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舍宁秘书网 > 专题范文 > 调查报告 > 关于社区公共服务调查报告(精选范文5篇)

关于社区公共服务调查报告(精选范文5篇)

时间:2022-05-24 14:35:03 来源:网友投稿

服务(service,serve)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fú wù。意思是指履行职务,为他人做事,并使他人从中受益的一种有偿或无偿的活动,不以实物形式而以提供劳动的形式满足他人某种特殊需要;也指任职,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社区公共服务调查报告5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社区公共服务调查报告5篇

【篇1】社区公共服务调查报告

—— 11103140 张永虎

前言:汽车行业的发展已随着经济的腾飞而不断飞跃,汽车服务行

业也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服务和新型服务方式并行存在。

但是新型服务终将以其独特的经营方式,周到的服务而赢得更多的

顾客。未来的趋势也终将向着这种新型的人性化的方向发展。

那么这种服务方式到底是怎样的呢,未来的前景又会怎样,目前

的市场状况又是如何,我们对此做了一项社区服务调查。

调查目的,1 了解这种社区服务的需求情况

2 了解汽车社区服务的基本内容

3 了解汽车社区服务的受理人群

4 了解汽车社区服务的目前状况

调查时间 周六 周日

调查地点 江宁区欧尚附近,天印花园小区,莱茵东郡小区,中国

人家小区

调查人员 张永虎 马庆龙 吴楠 祁东 孙宇 杨小平 王凯

调查方式 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的试卷如下:

1 请问您是否住在这个小区

2 请问您有车吗?什么车?

3 请问您您对爱车是怎么进行美容保养的

4 您知道汽车社区服务这种新型的服务方式吗/

5 您是否赞成这种服务方式,您的小区有没有这种服务,如果有您

会不会去消费

6 您最希望服务的内容有那些

7 您对酒后代驾这种服务怎么看

调查操作方法,我们兵分四路分别对上面四个地点进行调查,每两

人一组,每组调查不少于 50 人,主要地点是在小区附近的停车场,

主要是针对有车一族。


2 本次调查的小区 100%的有车一族不同程度的对自己的爱车有着美

容装饰,知道有汽车社区服务的只占了 30%,而希望本社区有汽车

服务的占了将近 100%。对于酒后代驾问题有 65%的人希望酒后可

以找人代驾。

3 有车一族主要希望汽车社区服务提供以下内容:

1 汽车快速美容

2 汽车快捷保养(换轮胎 换机油等)

3 汽车二手车评估

4 汽车保险、投保、续保、理赔

5 汽车酒后代驾服务

分析与总结:2001 年中国汽车的产销量仅为200余万辆,但在

2006 年产销量已双双突破700万辆,全年生产728万辆(其中乘用

车523万辆)、销售722万辆(其中乘用车518万辆);2008 年在经

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的中国汽车工业仍保持了增长,全年汽车生

产930 万辆(其中乘用车674万辆)、销售938万辆(其中乘用车

643万辆)。

2009 年,在全球汽车市场不景气的背景下,我国汽车行业一枝独

秀,汽车产量为1,379万辆,销量为1,36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

48.28%和45.42%。2009 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汽车生产大国,

同时中国汽车消费量占全球总消费量比例已达12%。

2010年,中国汽车行业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势头,汽车产销双双超

过1800万辆,蝉联全球第一,分别达到1,826万辆和1,806万辆,同

比增长32.41%和32.40%。其中,乘用车产销1,382万辆和 1,375万

辆,同比增长33.14%和33.11%。2011年,汽车产销1,842万辆和

1,851万辆,同比增长0.84%和2.45%。其中:乘用车产销1,449万

辆和1,447万辆,同比增长4.23%和5.19%。 

目前,中国汽车零件市场仍旧处于分散、规模小的状态,十大

零件企业只拥有20%的市场份额。随着零件市场的不断整合,整车

制造商将意识到在采购过程中即使不以牺牲质量为代价来节约成本,

同样有可能实现真正的成本降低。尽管在中国进行的采购工作将继

续增加,中国同东欧以及亚洲其他地区相比的相对引力将继续根据

不同采购产品而定,这将促使整车企业继续对不同采购产品类别分

别制定决策。

  整车制造与供应链的快速整合:在汽车零件与总成的单位成本

不断降低、竞争日益激烈等因素的驱动下,全球性的整车制造商将

通过与三大汽车制造商之外的其他较小的整车制造商组成合资企业

的方式继续争夺其在市场中的位置。

  整车制造尽管目前仍旧高度分散,但是到2015年,整车制造商

仍有可能合并成三家到四家整车制造商以及少数几家特殊市场细分

内的整车制造商。现存的几十家较小的整车制造商将很难实现规模

效益,最终将退出市常

  面对营销与销售的挑战:尽管中国消费者目前仍旧处在形成品

牌偏好的过程中,同全球标准比较,中国消费者的品牌忠实度确实

很低。因此,整车制造商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确立并且强化其品牌地

位。尽管品牌知名度和品牌偏好将最终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定,在

可以预见的未来时间内,价廉物美仍将是最重要的购买标准。品牌

形象和服务仍将是是中端以上市场内车辆的主要购买标准。

可以说中国的汽车行业有着大好的发展前景,中国汽车销量的连

年增长说明中国汽车保有量的增加,这就涉及到汽车美容、保险、

维修等多个行业。目前汽车业务发展从 4s 店的销售模式发展到社区

服务,从而为有车一族提供力更大的方便。可是从我们的调查也可

发现,现在这种模式还没有普及很多车主甚至都不知道有这么一会

回事,有些地方的一些人还不能接受这种方式。人们对这种社区服

务的质量还存在一定的担心。这些问题都成为阻碍汽车社区服务发

展的原因。但是这些都是暂时的,一旦汽车也找到一个好的方法解

决这些问题,这种模式将得到快速发展。

对于调查中所呈现的问题我想提几点建议 1 建立品牌效应,保证服

务的质量

2 建立完善的价格机制


3 建立完善的售后保障制





4 与社区管理委员会建立



合作关系,将汽车服务纳入物业管理方面



5 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保



证车主得到最优质的服务

【篇2】社区公共服务调查报告

社区老年人服务调查报告

随着我市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人对为老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传统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使养老越来越依赖于社会,依赖于社区为老服务工作的开展。2015年12月,市老龄工办和市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共同在5个老城区10个社区开展专项调研,了解老年人的需求和社区在开展老年人生活照料、精神慰藉、文体活动等方面的服务内容、硬件设施及财力投入情况,探讨进一步深化为老服务工作的政策措施。

一、基本情况

社区为老服务是指针对老年人的特点,以社区为依托的各种社会力量提供的包括日常生活照顾、医疗卫生保障、精神文化发展在内的各种服务,具有福利性和公益性的特点。近年来,围绕和谐社会构建,社区为老服务工作日益受到重视。各地都在努力探索社区为老服务的模式,一些社区在老年人管理、服务方面已经积累了一些经验,初步形成了以设施服务、定点服务和上门服务为主要服务形式,以生活照料、医疗保健、精神慰藉、文化娱乐为主要内容的社区为老服务格局。

(一)管理体制已经形成,保障措施初步确立

1.建立服务管理体系,确保有机构管事。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支持下,我市已初步建立政府主导,民政牵头,部门协同,街道社区运作,社会共同参与的为老服务体系。根据《关于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若干意见》,全市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由市社区服务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协调,督促推进;目前,五个老城区都已建立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指导小组,负责政策制定、综合协调、经费筹措以及服务机构评估和年审等工作;各街道已成立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管理中心,负责日常管理和服务,包括整合各类服务资源;各社区成立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站,负责为老年人提供信息联络和服务协调。

2.建立为老服务队伍,确保有人干事。社区为老服务的提供者主要有:(1)社区专职工作人员,包括社区配备的民政(老龄)工作专职委员、企退管理服务工作人员;(2)公益性岗位助老服务员,指社区招聘辖区内4050人员组建的为老服务队伍;(3)老年人自管自治组织,如社区老年人协会、老年文体队伍、企退人员自管小组等,发挥着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4)志愿服务组织,如辖区共建单位的青年志愿者,社区低龄老年人为主体的以老助老志愿者,社区居民组织的医疗康复、电器维修专业志愿队伍等;(5)专业为老服务机构或社区内便民服务机构,为老年人提供低偿和优惠的服务。

