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最新课堂观摩心得体会,观摩课堂教学心得体会(6篇)【完整版】,供大家参考。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课堂观摩心得体会 观摩课堂教学心得体会篇一
书的封面上有一段话:“学习伴随我们一生,学生的大多数时间都在课堂中学习。但是,课堂中的学习真的发生了吗?这是一个值得思考和判断的问题。”在以往的听课中,我们往往侧重于教师的角度,观察教师的教案设计、重难点把握、新课导入、新知讲解、作业布置、巩固复习、板书、提问、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学节奏、教师仪表仪态、教学语言等等,却常常忽略了课程教学中最重要的因素:学生。我们常常会被似乎巧妙的教学设计、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所迷惑,而误判了学生的学习结果,学生的学习并不像表面上看上去那样成效卓著。
如果不深入到具体的学生学习过程中去观察,不积累学生具体的学习证据,我们往往会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产生误判。所以,我们要改变听课模式,要以学习为中心。
如何做到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观察呢?它有四个特征:
首先,我们要理解学生的学习。每个学生的学习是独特的个性化进程,理解的方式是多样化的。
第二,在真实自然的环境中获取学习的多种数据。在教室后面听课会影响学生的听课,得不到真实有效的数据,最好采用录像的方式。
第三,观察认知学习与其核心要素间的整体关系。
第四,基于学习证据推论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质量。
课堂观察还要有先期的理论准备,本书提出“对理论的回避就是回避一种立场和价值判断”。课堂观察作为一种具有强烈理性色彩的研究行为,必定是一种有理论观照的行为。观察一个主题,就必须对这一主题进行理论思考。
“知识与技能类学习目标达成的观察”方面,对目标达成的观察旨在解决“有效教学”的问题。本书提出“以目标作为分析课堂的脚手架,搭建起了我们观察一堂课的‘核心架构’。通过这一架构,我们能够迅速厘清一堂课的脉络,这样课堂中的零散片段才具有了归整的意义,才能在意义框架内加以探讨。”
要观察目标,就要对目标进行理解。本书提出,判断目标达成的标准有三:预设目标的合理性、学生学习的进步度、目标达成过程是有意义的。
观察教学目标的达成,其核心是观察学生,观察学生的学习,观察学生在学习目标达成上的前后关系:“上课前后他们对目标的理解有多少,在课前是怎样的表现,在课后又是怎样的表现。”
书中还提出了“迷思概念”这个概念。课堂观察要观察学生的迷思概念,本书认为“迷思概念在课堂中经常体现为学生的‘错误’,有些‘错误’看似粗心,其实揭示了学生先备经验的局限性;有些‘错误’看似荒谬,却揭示了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的负迁移”,“对迷思概念的观察是揭示学生认知观念和认知水平的一个重要指针”。如果对这些错误进行分析,将会改进我们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它是课堂观察不可缺少的部分,在我们平时听课时有关注它,却很少去分析错误的原因。
这本书开辟了听课活动研究的新领域,开拓了我们教学研究的新视角。以上是我对这本书一些观点的摘要和表述,谈不上感想,因为我还没有这个理论高度,在平时听课时也没有探讨过这个领域。其实对我感触最大的只有一句话:“学习伴随我们一生,学生的大多数时间都在课堂中学习。但是,课堂中的学习真的发生了吗?这是一个值得思考和判断的问题。”
课堂观摩心得体会 观摩课堂教学心得体会篇二
通过学习让我对课堂观察有了初步的认识。课堂观察与传统的听课相比,我认为传统听课关注的是全面的整体的课堂,而课堂观察则把观察的视角缩小,从点中看全面。也可以说课堂观察是在传统听课的基础上把听课目标更细致化,更明确化。另外传统听课基本上是每个人各自听完课后发表相关的意见。然而在一堂课上,一个听课老师既要观察开课老师的一言一行,又要注意学生的一举一动,这样对于听课老师来说确实很难观察得细致、全面。课堂观察则是通过集体合作,分清各小组听课目标,在此基础上更明确地把握听课重点,甚至有时会通过观察到的结果进行数据统计,得到有力的数据证明,从而更加客观地进行评论。通过某个细节,某个特定的角度,观察课堂,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
