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舍宁秘书网 > 专题范文 > 党课下载 > 【党课讲稿】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中国创新与实践

【党课讲稿】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中国创新与实践

时间:2022-06-24 08:30:31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党课讲稿】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中国创新与实践,供大家参考。

【党课讲稿】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中国创新与实践

 

 【党课讲稿】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在中国的创新与实践

 人作为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社会发展最终是为了人民,是为了使人民实现最好最全面的自由发展。马克思强调社会的发展在于人类积极生存方式在不断地完善,离开人的发展,那么社会的发展也就毫无意义。

 1 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政治品格:人民立场 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视角中,存在许多对于人民性的美好憧憬。马克思说过:未来的新社会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它对于人类的社会发展进步来说指明了前进方向和道路,马克思格外的注意到了人的本质社会性。认为人在社会中我自身所做出的东西就是我自身为社会所做出的,现实中的平凡的人在创造着历史,在现实的生活中,使用现实的手段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解放。例如马克思提出了理想社会共同体,即真实的集体,而真实的集体是相对于虚幻的集体构建起来的。在其著作《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明确地指出了,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之后,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尽可能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借助足够的生产力才能够使社会不再有任

 何阶级的差别,从而消除个人即人民群众没有生活资料的顾虑,这才能构成真正意义上的人的自由。

 在马克思看来,国家制度的本质就是人的自由产物,由人所产生的,他从设定上被认为是人民自己的作品。而国家的民主制就是体现了人民群众集体的意志。国家的政治、经济等各个领域也都是由全体人民群众规定和执行的。人民群众是制定一切规章制度制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民主的本质就是大多数的人的当家作主,这说明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人民群众拥有国家的一切权利,享有管理和参与国家公共事务的权利。马克思从现实中的人出发,始终都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来思考社会发展等一系列问题。只有人成为人民,成为国家的真正主人,才能够更好地让每一个人都自由的发展。

 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一直把人民群众更好的发展作为它的历史使命,在马克思的理论视角中,社会矛盾的最主要原因并不是地域文化、语言等的差异,而是在于不同的国家之中,人与生产资料的关系。而人与生产资料的关系,关键取决于生产资料到底是由谁来掌握,这又取决于在何种程度上来分配劳动所获得的财富,当阶级差别不再存在,人们可以自由地去掌握这些生产,那么所谓的公共权力也就失去了它的一

 些性质即政治性质,就是每个人就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历史的主体是人民群众,而历史活动又是人民群众的活动,正是现实中存在的人在不断地创造着历史,再用现实的事件中使用现实的手段和工具实现着他们自己真正的解放。

 2 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创新 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逐渐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当时的社会情况、历史文化的不同而进行结合,创造出了一些独特的理论,随着实践的不断发展和现实需要,在不同阶段提出了不同的发展奋斗目标,切实地做到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2.1 毛泽东的发展思想 毛泽东发表了论十大关系这一篇讲话,是想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实际情况的发展道路。其后在 1957 年发表了一篇讲话——《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在讲话中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总结,正式地提出了要正确地处理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一些问题,进一步的明确提出要以苏联为借鉴,要独立自主地去探索属于我们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而在建设我们自己的社会主义道

 路中着力要处理好各种关系。在这些讲话中,苏联模式存在的一些弊端已经被认识到,由此可知国家的建设不能是单方面的工业发展,更要把各个方面进行协调,使各方面处于平衡发展中。

 2.2 邓小平的发展思想 发展理论作为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处于重要地位。邓小平指出, 在当代中国, “发展才是硬道理”,中国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首先要搞好经济发展生产力,这是最主要的。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就是发展经济。党在现阶段的政治路线最主要的是要搞经济建设,进一步发展社会生产力。他认为要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不论在什么时期,都要注意到可以一定程度上学习和借鉴外国的经验,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就是简单地使用其他国家的经验。事实上,在学习别国经验的基础上这方面我们得到了不少教训和经验。他在另外一方面认为改革和开放就是发展的途径和重要方式。他认为发展生产力,要改革更要开放,革命和改革是有关系的,都是为了解放生产力。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中国处于世界之中,与世界紧密相连,为了发展生产力就必须要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邓小平主张把人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另外,1979 年 3 月邓小平

 就指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最主要的就是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总的来说,在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的理论是根據国情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成果。