3.建立为老服务设施,确保有场地办事。近年来,各地积极创造条件,改善为老服务设施,通过新建、扩面、嫁接等形式,在社区建立起居家养老服务站、星光老年之家、老年食堂、托老所等,解决实施为老服务的场地问题。(1)新建:一些街道采用收回租赁房、社区用房功能置换、租用辖区单位空置房等办法,兴建为老服务设施。如湖口街道收回一幢年租金25万元的三层楼房,投入100多万元改造成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并在底楼开设了“阳光食堂”;闸口街道天仙社区将蓝天公寓小区配套用房2个中套打通,改造成“夕阳之家”托老所;湖口街道仓基社区星光老年之家由自行车库改建,场地狭小,冬冷夏热,他们打算租借自来水厂的空地再建一个老年活动室。(2)扩面:长庆街道吴牙社区敬老院始建于1990年,是我市第一家社区办养老机构,原来只有20多张床位,今年街道投入80多万元对敬老院设施进行全面提升改造,腾出原社区办公用房与敬老院联通予以扩面,不仅增加面积至520平方,床位至53张,还将增加面向社区居家老人的服务功能,如净菜配送、餐饮服务、日间休闲等。(3)嫁接:主要指依托福利服务机构增设服务设施和项目,扩展服务功能。如南星街道美政桥社区依托街道敬老院建立养老服务站,组建了配餐中心、活动中心、日托中心和洗涤中心,为社区老年人居家生活提供便利。

4.设立服务专项经费,确保有钱办事。为扶持发展社区服务业,市财政每年安排 专项资金,用于保障公益性、扶持经营性社区服务业项目发展。 并根据老年人增长比例等情况每年适当递增,通过以奖代拨形式对区、县(市)居家养老工作予以补助。五个老城区都已建立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专项经费,列入当地财政预算,用于各类服务点设施的建设和服务项目的扶持。各街道则至少匹配有与区政府相应的居家养老服务资金,以确保各类服务运行顺畅。江干区用于发放服务券的资金一年就有300万元,并对设施建设和服务项目给予扶持。

(二)服务内容日益丰富,服务对象逐步扩展

通过几年来的实践,社区为老服务内容从单一的家政服务,向“助餐、助洁、助医、助困、助急、助乐”六大方向拓展,涵盖生活护理、日间照料、代办采购、陪医送药等多个方面,并逐渐延伸到心理慰藉等深层次的关怀。服务对象从原来的特定类型,向辖区内的一般老人扩展。当然政府购买服务补贴的对象,仍以经济困难类——市、区、街道、社区四级救助圈的老人,特殊贡献类——老劳模、老居干、重点优抚对象中的老人,高龄独居类——80岁以上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子女又无法照顾的老人为重点,其他经济条件好、自理能力强、有服务需求的老人根据具体情况可获得低偿、有偿的服务。从服务手段上看,主要有以下三类:

1.上门服务。(1)助老服务员:社区按照一定比例配备助老助残公益性岗位,由助老员上门为特定对象的老年人提供探视慰问、代办代购、居室清洁卫生等简单家务劳动和其他服务。为规范公益性助老员的管理,下城区实行“三会一联动”工作机制:即每月一次助老员业务培训会,一次街道助老工作例会,每周一次社区助老工作碰头会,民政与劳动保障联动,街道劳动保障站负责招聘4050人员,民政科负责日常管理,要求助老员每天做到与老人“见一面、记一笔、做一条”,把助老服务落到实处。(2)关怀小组:除了对重点对象进行上门助老帮扶,许多社区对独居老人也予以重点关注。如闸口街道天城社区实行片区承包制度,每个片区由社区干部担任片长,片区内的党员、民情直递员共同组成关怀小组,将70岁以上独居老人列为重点关注对象,每周走访探望,对70岁以下独居老人施行较关注,每半月走访一次,每周电话联系一次。(3)家庭医生:一些社区还为老年人提供一对一“家庭医生”式健康服务。如小河街道长征桥社区卫生服务站对80岁以上老年人开展听诊、量血压、医疗咨询、饮食指导等上门服务。

2.定点服务。(1)老年活动室。我市2003年起实施“老年福利服务星光计划”,迄今已建成城镇星光老年之家633个,农村星光老年人之家2920个,让每个社区和行政村都至少有1个老年人室内活动的场所。以“星光老年之家”为阵地,社区定期举办健康教育和科普讲座,组织老年电大学习,开展书画交流、手工制作、戏曲欣赏、象棋比赛、老歌大家唱等活动,满足老年人对文体、娱乐、教育、休闲的需求。(2)托老所。闸口街道天仙社区创办的“夕阳之家”比较典型。“夕阳之家”位于一幢居民楼的底层,面积120多平方,安排了七、八张床位和较为宽敞的休闲区,可供有需要的老人日间休息、就餐、娱乐等,主要由社区党员、热心的退休低龄老人作为志愿者轮流值班负责照应。(3)老年食堂。近两年,为解决老年人吃饭难问题,一些社区想方设法陆续办起“老年食堂”,深受老人喜爱。位于湖口街道仓基社区的“阳光食堂”,6元套餐,老人凭“爱心卡”可打九折优惠。闸口街道在南、中、北三片各开办一家“老年食堂”,旨在辐射所有16个社区,基本上只对老人开放。长庆街道3个老年食堂分属不同模式:位于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内的老年食堂属自办型,以公益性为主,持街道绿色家园卡的老人可以享受每份3元的优惠价格,助老员也可送餐上门;位于王马社区的属共建型,依托“邀月楼”酒家为老年人就餐提供优惠服务,街道通过减免房租来补偿酒家;位于吴牙社区的属兼营型,其本身是敬老院的食堂,对社区老人开放。

3.设施服务。(1)求救求助呼叫器。建立求救求助信息呼叫服务系统,通过为老年人安装呼叫器,使得一旦意外发生,救助工作变得更迅捷。(2)“全球眼”摄像头。为实现“零遗漏全方位”看护,湖口街道在征得老人及家属同意后免费在几位80岁以上低保、困难、重残老人的客厅里安装“全球眼”摄像头,并赠送具有GPS全球定位功能和“一键通”呼叫功能的手机,通过社区服务平台,对老人实行全天候看护。

(三)服务内涵得到深化,服务模式不断创新

1.规范服务行为。(1)打造准专业化的服务队伍。助老助残公益性岗位由社区直管,既解决就业困难人员的基本生活保障,又帮扶了需要重点照顾的一部分老年人和残疾人,可谓“一岗解两难”,但这毕竟是一种临时性、救助性的非正规就业形式。为提高为老服务质量,许多街道和社区注重加强对助老服务员的管理,加强对他们的职业道德和岗位技能培训。湖口街道服务站建立了服务对象信息资料库,录入了每位服务对象的家庭情况、身体状况、经济来源、需求爱好等,要求服务员对老年人实行“四优”标准化服务,坚持服务员每日早会和回站汇报制度,并由社区专管员定期上门回访服务对象。(2)推行常态化的志愿服务。一直以来,各社区基本都建有一支为老服务志愿者队伍,由社区工作者、楼道党支部委员、退管小组自治会会长及拥有技术专长的居民组成,他们与社区内的空巢独居老人结对,定期走访探视,或定点开展测量血压、医疗咨询等服务。近两年,我市为进一步做好企退人员的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在社区按照就近、便利、自愿的原则成立以楼道小组为基础的企退自管小组,并拨给人均50元一年的经费。目前,各退管小组组长已经成为社区为老服务的骨干力量,承担起活动组织、信息沟通、政策宣传、走访慰问、邻里照应等互帮工作,较好地发挥着以老助老的作用。此外,下城区还组建了一支由楼道单元小组长组成的1万多人的信息员队伍,给予每位信息员一年800-1500元不等的补贴,要求做到“六必到”、“六必访”、“八必报”,通过建立健全居民自治网络,有效地避免了社区管理服务的死角,真正做到“零遗漏、全方位”。(3)特殊群体给予特别照顾。针对离休干部整体进入高龄期和高发病期的实际,我市在原有单位管理服务模式不变的基础上,依托社区生活和区疗服务资源,增加对离休干部的社区服务。市委老干部局给予人员和经费的支持,为每位老干部配备呼叫器,按20比1的比例配备专职助老员,实现老干部“就近学习、就近活动、就近得到关心照顾,就近发挥作用”。

2.依靠专业机构。大多数政府买单型居家养老服务由社区助老助残公益性岗位承担,也有一部分采取的是服务外包、劳务派遣形式。江干区的做法是首先由街道社区确认政府买单的对象,接着通过区人民医院评估老人的身体状况,发放100-400元不等的服务券,然后由专业服务机构夕阳红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有需要的老人提供服务。该中心130多名助老服务员全部面向社会招聘,上岗前先进行家政、维修、老年人心理、护理等方面的培训,服务的专业化程度相对较高。江干区通过建立健全相关的受理、评估、审核制度,明确服务内容、服务流程和随访督查的标准,使专业机构参与有章可循,也强化了服务的监督。为体现公共财政二次分配的公平性和政策性补助的公益性,避免以往操作过程中由社区工作者酌情处理或街道切块分配的不合理性,上城区望江街道委托杭州华爱老年人事业发展中心设计完成了评估软件,根据老年人的经济条件、身体状况和年龄按不同权重计算出居家养老服务的补助指数,确定可享受的额度。

