因此,作为家长要更积极的参与到学校教育中去,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尽到自己应尽的责任。

第3篇: 家校共育,共促成长论文

家校共育,共促成长

于都县实验小学

"家校联系"是班主任工作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处理好家与校的关系,会使班主任的工作事半功倍。教师要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就应当认识到家长之间沟通的重要性,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因此,教师与家长必须做到相互配合,和谐施教。

我班李开霖一次又一次的违纪,让我非常苦恼,更令我烦躁的是,我一次又一次地向家长反映情况,家长总是一次又一次地说:"到家我会教育他的。"可结果却一次又一次的令我失望。这怎么行呢?李开霖本来就很调皮,随着年龄的增长,家庭的放任,他越来越调皮,越来越放肆,也越来越难管了。教育一个人,需要学校与家庭配合,家长这样轻描淡写的应付一下,怎么能把学生教育好呢?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后来,我从一个老师那里了解到了一些情况:父亲是残疾人(智力),母亲离家出走。爷爷奶奶小本生意,整天早出晚归,即使在家也不懂得如何教育"他"的孩子,更不会把学校的老师放在眼里。知道这些后,我才明白难怪每次打电话,他都说没时间管孩子。另外,他说他家里有事,有时也是个幌子,只不过孩子太难管了,但爷爷心里还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所转变。于是我向学校申请办理"黄三河贫困学子"资助,当晚送去李开霖家,协助填好申请表。家长一阵又一阵感动,急忙跟我"倒苦水。"我趁热打铁:"是呀,其实这正是你值得肯定的地方,能够在百忙之中挤出时间来教育孩子,这是很多家长都做不到的啊!"这一天我们聊了很久,诸如教育要有一定的方法,表扬和批评要适度,批评时更要讲究艺术,有些话在孩子面前不当讲的不要讲… …

开学两个月了,李开霖同学改了很多恶习,各科的成绩都有明显改观!

这个案例是我亲身经历的,也无疑是较成功的,那么为什么能取得一定效果呢?我想其中的奥秘在于:

第一:大多数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上进,是由于自己的孩子太调皮或是其他原因,而没有来得及进行教育,于是就把孩子给耽误了。

第二:其实谁都愿意听好话,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作为老师,除了要夸夸自己的学生之外,还要注意随时随地夸夸家长。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好家长也是夸出来的。但夸的时候要真诚,要言之有理,令人信服,而不是泛泛而谈。

第三:老师在与家长交流时,要善于找到问题的症结,还要善于找出事情有情有可转机的地方,然后想办法对症下药,我们说方法总比问题多,这是不争的事实。作为班主任,还应引导家长如何正确教育自己的孩子。

第4篇: 家校共育,共促成长论文

家校共育促成长

在当今社会,家庭教育已成为个人教育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甚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如何引导家长积极配合学校做好家庭教育工作,也是关乎到学生是否能够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之一。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特别重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我坚信,一个孩子他只有内心是向上、向善的,才能进一步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即:先做人,再做学问。因为小学阶段,孩子受家庭因素影响较大,所以在孩子学习生活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时,首先要做的就是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工作。记得班内有个叫小波(化名)的男孩儿,性格特别孤僻,一开始总是做些违反常规的事情,好像在他心里认为和老师、同学“对着干”是件很有趣的事情, 我能感觉得到他心里一定有自己的小秘密,于是,我开始研究他的“小秘密”。当我发现他犯错误时从不当众批评他,而是把他叫到办公室耐心听完他这么做的理由,随后,我开始与他家长进行联系,先大致了解他在家的一些情况,进而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他在家里从来没有任何发言权,不管什么事情都是爸爸妈妈说的算,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下,导致他在校的叛逆心理,他想在学校证明自己,他不想总是按照别人的要求生活。了解了问题的根源所在,我首先耐心地与孩子家长沟通:孩子已经11岁了,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家长首先应充分尊重孩子意见,但并不意味着完全放手,而是重在引导,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问题,使他更容易接受,家长还应转变观念,要试着与孩子成为朋友,而不总是用命令的口吻去限制孩子,同时,家长和老师也是合作的伙伴关系,也可以成为好朋友,只有家校教育保持一致性,才能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通过近一个月的不间断沟通与跟进,我和小波家长很快达成了共识: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让孩子有发言权,让孩子树立自信心……就这样,一个阳光可爱的帅小伙儿展现在大家眼前,我和小波父母也因此成为了好朋友,直到现在还会经常讨论关于孩子教育方面的问题。

可见,家庭教育只有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才能发挥出卓越的功效,在这合成的过程中,需要我们教师穿针引线,当好桥梁作用,更需要我们多学习教育理论知识,以新时代新思想新理论武装头脑,最大化做好家校沟通工作,形成教育合力,共筑教育梦想。

第5篇: 家校共育,共促成长论文

家校合作 共促成长
作者:丁建珺
来源:《甘肃教育》2018年第07期

        【关键词】 家校合作;更新观念;环境;交流;互动

        【中图分类号】 G6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07—0046—01

        鲁迅先生曾说过:“谁塑造了孩子,谁就塑造了未来,不仅是自己的未来,还有孩子的未来,民族的未来。”在我们的学生学业负担日益加重,家庭、学校、社会期望值空前高涨的时代,出现了很多新的教育难题。家庭和学校是学生成长的两个重要环境,对学生的教育和成长发挥着举足轻重的教育作用。为此,如何构建家校沟通与合作的协作教育模式,充分利用家长资源来管理和教育学生,成为我思考并为之不断探索的问题。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 家校双方要更新观念,高度重视“家校合作”

        建立新型的“家校合作”关系,需要以更新观念为先导。首先,家校双方要统一认识。家校双方应认识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至今仍都是育人的需要,两者共同发挥效能是现代素质教育培养“完整人”的需要。很多家长认为:孩子送到学校里去学习,教育的事和自己没有关系了,孩子在校出了问题,那是学校和老师的工作没有到位,能力不行。事实上,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行为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思想、品行;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态度、学习质量和健康状况等在很大程度上与家庭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家庭教育对学生的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有着各自的优越性和局限性,两者应该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共同发挥作用,缺一不可。为此,教师要破除保守心理,如对家庭教育的不信任等,观念上要放下架子,与家庭平等相处,呈现“欢迎家长”的姿态。学校作为专门的教育机构,教师作为专业的教育工作者,无疑应更努力了解家长的需要和能力,吸引和组织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并适当地为家庭教育提供一定的帮助。家长则要破除“病要大夫看,儿要老师教”的依赖性心理,培养积极、主动的合作态度。由此可见,要提高“家校合作”实效的首要前提是双方必须更新观念,高度重视“家校合作”,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生成家校合力。

推荐访问:成长 论文 家校共育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