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舍宁秘书网 > 专题范文 > 党史学习 > 美术经典中的党史作品赏析(通用3篇)

美术经典中的党史作品赏析(通用3篇)

时间:2022-05-15 11:50:02 来源:网友投稿

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shǎng xī,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出自枕书 《博物记趣·尼克松总统,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美术经典中的党史作品赏析3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美术经典中的党史作品赏析3篇

第一篇: 美术经典中的党史作品赏析

1.简要分析赵孟頫《秋郊饮马图》。

【参考答案】《秋郊饮马图》绢本重着色,画秋郊平原溪涧,林木萧疏,一红衣奚官骑马持竿驱策群马,群岛形态生动多样。笔法凝练浑厚,设色典雅,土坡晕染无皴,树干提笔勾勒,树叶用双勾,作品工整严谨,不同于宋画精密不苟的画风,极富"古意"

2.赏析委拉斯贵之的《纺织女工》。

【参考答案】《纺织女工》是一曲劳动人民的赞歌,画家以希腊神话故事中的典故作为背景。画的中景和前景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描绘了两个不同阶层的人们。前景是辛苦的纺织女,中景描绘的一群贵妇,如此对比的手法加重了这幅画的社会意义。画面技艺高超,色彩丰富,光色结合恰到好处画面前后多处光源,从左右射入房间,形成层层光波的变化,使画面虚实恰到好处,给人以真实感。《纺织女工》是17世纪不可多得的杰作。

3.简要分析米开朗基罗的《大卫》。

【参考答案】《大卫》是米开朗基罗雕塑生涯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这具雕像奠定了他充满意志与力量的雕塑风格。作品以一个体魄健壮、结实,情绪昂扬而又洋溢着力量感的青年形象,表现一种顽强、坚定和正义的精神气质与勇敢、无畏和自信的人格意志。《大卫》是对人的本质力量的肯定,是对人的英雄品格的赞颂,是对人的坚定意志和伟大精神的写照。

4.赏析李唐的《清溪渔隐图》。

【参考答案】《清溪渔隐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以巧妙的章法和淋漓粗放的阔笔水墨长皴,表现了雨后溪畔绿树覆荫,溪水潺潺,山石明净,渔翁垂钓于江苇浅滩间的幽静境界,具有鲜明的形象和诗一般的意境,充分体现了李唐晚年对山水画技法的创造。

5.试分析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

【参考答案】《富春山居图》是元朝画家黄公望的作品,是黄公望为无用师和尚所绘,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全图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墨浓淡干湿并用、极富于变化,被称为中国十大名世名画之一。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取法荆浩、董源等人的山水画法,以水墨或浅绛色作画,淡墨干皴,苍润浑厚。

风光。

(2)以苍润精练的笔墨和优美动人的意境描绘浙江富阳一带的山容水貌,及富春江上的旖旎

(3)没有过多地拘泥于物象表面的细微描画,而是把握住山水的整体风貌以活脱潇洒的笔墨抒发作者的主观意趣。

(4)《富春山居图》堪称古代山水画中的巨作,对后代画家具有深刻的启发和影响。

6.简要分析五代巨然的《万壑松风图》

巨然是五代、宋初画家,江宁人,开元寺僧。工画山水,师法董源水墨一派而有所发展,所作"淡墨轻岚",擅长表现江南烟岚气象和山川高旷之景。

《万壑松风图》是巨然的代表作,此图绘江南烟岚松涛,矾头重叠; 深谷里清泉奔涌,溪畔浓荫森森; 沿着曲折山脊,是一片片浓密的松林,"丰"字形松树随风摇曳,似乎能使观者感受到阵阵湿润的凉风扑面而来沟壑里聚起团团云雾,缓缓地向上升腾山瀑下置一水磨磨坊,溪上架一木桥,在这世外桃源里留下人间烟火。

作者的构图与其他山水画稍有不同,虽取全景,但不突出主峰,通过环绕着的

松林将峰顶连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近、中、远三个空间层次表现得自然得体。全图

的笔墨沉厚浑朴而不失腴润秀雅,天趣盎然。坡石用淡墨作长披麻皴,再以焦墨、破笔点苔,有沉郁清状之韵。画中屋宇,以界画而成,表现了画家丰富的绘画技巧,从此画的国术风格看是画家的晚期作品。

7.试分析阎立本的《步辇图》

【参考答案】此图为唐代画家阎立本所画,绢本设色,主要有以下几个特色

(1)唐代中央政权与边远民族的友好交往促进了政治的稳定和经济的繁荣。

(2)作品描绘的是贞观十五年唐太宗下嫁文成公主与吐蕃王松赞干布的联姻事件

(3)构图均衡,人物主次分明,形象生动,线条匀细挺拔,富有弹性,设色浓重并适度渲染,效果单纯而明朗。

(4)作品的历史价值是现存有关西藏最早的一幅历史画。

8、试分析马远的《寒江独钓图》。

【参考答案】马远是南宋四大家之一,擅画山水、人物,并以画水闻名,《寒江独钓图》就是其代表作之一。这幅画取自柳宗元的诗句"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画清冷静寂的湖面上,停一小舟,一位蓑笠翁正独自垂钓,对岸山势险峻,天空阴沉,将雪山反衬得更为鲜明。近处挺劲的青松被积雪覆

盖,迎风傲立,枯树低枝,颇具生机。在艺术表现上,这幅画取平远布局,构图有宋人笔意。画面上的色调单纯,点以赭石、花青,与墨色相间。一派寒气,使作品凝重而有生气,充满了静寂、萧寒的气氛。

9.试分析杜键的油画《在激流中前进》。

【参考答案】杜键,1933年生于上海,油画《在激流中前进》创作始于1962年,完成于1963年,是他在油画研究班学习时的毕业创作。

画家以简练、概括的艺术语言,雄健有力的笔触,沉着凝厚的色调,表现了船工们齐心协力搏击于黄河浊浪之中的惊险场景。画家没有从正面表现人与激流搏斗的表情,而是通过飞旋激荡的河水与沉着稳健的人物对比,如一叶小舟般的黄河渡船与大面积的汹涌奔腾的浓浆浊浪对比,通过对水势的题9在激流中前进夸张表现反衬了人的力量和精神,较完美地体现了作品的主题。

《在激流中前进》是一首"力"的颂歌,是坚强与勇敢的颂歌,是齐心协力、团结一致的颂歌.它告诉人们,在生活的激流中,也只有稳掌舵、紧划桨,奋勇前进才能够取得最后的胜利。

10.请描述成都天回山出土的《说唱俑》的形象特点。

【参考答案】《说唱俑》描绘的是东汉时期的一个表演艺人,身材短胖,头上戴帽、

上身袒裸,两肩高耸,乳肌下垂,大腹如鼓,两臂穿戴珠翠饰件;下身着大口长裤,赤足,坐于圆榻之上,左臂抱一小鼓,右手握一鼓槌;右足翘举,张口嬉笑,恣意调戏,造型古拙,形象生动。作者不是简单模仿生活中的说唱艺人,而是着意刻画他的神气,使之惟妙惟肖,活灵活现。从那伸头、耸肩、一说一笑,手舞足蹈,有声有色的表演中,流露出健康的调戏观众的神情,毫无油滑之气。整个塑像,动作夸张,神态诙谐,极富吸引力。令人如身临其境,仿佛听到他的说唱和爽朗的笑声,似乎看到他的周围,有一大批入迷的观众正在全神贯注地凝视、倾听,并随着有趣的段落和引人入胜的鼓词而在哄笑。

11.分析周昉的《簪花仕女图》。

【参考答案】周昉的《簪花仕女图》是目前全世界范围内唯一认定的唐代仕女画传世孤本,除了唯一性之外,其作品的艺术价值也很高,是典型的唐代仕女画标本型作品,能代表唐代现实主义风格的绘画作品。

(1)此画展现了唐代宫廷嫔妃骄奢闲适生活的一个侧面,全图分为"戏犬" "漫步" "看花"

"采花"四个情节。

(2)整个构图远近高低,错落有致; 人物形象丰腴肥硕,神态安闲。

(3)勾线细劲流畅,风姿毕现。设色富丽华美,表现出肌肤的细腻和服饰的轻薄。以写实手法描绘出雍容的情致。

12.分析沈周《庐山高图》

【参考答案】《庐山高图》是中国明代画家沈周的著名国画作品。

该作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文人画"在明代最为昌盛,其中尤以山水画影响较深。

(2)专为其师陈宽而作。以近似王蒙的笔法,集中表现了雄伟瑰丽的庐山形象,以此来象征其师的崇高人格。

(3)寓意深刻,想像驰骋。布景高远深幽,山石多用披麻解索然,浓墨点苔,墨丰

笔健,表现出庐山大气氤氲的动人形象。

(4)是诗画并茂、寓情于景的巨幅杰作。

13.分析顾恺之《洛神赋图》。

【参考答案】著名的画家顾恺之依据曹植的《洛神赋》,绘制出流传千古的名画《洛神赋图》,其中最感人的一段描绘是曹植与洛神相逢,但是洛神却无奈离去的情景。该作品有以下的特点

(1)表明这个时期绘画题材范围开始扩大。

(2)根据诗人曹植的《洛神赋》创作的主题思想塑造形象和安排情节,画出一幅哀怨缠绵的连环画图。

(3)人物神情刻画生动,主题内容突出,手法写实。线条简练飘逸,色彩典雅鲜丽,整个画面环境富于装饰性。

(4)用墨上注重浓淡干湿的变化,产生层次变化和远近空间感。

14.分析关山月的《琴色长城》。

【参考答案】关山月,著名画家,20世纪70年代初,他的创作出现了第二次高峰。他参加的1973年"全国连环画、中国画展览"的

作品《绿色长城》,是新山水画的又一范本。该作品描绘了明朗的阳光下,南国海岸一片郁郁葱葱,海水卷起一层层浪花沿岸是绿色的防护林,高耸的木麻黄被风吹动成一道道波浪,与海浪互相呼应。

《绿色长城》表现了壮丽的祖国河山,表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一片欣欣向荣的新气象。更有意义的是通过这些美丽景色的描绘,不仅表现了劳动人民改天换地的精神,还表现了人民用双手艰苦培植起来的绿色长城。作品的意境不是幽美的风景区,这里是海防前线。题目定为《绿色长城》以寓长城既可防沙,又可防风,还可以防敌人,是一个绿色的铜墙铁壁,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15,分析四羊方尊。

【参考答案】四羊方尊是商代晚期青铜雕塑的代表作,出土于湖南宁乡。方尊口沿外移,颈部高耸,四边各装饰有蕉叶纹、兽面纹及夔纹,尊肩四隅以高浮雕形式铸出四个羊首,极大地丰富了器表的层次以及造型的空间,方尊集线雕、浮雕、圆雕于一器,把器皿和动物巧妙结合起来,整体庄重华丽,工艺高超精湛。

16.分析王蒙的《青卞隐居图》。

【参考答案】《青卞隐居图》画于至正二十六年(公元1366年),是元末著名山水画家王蒙的代表作。该作品的时代背景、表现内容、艺术特色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元朝的"世事多变"造成文人画家逃避现实、隐遁山林。

(2)该作品描绘卞山高峻巍峨的气势,并渲染山深林密的幽寂气氛。

(3)此图技法丰富多样,集中体现了王蒙的艺术风格。立轴采用高远法构图,画出卞山自山麓至顶的全貌,结构谨严,纵横离奇。画草庐数间,点出了文人隐逸的主题。画法先以淡墨勾石骨,再用焦墨皴擦,淡墨微染,层层加深,层次井然。画面密而不塞,实中有虚,有深远的空间感。

(4)运用前代画家之法,创造出线繁点密,苍茫深厚的新风格,被明代画家董其昌称为"天下第一"

17.分析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

【参考答案】竹林七贤与荣启期是南朝时期砖画的重要表现题材。竹林七贤指的是晋代七位名士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和王戎; 荣启期则为战国著名隐士。

