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师师德修养心得体会(6篇)【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教师师德修养心得体会篇一
记得有一次,我正在收拾宝贝们刚完成的手工作品,熙熙小朋友走过来很小声的对我说着什么,我没搭理她,熙熙很失落的转身离去......第二天,熙熙来园时哭了,哭的很伤心,拉着妈妈的衣角久久不肯松手,我连忙走近问妈妈:“宝贝今天怎么突然哭了?以前都是很开心来幼儿园的”!妈妈说:“熙熙说夹子找不到,所以就哭了了”。听完妈妈的讲述,我仔细回想昨天熙熙找我时的情景,难道是因为夹子找不到?是想让我帮助她找夹子?当时我没有理她,所以就失落了呢?于是,我立刻蹲下来搂着宝贝,轻声对她说:“对不起,熙熙宝贝!原谅曾曾老师没有第一时间帮助你找夹子,让你伤心了。要不我们现在一起去找夹子,好吗”?宝贝点点头,情绪总算稳定下来......通过寻找,最终在教室里的娃娃家区域找到了夹子,看见熙熙失而复得后开心的样子,瞬间被孩子天真满足的笑容感染了,心情特别舒畅。通过这件事,宝贝与老师的感情奠定了彼此的信任,而我跟熙熙的感情更加亲密,一直表现很胆小的熙熙,也慢慢的胆大起来了,说话越来越自信,不仅积极参加班级组织的各类游戏,而且还会默默的帮助他人。
也许在很多人眼里,这件事很小,但是对孩子们来说每一个细节,每一件小事,每一个拥抱,每一次鼓励.....孩子们都会铭记于心,甚至会影响一生!
而近期互联网上转发的一些虐童事件,看得我特别生气,她们是给正从事幼教工作的教师们脸上抹黑!孩子们虽然会调皮捣蛋,但他们天真无邪,没有任何防备,我们应该去引导他们,保护他们,用赏识的眼光去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而不是用一把尺子去衡量他们!甚至去伤害他们!而因个别不称职教师的粗暴、违规、违法行为,导致社会对幼儿教师的种种猜疑、不信任,着实伤害了我们大多数默默付出,做事任劳任怨、勤勤恳恳的幼教同行们!
通过近期师德师风培训,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合格的幼儿园教师,必须做到对孩子永远保持一颗宽容的心、对待每一位孩子一视同仁、尊重每一位孩子、关心每一位孩子、倾听每一位孩子;而且要加强自身素养提升,不断学习,不断探索,踏实工作,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每天都带着一份好心情、以平和的心态、饱满的情绪投入到工作中!我坚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要想收获得好,必须耕耘得好!同行们,加油吧!
教师师德修养心得体会篇二
师德是教师从事教育职业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道德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与教师的思想觉悟、价值观念、人生追求、品德修养和工作态度等息息相关。中国的独立学院产生于1999年,近年来,独立学院的规模、数量得到了迅速发展,成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载体。截至_年12月,我国共有292所独立学院,本科在校生约276万,占全国高等教育本科在校生总数的18.47%。与普通高校相比,独立学院教师素质类型构成多样且异质性强,教师思想波动大,流动性强,这给教师队伍建设带来了较大困难,在此背景下,建设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教师队伍,对于促进独立学院落实教育部《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加快转型发展和规范设置,具有重要意义。而柔性引导机制则能够充分激发教师养成师德自律习惯,是独立学院加强教师师德建设的创新之举。一、建立教师师德柔性引导机制的理论基础
柔性引导作为非强制性的方式,是以榜样示范、宽容赞赏的方式引导教师师德提高。教师师德柔性引导机制的核心在于柔性激励。柔性激励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战略,是知识型员工的驱动力,它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人性化管理方式。它在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采用非强制性方式,在员工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从而把组织意愿变为个人自觉行动。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柔性引导主要满足被尊重和实现自我的高层次需求,具有有效的激励作用。教师作为知识型员工,可通过目标激励、典型激励、行为激励、情感激励、授权激励、宽容激励、赞赏激励等方式实现柔性引导,加强教师师德建设。
