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舍宁秘书网 > 心得体会 > 改革开放新时期历史专题研讨心得体会【5篇】

改革开放新时期历史专题研讨心得体会【5篇】

时间:2022-05-14 15:35:02 来源:网友投稿

得体:汉语词汇得体:护理品牌,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改革开放新时期历史专题研讨心得体会5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改革开放新时期历史专题研讨心得体会5篇

改革开放新时期历史专题研讨心得体会篇1

改革开放心得体会1500改革开放心得体会范文3篇

本文目录改革开放心得体会范文改革开放30周年心得体会: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xx年解放思想心得体会:改革开放30年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代表全党以鲜明的语言高度评价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以毫不含糊的立场向全国和全世界宣示,中国将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他说:“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是“新时代最鲜明的特点”,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认,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胡锦涛同志这些掷地有声的话,表明中国共产党继续奉行改革开放路线、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也是对一个时期以来那些怀疑和非议改革开放方向和道路的种种杂音的回应。

  改革开放的成效和功绩,举国举世有目共睹,每个有改革开放前后经历的中国人,只要稍微想想过去,看看现在,都可以从切身的感受中随便拣来无数实例加以证明。过去一些看似做不到的事情,因为改革开放一一做到了;看似解决不了的“老大难”问题,因为改革开放已经解决或正在解决;一些看似奢望的梦想,因为改革开放已经变成或正在变成现实。

  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进步不是一般的进步,而是历史性的进步;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就不是一般的成就,而是空前的成就;改革开放给各族人民带来的实惠不是一点小实惠,而是实在的巨大实惠;改革开放给城乡带来的物质和精神变化不是一般的深刻,而是翻天覆地。一个和平崛起的中国正在改变世界经济格局和政治格局,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的东方大国正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中国的影响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广,中国的国际地位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举足轻重,中国的国际形象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好。改革开放政策在全国人民中享有高度共识、得到全国人民最普遍的拥护。如果要从这条路上倒退,甚至改变和放弃这条被事实所证明了的成功道路,全国人民能答应吗?

  近年来出现的一些对改革开放的怀疑论,根据无非是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经济与社会之间出现了发展和收入不平衡,部分社会人群贫富差距有所扩大,干部队伍中出现了一些腐败分子,以及在发展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应该说,这些问题中有一些是改革过程中难以完全避免的,而且所有这些问题中央和全党是高度重视的,决无丝毫掉以轻心,并已经或正在采取各种举措逐步加以解决,而且党和政府有信心、有能力逐步解决这些问题。

  对改革开放持怀疑态度的人动机和诉求是不同的。有的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心态有些不平衡,有怨气,这可以理解;有的思想僵化,观念仍停留在过去的计划经济时代,总是这也不顺眼,那也看不惯,这在任何一次大变革中是常见现象,也不奇怪;有的人则常以人民“代言人”自居,经常利用网络媒体匿名发表煽动性言论,从根本上反对和否定改革开放,企图开历史倒车,他们的心术不正,动机很值得怀疑。

  党和政府在改革开放中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正如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所说的:“改革开放作为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

  每遇特殊历史关头或发展中出现某种曲折的时候,怀疑论就会冒出来。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时,有些人出来质疑改革方向,主张开倒车;近年来当出现某些贫富差距扩大、地区和行业发展不平衡现象以及某些贪污腐败现象的时候,又有些人以为找到了反对改革开放的最好借口。但是全党和全国人民是不会听他们的。

  改革开放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社会文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和实现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目标的不二法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通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国家繁荣富强的康庄大道。历史不允许我们丢掉这样的法宝,离开这条胜利道路。那些对改革开放持怀疑态度的人,应该从党的十七大看清中国未来发展的方向和路径,从改革开放中凡事必问“姓社姓资”的思维定势中解放出来,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作者:邢枫  来源:新华网

【改革开放30周年心得体会: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改革开放心得体会范文2篇 | 返回目录  1978年,我们党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现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实现社会主义从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转变的过程,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立和发展的进程。

  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不断推进着我们党的理论创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提供着鲜活的实践经验,也对已有的理论进行着不断的检验。可以认定,改革开放的实践孕育和催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才能实行和坚持改革开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归根到底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在实践上发挥巨大功能,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果。

  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所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我们要在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中,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和不断发展党历经艰辛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重大理论创新,必将极大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创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深入探索和把握社会主义发展规律提供了根本指导方针。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必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所蕴含的世界观、方法论,不断探索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规律,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与时俱进,勇于变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提供了共同思想基础。事实证明,只要我们旗帜鲜明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地位,就能够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把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统一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下,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阔步前进。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必须与本国国情相结合。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活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立之初,就以“走自己的路”为鲜明特色。从那以后,我们始终牢记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一直坚持从国情出发。科学发展观,就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产物。由此可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生命力深深地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立足国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根本基础,也必将是它发展的根本基础。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必须与人民群众同命运。科学性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特征,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前进的动力,是真正的英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关键就在于这些理论始终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善于凝聚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创造,最为关注人民群众的利益。

  改革开放30周年心得体会:邓小平与当代中国思想解放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30年,是改革开放的30年,是持续快速发展的30年,也是解放思想的30年。正是思想的大解放,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大变革、大发展。在这一历史进程中,邓小平作为解放思想的旗手,对当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作出了历史性的伟大贡献。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回顾邓小平领导我们解放思想的艰辛历程,重温邓小平关于解放思想的重要论述,对于我们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旗帜鲜明地反对“两个凡是”,拉开了当代中国解放思想的序幕

  “两个凡是”首见于1977年2月7日中央“两报一刊”社论。按照这一方针,那就要继续坚持所谓“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继续维护“文化大革命”的“左”的错误,就只能使中国继续陷入动乱和混乱。这是违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要求的。正是在这个关键时刻,“文革”中第二次被打倒、当时尚未恢复工作的邓小平,首先站了出来,旗帜鲜明地表示“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并且一而再、再而三地申明自己的观点。

  (一)复出前多次发表谈话,对“两个凡是”表示异议。据《邓小平年谱1975-1997》记载:1977年2月,“两个凡是”一提出,邓小平立即表示反对。他同前来看望他的王震说,这不是马克思主义,不是毛泽东思想。4月10日,邓小平致信华国锋、叶剑英和中共中央,针对“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提出:“必须世世代代地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我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4月10日后的某日,邓小平同前来看望他的汪东兴、李鑫谈中共中央转发他4月10日和1976年10月10日致中共中央信的有关情况,在谈话中向他们明确表示:“两个凡是”不行。5月24日,邓小平同王震、邓力群谈话,系统地批评了“两个凡是”的错误。其中包括这样几个主要论点:第一,“毛泽东同志说,他自己也犯过错误。

  一个人讲的每句话都对,一个人绝对正确,没有这回事情”,“这是个重要的理论问题,是个是否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问题。”第二,即使是正确的话,也不能到处搬用,“把毛泽东同志在这个问题上讲的移到另外的问题上,在这个地点讲的移到另外的地点,在这个时间讲的移到另外的时间,在这个条件下讲的移到另外的条件下,这样做,不行嘛!”第三,毛泽东思想是个科学体系,要准确、完整地理解,不能断章取义。他说,我给中央写信,提出“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我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这是经过反复考虑的”。“我和罗荣桓同志曾经同林彪作过斗争,批评他把毛泽东思想庸俗化,而不是把毛泽东思想当作体系来看待。”这篇讲话,是最早从政治上和哲学上对“两个凡是”思想的系统批判。