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出现于数座南朝墓中,但以南京西善桥大墓出土的作品最具代表性:砖画长244厘米,宽88厘米,出土时分东西两块:一块为嵇康、阮籍、山涛、王戎四人,另一块为向秀、刘伶、阮咸、荣启期四人。砖画纯熟地发挥了线条的表现能力,人物造型面相清瘦,体现了秀骨清像的审美风尚。人物之间以树木相隔,构图在连贯中又相对独立,完美地体现了对称美学。画中八人席地而坐,或抚琴啸歌,或颔首倾听,性格特征鲜明,是当时传神理念的典型体现。

18.分析长信宫灯

【参考答案】长信宫灯是汉代鎏金铜灯的杰作,出土于河北满城窦绾墓,宫灯上刻有"长信"铭文,故名"长信宫灯"。铜灯构造精美,各个组成部分均可拆卸。捧灯之宫女作跪地侍奉状,人物性格鲜明;人像中空,可以容纳烟垢,手臂作烟道;灯罩可以活动以调节亮度与方向。长信宫灯实用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是汉代青铜雕塑工艺的典范。

19.分析马王堆T字形帛画

【参考答案】T字形帛画是利仓之妻辛追的盖棺之物,出土于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马王堆T字形帛画属两汉时期。帛画长205厘米,上宽92厘米,下宽47.7厘米。画面结构分为上、中、下三段,下段展现的是死后阴域,画面描绘的神灵均为与死相关的阴神,并且都具有死而复生的功能;中段展现的是自然天空,描写了墓主之魂乘龙升天的景象; 上段为墓主最终所要到达的天堂胜境。该帛画是西汉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绘画作品,画面构图饱满,布局繁复井然,线条刚劲匀称,设色沉着雅致。

20.分析王式廓的《血衣》。

【参考答案】《血衣》是王式廓以在华北地区参加土地改革运动所积累的生活体验为素材而创作的大型素描(油画稿),也是曾经引起广泛社会反响的杰出革命历史画。它以一位农村妇女手持的血衣作为揭示主题和画面情节的中心,用一系列饱受封建剥削和摧残的农民形象组成了控诉斗争的宏大场面,表现了农民的痛苦、仇恨与斗争激情,显示了民主革命所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历史变化和人民

群众当家作主的时代的到来。作品场面宏大,人物众多,作者真实、生动地刻画了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内心世界,富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21.分析桃花坞年画《上海火车站》。

【参考答案】桃花坞年画源于宋代的雕版印刷工艺,由绣像图演变而来,到明代发展成为民间艺术流派,清代雍正、乾隆年间为鼎盛《上海火车站》具有以下的特点

(1)该作品反映清朝末年民国初期,不同的人在上海火车站的各种活动人物活动明确,场面热闹。

(2)人物衣着个性鲜明。背景不着颜色,但借用树木、阳伞、人物,点明了夏日炎炎的热闹气氛。

(3)通过表现热闹新颖的火车站这一新事物,表达人们辞旧迎新、求吉利、向往新事物、歌颂新事物的心理。

(4)整个画面采用散布的构图手法,产生一种平铺直叙的观赏效果,表现手法上运用变形,增加了趣味性、装饰性。

22.分析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参考答案】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清明上河图》为北宋风俗画作品。该作品在内容、技法等方面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清明上河图》以精致的工笔记录了北宋末期徽宗时代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郊区和城内汴河两岸

的建筑和人民的生活状况。

(2)在技法上大手笔与精细的手笔相结合,善于选择那些既具有形象性和富于诗情画意,又具本质特征的事物、场面及情节加以表现。

(3)构图采用散点透视,布局有序,内容丰富,主题突出。采用线描淡彩画法,并紧密结合对象的质感特征。

(4)体现了中国古代风俗画的最高成就,对研究宋代的城市生活以及民俗、服饰、建筑、工商、交通等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23.简要说明李迪的《枫鹰雉鸡图》艺术特色。

【参考答案)《枫鹰雉鸡图》又称《鹰雉图》或《鹰窥雉图》,是传世宋

画中罕见的巨幅,由南宋宫廷画家李迪创作。该作品具有以下特点

(1)画面采用对角线构图,主体禽鸟雄鹰置于左上角枯枝巅,俯首下视,紧盯着右下角的锦雉。雉鸡张口鸣叫,正向草丛中窜逃。斜线的呼应关系和雉鸡奔向画外的动态,营造出强烈的紧张气氛,扣人心弦。

(2)画家善于观察生物,表现其捕捉瞬间之动态的敏锐洞察力和写生传神的高超表现力。

(3)作品的笔墨、敷彩技巧也十分成熟。

24.分析唐寅的《孟蜀宫妓图》。

【参考答案】此图为唐寅早年工笔人物画的代表作,画的是五代西蜀后主孟昶宫内,四个盛装宫妓的神情状貌。唐寅在表现这些盛装宫妓时,采用极为工细的手法。该图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宫廷君王的奢侈豪华带给宫妓、歌妓的只是一种悲剧。

(2,通过四个盛装的宫妓描绘了五代后主蜀孟昶的宫廷生活。

(3)诗的点缀道出了画的主题;线条细劲、流动;设色艳丽、明快

变化十分丰富;人物独特的造型特征,突出了宫妓弱不禁风的情态。

(4)整个作品秀润、明朗、简洁、清新。作者饱受炎凉世态的滋

味,通过宫妓的描绘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25.分析《荆轲刺秦王》画像石。

【参考答案】《荆轲刺秦王》是汉代的画像石,表现荆轲刺秦王紧张而富有戏剧化的瞬间,人物动作夸张,把荆轲的勇猛无畏和秦王的惊恐表现得淋漓尽致。画面分为三层第一层为管仲射小白的故事。第三层为神话题材伏羲女娲的故事;中间第二层是主要的部分。

该画是一历史故事,表现的是荆轲刺秦王这一瞬间,露出的刀锋表现荆轲的强大力量,人物运动感强烈。用对比手法,表现惊恐的秦王衬托出荆轲临危不惧的神态。画面有明显的褒贬之意,歌颂了荆轲的"勇。和"义。以及"士为知己者死"的精神。

26.分析张萱的《捣练图》

【参考答案】张萱的《捣练图》表现劳动妇女捣练的生活图景,此图是盛唐一幅重要的风俗画,表现宫中妇女加工绢丝的生活场面。全图12个人物,分为三组:起首是捣丝,中间是缝合,最后是把绢拉直、熨平。画中人物有坐有站、有高有低,动作

联系自然合理,富有一种节奏感。人物全神贯注,仿佛捣丝之声可闻。若干细节描写也十分精微生动,生活气息浓。妇女形象均丰颊硕体,服饰艳丽。线条匀细,转折不大,富有弹性。设色柔丽,以重彩渲染,给人以活泼明快的感觉,体现了盛唐以

后仕女人物画的典型风格。

27.分析梁楷的《太白行吟图》。

【参考答案】此画是宋代梁楷的减笔人物画的代表作之一。寥寥数笔就把"诗仙"那种纵横飘逸、才思横溢的风度神韵,勾画得惟妙惟肖。画家不拘泥于琐末细节,而是突出诗人的性格特征,选取最能反映诗人精神状态和思想情绪的瞬间动作加以概括的描绘。虽是逸笔草草,却言简意赅,以一当十,毫无雕琢造作之气。人物神韵的体现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梁楷的减笔画对明清及现代画家有着重要的影响。

28.赏析范宽的《谿山行旅图》。

【参考答案】《谿山行旅图》是北宋前期著名山水画家范宽最重要的代表作。一座巍峨的山峰几乎占满了大半个画面,给人以"高山仰止"之感; 山顶杂树丛生,一线飞瀑从山腰间直泄而下山脚下巨石纵横,林木葱茏,山路上有行脚商人赶着驮货的驴群缓

缓前进,它既给幽静的山林增添了生气,又起着点题的作用。从整个画面看,笔墨浓重粗壮,通幅无一败笔,于沉雄之中见精微。该画山石树木全用短条子皴和点簇、戗笔之法画成,也称"雨点皴"。此画被徐悲鸿称为中国的重要国宝,是他最钦佩的作品之一。

29,赏析郭熙的(早春图)

【参考答案】郭熙是北宋中期重要的山水画家和绘画理论家。他的山水画师法李成,又兼董源、范宽之长,故能自成一格; 《早春图》描绘早春时节清晨的山景,薄雾笼罩山腰,树枝尚未放青,但已吐出新芽,山涧溪水已经解冻,泉水潺潺,形成一潭清浅春水。画中虽无桃红柳绿的景色,但大自然处处萌发着生机,传达出春回大地的信息。这种从描写的自然景物中自然流露出的季节特色,与郭熙强调的画山水要表现不同季节的特征观点是完全一致的。

30,赏析董源的《潇湘图》

《潇湘图》是五代南唐画家董源的代表作,以横幅形式描绘江南山丘、沙岸、江河纵横的秀美景色,表现了南方的山势平缓、烟雨朦胧、淡然天成的艺术境界。山头丛林杂树以水墨点染,平沙坡岸间以披麻皴皴擦描绘而成,开卷处有二宫装女子并立,滩头列有五人击鼓奏乐江面舟中有朱衣贵族端坐,后段近岸处有十人拉网捕鱼,山水皆以花青运墨点染平淡幽深,生动地表现出江南气候湿润、烟雨迷蒙的特色。人物则以细笔重彩涂写,神采历历俱足,是董源的传世名作。

31,赏析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

【参考答案】《千里江山图》的作者是王希孟,画此图时年仅18岁。此画全卷长近12米用整幅绢画成。在这一作品中,王希孟充

分运用了中国山水画 "咫尺千里" 的表现手法,散点透视,以精微的笔法、浓烈的色彩、宏大的气势,描绘了祖国山河的辽阔和壮美,抒发了画家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此画虽然采用传统的青绿山水画法,但它没有像大多数青绿山水画那样,把重点放在殿堂楼阁、仙山海市、逸民隐士等描写上,而是着重画出千里江山的壮阔。值得注意的是它在表现阳光的感觉上所采用的巧妙手法,一方面通过色调的浓淡虚实,来表现山水的明灭隐现、景物的高低远近,产生一种阳光扑面的感觉; 另一方面又通过河水的波光闪烁体现出阳光的强烈,而这种强烈的光感,更增加了河山的壮美。这是中国古代山水画中少见的巨制。

32,分析韩滉的《五牛图》

【参考答案】韩滉是唐代著名画家,做过右丞相,工书善心,尤其擅长画人物和农村风俗景物,摹写牛、羊、驴子等动物尤佳。《五牛图》画出五头不同形态的牛,从不同角度表现了牛的强健、有力、沉稳而又行动迟缓的形体特征和习性方面,十分传神。全面的布局统一而又有变化,在处理形体透视关系等方面,也表现了很高的技巧。他那淳朴自然、稳健有力的画风也使这幅带有农村风情的兽畜动物画显得更具有艺术魅力。

33,分析徐渭的《杂花图卷》

【参考答案】徐渭是明代著名画家、戏曲家和诗人。他敢于革新、创造,他的大写意画法开创厂我国古代绘画史上的一种重要画风,对后来的诸多画家有重要影响。《杂花图卷》共10幅,画四季花果、树木13种,洋洋洒洒,一气呵成。丰润的牡丹、淋漓的荷叶、皎洁的白莲、孤傲的秋菊、厚实的石榴、挺俏的梅花、萧疏的竹叶等疏疏密密、虚虚实实、浓浓淡淡、轻轻重重所形成的墨的旋律,使人心旷神怡,多种笔势所形成的墨汁淋漓、风驰雨骤的艺术效果,充分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激情由于徐渭充分发挥了笔、墨和宣纸的性能,结合了草书的笔法,又真切地把握了对象的本质特点,所以横涂竖抹,皆能左右逢源,突出地体现了徐渭水墨大写意花鸟画的特色。