建立教师师德柔性引导机制也是教师作为社会人的需要。社会学家乔治·霍曼斯提出,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基本上是一种交换过程。基于社会交换理论,教师作为社会的个体,其行为显然存在于“成功”“刺激”“价值”等六个社会交换命题系统中。因此,通过对教师柔性的激励引导将有助于规范教师个人行为,提高师德水平。就社会群体理论而言,社会群体在行为过程中会形成群体规范,群体规范会使群体成员内化成群体压力,担心群体的负向道德评价和惩罚,使得其不得不顺从群体行动。通过梳理教师优秀行为,形成教师群体规范,建立师德标准,进而推动教师顺从师德标准,这显然有助于加强对教师个人的行为的管理和师德的提高。
二、教师师德柔性引导机制的实践路径
重记录反馈、轻量化考核的激励机制。教师师德作为职业道德的评价,很难量化。以绝对的量化标准组织师德考核,不利于教师师德的提升。这是因为,绝对量化考核往往会导致结果的不公平,不公平就会降低人的积极性;而且对师德的绝对量化涉及教师的道德尊严,排名靠后者会让人误会其日常德行,这显然会极大伤害教师的自尊心,反而不利于师德建设。教师育人活动形式多样,教师个体之间存在着时间、地点、活动内容等方面的差异性。在此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教师之间因彼此育人活动的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矛盾与误解,以及因此而产生的如何提高教师育人活动积极性的困境。通过全面有效的记录,建立教师师德动态管理档案,从教师课堂育人、课外学业辅导、团学活动指导等方面进行记录,定期定点向所有教师反馈,将最终结果记录到教师师德档案中,实现动态管理。这种动态的记录与管理,虽然没有对教师的言行进行评价考核,但恰恰是对其言行的公开,是一种有效的“柔性引导”。这对于平时不积极主动、很少参与学校活动及学生课外育人活动的教师,特别是兼职教师,是一个有效的激励。
喜闻乐见、赞赏包容的评价选优机制。就教师个体而言,其突出表现往往只是集中在教学、科研、学生课外活动指导的某一方面。以喜闻乐见、赞赏包容作为教师评价选优的原则,建立多种类型的教师师德评价选优机制,能够让各种类型的教师,只要在某一方面突出都能评上优秀。例如,可以建立指导学生科技竞赛的学生科技竞赛“优秀指导教师”评选制度;指导班级工作“优秀班主任”评选制度;在教师工作团队中组织开展评选“和谐之星”“微笑之星”“进取之星”等活动;在科研中遵守学术道德的“学术道德之星”评选活动;在教学中深受学生喜欢的“学生喜欢教师”的评选活动;还有综合评价的“十佳教师”评选活动等。独立学院教师本身就是类型多样,通过多种的评选机制与活动,可以鼓励团结大多数教师,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提高师德水平。
贴近师生、润物无声的宣传推广机制。高尚的师德通过其行为表现,越微小的行为越能感染人。在对师德柔性引导和激励过程中,可通过深入挖掘教师群体的先进典型,将典型材料以短信、网络、海报等形式传播给全校教师,凝聚形成浸润心灵、触击心弦、激荡灵魂的师德力量,用一个个有血有肉的典型事迹引领广大教师自我提高,形成一种基于柔性引导原则的师德激励模式。独立学院教师存在大量兼职教师,他们流动性大,归属感不强。通过以短信的方式发送真实感人的教师人物事迹,可以引起他们的共鸣并增强责任感。
<
教师师德修养心得体会篇三
通过《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的学习,我认识到教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做到为人师表。人们常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责任是多么重大。因此,我需要不断地提升自我。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让学生学得简单,教者教得愉快,确实是件不容的事。教师每一天担负着繁重的工作,在这种状况下,就更加应该加强师德师风的建设。通过这次师德师风的学习,心中不由得产生一种对教育事业强烈的职责感和使命感,我认为作为一名新时期的合格的人民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严以律己,注重言行
一个学期的工作让我对教师这个职业有更深的认识,要做一位好的教师不容易,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为人师表,需要坚持严以律己,增强自身的自控能力,每天都带着一份好心情投入到工作中,带着微笑去迎接孩子。虽然工作繁琐,但我都坦然的面对,不以个人的得失斤斤计较,不把个人情绪带到工作中,虽然有时候会觉得很繁琐但是我每天都激情饱满的对待工作,认真的对待每一节课。可以说每天我都是以平和的心态、饱满的情绪,真诚的对待每一位孩子。用平平常常的心态、高高兴兴的心情来干实实在在的事情,上好每一节课。
二、富有爱心