课堂观察后的反思,让我也开始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作为青年教师,如何通过课堂观察使自己的教学有效性提高,除了平常开课时,作为被观察对象,在课后从其他老师那听到指正和建议外。我觉得自己平常在教学中的自我反思则更加重要,毕竟听课的次数有限,也不可能把自己的每堂课都录下来。所以每节课后能及时地反思课堂上观察发现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在课堂上,有时候我也会不自觉的问学生“对不对?是吗?”诸如此类的口头禅。虽然没有统计过,但自己也感觉到出现的频率好象还挺多的.。另外,在问题的设计上,也存在着问题多,问题散的不足。自己感觉在设计问题的时候都有必要问,但是在实际课堂上操作的时候,有些问题就显得太浅,一问就知道,要么就问得太深,学生无从下手。这些是对教师自身的观察反思,那同样如果是对后进生每节课也进行观察反思,通过记录下的内容再分析学生的学习状况,也是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时可能只能观察到一部分不足之处,毕竟“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反思是找到存在的问题,而从观察老教师的课堂中则是找到解决自身不足的方法,从而积累经验。观察他人的课堂,可能因此发他人的课堂经验,也可能总结出他人的课堂教训,但课堂观察归根结底还是要服务于自己的课堂,加深自身对于课堂教学的理性认识。
通过学习,觉得对自己的日常课堂教学实践很有指导意义,教学目标的观察诊断,从这个维度来审视我们的课堂,一般都会考虑几点:
1、教学目标确定是否恰当(符合课标;结合教材;适合学生;是否具有整体性或系统性;是否可操作)。
2、教学目标是否明确
3、教学目标是否落实
这里就有一个疑惑,教学目标需要让学生明确吗?一种反对的观点认为数学课的教学目标通常都是类似的,比如情感与价值、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只是根据学生年级段的不同,教学目标要达到的程度不同而已,因而教学目标不需要每节课呈现。我个人比较赞同另一种观点,也就是说教学目标我们要让学生明确,尤其是像我们的学生,至少明确了学习目标,他们学习的内驱力就有可能形成,也能促使部分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
课堂观摩心得体会 观摩课堂教学心得体会篇三
假期结束,在开学的第一天我们迎来了一顿精神大餐,聆听了县教育局赵主任给我们带来了一直迷惑的课堂观察,为我们来指点迷津。
通过赵主任的讲解,我收获很多。我知道了在听课过程中我们要做的三个转到:
第一要从关注环节转到关注细节;
第二从关注他人转到关注自身,平时养成及时反思的自觉性;
第三从关注现象转到追寻的意义。
赵主任说了课堂教学语文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听、说、读、写和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三个原则(整体—部分—整体);四个关注点(兴趣、方法、能力、习惯);五项技能(感受、理解、品味、积累和运用)。在这些地方我感触最深的是从关注他人转到关注自己,从上学期开始我们联校一直在搞名师带徒活动,很荣幸我是其中的一员,通过几次活动,我发现我们这些人在活动中成长很快,不再是光关注讲课教师的活动,而是从讲课老师讲完后谈他的教学到自己如何处理课堂,这应该就是从关注他人到自己吧!这对于我们的成长应该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所以我感觉自己应该是在提升,活动的开展真的在成就我们。
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有赵主任敢于打破常规教学,敢于直面不合理的地方,勇于创新。的确我们平常都太受专家讲课设计的思维框框,有时是刻意的模仿,有点东施效颦的现象,在教学中我们要有所突破,要形成自己的特色。这就要像赵主任所说的敢于大胆的整合教材,敢于取舍教材内容,而不要迷恋教材。不要流于形式,不要整些没用的,要实打实的干。让学生多读书、少做题,读整本的书。让学生知道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把书读好。对于学困生赵主任也给我们指点了一个例子,建议降低难度,先抓基本的字词,阶梯式的教授,让每个孩子都有所学。
通过这次学习让我更加知道了自己以后课堂上更应该注意哪些细节,更侧重哪些,让自己的教学工作目标更加明确,为早日让自己迅速成长,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
课堂观摩心得体会 观摩课堂教学心得体会篇四
我有幸参加了吉林省思想品德中小学教研员省级培训班。此次培训的主要内容就是关于课堂观察的理论与实践。还是第一次听说这个理论。感觉很新奇,也很有收获。
吉林省教育学院副院长杨玉宝教授,给我们做了《课堂观察的理论与基本技术》的专题讲座。为我了解课堂观察这一新事物提供了理论依据。接下来,师大附中思想品德学科郝主任,给学员讲解了《思品学科课堂观察记录的内容与方法》。让课堂观察由理论走向了实践。5月17日在师大附中我们又听了两节课,亲身实践了一下课堂观察的几个环节。虽然还有些茫然和忙乱,但是这一新的理论却让我有了很多新感受。
一、课堂观察体现以学生为本