34.分析朱耷的《荷花水鸟图》。

【参考答案】《荷花水鸟图》是清代杰出画家朱耷的作品。该作品描述的意境是,孤

石倒立,疏荷斜挂,一只翻着白眼的缩脖水鸟独立于小头朝下的怪石之上。从朱耷《荷

花水鸟图》这一类作品中,人们很容易察觉作者怪诞、冷漠、高傲、孤独、白眼向人的个性特征。

全画用笔用墨都非常简练,充分发挥了书法修养的优势。画中的大块空白,更增强了全画悲凉的气氛,且给人以无穷的遐想。这是中国画善于利用空白,使"无画处皆成妙境"的突出体现。

35.分析詹建俊的《狼牙山五壮士》。

【参考答案】《狼牙山五壮士》采用三角形的构图,描绘了五壮士即将跳崖前怒视侵略者的瞬间情节,既鲜明地刻画出他们对侵华日军的强烈义愤,又表现出他们宁死不屈的崇高气节和英勇气概。作品在构图上也独具匠心,将五位英雄的形象组织成一个庄重的三角形,宛如一座巍峨的高峰矗立在群峰耸立的狼牙山之巅,从而突出了抗日英雄永远屹立于神圣不可侵犯的中华领土,也永远屹立于中国人民心间这一英雄史诗的主题。

36.分析人面鱼纹彩陶盆。

【参考答案】人面鱼纹彩陶盆是一件内壁绘有人面鱼形纹样的彩陶盆,1955年出土于陕西西安半坡村新石器文化遗址。距今六千多年,是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先民所制。

人面鱼纹是半坡型彩陶最具代表的纹样。通过人面鱼纹可以发现距今六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先民们已经有了对人和动物等较复杂形体的基本表达方式,已经能够准确把握人面椭圆形与五官位置、特征的表现,但又不以写实的方法表现,而是一个圆形的近于图案的纹样,头发挽成高髻或饰以羽毛、草穗之类的饰物。前额上涂以不同色彩,髻左右各插着对称的羽毛或者其他东西做成的缨穗式鱼形饰物,口角涂色,嘴多呈张开状,眼睛或瞪大或闭拢,嘴上两边也对称装饰着谷物、草穗、毛羽制成的类似胡子或鱼形的饰物。整个纹样抓住了头面纹饰、表情这两个关键之处。不求形体逼肖而用圆形、三角形、曲线等几何形把握人面的形态特征,用线描和平涂的手法构成。图形本身的对比形成较强的装饰

意味。整个纹样充分表述了人在自然生活中祈祷丰收和欢庆春的到来时的表情特征,表现出先民们对社会生活和战胜自然的信心。

37.分析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

【参考答案)顾闳中是五代南唐画家,存世作品有《韩熙载夜宴图》。该作品是中国画史上的名作,以连环长卷的方式描摹了南唐巨宦韩熙载家开宴行乐的场景,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五代南唐政权的摇摇欲坠造成许多人对前途悲观失望,故而疏狂自放以蒙蔽朝廷耳目。

(2)通过听琴、观舞、休憩、常乐、调笑五个场面,描绘了政治上失意的官僚韩熙载尽情声色、颓唐放纵的夜宴生活。

(3)作品构思严谨,人物性格刻画生动而有深度。衣纹组织严谨而又简练。设色以浓重色调为主,配以淡彩,间隔用大块的黑白,起着统一画面的作用。

(4)该作品是研究音乐史、舞蹈史、工艺史的宝贵资料。

38.分析展子虔的《游春图》。

隋代画家展子虔的《游春图》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山水画卷。画中以青绿勾填法描写山川、人物、尚无皴法,树木直接用粉点染,体现出朴拙而真切的描绘自然的能力,展示出山水画已经由六朝以来的萌芽状态而趋向成熟。画面取俯瞰式构图,重叠的山冈,平远的河水,确实取得了"远近山川,咫尺千里"

的效果。游乐于山川中的人物以及画面所呈现出来的春天的气息,显然是在追求"画外有情"的艺术境界。以前只在理论上探讨过的山水画技法,这时已经能够部分地做到了,反映出作者观察与认识自然景物的能力明显提高了。从画画所呈现出来的风格特点等方面可以明确看出这一时期山水画的成就与面貌,给后世以深远的影响,开创了青绿山水的端绪。

分析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

盛唐人物画家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以盛唐宫廷贵族妇女生活为创作题材,描绘的是杨贵妃姐妹三月三日游春的场景。该作品不依靠背景,仅以一组人物的配置、马的跑动和色彩运用衬托出春天的气息。通过人物的主从关系,构图的前疏后紧,突出了主人公的地位,线条简劲而流动,赋色艳丽鲜明,人物体态丰满华贵。画卷使人自然地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具有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唐代是人物画走向成熟的时期,"绮罗人物"这一新的画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40.分析李昭道的《明皇幸蜀图》。

【参考答案】唐初山水画家李昭道的《明皇幸蜀图》,其表现的是唐明皇于安史之乱时,逃离长安入蜀避难行于蜀道的情节。在崇山峻岭中,一队骑旅自右侧山间穿出,向远山栈道前进。画幅右下角画一骑者着红衣、乘剪三花的黑马正待过桥的是唐明皇。明皇的马见小桥而徘徊不前,这一细节的描

写,对突出画面中心人物、唤起观众联想人物的复杂情绪有着重大的作用。远处有正在翻越山岭的队伍和中部正在歇息的骑从,他们不同的情态表现了旅途跋涉的疲困和艰巨。嫔妃则着胡装戴帷帽,展示了当时的习俗。画中人骑虽小,但已摆脱了仅作为山水的点缀之物,而突出了情节性的故事内容。画为青绿设色,山势突兀险峻,白云萦绕其间,山石有勾勒无皴法,画面明丽典雅,具有初唐青绿山水的特色。

41.简要分析崔白的《双喜图》。

【参考答案】《双喜图》为崔白代表作。此画中,在肃杀秋风中飞鸣的山雀和被惊扰的野兔之间就具有明显的呼应关系。在表现技法方面,《双喜图》灵活地运用工谨与粗放的笔趣,描绘山鹊属工笔双钩填彩法,画野兔基本上与双钩填彩有关,但表现皮毛时用细腻的线条描绘处理,隐去轮廓边线,达至更写实的形貌,对枯木、衰草和山坡则用半工半写或完全写意的用笔,表现他在用笔上的疏放和灵活性。崔白花鸟画创作中兼工带写的独特技法,打破了黄家画派对北宋宫廷花鸟画的垄断局面。

42、简析梁楷的《泼墨仙人图》艺术特色。

梁楷的《泼墨仙人图》是现存最早的一幅泼墨写意人物画。可以说是梁楷与画院画风决绝后,自辟蹊径,独树一帜,在绘画创作中所创"减笔"画之杰作,画面上的仙人除面目、胸部用细笔勾出神态外,其他部位皆用阔笔横涂竖扫,笔笔酣畅,墨色淋漓,豪放不羁,如入无人之境。

作者在构造人物形象时,有意夸张其头额部分,几乎占去面部的多半,而把五官挤在下部很小的面积上,垂眉细眼,扁鼻撇嘴,既显得醉态可掬,却又诙谐滑稽,令人发笑,以生动的形象表现了作者的思想境界和生命态度,极尽嬉笑怒骂之态。

画面上几乎没有对人物做严谨工致的细节刻画,通体都以泼洒般的淋漓水墨抒写,那浑重而清秀、粗阔而含蓄的大片泼墨,可谓笔简神具、自然潇洒,绝妙地表现出仙人既洞察世事又难得糊涂的精神状态和性格特征。

43.简要分析赵孟頫的《鹊华秋色图》。

【参考答案】元代画家赵孟頫的《鹊华秋色图》,纸本设色,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鹊华秋色图》描绘的是元代齐州郊区(今山东济南)"华不注山"和鹊山及其周围的秋天景色。图中,赵孟頫采取平远法构图,画中平川洲渚,红树芦荻,渔舟出没,房舍隐现。绿荫丛中,两山突起,山势峻峭,遥遥相对。图中林木种类颇多,红绿相间,枯润相杂; 树姿高低曲直变化丰富,布置得宜,聚散自然,多而不繁,疏朗有致。综观全图,作者将诸多景物安排得错落有致,把水墨山水与青绿山水融为一体,笔法灵活,画风简逸,含有寄趣林泉、向往自由的情感,显示出高度的概括能力和创新能力。后人评价该画卷既有唐人之致而去其纤,又有宋人之雄而去其犷。

44.简要分析《鹿王本生图》。

北魏所开凿敦煌莫高窟第257窟的《鹿王本生图》,描绘释迦牟尼前生为九色鹿,曾救溺水人,其后在国王悬赏捉拿九色鹿时溺水人因贪心赏钱,告发九色鹿的行踪,而最终得到报应的故事。这幅画用一长条横幅展开了连续的情节,将鹿王救起溺水人、王妃梦鹿、国王悬赏直至国王放弃追捕、王妃气死等一系列故事情节生动地描绘出来,事件高峰放在构图的中心,构思巧妙。但这种构图尚未形成固定格式,属早期的连环画式构图。

45.简要分析《芙蓉锦鸡图》

《芙蓉锦鸡图》,疑为出自北宋画院高手,而宋徽宗赵佶亲加题诗,故后世多视为徽宗画。全图设色艳丽,绘芙蓉及菊花,芙蓉枝头微微下垂,上立一五彩锦鸡,扭首顾望花丛上的双蝶,比较生动地描写了锦鸡的动态。这种表现形式,在宋代花鸟画中很是流行。五彩锦鸡、芙蓉、蝴蝶虽然均为华丽的题材,但如此构图便不同于一般装饰,而充满了活趣。加以双勾笔力挺拔,色调秀雅,线条工细沉着; 渲染填色薄艳娇嫩,细致

入微。锦鸡、花鸟、飞蝶,皆精工而不板滞,实达到了工笔画中难以企及的形神兼备、富有逸韵的境界。

画上有赵佶瘦金书题诗一首,并有落款。

46.分析曾鲸的《王时敏像》。

《王时敏像》作者是曾鲸,是明代肖像画的代表,是一位富有创造性的开宗立派的人物,同时也是明代画家中受到欧洲油画影响的典型人物。曾鲸在传统人物画凹凸法的基础上,创没骨画法,吸取了西方明暗法之长,以淡墨勾定五官轮廓,施墨略染后,再赋色彩,烘染数十层,使人物面部结构更具立体感。在人物形象的刻画上,不仅注重表现人物的外貌特征,而且深入揭示人物的精神气质。

《王时敏像》将王时敏文质彬彬的气质表现得十分成功。在画法上他既体现出了民间写真的传统技巧,又反映了文人画的审美取向,形成独具特色的风格。

曾鲸根据塑造人物的需要,背景不着一笔,虚实结合。这些风格和特点在其代表

作《王时敏像》中均有明显体现。

47.分析徐渭的《墨葡萄图》。

【参考答案】徐渭的《墨葡萄图》是其水墨大写意花鸟画的典型代表。此图纯以水墨写葡萄,随意涂抹点染,任乎性情,葡萄藤条纷披错落,向下低垂。在图中徐渭以饱含水分的泼墨写意法,点画葡萄枝叶,将葡萄珠的莹透彻之感显得淋漓酣畅。葡萄藤蔓的描绘不拘形似,更妙在似与不似、以草