崇高的师爱表现在对学生一视同仁,不能按成绩区别对待,要做到“三心俱到”,即“爱心、耐心、细心”,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时时刻刻关爱学生,特别对那些学习特困生,更是要“特别的爱给特别的学生”,切忌易怒易暴,言行过激,对学生要有耐心,对学生细微之处好的改变也要善于发现,并且多加鼓励,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孜孜不倦,积极进取
有句话说的好,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就向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完善自己。怎样提高自身素质呢?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与时俱进,孜孜不倦的学习,积极进取,并且要做到严谨治学,精益求精。
四、工作用心、认真负责
工作用心,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吃苦耐劳,不断地思考、反思,为教育事业多做贡献。认真负责,根本的一条是对学生成长与成才负责,因此务必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总之,本次学习让我受益匪浅,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严格要求自己,用一颗赤诚之心去工作,去奉献,不忘初心,以高尚的师德去教育学生影响学生。
教师师德修养心得体会篇四
通过《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的学习,我认识到教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做到为人师表。人们常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责任是多么重大。因此,我需要不断地提升自我。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让学生学得简单,教者教得愉快,确实是件不容的事。教师每一天担负着繁重的工作,在这种状况下,就更加应该加强师德师风的建设。通过这次师德师风的学习,心中不由得产生一种对教育事业强烈的职责感和使命感,我认为作为一名新时期的合格的人民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严以律己,注重言行
一个学期的工作让我对教师这个职业有更深的认识,要做一位好的教师不容易,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为人师表,需要坚持严以律己,增强自身的自控能力,每天都带着一份好心情投入到工作中,带着微笑去迎接孩子。虽然工作繁琐,但我都坦然的面对,不以个人的得失斤斤计较,不把个人情绪带到工作中,虽然有时候会觉得很繁琐但是我每天都激情饱满的对待工作,认真的对待每一节课。可以说每天我都是以平和的心态、饱满的情绪,真诚的对待每一位孩子。用平平常常的心态、高高兴兴的心情来干实实在在的事情,上好每一节课。
二、富有爱心
崇高的师爱表现在对学生一视同仁,不能按成绩区别对待,要做到“三心俱到”,即“爱心、耐心、细心”,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时时刻刻关爱学生,特别对那些学习特困生,更是要“特别的爱给特别的学生”,切忌易怒易暴,言行过激,对学生要有耐心,对学生细微之处好的改变也要善于发现,并且多加鼓励,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孜孜不倦,积极进取
有句话说的好,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就向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完善自己。怎样提高自身素质呢?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与时俱进,孜孜不倦的学习,积极进取,并且要做到严谨治学,精益求精。
四、工作用心、认真负责
工作用心,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吃苦耐劳,不断地思考、反思,为教育事业多做贡献。认真负责,根本的一条是对学生成长与成才负责,因此务必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总之,本次学习让我受益匪浅,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严格要求自己,用一颗赤诚之心去工作,去奉献,不忘初心,以高尚的师德去教育学生影响学生。
教师师德修养心得体会篇五