3.整合社会资源。为满足老年人多元化、多层次、多选择的需求,社区通过整合资源,与辖区内的服务网点和商家签订协议,设立醒目的助老服务标识,让老人们享受到优惠服务。如上城区建立“为老服务联盟”,下城区设立“365金晖服务点”,西湖区开展“金夕工程”等,通过扶持发展社区服务业,打造15分钟生活服务圈,为普通老年群体提供优惠的服务。一些社区还与辖区单位协商,要求向老年人开放单位内部的服务设施。如市社会福利中心位于小河街道长征桥社区,其内部食堂已向社区老人开放,下一步拟将浴室开放,以解决老年人冬天洗澡难题。

二、存在问题

本次调研的10个社区在为老服务工作实践中都有一些很好的做法,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他们的经验虽然在全市不一定带有普遍性,却预示着社区为老服务发展的方向。但即便如此,从老年人的角度看,仍然有一些服务需求得不到满足;从社区层面看,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制约着社区为老服务的深入开展。

(一)老年人的服务需求得不到有效的满足

1.生活服务需求。由于身体机能的下降,买菜做饭解决一日三餐成为不少老年人生活中的难题,老年食堂的建立为老年人提供了便利,是最受欢迎的为老服务项目。我们走访的10个社区中,街道自办老年食堂在本社区的有2家,承包经营的老年食堂有1家,依托社区福利中心、敬老院食堂对社区老人开放的有2家,另外5个社区尚未办起老年食堂。未建食堂的社区老人热切盼望着社区能把食堂建起来,已建食堂的社区老人对食堂看法不尽相同。其中,对街道自办的老年食堂反映最好,老人们希望能把晚餐也开办起来;对依托福利中心、敬老院的老年食堂略感不便;对承包经营的老年食堂颇有微词(尽管给了优惠,饭菜的量也相应地少了)。可见,服务网点的经济效益与为老服务的社会效益之间的均衡点较难把握,实际优惠程度往往取决于提供者的自觉性。同样的问题也存在于家政、理发、洗浴等生活服务项目上,老年人认为收费偏高,商家认为已给予优惠价格。因而,老年人吃饭难、洗澡难、理发难的问题始终存在,较难解决。

2.医疗服务需求。老年人是疾病高发人群,对社区医疗服务资源比较依赖。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城乡社区卫生服务设施建设,已建成4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81家社区卫生服务站,老年人基本能在出行15分钟内到达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医。然而,社区卫生服务站医护人员较少,日常的门诊已应接不暇,一般来说,没有精力提供更多的服务。当下,经常有形形色色的保健品企业以开办健康知识讲座之名行推销保健品之实,且大多是夸大其词,虚假宣传,欺骗老年消费者。这些事件的发生除了不法企业骗术高明外,也说明老年人对健康保健知识确有需求,而纯公益性医疗保健讲座举办得太少了。

3.紧急救助需求。空巢独居老人最担心的是当意外发生时无人知晓,失去救援机会。当前,虽然各种现代通讯手段发达,老人家中死亡多日才被发现的悲剧仍屡屡见诸报端。为老人安装求救求助呼叫器是个有效的措施。很多低保、困难、有特殊贡献的老年人和一些高龄独居老人已由政府出资安装了呼叫器,其他老人需自费安装。目前来看,自费安装呼叫器的极少,一方面可能是经济原因,另一方面老人及家属对呼叫器后台服务的信任度不高,信心不足,认为直接拨110、120更为便捷可靠。

4.文体休闲需求。不同年龄段的老人对需求的侧重点有差异。年纪轻的,自理能力强的老人,其需求更多地集中在兴趣爱好的发展,精神文化生活的丰富上,他们对社区室内外文体活动场所和设施有更高的要求。目前,星光老年之家、健身苑点已实现在所有社区全覆盖,但是有的活动场所面积狭小,设施简陋;有的活动室内容单一,只有棋牌麻将;有的聊天室选址不妥当,没有人气和氛围。特别在老小区,室内活动场所和室外休闲场地都很缺乏,老年人满意度不高。

5.照料服务需求。生活可以自理的老人并不需要照料服务,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老人或进专业养老机构,或保姆上门照料,只有那些生活部分自理,护理等级要求不高的老人才适合由助老服务员上门服务或由家人每天送往托老所照料。我市目前能提供老年人日托服务的社区很少,有的社区只是在星光老年之家安排了两张床位甚至是躺椅,没有专职看护,也不提供午餐,老年人应者寥寥。老年人需求与供给不对接,社区为老服务设施建设的“成果”与起到的“效果”不匹配。通过座谈了解,老年人最希望就近能有一家小型敬老院式的综合性的托老机构,既能日托,也能全托,既提供配送餐服务,又提供活动设施,不离开熟悉的社区环境,也方便子女探视照顾,真正实现在社区养老。

(二)社区解决为老服务需求的手段欠缺

1.场地缺乏。首先,目前社区配套用房标准偏低。根据《关于进一步落实和完善社区工作保障条件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推进和谐社区建设的若干意见》,社区配套用房按照每百户不低于30平方米的标准,并且要安排“五室四站两栏一家一校一场所”等办公、服务、活动用房功能。除“星光老年之家”在必须安排范围之内,开展其他为老服务项目如老年食堂、托老所等,就没有多少配套用房可以使用。其次,大多数社区的配套用房过于分散,难以集中使用。老小区如此,这两年新建住宅区开发房交给街道的社区配套用房仍然存在这个问题,面积小而分散,结构楼层差,位置偏僻,难以发挥为居民服务的功能。再则,如何兼顾老年人的需求和其他居民的意见,也是社区在使用配套用房时的一个难题。老年人在健身苑点早锻炼、晚活动,影响居民休息,引发投诉;老年食堂产生油烟和噪声,附近居民举报其无证经营;在小区内建街道敬老院,有些居民受陈腐观念的影响也极力反对。居民不同群体间的利益冲突使有限的社区用房更难发挥为老服务的功能。

2.经费缺乏。老年人是社区服务的最主要人群,而社区工作经费与老年人口比例无关。由于经费有限,许多社区开展为老服务项目只能量力而行,“看菜吃饭”。无论是安装呼叫器,还是助老服务员上门服务,目前覆盖的人群都非常有限。老年食堂深受老年人欢迎,社区却面临着巨大的资金压力。前期投入如店堂装修、厨房设备购置暂且不算,日常运营的房租、水电和人员工资等都需要社区贴补,向老年人收取的仅仅是饭菜制作的成本费。没有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社区是没有能力维持下去的。目前,市、区两级都设立了居家养老服务专项经费,它们对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启动,对一部分老年人由政府购买服务时间确实起到一定作用,但分配到社区的具体项目上,无疑是杯水车薪,且具有不确定性,不能保证每年都有安排。

3.人员缺乏。由于招用公益性岗位可向市劳动保障部门申请部分工资补贴和社会保险费补贴,社区助老服务员、老年食堂工作人员、星光老年之家管理人员基本使用助老助残公益性岗位。然而,社区公益性岗位实行按需定员,总量控制,岗位人数按社区规模来确定。对于为老服务项目开展较多的社区,服务人员明显不够用。例如湖口街道“阳光食堂”需要工作人员10名,全部由街道打破社区招用名额限制,统筹安排助老助残岗,老年人建议食堂能供应晚餐,由于工作人员缺乏,一时还难以满足。此外,专业服务人员短缺的矛盾也很突出。社区卫生服务站医护人员不足,较难开展针对广大老年群体的医疗保健和“家庭医生”服务。社区托老所没有专业的康复护理和心理咨询人员,上门服务的助老服务员也大多是4050人员,上岗前只经过简单培训,专业知识和技能缺乏,这些都使为老服务工作只能停留在低水平上。

三、对策建议

目前,我市社区为老服务工作尚处在政府扶持推动的起步阶段,还存在着很多困难和问题。为满足老年人快速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为老服务体系,提出以下建议:

(一)制订服务发展规划。推进社区为老服务工作是各级政府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举措,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和关注弱势群体利益的社会价值取向。根据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形势,各级政府要从宏观规划上对为老服务工作加以引导和推动,把它作为社会服务的重要内容进行统筹安排,制定目标,完善措施。例如上海市在“十一五”规划中明确,到2010年,社会化养老服务覆盖人群将占届时上海市户籍老年人口10%以上,其中社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的老年人达到25万人,占比8%,全市养老机构床位发展到10万张,占比3.2%。下城区对老年食堂建设制订了一个专项规划,计划到2012年,力争71个社区每家都有一个老年食堂,并从2010年起,每年增加1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老年食堂。2010年是“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制订之年,各地都应认真谋划“十二五”期间社区为老服务的发展目标,并明确年度实施计划,以确保为老服务的覆盖面逐步扩大,服务设施建设得到有序推进。

(二)掌握老年服务需求。社区具有办理本居民区内居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职能。一方面,老年人居住在社区,表达服务需求的直接对象是社区;另一方面,政府为老年人提供的福利服务主要通过社区具体分配。为使老年人的需求与各类服务资源能得到有效对接,并体现公益性福利服务分配的公平性,社区应建立老年人基本情况、家庭结构、经济来源、身体状况、服务需求的数据库,这是解决为老服务缺乏问题的基础。数据库资料应力求客观详细,做到实时更新。要优先解决困难老年人的基本生活照料问题,优先满足身体急需照料的老年人就近、便利的服务需求。

(三)增强社区服务能力。社区是为老服务工作实施的主体,要围绕有人办事、有钱办事、有场地办事这几个方面来解决社区的实际困难,落实和完善各项保障措施,切实保障社区的工作条件,提高他们为老服务的能力。一是适时调整提高社区配套用房每百户30平方米的面积标准,根据目前实际,建议将为老服务用房增加作为社区必须具备的功能用房;二是在大项目建设和庭院改善整治时应允许社区通过自建增加一部分服务用房;三是建议在住宅小区规划设计阶段民政部门和街道办事处能参与意见,而不仅仅在工程验收时签字,以保证社区配套用房集中配置,并且在适当的区域(例如沿街);四是就社区工作经费核拨标准和助老助残公益性岗位设置控制方面,建议对老龄化程度高的社区给予倾斜,以保证为老服务的经费和人员。

(四)挖掘各方服务资源。为老服务资源不仅指掌握在政府、社区手中的各类公共服务资源,也应包括辖区单位、社会团体所有的资源。可以采取的措施有:一是动员辖区单位将内部食堂、浴室、文体活动设施向社区老年人开放。由于单位内部服务设施具有职工福利性质,一般除了公办养老院、医院、学校等公共福利服务机构,其他单位较难实施,建议给予开放内部设施的单位社区共建先进的表彰与奖励。二是倡导社区经营性服务网点为老年人提供质优价廉的服务。建议根据其为老年人服务的人次或让利的程度,政府给予一定的补贴,并用足用好已有的促进社区服务业发展的有关优惠政策。三是鼓励邻里互助式的助老服务。建议以楼道党支部为基础,成立邻里互助小组,将老年人组织起来,就近互帮,守望互助,真正实现“零遗漏、全方位”。

(五)打造专业服务队伍。要建立和完善养老服务需求评估体系,为有服务需求的老年人进行综合评估,在评估的基础上按供给的能力公平合理有效地配置公共服务资源。要研究制订《居家养老服务标准》,不断提高行业规范化、专业化水平。对居家养老服务的从业人员,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岗位技能培训,特别要加强护理、社工、心理等方面的专业培训,逐步提高他们的服务水平。要有计划地在职高和大专院校培养老年康复、护理、保健、营养、心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不断改善服务队伍的专业结构。要逐步提高服务从业人员的福利待遇,改善他们的工作条件,促进养老服务队伍的稳定和壮大。

(六)培育老年服务市场。目前,除江干区和上城区的望江、湖滨街道实施服务外包外,大部分社区居家养老上门服务由助老服务员提供。助老服务员实行总量控制,可提供的居家养老服务有限。老年人收入低,消费观念保守,尚未形成“花钱买服务”的意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老年消费市场必将发展与成熟,服务需求也会大规模地激发出来,目前这种零散的,非市场化的服务供给方式很难实现规模效益。政府应当着力于搭建平台,老年人可以按照各自的经济实力和补贴的额度,直接向市场化的服务机构购买服务。政府要立足于完善各项监管制度。要建立政府扶持的老年服务机构资格评估机制,制订并细化落实相关政策,吸引更多优秀的企业加入为老服务的行列。要扶持示范性服务机构,通过输出管理模式,促进服务机构向规范化、连锁化发展。要引入竞争机制,加强监管力度,促进为老服务整体水平的提升。