 2.3 江泽民的发展思想 江泽民同志坚持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它沿袭了邓小平同志的思想,即“发展才是硬道理”思想。江泽民指出:“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 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他认为人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中的最本质要求和最重要的基础。一切的活动和工作,都要把人民群众对于最现实的文化需要和物质需要放在重要位置,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要和物质需求,促进人民群众素质的提高,最终实现促进人民群众不断向着全面发展的方向前进,同时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最本质要求。他创造性地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指引全党全人民为之不断努力奋斗的根本方针。

 2.4 胡锦涛的发展思想 胡锦涛同志在立足于本国的国情以及国际的形势之下,总结了国际国内的一些实践经验,从而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样重要的战略思想。胡锦涛同志沿袭历

 任领导人的思想,坚持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在邓小平的基础上,他进一步地指出了要继续坚持发展。另外他看重于人的价值,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最核心要素。要关注人民群众的利益,不断地发展经济,把发展经济与人民的需求相结合,切实的注意人民的实际需要,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群众。在科学发展观中,胡锦涛同志认为科学发展观的最重要的就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并且在发展的过程中,同时也要促进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从而保证子孙后代可以一代接一代的永续发展下去。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人对发展的认识有了一个初步的提高,随着不同的时期再进行着调整,从这一调整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人现阶段更加注重发展的协调性,不再片面的追求经济的高速发展,向着一条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不断前进。

 2.5 习近平的发展思想 目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变化,就现在来看,人民要在青山碧水、蓝天白云的同时,也认识到了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些生态环境问题,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因它而大打折扣。习近平总书记根据具体实践情况,在注重发展经济的同时,关注经济与环境的关系,倡导高质量的发展。人民对

 美好生活环境的需要和盼望建立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上,这也是美好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社会发展是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好,同时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家园也是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好,这可以说是精神层面的。习近平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重要的发展理念,也是我们党不断坚持的发展理念和原则。我们所需要建立的生态文明建设,要改变以牺牲自然、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发展方式,就必须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个理念,即新发展理念。著名的“两山论”,如果用辩证法的角度来看就是经济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不得不让我们认识到环境是变相的生产力,也同样对民生产生作用。金山银山在某些程度上是很重要,但绿水青山才是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础。再多的金山银山也没有办法取代绿水青山所带给百姓的满足,因为金山银山,给不了老百姓真正的幸福,也给不了老百姓适宜的生活环境。为此我国的经济发展思路已由原来的“唯 GDP 论英雄”的发展观转变为高质量的发展,将生态文明和民生建设放在首位,并群众提供更多的绿水青山,让百姓享受美好的环境。

 3 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当代把握

 社会发展理论是一个“认识-实践-再认识”的多次循环过程。他的理论体系在不断地变得更加深刻丰富。而中国社会主义取得了成果,也无时无刻地不在体现着科学内涵。但是随着当前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中国社会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境和难题。这对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严峻的考验。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并不是一门固步自封的理论,他的存在是为了解决当前时代的问题,促进时代的发展。在这种大变革时代,为我们进一步的完善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提供了很好的机遇。如何更好地把握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成为我们在当前实践中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问题。

 3.1 要以问题作为导向 理论的提出都是为了指导实践更好的发展,而社会的发展则是为了解决当前社会中的各种问题。要想真正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精髓就必须要从问题出发,只有对问题进行不断剖析和审视才能够真正地掌握理论。当前的现实问题对于发展来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这就要求我们不仅仅要靠马克思主义中的理论去解决实际问题,另外一方面更要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更好地推动和理解社会发展理论的发展,又从问题的本身出发,才能够更好地理解理论。

 3.2 坚持以人的发展为目的 社会发展理论在现实中的运用,不仅要关注物质财富上的增加,更要关注人的本身,帮助人们切身实际的问题,这也正是马克思主义的真正意义所在。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恩格斯始终认为要为实现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而不断奋斗。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文化上的发展,最终都是为了服务与于人的需要,离开了人,来谈社会发展的话,是没有实际意义的。

 3.3 从整体性来对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进行把握 在马克思的各种论述中社会始终是一个整体,它不仅包括现存的物质,比如生产、社会意识等,还应该包括人们的日常行为、习惯等。要想真正的完全了解一个社会,就必须要考虑到每一个方面。如果忽略到任何一个的话,都没有办法真正的认识实际的社会。马克思的观点认为社会是不断的发展的一个过程,是一个逐步的由低级向高级,从不完善到逐步完善的一个过程。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需要理论上的指导,而新的社會现实又会形成新的社会理论,要学会辨别周围存在的理论问题,认识到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

 是正确的理解和掌握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 2 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邓小平文选 (第 3 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江泽民文选 (第 2 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58

推荐访问:【党课讲稿】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中国创新与实践 马克思 党课 讲稿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