师德是教师从事教育职业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道德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与教师的思想觉悟、价值观念、人生追求、品德修养和工作态度等息息相关。中国的独立学院产生于1999年,近年来,独立学院的规模、数量得到了迅速发展,成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载体。截至_年12月,我国共有292所独立学院,本科在校生约276万,占全国高等教育本科在校生总数的18.47%。与普通高校相比,独立学院教师素质类型构成多样且异质性强,教师思想波动大,流动性强,这给教师队伍建设带来了较大困难,在此背景下,建设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教师队伍,对于促进独立学院落实教育部《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加快转型发展和规范设置,具有重要意义。而柔性引导机制则能够充分激发教师养成师德自律习惯,是独立学院加强教师师德建设的创新之举。
一、建立教师师德柔性引导机制的理论基础
柔性引导作为非强制性的方式,是以榜样示范、宽容赞赏的方式引导教师师德提高。教师师德柔性引导机制的核心在于柔性激励。柔性激励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战略,是知识型员工的驱动力,它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人性化管理方式。它在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采用非强制性方式,在员工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从而把组织意愿变为个人自觉行动。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柔性引导主要满足被尊重和实现自我的高层次需求,具有有效的激励作用。教师作为知识型员工,可通过目标激励、典型激励、行为激励、情感激励、授权激励、宽容激励、赞赏激励等方式实现柔性引导,加强教师师德建设。
建立教师师德柔性引导机制也是教师作为社会人的需要。社会学家乔治·霍曼斯提出,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基本上是一种交换过程。基于社会交换理论,教师作为社会的个体,其行为显然存在于“成功”“刺激”“价值”等六个社会交换命题系统中。因此,通过对教师柔性的激励引导将有助于规范教师个人行为,提高师德水平。就社会群体理论而言,社会群体在行为过程中会形成群体规范,群体规范会使群体成员内化成群体压力,担心群体的负向道德评价和惩罚,使得其不得不顺从群体行动。通过梳理教师优秀行为,形成教师群体规范,建立师德标准,进而推动教师顺从师德标准,这显然有助于加强对教师个人的行为的管理和师德的提高。
二、教师师德柔性引导机制的实践路径
重记录反馈、轻量化考核的激励机制。教师师德作为职业道德的评价,很难量化。以绝对的量化标准组织师德考核,不利于教师师德的提升。这是因为,绝对量化考核往往会导致结果的不公平,不公平就会降低人的积极性;而且对师德的绝对量化涉及教师的道德尊严,排名靠后者会让人误会其日常德行,这显然会极大伤害教师的自尊心,反而不利于师德建设。教师育人活动形式多样,教师个体之间存在着时间、地点、活动内容等方面的差异性。在此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教师之间因彼此育人活动的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矛盾与误解,以及因此而产生的如何提高教师育人活动积极性的困境。通过全面有效的记录,建立教师师德动态管理档案,从教师课堂育人、课外学业辅导、团学活动指导等方面进行记录,定期定点向所有教师反馈,将最终结果记录到教师师德档案中,实现动态管理。这种动态的记录与管理,虽然没有对教师的言行进行评价考核,但恰恰是对其言行的公开,是一种有效的“柔性引导”。这对于平时不积极主动、很少参与学校活动及学生课外育人活动的教师,特别是兼职教师,是一个有效的激励。
喜闻乐见、赞赏包容的评价选优机制。就教师个体而言,其突出表现往往只是集中在教学、科研、学生课外活动指导的某一方面。以喜闻乐见、赞赏包容作为教师评价选优的原则,建立多种类型的教师师德评价选优机制,能够让各种类型的教师,只要在某一方面突出都能评上优秀。例如,可以建立指导学生科技竞赛的学生科技竞赛“优秀指导教师”评选制度;指导班级工作“优秀班主任”评选制度;在教师工作团队中组织开展评选“和谐之星”“微笑之星”“进取之星”等活动;在科研中遵守学术道德的“学术道德之星”评选活动;在教学中深受学生喜欢的“学生喜欢教师”的评选活动;还有综合评价的“十佳教师”评选活动等。独立学院教师本身就是类型多样,通过多种的评选机制与活动,可以鼓励团结大多数教师,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提高师德水平。