  (二)复出后第一次讲话的中心内容就是强调“完整准确”与“两个凡是”的对立。1977年7月16日至21日,中共中央召开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恢复邓小平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领导职务。邓小平在会上发表复出后的第一次讲话,便是强调完整准确理解毛泽东思想,其锋芒仍然是指向“两个凡是”。他说:“不能够只从个别词句来理解毛泽东思想,而必须从毛泽东思想的完整体系去获得正确理解”,更不能像林彪、“四人帮”那样,“引用毛泽东同志的某些片言只语来骗人、吓唬人”,那样,只能“割裂、歪曲毛泽东思想,损害毛泽东思想”。他特别强调,在毛泽东同志倡导的作风中,“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这两条是最根本的东西”,对我们党的现状来说,“特别重要”。其所以特别重要,是因为它们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历史观,而“两个凡是”正是同这两条根本对立的。

  在“文革”结束之后、中国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身负众望的邓小平旗帜鲜明地反对“两个凡是”,对当代中国的政治走向产生了重大影响。尽管他的这些谈话和讲话还没有公开发表,但是已经在中央领导人和一部分高级干部中开始传播,“完整准确”与“两个凡是”的对立已经日趋鲜明,二者的斗争已经不可避免,当代中国解放思想的序幕已经拉开。

  领导和支持真理标准大讨论,吹响了当代中国解放思想的号角

  在邓小平批判“两个凡是”的同时,广大干部、群众要求拨乱反正、纠正“文革”错误的呼声也一直以实践的方式冲击着“两个凡是”。历史把解决真理标准问题鲜明地提到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热烈拥护,在全国范围内开了解放思想的先河。同时,这篇文章也受到一些人的抵制和反对,包括当时主管意识形态工作的某些领导人和某些理论“权威”,他们认为这篇文章的矛头是针对毛主席的,是“砍旗”、“丢刀子”,是“方向性错误”。一时形势变得严峻起来,解放思想遇到了阻力。又是一个关键时刻,又是邓小平首先站了出来,给《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以坚决有力的支持,领导和推动了意义深远的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在全国范围内吹响了解放思想的号角。

  (一)1978年6月2日邓小平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明确肯定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观点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观点。在准备这次会议讲话稿的时候,邓小平对胡乔木等人说,现在发生了一个问题,连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都成了问题,简直是莫名其妙!因此决定,这次会议的讲话,第一个问题就讲实事求是。他在讲话中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根本方法”,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根本点”,“我们开会,作报告,作决议,以及做任何工作,都为的是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究竟是否正确或者完全正确,还需要今后的实践来检验。如果我们不这样做,那我们就一定什么问题也不可能解决,或者不可能正确解决”。他批评一些同志“天天讲毛泽东思想,却往往忘记、抛弃、甚至反对毛泽东同志的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这样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根本方法。不但如此,有的人还认为谁要是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谁就是犯了弥天大罪”,“他们提出的这个问题不是小问题,而是涉及到怎么看待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问题。”为了反驳所谓“砍旗”的说法,邓小平引述了毛泽东从1929年到1963年关于实事求是的一系列论述,指出:离开实事求是,“即使我们口头上大讲拥护毛泽东思想,实际上只能是违背毛泽东思想。我们一定要肃清林彪、‘四人帮’的流毒,拨乱反正,打破精神枷锁,使我们的思想来个大解放”。这篇讲话,对主张“实践标准”的同志是个坚强有力的支持,对否定“实践标准”的同志是个深刻有力的批评,对刚刚兴起的群众性思想解放大潮是个巨大的推动。

  (二)1978年下半年邓小平连续发表重要谈话,支持和指导开展全国范围的真理标准大讨论。7月21日,他同中宣部负责人张平化谈话,就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指出:不要再下禁令、设禁区了,不要再把刚刚开始的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向后拉。7月22日,他同胡耀邦谈话,指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篇文章是马克思主义的。争论不可避免。引起争论的根源就是“两个凡是”。8月13日,他同吴冷西谈话,指出:实践标准那篇文章是对的,现在的主要问题是要解放思想……但空气还不够浓,不要从“两个凡是”出发,不要设禁区,要鼓励破除框框。8月19日,在听取黄镇等关于文化工作的汇报后谈到理论问题,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是马克思主义的,是驳不倒的,我是同意这篇文章的观点的,但有人反对,说是反毛主席的,帽子可大啦,那怎么行呢?9月16日,邓小平在听取吉林省委常委汇报工作时说:现在对理论要通过实践来检验这个问题还要引起争论,“可见思想僵化”,根本问题是“违反毛泽东同志实事求是的思想,违反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实际上是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反映”,这种所谓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实际上是“形式主义的高举,是假的高举”。10月14日,邓小平同韦国清谈话,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本来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问题,是常识,也有人不赞成,这样的人还不少。如果不解放思想,不开动机器,不独立思考,那非垮台不可。这一年的整个下半年,一直到12月召开中央工作会议,邓小平月月都讲真理标准问题,都讲解放思想问题,可见这个问题在邓小平心中分量之重。

  (三)1978年底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发表当代中国解放思想的宣言书,这就是那篇著名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这篇讲话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解放思想的号召,强调“解放思想是当前的一个重大政治问题”:“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解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正确地改革同生产力迅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确定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道路、方针、方法和措施”。他高度评价了真理标准大讨论,认为“很有必要,意义很大”,“实际上也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争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从这个意义上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争论,的确是个思想路线问题,是个政治问题,是个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问题。”他深刻总结历史经验,指出:“民主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条件”,“一个革命政党,就怕听不到人民的声音,最可怕的是鸦雀无声”。这篇讲话实际上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它标志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由此掀开了当代中国解放思想的新篇章。

  抓住当代中国解放思想根本,领导开创中国社会主义新局面

  随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随着拨乱反正的深入开展,随着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史经验的全面总结,以及对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的思考,思想解放也不断深入。在这个过程中,邓小平领导我们紧紧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解放思想,使我们的社会主义观念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

  (一)研究社会主义的思维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

  我们破除苏联那种僵化的社会主义模式观念,坚持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邓小平说:我们过去的体制“是从苏联模式来的。看来这个模式在苏联也不是很成功的。即使在苏联是百分之百的成功,但是它能够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吗?”“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我们破除超阶段的“左”的思想框框,坚持一切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出发。邓小平说:过去“左”的教训就在于“制定的政策超越了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现在我们确认中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强调“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定规划。”这就使我们的社会主义真正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之上而摆脱了种种空想。

  我们破除离开发展生产力抽象谈论姓“社”姓“资”的思维定势,坚持“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邓小平说,关于姓“社”还是姓“资”的争论,“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三个有利于”标准的确立,加深了人们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使人们的思想进一步解放。

  我们破除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的思想,坚持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邓小平强调:老祖宗不能丢,又要讲新话。“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就使我们在新的实践基础上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不断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二)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理解发生了重大变化。

  长期以来我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认识存在许多误区。邓小平说:“不解放思想不行,甚至于包括什么叫社会主义这个问题也要解放思想。”他领导我们拨乱反正、正本清源、锐意创新,使我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认识发生了重大变化。其中包括: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针对“四人帮”所谓“宁要贫穷的社会主义,也不要富裕的资本主义”的谬论,邓小平说:“当然我们不要资本主义,但是我们也不要贫穷的社会主义,我们要发达的、生产力发展的、使国家富强的社会主义”,“归根到底要看生产力是否发展,人民收入是否增加。”

  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共同富裕。邓小平说:“过去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实际上是共同落后,共同贫穷”,必须打破平均主义,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比较快地先富起来,这是“加速发展、达到共同富裕的捷径。”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反复地说:“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分不在于是计划还是市场这样的的问题”,“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市场也可以为社会主义服务”。这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崭新结论,是当代中国思想解放所取得的最重大的理论成果。

  (三)对“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回答发生了重大变化。

  “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两个问题有密切联系。搞不清“什么是社会主义”,便谈不上正确回答“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但二者又有区别。“什么是社会主义”,这是社会主义理论一般;“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是一个同国情相联系的较为具体的理论问题。在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邓小平领导我们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开创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的基本点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条道路同过去相比,实现了三个伟大历史转折。