课堂观察作为一种新的研究方式,最早源于西方的科学主义思潮。它的基本理念是服务:服务教师,服务学生。它转变了以往听课的理念,由对讲课人挑剔到对听课人指导服务。以往听课,我们更多的是关注老师的教学情况,如教师对教材的把握情况、教师的教学业务能力等,而在这次听课我们把视角更多地投向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投入越多产出也就越多,即使老师讲得再精彩,学生如果没有认真的听讲,对于这样的学生课堂效率就相当低。当我们把视线转向学生时,可以更好的了解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好的或者坏的,以后再自己的课堂上可以在这方面做一些调整或者采取一些特别的措施。
二、课堂观察为了“有效教学”。
追求有效是教学的永恒主题,但是“有效教学”的追求究竟落实在哪里?我们认为最终应落实到“课堂”。那么,有效的课堂教学又从何而来?通过课堂观察,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是课堂观察最直接的目的追求,也是落实有效教学的基础工程。
传统的教研方式逐渐显露出三个严重的不足:
一是离散化,缺少基于主题的研究,所谓的研究没有聚焦的内容,呈现出“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的”现象;
二是粗放化,缺少精细化的描述与分析,因此,“好象”、“感觉”、“似乎”这类的模糊词汇充塞在课堂教学研究的过程中,不痛不痒,没有“冲击性”;
三是范式化,以种种先验性的评课套路与话语诠释千变万化的课堂,这种教研方式在生动的教学现象情境中常常会捉襟见肘,无法取得实质性的、针对性的效果。课堂观察有利于这三个问题的解决。
课堂观察试图在实践层面解决教学理念的问题。事实上,教学理念的更新最终必须依靠“自觉的实践”,而不是“书面的言说”。课堂观察中呈现的现象与细节,常常会给人以“刺痛感”,以“震动感”。“怎么会这样的?”“真的是这样啊!”之类的感叹常常会出现在教师们的感言中,在这样的感言中,真正深层次的理念就会发生革命性的变化。课堂观察就似一面镜子,可以照亮被我们遗忘或者没有引起重视的教学环节。
我通过学习课堂观察,产生了不少的困惑:我们进行课堂观察时,我的观察对象是学生,由于时间和精力的原因,会疏忽了课堂的其他细节,对于教学环节会记录不太详细,对于课堂的整体性没有很好的把握。同时观察点的选定就是一个很大的难题,量表的设计在实际操作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我想存在这种问题一个是对课堂观察的认识、理解还不够全面、深入,教学思想还没转化过来吧,以后还要深入学习,在课堂观察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得失。
课堂观察是一朵盛开的“奇葩”,它改变了我们以往听课时对课堂教学缺乏反省意识、对很多问题视而不见的状况。课堂观察离我们并不遥远,只要我们愿意以它为镜,它就会使我们从提高课堂效率的迷茫中解脱出来;只要我们愿意走进它,它就会成为我们教师专业发展最有效的辅助手段。
课堂观摩心得体会 观摩课堂教学心得体会篇五
通过学习让我对课堂观察有了初步的认识。课堂观察与传统的听课相比,我认为传统听课关注的是全面的整体的课堂,而课堂观察则把观察的视角缩小,从点中看全面。也可以说课堂观察是在传统听课的基础上把听课目标更细致化,更明确化。另外传统听课基本上是每个人各自听完课后发表相关的意见。然而在一堂课上,一个听课老师既要观察开课老师的一言一行,又要注意学生的一举一动,这样对于听课老师来说确实很难观察得细致、全面。
课堂观察则是通过集体合作,分清各小组听课目标,在此基础上更明确地把握听课重点,甚至有时会通过观察到的结果进行数据统计,得到有力的数据证明,从而更加客观地进行评论。通过某个细节,某个特定的角度,观察课堂,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
课堂观察后的反思,让我也开始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作为青年教师,如何通过课堂观察使自己的教学有效性提高,除了平常开课时,作为被观察对象,在课后从其他老师那听到指正和建议外。我觉得自己平常在教学中的自我反思则更加重要,毕竟听课的次数有限,也不可能把自己的每堂课都录下来。所以每节课后能及时地反思课堂上观察发现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在课堂上,有时候我也会不自觉的问学生“对不对?是吗?”诸如此类的口头禅。虽然没有统计过,但自己也感觉到出现的频率好象还挺多的.。另外,在问题的设计上,也存在着问题多,问题散的不足。自己感觉在设计问题的时候都有必要问,但是在实际课堂上操作的时候,有些问题就显得太浅,一问就知道,要么就问得太深,学生无从下手。这些是对教师自身的观察反思,那同样如果是对后进生每节课也进行观察反思,通过记录下的内容再分析学生的学习状况,也是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时可能只能观察到一部分不足之处,毕竟“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反思是找到存在的问题,而从观察老教师的课堂中则是找到解决自身不足的方法,从而积累经验。观察他人的课堂,可能因此发他人的课堂经验,也可能总结出他人的课堂教训,但课堂观察归根结底还是要服务于自己的课堂,加深自身对于课堂教学的理性认识。