之法入画,此幅用笔似草书之飞动,诗画与书法在图中得到自如充分的结合、从

使此画呈现出一种乱头粗服的美。《墨葡萄图》较之元代画家的逸笔草草、更具

一种野拙的生机感。在徐渭笔下,绘画不再是对客观对象的描摹再现、而是表现

主观情怀的手段,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48.分析石涛的《山水清音图》。

【参考答案】这幅《山水清音图》构思新颖,意境清朗,是清初画家石涛中年时期的佳作。在《山水清音图》中,石涛就用了他最擅长的"截取法",在丛林中截取了幽阁深藏的一段景致,以特写的手法绘出,虽画的是一段小景,却传达出一种深邃的意境。该画用笔劲利沉着,用墨淋漓泼辣,山石以淡墨勾皴,用浓墨、焦墨破擦,多种皴法交织互施,带光带毛,夹水夹墨,颇得生动节

奏之效。整幅画笔与墨汇,混沌氤氲。特别是那满幅洒落的浓墨苔点配合着尖笔剔出的丛草,使整个域面萧森郁茂,苍莽幽邃,体现了一种豪情奔放的壮美。画的左下方有一方白文印"搜尽奇峰打草稿"。这是石涛论画的

一句脍炙人口的名句,是石涛绘画思想的精华之一。黄山是石涛描绘最多的景致,这幅《山水清音图》即为一例,他以自由挥洒的笔墨和充满激情的山石线条,展示了自己

不平静的内心世界,抗逆现实,具有创新意识。

49.分析八大山人的《孔雀牡丹图》。

【参考答案】在八大山人的《孔雀牡丹图》中,画两只孔雀立于头重脚轻的卵石顶端,上有牡丹、悬崖,以及题诗一首,以及八大山人落款和印章。《孔雀牡丹图》中形貌丑陋、白眼向天的孔雀,尾拖翎毛三条,站于不稳的石土,以此来表现自己孤傲不群、愤世嫉俗的性格,从而创造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花鸟造型。八大山人的花鸟画往往从立意、构图和题诗、落款都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国破家亡的悲愤凄凉的心境,同时宣泄着他对现实的强烈不满,这一点在《牡丹孔雀图》中表现极为突出、在该幅作品中八大山人借用两只丑陋的孔雀,题诗及其独具风格的落款,通过诗画结合,嘲讽了唯命是从的奴才,具有辛辣的讽刺意味。

50、分析任伯年的《酸寒尉像》。

【参考答案】在任伯年作品《酸寒尉像》中,"酸寒尉"指海派画家吴昌硕。任伯年曾多次为吴昌硕画像,形态各不相同,而以此画最为精彩。画中所画吴昌硕头戴红缨帽,足着高底靴,身穿葵黄色长袍,外罩乌纱马褂; 马蹄袖交拱胸前,凝视端正,意态矜持,完全一幅小县尉的穷酸之相。淡笔草草勾

写面部,略加皴擦,神采毕现。马褂、长袍直接用色墨即兴随机写来,巧妙地把渊源于其父的民间写真术与波臣派先画墨骨后赋彩的画风相融合,浓淡得宜,色中见笔,气势非凡。

51.赏析关山月的国画作品《云破月来花弄影》。

【参考答案】关山月的国画作品《云破月来花弄影》具有的艺术特点:

(1)该画的布局疏密有致,虚实相生,主次分明

(2)在用笔上轻重急涩,转折顿挫,枝干显得苍劲有力

(3)用墨浓淡干湿的变化,产生层次和远近空间感。

52.简析《霍去病墓石雕》

【参考答案】霍去病是西汉汉武帝的名将,因有战功,封为骠骑大将军,死后陪葬武帝茂陵旁,有大型石雕散置墓旁,以作纪念。《霍去病墓石雕》多是根据原石自然形态,运用圆雕、浮雕、线刻等手法,雕刻而成。浑厚深沉,粗放豪迈,简练传神,是现存时代最早、保存完整的成组石雕。其代表作品有"马踏匈奴" 、"伏虎"、"跃马"等。石雕散置于封土之上,远望如山石,近看神态

十足,是中国现存最早,保存最完整的一批石雕艺术精品。

53.试分析徐悲鸿《田横五百士》。

【参考答案】这幅《田横五百士》是徐悲鸿的成名大作。田横是秦末齐国旧王族,继田单之后为齐王。刘邦消灭群雄后,田横和他的五百壮士逃亡到一个海岛上。刘邦听说田横深得人心,恐日后有患,所以派使者赦田横的罪,召他回来。可见徐悲鸿作此画是受太史公的感召。

正是有感于田横等人"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高节",画家着意选取了田横与五百壮士惜别的戏剧性场景来表现。这幅巨大的历史画渗透着一种悲壮的气概,撼人心魄。画中把穿红袍的田横置于右边作拱手诀别状,他昂首挺胸,表情严肃,眼望苍天,似乎对茫茫天地发出诘问,横贯画幅三

分之二的人物组群,则以密集的阵形传达出群众的合力。人群右下角有一老妪和少妇拥着幼小的女孩仰视田横,眼神满含哀婉凄凉,突出了田横与青年壮士之间的对答交流。背影衬以明朗索净的天空,给人以澄澈肃穆的感觉。

在欣赏徐悲鸿的画时,会发觉画中人物伸展的手臂、踮起的脚尖、前跨的腿、支立的木棍、阴森锋利的长剑构成了一种画面节奏,寓动于静,透出一种英雄主义气概。在当时流行现代主义艺术之风的中国,徐悲鸿坚持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现实主义立场,借历史画来表达他对社会正义的呼唤,这些犹

如黑夜中的闪电,划亮天际,透出黎明的曙光。

54.试分析王冕的《墨梅图》。

【参考答案】《墨梅图》是元代画家和诗人王冕的作品,在绘画方面,他以画"墨梅"来借物抒情。本幅画是他的代表作。一枝含苞欲放的梅花,横斜在画幅中间,劲拔那枝干有数尺之长;已开未开的梅花洋溢着一种蓬勃的生机,显得十分清新可爱。画的左上角有画家自己的一首诗,这首诗和梅花一样,充满着生气。它不仅说明了画家创作这作品的意图,而且吐露了他的胸怀和理想。在画法上笔力挺秀,画梅花时创造了一种一笔两顿挫的方法。全画虽然只用淡墨,却能把梅花姿态表现的十分动人。

55、试分析徐悲鸿的《群马图》。

【参考答案】在画家徐悲鸿的大量作品中,马是他最喜欢的题材之一,他画的马大多是奔放啊不羁的野马。他笔下的马总是比较瘦。有人以为是美中不足,其实,那是画家有意为之,正如唐代大诗人杜甫认为的,马的神气是由骨表现出来的,所以画马重在画骨,而且画骨要比画肉更难。徐悲鸿创造的许多风棱瘦骨的形象、与他要表现的天马行空、令人神往的思想境界和豪放中略带犷悍的艺术风格是一致的。

此幅《群马图》作于1940年,徐悲鸿当时正旅居印度,他从报纸上得知中国军队在鄂北痛击日本侵略者,情不自禁,乘兴挥毫、画下这幅佳作。在图中左上侧,他自题曰:"昔有狂人为诗云:一得从千虑,狂愚辄自夸,以为真不恶,古人莫之加"。借这幅奔马图,他抒发了自己对国家、民族的明天满怀的希望。

56、简要分析《人物龙凤图》。

【参考答案】《人物龙凤图》是1949年由湖南长沙陈家大山楚墓出土的文物,是战网现发现最早的一幅帛画,画风以墨线勾描、线条有力,顿挫曲折富于节奏的起伏变化,用黑白组合,使画面具有一定的装饰趣味。在人物的唇和衣袖上,还可以看出施点过朱色的痕迹。关于画中所绘龙的形象,初发现

时由尹左侧龙足处破损,只见右侧足、一度被认为是夔,该作品也曾定名为《夔凤人物图》。夔是古代传说中恶的象征物、故而将这幅画的含义释为善恶之争,恭立的妇女则是祈祷善灵的胜利。在妇人之上绘的龙凤,寓示着死者随龙凤所引升天时情形,腾空而起的龙、凤均有一种向上的动势,而下方的

倒立人物则反映出一种跟随的特征。可以肯定这是一幅为死者祈求上天保佑的其有丰富含义的绘画作品。这幅帛画从用笔用线的描述、人物特征的描绘到图的构成无不反映出我国古代绘画对形、神独特的气质和丰富内涵的表现。

57.简要分析吴道子《天王送子图》。

【参考答案】《天王送子图》又名《释迦降生图》、描绘的是佛祖释迦牟尼降生为悉达王子后,其父净饭王和摩耶夫人抱着他去朝拜大自在天神庙时诸神向他礼拜的故事。

此图写异域故事,而画中的人、鬼神、兽等却完全加以中国化、道教化,这是由当时佛教与中国本土变化至唐日趋融合之势所致。此图意象繁复,以释迦降生为中心,天地诺界情状历历在目、技艺高超、想像奇特、令人神驰目眩。

画卷中人物神情动作、鬼怪、神龙、狮象等都描绘得极富神韵、略具夸张意味的造型更显出作者"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的艺术追求和艺术趣味。此图技法首重线条和用笔,笔势夭矫,行于所当行,止于所当止,故线条流转随心,轻重顿挫合于节奏,以动势表现生气,具有"疏体"画的

特性,是典型的"吴家样"。《天王送子图》构思独到,气势磅礴,功力深厚,物象纷繁,给以后的宗教题材绘画尤其是佛道壁画带来深刻的影响。吴道子壁画原作已不可见,现存纸本是后人的摹本,形神俱佳。

58.分析李成的《晴峦萧寺图》

【参考答案】本幅以直幅形式画冬日山谷景色,画中群峰兀立,瀑布飞泻而下,中景山丘上建有寺塔楼阁,山麓水滨筑以水榭、茅屋、板桥,间有行旅人物活动。山石雄伟而秀美、皴染用笔多有变化,兼具关仝之雄浑与李成之清润。画家以尖利笔致画寒林枯木,景色清幽静谧,虽非平远之景,但依然具有李成画风特色。

《晴峦萧寺图》上半部两座高峰重叠,左右山峰低小淡远,当中一座楼阁突出,萧

寺下及寺右边三四座小山冈,皆有树生其上,画的最下处是从山中流出的泉水而形成的溪水,一木桥架其上,山脚下下有亭馆数间,人群来往。用笔坚实有力,画山亭馆及楼塔之类,皆仰画飞檐,勾勒而形极层迭,皴擦甚少而骨干自坚,都有李成画的特点。

59.简析太原晋祠的特点。

【参考答案】宋元时期的宗教建筑成就最高,宋代主要的建筑群是山西太原晋祠,是现存最早的木构建筑。其位于太原西南悬翁山下,原来侍奉春秋时晋侯的始祖叔虞,古称"晋祠"。现有建筑除圣母殿、飞梁是北宋,献殿是近代以外,都建于明清。

圣母殿始建于北宋天圣年间,崇宁元年重修。正面朝东,面阔七间,进深六间; 重檐九

脊殿顶; 平面中减去殿身的前檐柱,使前廊深达两间,内柱除前金柱外全部不用; 前檐副阶柱身施蟠龙,柱有显著侧脚和升起。飞梁是位于圣母殿方形水池鱼沼上的十字桥梁。其结构是先在水中立石柱,柱上置斗拱、梁木,再覆以砖。

60.分析明式家具的特点和工艺特色。

【参考答案】明式家具造型简洁、线条流利、装饰适度。明式家具以结构合理化和造型艺术化充分展示简洁、明快、质朴的艺术风貌。明式家具的特点如下:

(1)明式家具的整体结构以框架式样为主要形式,呈现出束腰和无束腰两大结构特征。

(2)明式家具造型上的另一特色是讲究线条美。

明式家具在工艺特色上具有如下特点:

1.制作工具先进。2.制作材料发生了变化。3.追求天然的木质纹理之美;4.家具形体结构严谨,造型装饰洗练(5)家具款式系统化。

61.简析《女史箴图》的修容饰性。

【参考答案】《女史箴图》为东晋人物画家顾恺之的代表作品,是顾恺之根据西晋张华的文学作品《女史箴》而作。

画中人物以线造型,线条优美流畅,富节奏感。全画共九段,选取当时贵族妇女生活片段进行描绘,意在向宫中妇女讲解和规劝封建道德规范。《女史箴图》描绘宫中女子正对镜梳妆,其神情娇柔矜持,人物形象的塑造具有时代特征,是贵族女子的典型做派,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画面右上方有"人咸知修其容,莫知饰其性" 的告诫之语,意在劝诫宫中女史做到内外兼修。