  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是由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所决定的。邓小平反复强调,对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要“扭住不放,‘顽固’一点,毫不动摇”,“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只有把经济搞上去,才能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为解决国际国内一切问题提供物质基础,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供物质基础,为将来向共产主义过渡提供物质基础。

  从僵化半僵化转到实行改革。这是由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非对抗性质和我国原有体制权力过分集中的弊端所决定的。邓小平说:“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不改革就没有出路,旧的那一套经过几十年的实践证明是不成功的。”“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他说:“这是一件大事,表明我们已经开始找到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路子。”

  从封闭半封闭转到对外开放。邓小平说:“总结历史经验,中国长期处于停滞和落后状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闭关自守。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只有对外开放,才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挥我国经济的比较优势;只有对外开放,才能吸收和借鉴人类一切文明成果,使我们的事业获得新的活力。

  学习邓小平关于解放思想的理论与实践,坚定不移继续解放思想

  胡锦涛同志指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的发展站到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决定我们必须把发展的新起点同时作为解放思想的新起点,以新的思想解放推进改革开放、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以更加奋发有为、积极进取、锐意创新的精神状态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

  (一)解放思想永无止境,要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实践在发展,事物在发展,人们的思想也必须随之向前发展。解放思想应该成为人们思想的常态,什么时候思想僵化了,什么时候就要犯错误了;哪个地方思想僵化了,哪个地方就要落后了。当前世界的大变动,中国的新发展,党情的新变化,尤其要求我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应对新形势、回答新问题、解决新矛盾、实现新发展,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越来越丰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越来越兴旺。

  (二)解放思想要紧紧围绕三大基本问题,推进改革开放、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30年解放思想的历史,从根本上说,就是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三大基本问题解放思想的历史。只有突出解决这三大基本问题,才能从全局上推动我们事业的发展,从根本上统一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在当前,尤其要围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胡锦涛同志说:“全党同志要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围绕三大基本问题解放思想要注重实效,努力做到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和各方面工作创新,努力做到推进改革开放、推进科学发展、推进社会和谐。为此,就要注重调查研究,从实际生活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不要坐而论道,流于空谈;要注重开阔视野,从别人、别地、别国那里吸收营养、拓宽思路,不要闭目塞听,坐井观天;要注重总结经验教训,勇于抛弃一切错误或过时的东西,不要把已有的经验、做法绝对化、神圣化;要注重转变作风,从各种各样的形式主义、文山会海、八股套话中解放出来。

  (三)解放思想要始终坚持实践标准、生产力标准和人民满意标准。实践标准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认识标准。一个观点、一个思路、一个办法,是否正确,要由实践作结论,“拿事实来说话”,不要搞抽象争论,不要动不动就拿本本来,不要动不动就外国如何,不要动不动就“想当年”。凡是实践证明是正确的东西,就坚持,不管有什么非议,不管有什么干扰;反之,就改正,“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生产力标准是衡量社会是否进步的历史标准。一条路线、一个方针、一项政策,是否进步,不是看它是否符合某种理念、原则,而是看它能否促进生产力发展,不要用抽象的理念、原则去剪裁生活。凡是有利于发展生产力的东西,就坚持;反之,就抛弃。人民满意标准是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最高价值标准。我们所从事的一切实践活动、生产活动,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像邓小平说的那样,要以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满意不满意”为标准。一切理论、方针、政策和实践,都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和呼声。凡是符合人民利益、群众满意高兴的事情,就坚持;反之,就反对,就抛弃。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三个判断标准,解放思想就有正确方向,解放思想的灿烂之花就会结成丰硕的物质成果。

【xx年解放思想心得体会:改革开放30年】改革开放心得体会范文3篇 | 返回目录  转眼间,我们迎来了改革开放30周年。30年前,一场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讨论――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吹响了解放思想的号角。从此,改革开放的大幕在解放思想中被浑然拉开,一个有着几千年历史、十几亿人口的文明古国,开始了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30年来,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始终在解放思想的历史进程中不断推进。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推动改革开放的强大思想武器,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宝。

  一、解放思想,使我们党冲破“两个凡是”的严重束缚,实现了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航程

  “实事求是”出自班固《汉书》“修学好古,实事求是”,表达的是中国古代学人的治学之道。1942年,毛泽东同志对实事求是作了精辟的解释,赋予了它新的含义。毛泽东同志说:“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事物,“是”就是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共产党人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就是党性的表现,就是理论和实际统一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作风。毛泽东同志亲笔题写“实事求是”作为校训送给中心党校,如今这几个大镌刻在花岗岩上,时刻给每一个党员干部以警醒。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心领导集体,用实事求是这个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武器,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建立了新中国,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在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中取得宝贵经验。

  邓小平同志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充分肯定真理标准讨论的重大意义,积极支持推动这场大讨论,为全党摆脱“两个凡是”的思想束缚,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殚精竭虑,披荆斩棘。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毛泽东思想最根本的最重要的东西就是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根本点。”他指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篇文章是马克思主义的。争论不可避免,争得好。引起争论的根源是‘两个凡是’”。“怎么样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是个大问题。‘两个凡是’不是高举毛泽东思想的旗帜。这样搞下去,要损害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点就是实事求是,就是把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就是这四个。”他说,“假如不解放思想,不开动机器,不独立思考,那非垮台不可”。

  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历史关头,邓小平同志就是以这样的马克思主义大无畏精神,力挽狂澜,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中振聋发聩地指出,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假如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气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这篇被称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主题报告的讲话,是我们党新时期解放思想的宣言书,吹响了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号角。

  美国《时代》周刊在1979年第一期的序言中曾这样写道:“一个崭新中国的梦想者――邓小平向世界打开了‘中心之国’的大门。这是人类历史上气势恢宏、绝无仅有的一个壮举!”毫无疑问,这个“壮举”的动力来源于对社会主义的重新思考,来源于敢于解放思想的强大勇气。

  邓小平同志说:“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假如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本质”。“不解放思想不行,甚至于包括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个问题也要解放思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马列主义的本本上找不到答案,别国模式无法照搬,只有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才能找到答案和出路。1984年10月20日,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心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要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要突破把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邓小平同志说,这个决定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政治经济学,就是解释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有些是我们老祖宗没有说过的话,有些新话。过去我们不可能写出这样的文件,写出来,也很不轻易通过,会被看作是“异端”。

  1985年12月23日,《时代》周刊总编辑格隆瓦尔德向邓小平提出一个尖锐的问题: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有没有矛盾?邓小平说,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问题是用什么方法才能更有力地发展社会生产力。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就更能解放生产力,加速经济发展。在党的十三大召开前,邓小平同志提出,不要再讲以计划经济为主了。为什么一谈市场就说是资本主义,只有计划才是社会主义呢?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嘛。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用。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的;为资本主义服务,就是资本主义的。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发表了闻名的南方谈话,指出,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判定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这些惊世骇俗的论断,没有解放思想的强大勇气,没有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态度和精神,是断然不可做到的。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心领导集体,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最重大的问题,形成了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僵化封闭不能发展社会主义,照搬外国也不能发展社会主义;没有**就没有社会主义,没有法制也没有社会主义;不重视物质文明搞不好社会主义,不重视精神文明也搞不好社会主义等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航程。

  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道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续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集体聪明的结晶,引导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前进。

  二、解放思想,使我们党坚强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将改革开放成功推向二十一世纪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心领导集体,受命于危难之际,在国内外政治风波、经济风险等严重考验面前,依靠党和人民,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创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开创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创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续引领我国改革开放的航船沿着正确方向破浪前进。