通过学习,觉得对自己的日常课堂教学实践很有指导意义,教学目标的观察诊断,从这个维度来审视我们的课堂,一般都会考虑几点:
1、教学目标确定是否恰当(符合课标;结合教材;适合学生;是否具有整体性或系统性;是否可操作)。
2、教学目标是否明确
3、教学目标是否落实
这里就有一个疑惑,教学目标需要让学生明确吗?一种反对的观点认为数学课的教学目标通常都是类似的,比如情感与价值、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只是根据学生年级段的不同,教学目标要达到的程度不同而已,因而教学目标不需要每节课呈现。我个人比较赞同另一种观点,也就是说教学目标我们要让学生明确,尤其是像我们的学生,至少明确了学习目标,他们学习的内驱力就有可能形成,也能促使部分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
课堂观摩心得体会 观摩课堂教学心得体会篇六
刚看到书名以为是一种教学模式,讲的是如何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所以就选了它。翻开书一看,原来“课堂观察”一词就是“听课”的意思,讲的是一种新理念的听课操作模式,顿时大失所望!耐心看下来,了解到这本书是探索课堂观察,研究如何从“教学中心”向“学习中心”转型的问题。
书的封面上有一段话:“学习伴随我们一生,学生的大多数时间都在课堂中学习。但是,课堂中的学习真的发生了吗?这是一个值得思考和判断的问题。”
在以往的听课中,我们往往侧重于教师的角度,观察教师的教案设计、重难点把握、新课导入、新知讲解、作业布置、巩固复习、板书、提问、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学节奏、教师仪表仪态、教学语言等等,却常常忽略了课程教学中最重要的因素:学生。我们常常会被似乎巧妙的教学设计、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所迷惑,而误判了学生的学习结果,学生的学习并不像表面上看上去那样成效卓著。
如果不深入到具体的学生学习过程中去观察,不积累学生具体的学习证据,我们往往会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产生误判。所以,我们要改变听课模式,要以学习为中心。
如何做到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观察呢?它有四个特征:
首先,我们要理解学生的学习。每个学生的学习是独特的个性化进程,理解的方式是多样化的。
第二,在真实自然的环境中获取学习的多种数据。在教室后面听课会影响学生的听课,得不到真实有效的数据,最好采用录像的方式。
第三,观察认知学习与其核心要素间的整体关系。
第四,基于学习证据推论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质量。
课堂观察还要有先期的理论准备,本书提出“对理论的回避就是回避一种立场和价值判断”。课堂观察作为一种具有强烈理性色彩的研究行为,必定是一种有理论观照的行为。观察一个主题,就必须对这一主题进行理论思考。
“知识与技能类学习目标达成的观察”方面,对目标达成的观察旨在解决“有效教学”的问题。本书提出“以目标作为分析课堂的脚手架,搭建起了我们观察一堂课的‘核心架构’。通过这一架构,我们能够迅速厘清一堂课的脉络,这样课堂中的零散片段才具有了归整的意义,才能在意义框架内加以探讨。”
要观察目标,就要对目标进行理解。本书提出,判断目标达成的标准有三:预设目标的合理性、学生学习的进步度、目标达成过程是有意义的。
观察教学目标的达成,其核心是观察学生,观察学生的学习,观察学生在学习目标达成上的前后关系:“上课前后他们对目标的理解有多少,在课前是怎样的表现,在课后又是怎样的表现。”
书中还提出了“迷思概念”这个概念。课堂观察要观察学生的迷思概念,本书认为“迷思概念在课堂中经常体现为学生的‘错误’,有些‘错误’看似粗心,其实揭示了学生先备经验的局限性;有些‘错误’看似荒谬,却揭示了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的负迁移”,“对迷思概念的观察是揭示学生认知观念和认知水平的一个重要指针”。如果对这些错误进行分析,将会改进我们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它是课堂观察不可缺少的部分,在我们平时听课时有关注它,却很少去分析错误的原因。
这本书开辟了听课活动研究的新领域,开拓了我们教学研究的新视角。以上是我对这本书一些观点的摘要和表述,谈不上感想,因为我还没有这个理论高度,在平时听课时也没有探讨过这个领域。其实对我感触最大的只有一句话:“学习伴随我们一生,学生的大多数时间都在课堂中学习。但是,课堂中的学习真的发生了吗?这是一个值得思考和判断的问题。”