62.试分析达·芬奇的作品《蒙娜丽莎》。

【参考答案】《蒙娜丽莎》是文艺复兴时期画家达·芬奇所绘的丽莎·乔宫多的肖像画。其具有以下的特点

(1)文艺复兴确立了个人的价值,肯定了现实生活的积极意义。

(2)成功地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有产阶级的妇女形象

(3)人物仪态安详、表情平静。金字塔形构图增加了人物的端庄和稳重。双手刻画精确、丰满、背景运用"空气透视法"使主题愈加鲜明,充分突出了人物的健康、华贵和青春的美。

(4)在构图上,达·芬奇改变了以往画肖像画时采用侧面半身或截至胸部的习惯、代之以正面的胸像构图,透视点略微上升,使构图呈金字塔形,蒙娜丽莎就显得更加端庄、稳重。

(5)蒙娜丽莎的一双手,柔嫩、精确、丰满,展示了她的温柔、身份和阶级地位,显示出达·芬奇的精湛画技和他对自然的敏锐洞察力。

63.分析米隆的《掷铁饼者》。

【参考答案】《掷铁饼者》是大理石雕复制品,高约152厘米,罗马国立博物

馆、梵蒂冈博物馆、特尔梅博物馆均有收藏,其作者是米隆。这件雕像表现了竞技运动员健美而又富于力感的形象,在人体运动中体现一种和谐之美和理想之美。作者成功地解决了人体在运动中的重心稳定和空间结构的两大难题,使雕像既有连续运动的时间节奏感,又有回旋动作的空间稳定性。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雕像都给人以美感的完整性与动势的真实性。

64.分析大卫的《马拉之死》。

【参考答案】《马拉之死》是大卫的一幅名画,它因马拉的特殊身份和简洁有力的形式而为人们所熟知。

马拉是法国大革命中雅各宾派的领导人之一,右翼保皇党分子申请困难救济为名,潜入浴室,将其杀死在浴缸里。在画面上表现的是马拉被刺杀在浴缸的情景。匕首抛在地上,鲜血从马拉的胸口流出,他的左手仍握着便笺,脸上露出愤怒而痛苦的表情。

该作品的构图简洁单纯,人物造型追求纪念碑雕像效果,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色彩的强烈对比更突出了马拉的英雄形象。该作品在当时法国大革命的背景中具有强烈的号召力,是画家一生中意义最大的肖像性历史画,也是新古典主义的典型作品。

65.赏析米勒的《拾德者》。

【参考答案】米勒是以画农民题材著称的法国现实主义画家,其代表作品为《拾穗者》。《拾穗者》刻画了三个贫困的农妇到农场主的麦田里拾收割后剩落下来的麦穗这一情节,歌颂了农民劳动的艰辛与崇高。

整个作品的手法极为简洁朴实,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生活的真实描写以及隐含其中的社会批判意识

(2)通过刻画劳动的美,表现出一种淳朴自然的情感,晴朗的天空和金黄色的麦地十分和谐,丰富的色彩统一于柔和的调子之中

(3)其绘画语言凝练厚重,浑朴自然。

66.分析达利的《记忆的永恒》

【参考答案】该作品创作于1931年,是达利的重要代表作。

画面展现的是一片空旷的海滩上三只钟表软塌塌地挂在树枝上、方台上和变形的怪物上。画面形象奇特怪异且在现实生活中毫无关联,但却被表现得逼真写实,空间透视深远,充满静谧、神秘的气氛。该作品充分体现了偏执狂批判的典型特征运用写实主义的手法将毫不相干的事物加以奇妙组合和变形,从而产生一种超现实的荒诞梦境感。

67.分析伦勃朗的《夜巡》

【参考答案】《夜巡》可以说是伦勃朗艺术和生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该作品的创作背景、内容、手法表现如下:

(1)荷兰独立后,随着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带有风俗题材性质的团体肖像画应运而生。

(2)描绘了阿姆斯特丹射击手公会在白天执行一件紧急任务而即将出发前的情景。

(3)画面整体处理得富有戏剧性,人物动态各异、形象生动,明暗变化强烈。

(4)打破了"巴洛克"风格的豪华与奢侈,建成了现实主义艺术创作原则。在艺术性或思想性上具有不可低估的价值。

68.分析马蒂斯的《红色的和谐》。

【参考答案】《红色的和谐》是马蒂斯成熟期的代表作。该作品创作于1980年,描绘的是女主人正在往餐桌上摆放果盘的家庭生活场景,但实际上作品的主题意义已经微不足道。作品采用了红、绿等鲜艳颜色的对比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并将画面的三维立体空间向二维平面压缩,强调造型的平面化、单纯化和装饰性,给人以赏心悦目的美感。该作品已经完全背离了马蒂斯早期野兽般狂放粗野的艺术风格,趋于宁静、和谐。

69.分析毕加索的《亚威农的少女》

【参考答案】《亚威农的少女》创作于1907年,被认为是美术史中第一件有立体主义倾向的作品,具有里程碑意义。画面着重表现了五位少女的裸体形象以及一些水果静物。作品采用多视点的方式,画面中的形象皆被处理成几何块面的形式,且人物形象的表现明显受到非洲原始木雕的影响,三维立体的空间被彻底颠覆。该作品因其在创作理念和表现手法等方面的大胆革新而在西方美术发展史中具有重要意义。

70.分析蒙克的《呐喊》。

《呐喊》创作于1893年,是蒙克创作的 "生命组画" 最富刺激性的一幅,也是他的重要代表作品之一。在该作品中艺术家以极度夸张的笔法,描绘了一个变了形的尖叫的人物形象,把人类极端的孤独和苦闷,以及那种在无垠宇宙面前的恐惧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作品构图在旋转的动感中,充满粗犷、强烈的节奏; 色彩被夸张得富于表现性,但仍与自然保持着一定程度的关联; 画面形象扭曲变形; 该作品采用象征、隐喻和夸张的表现手法将情感表现推向了极致,揭示了人类"世纪末"的忧虑与恐惧。

71.赏析委拉斯贵支的《宫女》。

【参考答案】画面中的画家本人,眼睛注视着画面以外他所要描绘的对象。画面中心处挂在墙壁上的镜子里映照出国王和王后的影像,说明画家正在给国王和王后画像。在画面中占了主要地位的小公主和宫女是在画家工作时突然闯进宫廷画室的。因此,这一作品是一幅描绘小公主及其宫女日常活动的片段佳作。

给画家本人留下的一幅难得的自画像,实际也反映着作者本人在西班牙宫廷王宫中的地位、身份和命运,是画家宫廷生活的自我写照。作者运用了油画艺术所可能具有的全部表现手段,形体、明暗、透视、光影、色彩、人物的姿态和表情、人物之间的呼应衬托以及人物与环境之间巧妙而合理的安排

等,使得所有这些因素全都非常和谐地融合在一种坚实而又自然的画风之中。这幅名作精致地创造出一种真实感很强的、庞大的空间景象的视觉幻想,也就是一种客观完整而有机的意象,而他所采用的是经典的欧洲现实主义绘画的语言。

72.分析拉斐尔的《椅中圣母》。

【参考答案】《椅中圣母》是意大利画家拉斐尔的作品。拉斐尔的圣母像是他的艺术生涯丰碑,他那些圣母所具有的完美品质,乃得益于他对人间女性的敏锐洞察力。这幅画上的圣母、圣婴与约翰三个形象,比他以往任何圣母子画像更富有生活气息。该作品在创作上具有以下的特点:

(1)神人合一,画面的圣母形象就是生活中的人的感觉

(2)既有基督教题材的传统绘画规则,又有作者自己的创造,如光环和衣服的调整

(3)构图独具匠心,自然而协调。

73.分析扬·凡·埃克的《阿尔诺芬尼夫妇像》。

【参考答案】《阿尔诺芬尼夫妇像》文艺复兴时期尼德兰著名画家扬·凡.埃克的作品,这幅画的画家真实地描绘了典型的资产者形象,不仅再现夫妇的外貌和个性特征,而且对室内的环境作了极其逼真的描绘,显示了画家特殊的造型才能

(l)运用改革后的油画材料和油画技法绘制的,画中的许多景物被描绘得非常细腻,如铜烛灯、贵族袍、小狗毛皮。

(2)作品表现手法新颖而又富于独创性。如男女组合史无前例,背景真实罕见,礼仪般的姿势。

(3)小圆镜和签名,及画面各部分的象征意义。

74.分析波提切利的《春》。

【参考答案】《春》和《维纳斯的诞生》是波提切利一生中最著名的两幅画作,其中《春》用神话人物来表现自然节令。全画描绘了9个神话人物西风神、仙女、花神、维纳斯、丘比特、三女神、墨丘利。维纳斯处于画面中央,是全画中心人物,她是爱和美的象征,是人性的化身,突出她也就是对人性的歌颂。全画背景是一片幽静的桔林(暗喻美第奇家族的徽饰),一派春回大地、花草争妍的景象。诸神们是为春天的到来而欢歌。对美和爱的追求,即对人性的追求是这一作品的主题,体现了鲜明的人文主义思想。

75.分析鲁本斯的《劫夺吕西普斯的女儿》。

【参考答案】《劫夺吕西普斯的女儿》描写的是传统的"抢婚"场面,不管这种风俗是表现双方的心愿还是双方的敌对,对画家鲁本斯来说是并不重要的,他所注意的是肉体与马匹之间的色调对比,关心的是人仰马翻般的热烈场面。该作品有以下五个特点

(1)复杂而又有强烈动势的对角线构图,增加了紧张不安

(2)鲜明的色彩对比:马的重色和女子的白皙肌肤的明亮色调对比,亮丽、纯净,富于闪烁的光感

(3)开阔有力的笔触,动感的线条,洋溢着勃勃生机,风格豪放

(4)人物造型饱满健壮,绝无纤弱之感

(5)内容神话故事。

76.分析大卫的《荷拉斯兄弟之誓》。

【参考答案】大卫在《荷拉斯兄弟之誓》中运用了多侧面揭示主题的手法,使悲壮的戏剧性场面具有无比的丰富性。男人的刚毅、悲壮与女人的哭泣形成对比,深化了题旨的思想性。画面上的气氛是明确的为了民族的存亡,为了拯救祖国,只有牺牲家庭和个人的利益。画中主要人物的表情、动

作激昂,后景上的古典建筑突出了这种庄重的气氛。当法国人民高唱着"不是获胜利,就是死亡"的革命歌曲奔向前线和外国侵略军、贵族流亡者决战的时候,这幅画的鼓动作用是很明显的。整个画面构图严谨、气势雄健、造型坚实,体现了新古典主义美术的重要特征。笔触平静,画风细腻、静谧、崇高、纯洁。

77.分析哈尔斯的《吉普赛女郎》。

【参考答案】吉普赛人是浪迹在欧洲各地的一个流荡民族。由于无长期固定居点的生活,他们学会了各种技艺,性格也分外开朗、活泼而且奔放,年轻女子尤擅歌舞。在《吉普赛女郎》这幅画上,描写的是一个披散着黑发、穿着较随便的穷苦的吉普赛姑娘。她敞着领口,脸上露出一丝狡黠的微笑,好像她什么都不在乎,无拘无束。

画家采用了明快的大笔触,以加强形象的表现力。在这里,哈尔斯有意给这个女郎的脸上增加了一点红晕。看来她是刚喝了几口酒,呈现出一种兴奋的情绪,正在朝一个画外的人物调笑,使这幅画具有风俗性的肖像画的特点。此外,形象尽管被描绘得很俏皮,但仍能显出她的豪爽性格。她是一个自由的,富有热情的吉普赛少女的典型。她没有思想的束缚,也不带有宫廷妇女的矫揉造作,相反姑娘那种民间气质被画家以圆熟的