  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的第三代中心领导集体向全世界的庄重宣示。1989年6月24日,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的讲话中这样说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和基本政策没有变,必须继续贯彻执行。在这个最基本的问题上,我要十分明确地讲两句话:一句是坚定不移,毫不动摇;一句是全面执行,一以贯之”。面对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上一些长期执政的大党老党相继垮台的现实,面对经济全球化浪潮的蔓延席卷以及党自身的巨大变化,中国共产党要想保持先进性,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就必须敢于迎接挑战、接受考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回答时代提出的新课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对计划和市场问题及其相互关系的熟悉,有一个发展过程。党的十二大讲的是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党的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提出了建立适应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的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阶段,谱写马克思主义新的理论篇章,就是要加快经济体制改革,尽快建立社会主义的新经济体制,正确熟悉计划和市场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在如何看待市场经济这个问题上的确需要一次思想大解放。

  1992年6月9日,江泽民同志在中心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上的讲话第一次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个新概念,并在党的十四大上作了深入阐述。江泽民同志指出:“实践的发展和熟悉的深化,要求我们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一论断得到了全党和全社会广泛赞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个新概念的提出,充分表明中国共产党人在借鉴现代社会文明成果中所展现的开放性与包容性,既体现了解放思想的理论勇气,又体现了科学性、时代性和革命性相统一的马克思主义品格。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西方很多人提出,在市场经济前面加“社会主义”几个是多余,没有必要。江泽民同志的回答是,“社会主义”这几个是不能没有的,这并非多余,并非“画蛇添足”,这是“画龙点睛”。所谓“点睛”,就是点明我们市场经济的性质。1993年11月14日,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心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决定》指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践无止境,解放思想无止境。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把社会主义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是一个伟大创举。实现这个结合,需要积极探索,大胆试验,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需要深化改革,解决体制转变中的深层次矛盾和要害问题。其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成为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提到全党面前。江泽民同志指出,“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有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是公有还是私有,要害看控股权把握在谁手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种所有制经济完全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这些新观点、新熟悉,是解放思想的必然产物。

  中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发展。中国在融入世界,世界为中国喝彩。1999年12月31日,子夜时分,江泽民同志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来到中华世纪坛,与首都群众一起,迎接新千年的到来。新千年的钟声在中华大地上久久回荡。早在这一千年之前,中华民族就以几千年的灿烂文明而著称于世。面对新的起点,中国人又将如何迈出新的步伐,开启新的航程?xx年春节刚过,江泽民同志就离开北京,南下广东,先后在高州、深圳、顺德、广州等地调研考察。2月25日,江泽民同志在广州召开党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党所以赢得人民的拥护,是因为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首次向全党提出“三个代表”的要求。5月14日,江泽民同志在上海主持召开党建工作座谈会时作了题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的重要讲话。

  江泽民同志说,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必然会突破我们。这是社会前进的规律。我们一定要自觉地把思想熟悉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要谱写新的理论篇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非凡是邓小平理论,紧密结合时代发展的新形势、我国广大人民的新要求、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实践继续进行探索,从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到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从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到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开放战略;从发展社会主义**政治,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到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从促进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化,到正确应对和驾驭经济全球化、促进共同发展,在长期执政、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等等,形成了一系列富有独创性的理论成果,不断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重大问题,将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成功推向二十一世纪。

  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续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中国共产党集体聪明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三、解放思想,使我们党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坚定不移地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心,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顺应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毫不动摇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出自《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精辟地概括了中国文化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关系的深刻熟悉与辩证的处理方法。清华大学将此作为校训,勉励着一批又一批的莘莘学子,其精神真谛对今天的中国人定会有诸多启迪。

  xx年春,全国大多数省区市发生了非典疫情。这场突如其来的疾病灾难,给了我们一个警示,那就是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注重社会的发展、自然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不惜牺牲环境、浪费资源、单纯追求gdp的增长,并不能带来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个尖锐的问题亟待新一届党中心领导集体作出更为科学的回答。胡锦涛同志指出,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为此,我们要更好地坚持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更加自觉地坚持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坚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的时候,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心更加清醒地熟悉到,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进入改革发展要害时期的中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断发展的事业,我们在前进中还会碰到这样那样的新情况新课题,还要应对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和挑战。我们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xx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000美元,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但是,许多国家的发展进程表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000美元之后,经济社会将进入一个要害时期。多年来,我国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积累了不少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增加,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的矛盾加剧,经济增长方式落后,经济整体素质不高和竞争力不强等。这些问题不可回避,假如不能逐步解决而任其发展,就会严重阻碍改革开放进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继续推进。

  要使党的事业不停顿,首先要理论创新不停顿。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心明确提出,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心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我国改革开放的新的实际相结合,不断推动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以胡总书记的党中心面对新的形势,提出了“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的思想,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以人为本的内涵;提出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这五个统筹的思想,丰富了我们党关于统筹兼顾的思想,是对现代化建设规律熟悉的深化;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党的先进性建设,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提出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根本利益出发,促发展谋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是我们党在执政理念上的一个飞跃;提出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开放,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是我们党对深化改革开放的新熟悉;提出要按照**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布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整体布局更明确地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思想;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等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不断深化熟悉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不断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在新世纪新阶段贯彻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思想路线的生动体现。

  正如胡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所言,《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近160年的实践证实,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同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党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不断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并丰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党的十七大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心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续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一位老人曾这样深情地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我们讲了一辈子马克思主义,其实马克思主义并不玄奥。马克思主义是很朴实的东西,很朴实的道理。“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30年的实践表明,改革开放作为一场伟大革命,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只有坚定不移地坚持解放思想,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线。

【税务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改革开放科学发展要“四个敢于”】改革开放心得体会4篇 | 返回目录  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改革开放的历程告诉我们:没有解放思想,没有观念的更新,就不可能有改革开放30年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历史巨变,牢树和践行科学发展观,不断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是时代的要求,发展的需要。

  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科学发展,要敢于面对现实、敢于突破陈旧观念、敢于积极探索、敢于在“特色”上做文章。

  敢于面对现实。改革是一项涉及全社会方方面面的复杂而艰巨、长期的事业,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各种困难矛盾和问题也会随之增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敢于面对现实,正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在各项工作的落实中尊重客观经济规律、遵循科学发展,既要克服盲目发展,又要“敢”当头,要有胆略、有胆识、有远见,敢于打破禁区,敢闯敢干,敢为人先,“从不可能处创造奇迹”,“从无句处”读“改革”这部大书。敢于面对现实,就是要不回避现实,不回避问题,要敢于担风险,不怕担“责任”,增强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勇挑改革重担,摒弃不利于发展、前进的思想观念,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断开拓前进。

  敢于突破陈旧观念。各项工作要开创新局面、上台阶,就要不断提高和深化对实践的科学认识,对改革规律的把握,突破传统落后的不符时宜的观念,跳出陈旧的思维模式和框框套套,创新思维,拓展思路,提升思想,在工作中改变单一化、程序化、套路化、公式化的“定势”思维和“框架”思维,不让“先入为主”、“对号入座”、“对口思路”的主观思想占领“思维空间”,否则就只能步入“唯上”、“唯书”,不唯实,在工作开展中,凡事“找”文件依据、“找”上级规定、“找”现有“模式”的“老把稳”、老“保险”式的做法。敢于突破陈旧观念,就是要结合时代要求,不断适应市场经济和发展要求,用先进的思想武装头脑,在创新中发展,在改革中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推动工作上台阶。

  敢于积极探索。天下成功之路是探索出来的,是走出来的。改革没有现成模式,发展没有不变的“公式”,改革创新要敢于探索,勇于实践的无畏精神和胆识、胆量,瞻前怕后,前怕风险,后惧艰难,左顾右盼,犹豫不前,只能使事业和作“原地不动”甚至开“倒车”走回头路。“只有不畏艰险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那种安于现状,满足不前,只敢“守”不敢“进”,“桥搭好了才敢过河”,不敢探索前进的行为、理念,与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的要求格格不入。山高人为峰,不登,人何为峰?只有敢于攀登,勇往直前才能真正领略“无限风光在险风”、“会当临绝项,一览众山小”的境地。