【篇3】社区公共服务调查报告

社区卫生服务调查报告


  篇一:芙蓉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现状调查报告
  芙蓉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现状调查报告
  社区卫生服务是城市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的基础。党中央、国务院将其作为建设基本卫生保健制度、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的基础环节,作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效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区卫生系统在区委、区政府领导下,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中央省市有关精神,各项工作取得了优异成绩。为更好更快推进我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发展,区政协卫生界别委员组,对全区1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了走访调查,下发了和(175份),分析了有关数据。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1、机构基本健全。全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现有13个(含东岸乡),其中政府举办的11个,社会力量举办的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23个,其中政府举办的2个,社会力量举办的21个。目前已有8个中心完成达标建设,其中马王堆、朝阳中心为首批市级示范中心。今年,火星、东屯渡、都正街(解放路)三个中心申报市示范中心被列入市政府八件实事工程,火星、东屯渡已完成建设任务并投入使用,都正街(解放路)中心预计年底可达标验收。至此,我区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力量参与,布局合理、规模适度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基本建成,机构达标建设完成80%以上,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达100%。显示,88%的被调查者认为就医方便。
  2、队伍不断发展。全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共334人(不含朝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166人),其中,聘用离退休医生护士70人。在职医务人员中,全科专业毕业的医生37人,专科医生72人,影、药、检和其他医技人员33人,护士85人。近年来,各中心根据区卫生局的要求和统一安排,积极组织人员参加省市各类培训,使全区医疗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较大提高,目前已有90人取得了全科医生培训合格证。广大医护人员在日常工作中,热情为居民服务,受到群众好评。显示,有93%被调查者认为医生能够“耐心听取叙述,作细致的检查”;有86%被调查者认为护士们“态度亲切和蔼,操作熟练准确”。
  3、管理基本规范。区卫生局按照,对各中心的设备管理、队伍建设、医疗服务等6大项46小项工作进行综合年度考评,并根据考评实行经费以奖代拨;考核不合格的则要求其退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007年有2个站考核不达标,已退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各中心也建立了各种规章制度,形成了较为规范的管理。
  4、职能不断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现已成为区政府有关职能部门落实工作的综合性载体: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将其纳入医保定点单位;民政局和各街道将其纳入社区建设范畴;人口和计生局将其列入计生技术服务和指导单位;疾控中心将其的列入疾病防控网络直报点,其自身承担着基本医疗、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职能。随着党和政府关爱民生各项政策的推进,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体现政府服务职能、肩负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的重要载体,职能将不断强化,任务将越来越重。
  二、主要成绩
  1、基本医疗服务成效显著。2007年总诊疗人次达万人次。观察室留观病例20344人次,家庭卫生服务12005人次,健康检查30127人次,居民群众享受到了方便、快捷、周到的服务。显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态度”和“水平”表示“满意”和“基本满意”的,占被调查者总数的94%;
  在为居民群众提供良好的基本医疗服务同时,各中心严格执行,2007年率先在全市实行了160种常用药品零利润销售,共有8万余人次享受了零利润药品销售,让利金额约20万元。今年又将零利润药品增加到了255种。这一举措减轻了居民医疗负担,得到了群众和省卫生厅充分肯定,光明日报、省电视台等十多家媒体多次报道,市卫生局将我区经验在全市推广。中认为收费“合理”和“比较合理”的,合计占76%;
  2、对弱势群体的优惠政策落实到位。认真贯彻区卫生局、民政局、人口局和计划生育局、区残联联合下发的,对优惠对象实行“七免一减”,即免挂号费,出诊费,宣传资料费,健康和用药知识咨询费,测量血压费、测量身高体重费,上环取环、人流手术费,减10%的B超心电图检测费;对救助对象实行“八免一减”,即在“七免”基础上,加免B超心电图检测费, 减免20%治疗费。去年,共为1000余名优抚对象提供了服务,优惠金额20余万元。
  今年,区卫生局又推出了,以家庭为单位,每户发放价值100元医疗补助卡,共为全区3290户低保家庭,发放了万元医疗补助经费。萧湘晨报、长沙晚报等多家媒体进行了宣传报道。
  3、预防疾控保健服务全面推进。2006年以来,各中心投入大量时间、人力、物力,克服种种困难,走家串户,采集建立了11万余份居民健康档案;对老年人、多发病、慢性病进行了摸底调查,列出了疾病谱,制定了健康促进规划;开展了对高血压、糖尿病等病人的系统管理,制定了预防控制方案和责任医生定期随访制度,共筛选高血压18000余人、糖尿病人3500余人;管理结核病人171人,管理高血压病人8012人。2007年为0-6岁儿童免疫接种45089人次,进行儿童健康检查2832人次,计划生育技术服务8625人次,孕产妇产前检查1244人次,产后访视2905人次,传染病报告318例。显示,有81%的人确认中心来人调查过自己和家人的健康状况。
  4、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广泛开展。各中心每月举办不少于一次的居民健康知识讲座,定期或不定期出健康宣传栏(刊),并以义诊、送医送药等形式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已经成为制度,常态化。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共举办健康讲
  座156余期,送医送药和义诊60余次,设宣传栏50个,出刊200余期,下发宣传资料20余万份;显示,65%的被调查者参加过健康讲座;91%的被调查者“见过”和“阅读过”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的健康教育宣传资料。
  5、双向转诊制度开始起步。浏正街、解放路、都正街、东岸乡、马王堆、文艺路中心与省人民医院建立了双向转诊合作关系。东岸乡与省人民医院建立了对口扶持关系,为实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区平价医院=省人民医院、市八医院东院”双向转诊模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三、主要困难和问题
  1、公益性服务工作与自收自支体制矛盾突出。各中心虽为事业单位,但走的仍然是市场竞争,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收自支的路子。近年来,区财政加大了对卫生事业的投入,各中心条件不断改善,工作人员待遇有所提高。但由于投入不足,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与中心自身生存发展的矛盾仍然突出。2007年湖南省卫生系统年报表显示:有11个中心的自收自支部分占总收入的比例在82%—92%之间,上级补贴仅占总收入的8%—18%之间。各中心一方面要投入人力物力完成各项任务,并按公共卫生服务免费项目和基本医疗减15%收费,另一方面又要应对市场的竞争,积极创收。很多中心负责人反映,自己很大的精力都花在“搞饭吃上”,而且还要用自身收益补贴公益性支出。我区流动人口多,支出也大,与兄弟区比较,更显投入不足,问题更加突出。
  2、全区标准化建设尚未完成。一是房源困难。文艺路、韭菜园二个中心目前一共租用735平方米用房。为解决房源问题,区主管领导、卫生局、办事处领导多方寻找和协调,但因种种原因,至今仍未解决。如能解决房源问题,预计需投入1000万以上才能完成达标建设。二是医疗器械缺乏、设备落后。国家要求基本标准配备的运动治疗和功能测评类康复训练器材,最基本的抢救设备,各中心均没有配备,检测仪器软件配备也不齐。三是基建资金缺口大,据区卫生局领导介绍:马王堆达标建设资金缺口110万元;朝阳达标建设资金缺口96万元;火星资金缺口100万元;东屯渡资金缺口200万元,浏府中心(浏正街和府后街)、都解中心(都正街和解放路)资金缺口分别为分别为150万、100万元,共计缺756万元左右。
  3、医技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培训力度有待加强。全区包括聘用离退休医生护士在内的医技人员,学历为本科的占总数的15%,大专占37%,中专占44%,高中以下的占3%;在职的医技人员中,高级职称的占总数的4%,中级职称的占11%,初级职称的占28%,没有职称的占57%。由于高水平的、有知名度的医生少,群众对社区的卫生服务中心缺乏信任,有点小病还是往大医院跑。不少中心的技术性能较高的设备,也由于专业人员不够,效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现有培训力度还很不够,特别是对提高医疗水平最有效的进修培训几乎没有。座谈中,很多年轻医技人员因技能提高不快,感到“前途渺茫”,中心负责人则处在“送去进修不行,不送也不行”的二难选择中:不送,现在和今后都不能很好地完成任务;送了,则无人上班,想请人顶班,又开不起工资。
  4、医技人员待遇偏低。目前,财政还没有对各中心的人头经费进行补贴,医技人员人均年收入在—万元之间,其中,护士月工资在600—1200元左右。有的中心处于亏损状态,人员工资更难保障。由于待遇偏低,难以吸引和留住人才,队伍不够稳定。据统计,各中心约有30%的人员处于经常性流动中。一位中心负责人说:“全科医生扳翘得很,有能力的都跑到私人诊所去了。我们留不住人,居民还是要花大钱看病,享受不到真正的基本医疗”。
  5、自身建设有待加强。一是信息化建设和运用不够;二是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和利用不够;三是自身宣传不够;四是如何开设家庭病床,没有找到好的解决办法。
  四、建议
  1、健全人员经费补偿机制。按照(长编办发[2006]236号)文件定编数额,配置各中心的人员编制,对五里牌、湘湖二个民营中心应采取变通性政策给予支持,同等对待。建议财政参照外地经验,暂按编制数每年万元/人拨付,以补贴医务人员的基本工资,稳定现有队伍和机构。
  2、增加卫生事业的投入。一是确定高标准建设我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目标,加大在建和未建中心达标建设的投入,加快现有设备更新的步伐,进一步改善医疗条件,提高我区“常住居民每人每年标准预算”经费的下拨标准。北京、上海、天津等地按常住人口每人每年50元以上的标准补助社区卫生服务经费,江西省每人每年25元,沈阳为20元,雨花区也达到了8元,建议我区增加到每人10元。二是建立财政稳定投入的长效机制,确保卫生投入逐年增长且不低于本级财政经常性支出增长比例。三是推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四是适当提高低保户医疗救助卡金额标准。
  3、不断完善管理制度。一是强化公益服务考核,完善以服务数量、医疗质量和社会满意度为主要指标的考评体系;二是完善以奖代拨措施,以考评结果为依据,以更加符合实际,更加科学、细化和动态方法对各中心给予奖励;探索根据常住人口因房地产开发而流动变化的情况调整拨款的方法;三是探索建立社会民主监督机制,动员社会力量,组建一支医技知识结构合理的监督员队伍,建立监督制度,运用科学规范的测评方法,定期或不定期对各中心进行监督评价。
  4、加快信息化建设。开办区社区卫生中心服务网站,为各中心搭建信息化工作平台,以信息化手段提高公共卫生宣传、基本医疗服务、预防保健服务和内部管理的效率。
  5、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在区政府层面上,加强与大医院、专科医院的协调,建立大医院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疗、进修、保健宣传等方面技术指导与合作的制度框架,创建具有双赢意义的“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充分发挥区属各职能部门积极性,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整合区属有关部门现有资源,解决韭菜园中心的房源问题。
  6、加强各中心自身建设。一是加强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广大医务工作者思想认识和社会责任感,坚持公益性原则,坚定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就必定能发展的信念;加强培训和引进人才,提高医技人员的素质和医疗水平;二是完善绩效考核制度,调动医技人员积极性,提高服务效率;三是进一步健全规范化服务制度;四是创新服务措施和扩大宣传,提高社区卫生中心在居民群众中的知信度;五是结合自身实际打造本中心的服务特色和技术特色。
  篇二:关于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看法的调查报告
  医药商学院 社 会 调 查 报 告
  关于小区居民对医疗卫生服务的态度的调查报告
  专 业 09公共事业管理(药事管理) 班 级 09公管(2)班 姓 名 林颖洁 学 号 指导教师 张琦 职 称 组员
  2011年 8 月 29 日
  关于小区居民对医疗卫生服务的态度的调查报告
  调查目标:了解中山市港口镇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看法、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 调查时间:8月1号-----8月14号
  调查对象:港口镇民主社区、西街社区、胜隆社区的部分居民 调查方式:采用统一设计的调查问卷及访谈法
  为了了解中山市港口镇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看法、使用情况、满意度及其影
  响因素, 为改善社区卫生服务质量、营造良好社区卫生环境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统一设计的调查问卷及访谈法对港口镇民主社区、西街社区、胜隆社区的部分居民进行随机调查。结果: 有效回收问卷50份。有效利用率%. 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综合满意度为67%,其中居民对服务态度、用药规范化的满意度较高,对设施设备、服务价格、药
  品价格的满意度比较低。居民对社区卫生
  务的使用率也随着年龄、文化程度、就业状况等因素呈现不同的趋势。
  社区卫生服务指在一定社区中,由卫生及有关部门向居民提供的预防、医疗、康复和健康促进为内容的卫生保健活动的总称。发展中国家目前经济水平低, 卫生资源有限,更应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推行简便技术,改善居民健康状况。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文明程度的进步,在节约资源的同时,也能较好地满足居民对卫生保健的需求。
  一 对象与方法 1. 调查对象
  笔者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利用预先设计好的调查表对两个社区的居民进行问卷调查。接受调查者共100人。