技巧,热烈的色调准确地刻画出来。

此外,哈尔斯的肖像作品一般幅面都较小,这是为了满足市民家庭生活的需要,而且常常采用半近景构图,以突出人物的面部和身姿,着意刻画人物的内心表情。《吉普赛女郎》正是上述许多特点的集大成者。

78.简要分析《拉奥孔》

【参考答案】《拉奥孔》是希腊化时期的著名雕塑作品。该雕塑表现了拉奥孔及其两个儿子被两条大蛇缠住,正在极力挣扎、痛苦不堪的情形。

雕刻家在作品的构图上精心安排,作品呈金字塔形,稳定而富于变化,三个人物的动作、姿态和表情相互呼应,层次分明,充分体现了扭曲和美的协调,表现了雕塑家对人体解剖学的精通和对自然的精确观察,以及纯熟的艺术表现力和雕塑技巧。这是一组忠实地再现自然并善于进行美的加工的典范之作,被誉为古希腊最著名、最经典的雕塑杰作之一。

79.简要分析图拉真纪念柱的建筑风格。

【参考答案】纪念柱是罗马帝国纪念性建筑的另一种形式,留存至今的图拉真纪念柱是其代表作。它是图拉真皇帝为纪念对达契亚人的胜利而建的,是一个用大理石砌成的大柱子,由底座、柱身、柱顶三部分组成,高38米。柱身内有一个螺旋形梯子直通柱顶,柱顶上曾立有图拉真皇帝的铜像,柱身环

绕着23圈、长达224米的浮雕带,叙述了图拉真征服契亚人的战争经历。

80、简要分析圣索菲亚教堂。

【参考答案】圣索菲亚教堂是中世纪拜占庭艺术中最辉煌的成就之一,建于公元532至537年,是在532年君士坦丁堡暴乱中被烧毁的圣索菲亚教堂的废城上重建的。

教堂在构思和技术上受罗马万神殿的影响很大,主要部分是二个巨大的半圆穹顶,东西两头连接着两个半圆穹顶,每个半圆左右两端又接上更小的半圆穹。南北两边是圆拱形墙体,下面由两层列柱和厚实的墙体承,列柱后面又有侧廊,这样就形成了一个高大宽阔、气势磅礴而又节奏分明的内部空

间。圣索菲亚教堂混合了东方与西方、过去与未来的结构,是一个气魄雄伟的混合建筑,再加上那些闪亮的镶嵌画,仿佛使人置身在一个非现实的幻境里。

81.分析《湿婆之舞》。

【参考答案】湿婆是印度教崇拜宇宙精神化身的三大主神之一,他是生殖与毁灭之神,也是创造与破坏之神,又是苦行与舞蹈之神。

作品中的湿婆四周的燃烧的火焰光环,是无始无终、不灭的宇宙的象征湿婆的四臂象征他法力广大;湿婆右手中的小手鼓是创造的象征与小手鼓相对应的左手中的燃烧的火焰,是毁灭的象征。创造与毁灭这两种相对立的力量在湿婆左右对称的手臂上得到了平衡,舞姿迅疾、洒脱,出色地表现了人体在舞蹈中优美的动态和节奏,而且融哲理与审美于一体,十分耐人寻味。

82.分析米开朗基罗的《创世纪》。

【参考答案】米开朗基罗是文艺复兴最杰出的雕刻家、画家、建筑师。《创世纪》壁画是他为西斯廷教堂而作,主要分布在该教堂整个大厅的屋顶,达500平方米,是美术史上最大的壁画之一。该画是米开朗基罗在特殊的情况下接受的任务,四年的时间独自一人在高达18米高的脚手架上完成的,致使完成后颈项严重变形。画面以教堂的建筑结构作框边,把整个长方形大厅的屋顶划分成中央和周围两大部分,以中央为主全部描绘基督教的宗教故事和人物形象。其中宗教故事取材于基督教的"创世纪"之说,共描绘了9幅大型宗教故事画,周围建筑框边的拱边壁面画了12个男女先知,四角画摩西、大卫等故事,在建筑构件上面和间隙处还画有各种青少年形象。整个壁画形体鲜明的人物形象

共有343个之多,大多数比真人还大。壁画中的许多人物虽系宗教人物,但他们都不是基督教所宣扬的逆来顺受的奴仆和罪人,而是体态健壮,具有强烈的意志与力量的人物,显示了米开朗基罗是用人文主义思想来表现这些宗教人物的,寄托了他一贯追求的对英雄人物的崇敬和理想。所以这一作品与其说是表现虚幻的上帝创造世界的传说,倒不如说是米开朗基罗对宗教传说的再创造。

83.分析吕德的《马赛曲》

法国浪漫主义雕塑家吕德的《马赛曲》表现了1792年马赛的义勇军开赴巴黎参加保卫祖国的战斗的历史事件。作品分为上下两层,上层是象征法兰西和民主、自由的女神,右手执剑,指引着前进的方向,左手高举,大声疾呼号召人们奋起保卫祖国。她像疾风一般腾空向前的姿态,具有锐不可当的气势和不可征服的力量。下层是奔赴疆场的战士的行列,其中最突出的卷发蓄须、高举战盔的老战士和他身旁的无所畏惧的少年战士的形象。他们是男女老少万众一心的法国人民的象征。

整个浮雕的构图复杂而严谨,依靠人物的彼此交错遮掩,造成了一种千军万马的宏大气势。它成功地反应了法国大革命时期广大人民群众昂扬的斗争精神,从而使它成为歌颂法国人民为祖国自由而战的英雄纪念碑,在世界雕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84.简析罗丹的《加莱义民》。

【参考答案)《加莱义民》是法国雕塑家罗丹的作品,现存法国加莱市,是一座以表现人物群像为主的纪念性雕塑。群像表现的是14世纪英法百年战争时期,六位加莱市市民悲壮就义的场景。具有以下的特点:

(1)打破传统纪念碑塑造一座人像和象征手法的框框,采用写实手法表现;

(2)群像没有固定的正面,可以多角度欣赏;

(3)注重心理刻画和性格表现,树立了近代纪念碑雕塑的范例。

85.简析毕加索的《格尔尼卡》。

【答案)油画《格尔尼卡》是立体主义的领导人毕加索作于20世纪30年代的一件具有重大影响及历史意义的杰作。此画表现1937年德国法西斯空军轰炸西班牙格尔尼卡镇屠杀无事居民的情景。(背景:此画是作者受西班牙委托,为国际博览会西班牙馆而创作。构思期间发生了空袭事件,毕加索义愤填膺,就这一事件为题材创作油画,以表达自己对战争的罪犯的抗议和对死去的人们的哀悼)

画家以半抽象的立体主义手法,以超时空的形象组合,打破了空间界限,蕴含了愤懑的抗议,成就了史诗的悲壮在支离破碎的黑白灰色块中,散发着无尽的阴郁、恐惧,折射出画家对人类苦难的强大悲悯。

这幅画上的许多形象都是从不同视点来表现的,它们在交叠、错落和切割中,似乎没有一个完整的形体,也不适合于大家以往的视觉经验与形象辨识,然而却使人感觉到一种混乱的战祸场面和惊心动魄的悲剧情景。

86.简要分析罗丹的《思想者》。

【参考答案】《思想者》是法国雕塑大师罗丹的雕塑名作。这座人体坐像本是罗丹巨型雕塑《地狱之门》中的一部分,他高踞于地狱之门的门楣之上,在他的下方,是地狱之门上一组组在罪恶、苦难、绝望中挣扎的人像群雕他俯身低头,手撑着下巴,仿佛为眼前惊心动魄的惨景所震动,正陷于痛苦的沉

思,《思想者》之名正是由此而来。该雕塑具有特点如下

(1)以但丁的形象为蓝本,塑造了一尊组装结实的裸体劳动者形象。

(2)人物形象表现深刻,富于悲剧性和生命力,成为雕塑家复杂思想的化身,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

(3)在一种沉稳凝重的姿态中体现出其特别的内在的"动"感。

87.简要分析籍里柯的《梅杜萨之筏》。

【参考答案】《梅杜萨之筏》是籍里柯于1819年创作的油画。《梅杜萨之筏》从画面的构图、光线、色彩到人物的动态表情以及

丰富的想像力,都是无与伦比的。画家以金字塔形的构图,把事件展开在筏上仅存者发现天边船影时的刹那景象,刻画了遇难者

的饥渴煎熬、痛苦呻吟等各种情境,画面充满了令人窒息的悲剧习气氛,开创了浪漫主义先河。

该画的主题已超越海难事件本身,表现了法国人民对美好未来的强烈渴望,同时宣告了浪漫主义绘画的胜利,对同期和后世

的美术创作产生了划时代的影响。

88.请从"变化统一"的角度分析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

【参考答案】"变化统一"反映了客观事物本身的特点,即对立统一的规律。只有既"多样"又"统一",画面才显得生动多彩而有秩序,给人以形式美的愉悦,使其传达出来的作品内容感人至深。

《最后的晚餐》是达. 芬奇掺和了油彩的壁画,画面取材于基督教圣经中耶稣被犹大出卖的传说。这个题材有很多人绘制过,形成了一套程式化的表现手法。达. 芬奇以他独到的匠心、卓越的构图、深刻的人物心理描写而成为不朽的杰作。

达. 芬奇紧紧抓住耶稣与12门徒共进晚餐时,突然说出的"你们中间有一个人出卖我了!"这句话后,众门徒顿时显出各种不同的神态这个极富表现力的瞬间,着重刻画了各个人物的内心世界,表达了画家对善与恶、美与丑、崇高与卑微的鲜明爱憎,进而对人物的精微描写,达到空前的高度。

由于众门徒的年龄、性格各异,对耶稣这句话反应不一,而表现出不同的动态,但每侧两组之间通过手的动作又连成整体,最后都朝向耶稣,同时画家把耶稣置于画面对线交叉点上,并通过耶稣身后明亮的窗户加以衬托,使耶稣处于视觉中心的位置,起到统领全局的作用致使画面达到多样统一的形式美的效果,从而深刻揭示了作品中善恶的主题。

89.简要分析《老村长像》

《老村长像》是古王国时期最早的木雕代表作,高110厘米,大约创作于公元前3000年现收藏于埃及博物馆它实际上是法老的长子卡培尔王子的肖像,故又称《卡培尔王子像》。

1888年在马里艾特考古遗址出土时,由于雕像的容貌和当地的村长长得十分相似而得名。古王国时期,卡培尔王子由于其长子身份必须在田间监督农民劳动,并组织人力灌溉田地、筑坝修渠,因为他不是法老,所以他的雕像远不如法老肖像那么庄严。卡培尔王子赤脚光头,手持手杖,双目直视,炯炯有神; 面部略带微笑,显得十分自信。他的双眼镶嵌着晶莹带色的石料,使人物性格更为生动。人物略为发福的体态和微胖的体型展示出这是一个中年人的形象,与法老年轻健美的体格相比实在显得更为写实,而少了一些理想化的色彩。

90.简要分析《纳拉姆辛浮雕石板》

《纳拉姆辛浮雕石板》是苏美尔时期的重要浮雕作品,它以写实的手法刻画了纳拉姆辛王率军征服山地部落的历史场面。人物站的位置有高有低,表示他们正在起伏不平的山中蜿蜒前进。国王站在最高处,有几个战败者正在向他屈膝投降,而把这个场面摆在画面的顶端,是以此在炫耀纳拉姆辛的威严地位和战功。在石板上还刻有一些树木,使人联想到大自然的美景。这种把人物与自然