  敢于在“特色”上做文章。改革,要在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充分发挥优势,发挥地方优势上下功夫,在“特色”上做文章。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学习新知识,呼吸新空气,借鉴新经验,视野开阔,眼光高远,思考独到。既客观认识发展中存在的困难、问题和所处的不利因素、弱势,更要充分看到发展的优势、潜力,看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少我多”的优势和发展前景。深圳、珠海之所以能崛起,能成为改革开放的窗口,在很大程度上来说,正是他们善抓机遇,观念新,围绕沿海,临靠港澳这一“我有”特色做文章,发展经济。自然条件并不好的地方,只要认清找准自身优势、强项,打好“特色”品牌,同样在改革大业中大有作为,比如浙江义务,地处山区,土地贫瘠,资源缺少,不具备区位优势,但却靠义乌人的思想、智慧,创造出自己的“特色”,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著名的小商品聚散中心……各地要发展,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因地制宜,找准优势,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科学、准确、全面认识和把握本地实情,扬己之长,围绕自然优势,在扬民族文化,发展旅游业,壮大地方产业等诸多“特色”上做好文章,只有这样才能在改革中蓬勃发展、精彩纷呈。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要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续解放思想,在改革中敢于迎接挑战,敢于激流勇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会越走越宽阔,前景会越来越美好。

  (贵州省顶效开发区地方税务局)

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深化改革开放是推进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

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体会

改革开放30周年演讲:和谐发展路风雨铸辉

改革开放30年体会:新改革从农村再出发

税务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改革开放科学发展要“四个敢于”

改革开放三十年征文:我们文化生活的变迁

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年征文:我家的变化

改革开放30年征文选:抚今追昔话家乡

改革开放30年征文:30年乘风破浪回首时今非昔比

改革开放30年征文:民生视角看巨变

改革开放新时期历史专题研讨心得体会篇2

学习改革开放心得体会

  学习改革开放心得体会1  改革开放三十年,我们伟大的祖国繁荣富强,国民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从衣、食、住、行几方面谈谈切身感受。
  一、衣着方面的变迁:
  五、六十年代,人民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衣衫破烂不堪,春夏秋冬就一身衣服,根本无法更换。记得七三年上师范,全家都为我高兴,可是上学连一件像样的衣服都没有,妈妈非常为难,只好与嫂嫂子商量,把她的结婚的衣服让给我穿上。当时我特别激动,对嫂子倍感谢意。体面的来到师范学校,同学们都很羡慕。冬季学校举行越野赛,我也报了名。可是自己连秋裤都没有,怎么能轻松完成任务呢?当时我只能舍脸和最好的同学借了一条补丁摞补丁的破秋裤参加比赛。回想起来十分寒酸,而现在,自己的内衣也有十几套,外衣各式各样,应有尽有,上到千元,下到几百元不等,皮衣、羊绒大衣、高档流行时装任意穿着。真是冬有棉,夏有单,穿着舒适,美观大方。
  二、饮食方面
  以前我们吃糠咽菜,吃了上顿没下顿,饿得哇哇哭。到了晚上肚子饿得咕咕噜噜直叫,根本睡不着觉。白天饿得双眼冒金星,一片漆黑。整天盼望着过春节,因为到春节才能吃上顿饺子,吃上顿保饱饭。而现在,天天大米、白面,顿顿有肉、鸡、鸭、鱼不断。天天像过年一样,吃喝不愁,餐桌食物丰富多样。随着季节,吃着时令的新鲜疏菜、水果,就连做饭都发愁不知道吃什么啦。因为过年都不觉新鲜啦。
  三、住房方面的变化
  记得我和爱人恋恋爱时,他家四口人,只住一间半小平房,还是职工宿舍。公婆住一间、爱人和小叔子住一间,二上下床,偶尔我去一次,都没地方住,爱人只好到哥嫂家挤住一夜。我们结婚时,公爹从服装厂争取一间不到十平米的房子。家具也很简单,一个大衣柜、一个小衣柜,一个三屉桌,两把椅子,一张床,这就是全部家当。1980年公爹单位分一套三居室,全家人喜气洋洋搬进了楼房。1990年我爱人单位也分到一套三居室,我们把房子进行装修,帖上了壁纸,买了全套家具,什么彩电、冰箱、洗衣机等。心里甭提有多高兴啦。连作梦也没有想到,1990年爱人单位为了改变职工住房条件,又在良乡西潞园购买了楼房,我们又分到近九十平米的三居室。再次装修,上了档次,居室宽敞明亮,更换全套家具家电,一家四世同堂,幸福美满,齐乐融融,生活无忧无虑,我感到非常称心如意,同时我还给儿子在市里购买了一居的楼房,这都托共产党的福,子女工作顺心,安居乐业,我们老俩尽享天伦之乐。

  四、出行方面的变迁
  过去人们出行全靠两条腿,无论多远都是步行。记得上小学时,离家五十多里地,每天同学们都三一群两一伙结伴步行回家吃午饭。当时乘坐公交车只需伍角钱,但是都舍不得花,因为根本就没有钱。而现存我们出行非常方便,各种各样的公交车四通八达,而且车费打折,百姓得到了实惠,出行的人们越来越多。上街购物还需打的,三轮人力车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达到家家有汽车,无论大街大小巷到处都看行驶的私家车,我家也先后购买了两辆汽车,有事一踩油门,想到哪就到哪!出行特别便利。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家的巨大变化,是党政策给我们带来幸福生活。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发挥自己的光和热。望我们祖国更加强大。我为生长在这样的国家里深感骄傲和自豪。使我深深体会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的今天,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我家的巨大变迁。
  学习改革开放心得体会2  30多年前的1978年12月,中央召开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打开了尘封几十年的国门,做出了我国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国策,从此改变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命运。这30年,是波澜壮阔、激情澎湃、创意万千、日新月异的30年,是给中国带来历史性巨变、令世界为之惊叹的30年,是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潮流、迎来民族复兴光明前景的30年。30多年的实践无可辩驳地证明:社会主义中国走出了一条成功的发展道路!
  30多年来,改革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展开,逐步深化;对外开放的大门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循序打开,全方位推进。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使社会主义在中国真正活跃和兴旺起来,使社会主义制度在除弊创新中不断完善和发展,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今天,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并丰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使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焕发出勃勃生机,取得了我们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摆脱贫困、加快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成功经验。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事实最有说服力。30年的实践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作为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最根本的是,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这是党和人民从历史和现实中得出的不可动摇的结论。
  作为一名21世纪的当代大学生,由于年龄限制,我无法确切知道改革开放前的中国具体是什么样子,只能凭着长辈的回忆和书中的描述去尽力体悟,但这阻碍不了改革开放带给我们的巨大冲击和幸福生活。巨龙腾飞的过程中,我们再也看不到一毛钱一根的冰棍,看不到装订死板的连环画,看不到笨重的黑白电视占据一隅。我们赶跑了霸据香港、澳门几百年的欧洲列强,在霸权主义的重重阻挠下我们挤进了
  世贸组织,我们也用北京奥运的成功举办强有力的回击了反华势力。中国近几年来出口贸易逐年加大,GDP稳居世界第二,无不体现出来改革开放的巨大魅力。改革开放的 30年,是教育事业发展的30年!高考制度恢复当年,全国有570万人参加高考,却仅录取27万名;而到XX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报名人数超过了1010万,录取新生逾570万名!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改革开放的直接受益者!
  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努力学习,提升素质,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坚定不移地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迎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改革开放新时期历史专题研讨心得体会篇3