  2. 调查方法
  根据调查目的自行设计调查问卷为自填式,某些特殊的对象由调查者询问代填。利用统计出的数据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并分析。本次调查问卷共100份,有效回收95份,回收率95%。
  3. 资料处理
  全部原始数据采用EXEL 2003进行分析和统计。
  二 调查结果与分析
  1.在接受调查的100名居民中,社会人口文化特征表1
  从调查数据可以知道,本次接受调查的居民的年龄普遍在20到50岁,而且大多数都是女性;文化程度集中在初中及高中;职业员工占的比例比较大。
  2.居民对健康保险及卫生服务方面的分析见表2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基本上所有的居民都参加了社会医疗保险,这也与国家的政策有关;而居民获得健康保健知识的途径主要是社区广告和电视,说明社区工作人员也认
  真落实了相关的信息传递工作;而居民更希望社区为家庭提供医疗服务,定期开展健康讲座以及定期检出,也有一部分的居民希望简化医保报销手续;很大一部分的居民都觉得政府非常需要对医疗卫生事业进行宏观调控,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利用水平,改善国家目前的社区卫生环境,为人民营造更加宽松的舒适生活环境。
  3.居民的健康状况和医疗消费支出的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方面,调查中有11人的家庭成员中有因病伤活动能力受限及丧失劳动力的情况, 有36人患慢性病,其中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有28人,患有风湿性关节炎和慢性支气管炎的有6人;患病人员有26人使定期到医疗机构复诊,而大多数患病人员都会选择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复诊,主要是因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离家较近和价格比较便宜。另一方面,接受调查的居民每人每月医疗消费支出基本在50—100元,有84人认为现在理疗费用负担过重,他们认为看病贵的原因主要是药费和检查费用高。
  三 结论与讨论
  1 结论
  (1)在社区卫生服务过程中,社区卫生服务人员是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主力
  建设高素质 、高满意度的社区卫生服务队伍,对提高患者与居民满意度,提升社区卫生服务水平及其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港口镇社区包括聘用离退休医生护士在内的医技人员,学历为本科的占总数的15%,大专占37%,中专占44%,高中以下的占3%;在职的医技人员中,高级职称的占总数的4%,中级职称的占11%,初级职称的占28%,没有职称的占57%。由于高水平的、有知名度的医生少,群众对社区的卫生服务中心缺乏信任,有点小病还是往大医院跑。不少中心的技术性能较高的设备,也由于专业人员不够,效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现有培训力度还很不够,特别是对提高医疗水平最有效的进修培训几乎没有。
  (2)社区卫生服务人员总体年龄结构偏大,学历偏低。
  医技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培训力度有待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前景是广阔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文明程度的提高,社区卫生服务已经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服务质量需要提高,服务项目亟需完善。
  (3)医技人员待遇偏低。
  目前,港口镇各社区的财政还没有对各中心的人头经费进行补贴,医技人员人均年收入在3—5万元之间,其中,护士月工资在1500—2200元左右。有的中心处于亏损状态,人员工资更难保障。由于待遇偏低,难以吸引和留住人才,队伍不够稳定。据统计,各中心约有30%的人员处于经常性流动中。
  四 对策与建议
  在调查过程中,居民普遍对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内容不太了解,这是居民不去服务站的一个原因,而从问卷上看,更多居民是源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设备不齐全而选择大医院,面对这种情况,要提高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接受率和使用率。
  1.加大宣传力度 。充分认识建立社区卫生服务在社区建设与管理中的作用地位,逐步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同时,加强对居民群众的宣传,使他们充分认识到社区卫生服务是党和政府的民心工程,更加了解、理解、支持和配合社区卫生服务的各项工作。
  2. 改善社区卫生服务设备条件。建设的同时结合当地社区的情况制定社区卫生服务常用设备标准,满足居民对硬件设备的需求,探索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标准化检验科和急诊科建设,提高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接受率和使用率。
  3.经常进行社区健康教育,宣传卫生知识。
  4.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大力改善就医环境,改善服务态度,提高医疗质量,尽可能降低成本、节省费用,并重点加强内部运行机制的改革,根据新的医疗保险要求,重新确定自己的功能定位和服务水准。
  5. 在国家政策方面增加卫生事业的投入。一是确定高标准建设我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目标,加大在建和未建中心达标建设的投入,加快现有设备更新的步伐,进一步改善医疗条件,提高我区“常住居民每人每年标准预算”经费的下拨标准。二是建立财政稳定投入的长效机制,确保卫生投入逐年增长且不低于本级财政经常性支出增长比例。三是推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四是适当提高低保户医疗救助卡金额标准。
  篇三:社区卫生服务实践调查报告
  社区卫生服务实践调查报告
  近些年来,我市卫生事业有了很大发展,服务规模不断扩大,科技水平逐步提升,医疗条件明显改善,疾病防治能力显著增强,为保障全市人民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针对一些社区居民反映的“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前不久,本人就当前xxx中心城区社区卫生服务现状进行了一次调研。
  一、现状和环境
  xxx中心城区自2001年开
  开展社区卫生服务试点,到2005年底,共有17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但从当前情况来看,大部分社区卫生服务站有时一天到晚都没有一个门诊病人,严重亏损,机构工作人员有的工作一两年又“缩回”原单位,卫生服务力量削弱,病人就诊进一步减少,造成恶性循环。究其原因:
  一是“小病买点药,大病上医院”,不信任社区。一些群众认为大医院专家多、设备好,感觉更可靠,而社区卫生服务点规模太小、设备更差、药品不全,对医生的技术不放心。社区卫生服务站在他们心目中没有位置,大多数市民对社区卫生服务不了解,也就难怪“患者稀少门前冷”。
  二是“房屋破旧,设备不全”,被人瞧不起。××中心城区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有公立医院分院“换牌”的,有社会和厂矿、事业单位医院机构“转型”的,这些机构与××中心城区二、三级医院相比是“火柴靠在电杆上——差距太大”。它们有的是租破旧房子,有的
  是临时装修一两间店面,由于开张经费不足,也未添置医疗新设备和更多药品,致使房屋破旧、设备落后、药品不全。以××东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例,虽然被评为全省社区服务示范点,但还比不上一个乡镇卫生院。
  三是“服务单一,功能不全”,称不上服务中心。目前,城区的社区卫生服务站都没有完全按照社区服务的要求,发挥“六位一体”的功能,即全面开展基本医疗、预防、保健、计划生育指导、健康教育、康复服务,80%的都仅是开展了基本医疗服务,只有20%左右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除开展基本医疗服务外,还开展健康教育和康复等服务。严格地说,这些社区卫生服务中站其实是功能不全,称不上群众心目中真正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四是“设置不规范、环境欠宽松”,制约社区卫生发展。一方面,医疗机构过剩。××中心城区人口不足30万,但三级、二级、一级公立医院和社会办的全科、专科医院有25家,加上个体医疗诊所上百个,还有不少药房,医疗网点星罗棋布。社区服务站可以说是处在夹缝中生存,更难谈发展了。另一方面,上门管理、检查、收费的“婆婆”多。据市卫生局医政科负责人反映,当前到社区服务站去检查的部门大大小小共有37家。东方社区负责人说,“我们买的一台设备花了4000元,但为接待一个部门来检查,仅检测和招待费花了上千元,加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水电费是按照企业的价格收取,真是不堪重负”。
  五是服务模式没有改革,社区卫生机构缺乏活力。一些公办的社
  区医疗服务点是由区级医院或其门诊点“变脸”而来,有的是公立医院改革分流或轮流的医护人员办起来的,其用人机制、分配制度、服务模式都还沿袭大医院的管理模式,“等病人上门”、人浮于事的现象普遍存在,远远不能适应社区居民对医疗服务的多样性需求。一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人说:“他们都是‘铁饭碗’的医生、护士,我没有用人、分配的自主权。”
  六是社区卫生机构与医院的服务职能急待协调。平时我们讲“小病上社区,大病进医院”,但实际无论大病小病,社区居民更喜欢上医院,并且尽可能上大医院。比如,市人民医院每天门诊病人500左右,其中70%都是来看小毛病的,但他们就是不去收费低廉、程序简便的社区卫生服务点就诊。为解决大医院的“门庭若市”、社区点“门可罗雀”的问题,过去市卫生主管部门对社区和医院“双向转诊”也曾作过布置,但是如何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二、三级医院之间利益共享和信息互传的机制还急待研究。现在社区卫生服务站会向大医院输送病人,但医院从未向社区卫生机构转过患者。
  二、建议和对策
  个人认为,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构建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和预防保健机构分工合理、协作密切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是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重要举措。 一要提高认识,加大社区卫生服务的宣传。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是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维护居民健康,促进社区和谐,建立和谐社会,和谐“医患关系”,改善发展
  环境都有重大意义。党中央、国务院对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非常重视,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都作了重要批示,国务院曾召开专门会议并下发(国发〔2006〕10号)(以下简称),决定“中央财政从2007年起,对中西部地区发展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按照一定标准给予补助,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基本设备配置和人员培训等给予必要支持” 。鉴于当前人们对社区卫生服务还不太了解、不太信任的情况,建议成立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的专项领导小组,进一步加强领导,加大宣传;像重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那样,树立超前意识, 提前做好工作,使社区居民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
  二要搞好服务,加快社区卫生服务的推进。一是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六项功能”要逐步推进,全面铺开。“六位一体”的服务特点是贴近群众,解决广大居民的基本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其服务项目都是要在社区完成的。过去,我们社区大部分只搞了基本医疗,少数搞了医疗、健康教育和康复,至于预防、保健和计划生育基本未开展,“六项功能”没有全面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提出,要调整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等预防保健机构的职能,适宜社区开展的公共卫生服务交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只有这样,社区卫生服务“六位一体”各项工作,才能都顺利开展。二是改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硬件、软件条件。研究制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规划、标准和管理办法,定好“入场券”,防止鱼目混珠,采取“建、调、并、转”四大举措,重新树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
  务站的形象。同时,加强全科医生培训,加大人员使用、奖金分配的改革力度,使社区工作人员成为社区群众的“病时是医生、平时为亲人、康复当助手”,做到医患“一家亲”,基本实现“一个电话,服务就到居民身边”,让居民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家门口的医院”、“自己床边的大夫”。三是明确服务重点和职责,协调好“双向转诊”。要以社区、家庭和居民为服务对象,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贫困居民等为服务重点,以主动服务、上门服务为主;要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预防保健机构、医院合理分工协作关系,预防、保健机构要对社区提供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医院和社区要实行各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如建立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制度,真正做到“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手术在医院,术后护理在社区”。
  三要改善环境,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的配套。在市政府统一领导下,各部门要协同配合,出台一些配套的政策措施,为社区卫生服务创造一个宽松的发展环境。比如鉴于社区卫生服务除医疗可收费之外,其余5项功能都是只有服务没有收益的公益事业,财政部门可否像支持农村合作医疗一样,国家出大头,财政、社区出中头,居民自己出小头,给予一定财力支持。
  根据xxx中心城区参加医疗保险职工仅5万多人的实际,劳动保障部门可否按“低水平、广覆盖”的原则,不断扩大医保的覆盖范围,将有“入场券”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列为定点医保单位,并扩大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看病的报销比例;卫生部门要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管理监督,加大对医疗市场的整顿力度,进一步规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篇4】社区公共服务调查报告