贴近师生、润物无声的宣传推广机制。高尚的师德通过其行为表现,越微小的行为越能感染人。在对师德柔性引导和激励过程中,可通过深入挖掘教师群体的先进典型,将典型材料以短信、网络、海报等形式传播给全校教师,凝聚形成浸润心灵、触击心弦、激荡灵魂的师德力量,用一个个有血有肉的典型事迹引领广大教师自我提高,形成一种基于柔性引导原则的师德激励模式。独立学院教师存在大量兼职教师,他们流动性大,归属感不强。通过以短信的方式发送真实感人的教师人物事迹,可以引起他们的共鸣并增强责任感。
<
教师师德修养心得体会篇六
开学初,我校继续加强了对师德师风的教育。育人先树德,教师只有树立好自身的形象,才能真心、真情、真意地去教育学生。通过上学期我系开展的各种关于师德师风的活动,使我懂得教书育人的使命感和职责性,并约束与规范了我日常的教学行为,努力做一个懂法、守法、护法的人民教师。也使我感悟到教师职业的崇高性,认识到我的人生价值。作为一名教师,我应当为人师表,做学生的楷模,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正确认清和对待自己应履行的职责。透过对师德师风的学习,我简单得谈谈以下几点体会:
一、热爱教育事业。要把教育与国家的兴亡、民族的振兴,现代化建设的成败联系起来,才能对教育事业有深刻的认识,并将这认识落实到日常的行动中,才能产生对教育事业的真爱,树立“服务学生奉献社会”的精神。
二、严以律己,注重言行。为人师表,坚持严以律己,增强自身的自控潜力,每一天都带着一份好情绪投入到工作中,带着微笑迎接学生。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学生都喜欢模仿,将会给学生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教师必须要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凡是教师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严于律已,以身作则,才能让学生心服囗服,把你当成良师益友。
三、刻苦钻研业务。精通教学业务是教师之所以成为教师的关键。只有精通业务,才能将科学文化知识准确地传授给学生。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总是不能准确地解答,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威信就会逐步丧失,学生对教师也没有信心可言,教师要提高教学业务水平,就务必自觉坚持学习和参加业务培训,并在教学实践中锻炼和提高。我们必须要与时俱进,孜孜不倦的学习,用心进取,开辟新教法,并且要做到严谨治学,诲人不倦、精益求精。
四、孜孜不倦,用心进取。有句话说的好,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就向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完善自己,以求教好每一位学生。怎样提高自身素质呢?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与时俱进,孜孜不倦的学习,用心进取,开辟新教法,并且要做到严谨治学,诲人不倦、精益求精,厚积薄发。
五、实事求是,坚持真理。教师要做到尊重事实,注重调查研究,要公道正派,富有进取精神。坚持真理、捍卫真理,对一切文化进行严格的审查和鉴别,批判性继承,使学生学到真知实学。还应随时修正自己的错误,不强词夺理,不文过饰非,不误人子弟,做到知错即改,还真理的本来面目。
六、热爱学生,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学生,是教师所特有的一种宝贵的职业情感,是良好的师生关系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坚实基础。教师对学生的爱,与一般的人与人之间的爱有所不同。它不是来源于血缘关系,也不是来源于教师的某种单纯的个人需求,而是来源于人民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职责感,来源于教师对教育对象的正确认识、满腔热情和无限期望。因此,我们说,师爱是一种充满科学精神的、普遍、持久而高尚的爱。教师越是满怀深情地去爱学生,就越能赢得学生对自己的爱,良好的师生关系就越是能迅速地确立起来并得到健康的发展。这种爱的交流是学生成长的催化剂,它能够有力的把学生吸引到教育过程中来,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动力,推动学生朝着培养目标所指引的方向攀登。
总之,通过学校开展的师德师风学习,让我发现了自身的不足。在教育教学中首先要学会不断学习,以学习来丰富自己的学识,提高自身潜力,业务水平。在实际教学中要勤于钻研,倾心育人,要用心去传授知识,培养学生。另外,师是服务于学生的,在服务学生的同时,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师德师风教育活动的学习中,激励了我教书育人的热情,也警示了我工作中的不足,更让我体会到人生的价值所在,即工作是快乐的,奉献是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