专题研讨学习心得体会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团结是永恒的主题。总书记指出,统一战线是做人的工作,搞统一战线是为了壮大共同奋斗的力量。人心向背、力量对比是决定事业成败的关键;统一战线的本质是大团结大联合,解决的就是人心和力量问题。统一战线是夺取革命、建设、改革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是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法宝,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法宝。我们要从党治国理政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新形势下统一战线的法宝地位,真正把这个法宝掌握好、运用好,使其越用越灵、越用越管用。
  当前,河北正处在一个充满机遇挑战、可以大有作为的黄金时期,正在以协同发展、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的崭新姿态加速崛起。同时,统一战线领域诸多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都对做好我省统战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宏伟的事业、艰巨的任务,迫切需要努力开创河北统战工作新局面,把推动统战工作持续创新发展融入繁荣和振兴河北的生动实践,充分利用好统一战线议政建言的政治优势、人才荟萃的智力优势、联系广泛的资源优势、协调关系的功能优势,更加广泛有效地凝聚共识、凝聚人心、凝聚智慧、凝聚力量。
  努力开创河北统战工作新局面,要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积极作用;要创造性地做好党外知识分子工作,为改革发展激发活力;要全力做好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统战工作,为实施好协同发展、转型发展、创新发展提供动力支撑;要扎实做好民族宗教工作,为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汇聚正能量;要积极做好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为构筑开放型经济体系和促进祖国统一增添动力;要着力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为繁荣和振兴河北提供强大人才支撑。
  努力开创河北统战工作新局面,要加强和改进党对统战工作的领导,全面提高领导统战工作的能力。各级党委要把统战工作摆在重要位置,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党政领导班子工作考核内容;各地各部门各单位党委(党组)主要负责同志要切实履行统战工作第一责任人职责,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宣传和贯彻统一战线政策法规,带头参加统一战线重要活动,带头广交深交党外朋友。要着力构建党委统一领导、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有关方面各负其责的大统战工作格局,形成工作合力。要按照“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过硬”的要求,切实加强统战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其履职尽责能力,努力使统战干部成为党外人士之友,使统战部门成为党外人士之家。
  我省是统战资源大省,西柏坡是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发源地,“五一口号”在这里发出,新政协和新中国统一战线从这里走来丰富的历史资源尤其需要我们继承,宝贵的精神财富尤其需要我们运用,做好新形势下统战工作的责任尤其重大。让我们高举发展、团结、奋斗的旗帜,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奋发作为、协同发展,努力开创河北统战工作新局面,为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强大持久广泛的力量支持。