社区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与意义

  社区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综合基础的群众基础机构。他为我们居住在一个固定区域的居民群体范围内的居民,起着一种媒介桥梁作用。在为我们广大居民群众做着一些日常生活中所需与社会团体旋节沟通连贯的作用。是我们信任的一个基础机构,与居民群众生活有着息息相关的关联基层组织。在这样的环境里人们都在互相影响。最近国家提出的“两型”社区也为了做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对于这个我们早有所闻,作为社区的一员我们应该为此出一份力。然后对于现在的社区环境也要有一定的了解,给政府提供一些资料,让其着手解决社区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虽然2012年上半年长沙在全国文明城市评比中名列前茅,但是长沙社区环境中仍存在着很多不良问题。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更加注意卫生环境问题,但是在无意中却更多地使环境污染、破坏、资源浪费,这样的环境形势是相当严重的。为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节约型社区。社区居民节能节水、树立绿色消费观念、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等。为了更好的做到“两型”社区,为了广大社区居民能自觉参与到环保行列中,暑假期间我特别对长沙市雨花区的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探讨不同文化程度居民之间以及同文化程度不同生活环境的居民之间的环保行为,环保意识以及获取环保知识等方面的状况,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建设“两型”社区提供良好依据。

  二、调查设计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本次调查主要以长沙市雨花区三个社区(德馨园社区、湖橡社区、向阳社区)的居民为主,对象涉及学生、工人、知识分子、企业管理人员、个体户等多个职位,其中各个社区主要是在家度晚年的老人。共发问100卷份,回收97份,有效问卷97份,无效问卷3份。

  2. 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节约和低碳、回收利用、对环保的态度,共23题。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三个社区每个社区16份问卷。针对不同文化程度、年龄等群体采取的调查模式也不一样:(1)不识字的社区居民(主要是老人):调查员直接访谈,由调查员根据被调查者的回答代填问卷。(2)识字社区居民:采用一对一调查,个人现场填写问卷,现场收回。

  (二)调查内容

  内容中包括个人基本信息、节约和低碳、回收利用、对环保的态度。个人基本信息中没有提及到姓名,证件号码等敏感性问题,只有简单的性别和学历两点,所以个人信息是不会对个人造成任何影响的。节约低碳以及回收利用主要是问,是否有节能节水、不浪费资源等相关问题。对环保的态度主要是问一些获取环保知识的途径还有一些保护环境的个人看法及一些环保知识等问题。此问卷的内容不会影响个人,进过前期的访谈,社区中出现的不足都整合成简单易懂的问题。而且在社区层面的问题基本上可以从问卷中看出来。在题量上来说也是恰到好处,不会太多,被调查者不会因为题量多少而不予填写。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在此次调查中我们主要收集了居民的环保态度,以下是社区居民环保态度情况,

  我们可以看出在环保态度上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集体的环保中有很大一部分人不愿意出力保护环境,比如有人破坏环境时在86人中有31人觉得无所谓,举报的人只有10个,观望的有13个,积极制止的有32个。无所谓的加上观望的有44个,在其中占到52% 的比例,这个数据是不可小视的。

  分析:从中我们可以得出,人们对环保还不是很在意,有一部分人可能觉得环保跟自己没有关系,同时有一些被调查者觉得环保是非常重要的,也有意向了解更多的关于环保的各种知识。这表明政府或相关部门在环保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上做的还不够,主要是宣传力度不够,缺乏管理。导致社区居民的环保态度还不强,或者说还有其他原因影响了环保意识。同时在环保过程中我们不能对任何人任何事都强制他人去完成,然而我们只能是加强个人的环保意识,让其自觉环保,所以对于环保态度是应该加强并告知其环保重要性,那样才有效做到环保。

  当然这仅仅是环保态度一块的内容,在这次的调查结果里可以看出还有一些环保过程中的不良环保行为,节约低碳,回收利用等等的内容都有类似情况。

  (二)在调查节约低碳、回收利用的过程中我们也了解到,由于现在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有一些人在无意中就对环境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在无意中也浪费了资源,以下是节约低碳以及回收利用的分析,

  可以看出在节约层面人们做的还不够好。如,同家人外出吃饭,剩下的饭菜打包情况中来看,有21人直接丢弃,有40人觉得份量多就打包回家,有25人不管份量就直接打包回家,直接丢弃占24%,看份量多少打包回家的占47%,这个数据还是不错的。同时我们可以从表二中看到回收利用中居民似乎做的很不好,如,处理废物时,是否有分类的习惯时,有的只有25人,没有的有40人,视情况分类的有21人,其中没有分类的占46%。

  分析:根据以上说明,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居民认为现在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没有必要进行垃圾分类,即使将废弃电池、垃圾分类处理好,也不知道哪里可以回收,觉得这样也是多此一举啊,还不如直接扔到垃圾桶,有些人认为现在科技也越来越发达何必苦了自己呢。

  (三)在调查中发现,不同文化程度的居民对环保行为也有很大的区别,主要是一些涉及到比较书面,不是日常的一些环保行为,比如对燃放烟花鞭炮的态度,

  可以看出,文化程度越高对烟花鞭炮的了解越高,知道烟花鞭炮中含有很多的破坏坏境的有害物质,而文化程度低一些的人就不会想到这些问题,因为不了解烟花鞭炮。从表三中完全可以看出文化程度的高低对环保行为的影响还是很深的。

  四、讨论与建议

  (一)讨论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长沙市雨花区社区居民的环保行为总体水平还是不高,一方面说明居民关注环保的主动性不够,积极性不高,还有一方面说明在宣传环保知识工作上还不够到位。

  首先,了解到社区居民获得环保知识的途径很有限,主要通过电视,报刊,杂志等,说明社区居民之间很少交流关于环保的话题,然而在一个小区内主要是人们互相影响的,这是占主导地位的。尤其是在家的妇女们。