融合的表现手法,在当时比较罕见。画面采用了对角线的构图,生动地表现了军队

翻山越岭的远征情形,这种安排使画面产生了动感和空间感。此外还通过简单的风景刻画表现了特定的环境。

91.简要分析《威伦道夫的维纳斯》。

【参考答案】《威伦道夫的维纳斯》是一座女性裸体雕像,出土于奥地利的威伦道夫,约作于公元前3万年。该作品是旧石器时代原始雕刻的著名代表作,被人们称为"原始的维纳斯",又叫"母神雕像"。雕像的面部、手脚等细节表现较为粗糙,头部仅刻有卷曲的头发,而手臂则被忽略。但雕像的乳房、腹部、臀部、大腿等女性特征形象较为夸张突出。该作品强调体积感和重量感,具有单纯化和抽象化的倾向,一般认为具有类似巫术般的祈求生殖的目的,体现了原始时期人们对于母性生殖的崇拜,在雕塑史和人类文化史上均占有重要地位。

92.简要分析巴黎圣母院。

【参考答案】法国的巴黎圣母院是最著名的哥特式建筑,它不仅作为当时巴黎最重要的宗教活动中心,而且也以建筑艺术上的高超水平而享誉欧洲。

这座教堂建于1163年,在平面的布局中它强调的是长度轴心,中堂的若干布局虽然保留了罗马式教堂的特点,但大气窗上的窗户、室内的采光和所有形体瘦长的造型等都创造了一种明显的哥特风格。教堂内部的所有细节都充满着上升的直线,这样室内空间也相应地具有哥特风格所有的"向上高升"的感觉,这与罗马式强调巨大的支撑力是大不相同的。

圣母院内部分为三层,各层皆以尖拱相互呼应、统一。这种和谐而极具逻辑

性的建筑是基于经院哲学的体系和思维方式。巴黎圣母院的西面工程也别具一格,各个部分在比例关系和组合方式上极为成功,以中间圆形玫瑰窗为中心向四周放射状地分布着门洞、窗户和未完成的塔楼(塔楼应该是尖顶的)达到了整体上的完美均衡,这一面

最大的特点在于它的所有细节都互相配合成为一个平衡、协调的整体。

93.简要分析贝尼尼的《圣德列萨祭坛》。

【参考答案】该作品是贝尼尼为卡尔纳罗礼拜堂制作的一件典型的巴洛克风格作品,创作于1645-1647年,是标志着贝尼尼雕刻顶峰的作品。作品由两个人物组成一个是身穿宽大僧袍、赤着双足坐在云端、处于沉迷状态中的女圣徒德列萨;另外一个是小天使,正手拿金箭刺人圣徒的内心。作品充满运动感与激情感,而且因为雕像上方安装的几束镀金的金属条,在光线的照射下,整个作品一方面极具豪华感,另一方面显示出强烈的光影变化与明暗对比。作品虽然表现的是宗教题材,但并非完全宣扬宗教神秘主义,它反映了人的尊严、理想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94.简要分析维米尔的《倒牛奶的女仆》。

【参考答案】17世纪的荷兰,由于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新兴的资产阶级和市民阶层开始追求世俗生活的快乐,绘画成为市民美化室内环境的艺术形式,艺术家们开始用画笔关注资产阶级和普通市民的生活。《倒牛奶的女仆》作于1658年,其作者是维米尔。主要表现的内容是一位身体健壮的女仆正在准备早餐、倾倒牛奶的场景。构图单纯,轮廓清晰,采用画家最常用的两种颜色柠檬黄和蓝色,对比强烈,光线柔和,画面表现朴素、宁静。作品虽然没有引人人胜的情节,但一切都显示出生活的真挚,画家注重的是通过日常的生活场景去发掘诗意,以朴实的抒情风格去打动观众。

95.简要分析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参考答案】《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是列宾的代表作,也是他的成名作。作品以狭长的横幅展现一群套着绳索在拉平底货船的纤夫的形象。人物性格高度典型化,画面色彩对比强烈。炎热干燥的气候更加重了这组拉纤人物的悲剧性,反映了深刻的民族性与社会批判性,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

96.分析德拉克洛瓦《自由引导人民》。

【参考答案】德拉克洛瓦于1830年创作的《自由引导人民》是他最优秀的作品,把浪漫主义运动推向了顶峰。此画取材于法国1830年的"七月革命",它描绘的是法国人民反对波旁王朝复辟封建专制主义的斗争。德拉克洛瓦在作品中大胆地将寓意象征和真实的现实生活场景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具有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特色。

整个画中的主要人物是一个燃烧着战斗热情的、象征着自由的女神,她处于全画的中心位置,是观众注目的焦点,也是整个三角构图的高点,足以说明他是中心人物,是整幅画的中心所在。

争取自由的主题、强烈奔放的激情; 丰富的光色效应; 动态的构图; 奔放有力的笔触;大胆的想像; 寓意的手法,都是这一作品的成功之处。作品中那种喷薄而出的激情和戏剧性情节场景的完美结合,以及作者以出神人化的方式营造出绚丽多姿的色调,使《自由引导人民》变成了一支交织着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精神的高昂激越的战斗进行曲。

97.分析梵高的《向日葵》。

【参考答案】《向日葵》是梵高在阳光明媚灿烂的法国南部所作的。画面像闪烁着熊熊的火焰,满怀炽热的激情充满运动感和仿佛旋转不停的笔触是那样粗厚有力,色彩的对比也是单纯强烈。然而在这种粗厚和单纯中却又充满了智慧和灵气。观者在观看此画时,无不为那激动人心的画面效果而感动,心灵为之震颤,激情也喷薄而出,无不跃跃欲试,共同融人到梵高丰富的主观感情中去。总之梵高笔下的向日葵不仅仅是植物,更是带有原始冲动和热情的生命体。

98.分析莫奈的《日出·印象》。

【参考答案】《日出·印象》是莫奈于1872年在阿弗尔港口画的一幅写生画。《日出·印象》描绘的是在晨雾笼罩中日出时港口景象。在由淡紫、微红、蓝灰和橙黄等色组成的色调中,一轮生机勃勃的红日拖着海水中一缕橙黄色的波光,冉冉升起。海水、天空、景物在轻松的笔调中,交错渗透,浑然一体。近海中的三只小船,在薄雾中渐渐变得模糊不清,远处的建筑、港口、吊车、船舶、桅杆等也都在晨曦中朦胧隐现,都是画家从一个窗口看出去画成的。如此大胆地用 "零乱"的笔触来展示雾气交融的景象。

该画完全是一种瞬间的视觉感受和活泼生动的作画情绪,使以往官方学院派艺术推崇的那种谨慎而明确的轮廓,呆板而僵化的色调荡然无存。

99.简要分析《雅典娜神像》。

【参考答案】雅典娜是希腊神话中的智慧女神,也是雅典城的守护神。原作为

巴特农神庙大殿的主像,全身高达13米,用银白色大理石雕成,局部镶嵌着象牙与

黄金,可惜已在拜占庭帝国时代被毁坏。这里介绍的是大理石小型摹制品。在这件

女神雕像中,她头戴战盔,身着希腊式连衣长裙,护胸和甲胄上装饰有蛇形饰边和人

头像; 她裸露双臂,透过薄衣裙可隐见丰艳健美而有力量的身体衣裙褶纹和饰物造

成横竖线条的疏密变化美她的手势动作可能是执长矛和托物,整个形象富有女性

的温柔和充满生命,更多的是人性,绝少神性,这表明希腊化时期艺术已走向世俗化。

100.试分析董希文的《开国大典》。

【参考答案】董希文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油画家和美术教育家。《开国大典》是他的代表作,该作品是油画,并不是照相式地复原当时的情景,而是根据自己的深切感受,对真实的情景作了必要的强调和删减,特别是大胆地把领导人集中在画面的左侧,同时衬以一排顶天立地的大红柱子。画面右侧集中表现了宏达的游行队伍和辽阔的天空,从而突出了开国大典的盛况和宏伟的气势。画家为了适应这一特定题材的需要,借鉴了我国传统民间艺术和工笔重彩画法,强调色调的单纯与强烈的对比,从而增强了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节日气氛。

红地毯、红灯笼、红柱子、红旗与蓝天、绿树相呼应、黄色的菊花与金灿灿的灯穗相互呼应,使人感到富丽堂皇热烈亲切。

徐悲鸿《愚公移山》作品内容及其创作意图。

徐悲鸿在横长的构图中,将挖山者左右横向排列,顶天立地,赤裸着身躯,高举铁耙,挖掘不止。他把素描和油画的创作技巧与中国画的笔墨韵味巧妙地结合起来,形成新的风格。《愚公移山》作于抗日战争最艰苦的1940年。作者借这个故事表达了中国人们抗战到底的决心。

第二篇: 美术经典中的党史作品赏析

西方经典美术作品赏析论文

我深信,只有高度的文化建设,才能造成现代强盛的民族和国家,对美和艺术的理解,

是文化修养的一个重要部分,而“美育”的最有效的方法便是多接触艺术,包括了解一些艺

术史,经验证明:人们对于美的鉴赏和理解力,是要靠学习才能获得的————是知识之所

赐。

西方艺术往往让人觉得驳杂繁芜,高深莫测,让人不明就里,不知所措。对西方数千年艺术发展概况的解读,体验到西方艺术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领略到西方艺术典雅精致的风

格和浓浓的人文情怀,有身临其境的感受,深入艺术的现场,感悟艺术之趣、历史之真,知

性之美。从这本书中,学有所获,常有所思,偶有所悟,其乐融融。

西方美术发展的精神基点,始于与自身的认识上。“美术”一词,在西方指非功利主义

的礼堂艺术,或主要指为纯审美而创作出的有形艺术。艺术是人们把握现实,表达思想感情

和审美理想的特殊方式。纵观整个西方美术的发展历程和存在状态,由于不同的民族历史传

统和相异的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使之呈现出丰富而又相对复杂的艺术景观。

西方美术的真正起点在希腊。尽览西方美术发展的线索,有过三次高峰时期。第一,古

希腊古罗马时期;第二次,文艺复兴时期;第三次,19世纪。

对于文艺复兴,在我学这门课以前的记忆里,留下足迹的仅仅是文学作品,远远不知道

美术作品的丰富、无限和逼真。到此刻才了解到艺术的无垠天地。

历史的继承性是艺术发展的普遍规律,革新是艺术发展的必然规律。中世纪是基督教统

治西方的一千年,人们的思想,生活都受到基督教义的全面渗透和压抑。这个时期的人们缺

乏创造力,缺乏自主思想,只为了上天国而活着,而文艺复兴唤醒了西方人的创造力。文艺

复兴为世界文化史的新阶段奠定了基础,恩格斯说:“这是人类前所未有的最伟大的进步的

革命。”就文艺复兴在发展文化艺术方面所具有的意义而言,只有古希腊罗马文明的繁荣时

代可以和它相提并论。文艺复兴的艺术文化,是人类无与伦比的不朽的珍品。而近代先进的

艺术文化,是在文艺复兴艺术文化的基础上诞生,成长起来的。虽然文艺复兴是一次内容复

杂多变的艺术风潮,但它创造了一系列独特的典型和共通的原则,方法以及形式。

文艺复兴-----这个人类终于迎来的属于自己的曙光,这个时期的人们尽情地歌颂人,

歌颂人性,歌颂人的美是文艺复兴美学观的主旋律。美术,在这场轰轰烈烈的艺术大变革中

充当了主角,出尽了风头,走在了运动的最前面,涌现了一批又一批的大画家,大雕刻家。

意大利文艺复兴美术“三杰”————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琪罗,是这一运动的象征