改革开放新时期历史专题研讨心得体会篇4

改革开放心得体会

  改革开放,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体育、科学技术等领域都取得了重大的成就。改革开放对我们的生活影响都是很大的。接下来就跟着小编的脚步一起去看一下关于改革开放心得体会范文吧。
改革开放心得体会篇1  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也是中国农村改革四十年,中国农业的发展影响着整个中国经济的发展,总结农村改革经验,特别是发现农村改革与国民经济整体改革之间的关系,对于开拓新的改革思路,推动我国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从经济特区到土地承包责任制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到免费的九年义务教育,从经济到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到“三农”决策到关系千家万户的教育问题,四十年的风雨历程带给我们的是翻天覆地切切实实的改变。
  改革开放前的几乎家家户户住的房子全都是毛草房。改革开放40年来,现在的房子大部分都是楼房了,就连平房也逐渐变少了。以前劳作耕田全都是用牛;而现在,先进的耕田机器代替了简单的劳作。以前窄小的土路一到下雨就变成了“水泥路”。现在变成了真正宽阔的水泥马路,中间三四辆车可以并排通行,在街道上畅通无阻,路两边的人行道栽满了高大的树。下雨天也不怕出不去了。现在国家又给农民减免了农业费,延续了2620xx年的“皇粮”----农业税,被彻底取消。现在农民孩子上学的学杂费也免了,义务教育彻底落实了,父老乡亲们得到了实惠心里美滋滋的。
  国家政策好了,农村人的日子活络起来了,文化教育也跟着前进了,培养出来的大学生、研究生也越来越多,科技日益更新了,农村人致富的门路也越来越多了,路越走越宽了,全民奔小康的日子是越来越近了。
  改革开放40年发生的变化世人瞩目,对中国农民来说,某种程度上来讲,对很多人是一场梦一样,发生这么大、这么深刻的变化。举几个简单的数据来说明,首先解决了“温饱问题”,包括农民的温饱和整个国家过去都是实行配给制,要粮票、油票、豆腐票,现在都没有了,不用拿票了,说明农产品供给极大丰富。从供给方面,比如说粮食,粮食在1978年改革之前我国粮食总产量在6000亿斤多一点,到了去年粮食总产量是10040亿斤,40年内粮食增产60%以上,世界上很少有国家能做到这一条,解决了温饱问题。
  而且从20xx年开始,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各地政府共同努力,已经在全国普遍建立了农村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大概去年年底全国农村3400万农民纳入低保,从这一点上来讲解决了农民,同时也是整个国家的温饱问题。因此后来在城里头,工业、商业其他方面的改革开放,相当重要的基础就是提供了足够的食品,使得市场极大地丰富起来了。
  但是总体来讲,城乡之间,就是二元经济结构问题是经济学上的一个概念,本来讲是先进的城市经济和落后的农村经济,这是技术方面的,但是这两种结果带来城乡居民收入上的差距。和城里相比,农民的收入相对于城里来说,每个人的收入仅仅相当于城里人的1/3左右。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40年的改革开放给农业、农村带来很大的变化,给农民带来了很多的实惠,也使得整个中国经济的改革开放发展有了比较雄厚的基础。但是由于过去农村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太多,40年的改革还仅仅是解决了其中的一部分。所以从当前的城乡发展差距来看,要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推动农村更快发展的任务还是相当艰巨的。
  这几年,特别是党的xx大提出“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之后,中央政府明确提出了两个方面的要求:一个就是要求把国家主导的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转向农村去。现在中国有34000多个乡镇,64万多个村。从目前来看,每个乡镇都通水泥路是不成问题的。另外,就是85%以上的行政村都有了公交班车,农民出行比较方便,这都是最近几年实现的。1998年以后,国家加大投入,大概一共投入2千多亿,帮助农村改造电网。所以现在绝大多数农村地区都有了电,一部分特别边远的,大电网拉过去经济效益不好。国家想办法在当地开发小水利,给他们进行太阳能、风能的发电等等,来解决照明问题。考试大网站整理所以,我想再往前发展,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可以逐渐向城市靠近,当然差距还会有。另外一个方面,就是住房。农村居民很少在经济生活的指标上能超过城里人的,但是住房是超过城里人的,城市居民人均住房面积没有农村大。当然农民自己的房子是生产、生活结合在一起的,大一点是有道理的。很重要的一条,过去是茅草房,现在逐步改造成砖房,再进一步是改造成水泥,有的改造成两三层小楼房。在一些发达地区,大概农民的房屋改造有三四次,后来经济又富裕了,看到人家有更好的,又去学人家,拆了重盖。
  还有政府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我们讲的最多是农村的义务教育,农民的合作医疗,这些方面最近几年有非常大的变化。到20xx年,全国农村县以下接受义务教育的孩子,九年制的一共有1。48亿,从去年开始已经完全免交学杂费,读书不用交钱。从去年9月份秋季开学开始,对将近1。5孩子,政府提供免费的教科书,这其中还有700-800万由于家庭比较远,需要寄宿,对这些孩子政府还给他们提供一些补助,这在过去是不敢想象的。
  从医疗来说,目前有7亿多农民加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水平虽然不高,去年以前的水平每个农民自己出10块钱,中央政府贴20块钱,地方政府再贴20块钱,就是50块钱,但少可以解决一些问题。从20xx年开始,中央决定提高这个水平,大家都发一份,农民出20元,地方政府出40元,中央政府也出40元,就是一百块钱。另外刚才讲农村覆盖最低生活保障,属于社保网,对农民来说公共服务的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
  最近这几年中国宏观经济态势比较好,经济增长比较快,居民收入增长也比较快,和这个是直接有关的。所以讲城市经济或者讲宏观经济和农村经济是紧密相连了,农村经济发展得好会给整个国民经济就提供了一个非常稳固的基础,而宏观经济发展好,又使得国家有更多财力解决农村的基础建设,为农村提供公共服务。从这个意义上讲,再一次证明xx大提出统筹城乡发展是非常具有针对性,也是非常必要的。
改革开放心得体会篇2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党的xx大报告强调:“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实践证明,改革开放的历史也就是一部思想解放史,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就必须不断解放思想;解放思想是引导社会前进的强大力量。解放思想是改革开放的直接动力,是贯彻改革开放40年的主线,是吹响改革开放伟大行动的第一声号角,是今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动力之源。本文试图梳理改革开放以来的思想解放历程,分析解放思想在改革开放中所起的巨大历史作用,阐述解放思想的原则上、标准以及用什么来保障解放思想,回答新一轮思想解放基本要求。
  [关键词]改革开发 解放思想 原则与标准 基本要求
  一部人类发展史,也是一部思想解放史,每一次思想上的解放,都为我们打开一个新的通道,引导我们进入一个新的境界。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到党的xx大报告指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这充分说明党对解放思想的高度重视,充分说明当前续续解放思想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充分说明解放思想在我们实践中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回顾我们党的历史和四十年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我们所取得的历史的每次重大突破、每一次重大进步、每项重大成就,都发端于思想解放、得益于思想解放。当前新一轮解放思想大讨论正在全面展开,如何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崇高的历史使命投身这场解放思想的活动中来,是我们每个同志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四十年的改革开放是一个不断解放思想的过程
  1、解放思想是改革开放的直接动力与源泉
  改革开放是思想解放的产品,改革开放结果表明,思想解放是一种创新、具有无限活力。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冲破“两个凡是”的禁区,开启了由农村家庭承包主题的改革开放新时期,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开展生产力标准的讨论,破除对计划经济体制的迷信,开启了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城市改革,商品经济的发展,使短缺经济成为过去;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学习邓小平同志南方讲话和党的十四大精神,消除姓“社”姓“资”的疑虑,开启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整体改革的先河,到本世纪初,学习贯彻党的xx大、xx大精神,消除姓“公”姓“私”的疑虑,大打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攻坚战并深化农村改革,历时40余年,经过四次飞跃的结果是引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国民族发生重大的变化。从农村改变到城市,城市改变经济体制改革,到其它的改革;以建立经济特区为突破口,“一国两制”的构想到香港、澳门主权的成功收回等等,无不证明解放思想是改革开放的直接动力与源泉,并互动着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执政党理论的创新
  党的xx大以后,我国经受住了亚洲金融危机冲击,战胜了特大洪涝灾害,尤其是今年的冰灾与汶川地震等,充分体现了党的执政能力的强大。但在党的建设方面出现了一些难题,一是腐败现象不断地蔓延滋生,严重地损害了党的形象;二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例绝对化,社会主义性质和党的性质遭到质疑等。原来的建设理论已严重滞后,必须创新党建理论,20xx年2月xx同志在广东考察期间,就如何加强新世纪党建工作调查事时,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思想的提出是时期执政党理念的创新。党的执政不是一劳永逸的,只有不断创新这样才能始终站在前列的,赢得群众的拥护。
  3、科学发展观造就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所以,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是在不断解放思想和改革开放中,取得了丰硕成果。这些年的发展从一定意义上说也是一个不断摆脱束缚,不断发展进步的过程。同时,只有解放思想,才能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从而不断地用新的理论指导新的社会实践,赢得新的发展。
  二、解放思想的原则、标准及保障措施
  解放思想就是通过人的思想解放,把人的积极性发挥出来,那么解放思想应该坚持什么样的原则和什么样的标准?
  1、解放思想的原则主要有实事求是原则、量力而行的原则、与时俱进原则、理论创新原则等,其中基本原则是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因为,世界是物质的,茫茫宇宙中无边无际,先在我们之外,同时又是不断变化的,我们只有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要做到解放思想。党的思想路线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神要求我们解放思想必须实事求是,以客观事物为依据,让时间来检验对错;善于从国内外、省内外、市内外、区内外的实际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按客观规律办事,创造性的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不断中国化。邓小平同志讲实事求是就是解放思想,他说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解放思想是一个重大政治问题。
  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这是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前提;理论联系实际,不要说空话、说大话、说套话,这个连动物都不相信。有一个笑话,有一个地方出现了一个野猪,人们就做了一个能发出老虎的声音柱子,开始有效,后来一看,野猪没有发现老虎,于是野猪把那个柱子给拱了。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这是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目的和验证条件,因此,解放思想必须遵循真理,解放思想必须理论创新,理论创新是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理论创新一定要以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和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的运用、着眼于用系统的方法论来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摸着石头过河理论应该说是刚刚改革开放时的方法论,但是现在不能再摸着石头过河,必须有新的方法与理论来指导,必须推陈出新。
  2、解放思想的标准是实践标准、生产力标准、三个是否有利于标准和人民满意标准
  第一、实践标准。解放思想同样要坚持实践标准,在实践中来检验、在实践中发展、在实践中检验他成效有多大,这是第一个标准。
  第二、坚持生产力标准。40年的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人、极大地推动经济的发展,我国的腾飞在世界上被称为“经济之迷”,你用单纯生产力来说经济是不可能了,这样的生产力构成了经济发展的一种基础,坚持改革开放与解放思想,就是务必坚持解放生产力。
  第三、是否解放思想、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是否增加中国的国力标准。邓小平南方的讲话在讲,在中国只要你不改革开放,你不逐步改善人民的生活,哪那一条路都是死路,也是判断解放思想的标准。
  第四、人民满意标准。归根到底,解放思想必须以人民满意为主。解放思想以实事求是为基础,而实事求是为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为基础,解放思想要遵循真理,要以真理为基础,那么必须实现真理的价值,这个价值就是为人民服务。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实践智慧,解放思想的四大原则,理论创新,要知道人民群众新的实践,因此坚持解放思想的原则三个有利于的标准的落脚点是人民满意标准,也符合党的根本宗旨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
  3、保障解放思想正确和顺利实现的方式与方法
  第一、制度的保障。营造有利于解放思想的良好环境,用制度激励人们的解放思想,保护人们解放思想,提倡宽容的气度,宽松的环境和表达空间,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能够独立思考,具有批判精神、具有创造能力,敢于创新、勇于创新,有民主的空间。
  第二、精神保障。要破除迷信,不唯书、不唯上、不唯权,提倡科学创新精神、独立精神,以客观为依据,用理性的怀疑、多元的思考、平权的争论、实践的检验和相对的确定等,保持昂扬的精神状态、自尊自信保持解放思想的生机与活力。多元思考与平权的争论是学术自由的问题。学术自由的空气,往往是一个权威讲话,其他的人都不讲话,这个不利于解放思想、不利于创新,因此精神保障要昂扬的精神。在实践中,学会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要有要自信、不要死气沉沉。
  第三、机制保障。将学术问题与政治问题适当区分开来,学术问题跟政治问题毕竟不一样。不能用政治手段干预学术研究,不能用政治观点取代学术的结论,同时要有纠偏的机制,
改革开放心得体会篇3  10月24日,随着一声巨响嫦娥一号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初入军营的我十分荣幸地见证了这一重要历史性时刻,欣喜之间突然电话铃响起,是父亲的电话,然而接通之后,话筒里却传来另一个久违的声音,稍事迟疑之后,我不禁脱口而出:“幺爷爷。”“你们真了不起,你是我们家的骄傲!”颤抖的声音中渗透出他那与生俱来的刚劲。
  幺爷爷,父亲的姨爹,一个标准的蒙古汉子。六十年前在那场波澜壮阔的解放战争中,年仅十六岁的他骑着自己心爱的战马随着南下的队伍从蒙古草原一直打到了川西高原。父亲告诉我,他是一名优秀的骑兵,曾经在大凉山区追歼胡宗南残匪的战斗中,单枪匹马一人抓获了五个俘虏。后来在进军西藏的途中由于受伤而不得不告别心爱的战马,然而天性好强的他又一次驯服当时部队并不多见的“洋马儿”,成为一名优秀的汽车兵。
  父亲告诉我幺爷爷是他儿时的偶像,也正是在他的影响下父亲走进了军营。四十年前在交通闭塞的川西高原当一名长途货车驾驶员无疑是最受人青睐工作,然而父亲却毅然放弃了这个难得的机会,来到遥远的省城成都当上一名炮兵。二十多年前在那场南国边境自卫反击作战中,作为炮兵班长的父亲曾指挥一门迫击炮单发命中敌军指挥所而立下战功。
  听爷爷和父亲的故事是我儿时最愉悦的记忆,从小便想往部队,于是在后来高考中我填报了国防科大,五年之后,我来到了爷爷当年曾经战斗过地方,并成为了一名航天兵,成为了家族行列中第三代军人。
  正当我沉醉于对往日回忆之时,猛然发现电话那端已经换作父亲的声音,父亲告诉我他和幺爷爷下周要来西昌。
  一周之后,在山沟里的一个小火车站上,我见到了两个走过硝烟和战火的老军人,此时他们都已经离开部队,而我则刚刚踏入军营。
  站在卫星发射场,望着发射塔架,年龄之差跨越了半个世纪的三代军人回想着过去,也展望着未来。我和父亲都看着幺爷爷,他始终沉默不语,微睁的眼睛一直都盯着塔架。好半天才谈谈地说了一句:“六十年了,一切都变了”。父亲接着对我说:“未来是属于你们的,我们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
  幺爷爷和父亲的话让我的思绪再一次活跃起来。
  六十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军队的面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三代军人的三个不同梦想便是最有力的见证。六十年前爷爷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成为一名骑兵,四十年前父亲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成为一名炮兵,而今天我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成为一名航天兵。
  在爷爷的时代,一人一匹马,横刀立马驰骋疆场,在父亲的时代,八人一门炮,隔山打牛威震一方,在我的时代,万人一杆枪,角逐太空决胜千里。四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骑兵、炮兵、航天兵,三代军人的三段不同经历在我军发展强盛的历史长河中标定了三个不同的坐标。
  作为新时期的中国军人,我清醒地知道现代战争的面貌已是今非昔比,如今的战争中射程需要用千里作为单位,精度需要用毫米来衡量,战争时间需要用分秒来计算,战场信息要以比特来计量。世界在发展,中国在腾飞,如今中国军队已经不再是小米加步枪,也不是飞机加大炮的军队。告别了单打独斗的时代,爷爷的战马已经找不到任其驰骋的战场;告别了平面战争时代,爸爸的火炮也没有了“战争之神”的无限风光,而接来下在海陆空天电全维一体的立体战场,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一时间自己心中不觉有点飘飘然,这时看看身旁的爷爷和父亲,立刻收起了那点点狂意。一时人皆无语。
  忽然山林间一阵阵沙沙响声打破了这沉寂气氛。这是一个风吹叶落的日子,在深秋的山谷里,秋风离去,落叶纷飞。此情此景让我想起这里一位老兵告诉我的故事:当树上叶子落完时老兵就该退伍了;而当树梢上长出冒出嫩芽、长出新叶时新兵就该下连了。年年如此,这是山沟沟里自然规律与军营故事竟然如此自然地联系在一起。
  年复一年,在同一棵大树上,一批又一批树叶春生而秋落、随风去又随风来,一片树叶和大树的故事只能从春天演绎到秋天,接下来又是一个似曾相识的故事上演。每年大树上的树叶就像接力赛跑一样,一批跟着一批,一棒接着一棒,永不停息。树叶从大树身上吸取养料,而又通过自身的光合作用为大树提供生长所需的“砖”和“瓦”。大树孕育了树叶的生命,而树叶则用自己短暂的青春和生命支起了参天大树经久不衰的辉煌。
  看着那些随风而去的黄叶,此时此刻我并不因为叶落而感到凄凉和沧桑,他们离去是那么飘洒,那么坦然,因为他们无怨无悔,他们已经为这棵大树奉献了自己全部的精力和心血;因为他们无牵无挂,他们已经看到新叶在树干中孕育待发。他们相信只要有一批又一批树叶在大树就不会倒,只要有大树在他们就一定后继有人。“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又护花。”落叶归根后,新叶上枝头。
  这时我忽然发现自己仿佛就是那孕育待发的新叶。我转过头来指着那漫天飞舞的落叶正欲开口之时,爷爷和爸爸似乎已经明白我的意思,看着他们脸上的微笑,此时无声胜有声。
  不久前,父亲打电话告诉我,幺爷爷去世了,在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里,他走地很安详,没有留下任何遗嘱,就如同那归根的落叶一样平静。父亲还告诉我幺爷爷上次来西昌时已经是癌症晚期了,嫦娥发射是他第一次收看卫星发射的实况转播,他当时很激动,就想在百年之前来看看我这个新兵,看看发射塔架。他的愿望实现了,他没有了遗憾。
  此时,我眼角早已挂满了泪花,抬头望见窗外大树的枝头上早已是春意盎然,嫩芽充满了生机,大树屹然挺立。
  挂下电话,沉思良久,四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变化的军队,不变的情怀。中国军队的面貌日新月异,然而精忠报国的赤子情怀正在一代代中国军人心中薪火相传。
  四十年一个轮回,六十年再回首,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几代中国军人的不懈努力,通过改革开放以来的迅猛发展,我们的军队已经不再是当年战火中萌发的那棵幼苗而已经成长为一棵根深蒂固无人能撼的参天大树,而幺爷爷、父亲和我、还有我们的后来人都是这棵大树上的一片树叶,每一片树叶都向他的前任一样无私无畏,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也许大树不会记住每一片树叶,因为它们太多太相似;但是每一片树叶都不会忘记曾经生长的那棵大树,因为血脉相连,无以割舍。树叶春生秋落,大树挺拔参天,这就是中国军人和中国军队的故事。
  爷爷的感叹:六十年后中国军队变了,我的感触:六十年后中国军队没有变,将来也不会变。