  其次,在回收利用中,由于现在生活水平的提高,经济状况也越来越好,有些不用的东西就没有必要留着,这也是很多人的想法,当然在老一辈的人来说,还是会回收,但是没有做到利用,主要是新的东西都有一大推,就没有必要用旧的了。就算;垃圾分类处理好了,之后也不知道放哪里去的问题出现。

  最后,我也都知道文化程度对环保的重要性,但是现在我们能做的似乎也只有大力宣传环保,对于文化程度低一些的居民还是有一定帮助的。

  (二)对策

  针对上述问题,为提高社区居民环保意识,现提出以下对策:

  首先在宣传工作上应该加大力度,针对不同的人群,采取不同的宣传教育手段,普及环保知识,提高居民的教育程度和自身素质。让居民自己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积极投身于环保中。建议相关部门借助各种工具进行宣传,特别是发动大众传媒,人们互相影响。

  其次,普及垃圾分类处理,可以回收的就回收,不能的就分类处理好,同时保证分类处理好了有地方回收,垃圾桶也要分好类,设施要跟上。大力宣传“节约是美德”这一作风。

  总之宣传工作是一定要做好的,这样才能不断激发居民的环保责任感和参与意识,转变其环保观念,使其环保意识不断提高。建议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制定强有力的环保法规和管理制度,制定相应的处罚措施,约束居民的不良行为。最后达到环保目的。

【篇5】社区公共服务调查报告

西华苑社区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了解社区服务情况,走进社区,城市社区思想政治工作,提高人的科学文化水平和道德水平。

调查课题:太原市万柏林区西花苑社区的调查研究报告

调研时间:2013-1-10到2013-2-18

调研地点:西华苑社区

调查方式:深入社区,与社区服务,与社区人员交流,做调查。

调查基本情况:

社区的基本情况:西华苑社区位于太原万柏林区西苑路25号,这里交通便利,社区占地15万平方米,1800户共4000余人。社区居民构成主要为个体户、上班族和老年人。

居民委员会情况:居民委员会的正式员工主要是下岗再就业的中年女性,或者是40、50后,月薪大概是1100元左右。

社区工作服务的范围:服务内容主要包括工会、妇联、健康教育、统计档案、劳教管教、计划生育、党员干部教育、日常生活服务、文教资源共享、就业创业服务、社保、低保等。

社区存在的问题与急需解决的问题:社区环境较差,管理不完善。

摘要:社区在我国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的地位日益凸显,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愈加重要。社区是人们活动的基本空间,是我国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中涌现出的新生事物,是党和政府密切联系群众的窗口。做好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对于巩固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对于提高居民文明素质、社区文明程度和居民生活质量,对于促进改革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因此,分析当前城市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和新形势下城市社区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问题,研究新形势下城市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和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社区是在我国现代化和城市化的历史进程中涌现出的新生事物,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领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新形势下,社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凸显,高度重视并认真做好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对于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对于提高社区居民文明素质、社区文明程度和群众的生活质量,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社会结构转型步伐的加快,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在社区大量涌现,越来越多的离退休人员、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在社区聚集,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日益繁重。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下,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物质利益、就业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明显增强,社区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适应形势任务和环境的变化,切实加强和改进社区思想政治工作显得迫切而又重要。

社区思想政治工作与其他领域的思想政治工作相比,有其共性也有其特殊性。本文从思想政治工作和社区建设的结合点上切入,在深入社区调查的基础上,运用比较的方法揭示了城市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涵义和特点、探讨了城市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分析了目前城市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和新形势下城市社区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加强与改进城市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和措施。

社区的重要性:社区与社会有密切的关系,主要表现为:()l从范围上看,社区是社会的组成部分,社会整体是由若干不同类型的社区所构成的。(2)从内容上看,社区是社会的缩影,是具有相对完整意义的社会实体。社会普遍存在的一些现象都必定在社区内反映出来,人们能够透过社区观察到千变万化的社会现象,能够倾听到社会生活浪潮发出的细微呼声。当然,社区作为社会的基本单位和社会的缩影,并不能反映社会的全部内涵和全部特征。

西华苑社区的现状: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研究较为薄弱。高度重视并善于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长期以来,我们党对军队、企业、学校等领域的思想政治工作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社区思想政治工作一直是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在理论研究上,目前我还没有发现这方面的专著,在实际工作中,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在许多社区尚未开展。因此,研究社区思想政治工作显得迫切而又重要。

表现:1、一些干部对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城市基层社会结构、人们的就业方式与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大量下岗失业人员、进城务工人员、离退休人员不断增多并涌入社区。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相当一部分领导干部缺乏思想准备和深入了解,致使社区思想政治工作没有跟上变化了的新形势。

2、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范围还比较窄,教育覆盖存在盲区。调查中街道干部反映,由于社区管理体制相对松散,街道在依法管理和开展思想教育工作方面具有较大局限性,因而组织的教育活动一般只能面向居民党支部书记和居委会主任,普通群众直接接受教育的机会很少。尤其是流动人口、下岗失业人员、非公经济组织中的职工参加的机会就更少,针对这部分群众开展的思想政治工作最薄弱。。

3、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手段缺乏创新,一些宣传教育活动的效果不佳。一是教育内容缺乏层次性。往往笼而统之,不能因人而异,习惯于照抄照搬,与工作实际和思想实际联系不紧密,使一些宣传教育活动流于形式。二是教育方法缺乏时代感。往往侧重于“上大课作报告”、“层层传达”、“单向灌输”等老套路,使思想政治工作在解疑释惑、深入人心方面显得苍白无力。

5、社区干部的整体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目前,大量繁杂的事务性工作是社区党支部无暇系统研究和深入开展社区思想政治工作;一些民选街聘的社区事业干部的实际工作能力不强,工作不够主动,作风不够过硬;社区党支部书记多数没干过支部工作,缺乏党务工作方面的基本知识,很难驾驭社区党员人数不断增多、社区党建工作任务逐步加重的局面

6、居民群众的社区意识比较淡薄,驻地单位对社区的认同感不强。生活在社区中的一些职工群众,包括有的党员、干部对社区公益活动和社区建设不热心,个别人甚至冷嘲热讽。

加强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措施

1、更新观念,增强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感。“人们的观念、观点和概念,一句话,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新形势下,社区居民的工作生活条件和社会环境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社区思想政治工作要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就必须在思想观念上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居民群众的所思所想,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不断变化,要求我们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思维模式和教育方式也应顺应居民群众的思想变化,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如果停留在原有传统做法上,不及时调整思路,更新观念,思想政治工作就不可能取得应有的效果。

2、拓展内容,增强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是一个相对稳定而又不断发展创新的体系,它有着宽阔的领域和广泛的内容。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道德风尚教育作为常规内容和永恒主题。但除此之外,还必须结合社区的特点与时俱进,不断增添新的时代内容。(1)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内容。(2)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心环节。(3)把社会主义道德教育作为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要求。(5)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工程。(6)把民主法制教育作为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

3、改进方法,增强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我们党已有许多好的经验和方法,但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的要求,在坚持继承和发扬思想政治工作优良传统的同时,努力探索创新。(1)寓教于帮,温暖人心。“关心群众,首先要关心困难群体的疾苦,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首先要为困难群众谋好利益,因为他们眼前最困难,最需要帮助。”⑩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只有从居民群众最关心、最期盼解决的具体问题入手,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工作,才能引起社区居民的“共鸣”,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说服力。要以社区服务为切入点,坚持做好以下几类重点人群的帮扶工作。一是为下岗职工再就业创造条件,帮助他们解决子女上学和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难等。二是做好社区老人的精神排忧工作。如建立聊天室、娱乐室,使其成为居民尤其是老人的感情释站。三是关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4、开辟新途径,增强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亲和力。(1)以社区服务为切入点。(2)以社区文化教育活动为主渠道。(3)以社区党建为依托。(4)以齐抓共管为保证。

6、健全机制,增强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性长期以来,城市社区思想政治工作之所以薄弱,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理顺各种关系,没有形成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组织体系,缺乏一套健全、科学、有效的工作机制。因此,必须健全和完善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管理机制、目标管理机制、竞争激励机制、监督管理机制和经费保障机制。()l组织管理机制。(2)目标管理机制(3)竞争激励机制。(5)监督管理机制。

7、优化环境,增强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力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人的生存和发展不仅要以一定的环境为前提,而且人的思想政治品德也是在一定的环境之中形成和发展的,特别是社会环境对人的思想政治品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样,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也要受到各种环境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因此,优化环境是有效开展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和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