和代表,他们犹如三座精神金字塔,永恒地屹立在西方美术史的第二次峰期之上。

最伟大的雕塑家米开朗琪罗以其作品所展现出的力量和暴发性向人们宣告文艺复兴的

不可阻挡的辉煌。

米开朗琪罗曾在著名画家吉兰达约门下学习,但真正给他启示的是古代雕塑,他在致力

于解剖人体,研究人体的结构和运动,这使他成为最充分发挥人体表现力的美术家之一。米

开朗琪罗的作品以力量和气势见长,具有一种雄浑壮伟的英雄精神,或许他是一位最接近贝

多芬境界的美术家。早期作品是17岁时创作的浮雕《阶梯旁的圣母》和《山陀儿之战》,粗

朴壮实,沉静庄重,深得古典风格的真髓,表明他一开始就追求强烈运动中的人体表现。

米开朗琪罗的艺术有几个特点:一.在宗教题材作品中有鲜明的人民特色,他描写的是

穷人的宗教。二.他的作品有着强烈的时代气息,例如《大卫》的理想,《摩西》的愤怒,

《垂死的奴隶》的痛苦,《夜》的悲伤等等都是那个时代的回声,从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感

受到那是时代的脉搏在跳动。三.作品反映了时代和个人思想上的矛盾,故带有悲剧色彩,

米开朗琪罗一生创作的作品很多,这些作品好像是一串串峰标,它告诉人们,他有过向往激

情,痛苦和悲伤。

以色列古代的大卫王,少年是个牧童,当非利土人侵犯以色列时,大卫到前线给哥哥们

送饭。敌方的巨人哥利亚凶悍异常,以色列人正无法抵挡时,少年的大卫用甩石机杀死哥利

亚,挽救了民族。这段旧约上的神话被米开朗琪罗用来作为保卫共和国的象征。他说道:领

导人应当像大卫一样保卫民族。

1501年春,米开朗基罗回到佛罗伦萨,秋天开始创作著名的雕塑《大卫》,至1504年

完成。当这件作品落成是时,整个佛罗伦萨城都沸腾了,人们都来瞻仰《大卫》的丰姿。这

座云石像取材于圣经,有趣的是,米开朗琪罗没有把大卫塑成一个牧羊少年而是赋予这个形

象以新的内容,把他雕成一个青年壮士的形象,在他的身上寄托着人类美好的理想。他不再

是圣经里的大卫,而是市民英雄的化身。米开朗琪罗以完美的青年男性人体表达了佛罗萨公

民保卫自由,反抗贵族专权和外来侵略的意志和决心。体现了人能改造世界的人文主义思想

特点。

《大卫》获得巨大的成功,标志着米开朗基罗艺术上的成熟。《大卫》是一座立像,高

5.5公尺,是在一块被人损坏过,而没有雕刻家再敢于动手的,闲臵了近半个世纪的巨大大

理石上雕刻而成的。《大卫》这一题材曾被多那太罗及委罗基奥表现过。米开朗琪罗对此题

材的理解完成不同于前辈艺术家。他的大卫表现了一个运动的“瞬间”。一个肌肉发达,体

格匀称的青年男子充满自信地直立着,右手拿着投石器,左手拿着石块,向地平线远处搜索

敌人。英武潇洒,具有巨大的内在力量和男性魅力。米开朗琪罗的大卫是全裸的,着重表现

了发达的肌肉,是西方美术史上最值得夸耀的男性雕像之一。这里的大卫,不是把敌人的头

颅踩在脚下,而是转过头去,逼视那越来越近的敌人。大卫的身体、脸部及肌肉紧张而饱满,

充满力度。大卫强壮的躯干,巨大的手和脚,不仅准确地再现了每一束肌肉,而且充满激情。

《大卫》是米开朗琪罗的不朽雕塑名作,使它颇负盛名的是作品所呈现的人物的性格魅力和

人格魅力,这绝不是拉斐尔的圣母身上的人性的特征,而是为正义而斗争的必胜信念即将迸

发的巨大的热情的性格特征。

人类的艺术史源远流长,无数传世精品博大精深,光彩照人,岁月的磨洗无法减少它们

蕴藏的瑰丽,反而经历过大浪淘沙的作品,让人类倍感弥足珍贵,视为天赐神品。是历史,

是人类的创造,是艺术家们思想深处的灵感给我们留下了巨大的财富,让我们能深深体会

个世界的奥妙和神奇,震撼和激情,圣洁与宁静。永远在心灵的深处感怀那些为我们创造这

片神秘世界的艺术家们。

第三篇: 美术经典中的党史作品赏析

美术作品赏析

《美术》期末考查作业

朦 胧 之 美

——莫奈的《日出?印象》

我第一次看到这幅画是在高中的美术课上,那时候老师就告诉我们这是一幅印象派的画作,给我们浏览了图片。现在在大学的美术课,我再一次看到这幅油画,跟以前一样我挺喜欢这种朦胧之美,所有的形象都是朦朦胧胧,没有写实的细节。

《日出?印象》是克劳德?莫奈所画的印象派的画作。在十九世纪下半叶,光学原理改变了画家对固有色的观念,由此他们开始在艺术上对光与色进行新的探索。其实在当时,人们还不接受“印象派”这一艺术流派,克劳德?莫奈的油画《日出?印象》曾遭到一位记者地嘲讽说:“这幅作品很粗糙,过于随便,它完全就是凭印象胡乱画出来的,还有其他人附和着说,这些画家统统都是“印象主义”。没想到,这些挖苦的话,反而成全了这批画家,“印象派”随之诞生。在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印象派达到了它的鼎盛时期,其影响遍及欧洲,并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但它在法国取得了最为辉煌的艺术成就。十九世纪后半叶到二十世纪初,法国涌现出一大批印象派艺术大师,他们创作出大量至今仍令人耳熟能详的经典巨作。

《日出?印象》是莫奈于1873年在阿弗尔港口画的一幅写生画。它描绘的是透过薄雾观望阿佛尔港口日出的景象。据了解,克劳德?莫奈在同一地点还画了一幅《日落》,绘画描绘出晨雾中不清晰的背景,多种色彩赋予了水面无限的光辉,画出了水的流动感。整幅画作主要运用了水蓝色、淡蓝、红色、橙色和黑色。海水、天空、景物几乎采用了同一色系——蓝色,在轻松、无拘束的笔触中,交错渗透,浑然一体。日出时, 海上雾气迷朦, 水中反射着天空和太阳的颜色。岸上景色隐隐约约, 模模糊糊看不清, 给人这种瞬间的感受。在蓝色为主打的背景色下,淡淡的海上,那些黑色的小船依稀可见,其实仔细去看,中间的那个小船有船夫拿着船桨在撑船预示着船夫已经开始工作,新的一天来临。整幅图画最耀眼的就是那抹初生的太阳,橙红橙红的,把一边的天都染成了橙红色,感觉天

空逐渐变亮,一切即将苏醒。在我看来,类比我国海边的日出,这应该也是真实地描绘了法国海港城市日出时的光与色给予画家的视觉印象。这就是我们的眼睛对于自然生活中对光的瞬间的印象。 没有清晰的描

绘但是神似,

朦胧看去更有

味道~

日出和水中的

倒影是我在这

幅油画中最喜

欢的一景。鲜

艳的红色赋予

生机,预示着

新的一天的到

来,水中长长

的影子表现了

水了动感,看

着很真实,很

协调~

其实万事万物都没有固定的模样,它会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因此这个画作中的轮廓线不会那么明显,这样反而更加真实。印象主义以粗放的笔法做画,作品缺乏修饰,是一种对笔法较草率的画法,其实自然万物在某一时刻本身就会融合成一体,尤其在辽阔的大海。在日出的那一刻,作者在脑海中停留的印象虽然短暂,但也许那才是最真实的表现。作品成功地抓住了视觉的第一印象,新鲜,感人。对这样一幅美好、清丽又朦胧的作品,我很难不为作者对自然的诚挚的爱所感动,也很难不为作者再现这水光天色的高超技艺而赞叹。欣赏者感受到了自然之美,朦胧之美,意境之美,着实是一件优秀的油画作品~

格尔尼卡之赏析

当不了解《格尔尼卡》背后的历史和社会状况前,我看到这张图片根本就不知道毕加索在画什么,就只有乱七八糟和杂乱无章的感觉,根本看不懂也想不明白它到底为什么称得上是幅名画。为了走近这幅油画,我去了解了它的背景。

作者毕加索是立体主义的领导人,《格尔尼卡》是20世纪30年代的一件具有重大影响及历史意义的杰作,它是画家个人情思与时代、与社会、与大众息息相关的产儿。《格尔尼卡》用象征性的艺术手法对30年代西班牙内战期间,德国纳粹空军轰炸西班牙小镇格尔尼卡,杀害数千无辜平民百姓的事件进行了控诉,有力的揭露了侵略战争的罪恶和法西斯的暴行。知道了这些,我对这一油画作品有了新的认识。作品为什么看去这么扭曲,不易懂,个人认为这有两个原因,其一是毕加索是立体主义的画风,所以有些不同平面的事物都被他在同一平面里呈现出来,我们看上去会不习惯,其二是为了充分表现法西斯暴行的残酷和人民受难的痛苦,图画看去错综复杂但是共同表现出共同的情感那就是痛苦与恐惧。《格尔尼卡》以人大张嘴巴嚎叫状奏出了悲怆之感,在西方绘画史上第一次单纯的以造型标注经历过的事件,使我们感到极端的恐惧。它问世后,曾在一些国家展出,受到爱好和平者的高度评价,毕加索也因此备受世界人民的尊敬。

写到这儿,我突然想到在高中的历史课上,学习世界大战的历史背景的时候,历史老师有让我们看过这幅毕加索的作品。他告诉我们关于这幅作品的发生的事情,在纳粹占领法国期间,一个德国军官来到毕加索的画室,指着这幅画的复制品说:“这是你的杰作了,”毕加索漠然地回答他:“不,这是你们的杰作。”他告诉我们这描绘的就是格尔尼卡这个小镇中的人们所遭遇的惨状,战争是多么的可怕~

整画用黑、白、灰三色绘成,错综复杂的黑白灰色块造成画面郁、恐怖,不规则的线条形成的角和弧的交错,给人一种支离破碎的感觉,画面沉重又压抑,充满了悲剧气氛。其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最右边的男人,因为他那边看上去比较清晰没有过多的图形。男子双手高举,嘴巴大张让人感觉特别的痛苦,由于下半身没有画出,都是黑色的,而且脖子拼命的伸长好像在求救在呼喊。其次是左边躺着的男人。他两手臂大大的打开,右手还拿着一把断掉的剑,可以看出他拼命地挣扎但最后失败了,倒在了地上接受德国纳粹的宰割,悲痛又无可奈何。

画面的左侧,一 位悲痛欲绝的

母亲怀抱战争画的中间部分,一 画面的右侧,是一而死去的婴儿匹被刺伤的马昂 个惊慌失措的男仰天哭喊,她的头张着嘴,发出哀人高举双手抬头身后立着一个 鸣,马的身下躺着向上呼叫,离他不恐怖的牛头,脸一名死去的战士,远处,是一个俯身 上流露出残忍他的右手握被折逃窜的女子形象。 的狞笑。 断的剑。

此外画面中女人的痛苦、阵亡士兵的惨状、牛马的嘶叫,都让人深刻感受到战争带来的灾难,同时也能体会到毕加索内心的愤怒与同情。他用变形的手法突出了悲惨的遭遇,在夸张的外形之下,感情的抒发则变得更为真实强烈,而简单的黑白灰三色则更是增添了恐怖的惨相。

毕加索在自己的祖国和人民遭受深重灾难的时刻,以自己独特的绘画语言,在有限的画幅空间里创造出具有无限冲击力的视觉形象。当后人看到这幅作品时,它将起到极大的警示作用,不仅让全世界人民勿忘历史,同时也不断提醒着人们谨记战争的可怕,希望我们每个人都成为世界和平的支持者和守护者,为了无辜的百姓再也不要受到战争的危害,树立起和平的旗子显得至关重要。毕加索的《格尔尼卡》对世界和平事业的发展也有深刻的意义~

推荐访问:党史 美术 通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