改革开放新时期历史专题研讨心得体会篇5

心得体会:改革开放是历史的必然(最新)

X年,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暂一瞬,而我国正是在改革开放以来的X年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改革开放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的伟大变革,其广度深度难度之大、持续时间之长、影响之深远,在世界历史上也是罕见的。

X年来,在改革开放推动下,我国经济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我国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1978年至X年,我国GDP从1495亿美元增加到12.3万亿美元,按不变价计算,增长33.5倍,年均增长9.5%,我国经济总量从占全球1.8%提高到占15.3%,稳居世界第二位。我国人均GDP从156美元增加到8827美元,按不变价计算,增长22.8倍,年均增长8.5%。在这么长时间实现这样高的年均增长速度,不仅中国历史上没有过,世界历史上也没有过,可以说是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奇迹。

X年来,我国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农业基础显著加强,工业化快速推进,现在已形成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成为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占全球制造业产出的19.8%。220多种主要工农业产品生产能力居世界首位。X年,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12.7%和32.7%。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其增加值占GDP比重X年达51.6%,比1978年提高27个百分点。城镇化快速推进,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1978年的17.92%提高到了X年的58.52%,年均提高1.04个百分点。劳动生产率持续提升。

X年来,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X年末,全国铁路营业总里程达到12.70万公里,比1978年增长145.6%。其中,高铁2.52万公里,占世界高铁总里程的66.3%。全国公路总里程达到477.35万公里,为1978年的5.4倍。全国港口拥有生产用码头泊位27578个,为1978年的37.5倍。定期航班航线总条数达4418条,航线里程748.30万公里,年均增长10.6%。通信网络覆盖全国,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1990年以来年均增速达49.0%;光缆线路1997年以来年均增长23.4%;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7.8亿个,2003年以来年均增长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